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词中含有山字的诗
关于山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山的诗句有哪些1.含有山的诗句诗中山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2.描写山的诗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

部编版7-9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注释、翻译与问题分析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注释①半轮:半边,半个。
②平羌qiā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③发:出发。
二、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三、思考探究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全诗五个地名连用有什么作用?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注释①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
②寻常:经常。
二、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三、思考探究1.“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乐师李龟年当初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落花时节”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这两句诗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时代的无限怀念和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一、注释①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就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②傍:靠近。
二、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上课外古诗词赏析【峨眉山月歌】李白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九日、登高、饮酒、菊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带山字的诗句

带山字的诗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可以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浅。
(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踪影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6、明月出来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7、泪眼两神气,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叶唇柱。
(陶渊明:《归园田居》)9、西北望长安,心疼无数山。
青山芒斯尔县,毕竟东流回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1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2、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13、无穷山河泪,谁言天地阔。
(夏完淳:《别云间》)1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15、飞去山上千寻塔,言说道鸡鸣见到日再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8、山回路转不见踪影君,雪飞过领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9、两岸猿声落花不了,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20、但使龙城飘将在,不教导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2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到南山。
(陶渊明:《饮酒》)23、眺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2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2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攻灭。
(柳宗元:《江雪》)2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27、可以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浅。
(杜甫:《春望》)29、空山不见踪影人,但闻人语响。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和翻译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和翻译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和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和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
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望天门山字词解释:1、天门: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转。
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分别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望天门山背景:《望天门山》是李白开元十三年(725)乘船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有感而发,并没有什么特别用意。
望天门山主旨: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山鸟的古诗句

山鸟的古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山鸟的古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带有山和鸟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我谓此山鸟,本不因人生。
——白居易《和《思归乐》》东南焉可穷,山鸟飞绝处。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宋之问《经梧州》1重1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杜甫《岳麓山道林2寺行》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韩愈《示儿》石泉远逾响,山鸟时1喧。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山鸟踏枝红果落,家童引钓白鱼惊方干。
——方干《山中言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2.于“山”的古“鸟”的古诗古诗文名句——鸟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4、春眠不知晓,到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晋陶渊明《饮酒》古诗文名句——风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汉曹操《观沧海》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秋思》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4、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8月即飞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古诗文名句——雨 1、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2、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唐僧志安《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2使安西》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108员外2首》古诗文名句——雪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中诗词鉴赏

山中诗词鉴赏山中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翻译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
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注释解释⑴滞(zhì):淹留。
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
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
属:恰逢,正当。
高风:山中吹来的风。
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
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
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诗文赏析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
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
可以参证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
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
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
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
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
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
古诗上三峡·巫山夹青山翻译赏析

古诗上三峡·巫山夹青山翻译赏析《上三峡·巫山夹青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古诗词全文如下:巫山夹青山,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前言】《上三峡》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时的作品。
全诗虽仅八句四十字,却充分表现了诗人上长江三峡时行路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痛苦。
此诗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自然真率,气象雄伟,意境开阔,显示出诗人豪迈的气概。
【注释】⑴三峡:指长江之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⑵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南,山势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⑶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
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
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
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⑷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
【翻译】高耸陡峭的巫山把窄小的蓝天紧紧夹住,峡谷中的流水沸腾如金汤。
峡中从巴国流下的江水也许会有枯竭的时候,那蓝天却永远也难以攀登。
看着那黄牛山,连续三天都是凌晨即起溯江而上,夜晚才休息,可它仍然遥在前方。
在此三天,满头的鬓发都已经雪白。
【鉴赏】此诗当为公元759年(唐肃宗干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自三峡入蜀时所作。
当时李白59岁,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诗人58岁时从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着便进入三峡。
三峡是长江最为险峻、最难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经告别回南昌了,因此就更加孤独,情绪更坏。
此诗表现了当时诗人逆境难熬,情绪郁闷状况。
“巫山夹青天”,夹字用得极其到位,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
“巴水流若兹”,含有无奈之意。
三四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
“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古诗词中含有山字
的诗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李白古诗词中含有“山”字的诗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塞下曲六首·其一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作者: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