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测试题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地球的表面-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地球的表面-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地球表面主要有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表面。

【解答】地球表面主要有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的。

2.【答题】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低东高。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

【解答】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答题】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表面。

【解答】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和深浅不一的沟壑,地球上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4.【答题】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赤道周长和半径。

【解答】地球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地球赤道半径约是6000千米。

5.【答题】地球仪上,我们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知识点。

【解答】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我们发现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沙漠。

6.【答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拍摄。

【解答】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了精确地、全景地描绘地球面貌,人们开始利用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7.【答题】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原海洋岛屿平原山地峡谷【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的表面。

【解答】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海洋、岛屿、平原、山地、峡谷。

8.【答题】在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上,蓝色表示______,绿色表示______,黄色表示______,棕色表示______。

【答案】海洋平原丘陵高原【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的表面。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根据火山喷发的情况,我认为地球内部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A. 温度高,有熔岩B. 较小的压力C. 大量的气体【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解答】地球内部越往下,上面积累的岩石层越大,压力就越大;由于板块运动与地球内部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热核反应,导致地球内部蓄积了很多热量,越进入地心,热量越多,自然温度越高。

选B。

2.【答题】河道中的卵石主要是()搬运的。

A. 风力B. 流水C. 重力【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沉积现象。

沉积:水流中所夹带的岩石、砂砾、泥土等在河床和海湾等低洼地带沉淀、淤积;也指这样沉下来的物质形成冲积层或自然的堆积物。

【解答】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

选B。

3.【题文】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地表有影响?【答案】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人类活动(尤其是工程活动)广泛进行,对地表的表面和外层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如过度垦殖和放牧,会造成土壤沙化、风暴增多、灾害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灾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结果。

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地球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解答】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人类活动(尤其是工程活动)广泛进行,对地表的表面和外层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如过度垦殖和放牧,会造成土壤沙化、风暴增多、灾害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灾害。

4.【题文】地震之前有哪些预兆?遇到地震有哪些应急措施?【答案】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变化、地电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地温异常等等。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练习题(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练习题(有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练习题(有答案)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教(侵蚀)。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6、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7、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8、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9、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0、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1、大自然中能搬走碎石、改变地貌的力量有(风)(水)(冰)(重力)等。

12、风化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13、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14、北宋时期的沈括万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二、判断题。

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3、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5、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6、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7、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千米。

(×)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9、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10、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36分)1.地球的内部构造从里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火山是由于地下______________沿着地壳的______________喷发而形成的白然灾害。

3.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是______________。

4.20世纪70年代以前,摄影师在_____________上拍摄地貌。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____________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______________、更______________。

5.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______________,主要由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______________;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______________。

6.在长期的______________南水冲刷、______________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____。

7.我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沧海变桑田”指的是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12分)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布鲁诺C.麦哲伦D.杨利伟2.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一年()A.1967B.1976C.1980D.19783.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14的是我国字航员()A.杨利伟B.聂海胜C.刘洋D.沈括4.关于火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山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B.火山周围不会形成温泉C.火山喷发物一层层地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下来D.火山喷发不可预测,也没有任何征兆5.在地形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东高西底呈阶梯状分布C.基本上一马平川,没有太大的变化D.时高时低,无规律分布6.海边礁石是什么力量形成的()A.风、流水、碳酸盐石分解的作用B.海浪的冲击C.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D.强风的作用三、多项选择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有发现“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到船身”这一现象,认识到地球是圆球形的。

3、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4、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5、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6、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7、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时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8、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9、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10、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他说:“为了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到了地球。

11、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过程大体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细致观察三个阶段。

12、地球的周长为4009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0067866平方千米。

13、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是增加了3.43岁。

14、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

15、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突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我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同步练习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同步练习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地球仪上,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我们称为() 。

A.赤道B.回归线C.经线2.下列最适合制作地球模型的物体是()。

A.长方体B.透明球体C.正方体D.不透明球体3.在地形地球仪上,南北极都是白色,这是因为()。

A.南北极都是冰川B.南北极都很冷C.南北极都是平坦的4.当北京是正午时,美国纽约是。

A.凌晨B.正午C.傍晚D.子夜5.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了时区。

A.24个B.20个C.12个D.8个·6.沙漠在地球仪上用()颜色表示。

A.绿色B.黄色C.红色7.地图或者地球仪上的蓝色表示()。

A.海洋B.沙漠C.耕地二、判断题8.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占据了,海洋占比大约是71%。

()9.在地球仪上,地球的两极是白色的,说明那里是冰川。

()10.地球上最长的经线是赤道,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11.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12.经线指示的是东西方向。

()13.地球仪上,我们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

()14.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三、填空题1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

16.北京时间指的是。

17.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它用蓝色表示,用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表示冰川,用表示山地和沙漠。

第二单元第一课参考答案1.A 2.D 3.A 4.D 5.A 6.7.A8.✓9.✓10.X 11.✓12.✓13.✓14.✓15.赤道16.东八区的区时17.水;绿色;白色;黄色。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练习题(无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练习题(无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练习题(无答案)1、地球的形状1、古时候,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的猜想。

2、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学说,认为天像,是;地像,是。

3、我国时期天文学家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这种学说被称为。

4、古希腊学者根据现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5、人站在海岸看远处的航船,先看到进港船只的,再看到;出港船只则是先消失,然后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这是因为地球是的。

6、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者是的,他证明了地球是的。

7、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搭乘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晰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8、2003年10月,我国宇航员乘坐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圈。

2005年10月,把和送入太空。

9、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是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

地球赤道周长是,地球赤道半径是,地球表面积是。

10、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

2、地球的表面1、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更。

2、地球上有、和深浅不一的,地球上还有一望无际的和。

地球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有、、、、、等。

3、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地球仪上蓝色表示,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白色表示,表示山地和沙漠。

4、地球上的七大洲是、、、、、、;四大洋是、、、。

5、地形是指。

6、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

西部多,东部多。

7、早在公元前以前,我国就诞生了地图。

3、地球的内部1、科学家不但从、、等地表的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还从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

2、现在人类在地球上钻孔的最大深度是千米。

3、科学家把地球分成三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主要由组成,地球中心部分是,它们之间的部分是。

4、地壳具有双层结构,上层叫做,下层叫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同步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同步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同步习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学校姓名班级考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课堂回顾探索:认识地球(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__________,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2)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_______,连接南北两级、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_______。

基础训练1判断题。

(1)地球的年龄约4亿年。

( )(2)根据世界地形图,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海洋比陆地的面积大。

( )(3)地球的外部被大气层包围着。

( )(4)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均匀分布的,像一个石球。

( )(5)地球用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自转。

( )2选择题。

(1)地球内部由外到内的结构是( )。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壳→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2)关于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C.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3)在“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B.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核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4)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地核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小B.表示地幔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大C.表示地壳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小(5)小科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得到了下列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仪上主要用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B.地球仪上沿南北方向分布的线是纬线C.赤道是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3探究题。

小兰同学利用橙子制作了一个地球模型,用来模拟地球自转。

(1)小兰使用实验室里的小刀切开橙子时,应该将橙子( )。

A.从中间纵向切开B.从中间横向切开C偏上方横向切开(2)小兰使用实验室里的勺子(未清洗)挖出橙子的果肉,下列对果肉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单元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千姿百态,上面有、、、、、等。

2.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了获得精确的全景的地貌照片,人们采用的拍摄方式是。

70年代以后,为了获得更精确、清晰的地貌照片,人们采用的拍摄方式是。

3.地球内部温度,压力,那里有炽热的。

4.科学家是通过在地球内部的不同传播速度来打探地球内部构建的。

5.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

6.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的猜想。

7.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8.在长期的、、等作用下,地表的过程叫做风化。

9.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10.地球的内部分为:、、。

11、我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
12、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千米
13、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的运动。

二、判断题
1.地表变化导致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变成了陆地。

()
2.侵蚀是指岩石的风化。

()
3.人类改变地表的行为都是合理的。

()
4.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的环球航行。

()
5.假如以每天走8小时,每小时走4千米的速度,绕地球赤道一周需要3年多。

()6.地球表面千姿百态。

()
7.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
8.风化后的岩石被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
9.在地球内部,地幔最深,地壳最厚。

()
三、选择题
1.()第一个提出地球是个球体,()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第一个
亲眼看清地球是个球体。

①加加林②麦哲伦③亚里士多德
2.地球赤道半径约为()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为()千米。

①510067866 ②6378 ③40091
3.1976年,我国某城市发生了7.8级地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

这个城
市是()①上海②台湾花莲③河北唐山④北京
4.()会发生地震。

①地壳岩层在断裂时②地壳岩层在褶皱时③地壳岩层在平静时
5.候风地动动仪是()发明的①卡蒂娅·喀夫物夫妇②张衡③毕昇
6.帆船从远处驶来,我们先看见(),后看见()。

①船尾②船身③船帆
7.第一位在太空给地球照相的宇航员是()。

①加加林②杨利伟③阿姆斯特朗
8.地球的构造有些像鸡蛋,蛋壳好比是()。

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9、()给科学家提供了地球内部的信息。

①火山②风③地热④地震
四、简答题。

1、地震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答:
2、人类的哪些活动会改变地表?它们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
五、连线题。

1、把地球构造三个部分的名称与地球内部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

()
()
()
2、把探索第一人和他们的事迹用线连起来
杨利伟浑天说
张衡中国首位太空人
加加林第一个提出地球是球体。

亚里士多德第一位太空人【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麦哲伦第一个用实践【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