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实际应用(三)2-入门测-教师
小学三年级面积应用题经典考点题型

小学三年级面积应用题经典考点题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面积的应用题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重要部分。
特别是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面积的概念,并逐步学习如何计算和运用面积。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三年级中常见的面积应用题经典考点题型。
一、基础概念理解在解决面积问题之前,学生必须首先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
例如,什么是面积?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这些基本概念是解决更复杂问题的基石。
二、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如何计算各种形状的面积,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例如,一个矩形可以通过长度乘以宽度来计算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乘以高然后除以2来计算。
三、单位换算在解决面积问题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单位换算。
例如,知道一个房间的面积是15平方米,需要知道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这样,他们就可以将平方米转换为平方厘米,从而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四、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常见考点。
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将一个组合图形分解为几个基本的图形,然后分别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最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总面积。
五、实际应用问题学生们还需要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面积的概念。
例如,他们可能需要计算一个纸箱的表面积,或者计算一个操场的面积。
这种问题不仅需要他们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他们理解如何在真实场景中应用这些知识。
小学三年级的面积应用题经典考点题型主要涉及基础概念的理解、各种形状的面积计算、单位换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实际应用问题。
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三年级面积应用题在数学的学习中,面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还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工程领域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面积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应用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面积的概念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面积。
机械功及功率的实际应用辅导教案 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

总课时数/次班型班课授课教师授课日期授课主题机械功教学目标1.掌握功及功率的计算公式2.掌握功及功率的应用重点难点1.功及功率公式2.功及功率的计算考点分值10教学基本内容:1.功及功率的知识点2.功及功率的计算公式3.功及功率的应用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训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__________。
2、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用符号_______表示。
3、机械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功率1、功率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它来比较_______________快慢2、公式:_______________一、入门测1.小明和小华同学进行爬竿比赛,都爬到竿顶,小华用了10秒,小明用了9秒。
小明和小华的体重之比是5:6,若小明爬竿的功率为P1,小华爬竿的功率为P2,则小明和小华爬竿的功率之比P1:P2等于()A.4:3B.3:4C.27:25D.25:272.如图(a)、(b)所示,分别用滑轮甲、乙使物体A沿同水平地面匀速运动(滑轮的重力及摩擦不计),若A两次移动的距离相等,则拉力F甲、F乙及拉力做的功W甲、W乙的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F 甲>F 乙,W 甲=W 乙B .F 甲=F 乙,W 甲>W 乙C .F 甲>F 乙,W 甲>W 乙D .F 甲>F 乙,W 甲<W 乙3.手托起一个苹果,并把它匀速举高1米,手对苹果做的功最接近于( ) A .0.5焦B .2焦C .10焦D .150焦4.重5牛的物体在大小为2牛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面前进了1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三次月考试卷 最新人教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动脑思考,正确填写。
(共24分)1.12个0.55相加的和是________;20.4是________的3倍。
2.根据15×68=10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5×68=________ 0.15×6.8=________102÷0.68=________ 0.102÷0.15=________3.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一堆石子有b吨,运走了9.2吨,还剩下________吨。
(2)袋鼠的奔跑速度是65干米/时,t小时奔跑________千米。
(3)妈妈买了xkg大米,每干克3元,付给售货员50元,售货员应找回________元钱。
4.张阿姨昨天卖出75串糖葫芦,今天比昨天多卖出y串糖葫芦。
(1)今天卖出________串糖葫芦。
(2)当y=15时,今天卖出________串糖葫芦。
5.①8x=9.6,②1.8+a,③b+100=102,④4.6-2.4=2.2,⑤4.8+y>0.2上面的式子中________是等式,________是方程。
6.在横线上填上“>”“<”或“=”。
(1)当x=3.5时,4x-7.5________7,4x+7.5________20. 5。
(2)4.25×0.5________4.25÷0.5,16.8÷8________ 6.3÷37.盒子里有两种卡片,一种是动物卡片,一种是风景卡片。
晶晶每次从中摸出一张卡片后再放回去摇匀,重复30次,摸卡片的情况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盒子里________卡片可能多,________卡片可能少。
(2)如果晶晶从盒子里再摸出一张,摸出________卡片的可能性小。
8.在教室里,小刚坐在第6列、第4行,用数对(6,4)表示。
小红坐在第1列、第3行,用数对________表示;乐乐与小刚在同一列,与小红在同一行。
五年级奥数第07讲-复合应用题(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五年级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主题第07讲——复合应用题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①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应用题;教学目标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授课日期及时段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知识梳理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的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
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
在实际解时,可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典例分析考点一: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对于简单的一般应用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只需要读懂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即可。
例1、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
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
原来每班多少人?例2、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
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
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实战演练➢课堂狙击1、做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40个,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0个,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要生产多少个零件?2、甲、乙两个车间都要安装240台电机,乙车间每小时安装24台,当甲车间完成任务时,乙车间还有48台没有装好,甲车间每小时装多少台?3、一堆煤,原来每天烧1.8吨,可以烧30天。
技术革新后,这堆煤能多烧6天,技术革新后每天少烧多少吨煤?4、亮亮买了一批纸,订了一本练习册后还剩下30张纸,计划30天用完,25天后,用完了练习册又10张纸,这本练习册是多少张纸?7、师、徒两人合做264个零件,徒弟先做4小时后又和师傅合做了8小时才完成了任务。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一、填空。
(第4题4分,第5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 3.2,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5,那么另一个因数是( )。
2.循环小数53.53838…可以简写成( );20.209209…可以简写成( )。
3.在 2.333…,4.68,2.356432…,7.294,0.904904…中,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循环小数有( )。
4.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
2.58÷0.6=( )÷6 330÷5.08=( )÷5085.05÷1.1=50.5÷( ) 0.2304÷0.64=( )÷( ) 5.请把0.94、0,94,0.949、0.94这四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6.在( )里填上“>”“<”或“=”。
3.12÷1.1( )3.12×1.1 3.05÷6.75( )3.05 1.8÷0.25( )1.8×4 0.199÷0.21( )0.1994.5+0.9( )4.5÷1.01 0.8÷07( )2.5×4014.454545…( )14.45、1.282828( )1.28283 5.5、62、( )5.562、、7.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中国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绳编结而成。
如下图,编1个中国结要用0.85m 的丝绳,编5个中国结需要( )m 的丝绳;7.65m 的丝绳可以编( )个中国结。
8.徐老师带了200元去买日记本,每本8.8元,徐老师最多能买( )本,如果要想再多买一个日记本,那么至少需要多带( )元。
9.不计算,4.5×0.77的积是( )位小数;6.42÷0.96的商的最高位是在( )位上。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专题培优讲练:07逻辑推理(5年级培优)教师版

课堂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等进行推理重点:列表法、假设法(例1、例2、例3、例4)难点:计算方法(例5)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常常要求我们通过对条件的认真分析后展开联想,从而推理出结果,而不是通过运算得出结论,这类问题称为逻辑推理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假设法、列表法和计算法等。
排成一排的四张扑克牌,正好是四种花色都有,A、K、Q、J各一张。
已知:(1)A的左边第一张是红桃,右边第一张是J;(2)K在Q的左边;(3)黑桃的左边第一张是J,并且与方块不相邻。
那么这四张牌分别是黑桃________,红桃________,方块________,梅花________。
【知识点】逻辑推理【难度】A 【出处】底稿【分析】Q 、K 、A 、J 。
甲、乙、丙、丁、戊,五个人坐在同一排5个相邻的座位上看电影。
已知甲坐在离乙、丙距离相等的座位上,丁坐在离甲、丙距离相等的座位上,戊的左右两侧的邻座上分别坐着他的两个姐姐,那么戊的两个姐姐分别是谁?【分析】甲、乙。
有三位同学小明、小胖、小丁丁,每人都有两个外号,他们的外号有“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军”、“小画家”、“大作家”和“歌唱家”。
此外我们还知道:(1)数学博士夸跳高冠军跳得高;(2)短跑健将请小画家画贺年卡;(3)跳高冠军和大作家常与小明一起去看电影;(4)数学博士和小画家很要好;(5)小胖向大作家借过书;(6)小丁丁下象棋常赢小胖和小画家。
你知道小明、小胖、小丁丁三人各有哪两个外号吗?【知识点】利用列表法进行推理【难度】B 【出处】底稿【分析】如下表所示,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军小画家大作家歌唱家小明×××√×√小胖×√√×××小丁丁√×××√×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在语文、数学、社会、自然、音乐、美术六门功课中,每人分别都教两门,已知:(1)社会老师与数学老师是好朋友;(2)王老师最年轻;(3)自然老师比语文老师年纪大;(4)李老师常向自然老师和数学老师说天下大事;(5)王老师、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常在一起下棋。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②(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探索数学思维和运算技巧在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数学家的故事,了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和贡献。
-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和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以下两位数除以两、三位数的练习题:
- 12 ÷ 3
- 15 ÷ 4
- 18 ÷ 5
- 20 ÷ 6
清晰、准确地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重点,强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3)学会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步骤,包括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计算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再将一位数除以一位数,最后将两部分的商相加。
(4)学会两位数除以三位数的运算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除以三位数的运算步骤,包括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拆分成整十数、一位数和零头,先计算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再计算一位数除以一位数,最后将两部分的商相加,最后将零头加到商上。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两位数除以两、三位数的运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除法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技能。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023-2024学年小学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结合美术、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
1.课堂评价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针对性提问,了解学生对小台灯制作原理、设计要点、安全知识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发现知识盲点,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指导与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拓展指导,如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解答学生在拓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等。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后将拓展学习的成果进行整理,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如撰写学习心得、制作展示PPT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交流与分享:组织学生开展课后拓展学习的交流分享活动,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经验技巧等,促进共同成长。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电路连接、安全用电、设计原则等核心知识。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见解,针对设计思路、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交流与讨论。
-案例研究:分析优秀的小台灯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激发创新思维。
-项目导向学习:以制作小台灯为项目,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小台灯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设计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台灯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