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红色旅游区
通往“永远的红区”

通往“永远的红区”文/甘肃省庆阳公路管理局 谈灵涛雨的西北黄土高原。
”五一前夕,一位来自湖北的游客兴奋地说。
家住新南公路沿线的村民李浩军很自豪:“以前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出不了山,过不了河,娶不了媳妇,甚至发生过摩托车载人车毁人亡的惨剧。
自从新南路通车,外地客商来了,村民的山货也有了销路。
去年我家在将台川种的玉米每斤还多卖了2毛钱”。
2012年,庆阳市推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沿线群众脱贫致富,修建了新南二级公路,该线是全市二级公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华池县悦乐镇新堡村,终点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镇,全长60.414公里,总投资7亿元,于2013年年底建成通车。
当前,庆阳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生态工程建设,庆阳公路管理局积极顺应“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立市理念,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新南公路生态化养护序幕。
“现在养护理念变了,以前公路甘肃庆阳,这里是“永远的红区”,境内的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原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习仲勋故居等大批红色遗址,是这里的标志。
其中,南梁革命纪念馆为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坚定信念、实事求是、面向群众、艰苦奋斗 ”的南梁精神鼓舞了一代人。
如何将这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推介出去,吸引游客来到这里,改变革命老区的落后面貌,曾是摆在庆阳人眼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今,“红区”里绿树成荫、百花齐放,一排排农家乐生意红火,南梁红色小镇已初具规模,“庆阳五绝”的衍生商品琳琅满目,小吃街人头攒动,移动支付快捷方便,从穷乡僻壤到旅游热点,一切改变始于一条路——新南公路。
绿色发展:“再造一个子午岭”“这里的植被真好,开车走了2个小时,道路平坦干净,路边各种鲜花五颜六色,真不敢相信这里竟然是干旱少养护以保畅为主,现在我们不仅要畅通,还要让公路绿起来,实现人与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保住这片蓝天,更要让绿水青山创造出低碳无污染的绿色财富……”庆阳公路局局长扈进明表示。
南梁纪念馆

南梁革命纪念馆坐落于庆阳市华池县南梁乡,原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南梁革命纪念馆,坐落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乡荔园堡,为了纪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游击活动、在此建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而修建的。
南梁,位于庆阳市东北部华池县的东端,东北与陕西的吴起县、志丹县接壤,处在陕甘交界的桥山山脉北段的子午岭天然森林区。
荔园堡古城曾是北宋抵御西夏南侵的前沿边哨,城名由宋英宗钦赐,这座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的建筑是纪念馆的馆门。
南梁因南梁堡而得名,南梁堡是清末民众为御匪而筑的土堡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开展游击活动并在此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是1934年11年至1935年4月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驻地。
南梁革命纪念馆,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馆藏面积2281平方米。
纪念馆大门左侧竖刻着陈云同志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名,大门里正对面是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牌坊正中刻着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七个大字。
牌坊后面是南梁革命烈士纪念塔,碑座东西两壁及背面刻着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杨森、杨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
整个建筑群分四组。
第一组为门洞,门洞上有凉亭,进洞有石牌坊门。
第二组为碑亭、纪念碑和群雕,碑高达34.117米,碑身正面镌刻着胡耀邦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东侧是显示陕甘边南梁革命纪念馆举行活动的图片南梁革命纪念馆举行活动的图片区军民英雄气概的白色群雕,西侧是清音楼。
最后面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有3个革命文物展览室,里边分别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题词,刘志丹等烈士的生平简介及部分遗物;再现陕甘边区革命斗争史的文字、绘画、图片及实物;方毅、马文瑞、汪锋等39名中央、省上领导及当年在南梁地区战斗过的老前辈的题词。
庆阳红色革命根据地游踪作文

庆阳红色革命根据地游踪作文《庆阳红色革命根据地游踪》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去了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庆阳红色革命根据地。
一到那里,我就看到了好多古老的房子,它们虽然看起来有些旧,但是充满了故事。
我走进了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一位老爷爷给我们讲了好多当年红军打仗的事情。
他说,红军叔叔们可勇敢啦!他们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我还看到了一些红军用过的东西,像旧枪、旧衣服。
摸着那些东西,我好像能感觉到红军叔叔们的坚强和勇敢。
在那里,我明白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红军叔叔们用鲜血换来的。
我要好好学习,像红军叔叔们一样勇敢,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庆阳红色革命根据地游踪》作文二
嘿,小伙伴们!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庆阳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经历。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这个神奇的地方。
一进去,就看到一面大大的红旗在风中飘扬。
接着,我看到了好多照片,上面都是英勇的红军战士。
有一个地方摆着一张旧桌子,听说是当年红军开会用的。
我就在想,他们是不是就在这张桌子旁商量着怎么打坏人。
还有一个小屋子,里面放着一些旧书和旧报纸,都是关于革命的。
这次的旅行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勇敢的红军战士。
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小朋友听,让大家都记住他们!。
有关南梁革命纪念馆的介绍

有关南梁革命纪念馆的介绍
南梁革命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平安路32号,是一座地方性历史人文博物馆。
该馆总占地面积62.22亩,展馆面积7276.17平方米,展陈面积6426平方米。
自1985年开始筹建,先后经历了四次维修和改扩建,最终在2014年9月28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南梁革命纪念馆藏品丰富,截至2019年末,已有1238件/套藏品,其中包括珍贵文物289件/套。
这些藏品展示了南梁地区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
纪念馆内还有多个展览和教育活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参观者。
南梁革命纪念馆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
大门左侧刻有陈云同志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名,大门正对面是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牌坊正中刻有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七个大字。
牌坊后面是南梁革命烈士纪念塔,碑座东西两壁及背面刻有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杨森、杨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
整个建筑群分为四组,彰显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纪念意义。
南梁革命纪念馆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0年12月,南梁革命纪念馆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总的来说,南梁革命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南梁地区历史人文的博物馆,也是全国范围内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它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庆阳市红色文化感想

庆阳市红色文化感想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庆阳市的红色文化景点,深感这座城市深厚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
首先,我参观了庆阳市红军长征到达纪念馆。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红军长征。
通过观看展览和听取讲解,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牺牲,也更加明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路程。
接着,我参观了庆阳市革命烈士陵园。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烈士的名字和事迹,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英雄的事迹感人至深,让我深深地感到了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精神。
最后,我参观了庆阳市抗战纪念馆。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了解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岁月和英勇抗争,也更加明白了革命先烈们的感人故事。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感受到了庆阳市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这种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我认为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文化遗产,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 -。
庆阳周围旅游景点大全

庆阳周围旅游景点大全
1. 靖远古堡:位于靖远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军事要塞,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
2. 岐山石窟:位于庆阳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有大量精美的佛像和壁画,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
3. 青铜峡风景名胜区:位于青铜峡市境内,是一个集山水、峡谷、湖泊等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有壮观的峡谷景色和许多户外活动项目。
4. 平川古堡:位于庆城县平川镇境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建筑,是中国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5. 国宝级珍稀动植物保护区:位于庆阳市境内,是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观赏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理想地点。
6. 独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宁县境内,是一个以山水景观为主题的旅游胜地,有壮丽的山峰、秀丽的湖泊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7. 太朝古村落:位于西和县境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村落,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富有历史文化基础而闻名。
8. 梁家河红色旅游区:位于庆阳市境内,是毛泽东的故乡,游客可以参观毛泽东的故居和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
9. 木铎山风景区:位于镇原县境内,是一个集山水、峡谷、溶洞等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10. 张家川风景区:位于庆阳市境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一处既能欣赏自然风光又能体验乡村生活的地方。
庆阳红色革命根据地游踪作文

庆阳红色革命根据地游踪作文《庆阳红色革命根据地游踪之会师楼印象》要说去庆阳红色革命根据地游玩啊,那可真是一场特别的旅程。
我最先去的就是闻名遐迩的会师楼。
刚到那儿,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而又透着坚毅的楼。
那楼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岁月的痕迹在墙上清晰可见。
墙皮微微有些剥落,就像一位老人脸上的皱纹,每一道都藏着故事。
我走进楼里,脚下的石板路坑洼不平。
这石板路一定承载过无数革命先辈的脚步,说不定当年战士们就是沿着这路来这楼里商讨作战计划。
我伸手摸了摸旁边有些粗糙的墙壁,心想这墙要是会说话该多好,它得给我讲多少热血沸腾的往事啊。
楼里摆放着一些当时的简单物件,像破旧的桌椅,上面满是刻痕。
我想这刻痕是不是当年战士们在紧张的会议间歇,不经意间用小刀或者手指划上去的呢?看着这些老物件,感觉就像和历史来了一场近距离对话。
有一个桌子腿下垫着一块儿小石子,我想这桌子腿大概是有些摇晃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也没人去精心修补它,只是找个小石子让它继续发挥作用。
还有角落里那盏煤油灯,灯罩都已经满是油烟熏烤的痕迹,玻璃也不那么透亮了。
这煤油灯点亮的时候,是不是照亮了先辈们写作战方案的手稿,那微弱的灯光下,该是怎样的坚定神情啊。
当我走出会师楼后,还不忘回头再看它一眼,那座楼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这会师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鲜活的历史见证者,见证了庆阳这片土地上,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征程。
《陇东中学:庆阳之旅中的教育之光》从会师楼离开后,我就来到了陇东中学。
这所学校可不得了,满满的都是历史厚重感和革命气息。
一到校门口,就能看到那几个大字——陇东中学。
字写得刚劲有力,就像这所学校的风格一样。
走进学校里,看到校园的布局很紧凑,花草树木看起来都是被精心照料的,想必这里的学生们都很爱护一草一木。
我跟一个在操场边的学生打听学校的老建筑,他特别热情地给我指了路。
顺着他指的方向,我来到了一座斑驳的瓦房前。
这瓦房的房瓦有几块已经破损了,应该是历经风雨磨损的。
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作者:贺丽丽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24期庆阳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红色遗址、遗迹十分丰富,具有较大开发价值。
为了推动全市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庆阳市制定出台《庆阳市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突出庆阳“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源、硕果仅存根据地、长征落脚点、抗日出发点”四大特点,集中打造“红色南梁”旅游品牌,全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
本文从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入手,提出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1.1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1)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而典型庆阳市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庆阳华池县南梁创建了西北最早的红色政权——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征度过六盘山后曾在区内进行过短期的革命斗争。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稳固的立足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全国唯一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重心北移并构建新的战略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日战争乃至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片热土,养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老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庆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庆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普查,至2010年底,全市较有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246处,其中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60多处。
其中南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抗大七分校遗址、大、小凤川的营房旧址等13处遗址遗迹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宁宫河邓小平旧居等26处遗址遗迹先后被市、县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市红色旅游景区简介红色景点十二处,其中:南梁革命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东老爷山红军长征宿营地、三岔镇红军长征毛泽东居住旧址、王录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驻地、邓小平纪念馆、三八五旅旅部纪念馆、河莲弯陕甘宁省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宁县烈士陵园、王孝锡墓址、陇东中学、列宁小学。
一、南梁革命纪念馆南梁革命纪念馆位于我县南梁乡荔园堡村。
1929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在陕甘边一带宣传革命真理,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至1933年,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
1934年初,在南梁附近的四合台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7日,在南梁荔园堡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和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当选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边区军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和“围剿”,壮大了革命力量,使根据地由华池扩展到甘肃的合水、庆阳、正宁、宁县和陕西的旬邑、彬县、淳化、耀县、铜川、宜君、黄陵、富县、甘泉、保安、安塞、定边、靖边等十八个县,数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为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提供了稳固的立足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全国唯一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乃至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纪念南梁革命,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1985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筹建南梁革命纪念馆,并于1986年11月7日在当年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荔园堡落成。
纪念馆占地33.12亩,建筑面积2281平方米。
整个建筑气势宏伟,肃穆庄严。
前面是10多米高的两层仿古式城门楼,镶嵌着陈云同志亲笔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名。
穿过四柱联牌坊门,是一座六角亭,亭内立有南梁革命历史简介碑。
后面是高达34.117米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胡耀帮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座东西两壁及背面刻着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杨森、杨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
纪念碑东侧是显示陕甘边军民英雄气概的白色群雕,西侧是清音楼。
最后面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有革命文物展览室3个,分别陈列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题词,刘志丹等六位烈士的生平简介及部分烈士遗物;再现陕甘边区革命斗争史的文字、绘画、图片及实物;方毅、马文瑞、黄写斌、汪峰等39名中央、省上领导及当年在南梁地区战斗过的老前辈的题词。
南梁革命纪念馆建成以来,每年接待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以及中小学生近万人次。
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启迪后人。
1994年12月被甘肃省委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5月被甘肃省国防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座落在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位于林镇川、大凤川、豹子川交汇处,群山环抱,林木苍翠,河水环绕,一派北国江南风光。
校部旧址现仅存13孔石箍窑和1处院落。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为了给我军培养大批优秀抗日干部,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1月迁往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
抗大总校下设十二个分校,分布于全国各革命根据地。
抗大第七分校于1941年7月,以120师教导团为基础组成,1943年春奉命西渡黄河,由山西兴县迁到华池县东华池村。
1943年6月1日开学,1946年6月20日结业。
仅开办了一期,历时仅三个年头。
校长彭绍辉。
学员4000多人,设三个大队,其中女生队一个。
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中,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开荒种地,挖窑洞,烧木炭,纺纱织布,养猪放羊,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经过艰苦劳动和认真学习,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干部。
由于全体同志的辛勤劳动,完全改变了驻地面貌,开垦了上万亩良田,栽上了成片果林,修建了整齐宽敞的校部、宿舍、食堂。
同时还建了商店、邮局、照像馆等服务设施。
不仅完全解决了全体学员的穿衣、吃饭、和学习用具等需要,且有节余,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想困死边区军民的臆梦,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1963年2月、1981年9月先后两次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东老爷山红军长征宿营地东老爷山红军长征宿营地,位于环县四合原乡东南6公里处,地处群山环抱之间。
北接宁夏盐池,东邻陕西定边,自古有“鸡鸣听三省”之说。
兴隆山高五千余米,山底有耿家河支流小溪,山上有砖石台阶,山顶依地而就,保存有清代砖木结构古庙宇建筑30余座,第一层以砖石砌成,上镶仿木斗拱,斗拱之上叠涩出檐,券形门洞;第二层收小,硬山顶,四角翘起,上铺瓦栊,上有脊兽。
整个建筑群构建奇巧、匠心独具,结构严谨,古朴壮丽。
神台上供奉有佛、菩萨、关公等诸神位;庙内始终有和尚主持供奉香火。
传说此庙“有求必应,十分灵验”,远近闻名,声誉极大,所以每年夏历三月三的祖师诞辰日子的前三天,这里总要张罗过庙会,届时,陕甘宁三省的善男信女总是不远万里来此参拜、求神和占卜。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环县,15日,二、三纵队抄小路取道兴隆山,曾在庙宇内外宿营,除司令部和电台外,战士露宿在外,叶剑英、邓发、蔡树藩、张经武等首长曾在庙宇内神龛下休整。
红军一向反对迷信,但又尊重信教自由,对庙内设施秋毫无犯。
日晨,红军部队离开了兴隆山,他们通过了环县的天桥、华池的艾蒿坟,19日到达了陕北吴旗镇。
1982年12月18日,环县人民政府公布兴隆山古建筑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环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不但对庙宇进行了修复,而且开通了柏油马路,架通了10千伏农线路,环境绿化空前良好,被誉为陇东的“小崆峒”。
四、三岔镇红军长征毛泽东居住旧址三岔镇红军长征毛泽东居住旧址位于镇原县城北60公里处的三岔镇茹河北岸高阶台上。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三岔曾夜宿于此,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同时给老区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革命历史遗产。
1983年镇原县人民政府将三岔镇毛泽东居住旧址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以来,按照“科学论证、长远规划、分期开发、恢复原貌”的原则,对旧址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维修和开发。
目前已完成投资14.5万元,新修道路190米,新建围墙170米,砖砌崖面800多平方米,加固窑洞5孔,维修了毛泽东居住旧址3间,新建花坛1处,绿化、硬化院落和道路1200多平方米。
同时搜集整理了红军在镇原战斗生活过的有关资料和革命文物,陈列观瞻,以作纪念。
目前居住旧址已成为缅怀历史,继承遗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五、王录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驻地邓小平纪念馆王录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邓小平驻地旧址,位于甘肃省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
1936年11月21日,山城堡战役结束后,参展的红军各部在陕甘宁盐池、定边、环县等地休整待命。
12月12日“西安事变”暴发,国民党军政部长、亲日派头子何应钦力主调兵开赴西安,讨伐“叛逆”,企图扩大内战,乘机取代蒋介石。
为了策应西安事变,阻止内战再起,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团奉命由三边地区南下,协同东北军、西北军御敌。
行至淳化、耀县、三原时,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部队返回北上。
1937年2月22曰,红一团进驻正宁、宁县一带,红一军团团部驻宫河镇北村大地窑,政治部驻宫河镇王录村。
长期以来,正宁屡遭兵灾匪患,人民深受其苦,红—军团到达宫河时,百姓因对红军不了解,纷纷逃离家园,躲进山沟。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在来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之前,身为政治部主任的邓小平教育部队露天宿营,不进农户、不进庙院、不动群众一草—木,并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稳定形势、安定民心。
通过宣传教育,群众很快对红军有了了解,人们纷纷返回家园,并主动腾出地方让部队居住,邓小平住进了王录村民王度家。
在王录村居住期间邓小平同志为了做好抗战准备,他一边组织部队修整训练,一边开展政治教育,政治课由邓小平同志亲自主讲,他给军民讲授政治经济学原理、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并教军民唱国际歌。
当地人民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受到了革命启蒙教育。
1937年上半年,刘伯承、萧克带领援西军经过宫河镇时,去王录看望了邓小平,并在王录召开中央一、四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
邓小平同志在王录住了将近5个月,他精干练达、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宣传革命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宫河抗日救国会主任王龙同是王录村人,家距政治部很近,又因工作关系,他多次聆听邓小平同志的教诲,邓小平曾亲笔为他写过一幅对联“出言须防开口错,交人只要到头真”,该对联一直保存到今。
邓小平同志在王录居住期间,为革命事业作了许多很有影响的事情。
1、发动群众募捐。
1937年2月红一军团到正宁后,由于国民党地方政府从中作梗,部队给养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邓小平同志依靠当地地下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募捐抗日军粮。
当时政策是有余粮者多捐,无余粮者不捐,绝不动用群众口粮,为了抗日救国,群众纷纷慷慨解囊,民主人士、原国民党正宁县商务会会长张振襄曾自愿捐粮25石,在他的带领下,山河一代富户王培兰、刘运昌等人先后多次给红军募集了大量抗日军粮,特别是1937年2月29日,邓小平同志与时任国民党正宁县县长的朱门共同出据借据向长乐珍庄村穆平辉先生借粮26石,借据为“穆平辉先生:本军次此驻扎正宁一带,整理训练,需要粮食,在本军军费未解到以前,决定向先生借粮二十六石,将来按时价由本军政府负责归还,抗日胜利之机,人民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邓小平正宁县县长朱门二月二十九日”。
时隔42年后的1996年12月16日,省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还本付息一次还给穆家借粮款8.068万元(小麦26石,折合6500公斤,每公斤时价1.40元,共折价9100元。
在折价粮款的基础上,按现行银行储蓄存款8年期利率17.1%计付利息,46年共付息71580.60元,本息总计80680.60元),这一举动在当地引起极大的反响,维护了党和人民军队的声誉,一时被人民群众传为佳话。
2、建立地方抗日救国会红一军团到正宁后,邓小平就和国民党正宁县县长朱门进行商谈,向朱门和政府工作人员讲解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经过,抗日救国的意义及张、杨的八项主张,并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发动进步爱国人士建立抗日救国会。
当时共建立了罗川、宫河、长乐、山河等四个抗日救国组织,同时他又指导抗日救国组织开展了禁食大烟,解放妇女等多项有影响的事情。
3、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地下组织红一军团政治部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在驻地群众中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地下组织。
先后在周家、上冯、牛沟圈、康家、燕家、东里、西里、东山头、南北堡子等地,发展了周富选、周忠仪、刘耀奎等40多名共产党员,并于1937年5月在宫河王录建立了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这些党员支部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