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基础知识试卷

合集下载

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地震概论综合题整理
的地震趋势。
③ 注重地震前兆观测,发现异常,认真分析。
④ 抗震设防问题,开展工程的证的工作,加强建筑物的设防。
12、内核是如何发现的
在不该有地震信号的影区内观察到了地震信号。
13、靠近震中的地方破坏为什么不是最严重?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了和地震的大小、震中距有关外,还与地质情况有关。沉 积 盆地的
④ 利用同一地区地震的记录要多做比较,掌握其形态概貌。
⑤ 与理论地震图对比识别震相。
10、地,如图(a), T =
当 h≠0 时,如图(b),T =
故FA = [ ! + R − h
则T = [ ! + R − h
!
!
!"
固有频率如果与地震震动频率相同也会发生共振,凹 陷 地区松软的粘土会放大地震面波,
含 水 多 的地层会沙土液化,从而加剧震害。墨西哥城震害最严重的地方是松软湖泊沉积区,
从历史上看属于,地质环境不好,所以震害比更接近震中的地方还严重。
14、低矮建筑损坏较轻,较高(三层以上)的都倒塌了,但是摩天大楼几
报,一旦误报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省级以上政府才能发布地震预报。
5、单台地震定位原理
① P 波、S 波倒时差和 P 波、S 波速度可 i 确定震源距离:
② 令 Ux、Uy、Uz 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上下方向的地震记录。
射线矢量(Ux,Uy,Uz)或(


),此矢量唯一确定
近震还是远震,或是极远震;是浅震还是深震。然后粗略估计震中距在那一段范围和初
至波的类型,参考该震中距范围内震相出现的规律,进一步肯定初至波的性质,并找出
其实确切的其他基本震相。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震源与震中的距离称为:A. 震级B. 震中距C. 震源深度D. 震波速度答案:B2. 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3.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来表示:A.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B. 地震释放的能量C. 地震波的振幅D. 地震波的周期答案:B4. 地震发生时,地面的震动是由什么波引起的?A. 光波B. 声波C. 地震波D. 电磁波答案:C5. 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乘坐电梯下楼B. 躲在桌子下面C. 立刻跳窗逃生D. 站在阳台上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震发生时,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 保持冷静B. 关闭煤气C. 迅速跑向室外D. 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答案:ABD2. 地震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震感?A. 震级B. 震源深度C. 震中距D. 建筑物结构答案:ABCD3. 地震波可以分为哪几类?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BC4.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包括:A. 提前通知地震发生B. 提供逃生时间C. 减少经济损失D. 减少人员伤亡答案:ABCD5. 地震发生后,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次生灾害?A. 迅速关闭电源B. 检查建筑物结构C. 清理道路障碍D. 准备急救包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造成的。

(对)2. 地震只发生在板块边界。

(错)3. 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对)4. 地震发生时,站在开阔地带比在建筑物内更安全。

(对)5.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答案:地震发生时,应立刻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远离玻璃窗、悬挂物和易倒物体;如在室外,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和电线杆等。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2.0 (1)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2.0 (1)

名词解释:6*5=30简答:5*9=45计算:1*10=10论述:1*15=15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思考题参考答案1、名词解释:(★)1)地震子波:在震源附近,地震波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定距离时,波形逐渐稳定,此时的地震波被称为地震子波。

2)反射系数:在垂直人射的情况下,纵波入射时将只考虑产生的反射纵波和透射纵波的情况。

这时界面的反射系数定义为:3)弹性参数:地震波是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在弹性力学中,引入了一些物理量来描述弹性体的弹性特征,在研究地震波动力学时经常用到的弹性参数如下:杨氏模量E、泊松比σ、切变模量μ、体变模量K、λ系数、λ、μ合称拉梅常数2)波阻抗:波在某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密度的乘积定义为该介质的波阻抗。

3)信噪比:所谓信噪比,通俗地讲就是有用的地震波与无用地震波的能量(振幅)之比。

4)振幅:质点振动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幅度)称为振幅。

5)频谱:组成一个复杂振动的各个谐振动分量的特性与其频率的关系的总和,就称为这个振动的频谱6)正花状构造:与压扭性走滑断裂相对水平运动相伴生的构造样式,在走滑断裂上部形成背形构造7)负花状构造:与张扭性走滑断裂相对水平运动相伴生的构造样式,在走滑断裂上部形成向形构造8)地震相:是一个可以在区域内固定的,由地震反射层组成的三维单元,其反射结构、振幅,连续性、频率和层速度等要素,与邻近相单元不同。

9)底超:是在一个沉积层序底界上的超覆尖灭现象,它又分为上超和下超两种基本类型。

(1)上超:是一套当初是水平的地层对着一个原始倾斜面超覆尖灭,或者是一套原始倾斜的地层对着一个原始倾角更大的斜面逆倾向的超覆尖灭。

(2)下超:是一套原始是倾斜的地层对着一个原始水平倾角或者倾斜面沿下倾方向前进超覆。

10)地层下其上覆地层之间(顶界)的接触关系有顶超和削蚀。

(1)顶超:是在一个沉积层序的上界面处地层的退覆侧向消失现象。

(2)削蚀作用:是某一地层因侵蚀作用而引起的侧向消失。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复习题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复习题

地震解释基础 复习题1.为什么并非每一个地质界面都对应一个反射同相轴?子波有一定的延续长度,若地层很薄,相邻分界面的信号可能会重叠到一起形成复合波,导致无法分辨界面。

所以一个反射同相轴可能包含多个地质界面。

2.影响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提高分辨率的实质是什么?1)激发条件——激发宽频带子波—-井深、药量、激发岩性、虚反射、激发组合2)接收条件——检波器类型、地表岩性、检波器耦合、组合方式、仪器响应3)近地表低降速带的影响4)大地滤波作用、地层速度实质:提高主频,拓宽频带3.提高横向分辨率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提高横向分辨率?偏移是提高地震勘探横向分辨率的根本方法提高横向分辨率的核心是减小菲涅尔带的大小,菲涅尔带的极限 : 要想减小菲涅尔带的大小就要减小h ,偏移将地表向下延拓到地下界面,使h=0,所以菲涅尔带减小到极限L=λ/4,所以偏移能提高横向分辨率。

4.地震剖面的对比方法1)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在对比之前,要收集和分析勘探区的各种资料。

研究规律性的地质构造特征,用地质规律指导对比解释。

了解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及相关因素,以便准确识别和判断出剖面假象。

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在一个工区有多条地震剖面,应先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工作,然后从主测线的反射层延伸到其他测线上去.(主测线:指垂直构造走向、横穿主要构造,并且信噪比高、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的测线。

它还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最好能经过钻探井位.)3)重点对比标准层对某条测线而言,可能有几个反射层,应重点对比目标层(或称为标准层,标准层:具有较强振幅、连续性较好、可在整个工区内追踪的目标反射层。

它往往是主要的地层或岩性的分界面,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为生油层、储油层).4)相位对比反射波的初至难以辨认,采用相位对比.若选振幅最强、连续性最好的某同相轴进行追踪,为强相位对比。

在各个剖面上对比的相位应一致,否则会造成错误的解释。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数据解释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数据解释考核试卷
1.地震勘探中常用的震源类型包括()
A.炸药震源
B.空气枪震源
C.地震活动
D.车辆震动
2.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A.介质的密度
B.介质的弹性模量
C.温度
D.地球自转
3.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A.叠加
B.去噪处理
C.提高采样率
D.使用低频震源
4.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类型包括()
A.纵波
B.横波
C.表面波
D.折射波
5.地震资料的偏移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哪些类型?()
A.时间偏移
B.深度偏移
C.共反射点偏移
D.以上都不对
6.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A.震源类型
B.地震波频率
C.地质构造复杂度
D.采集设备的精度
7.以下哪些是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纵波的速度通常比横波的速度______。
2.地震勘探中,反射波是由地震波遇到地下界面的______产生的。
3.地震资料的叠加处理可以提高资料的______和______。
4.地震勘探中,常用的震源类型包括______和______。
A.检查震源能量
B.监测环境噪音
C.确保数据传输无误
D.分析地震波相位
12.地震勘探中,折射波法的应用前提是()
A.地下存在明显的波速差异
B.地下构造简单
C.地震波频率低
D.以上都对
13.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利用地震相分析岩性时,主要依据是()

地震工程地质考试题

地震工程地质考试题

1.地震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是一门介于地震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地震发生及其活动过程的物理基础、地质构造条件和动力过程,探索地震成因及其活动的规律,为地震预测和预防服务的一门科学。

2.诱发地震在构造应力相对平衡或接近平衡的地区,由于某种人为因素的激发作用而发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3.粘滑断层两盘互相粘住,使滑动受阻,当应力积累到等于和大于摩擦力时,断层两盘便发生突然相对滑动,这样的粘住和突然滑动的过程称为粘滑。

4.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地河流流出山区谷口地段,由于地形坡度突然减小,地形开阔,流速减慢,水流分散,从而使得河水搬运能力迅速降低,把从山区所携带的大量砾石和泥砂沉积下来,形成一种扇状堆积体。

这种地貌形态称为洪积扇。

5.地震危险区划地震危险区划是在综合分析各地震区、带未来百年内地震活动趋势、各级地震强度及次数的基础上,在根据区、带内各类强度地震发生的地质标志和判定的不同强度地震可能发生地段进行圈定的。

6.地震活动的迁移性地震活动的迁移性是指在区域应力场发展过程中强震在一定的地震区、带内的不同地段(点)相继发生的现象。

7.地震宏观调查在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后,进入地震现场考察由地震所产生的各种地表现象,称为地震宏观调查。

8.砂土液化地震时,由于强烈的震动,使饱水的粉细砂层颗粒间的结构遭到破坏,由松散变为密实,又由于砂土的颗粒变细、粒径均一、透水性弱,因而在地震那一瞬间,孔隙水压剧增,来不及消散,取代了有效应力,使砂土失去了剪切强度,这种现象称为砂土液化。

简单的讲,砂土液化就是砂土的孔隙水压增大,失去抗剪强度的现象。

9.人为地震主要人工爆破、矿山开采、核爆炸以及工程活动(如修建水库等)所引起的地震10.古地震研究是指用地质、考古等方法查明史前地质时期核有震记载以前的浅源强震产生的地表沉积物剩余变形的地质标志,并复原古地震的震中位置、强度及其发生的大致时间11. 地震活动的重复性地震活动的重复性是指强震重复发生在以往发生过强震的地区,而且极震区部分或全部重叠。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基础知识试卷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基础知识试卷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基础知识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分)1.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基本属性振幅、频率、相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岩性、流体、埋深、温度、压力、密度等_________ 。

3.AVC是指—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的关系_______ ,AVA是指_地震反射波振幅随方位角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振幅类地震属性主要有均方根振幅、平均振幅、最大峰值振幅、最大谷值振幅、平均能量、瞬时真振幅、反射强度、视极性平均振动能量、波峰振幅极大值、波谷振幅极大值总能量等_ (答对三种即可);地震解释中振幅类地震属性主要用于识别油气流体的聚集、岩性概况、孔隙度情况、三角洲与河道砂的展布、礁体异常、不整合、调谐效应、层序变迁 .等—(答对三种即可)5.地震解释中相干属性主要用于识别断裂构造、岩性变化、地层物性、流体变化等_______ (答对两种即可)。

6.圈闭的要素有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含油气盆地由基底、周边匚沉积地层—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8.孔隙类型视其划分依据不同而异,主要流行三种方案:按孔隙的成因,可将孔隙类型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混合孔隙;据孔隙的大小,分为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将成因和大小结合的分类,如 E.D.Pittman对碎屑岩储集体孔隙分为粒间孔、溶蚀孔、微孔和裂缝。

9.成藏期的构造应力场必将有利于正确揭示油气藏的—形成条件____________ 、—分布规律—和—高产富集控制因素—,同时对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以及油气田施工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10.测井曲线的形态是岩性—、物性和—所含流体—的综合反映,因此测井曲线的对比实质上就是岩性对比。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1.圈闭:圈闭是具有储集层,盖层和遮挡条件,使油气能够在其中聚集并形成油气的场所2.储集层:具有孔隙空间,能够储存油气并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允许油气在其中流动的岩3. 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是研究旋回式、成因上有联系的、以侵蚀面或者与其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以及沉积层序内部地层、岩相分布模式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地震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大家的地震应急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以下是一些地震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题一:什么是地震?答案: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的剧烈震动,通常是由地震断层的滑动或破裂引起的。

地震是地壳板块运动和地质变化的一种表现。

试题二:地震的产生原因是什么?答案:地震的产生原因主要与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有关。

当板块边界发生断裂或滑动时,会引发地震。

试题三: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有什么区别?答案:地震的震中是指地震波最先到达的位置,即地面受到地震波影响最强烈的地点。

而震源是地震发生的地点,是地震起源的位置。

试题四: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有什么区别?答案: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常用的烈度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烈度表。

而地震震级是用来描述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震级标准有里氏震级和体波震级。

试题五:地震前的典型前兆有哪些?答案:地震前常有一些典型的前兆现象,如地面出现不正常的震动、地面裂缝出现、动物异常行为等。

此外,地下水井水位变化、气体异常排放等现象也可作为地震前兆的指标。

试题六: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案: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冷静,尽量躲到桌子下或者其他坚固的家具旁边,保护好头部;避免站在窗户旁边,以防玻璃破碎伤到;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区,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山体等容易坍塌的地方。

试题七: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答案: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冷静,避免惊慌;迅速寻找安全的避难所,避免待在危险的地方;尽量不要使用明火,以免引发火灾;保持通讯畅通,向家人和亲友报平安;听从相关部门的指挥和安排,配合抢险救援工作。

试题八:如何预防地震灾害?答案:预防地震灾害的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和建设,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家庭应准备好应急物资,定期进行地震演练,学习正确的避险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基础知识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基本属性振幅、频率、相位。

2.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岩性、流体、埋深、温度、压力、密度等。

3.AVO是指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的关系,
AVA是指地震反射波振幅随方位角的关系。

4.振幅类地震属性主要有均方根振幅、平均振幅、最大峰值振幅、最大谷值振幅、平均能量、瞬时真振幅、反射强度、视极性平均振动能量、波峰振幅极大值、波谷振幅极大值总能量等(答对三种即可);
地震解释中振幅类地震属性主要用于识别油气流体的聚集、岩性概况、孔隙度情况、三角洲与河道砂的展布、礁体异常、不整合、调谐效应、层序变迁等(答对三种即可)
5.地震解释中相干属性主要用于识别断裂构造、岩性变化、地层物性、流体变化等
(答对两种即可)。

6.圈闭的要素有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

7.含油气盆地由基底、周边和沉积地层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8.孔隙类型视其划分依据不同而异,主要流行三种方案:按孔隙的成因,可将孔隙类型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混合孔隙;据孔隙的大小,分为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将成因和大小结合的分类,如E.D.Pittman对碎屑岩储集体孔隙分为粒间孔、溶蚀孔、微孔和裂缝。

9.成藏期的构造应力场必将有利于正确揭示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高产富集控制因素,同时对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以及油气田施工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10.测井曲线的形态是岩性、物性和所含流体的综合反映,因此测井曲线的对比实质上就是岩性对比。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圈闭:圈闭是具有储集层,盖层和遮挡条件,使油气能够在其中聚集并形成油气的场所。

2.储集层:具有孔隙空间,能够储存油气并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允许油气在其中流动的岩层。

3. 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是研究旋回式、成因上有联系的、以侵蚀面或者与其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以及沉积层序内部地层、岩相分布模式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4.地层柱状图:是以符号和文字相结合,表示地层的岩性、厚度、层位和接触关系等地质内容的柱状图。

5. 构造图:用一系列等值线(等深线,等高线)表示地下地质界面的形态、断层系统、钻井等变化情况的图件叫构造图,它反映了工区内构造形态的变化,断裂系统的延伸方向和分布规律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 简述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
1)基础地质分析,
2)反射波的对比追踪,
3)构造成图
4)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
5)提交研究成果
详细自由发挥
2.曲线SP、RT、GR、AC的分别代表什么曲线?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中的用途。

SP 自然电位曲线,主要用于判断岩性、地层对比、划分渗透层、计算地层水电阻率、估计泥质含量等
RT 电阻率曲线,主要用于判断岩性、地层对比、识别油气等
GR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主要用来划分岩性、确定储集层的泥质含量,进行地层对比 AC 声波速度测井曲线,主要用于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识别油气、划分岩性、计算孔隙度等
四、综合应用题
1、结合剖面,寻找沙河街内角度不整合界面(用箭头在图4-1上标明);井震结合,在图4-2上绘制沙河街组油藏剖面,并标明每个油气藏的类型。

(20分)
2、井资料分析(15分)
如上图:1)井上大致包含 3 个潜力砂组(在井上用实线条标明), 3 套储盖组合(同时在井上用虚线条标明);
2)由正演模型,对于砂组A:频率在80赫兹~ 60赫兹,地震资料有能力分辨该砂组顶底界面,而当频率在 30 -20 赫兹时,地震资料只能识别整套砂组;3)钻井证实砂组B顶油、底水,请在录井图上用直线标出该砂组油水界面位置,同时写出依据:低电位异常、高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