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02-天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学硕士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天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

天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

天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一、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与决策理论;电力系统智能控制与故障识别;电力系统交直流输电与谐波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电力系统新技术理论与应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电力市场等。

指导教师:余贻鑫教授、孙雅明教授、王成山教授、陈超英教授、李林川教授、房大中教授、李永丽教授、葛少云副教授、张艳霞副教授、张炳达副教授、姜惠兰副教授、张庆超副教授。

二、专业特点:本学科具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重点学科,科研水平较高,师资力量雄厚,与电力部门联系密切。

三、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英语、应用数学基础、线性网络分析、线性系统理论、现代电力系统分析、超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论文要求有创新。

四、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高科技基金、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每年科研经费在500万元以上。

五、就业方向:电力及电气设备的制造、运行、管理、研究等各种部门。

一、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与决策理论;电力系统智能控制与故障识别;电力系统交直流输电与谐波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电力系统新技术理论与应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电力市场等。

指导教师:余贻鑫教授、孙雅明教授、王成山教授、陈超英教授、李林川教授、房大中教授、李永丽教授、葛少云副教授、张艳霞副教授、张炳达副教授、姜惠兰副教授、张庆超副教授。

二、专业特点:本学科具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重点学科,科研水平较高,师资力量雄厚,与电力部门联系密切。

三、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英语、应用数学基础、线性网络分析、线性系统理论、现代电力系统分析、超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论文要求有创新。

四、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高科技基金、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每年科研经费在500万元以上。

五、就业方向:力及电气设备的制造、运行、管理、研究等各种部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2;学位授权类别:工学硕士一、学科概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应用的重要基础学科。

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变换、输送、分配、控制的理论,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规律及其相应的测量、保护、调节、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技术。

本学科相关学科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

本学科充分依托相关学科的发展及高新技术新成果,与相关学科协调并进为加速铁路高速重载发展服务。

二、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以铁路建设为特色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领域内,培养一批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程人才。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电力牵引及传动控制主要研究交流传动系统、交流电机控制、大功率变流技术、粘着控制、牵引电器。

2、电气化铁道供电主要研究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远动控制、微机继电保护、高速弓网关系、高压电器、高压试验、检验、电力管理。

3、机车车辆控制主要研究机车车辆控制网络系统、诊断与测试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机车车辆电磁兼容性。

4、电力电子应用主要研究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应用、功率变换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院学习的基本年限为三年。

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三个学期内完成。

第三学期期末完成中期考核;第四学期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评议,之后为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2)(200709版)本学科建于1952年,196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国内高校中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之一。

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现有教授6人,其中博导6人。

副教授12人。

本学科以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涉及电力系统分析、规划、控制、自动化和保护各个领域。

研究方向以电力系统现代化为目标,进行计算机离线计算和仿真,在线监测、控制和网络通讯,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等多方面研究。

本学科拥有数百台微机及网络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计算机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实验室等。

研究课题多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力公司,各省、市电力公司以及发电、用电单位。

一、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国内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读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分析与仿真 2. 电力系统规划 3. 电力市场 4. 综合自动化与继电保护5. 新理论与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2,其中学位课学分≥19。

硕士生的课堂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组号备注学位课G071503 计算方法 3.0 秋学位课G071507 数学物理方程 3.0 秋学位课G071532 应用泛函分析 3.0 春学位课G071536 高等计算方法 2.0 春学位课G071552 应用近世代数 3.0 春学位课G071555 矩阵理论 3.0 秋学位课G071556 近代矩阵分析 2.0 春学位课G071559 最优化理论基础 3.0 秋学位课G071562 基础数理统计 2.0 秋学位课G071563 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 2.0 春学位课G071564 应用随机过程 3.0 秋学位课G0905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 春,秋必修学位课G0905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 春,秋必修学位课G140501 英语 3.0 春,秋必修学位课X031499 专业英语 1.0 春、秋必修学位课X031505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2.0 春学位课X031506 电力系统可靠性 2.0 春学位课X031507 计算机继电保护导论 2.0 春学位课X031508 现代控制理论 3.0 春学位课X031522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3.0 秋学位课X031523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3.0 春学位课X031524 电能质量 2.0 秋非学位课F031506 电力系统规划 2.0 春非学位课F031507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0 秋非学位课F031508 超高压输电线继电保护 2.0 秋非学位课F031510 电力系统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2.0 春非学位课F031512 数学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0 春非学位课F031513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实验 2.0 秋非学位课F031514 电力市场导论 2.0 春非学位课F031515 大系统优化理论在电力系统中应用 2.0 春非学位课F031540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软件应用 3.0 春非学位课F031541 电力系统辨识 2.0 春非学位课F031542 配电自动化系统 2.0 春非学位课F031544 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2.0 春非学位课F031547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新技术 2.0 秋非学位课S031501 学术报告会或讨论会 2.0 春秋必修五、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初一个月内需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其课程学习的学分和级点是否满足要求,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所属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080802 获得授权时间:1984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在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调度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在同行中有较大影响,已形成了一个由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博士组成的学术梯队。

该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和和大量企业委托项目,科研成果被电力部门广泛采用,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奖多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数十篇。

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主要分布在电力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设计和和技术研发等工作。

3. 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在强调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求做到: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具有从事本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本门学科领域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能运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4. 主要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2)电力系统分析与运行(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调度自动化(4)新能源和分布式发电技术(5)电能质量及用户电力技术5. 学制及学分学制2.5年;课程规定总学分为28-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为16-18学分。

(0808)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0808)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0808)】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电气工程是一门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基础研究,以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和电机电器等构成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背景紧密结合的学科。

电气工程学科紧密围绕电机和电器控制、工业节能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源变换、绿色制造与先进电机驱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基础理论及创新技术研究。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涵盖:电机与电器(学科代码: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代码: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代码: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代码:080804)、电工理论新技术(学科代码:080805)五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还应该掌握解决涉及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1.电机与电器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4.机电一体化技术5.新能源发电及节能技术四、学习年限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本学科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课程分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物联网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8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电机与电器
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5.高电压与绝缘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3.本专业其他未选的必修课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doc

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doc

领域:动力工程编号: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领域:工业工程编号:G20901天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领域:软件工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备注课程详细情况S131D006 现代企业管理引论必修课课程浏览S131D008 现代管理学必修课课程浏览S204D017 学术报告必修课课程浏览S204D018 新技术讲座必修课课程浏览S131A033 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34 英语(第一外国语) 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35 工程数学基础学位课课程浏览S204A044 算法分析理论学位课课程浏览S204A045 面向对象分析与UML 学位课课程浏览S204A046 软件体系结构学位课课程浏览S204A047 软件开发方法论学位课课程浏览S204C110 面向对象技术 (Java) 选修课课程浏览S204C111 计算机网络技术选修课课程浏览S204C11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II) 选修课课程浏览S204C113 信息安全技术选修课课程浏览S204C114 软件商务选修课课程浏览S204C115 分布对象技术专题选修课课程浏览S204C116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选修课课程浏览S204C117 嵌入式软件技术选修课课程浏览S204C118 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技术选修课课程浏览领域:生物化工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备注课程详细情况S131D001 体育必修课课程浏览S131D005 知识产权法必修课课程浏览S131D008 现代管理学必修课课程浏览S207D004 生化工程前沿研究专题必修课双语教学课程浏览S207D010 现代化工新实验技术必修课实验技能课程浏览S207D011 学术报告必修课2次课程浏览S131A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科学技术哲学等)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11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18 高级英语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19 英语听说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20 管理英语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21 商务英语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22 应用数学基础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23 工程与科学计算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24 随机过程基础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25 数理方程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26 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法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A032 最优化方法学位课课程浏览S207A013 高等生物反应工程学位课课程浏览S207A014 高等生物分离工程学位课课程浏览S207A049 高等制药分离工程学位课课程浏览S207A051 现代制药工艺学学位课课程浏览S131C021 英语(第二外语) 选修课课程浏览S131C022 日语(第二外语) 选修课课程浏览S131C024 德语(第二外语) 选修课课程浏览S131C035 论文选题与写作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A006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Ⅱ)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A015 生物化学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A031 化工传递过程原理(I+II)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A033 化工热力学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A035 环境生物工程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A050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A052 药物制剂过程及装备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C009 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C033 生物化学实验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C034 微生物学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C035 微生物学实验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C036 细胞培养工程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C038 代谢工程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C082 S207C082 选修课课程浏览工过程工程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C083S207C084 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分子模拟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C085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选修课课程浏览S207C111 新药研究与开发选修课课程浏览。

电力系统自动化硕士生培养方案(优.选)

电力系统自动化硕士生培养方案(优.选)
读书报告:
同学校要求
开题报告:
同学校要求
专业外语:
同学校要求
发表论文:
在《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目录》规定的B类以上(含B类)刊物上发表(含录用)1篇以上(含1篇)学术论文
其他:
硕士生在读期间,应修最低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9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32
2

专业学位课
1021023
现代控制理论
48
3


专业学位课
1021044
电网络理论及其拓扑
32
2

专业学位课
1021024
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
32
2

专业选修课
1023025
计算机继电保护
32
2

专业选修课
1023026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32
2

专业选修课
1023027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课程设置
共有课程16门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学位课
0520001
硕士生英语
32
2




公共学位课
0420001
自然辩证法
3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802 校内编号:203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培养单位: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学科主要研究:电能生产、传输及其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

天津大学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

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

近年来,该学科人员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布式电源、故障检测等研究方向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地位。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有:
1.电力系统安全性分析;
2.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3.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和控制理论及方法;
4. 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并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培养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
工学硕士的学习年限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大致为一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生在学期间课程学习的总学分数应不少于27学分。

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必修课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

五、学位论文
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按天津大学关于学位论文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在学期间要求发表一篇核心学术期刊论文。

系主任:分委会主席:
年月日年月日
学院公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