浅析体育价值观
体育精神的价值观

体育精神的价值观
体育精神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卓越。
体育精神鼓励人们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努力的精神,追求自己的目标,挑战自己的极限。
2. 公平竞争。
体育精神强调公平竞争,反对任何形式的欺骗和作弊行为。
在体育比赛中,必须遵守规则和裁判的决定,尊重对手和比赛的公正性,这是体育精神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3. 团队合作。
体育精神重视团队合作,认为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体育比赛中,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培养出更好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4. 爱国主义。
体育精神也强调爱国主义,认为体育比赛是国家和民族荣誉的重要体现。
在大型国际比赛中,运动员代表国家出征,为国争光,这是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培养意志品质。
体育精神能够培养人们的意志品质,使人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放弃,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总之,体育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它能够激励人们不断追求卓越、公平竞争、团队合作、爱国主义和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是指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塑造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体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目标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体育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活动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责任心等一系列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心理品质。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施。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价值观的导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活动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让学生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或体育节日活动,通过合作与互助的实践,弘扬友爱、互助、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体育活动中的道德困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初中体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开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
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设置,合理选择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教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在教学中注重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表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设置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灵活运用游戏化、趣味化等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使其主动参与并获取成就感。
要注重评价和反馈,及时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品质。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开展1. 引言1.1 体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意义体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意义非常重要。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在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竞争中的公平竞争等重要品质。
体育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毅力和坚韧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勇气和拼搏精神。
体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可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字数:162】1.2 初中阶段的价值观培养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观念将深刻影响他们的行为和选择。
初中阶段的价值观培养尤为重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开展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竞争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意志。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身份建构的阶段,他们对外界价值观的接受程度极高,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可以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教师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体育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竞争观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正文2.1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价值观教育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关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体育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明确竞争的意义和方式,避免盲目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浅谈

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浅谈摘要:摘要:时代的变更提高了教育事业在国家整体建设中的地位,体育活动的开展就要在理念上保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来引导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建一个科学的基本理论构架,本文主要分析当代体育价值观。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体育;价值观;稳定性一、当代体育价值观的基本论述所谓的体育价值观指的是在综合体育思想的基础上所构建起来的具有系统性的思想模式,是人民开展体育活动需要遵守的最为基本的思想观点。
事实上体育的价值并不是与体育活动同时诞生的,它是在长期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思想价值上的体验,久而久之就成为体育人所共同默认的体育运动中价值评判的指导原则与参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的社会化是体育价值观能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体育价值观中涉及到了健康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精神价值观等多个层面,是体育运动的集中化表现,一方面,它能对社会和人的体育价值思维施加静态作用,使社会与个人能通过体育活动明确表现出体育价值目的性的重要内涵,另一方面,体育价值观也能以动态的形式作用于社会与个人,加深社会与个人对体育价值的感悟深度。
总体来说,体育价值观与其他领域的价值观都属于思想形态的范畴,不同的是体育价值观反映的只是体育活动这一个层面中所形成的思想模式与观点看法,在我国加快社会全面化建设的进程之后,我国体育价值观在当代有了新的变化,其以个体为核心本质的当代体育价值观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激发社会与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激情与活力,与当代文化建设相贴近,引导社会和个人通过科学健康的方式来提高体育健康所达到的水准。
不论是将锻炼目标作为体育价值观的主要达成方向,还是将锻炼方法的选择作为体育价值观的主要目的,当代体育价值观都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地提升个人的身体健康素质、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建设氛围,使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对个体精神力方面的凝聚力能为当代社会生活所服务。
二、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特点论述(一)重视人的发展人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同时是作为人类活动的体育活动中的基本构成元素,当代体育价值观的作用对象就是由人集合所构成的整体社会,在彰显个人力量的时代背景下,重视人的发展成为体育活动开展必须要坚持的理念,只有将人的发展放在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位置上,当代体育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与当代先进文化相联系,充分激发人在社会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
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观

体育文化导刊!""#$#!!我国的体育价值观一直带有很强的“手段论”的色彩,或者是为了“奥运争光”,或者是为了“全民健身”,包括现在流行的口号:“每天锻炼%小时,健康工作#"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以及人们常说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等,都表现出体育的工具性这样的思维惯性。
难道体育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体育的价值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呢?一、体育的价值观总论从价值学的一般观点看,所谓体育的价值即体育的功能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取决于客体本身的结构,而且也取决于主体的活动,是与主体的需要密不可分的。
体育作为客体是一种社会客体,它与自然客体不同,总是与人的需要和利益直接相关的。
体育规律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发展的,是通过人的活动起作用的。
而从价值观来看,几乎任何一项体育活动对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价值。
例如一场足球比赛,对一个足球迷来说具有至高的价值,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具有一般价值,对一个不喜欢足球,甚至讨厌足球的人来说,它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体育的本质是人们为娱乐享受和促进身心健全发展而创造的,以自觉意识支配下的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改造并使之臻于完善的实践。
体育的价值是由体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体育实践中形成的主、客体之间的客观的物质关系,因而是体育所固有的。
体育的本质决定体育的功能是满足人们娱乐、享受和促进身心健全发展的功能,体现体育的客观价值。
同时体育的客观价值又体现着人的最高价值,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只有当人为满足自身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创造了体育这一实践,从而获得了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体育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本质,体育的价值体现了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指人不同于物的独特的地位、意义和可贵之处,是人的本性和主体性在自身的体现。
简言之,人的价值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与人性的实现。
对人的认识,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旧有观念,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人”的观念。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主要是通过开展价值观教育实现的。
首先,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开展健康运动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自我规定意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理解健康的含义,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如何通过适当的身体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去,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和健康的作用,进而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和价值观。
其次,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开展比赛竞赛,让学生树立强健体魄、团结协作、友善竞争的价值观。
在比赛中,教师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勇于挑战,从而使学生逐渐自觉地形成强健体魄、勇敢拼搏、团结协作、友善竞争的健康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树立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义工活动,例如义卖、捐衣活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积极体验和成就感,进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成为社会做贡献的良好价值观。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不仅讲授技能和知识,更注重价值意识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形成健康向上的学生风貌。
如何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如何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在体育锻炼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专家的思考体育锻炼不光关系到学生的体魄健康,更影响着其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塑造。
该如何借用体育锻炼这一平台,比较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如何从体育锻炼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价值观,并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
一、以体育精神为核心,重视培养积极主动的价值观体育精神特别强调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尊重对手、永不言败。
将体育精神融入到基础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规则的讲解和恪守,帮助和鼓励学生诚实守信,避免作弊行为。
通过比赛和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平竞争的意义,学会在竞争中尊敬对手,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团队项目和合作训练能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实际的训练中,学生要学会在团队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协作的优势。
3、激发勇于拼搏的品质:体育锻炼本身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在不断的练习和进步中,学生会更加自信,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坚强不屈的拼搏精神。
4、尊重对手,宽容大度:在体育比赛中,学生要学会尊重对手,明白对手的努力和付出,并从对手身上学习优点。
要教育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良好的体育道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5、培养不懈的品质:体育训练需要不懈的坚持,学生要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懒惰,努力锻炼,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会明白,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努力,只有坚持才能实现目标。
二、增强体育内容,渗透价值观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加强体育内容,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的熏陶。
1、在运动中重视培养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自己对团队和社会的责任。
体育核心价值观

体育的核心价值观体育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受到政府倡导,人的需要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推动。
在这个过程中,三者对体育都有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构成了一个多元的价值体系。
这个价值体系对人们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的潜在行为规则和道德原则。
古希腊有以“竞争”为体育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有“君子之争,以和为贵”的体育核心价值观,都是不同时期形成的的体育核心价值观。
那么现在追求成绩的“盲目竞争”是体育的核心价值观吗?体育不仅仅是为了竞争,也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而是通过艰苦的体育锻炼,让人们的心智“劳“,筋骨“劳”,不断体验快乐的痛苦,成功与失败,使人的人格和道德得以完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体“为表,‘育”为本,“体“为术,“育”为道,践行而悟道。
毛泽东曾提出“德育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徳志也”“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讲“完善人格,首为体育”。
“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
故体育的核心价值观非只有“盲目竞争”。
体育的核心价值观确切的应该是“公平竞争”,即所有参赛者必须遵守比赛规则,任何人不能逾越和凌驾于规则之上,这种精神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重要的行为规法和价值观念。
另外,体育不仅仅是竞争,更有合作与和谐的一面,在集体项目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牺牲打”是棒球项目中特有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运动员在场上为了全队的利益,为给同伴创造上垒或抢分的机会,采取触击球的打法,实际上这种打法就意味着自己被“杀”出局,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只有在运动实践中得以培养。
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在体育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当人们跳过一个高度之后,他立即会提出下一个目标,征服下一个高度,而不会停滞不前。
竞技体育中的跳水,体操,滑冰、滑板等按动作难度评分的项目,没有动作难度的不断创新,意味着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体育它折射出来的那种精神正能量是构筑核心价值观的最核心要素。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沿着体育核心价值观的正道不断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体育价值观
摘要:体育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体育和体育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特有的内部标准。
个体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确定自己的体育目标,并按目标主动地从事体育活动。
它是人们在一定环境中的动机、目的、需要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体育价值观定义特征
1体育价值观的定义和特征
1.1.体育价值观的定义
体育价值观是指主体根据体育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它是人们根据长期体育锻炼和反复性体育情感体验,对体育的价值属性、主客体之间的体育价值关系,以及一定形式之间的体育价值创造活动,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取向或心理和行为定势。
它是人们认识和评价体育和体育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特有的内部标准。
个体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确定自己的体育目标,并按目标主动地从事体育活动。
它是人们在一定环境中的动机、目的、需要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
1.2.体育价值观的特征分析
1.2.1.主观性。
体育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它带有很强的主体性色彩。
不同个体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都会使他们具有不同的体育需求。
体育需求是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和起点,因此,体育价值观带有很强的主体性色彩。
1.2.2.选择性。
体育价值观是经过选择获得的。
这种选择必须是自由的而不是强迫的,是从可选择的范围内进行的,选择时必须同时具备可选择的内容。
因此,体育价值观不应是干瘪瘪的言辞,而应是深刻的、丰富的。
1.2.3.稳定性。
体育价值观是个体具有的一种相对持久的体育信念,这种较稳定的信念可使个体的体育行为一致地朝向某一体育目标,并为体育目标的实现做出努力。
1.2.4.社会历史性。
体育价值观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主体社会化的产物。
人们的体育需求是体育本身具有的健身、娱乐等客观属性在人们的意识中的反映,是一种被意识到了的实际存在的客观需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功能、属性的认识逐渐提高,体育的新的功能逐渐被人们发掘、认识和接受,人们会对体育产生新的需求。
1.2.5.阶段性。
人们对体育价值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相对的,不同生理、心理水平的人所持有的体育价值观是不同的。
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地打破旧的体育价值观念
模式,逐渐形成和确立新的体育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发展性、阶段性特征。
1.2.6.导向性。
价值观是学习动机中最具长远目标且有长期效应的成分,它可以使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具有更大的自觉性和方向性,是人们体育行为的最基本的内部指针,是指导各种活动的标准,对体育行为决策起着指导作用。
1.2.7.系统性。
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认识能力、在校期间所受的体育教育,以及体育实践的程度等,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体育宣传形式和效应的变化等,都会对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体育价值观的复杂结构。
2培养正确体育价值观的意义
2.1体育价值观是支配人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基础和精
神支柱
体育价值观与学生自我的体育目标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才使体育活动有意义。
人们只有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才有可能主动地选择它、利用它,以满足自身的体育需求。
人们的体育行为总是在一定的体育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体育价值观是人们自己制定体育目标、选择体育活动形式的基础。
2.2培养人们体育价值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体育知识、技能和体育信息等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各种体育价值观念接触、碰撞,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这样那样的变化,因此,加强体育价值观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3体育价值观是终身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人的发展是一个通过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学习都不是生命的某一阶段独有的问题,体育学习也不例外。
体育教育若试图让学生通过学生阶段的体育学习使其形成稳定的满足人的一生发展
需求的各种素质而终身享用,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
而学生具有健康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念是促进其自主学习和养成终身坚
持锻炼习惯的前提。
终身体育价值观是学生在校期间体育价值观的延续,因此,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价值培养有着长远而现实的意义。
3体育价值观形成过程分析及培养问题的思考
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长期孕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反馈过程,体育价值观念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多元的、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认识能力、在校期间所受的体育教育、体育实践的程度,以及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产生和体育宣传的效应等,都会对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体育价值观是在社会体育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体育学习和体育实践,经过服从、同化、内化反复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不同的体育价值观所产生的体育行为表现也是不同的。
体育价值观处于服从阶段时,表现的体育行为不是自觉自愿的,只是在某种压力或驱动下被迫采取的行为。
例如,为了应付体育考试和检查,而不得不上体育课或参加某项体育活动。
由于价值需求与体育行为之间的矛盾,这种体育行为缺乏长期性和坚持性。
体育价值观的同化阶段已不同于服从阶段,它已经摆脱外在的压力,这一阶段的体育行为的外在表现,充满着自觉性,但不稳定,很难坚持下去。
人们体育价值观大都处于同化阶段,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地加强体育价值观教育,使人们体育价值观和体育行为一
致。
体育价值观的内化阶段,意味着人们已经将体育的价值认知纳入自己体育价值观体系之中,成为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时人们对体育运动具有的浓厚而又持久的兴趣和爱好,从事体育活动已经由被动转为主动,他们的体育价值观和对应的体育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年龄的增长,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长期锻炼,从而为他们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们体育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当加强对他们体育兴趣爱好的激发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轨迹、特点及原因[j].高等教育研究, 2007,(09).
[2]马向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08).
[3]任海.奥林匹克运动.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