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科普知识课件

导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原因
幻灯片标题: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原因 幻灯片内容: 先天性肌性斜颈可能由于 胚胎期肌肉发育异常、神经系统问题或 者遗传因素而导致。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和治 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和治疗
幻灯片标题: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 幻灯片内容: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通 常通过身体检查、医学影像和家族病史 等综合评估来确定。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的生活 质量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的生活质量
幻灯片标题: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的生 活质量 幻灯片内容: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的生 活可能受到一定限制,但积极的治疗和 支持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
总结
幻灯片标题: 先天性肌性斜颈科普知识 课程总结 幻灯片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对先 天性肌性斜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 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关心这一疾 病。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科普 知识课件
目录 导言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导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原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和治疗 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常见误解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
导言
导言
幻灯片标题: 欢迎来到先天性肌性斜颈 知识介绍 幻灯片内容: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科普知 识课程,我们将深入探讨先天性肌性斜 颈的相关信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幻灯片标题: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定义 幻灯片内容: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先 天性病症,特点是颈部肌肉僵直,导致 头部持续偏斜。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幻灯片标题: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症状 幻灯片内容: 症状包括头部持续偏斜, 肌肉紧张和颈部肌肉僵硬等。
导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原因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摘要:小儿肌性斜颈是指肌肉性受损之后,导致颈部组织的角度出现改变。
一般在半岁内患儿可以用手法按摩,部分患儿能够完全恢复,还有一部分患儿可能需要借助手术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使其颈部的组织形态上取得改变性效果。
中医推拿治疗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且干预效果良好,为更好诊疗患儿,促进其预后,我们针对该疾病给予中医推拿治疗。
综述如下: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中医推拿;手法按摩;综述前言小儿肌性斜颈主要病变在于颈部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所致。
由于纤维化的肌肉不能实行正常的收缩以及放松,患儿常引起功能障碍,同时还会限制其颈部的运动。
长期以往,两侧的肌肉发育不对称,还会出现大小脸,甚至有的患儿还会出现斜视的情况。
常规药物治疗,多选择多巴胺类、苯二氮卓类的药物等,如果出现有骨性的斜颈还应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中医推拿是中国特色医学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推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直接解决患者问题,易被患儿、家长所接受。
现就针对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现代医学中发现小儿肌性斜颈者多在出生后有一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摸到肿块,随着肌肉移动,可发现病变的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短[1]。
临床上,患儿一般表现为头向病侧偏斜,下颏转向对侧,当2岁后,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
对此,当新生儿出生后,如果发生上述症状,可以通过X线片检查,诊断该疾病,同时在对全身检查中注意观察双侧颈部是否对称,双侧胸锁乳突肌内有无肿块,婴儿头颈是否经常向同一方向倾斜,从而判断是否为小儿先天性肌斜颈。
1.中医推拿治疗2.1推拿特色疗法中医推拿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开展较多的一项治疗方法。
该疗法对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并且副作用较小,一般经过规范化的治疗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PPT

护理建议
护理建议
物理治疗 - 热敷和冷敷 - 按摩和理疗 - 牵引
护理建议
心理干预 - 帮助患者缓解痛苦 - 帮助患者重建信心
护理建议
药物治疗 - 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具相关
药物
颈椎保健
颈椎保健
注意保暖 - 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凉
颈椎保健
锻炼颈部肌肉 - 可以进行颈部肌肉锻炼
颈椎保健
康复训练
功能训练 - 训练生活中需要的操作和动作能力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PPT
目录 斜颈简介 斜颈的危害 护理建议 颈椎保健 饮食保健 康复训练
斜颈简介
斜颈简介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可以引
起头部向一侧倾斜的神经肌肉疾病
斜颈简介
症状表现 - 头部向一侧倾斜 - 上肢肌肉萎缩 - 头部扭曲等
斜颈的危害
斜颈的危害
对颈部功能的影响 - 对颈部活动范围的限制 - 对颈椎的影响 - 对肌肉的影响
保持良好姿势 - 保持坐姿正确 - 避免低头时间过长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适当控制饮食 - 避免暴饮暴食 - 控制过咸、过油食物的摄入
饮食保健
补充必要营养 - 补充富含维生素C、钙、锌
等有益元素的食物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
强化锻炼 - 训练患者的颈部肌肉 - 促进体能康复
康复训练
操作训练 - 训练肌肉操作能力,促进康复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护理常规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先天性斜颈亦称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
【临床表现】患儿多在出生后2~3周,出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中段肿块,呈梭型、质硬如软骨。
如不治疗,在出生后5~6个月左右,肿块亦能自行消退,但随之出现肌肉挛缩。
畸形表现为头颈倾向患侧而脸部转向对侧并后仰,头部向患侧旋转受限。
1周岁后斜颈更为明显,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紧张如索状突出于皮下,出现脸部发育不对称,健侧饱满,患侧短小扁平,上述体征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特殊检查】颈椎X线和B超。
【治疗要点】通过按摩牵拉法或姿势矫正法,大多数可获治愈;手术治疗适用于未曾接受过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失败者,可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二、术前护理1、按小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保守疗法护理1岁以前确诊者,教会家属作患侧胸锁乳突肌的手法牵拉是治疗的关键。
具体手法是:固定病侧肩关节,将头偏向健侧,将下颌转向病侧,并逐渐向肩部转动,同时按摩牵拉病侧胸锁乳突肌,如此手法反复,每天100~200次,分4~8次完成。
3、术前宣教向家属说明术后牵引、颈托使用的必要性。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生活自理缺陷与手术创伤,颈托的使用有关。
2、恐惧与婴幼儿住院生活环境改变及不了解各种治疗手段有关。
3、焦虑与父母分离,不了解各种治疗手段有关。
(二)护理措施1、按小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牵引护理术后有头部枕颌带牵引者,注意抬高床头,以便以身体重量作为牵引。
牵引1周后,再用颈托固定6周。
3、无头部牵引者,2~3天即可开始用颈托固定于矫正位。
应维持2~3个月。
4、停用颈托后继续手法矫正和理疗,直至患儿能自行保持头部于正常位置为止。
5、健康教育(1)告诉家长及患儿在保守疗法按摩中手法要轻柔。
(2)告诉家长及患儿头部牵引、颈托固定的必要性。
(3)斜颈纠正应持之以恒,让家长密切观察患儿斜颈纠正情况,并随时提醒并协助患儿保持头部正常位置。
儿科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一、诊断:(一)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陶天遵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 2 版(张明岛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年)、《实用小儿骨科学》第 2 版(潘少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1)出生后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有软骨样的包块,肌肉变短,失去弹性;(2)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部指向健侧;(3)严重时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双眼裂水平不对称。
(4)彩色超声波检查:彩色超声波显像患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增厚,或可探及肌性肿块,回声增高或减低。
(5)除外其他疾患所致的斜颈。
如:颈椎先天性畸形(半椎体、先天性短颈),颈椎损伤(骨折或旋转性半脱位),锁骨产伤骨折,炎性病变(扁桃体炎、颈淋巴腺结核、颈椎结核)引起胸锁乳突肌痉挛,自发性颈椎半脱位,视力障碍引起头部倾斜等。
(6)必要时,拍颈椎 X 线片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类1.肿块型:(1)卵圆形肿块型,在临床上多数患儿肿块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 且肿块大小不一,大者约6×5 cm ,轮廓清晰,不需触摸;小的1.5×1 cm,需要触摸方知,肿块质地较硬,其形状为卵圆形。
(2)条索状肿块型,在临床上患儿肿块不明显,但胸锁乳突肌变粗而短,可摸及到条索状包块。
2.非肿块型:患侧胸锁乳突肌轻度痉挛,无肿块,头部畸形,下颌斜向健侧, 患侧颜面小于正常颜面,头部活动受限。
二、治疗方案(一)小儿推拿1.肿块型:(1)患儿及医者体位:患儿仰卧位,医者坐于患儿头顶侧,使患儿头面部转向健侧,充分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2)点摩法:医者先用中指指腹点患侧翳风、缺盆、扶突穴,再用食、中、无名指指腹并拢在患侧颜面及颈部做顺时钟方向摩动,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3)按揉法:应用拇指指腹按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 1/3 部分及颈后肌群,同时按揉人迎、水突、扶突、肩井及风池穴,以肿块处为操作重点;(4)弹拨法:医者用食、中二指固定肿块一侧,然后用拇指对肿块反复进行弹拨。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的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随访:定期复诊和检查, 以了解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 调整和改进护理计划。 避免颈部受力:指导患者避免颈部 受到过度拉扯或扭曲的力量,以防 止病情恶化。
护理注意事项
定期康复评估: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和 功能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和治疗方 法。 提供教育和指导:向患者和家人提供关 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信息、自我管理和 症
目录 介绍 护理策略 护理注意事项
介绍
介绍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定义:先天性肌 性斜颈是一种由于颈椎肌肉或周围 神经系统的异常导致的颈椎姿势异 常的疾病。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原因:可能是由 于先天发育异常、骨骼或肌肉结构 异常、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引起。
护理策略
护理策略
个体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确保提供适 当的护理服务。
保持颈部姿势: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颈 部姿势,使用支架或辅助装置来帮助固 定颈部位置。
护理策略
提供物理治疗:包括温热疗法 、按摩、理疗等,以缓解肌肉 紧张和改善患者的颈部灵活性 。
进行有氧运动:鼓励患者进行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 泳等,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增强 肌肉力量。
护理策略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 帮助患者和家庭应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所 带来的生活变化和挑战。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儿斜颈的诊断与

2中医按摩治疗
过手法治疗能促进患儿胸锁乳突肌部的血肿消散吸 收,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得以松弛。主要手法:指 揉法,拿法,弹拨法,扳法,擦法。常用穴位及部 位:颈部:肩井,风池。具体操作如下:(1)令患 儿仰卧或家长抱其坐于膝上,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 处涂少量滑石粉,医者用三指(拇、中、食指)指 腹以拇指为主,在肿块及周围反复弹、拨,然后再 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提拿肿块数次,最后上下来回 捻转数遍,手法由轻到重,开始治疗时手法宜轻。
(1)先天性骨性斜颈 本症多系先天性枕颈部畸形所致,包括 短颈畸形、颅底凹陷、半椎体畸形、寰枕融合及齿状突发育 畸形。上述疾病可造成斜颈及面部不对称,但一般不会产生 胸锁乳突肌的典型条索状挛缩带及肿块,X线检查可明确上 述诊断。 <2> 颈部淋巴腺炎 婴儿期患有颈部淋巴腺炎,可迅速发生斜 颈并可出现颈部肿块,但此肿块往往压痛明显并不位于胸乳 头肌之内。 <3> 自发性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 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同样可 以引起斜颈,但此病多有稍微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 要表现为颈部旋转运动受限及颈部疼痛症状明显,胸锁乳突 肌仙无紧张条索带,X线检查可鉴别。 <4> 颈椎结核 颈椎结核可使胸锁乳突肌痉挛而产生斜颈,但 此类患者颈部疼痛明显,颈部活动明显受限,下颌的可伴有代偿性的胸椎侧凸畸形,会给患 儿造成终身痛苦。其它造成斜颈的原因也是有 的,但在幼儿比较少见,包括:(1)颈部组织 发炎,例如急性淋巴腺发炎,因为肿痛的关系, 也会使头歪到一边去;(2)运动伤害、睡姿不 良等也可能引起一侧颈部肌肉痉挛,使颈部活 动不对称;(3)视力不对称也会造成头歪歪的; (4)神经方面疾病如脑性麻痹,也可能有颈部 肌肉收缩异常情形出现。这些原因使颈部活动 受限,症状与斜颈相似。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科普知识PPT

何时应就医?
家长的观察
家长应注意婴儿的头部是否偏向一侧,是否有明 显的不对称现象。
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 断。
怎样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怎样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方法 ,通常包括伸展和加强颈部肌肉的练习。
这种情况通常会影响婴儿的头部位置和运动能力 。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发病机制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 胎位、分娩过程中的机械因素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胎位不当可能导致肌肉受压,从 而引发此病。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流行病学
先天性肌性斜颈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0.4%至 2%,更常见于男婴。
先天性肌性斜颈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应就医? 4. 怎样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5. 如何预防先天性肌性斜颈?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定义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婴儿出生时即存在的颈部 畸形,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通常是胸锁乳突肌 )的短缩,导致头部向一侧倾斜。
如何预防先天性肌性斜颈? 早期干预
一旦发现婴儿有异常姿势或运动问题,应及时进 行评估和干预。
预防胜于治疗,早期的注意可以有效减少风险。
谢谢观看
谁会受到影响? 医护人员
儿科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应对先天性肌性斜颈 有充分了解,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
医疗团队的配合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早期症状
如果发现婴儿头部倾斜,或在转动头部时出现困 难,应尽早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患儿推拿治疗的超声图像
1 2
左侧 34×10×26mm 右侧 32×6.5×25mm
左侧 32×8.5×26mm 右侧 33×5.9×29mm
3
左侧 37×7.5×27mm 右侧 38×8.1×33mm
推拿的优势与思考
优势
创伤小
疗效好
复发率低
家长易接受
思考
手法差异
治疗频次
医者与患儿之间力的抵消
手术治疗
肉 毒 素 推 拿
颈部肌肉纤维带松解术 适用保守治疗失败或未 颈部肌肉纤维带切除术 治疗的患儿1—5岁
主要 治疗 手段
经过三个月物理治疗而无效的婴幼儿
按揉法、拿捏法、弹拨法、 出生后3个月内治疗 牵拉法 、旋转法
更佳,疗程最短
推拿作用与功效
舒筋活血,软坚消肿
揉
法
和气血,活筋络
肌性斜颈(筋缩)
汇 报 人:衡庆鑫
发病率
0.3%—1.9%
肌性斜颈
——muscular torticollis
一侧胸锁乳突肌因纤维性挛缩 (缩短)所致的一种畸形
发病原因
胎位不正导致的宫 内压迫学说
家族遗传学说
胚胎发育异常学说
产伤学说
临床诊断
颈部梭形包块(肿块型) 头部倾斜
临床表现
颅面不对称 髋关节发育异常 胸椎侧凸
肌肉纹理不均匀或不清晰(肿块型)
超声检查
局部增厚(局部增厚型)
厚度明显比健侧增粗(弥漫型)
无创伤 无辐射 快捷方便
鉴别诊断
1. 骨性斜颈
颈椎骨发育畸形导致,头颈部活
动严重受限,X线片多提示颈椎融合、畸形等。
2.眼性斜颈
代偿性的头位,主要是因为眼部
肌肉先天或后天麻痹而造成复视,可通过眼科和
超声诊断。
拿捏法
弹拨法 旋转、牵拉法 提拿法
疏经通络,松解痉挛
振奋筋络,缓筋,止痛 牵拉延伸挛缩的肌肉,改善 颈椎活动度 松解颈项部肌肉
手法操作
L
1.暴露患侧颈部
2.食、中、无名三指 重点按揉挛缩的包块
3.包块柔软后用拇、食指 拿捏肿块处
4.向健侧牵拉患侧胸 锁 乳突肌
5.被动旋转,将颜面转
向患侧
6.提拿肩井和颈后肌群
谢谢!
鉴别诊断
3.痉挛性斜颈 神经异常冲动有关, 支配 颈 部肌 群 的副 神 经造 成 不能 控 制的 痉 挛或 阵 挛 , 常 导致 同 侧胸 锁 乳突 肌 收缩 , 头偏 向 对侧 , 情绪 紧 张加 重 。颈 部 肌电 图 可辅助检查。
4.习惯性斜颈 长期哺乳、抱等诱因 偏 向一 侧 ,胸 锁乳 突 肌 可能 会 有轻 微的 不 对 称, 但 一般 颈部 活 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