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十五从军征(738)1.名句默写。
(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2)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3)《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制度极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4)《十五从军征》中描绘院内荒凉凄楚的景象,表明家中已空无一人的悲惨情形的诗句是:,。
,。
(5)《十五从军征》中抓住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的诗句是:,。
(6)《十五从军征》中写老兵的亲人都已逝去,老兵的处境异常悲惨的诗句是:,。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3)请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泪落沾我衣”一句。
(4)此诗抒发了老兵怎样的心情?是通过哪些诗句体现出来的?3.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期:期望,预料。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第二首。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李清照:4.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问题。
少年行(其二)(唐)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和“”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孔雀东南飞(节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十五从军征》优秀试题练习题

《十五从军征》练习课后“思考和练习”参考答案一、这首诗描写一个幼年从军的老兵晚年归乡时无亲可依,家园荒芜的悲剧。
表达了诗人同情百姓遭遇,反对不义之战的情感。
二、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中考指向标1.(1)才。
(2)zhǒnɡ lěi 累累:形容累积得多。
(3)dòu,洞。
(4)zhì(5)chōnɡɡēnɡ(6)yí,给。
2.(1)宋郭茂倩(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3)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4)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3.C4.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5.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6.惊喜而又急切的心情。
7.泪落沾我衣。
8.略。
《十五从军征》参考资料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松柏冢累累(zhǒnɡ lěi)狗窦(dòu)雉(zhì)舂谷(chōnɡ)羹(ɡēnɡ)贻(yí)二、《乐府诗集》介绍《乐府诗集》是一部专收汉代以迄唐五代乐府诗的诗歌总集,也编入部分汉以前传说的古歌辞。
乐府诗的编纂开始得很早,《汉书·礼乐志》已著录了部分汉郊庙乐歌,此后的官修正史,大都类同《汉书》。
惟有《宋书·乐志》“自郊庙以下,凡诸乐章,非淫哇之辞,并皆详载”,著录了不少汉相和歌辞。
今存汉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是借《宋书·乐志》流传下来的。
私家的编纂工作,大约始于两晋,而盛于南朝。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专录乐府的诗集,见于《隋书》、新、旧《唐书》的《艺文志》的就达三十余种。
但是,这些书籍几乎全已亡佚了。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乐府诗总集,就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郭茂倩的生平,现在人们知道得较少。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冢累累狗窦雉舂谷羹饭贻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舂谷持作饭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3.按要求填空。
(1)本诗选自《》,“乐府”原是————的名称,后人把————也称作“乐府”。
(2)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暗示老人孤苦哭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4.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5.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6.诗歌的主题在于表现————————————————————————————。
7.给本文再设一个问题,并给予回答。
(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8.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参考答案:1.Zhǒng dòu zhìchōng gēng yí2.才;连续不断的样子;把谷类的壳捣掉;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同时;送,赠送。
3.(1)《乐府诗集》,音乐机关,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5。
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能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的荒凉景象,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3《十五从军征》阅读练习与答案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字词解析:1. 始:才;归:回家。
2.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4.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 松柏(bǎi):松树、柏树。
6.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7.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îu),洞穴。
8. 雉(zhì):野鸡。
9. 中庭:屋前的院子。
10.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11.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12.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3.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4. 一时:一会儿就。
15. 贻(yí):送,赠送。
16. 看:一说为“望”。
17. 沾:渗入。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十五从军征》等三首诗 学案答案

《十五从军征》答案:2. 诗意: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捣掉野谷的谷壳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3.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急想回家,充满与家人团聚的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4.意象:松柏、丛冢、兔、雉、庭院、旅谷、井台、旅葵特点:荒凉冷寂5.家破人亡兵役制度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乱世中人被迫裹挟于时代苦难中的悲伤对战争的厌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答案:2. 诗意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3.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4.边塞的奇寒(边塞生活的艰苦)“愁”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5.“折”意为折断,突出边塞北风来势猛。
“即”意为就,生动地写出了边塞雪下得早,下得大,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6.运用比喻,以春天盛开的梨花喻冬雪,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7.“狐裘不暖锦衾薄”通过写狐裘与锦衾都难以御寒,正面突出边疆的酷寒;“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通过写拉不开弓弦和铠甲难以穿着,从侧面烘托了天气的酷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春.谷(chōng) 狗窦.(dǒu) 阑.干(Ián) 辕.门(yuán)B.瀚.海(hàn) 锦衾.(jīn) 羹.饭(gēng) 兜鍪.(móu)C.累累..(léi) 干戈.(gē) 宫阙.(quē) 寥.落(liáo) D.踌躇.( chú) 羌.笛(qiāng) 潼.关(tóng) 狐裘.(qiú)2.下列与诗歌有关的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乐府诗B.《过零丁洋》——《文天祥诗集校笺》——文天祥——绝句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词D.《山坡羊·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曲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朝代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④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⑤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有人喜爱它的意境,体会其中的美;有人又会觉得艰涩难懂,难以理解。
请你以《读诗,有用吗》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过零丁洋》《十五从军征》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过零丁洋》《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辛苦道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7.《十五从军征》一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来绘景写人,记叙了老兵返乡的所见所感。
当老兵看到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的时候,其境况恐怕用《过零丁洋》颈联中的“”一词来形容最为贴切。
18.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但是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过零丁洋》是诗人在战争被俘后誓不投降的心声,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昂扬的斗志;《十五从军征》以返乡士兵的遭遇,表现出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流露出作者对于战争的。
【答案】17.白描(或细节描写)零丁18.忠贞爱国视死如归舍生取义(任选其二即可)厌恶(或“痛恨”)【解析】1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句写景,由远看到近见,满眼凄楚的景象,突出老兵家的荒凉;“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运用语言描写,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衬托哀情;“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老人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所以无论是绘景还是写人,《十五从军征》都是以白描的手法,描绘老兵返乡的见闻。
《过零丁洋》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零丁”是孤苦无依的样子,符合老人的凄苦孤独。
18.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过零丁洋》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十五从军征》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十五从军征》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冢累累狗窦雉舂谷羹饭贻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舂谷持作饭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3.按要求填空。
(1)本诗选自《》,“乐府”原是————的名称,后人把————也称作“乐府”。
(2)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暗示老人孤苦哭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4.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
5.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
6.诗歌的主题在于表现————————————————————————————。
7.给本文再设一个问题,并给予回答。
(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
8.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
参考答案:
1.Zhǒng dòu zhìchōng gēng yí
2.才;连续不断的样子;把谷类的壳捣掉;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同时;送,赠送。
3.(1)《乐府诗集》,音乐机关,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
(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5。
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能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的荒凉景象,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或:多侧面地分步骤地传达出主人公凄凉悲伤的感情不断加深的过程)。
6。
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劳动人民身受其害,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意思对即可)
7.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手法、句子的赏析、表达方式等任何一个角度去设题。
8.当今台独势力猖獗,如果台独分子关掉和平的大门而恣意迈开台独实质性的步伐的话,
我们也只有采用正义的战争去维护领土的完整去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