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
影像主治考试知识点总结

影像主治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1. 放射学基本原理- 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的产生、X射线的作用、X射线的影像形成- X射线的产生:当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金属靶时产生- X射线的作用:穿透,散射,吸收- X射线的影像形成:通过组织的密度差异,X射线在组织中的阻尼程度不同,形成影像2. 影像学基本诊断方法- 影像学基本诊断方法包括:X射线摄影、CT扫描、MRI、核素扫描等- X射线摄影:通过X射线穿过被检查物质,形成影像进行诊断- CT扫描:通过X射线在人体不同层面的扫描,形成三维影像- 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对人体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成像- 核素扫描: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利用肿瘤组织对放射性同位素的特异性摄取来诊断肿瘤等疾病3. 影像学检查的常见参数- 影像学检查的常见参数包括:密度、信号强度、增强程度等- 密度:指组织对X射线的阻尼程度- 信号强度:MRI 图像形成的信号强度主要取决于局部组织的T1, T2弛豫时间及组织的局部脂肪含量。
- 增强程度:通过碘、钡等造影剂增强影像的清晰度4. 影像学解剖学- 影像学解剖学是指对人体结构的三维排列及其表现形式的认识,是全面掌握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基础- 影像学解剖学分为:头颈、胸部、腹部、盆腔、四肢等二、影像学检查1. X射线摄影- X射线摄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诊断疾病的方法,通过投射X射线形成影像- 包括:胸部X射线、骨科X射线、腹部X射线等2. CT扫描- 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是一种通过多次X射线扫描并将其集成成三维影像的技术- 通过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组织的密度、大小、形状等- 常用于:头部CT、腹部CT、胸部CT等3. MRI-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成像的技术- 适用于软组织的成像,对颅脑、脊髓、关节及肌肉等组织的成像效果特别好- 常用于:头部MRI、腰椎MRI、颈椎MRI等4. 核素扫描- 核素扫描是通过给患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利用不同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特点来发现异常组织- 分为:骨扫描、肾功能扫描、心肌灌注扫描等5. 影像辅助介入治疗- 影像辅助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的治疗操作- 包括:经皮穿刺、经皮吻合术、肿瘤消融、血管介入等三、常见疾病诊断1. 骨科疾病- 骨科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疾病、脊柱疾病等- X射线摄影常用于骨折的诊断,CT扫描适用于脊柱疾病的诊断,MRI更适用于关节疾病的诊断2. 肺部疾病- 肺部疾病包括:肺炎、肺气肿、肺结核等- 胸部X射线摄影是对肺部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脑部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头部CT和MRI是对脑部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4. 腹部疾病- 腹部疾病包括: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等- 腹部CT和MRI是对腹部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5.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等- 心脏CT、心脏核素扫描和心脏MRI是对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四、疾病诊疗方案制定1. 通过影像学检查获取疾病诊断和分期- 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了解患者病变的部位、范围、是否存在转移等,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2. 评估疾病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可对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和评估,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 指导手术治疗- 通过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取出病变组织,减少手术创伤。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2-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50,分数:50.00)1.Couinaud肝段划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尾状叶(段Ⅰ)∙B.左外叶分左外上段(段Ⅱ)和左外下段(段Ⅲ)∙C.左内叶分为段Ⅳ、段Ⅴ∙D.右前叶分右前下段(段Ⅴ)和右前上段(段Ⅷ)∙E.右后叶分右后下段(段Ⅵ)和右后上段(段Ⅶ)(分数:1.00)A.B.C. √D.E.解析:左内叶为段Ⅳ。
2.豆纹动脉由哪支动脉发出∙A.颈内动脉∙B.大脑前动脉∙C.大脑中动脉∙D.大脑后动脉∙E.基底动脉(分数:1.00)A.B.C. √D.E.解析: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称为外侧豆纹动脉。
3.成人胸部正位摄影焦-片距为∙A.50cm∙B.70cm∙C.90cm∙D.100~120cm∙E.150~180cm(分数:1.00)A.B.C.D.E. √解析:常规摄影的焦片距:四肢75~100cm,肺部150~180cm,心脏200cm。
4.男性乳头的位置,相当于下列哪项∙A.第10胸椎水平∙B.第6胸椎水平∙C.第8胸椎水平∙D.第4胸椎水平∙E.第2胸椎水平(分数:1.00)A.B. √C.D.E.解析:胸颈静脉切迹至双乳头横线联线中点相当于第4胸椎水平。
5.CT值由高至低是∙A.骨髓,骨皮质,肌肉∙B.肌肉,骨皮质,骨髓∙C.骨皮质,肌肉,骨髓∙D.水,肌肉,骨髓∙E.血液,肌肉,骨髓(分数:1.00)A.B.C. √D.E.解析:图像的CT值反映组织对X射线吸收值(衰减系数u),其单位为Hounsfield Unit(Hu),以水的衰减系数为参照,即水的CT值为0;物质衰减系数大于水者为正值,小于水者为负值;并以骨皮质和空气的衰减系数为上限和下限,定为+1000和-1000。
6.脊柱横断扫描,对扫描线确定的描述,错误的是∙A.扫描线及扫描计划的确定,从侧位定位像上设计∙B.进行椎体扫描时,扫描线应与椎体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一致∙C.进行椎间盘扫描时,扫描线应是相邻两椎体缘联线夹角的平分线∙D.椎体与椎间盘兼扫时,应根据脊柱曲度分段确定∙E.脊柱扫描线确立后的扫描为连续扫描(分数:1.00)A.B.C.D.E. √解析:由于脊柱的生理特点,各段椎体,尤其是腰骶椎,各椎体的轴向不一致,相应的扫描线就不一致。
放射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5-2

放射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5-2(总分:3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15,分数:15.00)1.有关肾上腺皮质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A.肿块一般小于5cm∙B.病灶里均匀性强化∙C.病灶内可见钙化∙D.T2 WI病灶信号高于肝脏∙E.病灶常累及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分数:1.00)A.B.C. √D.E.解析:肾上腺皮质腺癌瘤体往往较大,出血、坏死和钙化常见,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最具特征的X线征象是∙A.骨内囊状透光影∙B.皮质内骨吸收∙C.骨膜下骨吸收∙D.颅骨颗粒样透光影∙E.异位钙化(分数:1.00)A.B.C. √D.E.解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又称广泛性纤维囊性骨炎,骨外膜下骨皮质吸收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3.婴儿骨髓炎的X线特点是∙A.以骨质破坏为主∙B.骨膜下脓肿形成晚,不易形成窦道∙C.干骺端骨质破坏,不累及骨骺∙D.骨膜反应明显,死骨少见∙E.累及关节和导致患肢畸形常见(分数:1.00)A.B.C. √D.E.解析:婴儿骨髓炎由于骨皮质较薄和骨膜附着较松,感染灶易于穿透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而减压,骨膜反应形成骨量多,骨修复迅速。
骺板软骨对化脓性感染有一定的阻碍,一般不穿过骺板。
4.成骨肉瘤最好发的部位是∙A.长骨∙B.短骨∙C.不规则骨∙D.脊柱∙E.颅骨(分数:1.00)A. √B.C.D.E.解析:成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
5.骨样骨瘤最佳检查方法是∙A.X线平片∙B.HRCT∙C.MRI∙D.核素显像∙E.高千伏摄影(分数:1.00)A.B. √C.D.E.解析:骨样骨瘤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形成,肿瘤由瘤巢和周围硬化两部分组成,CT为首选检查方法,尤其对显示脊柱椎弓和距骨的病变有明显优越性。
6.在儿童颈椎侧位片上寰枢椎关节间隙超过多少应怀疑有脱位∙A.2ram∙B.2.5mm∙C.4mm∙D.4.5mm∙E.5mm(分数:1.00)A.B.C. √D.E.解析:侧位片上寰椎前弓后缘和齿状突前缘的关节间隙增宽是诊断寰枢椎脱位的主要依据,此关节间隙正常成人均在2mm以下,儿童在4mm以下。
放射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1

本题思路:深呼气后屏气扫描可使膈肌向下,胸腔扩 大,有利于肺部疾病的检查。 4.正常人一般左肺由几个肺段组成
• A.7 • B.8 • C.9 • D.10 • E.11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胆囊造影脂肪餐后首次摄片时间应为 30 分钟,因服脂肪餐后胆囊于半小时后开始缩小,2 小 时内排空。 2.DR 使用的检测装置是
• A.影像板 • B.影像增强器 • C.平板探测器 • D.电离室 • E.光电管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影响光学对比度的主要因素是 X 线的 质,即 kV。kV 高,对比度小;kV 低,对比度大。 10.有关标称焦点尺寸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1.0
• B.1.0mm • C.1.0mm×1.0mm • D.1.0cm • E.1.0mm×2mm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短骨主要位于承受 压力而运动幅度较小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等,扁骨 主要参与腔的围成,如顶骨、胸骨、肋骨等。不规则 骨形状不规则,如髋骨、蝶骨、筛骨等。 14.下列有关 X 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D.向头侧倾斜 45° • E.向足侧倾斜 45°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由于人体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腰椎段前 凸,骶骨后凸,两者构成的腰骶关节面从前下向后上 走行,与人体水平面形成 15°~20°的夹角。故仰 卧前后位摄影时,中心线要向头侧倾 15°~20°。 12.关于乳腺钼靶摄影最佳时间,正确的是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单选题]1.下列疾病的典型X线表现是剑鞘样气管的是()。
A.大叶性肺炎(江南博哥)B.支气管扩张C.细支气管肺泡癌D.慢性阻塞性肺气肿E.先天性巨支气管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剑鞘状气管又称刀鞘状气管,指胸腔内气管的一种变形,X线片上主要表现为胸廓外气管外形正常,胸廓内气管冠状径/矢状径≤2/3,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其过度充气导致气管自身重塑。
[单选题]3.神经纤维瘤病常见的并发症是()。
A.髓母细胞瘤B.血管网状细胞瘤C.多发性脑膜瘤D.垂体腺瘤E.颅咽管瘤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神经纤维瘤病为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病理特点为神经外胚层结构的过度增生、肿瘤形成及中胚层组织的发育异常,脑神经或(和)周围神经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可伴多发性脑膜瘤、脊膜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鞘瘤等。
亦可见颅骨及脊柱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颅底和眶窝骨质缺损及颅内板增厚等。
双侧脑室内脉络丛广泛钙化亦是常见的改变。
[单选题]4.临床上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是()。
A.短径≥15mmB.长径≥10mmC.长径≥15mmD.短径≥10mmE.长径≥11mm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淋巴结遍布全身,正常直径多为2~5mm,当淋巴结的短径≥10mm时即可诊断为淋巴结肿大。
[单选题]5.胼胝体发育不良患者,CT扫描发现纵裂池内见脂肪样信号肿块,并伴有边缘钙化,患者合并了什么疾病?()A.第三脑室上移B.两侧脑室分离C.脂肪瘤D.纵裂蛛网膜囊肿E.半球间裂囊肿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胼胝体发育不良发生于胚胎第8周,为胼胝体前驱终板的前联合分离所致。
胼胝体发育不良经常伴第三脑室上移、两侧脑室分离等。
CT、MRI还可显示胼胝体发育不良合并的其他颅脑畸形,如合并脂肪瘤时,可于纵裂池内见脂肪样密度或信号肿块,并常伴有边缘钙化;合并纵裂蛛网膜囊肿时,可见纵裂内脑脊液密度囊性占1位性病灶等。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介入放射学2

禁忌证:
①严重的门脉狭窄、阻塞性病变;②中、 重度肝功能异常及肝性脑病前兆;③ 侵犯或压迫肝脏大血管的原发性肝癌 或侵犯相应肝实质而不利于建立支架 通道者;④感染及败血症,尤其有胆 道感染者;⑤难以纠正的出凝血异常; ⑥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心功能衰竭。
并发症:
①腹腔内出血 ②肝性脑病 ③内支架再狭窄 ④心率失常 ⑤动-静脉瘘较少见。
临床应用 一 血管收缩治疗 二 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肿瘤 三 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 四 经导管静脉内溶栓治疗
IAI的定义
动脉内药物灌注术 (Intraaterial infusion, IAI) 可简单定义为: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可 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再由该通道注 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置入直径1.8cm,长8cm网状支架后复查,狭 窄段解除。术后尿量增多,浮肿在7天内消失。
血管成形术-腔静脉成形术
肝右叶巨块型肝癌,门静脉主干及右支癌栓, 下腔静脉受侵犯、压迫、变扁
血管成形术-腔静脉成形术
肝右叶巨块型肝癌,TAE治疗及下腔静脉置放 内支架
TIPSS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 出血 肝脏移植前的准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
——原理、结构
Hepatic vein 肝静脉 Shunt 分流器 Portal vein 门静脉 Liver 肝脏 Spleen 脾脏
选择肝静脉与门静脉主干中距离最近的 两支,一般肝右或肝中与门脉右支,穿 刺成功后将导丝插入球囊扩张导管,将 通道扩张至 8 ~ 12mm ,置入网状支架 ,要求支架能覆盖全通道。
血管成形术-柏-查综合症(BCS)
定义:发生在肝脏与右心房之间的肝静脉 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及其所产生的相应 临床表现。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知识点汇总大全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考试考点知识点汇总大全考点:胃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部>胃小弯>贲门。
考点:组成脑动脉环最多见的是: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末端。
考点:螺距:X线管旋转360。
,检查床移动的距离/准直器的宽度。
考点:测量血管最准确的CT后处理技术:MIP。
考点:诊断HCC最具诊断意义的DSA征象是线样征。
考点:CT对比剂跟踪扫描的条件包括设置启动阂值、设置跟踪层面、感兴趣区设置在血管腔内、设置对比剂注射速率。
考点:听骨链中与鼓膜连接的是锤骨柄。
考点:女性尿道长度为3~5cm。
考点:产生磁共振现象的必要条件包括奇数质子或中子的原子核、外加静磁场、具有共振频率的射频场、进动频率与射频脉冲频率相等。
考点:弛豫的是纵向弛豫表示Z轴磁场的恢复。
考点:由3~5支终末细支气管及其远端组织组成的肺结构称为肺小叶。
考点:为获取时间密度曲线,应选用同层动态CT扫描。
考点:检出小肝癌应选用双期和多期增强CT扫描。
考点:最后钙化的肋软骨是第2肋软骨。
考点:肝癌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肺>肾上腺>骨>肾>脑。
考点:前列腺癌骨转移部位依次是:骨盆>脊柱>股骨近端。
考点:胰头癌患者,体温39℃,小便发黄,大便颜色变浅,应首先考虑行PICD。
考点: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产生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展和成果;图像重建数学的进展和成果;物理学领域发现磁共振现象有关。
考点:x线的特性是X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性;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X线能使物质发生电离。
考点: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对比剂的优点是渗透压低;在体内不解离,不干扰体内电解质平衡;毒性小;不良反应少。
考点:胸骨角的标志性意义主要有气管叉水平;是上、中纵隔的分界平面;奇静脉弓在此平面内,并向前汇入上腔静脉。
考点=主动防护包括快速X线感光胶片;影像增强技术;高速增感屏。
考点:与X线成像有关的特性是穿透性;荧光效应;电离效应;感光效应。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模拟试卷二(精选)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模拟试卷二(精选)[单选题]1.关于"急性膀胱炎"的诊断要点,错误的是A.常有全身中毒症状B.(江南博哥)泌尿系症状重C.盆腔平片难有阳性发现D.CT检查阳性率比平片高E.尿常规检查常有阳性发现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急性膀胱炎为局限性炎症,较少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单选题]2.马蹄肾的影像学表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双肾轴线异常B.双侧肾盂旋转不良C.峡部位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D.峡部位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的前方E.峡部不含有肾实质组织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马蹄肾为两肾的下极或上极互相融合,融合部称为峡部,故E不正确。
[单选题]3.成人型多囊肾的影像学特点,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肾脏外形增大,呈多囊状结构B.囊壁可有钙化C.肾盏及漏斗受压变形D.IVP示"奶酪"肾E.无肾功能损害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成人型多囊肾晚期全部肾实质几乎完全为大小不等的囊肿所代替,故可造成肾功能损害。
[单选题]4.关于鼻真菌病的X线表现,下列哪项描述不准确A.鼻腔软组织肿块B.受侵鼻窦内有结节状软组织影C.窦壁骨质无破坏D.鼻甲增大E.一般窦内无积液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鼻真菌病分非侵袭型与侵袭型,侵袭型的窦壁有骨质破坏。
[单选题]5.下述胆囊癌CT征象,哪项不对A.胆囊未显示B.胆囊内组织肿块影,可强化C.胆囊腔缩小或增大D.胆囊壁不规则增厚E.胆囊癌多发生在胆囊体部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胆囊癌多发生于胆囊底部或颈部。
[单选题]6.在MRCP上显示"双管征",最可能的肿瘤为A.胰头癌B.高位胆管癌C.胰岛细胞瘤D.胆囊癌E.胰腺囊腺瘤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胰头癌常常早期侵犯胆总管下端引起胆总管阻塞,梗阻性黄疸。
梗阻近端胆总管、胆囊管及肝内胆管均见扩张。
胰管、胆总管都受累的所谓"双管征"是诊断胰头癌较可靠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