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09届江苏省中考历史模拟练习试卷(三)

2009届江苏省中考历史模拟练习试卷(三)

2009届中考历史模拟练习(三)(本卷满分60分,卷面分1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写在答题栏中)1.“烽火戏诸侯”(见右图)说的是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点燃报警的烽火台,诸侯带领兵马闻警而至。

诸侯是在履行哪项制度给他们规定的义务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2.币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

下列货币在历史上广泛流通的先后顺序是①半两②开元通宝③西汉五铢钱④纸币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3.2007年6月26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

在近代史上杭州曾被辟为通商口岸,该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4.右图是一历史爱好者在贵州拍摄的一处会议旧址照片。

如果让你为这幅照片选择一个主题词,你会选择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革命圣地延安精神D.抗战胜利举国欢庆5.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

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6.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思想,我国最早阐述社会进化论思想的著作是A B C D7.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A.加强民主建设B.农村经济改革C.建立经济特区D.国有企业改革8.这一年中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这一年中国申奥成功;这一年中国加入WTO;这一年被国际命名为“中国年”。

这一年是指A.2000年B.2001年C.2004年D.2008年9.新华社北京(2009年)1月12日电,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晚宴1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万隆会议的召开B.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10.黄安教授说过:在20世纪有二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另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社会主义制度。

【苏州市中考】--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苏州市中考】--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第1页至第4页,第二部分第5页五第8页;共五大题、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第二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 O—16 Na—23 Cl—35.5 Ca—40第一部分(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城市”,苏州市推出多项措施,其中不属于...“节能减排”的是A.禁止生产、设计和使用粘土实心砖,以节约土壤资源B.“龙芯”绿色节能电脑引入苏州常熟百所学校C.加拿大太阳能有限公司将在苏州新区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D.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减少小轿车尾气排放2.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A.水的吸收B.动植物的呼吸C.光合作用D.燃料的燃烧3.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或液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4.以下有关玻璃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蘸取试液B.搅拌溶液C.引流液体D.研磨固体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A.碳酸钠NaCO3B.硫酸H2SO4C.氧化铁O3Fe2 D.氢氧化钾K(OH)26.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是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7.人体中缺乏某些元素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例如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所缺的元素是A.锌B.碘C.钙D.铁8.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动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是A.葡萄糖B.油脂C.蛋白质D.水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10.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11.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1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14.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Zn C.N2D.CO15.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A.NaOH B.NaHCO3C.Ca(OH)2D.NaCl16.关于SO2、CO2、MnO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都含有氧元素B.都是化合物C.都是氧化物D.都含有氧分子1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1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19.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20.下列过滤装置及其操作的简图(图中固定装置和混合液、滤液均省略,且玻璃棒末端均已轻靠......漏斗内的三层滤纸处),其中正确的是二、选填题(本题包括3题,共20分。

人教版江苏苏州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江苏苏州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江苏苏州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经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达万件,种类繁多。

主要可分为礼仪用玉、佩挂用玉和镶嵌穿缀用玉三大类。

这表明当时()A: 出现早期国家形态B: 进入了阶级社会C: 已经出现社会分工D: 生产力水平落后【答案】B【解答】根据材料玉器的出现及礼仪用玉、佩挂用玉和镶嵌穿缀用玉可知,当时出现了阶级分化,故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出现早期国家形态,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如何分工、如何生产等相关信息,排除C;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B。

第2题.历史学者张金光指出: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对家庭制度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析到骨肉之间已无可再析的地步为止。

秦国进行家庭制度变革的主要目的是()A: 彻底否定宗法制度B: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C: 改变家庭内部关系D: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D【解答】据材料对家庭制度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析到骨肉之间已无可再析的地步为止等信息可知,商鞅变法鼓励发展小农经济,增加户赋,因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是其主要目的,D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宗法制度,A错误;材料中鼓励发展小农经济,没有涉及土地制度,B错误;据材料对家庭制度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可知,没有改变改变家庭内部关系,C错误。

第3题.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题。

如图目录反映的主题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D【解答】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历史,在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时代。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因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征为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09年苏州中考

09年苏州中考

3.(3分)某盐场生产的食盐产品中含有氯化钙杂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该食品产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0 g食盐样品完全溶解于水,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关系如图所示:(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2)图中x=___;(3)该食盐产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4)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Na2CO3+ CaCl2===CaCO3+ 2NaCl(2)0.5 (3)97.8% (3)84.6%4.某学校探究小组为了测定市面销售某品牌纯碱(杂质为NaCl)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三个烧杯中都加入11克样品及50克的水配成溶液;②向三个烧杯中加入质量不同的CaCl2粉末;③将充分反应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W克的白色固体,实验数据如下:(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2)将烧杯III的滤液蒸干,得到__克固体,该固体由____和____组成。

(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Na2CO3+ CaCl2===CaCO3+ 2NaCl (2)16 NaCl CaCl2(3)96.4% (3)35.4%二.填空题1、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等成为人们经常提起的话题。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1)研究证明: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对全球的气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剧增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有关。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完全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2)倡导低碳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观念的是__。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史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史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祢、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棠;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理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答案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

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A.尧B.舜C.禹D.黄帝2.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铜农具②石斧、石锛③六角形铁锄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3.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A.秦始皇赢政B.汉武帝刘彻C.唐太宗李世民D.元世祖忽必烈4.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

这表明清初实行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厂卫制度D.文字狱5.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昝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邓世昌——黄海海战C.李鸿章——洋务运动D.陈独秀——戊戌变法7.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常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2009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世界古代史

2009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世界古代史

2009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世界古代史九年级上册选择题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1、(2009·扬州)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黑色人种答案:C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1、(2009·山东德州德城区)下列光辉灿烂的上古文明,诞生在北非大河流域的是()A.金字塔B.佛教C.阿拉伯数字D.早期基督教答案:A2、(2009·湖北黄石)右图是一位九年级同学在国处拍摄的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奇异雕像的照片,该雕像所在的文明区域是()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答案:A3、(2009·潍坊)下列标题,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选题的是()A.金字塔的国度 B.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C.种姓制度的产生D.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答案:B4、(2009·福建龙岩)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应选取的素材是()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论语》答案:B5、(2009·成都)观察右图,这一文物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记载的是()A.《伊利亚特》的内容B.《-千零一夜》的内容C.《古兰经》的内容D.《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答案:D6、(2009·烟台)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是()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答案:A7、(2009·佛山市)《古巴比伦的兴衰》记述了这样的场面: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被判割耳朵。

2009-2013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9-2013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9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思想品德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第1至15题为思想品德试题,第16至30题为历史试题。

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17.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A.在政治上实现大一统 B.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C.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 D.在军事上实现大一统18.我国的中医药能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治疗流感等传染病的内容。

该书的作者是A.蔡伦 B.张衡 C.华佗 D.张仲景19.七世纪中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两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这两个民族是A.汉族和白族 B.汉族和藏族C.汉族和彝族 D.汉族和维吾尔族20.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长眠于南京中山陵。

南京在他革命生涯中有着特殊意义,他曾在这里A.创立兴中会 B.领导武装起义C.建立同盟会 D.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1.下列四位近代历史人物中,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① ② ③ ④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2.下表是1940年在敌后抗日战场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的战绩。

据表判断,这次战役是战役时间战斗次数毙伤俘日伪军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3个半月1800多次4万多人2000多公里近3000个A.卢沟桥保卫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23.“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表明我国的航天技术达到更高水平。

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是A.导弹—原子弹—运载火箭B.载人飞船—无人飞船—人造卫星C.运载火箭—原子弹—导弹D.人造卫星—无人飞船—载人飞船24.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这次改革主要是学习、仿效A.中国秦朝的制度B.中国汉朝的制度C.中国唐朝的制度 D.西欧的制度25.恩格斯称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009年江苏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2009年江苏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血战台儿庄』『南京!南京!』『小兵张嘎』『举起手来!』江苏无锡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本试题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共6大题,58小题。

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

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第I卷(客观题共53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

(本大题共40分,第小题1分)1.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一杆折断的烟枪作为标志性建筑物(见右图)。

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销毁了收缴的数百万斤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这位民族英雄是A.关天培 B.左宗棠 C.林则徐 D.邓世昌2.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是指A.美英联军 B.日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3.在戊戌变法夭折之际,一位维新派人士慷慨陈词:“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

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这位维新派人士是A.康有为 B.魏源 C.梁启超 D.谭嗣同4.2009年6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代表团拜中山陵,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80周年。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是①民主②民族③民权④民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武昌起义6.在北京西南郊外的永定河上,横跨着气势如虹的卢沟桥。

1937年的一天,枪声打破了卢沟桥的宁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这一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7.右图四幅电影海报反映的历史主题都是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8.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A.辽沈战役的胜利 B.平津战役的胜利C.淮海战役的胜利 D.解放军占领南京9.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A. B. C. D.10.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指1954年颁布的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2.他说:“人的生命史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理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答案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

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A.尧B.舜C.禹D.黄帝2.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铜农具②石斧、石锛③六角形铁锄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3.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A.秦始皇赢政B.汉武帝刘彻C.唐太宗李世民D.元世祖忽必烈4.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

这表明清初实行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厂卫制度D.文字狱5.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昝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邓世昌——黄海海战C.李鸿章——洋务运动D.陈独秀——戊戌变法7.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常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副书写于1919年的对联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战胜利8.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A.淮海战役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9.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0.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12.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多才多艺,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是一位百科全书的人物、其著名的绘画代表作品是A.《大卫》B.《蒙娜丽莎》C.《掷铁饼者》D.《西斯廷圣母》13.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庆节都是为了纪念本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主题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的发表B.美国——《独立宣言》的颁布C.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4.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840 1870 1900 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 14.8 8.4 7.1A.海外殖民战争B.工业化及城市化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15.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爱迪生点燃世界”的创造是A.改良蒸汽机B.研制汽车C.发明白炽灯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6.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①日本明治维新②美国南北战争③俄国1861年改革④中国洋务运动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④17.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18.《虎!虎!虎!》是一部有关二战中令美国蒙羞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一战场战争的爆发?A.苏德战场B.太平洋战场C.北非战场D.欧洲第二战场19.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与美国军备竞赛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西方的经济封锁20.2009年是世界生物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也刚好是其作者诞生200周年。

人们要为他“发表”和“诞生”举行纪念活动的大科学家是A.哥白尼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宋代时,市坊制度被打破,城市更加繁荣。

22.在右图所示刊物《新青年》上提出过的著名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2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4.莎士比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神曲》。

25.1787年,第一部美国宪法出台,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26.丹麦是第一个将社会福利用法律加以保障的国家,是北欧福利国家的典型。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北魏贾思勰的著作《▲》,总结了秦汉以来农业生产的经验。

明朝徐光启的著作《▲》,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

28.1905年8月,▲在日本宣告成立,推举孙中山担任总理。

1921年7月,▲正式成立,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战役。

苏德战场的▲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战略转折。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与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1)右图这位东方先哲——孔子,他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2分)(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1分)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1分)(3)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什么?(1分)(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象思想的精华是什么?(1分)31.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分)(2)总结成就“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莲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没计师是谁吗?(1分)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2分)(3)展望来来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1分)32.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大戏。

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井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此片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同那些因王公、地主、资本家瓜分争夺土地和利润而引起的掠夺战争(像现在的帝国主义战争)比较起来,这种战争是很少见的。

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材料四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

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哪次战争?(1分)(2)材料二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准?(1分)他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分)(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1分)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