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情绪实验(1)

合集下载

心理导论-11-情绪

心理导论-11-情绪

1.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 • 主观体验是情绪和情感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 个体对不同事物的自我感受与体验,它涉及人 的认知活动以及对认知结果所进行的评价。 2.具有明显的机体变化和生理唤醒状态 • 表情是明显的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形式,它 通过面部肌肉、身体姿势和语言语调等方面的 变化表现出来,在情绪和情感中具有独特的传 递自身体验的独特作用。 3.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 • 在情绪和情感活动过程中,不仅大脑皮层,而 且在大脑皮层以下的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 网状系统等部位也起着特定的作用。
(1)亲密区。即最亲密的人际空间距离, 彼此间可以接近到3~12英寸;
(2)个人区。即朋友之间的距离,彼此的 身体距离可以接近到12~36英寸;
(3)社会区。即熟人之间的距离,彼此的 身体距离介于4.5~8英尺之间; (4)公众区。即陌生人之间或一般公开场 合的社会交往活动。
第四节 情绪的生理机制 一、情绪的生理反应 • 情绪产生时会伴有某些生理上的反应。这些反 应主要包括植物性神经活动的变化和脑电波的 变化。 (一)植物性神经活动的变化 • 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为内脏神经,可以分为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分支系统,重要是控 制各种腺体活动、内脏器官和血管运动的神经 系统,它们所控制的活动。 1.呼吸 • 呼吸会随着情绪状态的不同在呼与吸的次数、 呼与吸的快慢和质量上有明显不同。





感受器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 •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在1927年, 针对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提出了三点质疑: • 第一,在各种情绪状态下身体的生理变化差异 较小,无法在生理变化上对复杂多样的情绪做 出区分; • 第二,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体内各个器官对刺 激的反应迟缓,不足以说明个体情绪瞬息变化 的特点; • 第三,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可以用人为办法诱发 出来,但只能激发某种生理状态,却不能诱发 出某种特定情绪,例如无法诱发出人的愉快情 绪。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1、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

A.焦虑症B.强迫症C.恐怖症D.人格障碍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B.实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3、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地作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焦虑障碍类型。

A.广泛性焦虑障碍B.强迫症C.创伤后应激症D.恐怖障碍4、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A.多疑B.焦虑C.心神不安D.情绪低落5、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无缘由地害怕B.恒久惧怕C.非理性惧怕D.迁移性害怕6、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雨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焦虑症B.抑郁症C.依赖型人格障碍D.反社会型人格按涵盖7、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时()。

A.桑代克B.斯金纳C.雅各布松D.艾里斯8、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时()。

A.桑代克B.雅各布松C.艾里斯D.巴甫洛夫9、()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A.行为塑造B.行为强化C.行为训练D.行为矫正10、首创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A.雅各布斯B.沃尔特C.艾里斯D.桑代克11、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狗、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惧症属于()。

A.广场恐惧症B.高空恐惧症C.特殊恐惧症D.社交恐惧症12、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精神兴奋,以致久久无法入睡,这种失眠成为()。

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13、学生中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B.缺钱焦虑C.择友焦虑D.考试焦虑14、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的恐惧症称为()。

A.社会恐惧症B.广场恐惧症C.单纯恐惧症D.特殊恐惧症15、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训练方式称为()。

第11章 情绪实验(2)

第11章 情绪实验(2)
EMOTION 24
举例: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面 部运动分区记录及编号 编号
No.20 上抬 No.21 一条眉比另一条眉抬高 No.22 上抬,聚拢 短横纹 变窄 变窄


长横纹或增厚
鼻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窄
内角上抬,内角下呈三 眉角上部额中心有 No.23 角形 皱纹 No.24 聚拢,眉间呈竖直纹 No.25 下降,聚拢
β θ
α δ
28
EMOTION
脑电波形态 频率(cps) Beta(β) Alpha(α) Theta(θ) Delta(δ)
EMOTION
典型的意识状态 正常清醒的状态,思考, 灵敏地解决问题 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 想状态 轻度睡眠 深度睡眠
29
13-24 8-12 4-7 2-4
α 波消失,脑 � 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人脑 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人脑α 电波振幅降低。 α波消失,脑电波 � 在焦虑状态下,枕叶的 在焦虑状态下,枕叶的α 振幅降低;此外,在额叶区、运动区、颞 叶区的脑电波振幅都较正常状态时小。 α波 � 在致痛刺激作用时,脑电图上会出现 在致痛刺激作用时,脑电图上会出现α 阻断或不完全抑制的现象,并且快波增 α 多;疼痛减轻时,快波逐渐减少,同时 多;疼痛减轻时,快波逐渐减少,同时α 波也开始恢复。
EMOTION
眉间呈竖纹或突起
增宽
25
EMOTION
26
3. 生理指标
� 情绪生理指标
� 皮肤电 � 循环系统:血流速度 � 语图分析 � 脑电波 � 生化指标
EMOTION
27
脑电波(脑电图,EEG) � 脑电波方法主要用在研究下丘脑、丘脑与 皮层的相互关系的比较中,据以推论人的 情绪状态。

《第11课换个想法心情好》教案-苏教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第11课换个想法心情好》教案-苏教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举例:针对上述案例,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思考,如“这次没考好,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下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3)掌握情绪调节方法:教授学生通过深呼吸、自我暗示等方法,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举例:教授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进行深呼吸、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等自我暗示,帮助自己保持冷静和自信。
2.教学难点
(1)情绪自我认知:学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自己的情绪,更难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情绪ABC理论是心理学家艾伯特·艾利斯提出的,它解释了想法、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个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情绪调节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如何通过改变想法来调整情绪,最终采取积极的行为。
但是,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仍然是一个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我尝试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来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我觉得这部分的教学还可以做得更好。或许在未来的课程中,我可以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另外,我发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时,有时会出现沟通不畅和合作困难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会加强对学生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在讨论前给予他们一些沟通技巧的指导,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地给予提示和引导。
4.人际沟通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增进同伴关系。
5.自我成长: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情绪观,提高心理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十一章+应激与挫折管理ppt课件

第十一章+应激与挫折管理ppt课件

或得到的社会支持的可能性大小,将会影响他
的应激感受。
27
上大学,对成绩优秀、家境良好 的学生是一件喜事,而对于一个 贫困的农民孩子来说,就是极大 的压力事件 。
28
新闻报道
《寒门之子考上大学无钱老父服毒自尽》
几千块钱的学费难倒了考上大学的徐州贫困学生姚以东,而多病的 老父亲在无力支付儿子学费的巨大自卑感下无奈服毒自尽。
职业生涯发展
人际关系
攻击性行为 工作和其他角 色之间的冲突
a组织中的攻击性行为常以暴力 侵害或性骚扰的形式出现。 b对员工造成实际的生理或心理 伤害的攻击性行为被称为工作场 所暴力。
24
工作应激源
工作负荷 工作条件
角色冲突和 模糊
职业生涯发展
人际关系
攻击性行为 工作和其他角 色之间的冲突
a除了职业角色之外,人在生活 中还扮演着许多其他角色。 b这些角色可能与工作发生冲突, 成为应激源。 c工作——生活的平衡
4.坐牢 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6.个人受伤或患病 7.结婚 8.被解雇 9.复婚 10.退休 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
LCU
100 73 65 63 63 53 50 47 45 45 44
变化事件
12.妊娠 13.性功能障碍 14.增加新的家庭成员(出生、 过继、老人迁入) 15.业务上的再调整 16.好友丧亡 17. 经济状态的变化 18.改行 19.夫妻多次吵架 20.中等负债 21.取消赎回抵押品 22.所担负工作责任方面的变化
第四篇 情绪管理
情绪劳动与管理 应激与挫折管理 员工卷入与管理
• 从第十章中我们可以知道,情绪对个体的身心 健康、工作质量有很大影响。
• 然而,情绪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常常 来源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和挫折。

普通心理学第11章 能力

普通心理学第11章 能力

能力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 不同个体在同一任务或活动上表
现出的能力水平可能不同。
能力的分类与特点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是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 、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运动能力、实验能力等,是人们完成 具体任务和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社交能力
创造能力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是人们 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效 互动的能力。
力。
婴儿期
婴儿开始学会抓握、听觉、视觉等基 本技能,并逐渐形成感知和运动能力 。
学龄前期
儿童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学习各种知 识和技能,并逐渐形成学习能力、思 维能力和创造力。
个体差异的表现与原因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的不同会导致个 体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如智力、身高、体型等。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 因素也会对个体的能力发 展产生影响,如教育背景 、文化背景等。
优点
行为观察法能够直接观察个体 的实际表现,提供直观的能力 评估结果。
缺点
行为观察法可能受到主观因素 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标准
化和客观化的操作程序。
自我报告法及其应用
定义
自我报告法是通过让个体自我报告其 能力水平和特点的方法。
应用
在能力测量中,自我报告法被广泛应 用于了解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
情绪智力的测量与评估
测量工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自我报告法、行为观察法、实验法等。
评估标准
包括情绪的认知、理解、表达、调节和动机等方面。
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高情绪智力的人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 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第十一部分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精选

第十一部分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精选
42
23
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 对于一项运动表现的最佳唤醒水平而言也是 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所具有的个性特征 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不同,有些人需要在较高 的唤醒水平下才能获得满意的运动表现,而 另一些人则在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出现优良表 现的可能性最大。与最佳唤醒水平更为密切 的个性因素是特质焦虑和性格的内、外向性。
➢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 虑和状态焦虑的概念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 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 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状态焦虑 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 短暂情绪反应(季浏、符明秋,1994)。
12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 素及其相互关系
图11-1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8
➢ 有别于汽车发动机的是,人 类的“发动机”永远处在工 作状态,只要是正常活着的 人,即使处于睡眠状态,仍 在大脑和肌肉中存在着生物 电的活动。由此可以认为, 唤醒具有一种自然的、连续 的状态特征。
9
焦虑(anxiety)
➢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 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 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李维 等,2019)。
Theory)
15
驱力理论(Drive Theory)
➢ 经Spence等修订并定型的驱力理论认为,运 动表现(P)是习惯 (H) 与驱力 (D)的乘积,即 P=H×D (Spence,et al,1966)。
➢ PS:在这里,“习惯”是指完成运动技能
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表达正 确动作、错误动作的比例优势。
➢ 在体育运动情境中,必须结合不同运动项目 所含主要技能的复杂程度,结合体育运动参 与者的个人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倒U形假 说,更有效地预测和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 现的关系

第十一章癔症

第十一章癔症
演出了上述一幕。
(三)癔症性漫游
分离性漫游是指病人在意识觉醒状态下突 然出现出人意料的出走和漫游,又叫神游 症。
与分离性遗忘区分:分离性遗忘病人的行 为可没有目的性,而分离性漫游的病人的 具体行为则是有目的的。
病人常被某些事物或身体的剧烈晃动突然 唤醒。唤醒后,对漫游期间的经历失去记 忆。
例:某男,29岁,因突然外出漫游,醒后不能回忆52天 入院。病人父母为其选好女友并写信催其回家见面成亲, 但因施工紧张,领导未能准假。1992年2月5日,当再次 向领导请假未准时,病人即觉愤怒、委屈,当即将家信撕 毁,对班长讲:“有人害我,老哥帮帮我。”第二天病人 给班长下跪说:“不借钱给我做路费,可能见不到父母 面”,因当日是阴历年初三,当地风俗认为这天讲不吉利 话不好,故班长打了病人一个耳光。当晚11时,发现病 人失踪。同年3月30日在重庆市火车东站发现病人,病人 当时满面污垢、衣服破烂、双下肢肿胀,不能认识同乡好 友,带其回家后也不与亲人打招呼,情感反应平淡。两天 后病人突然清醒,对自己在家中而莫名其妙,对离开单位 前及出走情况不能回忆,即送来医院。
虽然有多种人格,这些身份仍然有主次之 分。
例:某女,29岁,工人,主诉阵发性暴怒,捶胸撕衣, 咬人毁物,嚎哭呻吟,狂跑乱奔,每次症状持续数小 时后缓解,反复发作9年。患者热心助人,逞红白喜事 就去里外张罗,俨然东道主一般,喜欢说三道四,惹 人讨厌,人际关系较紧张,自己生孩子时竟无相好探 视,万分委屈,产褥期间临时工作被解除,闻讯后双 眼凝视,片刻后开始抽泣,然后骤停,掀开被子,扔 下婴儿,从床上一跃而起,狂呼乱叫,冲出门外。家 人劝阻时,患者一反弱不禁风之常态,怒发冲冠,拳 脚并用,碰撞撕咬,被关进房内后,捶胸撕衣,哭天 叫地,以头撞墙,后伏床痛哭,昏昏入睡。其后多次 发生此类症状,均因鸡毛蒜皮小事而引发,尤其在众 人围观时,患者怒不可遏,顿足叉腰,唾沫四溅。患 者素来性格急躁,好说好动,爱唱爱跳。检查时患者 言谈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未发现明显精神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OTION
18
� 表现法的优缺点:
� 优点:比较客观 � 主要困难: � (1)伴随情绪的生理变化本身并不等同于情绪。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对生理变化的测量只是对有机 体“唤醒”水平的测量。 � (2)以表情为指标时,必须结合具体背景,否则 很难判断。
EMOTION
19
图例11-1 :依表情进行情绪判断
EMOTION 10
拉扎鲁斯(1968):认知—评价理论
�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 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 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 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 价。 � 情绪的发生涉及生理的、行为的和认知的三种成 分,三者的组合可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模式。同 时,环境文化是情绪发生的重要条件。
EMOTION
36
二、 情绪的认知研究
1. 早期的情绪认知研究
� 1.1 图片联想实验——情绪对认知的依赖
� Fenz (1964 ) � 自变量:测试时间(两周前/一天前/当天)
联想图片性质(高/中/低) � 因变量:紧张情绪(皮肤电反应) � 实验结果:
� 随着跳伞日期的临近,实验组被试的皮肤电水平升
EMOTION
26
2.情绪的先天获得:依恋研究(Harlow, H. F. )
� 实验目的: � 考察习得论与先天论对情绪获得机制的解释效 力。 � 实验设想: � 如果行为主义的情绪习得论是正确的,那么幼 猴理应对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事物(自然情况下 当然是母猴)产生依恋; � 如果爱是先天的需要,那么幼猴的依恋对象就 印刻现象 ) 不一定是食物提供者。( 不一定是食物提供者。(印刻现象 印刻现象)
�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问卷调查——实验处理——问卷调查/行为测量
� 结果
� 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差异显著 � 行为测量结果差异显著
EMOTION 35
� 结果:
� 人类的情绪可以经由对生活事件的控制力而产
生,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至少与实 验有关的这部分情绪确实是后天的。 � 生活事件的控制力影响个体对自身和环境的认 知,控制感能增强胜任感和参与动机;被支配 则容易导致沮丧、无助和参与动机的削弱。 � 实验结果说明了情绪受认知影响的特点。
� 印象法:通过谈话或问答来了解被试的情绪体
验。方法是:给受试一个情绪刺激(如听一段 音乐),然后要求受试报告内部体验(如是否 有情感冲突、愉快还是不愉快,体验是何时以 及怎样发生的,强度如何,等等)。 � 表现法:利用与情绪相伴发生的生理变化和外 部行为为指标,实施测量和记录。
EMOTION
17
� 印象法的优缺点:
8只狗 � 被试:每组 被试:每组8
� 可逃脱组 � 不可逃脱组 � 无束缚的控制组
� 程序:
� 学习阶段:电击 � 测试阶段:信号反应
EMOTION
32
可逃脱组
控制组
不可逃脱组
EMOTION
33
可逃脱组
控制组
不可逃脱组
EMOTION
34
3.3 人类抑郁与控制力缺失的关系研究 � Langer, E. J. & Rodin (1976 ):通过提高被 试的控制力,来观察其抑郁的基线水平改 善与否。 � 实验方法:
第十一章 情绪实验(1)
Emotion
内容要点
� 情绪产生与获得的不同观点
� 情绪产生的先天论 � 情绪获得的学习论
�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 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
EMOTION
2
请说出情 绪模型中 涉及哪些 变量?
情绪的发生模型 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
内外 内外 刺激 刺激
验,本来在现实中会引起某种反应的情绪刺激,可能 不引起或者只引起强度较低的反应。
EMOTION 15
� ⑤情绪测量的困难
� 由于情绪与生理变化、外部行为变化之间的关
系都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对任何一种情绪都难 以用单一方法测量。
EMOTION
16
情绪研究的传统方法
� 传统心理学研究情绪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具有外部的行为表现,同时又伴随有内部的生理变化。 � 同时,情绪与环境、认知和行为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 用,它在有机体生理和心理的多种水平上广泛地同其 它心理过程相联系。
EMOTION 14
� ③ 当人们使用 “ 情绪 ” 一词时,可以是完整意义上 的情绪,也可以是指它的某一侧面。
� 研究者在具体从事研究工作时,往往只能是情绪的某
� 通过诱发被试产生某种生理状态,并诱导他们
对自己的生理状态作出不同的认知解释,然后 观察处于不同环境和认知解释组合下被试的情 绪反应。
EMOTION
23
实验程序: � 第一步: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 素,使他们处于生理唤醒状态; � 第二步:实验者对三组被试作了三种不 同的说明来解释这种药物可能引起的反 应。 � 第三步:将每组被试各分成两部分,并 让两部分被试分别进入两种实验情境中。
EMOTION
9
阿诺德(1950s):“评定-兴奋”说 � 核心观点:
� 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
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 对刺激的估量和 评价。 �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 刺激情景-评估-情 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 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 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 要的条件。
� 詹姆斯和兰格理论在具体描述上不同,但基本观 点是相同的: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进而引起情绪 体验。
EMOTION 7
坎农—巴德(1927):丘脑情绪理论
� 坎农和巴德反对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它很 难解释不同情绪表现相似生理变化的现象,且 情绪变化瞬息万变,而机体的生理变化则是缓 慢的。 � 核心观点: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 丘脑。 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到丘脑,分成两路,一 路到大脑皮层产生主观体验,一路下传至交感 神经,引起生理变化,使机体进入应激准备阶 段。
EMOTION 11
LeDoux(1992,1996)多水平理论 � 焦虑情绪的发生有两条不同的情绪回路: � 慢回路:丘脑——大脑皮质——杏仁核(对感
觉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以评价环境刺激的情绪 意义,以便作出最佳反应),体现意识加工对 情绪的激活作用。
� 快回路:丘脑——杏仁核(对刺激的简单特征 <如刺激强度>进行加工,以便对危机情景作出 快速反应),体现自动加工(前意识水平)对 情绪的激活作用。
� 优点:用印象法可以得到对受试主观情绪体验
的描述,问卷法还可以对此进行量化。 � 缺点:
� (1)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 � (2)在某种程度上说,从不同被试得到的有关情
绪体验的内省报告在比较时存在困难,例如,实验 者很难判断一个被试所说的“非常高兴”是否等同于 另一个受试所说的“非常高兴”; � (3)内省时情绪会趋于消散,回忆时情绪又会降 低强度与色彩。因此,印象法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EMOTION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ower & Dalgleish(1997)多水平理论
——图式命题联想和类比表征系统
认知加工 情绪产品 与行为 自自动动加加工工
图式系统 整合信息
S
类比系统
基本感觉加 工
联想系统 促进自动加工 命题系统 包含知识
多次图式水平加 工的结果,表现 为加工的自动化 和高效率
EMOTION
高,表明被试内心的情绪紧张程度增加; � 刺激图片同跳伞相关联的程度愈高,则皮肤电水平 也愈高,表明被试紧张程度也愈高。
一局部。这样,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出发点、研究方向、 所用方法以及所得结果乃至结论上存在着种种差异, 这就造成了情绪研究的特殊困难。
� ④ 在严格的实验室情境中引起的情绪带有明显的 人为性质,难以提供正确依据;而在复杂现实情 境中的观察则又失之笼统,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 例如,在实验室情境中,由于被试知道这是一项实
EMOTION 29
� 哈罗的这一系列实验证明接触安慰对幼 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 要的作用。 � 对于幼猴而言,接触安慰在依恋关系的 形成中比母猴提供乳汁的能力更重要。 也就是说由这种接触安慰产生的依恋情 感是独立于饥饿和干渴这些基本需要之 外的。 � 实验结果支持了先天论的观点。
EMOTION 30
� 愉快情境:看滑稽表演 � 不愉快情境: 回答烦琐问题并受指责
EMOTION 24
实验结果: � 第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表现出 愉快的情绪,在愤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 怒的情绪; � 第一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中都比较冷静。
EMOTION
25
实验设计 � 说明Schacter实验的设计方法。
*环境情绪气氛)独立组设计 (药效说明* � 3*2(药效说明 � 自变量:药效说明,环境情绪气氛 � 因变量:情绪性质 � 控制变量:生理激活
13
情绪实验研究的困难所在
� ① 对于情绪,仍缺乏一个具体、确切而完整的 定义。
�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人人都知道什么是情绪——除
了心理学家。”因为实验心理学家不能满足于简单而笼 统地说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 。
� ② 情绪的复杂性
� 情绪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既是体验,也是反应;它
� 认知取向的情绪理论
� 评定-兴奋理论 � 认知评价理论
� 多元取向的情绪理论
� 多水平理论
EMOTION 6
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
� � 詹姆斯(1884)和兰格(1885) 核心观点:情绪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