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同步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材料一(1)图1、图2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二《机器时代的享受》。
它描写了英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
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ロ占英国总人ロ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
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2)根据材料二分析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三 1903年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3)德国教育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近代西方各国发展大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以依据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研究出的发电机为发端第2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开始带动机器迅速成为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力电话,电灯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并在德国美国等多国同时进行,由于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德国日本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2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
材料五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
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5)针对材料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的小短文反驳这一观点。
【答案】(1)人口迅速增长;出现城市化现象(2)改善了交通条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造成了环境污染;(3)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1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随后,大量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机器设备先后问世:汽车、飞艇、飞机、拖拉机、坦克…煤气、石油(尤其是石油)的使用量飞速上升。
图二: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
一般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随着石油开采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产生。
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而且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从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2)根据上述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得到怎样的历史结论?【答案】(1)信息一:内燃机制造出来的时间是1876年;信息二: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信息三: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等等。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解析】【详解】(1)只要是根据图文中获取的信息即可,例如:根据“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可知,内燃机制造出来的时间是1876年;根据“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可知,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根据“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而且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可知,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等等。
(2)据上述图片及文字介绍“大量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机器设备先后问世:汽车、飞艇、飞机、拖拉机、坦克…煤气、石油(尤其是石油)的使用量飞速上升。
”等可知,第二次工业革会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同步练习(含答案)1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同步练习(含答案)1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复习试题(附答案)

最新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材料工业革命还引起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
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人了什么时代。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1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1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复习 同步训练(含解析)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复习同步训练(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1)指出图中飞机的发明者。
(2)小历认为材料所展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莱特兄弟。
(2)不正确。
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
【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故第(1)问的答案是:莱特兄弟(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早期汽车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飞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两项成就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珍妮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汽船、火车的发明等。
故第(2)问的答案是:不正确;上述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汽车、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等2.材料: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材料二:他出生于贵族,一生积极探索人生意义。
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①材料一中的话是谁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什么?②材料二说的是哪一位作家?请你至少列举出他的两部不朽名作。
③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有什么共同点?【答案】①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②托尔斯泰;写出两部名作。
③反映社会题材(或者来源于社会现实)【解析】【分析】【详解】①材料一中“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材料工业革命还引起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
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人了什么时代。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2.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姻。
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
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此项成就的发明家是谁?(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答案】(1)市场;资本;劳动力。
(2)蒸汽机;瓦特。
(3)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有,市场,资本,劳动力。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后期……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和所学可知,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轮船提供了动力。
(3)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和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对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
【点睛】材料一以《全球通史》为切入点,考查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
答案就在材料里面,抓住关键词即可,“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初,德国建立起一套崭新的教育制度,先后设立了柏林大学、尔斯鲁厄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高等教育学校。
各地也纷纷设立技术教育学校。
到1898年,仅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就超过万人。
在先进的教育下,德国涌现出伦琴、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和以西门子为代表的一批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出现了内燃机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成果。
——据李工真《德国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一项新技术成果。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内燃机。
(2)观点:先进的教育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
论述: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与此同时,先进的教育也培养出了大批科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内燃机以及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发明,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变革,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使利。
可见,德国先进的教育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为德国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观点: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论述:19世纪德国改革与发展教育,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重大成就莫定了基础。
中国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可见,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进步,教育进步促进科技的创新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详解】(1)据题干材料“在先进的教育下,德国涌现出伦琴、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和以西门子为代表的一批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出现了内燃机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成果。
”可知,内燃机是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一项新技术成果。
(2)据题干材料可知,提炼的观点体现主题且明确,论述紧扣观点即可,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如:提炼的观点可以是:先进的教育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与此同时,先进的教育也培养出了大批科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内燃机以及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发明,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变革,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使利。
可见,德国先进的教育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发展,为德国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或者提炼的观点可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德国改革与发展教育,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建立起系统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重大成就莫定了基础。
中国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可见,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进步,教育进步促进科技的创新与社会的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苹果为什么竖直落地?为什么不向旁边,不向上面总是向着地面落呢?我想这一定是地球吸引它的缘故。
苹果、月亮不都是一样吗?月球围绕地球转,无疑是地球的吸引力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拉着月球。
如果真如此,地球以及其他一切行星也肯定都被吸引着。
那么,能否认为这种引力是作用于任何两个物体的物质的普遍性呢?——牛顿的主治医生斯库利的日记材料二我好像是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者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材料三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而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活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
——《物种起源》序(1)材料一反映了牛顿已经发现了什么?(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牛顿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请列举三点。
(3)材料三是达尔文的什么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什么?(4)人类社会是在竞争中发展的,谈谈你对当今社会的认识。
【答案】(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谦逊、刻苦钻研、热爱科学的精神等。
(3)生物进化学说。
自然界中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
(4)人类社会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竞争,正确认识和对待公平竞争。
因此为了参与竞争,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苹果为什么竖直落地?为什么不向旁边,不向上面总是向着地面落呢?我想这一定是地球吸引它的缘故”可在此内容反映了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开放性题目,依据材料信息“我好像是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者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可知,此内容体现了牛顿具有谦逊、刻苦钻研、热爱科学的精神等。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活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可知,此内容体现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从根本上推翻了“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科学进化论。
(4)开放性题目,人类社会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竞争,正确认识和对待公平竞争。
因此为了参与竞争,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
5.科技是国之利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哪一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材料一中所提及“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这一创新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材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