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导游词范文介绍
关于山西绵山的导游词5篇

关于山西绵山的导游词5篇关于山西绵山的导游词5篇(一)介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亭绵山位于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2月15日日军第二十师团侵占介休县城。
失陷前,牺盟特派员__敏,县长张德含带领党、政、军等500余人,撤出县城,转移到绵山,就在这三孔窑洞里,建立了“介休抗日民主政府”。
此后铁索岭便成为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护送了大批前往延安的革命干部。
薄一波、陈赓以及爱国将领方震武等曾在这里开展工作,指挥战斗。
1940年,形势进一步恶化后,抗日民主政府又转移至绵山银空洞。
抱腹岩为绵山百余处岩洞之首,因形如两手抱腹,所以又叫抱腹岩。
抱腹岩之腹大,大得惊人:抱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而不显得拥挤。
抗战时期,介休抗日民主政府常在这里召开全县军民大会,部署生产和战斗任务。
抱腹岩是天然生成的超大型礼堂。
抱腹岩坐东面西,为一高约18丈,长约45丈,深约15丈的巨形岩洞。
岩洞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两个直角排列的大岩洞,很象砖圈的“无量殿”,路断处有木栈道沟通,自下仰望殿宇参差,勾栏蜿蜒,犹如空中楼阁。
更引人注目的是岩洞顶壁的无数个鸟洞和悬挂着的铜铃。
抱腹岩挂铃为绵山一绝,每逢庙会,许了愿的善男信女们便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人悠进洞内,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
操作完毕后再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
场面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
清代康熙年间介休文人王清在《抱腹岩》一诗中写道:“寺古云常在,岩空势欲倾。
此中真得地,以外纵浮名。
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
坐听梵响处,花雨落无声”,可谓绘声绘色的抱腹岩写照。
其中“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更成为大家广泛传颂的名句。
很久以前,绵山中生活着一种叫吻的野兽,非常凶猛,常常伤害过往行人。
附近的村民靠山吃山,以采药为生,而野兽封山,村民们无不头痛万分/于是推荐了一个身体强健,狩猎本领很强的年轻人前去降吻。
介绍山西绵山的导游词范文

介绍山西绵山的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山西绵山,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绵山,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名山,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领略绵山的独特魅力。
绵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东南 20 公里处,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它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 2560 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风光,更是因为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内涵。
说起绵山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就曾携母隐居于此。
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介子推忠心耿耿,割股奉君。
重耳回国即位后,介子推却功不言禄,隐居绵山。
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最终与母亲抱树而死。
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在绵山设立了寒食节,这一节日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绵山的自然风光也是美不胜收。
这里峰峦叠嶂,悬崖峭壁,溪流飞瀑,古木参天。
春天,山花烂漫,处处充满生机;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枫叶如火,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
其中,水涛沟是绵山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
沟内溪流潺潺,瀑布飞泻,两岸奇峰怪石,景色十分迷人。
沿着沟底的小路漫步,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绵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
正果寺便是其中之一。
正果寺内保存着许多唐宋以来的佛像和碑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寺内的佛像造型优美,神态慈祥,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还有龙头寺,它地势险要,建筑雄伟。
站在寺前,可以俯瞰绵山的壮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而绵山的宗教文化更是其独特之处。
绵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佛教的圣地。
这里有众多的寺庙和道观,如大罗宫、云峰寺等。
大罗宫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
宫内建筑金碧辉煌,神像庄严,香火旺盛。
云峰寺则位于抱腹岩内,其建筑风格独特,令人称奇。
山西绵山的导游词

山西绵山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绵山。
我是负责本次山西绵山的导游,我将为大家介绍绵山的历史、地理、文化、风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让我们共同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山西绵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南部,是华夏文明、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绵山之名来源于山峰之多和沟壑纵横,如绵布盘绕,因此得名。
绵山是我国中生代地质时期煤炭沉积地层的代表,是我国煤炭储量大省之一。
同时,它还以疏林处处、云雾缭绕,群峰峻峭、岩峰千态而著名。
下面我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下绵山的特点:
第一,历史文化厚重
绵山上文化古迹众多,其中有1500年历史的建水寺,是
中国佛教史上一处重要的传播中心;有距今4000年的战国时
期墓葬群,可见绵山地区灿烂的古代文明; 唐代道士张三丰以
及元代世界巨匠李清照在绵山留下了许多传说和足迹。
第二,风光秀丽多样
绵山一带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山峰、林木、草坡交相辉映,奇峰异景、浪涛拍岸、峡谷飞瀑等自然景观构成了绵山自然风光的奇特魅力。
不同的季节,绵山的景色也不同,春季百花齐放,夏季云雾缭绕,秋季树木变得金黄色,冬季则是白雪皑皑。
第三,民俗文化丰富
绵山地区多民族聚居,布依族、苗族、瑶族、水族等多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绵山的节庆活动独具特色,如岁末年初的腊八节,这是当地民众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祭祀祖先、拜年、互相赠送礼品,祈求来年平安顺遂。
最后,希望大家在绵山的旅游中收获美好的体验、愉快的回忆。
绵山的景色和民俗文化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在脑海里留下这美好的时光,期待下次有机会再来到这里。
山西绵山的导游词4篇

山西绵山的导游词4篇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绵山的导游词,欢迎借鉴参考。
山西绵山的导游词(一)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
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
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
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
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
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
”我听罢笑而道来——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
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
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
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僧的身体与精神在其中,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憾力和影响力。
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
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
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
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
如今绵山正果寺中东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
由於身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
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个性都传达出来。
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彻空灵,有的沉静淡定。
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僧师显的脚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
绵山导游词_绵山导游词

绵山导游词_绵山导游词前几天,我们去绵山旅游。
火车一路飞奔,一会儿介休战就到了。
坐上汽车驶出了介休市,再在换乘站换了车,我们向绵山进发。
在曲折曲折的盘山大路上,我们离山顶越来越近了。
不一会儿,就山上了。
绵山一共有八个景点:龙头寺、云峰寺、正果寺、栖仙谷、朱家凹、一斗泉、古藤谷、水涛沟。
一会儿,汽车在云峰寺停了。
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青一山绿,还有深不见底的沟。
我叫了一声,还有一圈一圈的回音。
还有一面是高耸入云的山壁,上面修着一条长龙似的寺庙。
我不禁很佩服工人叔叔的精湛技术。
我又和妈妈走着去了栖仙谷。
在路上,静静静的,只有我和妈妈的脚步声。
栖仙谷幽哗哗流的瀑布。
有一个长廊修在水上面。
我伏在长廊里的椅子上,向水中望去。
哇,一条肥肥大大的白金鱼。
在白金鱼的后面,跟着大大小小的金鱼,它们围着一根柱子游来游去,似乎在漫步哩。
我在一个小瀑布前蹲下来,捧起一把水,水冰凉冰凉的,但清亮见底,可以和山泉媲美。
最终到了水涛沟。
那里的树木直插云端,而且长得棵棵郁郁葱葱,形成了自然的绿色隧道。
再加上天气原来就热,每棵树就像一个个绿色的遮阳伞,为人们挡着阳光。
我想摘片树叶,又蹦又跳了好一会儿,才牵强摘下一片树叶。
到了黄昏,我们该回家了。
我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了一眼,绵山仍是那么宏伟、壮美,令人流连忘返。
绵山导游词5在暑假里,我去了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绵山,我最喜爱的地方就是埋藏着介子推的绵山。
当我们来到绵山脚下,我抬头望这,那高大的绵山,我望不到山顶,只能观察云雾缭绕的半山腰。
刚开头上山十路非常平坦,可是没多久平坦的路变了。
他变成了两条非常惊险的路。
一条是铁链和木条连接成的木桥。
另一条,而是从石头里探出的铁台阶。
无论是木桥还是铁台阶都非常的惊险。
都是在汹涌的瀑布上建立的。
最终我们选择了铁台阶。
我们紧紧地抓住那条不知从多高的地方垂下来的铁链。
似乎随时都会掉进那条瀑布被卷到远方。
走着走着我们不再有选择的余地。
由于让条道路都变成了铁台阶。
绵山导游词50

绵山导游词50篇一:绵山导游词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绵山。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绵山。
你怎么学我说话?没有啊,我是小导游,我带大家游览绵山有什么不对吗?我明白了,你是来抢饭碗的。
你要水平高,我哪能抢了你饭碗,大家说,是不是?照你这么说,咱俩今天非得比试比试了。
比就比,谁怕谁呀!好,现在就开始!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的绵山。
绵山,亦名绵上,因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而闻名天下。
绵山地处汾河之阴,在介休市南20公里处,山势陡峭,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国家5a 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
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
龙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来绵山朝山谢雨,见双龙显灵而改现名。
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共有二十多处景点。
从龙头寺远眺,只见两山对峙,怪石磷峋,风景绝佳。
游完龙头寺,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二个景点———介公岭。
说起介公岭,还有一段故事呢。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时饥饿难忍,介子推割股奉君。
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介子推不求名利,隐居绵山,重耳亲自来请,可绵山山高路险,无奈之下,只好放火烧山,火熄后,才发现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死在了柳树下。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焚身地称为介公岭。
秋天的介公岭,是绵山最美的地方。
现在请大家极目远眺,漫山遍野都是火红的枫叶,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您可以拿起手中的相机,按动快门,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现在我们来到大罗宫景点。
绵山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层110米,建筑群总面积共达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巧妙地将明清风格与现代技术融为一体,群楼高耸,崇阁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既雍荣华贵,又古朴典雅,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
现在我们来到今天最后一个景点水涛沟。
水涛沟全长15公里,有“小九寨沟”之称。
沟中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瀑布几十处,形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木屋、藤桥坐落于奇树、怪石之间,亭台楼阁、摩崖石刻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山西绵山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

山西绵山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绵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以春秋介子推而享誉海内外,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山。
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绵山导游词,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绵山导游词1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
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
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
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
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
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
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
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
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
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
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山西绵山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

山西绵山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绵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以春秋介子推而享誉海内外,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山。
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绵山导游词,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绵山导游词1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
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
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
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
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
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
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
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
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
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
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
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山导游词范文介绍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
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
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绵山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绵山导游词1
各位旅客:
大家好!
绵山是我省介休市的一座佛教道教名山,海拔1028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那里风景优美,是个可爱的地方。
我们先到达了云峰寺。
这里的台阶足足有100多个,如果你从下面望,那台阶仿佛直插寺内。
在下面看到寺内挂的灯就像一片片红色的叶子,悬崖峭壁上挂的铃铛就像一片片小黄叶。
你不
上去看,你还真看不出那是什么呢!一到了上面看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佛教道教的知识。
最后我们来到了绵山最美丽的地方??水涛沟。
这里鸟语花香,水声潺潺,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沿着溪水前行,一路苍岩古道,奇树怪石。
这里大大小小的瀑布多达120多处,美丽极了!走到最后就看到了水帘洞,我们穿过水帘来到洞内,洞很大很大,能容纳100多人呢。
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石猴,栩栩如生,十分可爱,我仿佛真是到了花果山仙境一般!
绵山真是个美丽可爱的地方,欢迎你也来此一游,到时候我给你做免费导游!
十一的长假里,我们一家和好朋友一家一起组织了一次游览山西省绵山的活动。
绵山是山西省重点的风景名胜区,它拥有十四大景区,四百多个景区而闻名于世。
来到绵山脚下,我们的车一直行驶在悬崖峭壁上,山路一边是悬崖峭壁,高高不见顶,云雾缭绕,另一边是深谷不见底,空空幽幽,俯首一望,胆战心惊,碰巧这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再没有比秋雨洗浴过得青山更加迷人的了,这时候天空像湿墨渲染过似的,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还没来得及散尽的雾气向淡雅的丝绸,一缕缕的缠绕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走到了水涛沟的尽处—水帘洞,我们全家人的名字都刻在了象征平安、幸福的同心锁上,同心锁被我们一起锁在了水涛沟的最深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到了龙脊岭坐观光缆车,妈妈最怕坐缆车,她一上缆车就被吓得哇哇叫,还没到山顶,妈妈就被吓得哭了,看到妈妈既可怜又好笑的样子,大家一致决定下山不再坐缆车了,走下山的路。
一条崎岖的石阶路蜿蜒而下,石阶的两旁挺立着无数的松拍,漫山遍野的野花,缠绕着翠绿般的山峦。
我怕妈妈还在胆战心惊中,走路时摔着,所以就一边扶着妈妈,一边欣赏着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妈妈真是又激动又感动,而我的力气也仿佛越来越大!
我们大家一起领略了绵山的美,绵山的险,最后一起在绵山留了影,就依依不舍的踏上回家的路!
谢谢大家!
绵山导游词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认为这句诗也可以形容山西的绵山。
这天,我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绵山。
我们乘大巴车沿着蜿蜒的公路盘旋而上。
山格外高,高直入云端。
山格外绿,绿得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的竹笋。
山又格外险,
好像一不小心会栽倒下来。
山下是一条山谷,有许多小房子。
空中云雾迷蒙,山谷显得格外幽静,像一位蒙着白纱的少女。
一路上我们经过了许多隧道,隧道的两壁都刻画着精美的图案,有坐在莲花上的菩萨、踩着风火轮的哪吒、落荒而逃的龙王,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到了半山腰,我们下了车,沿着两山之间狭窄的石阶来到了第一个景点。
在一个悬崖上,雕刻了一个张着大嘴露出尖利牙齿的凶猛的恐龙头。
我们坐在它的嘴里,俯视下面的景色,感到既害怕又激动。
挨着恐龙头有一条小瀑布,瀑布下面是一汪泉水,泉水非常清,清得可以看见泉底的沙石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可惜没有鱼,是水太凉的缘故吧。
再往上走,我们游览了许多景点。
到了山的最高处,似乎就可以触摸到云层了。
上面还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塔,两只丹顶鹤,亭亭玉立,各抬起了一只脚,非常漂亮。
这里也有许多大师的书法作品,。
看了一会儿,我们便开心地下山了。
我爱这美丽的山西绵山。
绵山导游词3
各位旅客:
大家好!
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
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
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
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
下为关帝庙。
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
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
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
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
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
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
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
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
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
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
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
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
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
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
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绵山导游词4
各位旅客:
大家好!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
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
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
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
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
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
”我听罢笑而道来——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
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
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
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