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组织__第四章_网络计划技术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

第四章网络计划技术4、1 基本概念计划管理的新方法是建立在网络图的基础上,因此统称为网络计划方法。
一、网络图(一)、横道图与网络计划的特点分析1、横道图的优点:简单明了,直观易懂,容易掌握,便于检查和计算资源需求状况。
横道图的缺点:⑴、不能全面而明确地表达出各项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和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关系;⑵、不能在名目繁多、错综复杂的计划中找出决定工程进度的关键工作,便于抓主要矛盾,确保工期,避免盲目施工;⑶、难以在有限的资源下合理组织施工、挖掘计划的潜力;⑷、不能准确评价计划经济指标;⑸、不能应用现代化计算技术。
2、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⑴、应用网络图形来表达一项计划(或工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⑵、通过对网络图进行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⑶、通过不断改进网络计划,寻求最优方案;⑷、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保证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二)、网络计划的表达方法1、双代号网络图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称为双代号网络图。
2、单代号网络图以节点及其编号表示工作,以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网络图称为单代号网络图。
(三)、网络计划的分类(1)按计划目标(即其终止节点)的多少分:单目标网络计划、多目标网络计划。
(2)按网络计划层次分:综合施工网络计划、单位工程施工网络计划、局部网络计划。
(3)按网络计划的时间表达方式分:非时标网络计划(箭线长短不代表时间、时间写出来)、时标网络计划(剪线在时间坐标上投影代表工作延续时间)。
(4)按图形样式分:单代号网络、双代号网络。
二、基本符号(一)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符号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符号是箭线、节点及节点编号1、箭线⑴一根箭线表示一项工作或表示一个施工过程;⑵一根箭线表示一项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和资源,分别用数字标注箭线的下方和上方;⑶在非时标网络图中,箭线的长度不代表时间的长短,画图时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必须满足网络图的绘制规则。
建筑施工组织-教学大纲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建筑施工组织(ORGANIZATION IN CONSTRUCTION)总学时:34理论学时:34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专业:工程造价(本科)先修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建筑材料》。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建筑施工组织》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统筹安排系统管理客观规律的一门课程,它也是建筑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过程的全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极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基本掌握当前建筑业改革中应用的现代化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2)在工程实践中,具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能力。
二、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34学时,其中讲课30学时,辅导答疑4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第1章概论(共2学时)1.教学内容项目的概念与分类;建设项目;施工项目;项目管理的概念及特征;建设工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
2.重点和难点重点:项目的概念与分类;项目管理的概念及特征;难点:无。
3.课程教学要求了解项目的概念与分类;了解项目管理的概念及特征;(二)第2章施工准备工作(共4学时)1.教学内容施工准备工作的分类和内容;原始资料调查分析;技术资料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物资准备;施工现场人员准备;季节施工准备。
2.重点和难点重点:施工准备工作的分类和内容。
难点:无。
3.课程教学要求熟悉施工准备工作的分类和内容。
(三)第3章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共6学时)1.教学内容流水施工简介;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流水施工的组织方式;流水施工的案列。
2.重点和难点重点: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流水施工的组织方式。
难点: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流水施工的组织方式。
3.课程教学要求掌握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流水施工的组织方式。
(建筑施工组织)复习题[11秋]
![(建筑施工组织)复习题[11秋]](https://img.taocdn.com/s3/m/a773e923e87101f69e31955f.png)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建设项目的管理主体是建设单位。
(√)2、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由企业管理层在开工之前编制的。
(×)3、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规划,而非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4、发包人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可以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但应满足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要求。
(×)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6、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决策的核心。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工程中,属于分部工程的是(B )A . 土方开挖工程B . 电梯工程C . 玻璃幕墙工程D . 模板工程2、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可以独立施工,建成后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称为(B )A . 建设项目B . 单项工程C . 单位工程D . 分部工程3、建筑产品地点的固定性和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产品生产的(C )A . 流动性B . 地区性C . 单件性D . 综合复杂性4、某一建设项目的决策以该项目的哪个文件被批准为标准?(C )A . 设计任务书B . 项目建议书C . 可行性研究报告D . 初步设计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时间及编制者分别是(D )A . 设计阶段;设计方B . 招标前;组织委托的项目管理单位C . 投标前;企业管理层D . 开工前;项目经理6、项目的主要特征包括单件性、整体性和(C )A . 批量性B . 重复性C . 明确性D . 流动性7、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主要依据是(D )A . 施工组织设计B . 可行性研究报告C . 施工合同D . 项目管理规划大纲三、多项选择题1、我国建设程序可分为三大阶段,即(CDE )A . 可行性研究B . 勘察设计C . 项目决策D . 建设准备E . 工程实施2、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依据有(BCE )A . 施工组织设计B . 项目管理规划大纲C . 施工合同D . 可行性研究报告E . 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3、建筑产品体形庞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产品生产的(BDE )A . 流动性B . 周期长C . 地区性D . 露天作业多E . 高空作业多4、建设程序可分为三大阶段,其中工程实施阶段的内容包括(ACE )A . 建设实施B . 施工准备C . 生产准备D . 人员培训E . 竣工验收及后评价四、填空题11、建筑产品的特点有、、和综合性。
网络计划技术-工期优化例题(施工组织设计课件)

图4.67计算工期为159天,与合同工期146天相比尚需压缩 13天,考虑选择因素,选择③-④工作,因为有充足的资 源,且缩短工期对质量无太大的影响。由原62天压缩为52 天,即得网络计划图4.68。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工期优化
图4.68计算工期为149天,与合同工期146天相比尚需压缩 3天,考虑选择因素,选择①-③工作,因为关键线路上可 压缩时间工作只剩①-③工作。由原52天压缩为49天,即得 网络计划图4.69。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工期优化
【例】 已知某网络计划初始方案如图4.65所示。图中箭 杆上数据为工作正常作业时间,括号内数据为工作最短 作业时间,假定合同工期为146天。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工期优化
假设③-④工作有充足的资源,且缩短时间对质量无太 大的影响,④-⑥缩短时间所需费用最省,且资源充足。 ①-③工作缩短时间的有利因素不如③-④与④-⑥。
☆ 第三步,关键工作①-③可缩短12天,③-④可缩短 10天,④-⑥可缩短7天。共计可缩短时间29天。 ☆ 第四步,选择关键工作,考虑选择因素,由于④⑥缩短时间所需费用最省,且资源充足。优先考虑压 缩其工作时间,由原52天压缩为45天,即得网络计划 图4.67。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工期优化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工期优化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工期优化
第一步,根据工作正常时间计算各个节点的最早和最迟时 间,并找出关键工作及关键线路。计算结果如图4.66所示。 图中①→③→④→⑥为关键线路。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工期优化
☆ 第二步,计算需缩短的工期。根据图4.67计算工期 为166天,合同工期为146天,需要缩短时间为20天。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 课后题

施施专
施工进度/d
工工业
5
层过队1 2 3 4
111111111122222222 6789
数程号
012345678901234567
A1 ①
③
⑤ ⑦
⑨
筋
A2
② ④⑥ ⑧
模B 一
C1
浇 C2
C3
A1
二筋
A2
①②③④⑤⑥⑦ ⑧ ⑨
① ②
④ ⑤
⑦ ⑧
③
⑨
⑥
①③
⑤⑦ ⑨
②④
⑥⑧
模B
C1
浇 C2
C3
① ② ③④ ⑤ ⑥ ⑦ ⑧ ⑨
ES LS FF EF LF TF
由上图可知此时关键线路有 3 条,有以下 4 种压缩方案: (1)压缩工作①→③,优选系数为 7;
(2)压缩工作③→④与③→⑤,组合优选系数为 2+1=3; (3)压缩工作③→④与⑤→⑥,组合优选系数为 2+3=5;
(4)压缩工作④→⑥与⑤→⑥,组合优选系数为 6+3=9。 所以选择同时压缩③→④与③→⑤工作,各压缩 1 天,如下图所示,已满足工期要求。
①
④
⑦
②
⑤
⑧
③
⑥
⑨
3-9.根据表中数据,试组织流水施工并绘制施工进度表。
题 3-9 表
施工过程
施工段
A
B
C
D
E
1
4
2
1
5
4
2
3
3
4
2
2
3
2
3
3
4
1
4
2
4
4
3
2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

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效益。
四、网络计划方法的特点
• 优点:组成有机的整体,明确反映各工序间的制约与依赖关系;
• 能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人员抓主要矛盾;
• 便于资源调整和利用计算机管理和优化。 • 缺点:不能清晰地反映流水情况、资源需要量的变化情况。
五、网络图的基本类型
• 1、双代号网络图: • 两个圆圈和一个箭线表示一项工作的网状图 挖土 3d 4 垫层 2d 5
(二)图上计算法:(工作时间参数的计算)
紧前工作 本工作 紧后工作
h
i
j
k
最早开 最迟开 始时间 始时间
最早开 最迟开 始时间 始时间
最早开 最迟开 始时间 始时间 总时差 最早结 最迟完 自由时差 束时间 成时间
i
(a) 二时标注法
j
总时差 自由时差
i
(b) 四时标注法
j
i
(c) 六时标注法
j
(1)最早开始时间(ES) P359
4、选择网络计划的排列方法
如分层分段施工时,在水平方向可表示: (1)组织关系――同一施工过程在各层段上的顺序 施工段的排列方向 ( 按工种排列 )
某基础工程, 有挖土、打垫 层、砌砖基、 回填。分三段 施工。
挖1 挖2 挖3
垫1
垫2
垫3
(2)工艺关系――在同一层段上各施工过程的顺序 (按施工段排列)
挖1 垫1 砌1
工 艺 顺 序 排 列 方 向
挖2
垫2
砌2
(五)示例
某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为:挖槽12d,铺垫层3d, 砌墙基9d,回填6d;采用分三段流水施工方法, 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1 挖1
4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案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案任课教师:余杰一、学情分析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在讲授时,通过对建筑行业的介绍,引入准确概念后,配合丰富的图片,结合文字说明,让同学们对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有基本了解,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我将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两点:认知目标:使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有一基本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认真探究和思考的精神以及乐观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方法由于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专业建筑知识较为复杂,不易短时间理解掌握,因此,为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我准备从教学方法着手,主要采用教授法、板画演示和PPT演示法、分解法以及提问法等,通过综合使用各种能够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复杂过程直观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易于接受并吸收。
四、教学过程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将本次课划分为引入、展开、小结和布置作业四个阶段。
首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出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在正文部分的讲授中,充分利用板书和PPT演示,阐明混凝土的进本组成部分;然后进行小结,指出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性能;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巩固和拓展本节课所学知识。
以上,是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次课进行的说明,绪论部分一节课,装饰概念部分一节课,内墙面抹灰四节课,外墙面装饰四节课。
教案首页(简案)14级土建学院学生任课教师:余杰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教案续页。
网络计划技术-费用优化例题(施工组织设计课件)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费用优化
例 某工程任务的网络计划如图4.72所示。箭线上方括号外 为正常时间直接费,括号内为最短时间直接费,箭线下方括 号外为正常持续时间,括号内为最短持续时间。假定平均每 天的间接费(综合管理费)为100元,试对其进行费用优化。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费用优化
第一步,列出原始数据表,并计算各工作的费用率(见表)。
工作 正常工期ຫໍສະໝຸດ 最短工期相差费用率△Ci- 费用与时间
代号 时 间 直接费 时 间 直接费 时 间 费用 j(元/天) 变化情况
1-2 16 900 12 1220 4
320
80
1-3 18 1500 10 2500 8 1000
125
2-4 12 1000 6 2200 6 1200
T2 = 66 - 9 = 57(天) C2 = 11840 + 9×100 = 12740(元) 这时关键线路已变成2条(见图4.76)。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费用优化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费用优化
循环三: 从图4.76可以看得到,关键线路已变为2条:①→②→⑤→⑥→⑦; ①→③→⑤→⑥→⑦ 关键工作为:①-②,②-⑤,⑤-⑥,①-③,③-⑤,⑥-⑦。 其压缩方案为: 方案一:缩短⑤-⑥工作,每天增加费用240元,可缩短10天。 方案二:缩短①-②、①-③工作,每天平均增加费用205元,可缩 短4天。 方案三:缩短①-②、③-⑤工作,只能缩短1天,每天平均增加费 用180天。 方案四:缩短②-⑤、①-③工作,必须缩短4天,每天平均增加费 用200元。
在本例中,循环一:在正常持续时间原始网络计划图(图4.73)中,
关键工作为①-③、③-⑤、⑤-⑥、⑥-⑦,在表4.8中可以看到: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7
A 7
7
11
C 4
15 20 F 5
0
0
St
0
5
B 5
7
15
D 8
15 21 G 6
21 21 Fin
7
19
E 12
图4-42
工作 名称
工作 时间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b)相邻两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j)
某项工作i的最早结束时间与其紧后工作j的最早开始时间的差
LAGi,j=ESj-Efi 0 7
(1)基本形式及特点
图4-33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A、节点
工作代号
工作名称 持续时间
(a)
图4-34
B、箭线: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工作代号 工作名称 持续时间
(b)
图4-35
C、线路(自小到大依次编号)
4.3 单4.3代单号代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图436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图4-27 图4-28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3>工作时差计算 时差————机动时间。按照不同性质和作用分为: A、总时差(TF i-j)是在不影响计划总工期的条件下,各工作 所 具有的机动时间。 计算公式: TF i-j=LTj-ETi-D i-j 或 TF i-j=LS i-j-ES i-j=LF i-j-EF i-j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3)关键工作与关键线路 关键工作:总时差为零的工作
非关键工作 关键线路:由关键工作所组成的线路,总持续时间最长; 非关键线路
图4-31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关键线路的确定————标号法
图4-32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2 双代号时间坐标网络计划
特点: ▀直观易懂; ▀不需计算。
1
0
0
0
7
15
15 21
D
0
G
8
6
2
0
5
0
7
19
0 2
B
E
5
2
12
2
2
图4-44
1 0
21 21 Fin
0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d)工作总时差(TFi)
TFi = min{ TFj+LAGi,j}
007
7 5 11
15 1 20
0 000
St 0
0
A
0
C
4
F
7
4
5
0
4
1
0
0
0
7 0 15
图4-22
4.6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3) 关键线路和时间参数的确定
关键线路——自始至终不出现波形线的线路。 时间参数:
(1) 工作最早时间 (2) 工作自由时差 (3) 工作总时差 (4) 工作最迟时间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单代号网络计划(工作节点网络计划): 优点---绘图简便、逻辑关系明确
时间(天) 8 16 8 8 16 12 12 12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图4-39 跨桥梁工程单代号网络图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3)时间参数计算 A、工作的时间参数
图4-40
图4-41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a)工作最早开始时间(ESi)和最早结束时间(EFi)
16 1 21 1
0
7 0 15
15 0 21
D
0
G
0
8
6
2 025
7 0 15 7 2 19
15 0 21 2
B
E
5
2
12
227
9 2 21
21 0 21 Fin
21 0 21
图4-46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f)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 LAGi,j =0 )
0 000
St 000
图4-5
——资源、时间和空间
图4-6
——紧前工作、紧后工作 和平行工作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虚工作——表示工作之间的先后逻辑关系,不耗用资源,也不占用时 间。(符号:)
B、节点:表示工作之间的联系(开始节点,完成节点,中间节点)
开始 完成
i
“时点” 图4-7
C、线路:线路的长度,即线路所需要的时间。(关键路线——总持 续时间最长的线路;非关键线路——除了关键线路之外的线路。)
图4-11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E、一个起始节点,一个终止节点
F、一箭两圈
图4-12 图4-13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G、竖向母线
图4-14
H、尽量避免箭线交叉(过桥法和指向法)
12
16
(a)过桥法
图4-15
12
16
(b)指向法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D、1965年,华罗庚将网络计划技术引入我国。 E、1978年后,广泛应用。
———— 与决策论、排队论、控制论、仿真技术等相结合 ————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 计算和优化软件(专业软件公司),如:
Microsoft Project2004 Primavera Systems Inc. P3
4.1 概述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2)绘图规则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推荐性行业标准)
A、工作编号不能重复(i<j)。
图4-8
B、正确表达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合理添加虚工作。
图4-9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C、防止出现循环回路
图4-10
D、 同一项工作在一个网络图中不能表达2次以上
0
007
7 5 11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例3]
工作 A
紧后工作 CD
B
EF
C
EF
D
GH
E
GH
F
H
G
---
H
---
表4-3
D
2
4
A
CE
1 B
G
6 H
F
3
5
图4-18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例5]某游览小区按主干道路划分为三个施工段(Ⅰ,Ⅱ,Ⅲ)。 施工内容包括:平整场地、铺设管道、建筑施工和装饰绿化等 四项活动,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
4.1 概述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军事、航天等各个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 计划管理和系统分析方法。 (我国不够重视?)
(1)基本概念 网络图 ——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有序网状图形。
网络计划——用网络图模型表达任务构成、工作顺序并加注工作时间 参数的进度计划。
网络计划技术 —— 运用网络图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计划管理问题 的一种科学方法。
图4-24
图4-25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B、节点最迟时间(LTi) <反向计算>
图4-26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2)工作时间计算(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根据已确定的节点时间推算。 <1>工作最早开始时间(ESi-j)
工作最早结束时间(EFi-j)
<2>工作最迟开始时间(LSi-j) 工作最迟结束时间(LFi-j)
4.1 概述
图示评审技术(PERT)
图4-4 图示评审技术
4.1 概述
4.1 概述
(4)主要特点
A、明确表达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 B、通过时间参数计算,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C、掌握机动时间,进行资源合理分配 D、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调整与控制
4.4.2 双2 代双号代网号络网计划络计划
(1)网络图的构成(三要素) A、工作(工序、作业、活动)
4.1 概述
(2)发展历史 A、横道图,也称甘特图(Henry Gantt)。按比例绘制, 直观简洁,适合于简单的项目。
图4-1
4.1 概述
B、1956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PM)。运用于化工厂的建造和设备维修。
4.1 概述
C、1958年,美国海军军械局舰载洲际导弹项目—— 计划评审技术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
紧前工作 G D、E E、F G H、I
F GHI C A、D E E、F I - --
图4-37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例2] 某钢筋混凝土三跨桥梁工程,桥台或桥墩按甲→乙→丙 →丁的顺序组织施工,工艺顺序是挖土→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 (墩),最后安装上部结构Ⅰ→Ⅱ→ Ⅲ 。另外,桥墩(丙)需 打桩。
绘制步骤: (1)分析各项施工活动的工艺关系
图4-20 (a)工艺关系图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2)考虑各施工段之间的组织关系
平整场地 铺设管道 建筑施工 装饰绿化
1
1
1
1
1
2
3
5
平整场地 铺设管道 建筑施工 装饰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