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合理用药宣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完整word版)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一)一、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系统的医学、药学、管理学知识,明智地使用药物,以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目标。

为了保证合理用药,医、药、护、技、管理者、病人或其监护人要在职责范围内参与用药流程,并形成完整的用药系统。

完整的用药流程包括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方、妥善配药、病人遵嘱、治疗得到跟踪处置等环节。

合理用药反映了为民谋利、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违反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用药目标就是不合理用药,其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合理用药的概念不明确,药物治疗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以及用药流程中有脱节现象。

二、普通感冒不要滥用抗菌素许多人得了普通感冒后,常常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抗菌素或中药来治疗。

虽然有时可以使病程缩短,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抗菌素的使用--患了普通感冒非要服用抗菌素不可吗?由于约70%—80%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不使用抗菌素,疾病也能痊愈。

事实上,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感觉到,感冒后服了很多抗菌素,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感冒大多数为病毒所引起,抗菌素并没有治疗作用;更令人担忧的是不该用抗菌素而随意滥用,其结果是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据统计,目前有80%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的出现。

而且,滥用抗菌素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非致病菌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

由此可见,患了普通感冒,特别是症状不重时,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

由于抗菌素往往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并可引起过敏反应等,因此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滥用抗菌素;即使需要服用此类药物,也应在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按疗程服药。

三、生活中常见的无效用药随着常用药物进入家庭,许多人对一般常见病,都自己买药服用。

但往往对一些药物的“关键”又不甚清楚,造成了许多无效用药甚至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为此,当引起重视。

如果你有下面几种常见的无效用药情况,不妨改进一下: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

安全合理用药宣传知识

安全合理用药宣传知识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九龙坡区分局安全用药常识一1、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

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

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

2、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医生给病人治疗疾病时如何合理用药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病人在使用药品时,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呢?(1)没有明确的诊断,病人不要擅自盲目用药。

临床医务人员也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使用药物。

因此,患病后一定要请医生诊断明确,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2)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药品治疗方案是根据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综合后决定的,切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药品的治疗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药品,譬如过分地迷信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滋补保健药品等等,这些错误的用药心理会导致滥用药物。

(4)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

医生配给药物后,病人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体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对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停药就诊。

3、什么是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的通用名称。

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或商品名使用。

药品的商品名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企业使用的该药品专用的商品名称,如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为扑热息痛)是解热镇痛药,不同药厂生产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其商品名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

4、怎样认识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一种药品常有多个厂家生产,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往往给自己的药品注册独特的商品名以示区别,因此,同一药品可以有多个商品名,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的商品名就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

合理用药宣传材1

合理用药宣传材1

合理用药宣传材料㈠药品相关概念药品名称每个药品都有其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和习用名。

其中通用名是全世界通用的,一个药品成分有时只对应一个通用名。

商品名是同一成分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的品牌名,一个药品的活性成分可以有几个或十几个(甚至上百个)商品名。

一般医生处方常用的是商品名,患者在购药或用药时不能只记商品名,一定要学会并记住通用名。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给予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途径及适当的疗程达到治疗的目标。

适当的药物:不同的疾病需选择针对性的药品。

适当的剂量:用药中不要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剂量。

适当的时间:服药的间隔及餐前服用还是餐后服,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每日1次用时须根据具体病症按时用药。

每日多次用药时用药间隔应尽量在24小时内均分,并且要和你的作息时间相协调。

适当的途径:给药途径的不同则药品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可由病情及药物的性质而定。

适当的疗程:须遵医嘱按疗程用药。

不要擅自延长或缩减用药时间。

治疗目标:治愈疾病、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药品的剂型各种药品的剂型不同其用法也不一致,按药物的说明书进行使用可以达到最佳的药物效果。

药物的有效期有效期时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任何药品按规定都有其有效期,学会识别包装上注明的有效期,对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依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已属于劣药,不能应用过期的药物。

药品的不良反应系指合格的药品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在正常的用量、用法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不期望的反应。

也就是说任何药物都有两重性,既可“治病”又可“致病”,处方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的、合理的用药,科学地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品用法1、普通口服片:整个吞服,用1杯水送下,切忌干吞(可导致药效降低或食管损伤),也不要用饮料或茶水代替白开水,如需要可掰开服,难吞咽的病人也可碾碎服用。

肠溶片:服法同普通片,注意不可掰开服用。

口含片:应让药物在口腔满满溶化,紧急释可以嚼碎,但不要随唾液咽下,更不可整片吞下。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为了提高公众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一份合理用药的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并正确地使用药物。

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1.用药的必要性:根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药物来治疗。

有些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饮食、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来控制。

2.药物的选择:医生会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药物。

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应遵循医嘱,不得自行更换或停药。

3.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疗效来调整。

患者要按照医生开具的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来使用药物,不得随意调整剂量或使用方法。

4.用药的安全性: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医源性疾病。

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有以下几点重要性:1.保证治疗效果:合理用药能够达到有效控制和治疗疾病的效果,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减少疾病的复发和转归。

2.防止药物滥用和误用:合理用药可以避免因滥用和误用药物而导致的药物依赖、药物抗性等问题,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健康的风险。

3.保护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用药可以避免因滥用和浪费药物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合理用药的方法和技巧2.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开具的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来使用药物,不得随意调整剂量或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的使用说明:在使用药物之前,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4.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期限:患者要将药物放置在避光、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湿气侵入。

医院合理用药宣传栏

医院合理用药宣传栏

医院合理用药宣传栏合理用药,健康你我,**医院邀您关注用药知识,共享健康!一、什么是药品?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如维生素类),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我们平时常说的中药(包括中成药、饮片)、西药(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都是药品。

二、各种片剂的服用方法。

普通片:应用广,最为常见,一般整片服用,可掰开服用,有时可研碎服用。

糖衣片:指在普通片外包上糖衣膜的片剂。

目的是消除异味、防潮、避光等以增加稳定性,应整片服用,有破碎时不应服用。

薄膜衣片:指在普通片外包上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的薄膜。

作用是防潮、避光、隔绝空气、增加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

普通薄膜衣片一般应整片服用,确有必要可掰开服用。

肠溶片:指在普通片上包上肠溶衣膜的片剂。

主要是避免胃液的破坏或减少胃粘膜的刺激。

应整片服用,有破碎时不应服用。

缓释片:用适宜的方法制成,能使药物缓慢释放的一类片剂。

具有血药浓度平稳、服药次数少、治疗作用时间长等特点,一般应整片服用。

控释片:用先进的制药技术加工而成,能使药物缓慢、均匀、恒速的释放到体内的一类片剂。

具有药物释放平稳、不良反应少、药物作用时间长、服药次数少等特点,一般应整片服用。

泡腾片:指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

有口服和外用两种,口服应先加水溶化后服用;外用可直接放入用药部位。

咀嚼片:指应在口中嚼碎后咽下的片剂。

目的是:加快药物的溶出、提高药效。

正确的服用方法是在口中嚼碎后咽下。

口含片:指在口腔或颊粘膜内缓缓溶解而不吞下的片剂,多用于口腔和咽喉部疾患。

服用时应含在口腔或颊粘膜内,使其缓缓溶解而不是吞下。

紧急时可以嚼碎,但不要随唾液咽下,更不可整片吞下。

舌下片:指舌下含服的片剂。

目的是使药物在舌下粘膜直接吸收,起到速效的作用并防止胃液对药物的破坏等。

服用时将药物放在舌下含服,不要随唾液咽下,更不可整片吞下。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用法,遵循用药的时间和疗程,以及合理药物的存储和处理等,以确保药物的疗效最大化,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最小化。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用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和滥用的风险,减少对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抗生素的疗效,避免药物过敏反应和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并减少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的医疗费用。

同时,合理用药也有助于减轻医疗机构和药品资源的负担,提高医疗质量。

合理用药的原则1.个体化原则:合理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内药物代谢能力、经济状况等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用药方案。

2.最小剂量原则: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最小有效剂量,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3.最短疗程原则:药物治疗疾病的时长应符合疾病治疗指南的建议,不应延长或过早停用。

4.应用最新证据原则:合理用药应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据,而不是个人经验或传统观点。

5.适应症原则:合理用药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使用,不得滥用或超越其适应症。

6.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天平原则:药物治疗时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需要平衡,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的具体做法1.遵医嘱,规范用药: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准确用药,不可以改变用药剂量和服药时间,以保证药物的疗效。

2.不滥用抗生素:患者在感染疾病时不应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细菌感染有效,但对病毒感染没有效果。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细菌的产生。

3.避免过度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自限性的疾病,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不使用药物治疗或选择非药物治疗,避免过度诊治。

4.合理选药: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循“适应症匹配”的原则。

同时,需要避免使用过期药物,以免药物效果下降或引起不良反应。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排斥或增强药物的效果。

合理用药科普宣传

合理用药科普宣传

合理用药科普宣传咱老百姓啊,平日里难免会有个头疼脑热、小病小灾的。

这时候,用药可就成了一门大学问啦!可别小瞧了这药,用对了那就是健康的好帮手,用错了可就麻烦咯!你想想看,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要是没个靠谱的指引,那不就容易迷路嘛。

吃药也是一样的道理呀!有的人觉得药嘛,吃下去就完事了,管它什么剂量、什么时候吃。

哎呀呀,这可不行哦!比如说那退烧药,你总不能一发烧就大把大把地吃吧。

得看清楚说明书,按照剂量来。

就像你吃饭也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不然肚子该不舒服啦。

而且啊,吃药也得注意时间,有的药得饭前吃,有的药得饭后吃,这都是有讲究的哟!你说要是该饭前吃的药你饭后才吃,那不就像错过了火车一样,效果可能就没那么好啦。

还有啊,有的人家里药箱满满当当的,啥药都有。

一有点不舒服就自己随便找点药吃,这多危险呀!这药又不是糖果,可不能乱吃。

就好像你去打仗,总得知道敌人是谁,用什么武器才能打败它吧。

吃药也得知道自己是什么病,该用什么药才行。

再说说抗生素吧,这可是个好东西,但也不能滥用呀!你想想,要是不管什么病都用抗生素,那身体里的那些小病菌不就慢慢有抵抗力啦?就跟那打地鼠游戏似的,你老是用同一种方法,地鼠不就越来越狡猾,越来越难打了嘛。

咱用药的时候,还得注意别和其他东西起冲突。

比如说喝酒,吃了头孢可千万别喝酒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会出大问题呢!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个大坑,你要是不注意,不就掉进去啦。

咱老百姓啊,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用药可不能马虎。

要仔细看说明书,要听医生的话。

别觉得医生啰嗦,那可都是为了咱好呀!就像家里的长辈,总是唠唠叨叨的,其实都是关心咱。

总之呢,合理用药真的很重要。

咱可不能把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儿。

药要用得好,用得对,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棒棒的,生活美美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哦,可别不当回事儿呀!。

合理用药宣传资料第二期

合理用药宣传资料第二期

合理用药的几点小知识第二期1、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医生给病人治疗疾病时如何合理用药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这里不作讨论,那么病人在使用药品时,要做到合理用药须注意哪些问题呢?(1)没有明确的诊断,病人不要擅自盲目用药。

医药知识浩如烟海,就是临床医务人员也须不断学习,才能正确使用药物。

因此,患病后一定要请医生诊断明确,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药,造成病情的延误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2)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药品治疗方案是根据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点等诸多因素综合后决定的,切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药品的治疗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药品,譬如过分地迷信新药、进口药、贵重药、滋补保健药品等等,这些错误的用药心理会导致滥用药物。

(4)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发展。

医生配给药物后,病人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体验病情的变化,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对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停药就诊。

2、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

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要注意下面“四忌”:一忌滥用维生素。

不要以为孩子吃了维生素有益无害。

其实吃多了并不好,如维生素A、维生素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

维生素C用处虽多,但大量服用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出现药物中毒。

二忌滥用抗生素。

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就使用氯霉素、链霉素。

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

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

三忌滥用解热止痛药。

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相关政策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

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药物的滥用造就了细菌耐药。

目前细菌耐药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抗菌药物管理不仅是医学难题,也是社会难题。

一|、发生耐药性的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细菌耐药。

医疗机构和畜牧、水产业对抗菌药物的过度、不规范使用及向环境排放是重要原因。

从临床用药看,由于细菌性感染诊治的专业队伍素质相对薄弱、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规范的执行不足和民众使用抗菌药物观念偏差(许多民众以及医务人员把抗菌药物当退烧药)等原因,临床的确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对临床细菌耐药上升负有责任。

另一方面,抗菌药在畜牧业的广泛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居高不下也密切相关。

目前在我国,抗菌药物在畜牧业的使用显得混乱,缺乏抗菌药在此领域使用的法规或执行力度弱;无动物使用的抗菌药种类限制,一些治疗人类感染的重要抗菌药也被用于动物,出现了“人药畜用”;缺乏抗菌药在动物促生长、预防及治疗应用中的抗菌药使用的规范。

二、后果(一)医疗危害性因细菌耐药,医疗部门不得不用更高档药物治疗,由此可能引发新耐药菌的出现,更增加治疗成本,激化医患矛盾。

(二)环境危害性各种原因排入水或土壤的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类与喹诺酮类药物,因其特殊化学特性,可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难于降解。

三、中国卫生部门控制细菌耐药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策略1、开展和扩大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相继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

2、印发相关技术规范(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现分级管理,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个级别,对高档药物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规范。

(2)出台《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对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和病原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了进一步的规范。

3、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4、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5、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6、建立完善临床药师制度和处方点评制度临床药师以患者为中心,直接参与临床用药指导与监督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菌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咽喉肿痛,咽炎均为病毒感染所致,这类无需用抗菌药物,应使用病毒灵,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或者加以中药予治疗。

2、做到“有的放矢”抗菌药物可以治病,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

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造成过敏性休克,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

3、新生儿、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抗菌药物。

4、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毒几乎没有作用。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占极少数。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抗菌药物可以治疗大多数由于病菌引起的疾病,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大剂量的使用问题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

1、过敏反应:长期滥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2、肝损害:长期服用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可以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淤滞。

3、肾损害:大多数抗菌药物均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

该类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尤其是第一代的头孢羟氨苄) 。

4、抗菌药物的滥用也会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减少。

甚至再生性溶解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

可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有卡那霉素,链霉素。

6、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使体内敏感的有益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及真菌则乘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

此类疾病的易感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幼儿,体弱及联合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的人群。

7、产生耐药性:由于长期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从而使大量有害细菌的抗药性显著增加,导致一般或高效药物无法治疗,以至于近几年不断出现体内具有超级细菌的患者最终因为无药可救而死亡。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抗菌药物的误区如今社会,大家对品牌的追求可谓狂热,购衣购物如此,然而在对药品的选择上很多人也喜欢追求名牌药品,”只买贵的,不选对的“针对这些不正确的购药原则,总结出以下误区,希望这些资料能够使广大消费者对抗菌药物的选择有更清晰的判断标准。

1、抗菌药物=消炎药抗菌药物不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菌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消炎镇痛药,其次抗菌药物仅适用于有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因此,由病毒引起的炎症都不宜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可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性感冒,麻疹,伤风,流感等药物无效,抗菌药物只针对于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反而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3 、广谱抗菌药物优于窄普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普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能用一种抗菌药物解决的不用联合抗菌药物的方法。

4 、新的抗菌药物比老的好,贵的抗菌药物比便宜的好每种抗菌药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一般因病理而选择,有些老牌的抗菌药物比较稳定,价格也便宜,不良反应较少。

5、感冒就用抗菌药物病毒和细菌菌可以引起感冒,但是抗菌药物仅针对于由细菌所引起的感冒而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无效。

6 、频繁的更换抗菌药物每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均有一个周期,不能当你感到自己的病情略微好转后就立即停药,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只是短暂性的恢复,这时如果停药,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参与细菌作怪而发生反弹,所以我们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服药。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1)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

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

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

(2)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

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肠胃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3)服前后少食水果。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

一些水果与抗菌药物相互反应,使抗菌药物的疗效大大下降。

(4)用药吃醋要坏事。

服用某些药物时必须禁忌食醋。

如服用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吃醋,会使这些抗菌药物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在肾脏结晶,损坏肾小管。

(5)服药勿饮酒。

酒中含有的酒精(乙醇),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服药时一定不能用酒来送服药物,在服药前后也不能饮酒。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何时服药最佳?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

选择最佳服药时间,能够达到最佳疗效。

铁剂:贫血患者补充铁剂,如果晚上7点服用,比早上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4倍,疗效最好。

钙剂: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

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降血压药物: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服降血压药1-3次,宜分别于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早晚两次用药量要适当少些。

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导致脑血栓形成。

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则效果较差。

降胆固醇药: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冬季感冒用药七大误区误区一感冒药吃多会上瘾很多人有这样的担心:服用麻黄碱类感冒药是否也会中毒或上瘾呢?专家指出,麻黄碱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镇咳平喘、扩张气管和缓和鼻黏膜充血等作用。

虽然麻黄是合成冰毒最主要的原料,但从麻黄碱到冰毒,还需要一系列化学反应才能形成,因此大可不必担心会中毒或成瘾。

此外,麻黄碱在单剂药物中的含量非常少,成人每次口服量一般仅为15-30毫克,每日总剂量最高为150毫克,离中毒的危险剂量还差很远,不会产生成瘾等副作用。

不过,专家也提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全的特殊人群需慎用麻黄碱类药物。

误区二吃感冒药易犯困不少人觉得,每次吃了感冒药都会想睡觉,以致很多开车的人感冒了也不敢吃药。

事实上,感冒药中让人犯困的只是某些成分。

专家指出,感冒药中让人犯困的,正是用于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抗组胺成分盐酸伪麻黄碱。

因此,开车的人在选择感冒药时,要特别留意其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

误区三复方药效果更好在选择感冒药时,很多人认为针对多种症状的复方感冒药效果更佳。

专家指出,吃复方感冒药有时反而会起坏作用。

虽然复方制剂的功能具有多面性,但也并非没有侧重,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在成分配兑比例上也有所区别,因此患者在购买感冒药时,一定要选择对症的药品。

误区四感冒只选中药很多人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小,因此感冒了一直坚持服用中药。

专家表示,从药理的作用来看,在感冒的早期使用中药可能对感冒病毒的控制作用较好,但在感冒症状已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中药则“为时已晚”,因为中药起效时间长,此时选择对症的西药更好一些。

误区五“多药齐下”见效更快有些人为了感冒好得快,干脆几种感冒药一起吃,似乎是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

专家指出,不同厂家生产的感冒药可能里面会含有相同的成分,如果盲目同时服用,很可能会造成剂量的增加,反而对健康不利。

另外,有的人虽然只吃一种感冒药,但擅自增加剂量。

专家指出,服用感冒药应该在推荐的剂量范围内,年老体弱者最好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慢慢增加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误区六感冒就要先消炎很多病人认为感冒了就是身体有了炎症,必须服用抗菌药物。

事实上,感冒后一般先会干咳1-2天,此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增加,形成多而稀的痰液。

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痰液则变得黏稠,呼吸道内形成积痰,干咳之后会逐渐咳浓痰。

当咳嗽中带有黄浓痰时,患者可能已经感染了病菌。

这个时候才是使用抗菌药物的正确时机。

误区七早吃好得快有不少的人以为早一点吃药感冒就会早一点好,专家指出,这是错误的观念。

感冒通常开始时症状轻微,两三天后最为严重,然后渐渐恢复。

很多时候感冒往往是可以自愈的。

专家建议,感冒初期,症状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可以先吃一些预防方面的感冒药。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秋季咳嗽服药五大误区误区一滥用抗菌药物咳嗽最常见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祸首多是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