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

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
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

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

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

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认识方程课件,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教材依据

本节《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依据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教材设计。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重在探索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几个情境问题的创设、多个实例的讨论,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含有未知数等式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方程的概念。班级学生学优生少,平时课堂教学学习热情不高,旨在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思维合作探讨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的情景,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

(2)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六、教学准备

天平、5克樱桃一个、实物投影或教学挂图。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

1 出示天平

引导学生观察天平说天平是用来干什么的?用天平怎么称物体的质量呢?

请学生简单介绍,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2 操作天平

教师一边操作一边提问:

先在左边托盘里放一个30克的砝码和一个20克的砝码,右边托盘里该放几克的砝码天平就能平衡?为什么?

师:左右托盘重量相等,天平才能平衡,我们就用这样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平衡的状态。

板书:20+30=50

(二)、认识方程

1。称樱桃

(1)出示情境图

(2)这儿有一个樱桃,这个樱桃的质量是多少呢?我们一起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提供给咱们的砝码有5克、10克、20克这样几种。

(3)教师在天平左盘放一个樱桃,右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从而得出:1个樱桃<10克。

(4)往天平左盘加一个5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从而得出:x+5=10(板书)

2称月饼

(1)出示情境图。

(2)你看到了什么?

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

(3)你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表示每块月饼的重量和380克之间的关系吗?

每块月饼质量×4=380克

(4)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这个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4y=380

3水壶倒水

(1)出示情境图。

(2)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吗?

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00毫升

(3)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2z+200=2000

4。理解方程的意义。

(1)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月饼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

x+5=104y=380 : 2z+200=2000

(2)小组交流。

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上面三个式子都是等式,并且都含有未知数。

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板书课题:方程

(4)巩固知识。

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巩固练习

1。小游戏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是的用√手势表示,不是的用Χ手势表示。

5+2x=14 : :703+x : : : :230÷2=115

6+x>1 : : :51÷a=17 : : x+y=120

2。判断题

(1)等式都是方程。……………………………( : )

(2)方程都是等式。……………………………( : )

(3)6x=0也是方程。……………………………( :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5)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 )3。用方程表示

⑴我的岁数加上12是22岁,我有多少岁?

⑵我的岁数的4倍是44,我有多少岁?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的?

(五)、布置作业

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2+4x=15 : : :8+6x : : : :6—b>1

16—9。5=11 : :0。6x=12 : : : 12—2x<5y

m+b=86 : : :25+1。2x=110 : :8x+9y=54

2。根据下面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①a与5的和是100。②y的2。5倍等于200。

③x除以2等于b。:④a的2倍加上y的和是20。

板书设计

方程、天平游戏

像x+5=10, :4y=38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首先通过操作天平让学生直观感知左右两边相等,为学习理解方程做准备。然后通过创设三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由生活情境到抽象出等量关系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量关系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最后观察比较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得到一定培养。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教案

5-3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 ②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③举例说出生活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能力目标: ①探究植物发生呼吸作用的部位。 ②运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原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 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法的过程和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②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的实验习惯。二.教学重点: ①植物呼吸的现象。 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③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①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②呼吸作用的概念。 四.活动安排: ①观看呼吸作用的动画视频,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结论。 ②体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的过程,说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 理,得出植物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 ③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密闭的卧室中放生长旺盛的植物是否科学”和“进 入地窖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 ④从概念中总结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场所,从而写出呼吸作用的 反应式。 五.课的类型: 教学常态课 六.教学模式: 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内容要点:(板书设计)

5-3 呼吸作用 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产生热量。 二、呼吸作用在细胞中进行澄 清 石 灰 水三、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遇二氧化碳 1.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变浑浊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 一部分以热量散失 2.呼吸作用的意义 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九.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和学生活动及目标达成。 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所需教学工 具所用教学 技能 设计意图 导入(两分钟)同学们,你们能利用日 常的生活经验解释以 下问题吗? (1)萝卜放久了为什么 会糠心呢? (2)粮食为什么要晾干 后贮藏呢? (3)冷藏的蔬菜为什么 能较长时间地保持 新鲜呢? (4)花盆的底部为什么 要有洞呢? (5)植物要进行呼吸作 用吗?…… 学生表现出极大 的好奇心并引起 其学习本节内容 的兴趣。 多媒体 提问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便于 整个课堂的开 展与进行

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一章等差数列第二课时word教案

§2.1 等差数列(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 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 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特征: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n 是自变量,+∈N n n a 是函数 2? 如果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则该数列成等差数列; 证明:若A n B A B A n A B An a n )1()()1(-++=++-=+= 它是以B A +为首项,A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 图象是直线)(1d a dx y -+=上一些等间隔的点,公差d 是该直线的斜率. 4? 公式中若 0>d 则数列递增,0

例1:已知(1,1),(3,5)是等差数列{an}图像上的两点. (1)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画出这个数列的图像; (3)判断这个数列的单调性. 解:(1)略. (2)图像是直线y=2x-1上一些等间隔的点. (3)因为一次函数y=2x-1是增函数, 所以数列{an}是递增数列. 二、等差中项的概念 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若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则2 b a A += 或b a A +=2 证明:设公差为d ,则d a A += d a b 2+= ∴A d a d a a b a =+=++=+222 例2:一个木制梯形架的上、下两底边分别为33cm ,75cm ,把梯形的两腰各6等分,用平行 木条连接各对应点,构成梯形架的各级。试计算梯形架中间各级的宽度。 解: 记梯形架自上而下各级宽度所构成的数列为{an},则由梯形中位 线的性质,易知每相邻三项均成等差数列,从而{an}成等差数列。 依题意有cm a 331= cm a 757= 现要求65432,,,a a a a a ,即中间5层的宽度。 )(76 33751717cm a a d =-=--=cm a 407332=+=, cm a 477403=+=,cm a 544=, cm a 615=,cm a 686= 答:梯形架中间各级的宽度自上而下依次是40cm,47cm,54cm,61cm,68cm. 例3: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c b a ,,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解:∵成等差数列7,,,,1c b a - ∴b 是-1与7 的等差中项 ∴ 3271=+-= b a 又是-1与3的等差中项 ∴12 31=+-=a c 又是1与7的等差中项 ∴52 73=+=c 7533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认识小数教案

认识小数 --------付青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0到81页 教学目标: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节,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2会瞧价格牌上的价钱具体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的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的情节,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 一、教学情景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礼物,数字卡片,您来猜一猜这张卡片上的数字就是多少? 生:1 生:5 生:6 师:给您一个条件,它就是最大的一位数 生:9 师:我这还有两张卡片,如果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组在一起。与9相比,您有什么想说的? 生:比9大。因为组成的就是两位数比一位数要大 师:说的很好,那真就是两个最小的数字。您觉得会组成多少? 生:10 师:我这还有三张卡片。如果组在一起,与上两个数字相比,有什么想说

的? 生:比9与10都大,因为组成的就是三位数 师:那我们来瞧瞧,到底就是不就是这样的 (5、7) 师:这就是数与前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啊?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您真厉害一眼找到的关键所在。那上两个都就是数字组成的数,我们成为整数,那您知道这个模样的数叫什么名字不? 生:小数 师:咱们班的孩子真见多识广,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 5、7,这个小圆点我要点在数字的右下角。以小数点为界限。左边的人们把它称为整数部分,右边的称为小数部分。读作:五点七。生活中,您都在哪里再见过小数呢? 生:超市里 生:价钱 生:买东西的称上 师:咱们都就是留心观察的孩子,老师也在文具店见过您们说的小数,瞧,漂亮不?想买不?与您的同桌说一说,您想买什么?她们的标价就是多少? 生:我想买铅笔,它的标价就是零点五元 师:她读的对不? 生:不对,应该就是零点五零元

高中数学第一章数列等差数列学案北师大版

2.1 等差数列(二)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推出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2.能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点一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 思考1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和公差d 能表示出通项a n =a 1+(n -1)d ,如果已知第m 项a m 和公差d ,又如何表示通项a n ? 思考2 由思考1可得d =a n -a 1n -1,d =a n -a m n -m ,你能联系直线的斜率解释一下这两个式子的几何意义吗? 梳理 等差数列{a n }中,若公差为d ,则a n =a m +(n -m )d ,当n ≠m 时,d = a n -a m n -m . 知识点二 等差数列的性质 思考 还记得高斯怎么计算1+2+3+…+100的吗?推广到一般的等差数列,你有什么猜想? 梳理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a m +________=a p +________.特别地,若m +n =2p ,则a n +a m =2a p . 知识点三 由等差数列衍生的新数列 思考 若{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那么{a n +a n +2}是等差数列吗?若是,公差是多少? 梳理 若{a n },{b n }分别是公差为d ,d ′的等差数列,则有 数列 结论 {c +a n }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c 为任一常数) {c ·a n } 公差为cd 的等差数列(c 为任一常数) {a n +a n +k } 公差为2d 的等差数列(k 为常数,k ∈N +) {pa n +qb n } 公差为pd +qd ′的等差数列(p ,q 为常数) 类型一 等差数列推广通项公式的应用 例1 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2=5,a 8=17,求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 反思与感悟 灵活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减少运算. 跟踪训练1 数列{a n }的首项为3,{b n }为等差数列,且b n =a n +1-a n (n ∈N +),若b 3=-2,b 10=12,则a 8等于( )

等差数列教案1_数学_必修_北师大版

课 题:3.1 等差数列(一) 教学目的: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n d a a n ,,,1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内容分析: 本节是等差数列这一部分,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突出了它与一次函数的联系,这样就便于利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从图象上看,为什么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都均匀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两项可以决定一个等差数列(从几何上看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和前n 项和公式..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1.小明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很差,目前他的单词量只 yes,no,you,me,he 5个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从今天开始,他的单词量逐日增加,依次为:5,15,25,35,… (问:多少天后他的单词量达到3000?) 2.小芳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很棒,她目前的单词量多达3000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5个单词,那么从今天开始,她的单词量逐日递减,依次为:3000,2995,2990,2985,… (问:多少天后她那3000个单词全部忘光?) 从上面两例中,我们分别得到两个数列 ① 5,15,25,35,… 和 ② 3000,2995,2990,2980,…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⑴.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n a },若n a -1-n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 ∈N +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求其通项公式, 根据其定义可得:d a a =-12即:d a a +=12 d a a =-23即:d a d a a 2123+=+= d a a =-34即:d a d a a 3134+=+= …… 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d n a a n )1(1-+= 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1a 和公差d ,便可求得其通项n a 练习:开始的题目:讲解过程(略) 分析:当0>d ,为递增数列 当0

北师大版七上《呼吸作用》word教案

5-3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 ②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③举例说出生活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能力目标: ①探究植物发生呼吸作用的部位。 ②运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原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 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法的过程和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②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的实验习惯。 二. 教学重点: ①植物呼吸的现象。 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③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三. 教学难点: ①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②呼吸作用的概念。 四. 活动安排: ①观看呼吸作用的动画视频,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结论。 ②体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的过程,说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得出 植物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 ③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密闭的卧室中放生长旺盛的植物是否科学”和“进入地窖 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 ④从概念中总结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场所,从而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五. 课的类型: 教学常态课 六. 教学模式: 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 七. 课时安排: 1课时 八. 内容要点:(板书设计)

5-3呼吸作用 一、 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 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产生热量 二、 呼吸作用在细胞中进行 、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氧化碳 1.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浑浊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 线粒体 t —部分以热量散失 2. 呼吸作用的意义- I 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九.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和学生活动及目标达成 澄 清 石 灰 水 遇 变 氧化碳+水+能量

统考版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6章数列第2节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 [考试要求]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等差数列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数学语言表示为a n +1-a n =d (n ∈N *),d 为常数. (2)等差中项: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作 a 与 b 的等差中项,即A = a +b 2 . 2.等差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 (2)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 n n -1 2 d = n a 1+a n 2 .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1)当d ≠0时,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dn +(a 1-d )是关于d 的一次函数. (2)当d ≠0时,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d 2 n 2+? ?? ??a 1-d 2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最值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大值;若a 1<0,d >0,则S n 存在最小值.

[常用结论] 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n ,m ∈N *).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m ,n ,p ,q ∈N *).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 (4)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m ∈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m 2d . (5)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 ?? S n n 也是等差数列,其首项与{a n }的首项相同,公差是{a n }的公 差的12 . (6)若等差数列{a n }的项数为偶数2n ,则 ①S 2n =n (a 1+a 2n )=…=n (a n +a n +1); ②S 偶-S 奇=nd , S 奇 S 偶= a n a n +1 . (7)若{a n },{b n }均为等差数列且其前n 项和为S n ,T n ,则. (8)若等差数列{a n }的项数为奇数2n +1,则 ①S 2n +1=(2n +1)a n +1;② S 奇S 偶 = n +1n . 一、易错易误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 (2)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是由公差d 决定的. ( )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呼吸作用教案

第二节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 ①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②知道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影响因素 ③说明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方面: ①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①通过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爱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②培养辩证的思维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1·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2.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3.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5.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检测案 1.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C )。 A. 所有绿色细胞 B. 所有非绿色细胞 C. 所有活细胞 D. 所有植物细胞 2. 用瓦盆养花比用瓷盆好,原因是( B )。 A. 瓦盆容易保持水分 B. 瓦盆透气,利于根部呼吸作用 C. 瓦盆能给植物提供更多无机盐 D. 瓦盆便宜 3. 土壤板结后,植物生长不好主要原因是( B )。 A. 影响蒸腾作用 B. 土壤中缺氧 C. 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太高 D. 土壤太硬,使根难以生长 4. 将手伸进刚打下的粮食堆里会感到发热,原因是( D )。 A. 粮食堆吸热 B. 粮食堆对手起了保温作用 C. 粮食正在进行蒸腾作用,消耗了大量的热 D. 粮食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部分变成了热能 5.证明植物的叶子具有呼吸作用,下面哪项条件是必需的?( B ) A. 必须在光下进行 B. 必须在暗处进行 C. 必须在最适宜温度下进行 D. 必须选择被子植物

最新北师大版三上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t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文具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的实际含义。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会读,写小数。 3、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 感。 教学重点: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文具店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文具店看看,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每本笔记本是3.15元。 生:每支铅笔是0.50元。 生:我看到了每把尺子1.06元。 ........ 师: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 (二)探究体验 师:你知道这些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几元几角几分吗?说一说。 生:每本笔记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生:每支铅笔0.50元是0元5角0分。 生:每把尺子是1.06元,1元0角6分。 ......

师:像3.15,0.50,1.06,6.66等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3.15读作:三点一五。 “.”就是小数点,读数的时候前面的整数部分仍然按整数的读法都读,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直接按顺序读出数字即可,小数点读作“点”。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读读这些小数。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能看图完成下面习题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生:第一幅图是2元5角2分,用小数表示是2.52元。 生:第二幅图是2元0角4分,用小数表示是2.04元。 生:第三幅图是0元8角1分,用小数表示是0.81元。 习题巩固。 (三)课末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收获,交流汇报。 (四)作业布置: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文具店 3.15 读作:三点一五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教学设计 一、概念的提出与逆项相加原理 设}{n a 是等差数列,n S 为}{n a 前n 项的和,则n n a a a S +++=...21.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即等差数列前n 项的求和问题.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因为高斯而著名的例题,并给出高斯算法. 例1 }{n a 的通项公式为,n a n =求100S . 高斯算法:10099984321100+++++++=...S 123979899100100+++++++=...S 因为这两项上下对应项的和均为101,所以 101001011011012100100=+++= 个 ...S 所以, 5050.2 10100S 100== 这里运用了一种原理,叫作逆项相加原理。我们就以这种方法去获取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 二、等差数列前n 项求和公式的推导 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前n 项和,即 n n a a a S +++=...21. 根据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上式可以写成 ])([...)()(d n a d a d a a S n 121111-+++++++= 再把项的次序倒过来,可以写成 ])([...)()(d n a d a d a a S n n n n n 12--++-+-+= 把两式等号两边分别相加,得 个 n n n n n a a a a a a S )(...)()(++++++=1112 )(n a a n +=1 于是,首项为1a ,末项为n a ,项数为n 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2 1)(n n a a n S += )(* 这个公式表明,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等于首末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例2 联系例1中的等差数列,求 (1);...99321++++ (2);...99531++++

(完整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认识小数》2017年单元测 试卷 一、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 1.(1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判断对错)2.(1分)3.08元表示3元8角..(判断对错) 3.(1分)像3.14,100,0.0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判断对错)4.(1分)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判断对错) 5.(1分)24个1分米是2.4米..(判断对错) 6.(1分)4.00比3.99小..(判断对错) 二、我会选择.(把准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2分) 7.(2分)与70.70元不相等的是() A.70张1元和7枚(méi)1分B.7张10元和70枚1分 C.14张5元和7张1角 8.(2分)与11.05米相等的是() A.1米5分米B.11米5角C.11米5厘米 9.(2分)河宽4.3米,小袋鼠一步跳4.8米,小袋鼠一步跳能跳过去吗?()A.能B.不能C.无法确定 10.(2分)做同样的10道口算题,小刚用了11.7秒,小强用了12.3秒.()算得快. A.小刚B.小强C.一样快 11.(2分)400.06,应该读出()0. A.0 B.1 C.2 D.3 12.(2分)大于2.3而小于2.5的小数有()个. A.1 B.2 C.3 D.无数 三、我会填空.(每空1分,第6题2分,共22分) 13.(2分)淘气在超市的货架上看到:果汁17.45元,牛奶4.05元.他高兴地

告诉奶奶: 果汁元角分,牛奶 元角分. 14.(4分)4.30读作; 17.45读作; 零点九零八写作:; 五十点零零一写作:. 15.(4分)在横线里填上“>”“<”或“=”. 0.18元0.21元;5元 4.98元; 2.89米 2.90米;8.00米8.0米. 16.(4分)5个1角就是5个元,是元;6个1分米是6个米,是米. 17.(2分)18个0.1元是元;16个1分米是米. 18.(2分)把“9元5角,9元5分,0.95元,9元5角5分”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19.(4分)三只袋鼠的跳远成绩如下:①跳了8.0米②跳了8.6米③跳了7.7米.号袋鼠跳得最远,号袋鼠排第二,号袋鼠排第三.第一名和第三名成绩相差米. 四、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6分) 20.(6分)我会改正. 五、我会计算.(26分) 21.(10分) 直接写出得数. 0.3+2= 2.6+6.09= 6.5+12=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教案

第二节等差数列 (一)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确定等差数列的公差; (2)能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探究,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探究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 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及其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指导: 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预习检测 1.观察下面几组数列: (1)3,4,5,6,7,…; (2)6,3,0,-3,-6,…; (3)1.1,2.2,3.3,4.4,5.5,…; (4)-1,-1,-1,-1,-1,…. 回答这几组数列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指出首项a1和公差d;如果不是, 请说明理由. (1)4,7,10,13,16,…; (2)31,25,19,13,7,…; (3)0,0,0,0,0,…; (4)a,a-b,a-2b,…; (5)1,2,5,8,11,…. 二、新课学习 问题探究一等差数列的概念 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a n=2n-1 (2)a n=(-1)

问题探究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已知等差数列{a n},a=1,d= 2,求通项a n. 思考:如果等差数列{a 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你能用两种方法求其通项吗?例3 (1)求等差数列9,5,1,…的第10项; (2)已知等差数列{a n},a n = 4n-3,求首项a1和公差d. 例4已知在等差数列{a n}中,a5=-20,a20=-35,求它的通项公式。 学后检测1若{a n}是等差数列,a15=8,a60=20,求a75. 学后检测2 已知{a n}为等差数列,a3=5,a7=13,求它的通项公式. 问题探究三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根据上述对比可知公差d的几何意义是等差数列的图像上任意两点(n,a n)、(m,a )连线的斜率,即d= .所以当d >0时,{a n}是数列;当d <m 0时, {a n}为数列;当d=0时,{a n}为数列. 例5 已知(1,1),(3,5)是等差数列{a n}图像上的两点. (1)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画出这个数列的图像; (3)判断这个数列的单调性. 学后检测 3四个数成递增等差数列,中间两数的和为2,首末两项的积为-8,求这四个数. 问题探究四等差中项 1 如果三个数x,A,y组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作x和y的等差中项,试用x,y表示A.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呼吸作用word教案一

呼吸作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阐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模仿完成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加深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爱惜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对呼吸作用的理解,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鉴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引导、启发为主,通过探究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他们尽可能多地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学习平台。让大多数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做、讲、听、论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感受呼吸作用的存在,懂得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及知识处处和生活相联系的道理。但要注意,在新教材和新课改中,学生对探究实验缺少基础培训,要确保课堂内实验的成功,教师必须要事先进行实验操作,以便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他们更多地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人和动物的呼吸有一定的了解,加之上节课有种子呼吸实验的基础,教师采用课前指导实验的方法都为本节课教学做了铺垫,同时配以课件的动画效果,激发兴趣竞赛的方式引起竞争,必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创新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假如我们把嘴闭上,把鼻子捏紧,会有什么感觉? 生:上不来气儿。 生:很难受。 师:这说明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植物是否也会如此呢?本节课我们共同继续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板书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种子的呼吸是在细胞中进行的,那么植物的其他器官的细胞是否也能进行呼吸呢?下面请各小组根据上节课自己设计的实验,准备好材料进行实验,让事实来说明吧! (屏幕出示:祝你成功!) 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实验。(学生兴致勃勃,气氛热烈)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如实地展示给大家。 小组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理解元、角、分与小数。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使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小数含义的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难点:小数含义的理解。 关键:联系现实背景,结合具体内容,协助理解。 第一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教学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1、小数意义的理解。 2、小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元、角、分与小数。 板书:元、角、分与小数。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理解,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理解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 二、讲授新课 1、认知小数。 (1)出示课本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4)理解这些小数。 在学生都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教师能够直接告诉学生,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有无数个) 观察小数,发现有什么特点?(不难发现小数都有一个点) 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35.0元呢? 2、小数的读法。 (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2《呼吸作用》教案.docx

北师大版2018 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 2 节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 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联系生活或生产 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教师提问中遇到的具体的生理 2.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现象,如堆放的萌发种 3.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学生回答子会发热,鲜果长途运 输要冷藏等。通过这些引入新课: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只有被教师引入新课,究的兴趣,导入本节课分解后其中储存的能量才能被利用。有机物分的主题。 解是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的,让我们通过实验导入本节课的主来了解植物体的呼吸作用。题后,可通过设计下列 问题,引导学生依次对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主题进行探究。 演示实验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演示“种子萌发时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吸收氧气” 实验时,在 学生认真观察和比较

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 学生说出实验现象生分析实验现象和得 出实验结论。因此,课 学生得出结论文中提出三个讨论题。 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中 引导学生判断出甲瓶 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 里缺少氧气,但不能得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教师演示实验二出“种子呼吸释放二氧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化碳” 的结论。为什么 不能得出“种子呼吸释演示实验二: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放二氧化碳”的结论? 如何验证种子呼吸必 然释放二氧化碳呢?都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是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演示“种子萌发时 现象: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释放能量” 实验时,在浊。教师演示实验三学生认真观察和比较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学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引导思 考甲瓶温度升高的原 演示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因是什么 ?热量从何而 来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 分析和总结呼吸作用 得出结论的原理及意义打下基 础。 教师介绍活动的原在进行“探究植物 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温度比装有煮 理细胞的呼吸作用” 的实 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 验前先提出“是不是所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产生热量。 提出设问有植物细胞都进行呼 学生思考吸作用”的质疑性问二、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知识点资料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1.小数的组成: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的。 2.小数的读写 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 写小数时,按整数的写法写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是0,直接写0,个位右下角写小数点,再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3.比较小数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第一位,小数点后第一位上的数大旳就大。 如果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第二位,以此类推。 口诀:小数大小好比较,数位对齐比大小。 整数比完比小数,谁大谁小自明了。 4.计算小数加减法 (不进位,不退位)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进位,退位)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然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竖式计算时注意:

小数点一定要对齐,这样数位才能对齐。 进位加法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减推下去的“1”。 口诀:小数加与减,计算不用急。关键小数点,全部要对齐。 不够“0”补位,整数法则记。末位始算起,准确拿第一。 6.小数改写 把几元几角几分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元和小数的整数部位 对应,角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分与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相对应,元、角、分中哪一单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对应数位上写0。把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米和小数的整数部位对应,分米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厘米与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相对应,米、分米、厘米中哪一单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对应数位上写0。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必修5试题 1-2-1等差数列(二)

2.1 等差数列(二) 双基达标 (限时20分钟) 1.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2+a 8=12,则a 5等于 ( ). A .4 B .5 C .6 D .7 解析 a 2+a 8=2a 5=12,∴a 5=6. 答案 C 2.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a 2+a 3=13,则a 4+a 5+a 6等于 ( ). A .40 B .42 C .43 D .45 解析 ∵a 2+a 3=2a 1+3d ,∴d =3,∴a 4+a 5+a 6=a 1+a 2+a 3+3×3d =42. 答案 B 3.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9是方程2x 2-x -7=0的两根,则a 6等于 ( ). A.12 B.14 C .-72 D .-74 解析 依题意有a 3+a 9=12,∴a 6=a 3+a 92=14 . 答案 B 4.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3+a 8=22,a 6=7,则a 5=________. 解析 ∵a 3+a 8=a 5+a 6=22,∴a 5=22-a 6=22-7=15. 答案 15 5.设数列{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且a 1=25,b 1=75,a 2+b 2=100,那么数列{a n +b n } 的第37项为________. 解析 因为数列{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所以{a n +b n }的首项是a 1+b 1=25+75=100, 又a 2+b 2=100,所以公差为0,所以第37项为100. 答案 100 6.在等差数列{a n }中, (1)已知a 2+a 3+a 23+a 24=48,求a 13; (2)已知a 2+a 3+a 4+a 5=34,a 2·a 5=52,求公差d . 解 法一 (1)直接化成a 1和d 的方程如下: (a 1+d )+(a 1+2d )+(a 1+22d )+(a 1+23d )=48,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八 认识小数:练习六》 优质课教案_0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能正确处理小数加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的算法问题;小数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退位的算法问题。 3、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1、理解小数的意义 元角分元角分元角分 2、比较小数的大小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3、小数加减法计算:

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对齐。 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点对齐,就是“元”对着“元”,“角”对着“角”,“分”对着“分”,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4、练一练: 5、解决问题

6、森林医生 10.5 - 3.6 课结束之后,我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抓住重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小数的认识,从逻辑结构来看是全新的,但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来看,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孩子们在低年级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有一部分孩子已经会读、写小数了,因此,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课前做社会调查,收集一些商品的价格,生活中小数的事例,上课时就从收集的这些素材入手加强对小数的认识。由于学生已经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读写小数相对简单,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知之甚少,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理解小数意义时,借助于分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感悟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 2、学习活动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北师大版本呼吸作用

北师大版本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复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写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能区别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不同点,找出它们的联系。 能说出呼吸作用和意义,分析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通过观察实验,学会观察现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怎么理解植物同时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四.设计思路:呼吸作用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抽象的过程。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总体思路是以导学提纲导学,以提供给学生发现与之相关的问题的材料让学生来实验为途径,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以多媒体辅助点拨,从而完成对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的过程。在“导学、助学、自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修改后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3、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5、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 6、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种生物界最重要的两种生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二、能力方面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让学生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

同,培养学生列表比较能力和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的意识,同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