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蒸汽时代的到来”(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蒸汽时代的到来”(含解析) 新人教版

“蒸汽时代的到来”一、选择题1.“珍妮纺纱开先河,蒸汽推动世界波”所反映的是()A. 新航路开辟B. 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工业革命2.18世纪60年代兴起的工业革命,导致生产领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主要是指()A. 细化分工B. 机器的使用 C. 管理的优化 D. 人员的减少3.“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新的时代”是指()A. 蒸汽时代B. 电气时代 C. 信息时代 D. 生物时代4.“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

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指()A. 家庭手工业B. 工场手工业 C. 大机器生产 D. 生产自动化5.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瓦特—改良蒸汽机B.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C. 富尔顿—汽船D. 史蒂芬孙—汽车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

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业革命建立了现代大工厂制度》B. 《英国人富尔顿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C.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D. 《工业革命是从珍妮纺纱机的使用开始的》7.1872 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是()A. 汽车B. 火车 C. 飞机 D. 电话8.一位历史学家说:“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烈的悲剧时,在英国正在发生着一个变化。

”英国的“这一变化”是()A. 文艺复兴B. 资产阶级革命 C. 工业革命 D. 宪章运动9.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

图片①②③分别代指的历史事件是()A.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B.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C. 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D. 文艺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10.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有()①电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②家用电器产品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③石油成为重要工业原料④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④11. 工业革命中出现了许多工业部门,最早出现的是()A. 采矿业B. 毛纺织业 C. 棉纺织业 D. 冶金业12.19世纪中期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时代潮流的根本因素是( )A.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影响C.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D. 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高涨13.据下图的演讲内容,该演讲者的主题是()A. 科技革命在全球的扩展 B. 英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C. 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 重大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进程14.历史学习中,对关键字词的“咬文嚼句”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2020年山西历史中考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山西历史中考试卷+答案+解析

3山西省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满分75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A.郡县制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C.推恩令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3.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C.繁荣开放D.国家统一4.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

下列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5.某校准备编写《中华英豪——爱国人物传记》的校本教材,书稿目录如下。

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A.鉴真东渡日本B.郑成功收复台湾C.郑和七下西洋D.铁木真统一蒙古6.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某班同学准备在校园公告栏里创作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板报,拟分为“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六个板块,下列事件能入选“生死攸关”板块的是( )A.中共“一大”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遵义会议D.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8.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

2020年陕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0年陕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0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0道试题,每题2分,计2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历史人物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

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①结束割据局面完成大一统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④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著作。

属于明朝医学著作的是()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3.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

这场运动的口号是()A.自强求富B.君主立宪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多次会议。

下列表述属于“八七会议”的是()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C.指出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5.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瑞金B.会宁C.延安D.西柏坡6.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按调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7.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 获得大会通过。

“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关于“一国两制”的叙 述正确的是( )A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 .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C .是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民族政策D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8.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 ) A .外邦人和奴隶 B .全体居民 C 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D .雅典的成年男性9.如图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

2020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题时间5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开卷考题,可查阅参照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

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这段话反映了【】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3.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

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A.维新法令的颁布B.中华民国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4.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5.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

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C.南昌起义的发动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6.“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A.火车轮船的传入B.大众传媒的兴起C.有线电报的出现D.社会习俗的变化7.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部编版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新人教版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姗;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游牧渔猎C. 农耕定居D. 铁犁牛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

A项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游牧渔猎与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D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方式。

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君主专制D. 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实行了郡县制,成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的手段。

A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C项是秦朝建立以后实行的政治制度,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清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最新整理湖北省十堰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卷和参考答案详细解析完整版

最新整理湖北省十堰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卷和参考答案详细解析完整版

2020年十堰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18.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 洛阳B. 长安C. 敦煌D. 楼兰19.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思想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下列口号和思想主张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维新变法②民主科学③自强求富④三民主义A. ①③④②B. ③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③①④②2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 鸦片战争B. 五四运动C. 开国大典D. 中国共产党成立21.下列哪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22. 下列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的是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23.下列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成就的是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④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A.①④ B.①② C. ②③ D. ②④24.下列哪座城市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A. 汕头 B.珠海 C.厦门 D.深圳25.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 万隆会议B.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D.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6.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改变世界,科学家应是我们中学生崇敬的“网红”。

下列哪一幅图中的科学家,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图一图二图三图四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27.2020年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对峙和冲突事件为世人瞩目,也引起人们对印度历史文化的关注。

下列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是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佛教 D.《汉谟拉比法典》33.【材料解析题 10分】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史 抗日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史 抗日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总数超过了( )A. 30万人B. 60万人 C. 10万人 D. 20万人2.延安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被誉为革命圣地。

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延安的是()A. 中共一大召开B.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 中共七大召开 D. 西安事变3.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14 年抗战。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卢沟桥的悲鸣②南京城的苦难③西安城的号召④东三省的哭泣A. ④②③①B. ①③②④C. ②③①④D. ④③①②4.据《西北文化日报》报导,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对蒋介石兵谏的两位爱国将领是( )A. 李宗仁张自忠B. 佟麟阁赵登禹 C. 张学良杨虎城 D. 彭德怀贺龙5.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人曾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西安事变B. 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九一八事变6.“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7月在这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 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C.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开始 D. 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7.某初级中学八年级(1)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

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A. 国民革命,洪流奔涌B . 十年内战,烽火绵延C. 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 .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8.毛泽东曾提笔写到“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认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战时期,在彭大将军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 台儿庄战役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9. 下图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墓。

202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版

202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版

历史试卷 第1页(共6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6页)绝密★启用前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

这表明( )A .天下姓氏,皆源于豫B .文化中原,老家河南C .殷商甲骨,汉字之源D .华夏文明,尽出中原2.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

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A .预防疾病,强身健体B .诊断疾病,望闻问切C .针灸疗法,辨证施治D .药食同源,用药简易3.“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

材料反应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巩固了国家统一B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 .促进了物种交流D .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4.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有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强迫清政府( ) A .签订《南京条约》 B .设立总理衙门 C .镇压农民起义D .建立近代工厂 5.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

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A .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B .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C .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D .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6.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北京大学红楼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 .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D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7.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台儿庄战役D .重庆谈判8.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合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选择题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題,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图1)。

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民族关系的发展 图12秦始皇不用几丈高或三头六臂的超人神像代替数目众多的兵马俑,突出反映了秦朝A .皇权的至高无上B .神权色彩较明显C .按军功授予爵位D .劳动人民的伟大3.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A .农民起义B .匈奴的威胁 C.王国问题 D .统治者的腐败4.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A .平等竞争B .注重实践C .分科考试D .以德取才5.《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B .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C .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D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6.有人说,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以下属于康熙帝巩固边疆的措施是A .打击倭寇B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C .设立驻藏大臣D .制定“金瓶掣签”制度7.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A .中英协定关税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待解决,特请先生● 政治:商鞅变法 ●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下列事件与电文内容相关的是A .创办黄埔军校B .北伐战争C .西安事变D 重庆谈判9.年代标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标尺,这 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新成熟D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0.文艺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高粱叶子青又青,九一八来了日本兵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A .①③②④B .②①③④C .④②③①D .①②③①11.《筑梦中国》中说:“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了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为国家发展最早“开拓新的空间”的事件是A .重返联合国B .中美建交C .中日建交D .加入上海合作组织12.海南省因开放而生,也因开放而兴,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为开放海南最早采取的措施是A .建立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 .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D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13.宋元时期,柑橘、柠檬、菊花等水果和植物从中国传到欧洲。

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 .中国商人B .阿拉伯人C .欧洲殖民者D .奥斯曼土耳其人14.右边两个文艺作品(图3、4)共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 .禁欲主义B 人文主义C ,理性主义D .浪漫主义图3《蒙娜丽莎》 图4《哈姆雷特》15.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C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 .蒸汽时代的到来C .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D .电气时代的到来 1921年 1935年 1945年 1956年 1978年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16.林肯总统说:“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也许会因情激动绷紧,但绝不可能割断,”美国人“友情的纽带”被割断最终引发了D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克里米亚战争 D.朝鲜战争17.“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上述史实发生于A.巴黎和会期间 B.华盛顿会议期间 C.开罗会议期间 D.雅尔塔会议期间18.20世纪80年代,苏联为缓和美苏争霸希望改中苏关系,当时有人画了一幅名为《毕竟,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漫画(图5),其“共同之处”主要是A都是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B.都是社会主义国家G.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D.都力图称霸世界19.“各国政府保证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

”该宣言的签定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C.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D.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图6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21.2015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7西汉丝绸之路示意图图8唐代对外交通路线图图9明代对外交通路线图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三个时期为丝绸之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3分)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朝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

(2分)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1分)(3)比较图7和图9,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1分)依据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1分)材料三“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目前(2017年),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和支持,与我国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及70多份国际组织合作协议。

——摘自新华网(4)依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有什么作用?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

(2分)22.今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回顾历史,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争,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摘编自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分)据所学知识回答,这场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分)材料二结束数千年来世世相承的君主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便独开一个纪元。

政治的现状纵不好,潜在民间的民治精神却不断涌现。

“现代”是“中国文明的世界化时代”。

——摘编自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所学知识概述该事件在“民治精神”方面的积极影响。

(2分)材料三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如有人怀疑红军的存在,他就是不懂得中国革命的实际,就是一种取消观念。

——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3)结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最能体现“中国革命的特征”的道路是什么?(1分)材料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歌词(4)材料四中“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富起来”得益于哪次重要会议?此后,中国走向了什么道路?(3分)(5)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圆了百年强国梦,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深切体会?(1分)23.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1)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获序?(2分)材料二【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撤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点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

(2)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三【矛盾重重的苏联】图10.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3)分析上图,据所学知识指出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次著名改革有关?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2分)(4)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2分)菏泽市二O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A2.A3.C4.A5.D6.B7.D8.D9.C 10.D 11.A 12.C13.B 14.B 15.D 16.B 17.B 18.B 19.C 20.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1)人物:张骞(汉武帝)、玄奘或鉴真、郑和,(每个人物1分)(2)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

(2分)机构:市舶司,(1分)(3)变化: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或西汉以陆路为主,唐代海陆并举,宋明以海路为主。

(1分)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