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课件6(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和同为一家”课件 新人教版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和同为一家”课件 新人教版

渤海石灯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雁塔
课前检测 科举制的诞生情况:
诞生朝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代 的 隋朝 . 隋文帝 开始用 分科考试 办法选拔官员 . 正式设置 进士科 , 隋炀帝 科举制 正式诞生 . 意义 1、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 凭才学做官;2、选拔官吏的权力也 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科举制的完善情况:
唐朝的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 多,以 进士 、 明经 两科最重 要。 完善 唐太 大大扩充 国学 规模, 朝代 宗 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第 一名称为 状元 。 武则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 唐朝 . 天 武举 殿试 开设 和 。 . 把 唐玄宗 作为进士 诗赋 科的主要内容
藏族
满族
维吾尔族
彝族
白族
第 五课
“和 同 为 一 家”
• 【学习目标】
• 1、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 实。 • 2、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 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 • 3、了解吐蕃、回纥、粟末靺鞨、 南诏、突厥与唐朝亲密的关系及文 化互相交流影响的史实。 • 4、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 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黑水靺鞨
A 回鹘 B 吐蕃
D
南诏
C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请分别将吐蕃、 回鹘、黑水靺鞨、南诏等各民族填到图上相应的位置。
高效展示
合作探究
1、 2、(1) 2、(2) 2、(3) 3、
拓展提升
展示组
大胆质疑
点评组 要求 1、展示同学 动作迅速, 使用双色笔。 2、点评同学 及时到位按 要求清晰点 评。 3、非展示的 同学搞好记 忆、整理好 导学案、教 材。

课件3: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课件3:第5课  “和同为一家”

2、“降金城公主”指什么事件? 唐朝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3、“和同为一家”怎么理解? 吐蕃和汉族和睦相处,如同一家。
唐蕃会盟碑:松赞干布于贞观年间迎娶文成公主……景龙年 间,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
动脑筋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 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开明 2、唐朝为什么会实行这样的民族政策? 原因:唐朝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盛。
3、这种民族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加强了各民族联系,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以古论今
今天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呢?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靺 回纥

吐蕃
唐 南诏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藏族
维吾尔族 新 疆 阿 尔 泰 山
满族 东 北 黑 龙 江 松 花 江

云 南





洱 海
彝 族
民 族
地理位置
民族演变 (后代)
杰出首领
与唐朝的关系
社会情况
吐 青藏高原 藏族 蕃
松赞干布(第 文成公主入藏(唐
一次统一了青 太宗)、金城公主
藏高原)
入藏(唐中宗)
游牧、农耕、纺 织、冶铁水平高
3、文成公主到吐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 的友好关系。
大昭寺
布达拉宫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 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1、“外甥”是谁?因什么事件而称“外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网友推荐】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网友推荐】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⑴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

⑵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

⑶了解吐蕃、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突厥与唐朝亲密的关系及文化互相交流影响的史实。

能力目标⑴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⑵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⑷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互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⑵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⑶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重点突破: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比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前后吐蕃社会发展的变化情况,从而理解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

●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归纳唐朝对突厥的宽容政策、唐朝对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所采取的册封政策、及对吐蕃的和亲政策,了解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加深理解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的原因。

●教学方法⑴提问引导法。

⑵材料归纳法。

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历史: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第5课和同为一家【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6-27页“天可汗”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3题:1.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3.“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议一议:本课课题“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是什么?(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边疆各族与唐朝关系和睦、友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哪些事件表明了“和同为一家”?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归纳整理】请在下图的空白处填上少数民族的名称,填一个讲一个相关的故事,看谁讲得好?【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09·淮安中考)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具体指的是()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B.唐朝和突厥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2.(2009·嘉兴中考)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3.(2010·四川宜宾)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10·山东青岛)“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重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重点归纳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诗圣”....“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第8课辉煌灿的隋唐文化(二)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颜真卿“颜筋柳骨”颜真卿——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政权/民族建国时间首领都城北宋(汉)960年赵匡胤东京南宋(汉)1127年赵构临安辽(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金(女真族)12世纪初阿骨打会宁/中都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开发在——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代衣食住行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第12课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忽必烈建立元朝..时间: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元朝的民族融合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④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和同为一家”

“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自学导引1、唐太宗被称为,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奉行的民族政策。

2、在西域设立军事和行政机构的皇帝是和,分别设置的机构和。

3、人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4、唐太宗时把嫁给松赞干布。

意义。

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意义:。

5、是的祖先。

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后来回纥改名为。

6、居民是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7、靺鞨族生活在我国东北的、流域,后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有“”之称。

二、合作探究1、唐朝哪两个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各有什么重要意义?针对谈谈你对西藏的认识是什么?2、区分本课所讲的各个民族在地图上的方位是什么?总结唐玄宗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封号?三、达标检测1、[2011·成都]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B.隋文帝 C. 唐太宗D.唐玄宗2、[2011·天津]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是在()A.汉朝B.隋朝C.唐朝D.清朝3、[2011·连云港]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是指()A.西夏 B.辽 C.金D.吐蕃4、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③中原政权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④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阅读下列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2)他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3)此人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古代史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古代史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⑴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

⑵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

⑶了解吐蕃、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突厥与唐朝亲密的关系及文化互相交流影响的史实。

能力目标⑴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⑵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⑷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互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⑵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⑶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

●教学方法⑴提问引导法。

⑵材料归纳法。

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引导认识唐对这些民族的册封,也是加强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表现,进一步体会唐朝的繁荣在于开放兼容并包的思想。

资料进一步加深唐蕃和同为一家的认识,●板书设计。

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作出了贡献。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选择题:
1.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的()?
A.吐蕃B.回鹘C.突厥D.南诏
2.唐初为发展唐蕃友好关系作出杰出贡献的友好使者是()。
A.王昭君B.文成公主C.金城公主D.李清照
简பைடு நூலகம்题: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其主要措施有哪些?请举例说明。你认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于新中国民族政策哪些值得继承与改进?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学法指导:
1、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代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通过课堂编排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并能培养他们信息的处理和表达表演的能力。
教材梳理: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教材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点苍山会盟”三目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其中“天可汗”体现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内容较详,是本课的重点,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而“点苍山会盟”是小字内容,可稍做介绍。点苍山会盟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内地的交流。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学习目标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学习重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学习难点:
民族关系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要意义。
自学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高度】 翻过重山,掠过冰川,漫步云端,云彩时常缠绕在身边,这里的蓝天总是如此的不真实。也许,只有亲身体会,方能感知这无以言表的奇妙。汽车在波峰浪谷中穿行,公路一直蜿蜒向上,一会儿被推上 高高的峰顶,渐渐的,一会儿又滑向深深的峡谷,大山就像波涛一样涌向天际。欧洲杯开户 进入藏区后,随处可见的是经幡,也称风马旗。色彩具备的风马旗,不但有着许多的宗教含意,它还是一片片很有水平的艺术品。漫山遍野纵横交错的风马旗,在猎猎山风中飞舞,组成无数的彩带上下 翻腾;还有用石块叠成的一座座玛尼堆,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随处可见。玛尼堆,是藏民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我们一路向西北挺进。 在奔子栏稍作休整后,继续沿着公路穿越葱葱郁郁的原始森林,经过6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这里是滇金丝猴的故乡,在公路两边是看不到的,但小松鼠却时常见到,它们会以 主人翁的身份在公路调皮的时而玩耍,时而起舞,像是在欢迎我们的来访。在白茫雪山垭口的不远处,有一座玛尼堆的中上方有块界碑,上面清楚的刻着海拔4292米高度的区界标志。这里是背包客们必 定停下来狂按快门的地方,此时的我,已完全忘却什么叫高原反应了,也跟着人们一起用相机把这一切定格下来。因为我知道,站在这里,可能是你人生的又一个新的高点。 香格里拉,这里的景致真野!行走在那样的空间,人被释放了,除了背上的行囊,心灵能够在此找到纯净安静的地方安家。虽然并不信仰什么,只是为了那份秀丽和壮美,就足以令人惊叹。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