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到二战期间的法国
从一战到二战的国际格局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法国提出建立欧洲安全体系(1934年):压 制德国,结盟东欧,联合苏联
• 英国态度暧昧,不希望欧洲走向联合; • 波兰仇视苏联,对包括苏联的欧安体系态
度冷淡; • 苏联态度积极,但不受欢迎; • 法国政界发生变动,反苏派上台。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 进一步冲破《凡尔赛和约》
• 英法绥靖政策: 英法美态度:承认德对奥的吞并 影响:进一步助长德国法西斯扩张野心
慕尼黑阴谋
1、背景:亲德的德意志人党要求苏台德自治 德国制造九月危机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二战)大事年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二战)1879 德奥首先缔结“同盟协约”1882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1892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4 英法签订协约1907 英俄签订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1908 “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和俄达成秘密协议1912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4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1914.8-9 西线德——英法马恩河会战,实施施里芬计划,第一次大规模战役1914底东线俄——德奥东普鲁士战役减轻西线压力东线也转入持久1915 西线德奥——俄1916.2-12 西线德——法凡尔登战役企图消耗法主力,迫使法投降首次使用飞机、毒气战1916.5底德——英日德兰海战企图打破英海上封锁,英仍控制海权1916.6-11 西线英法——德索姆河战役减轻凡尔登压力,英首次使用坦克,规模最大1917.4 美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1917 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1918.3 苏俄同协约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1918.10 德基尔港水兵起义1918.11 德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1919.1.18 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1919.6.28《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1921.11 美英日法《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1922.2 美英日法意《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1922.2 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其《附约》1922.2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
条约规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时间国家事件标志/意义1933 德国希特勒被任命为政府总理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5 意大利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1936 日本广田组阁,天皇授权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6 意大利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1936 西班牙人民阵线上台1936 德国、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38 中日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 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1938 英、法、德、意慕尼黑阴谋——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1939 西班牙共和国灭亡1939 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 德国、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 美国新的《中立法》-现金购买,运输自理实际上方便英国购买军火1940 德国、意大利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1940.4 德国先占领北欧的丹麦、挪威1940.5 德国后占领西欧的荷兰、比利时确保侧翼安全1940.6 德国对法总攻,法国投降1940.7 德国希特勒入侵英国,“海狮计划”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没有得逞1941 埃塞俄比亚获得民族解放1941 德国、英国北非沙漠,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隆美尔—沙漠之狐)1941 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1 美、英苏德战争后,美英立即支援苏联1941.6 美国《租借法》向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战时援助1941.8 大西洋《大西洋宪章》美苏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关于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协定书1942.1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1942.6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日本开始丧失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1930s初德国、日、意初步形成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1939.9.3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12.7 日本—美珍珠港事件1941.9-12 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德陆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闪电战破产1941-1942 太平洋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达到世界规模1942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2.6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背景日企图消灭美太平洋舰队1942.10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2.7-19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点、二战转折点1942.8 太平洋战场瓜岛战役美军从此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1942.11 北非战场“火炬”1943.5 北非战场北非战事胜利结束1943.7 欧洲战场西西里岛登陆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1943.7 苏德战场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1943.11 美英中(蒋介石)《开罗宣言》针对台湾问题1944.6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法西斯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1945.2 雅尔塔会议加快战争进程,对德处理,战后和平、安全1945.4 柏林战役希特勒灭亡(5.8)1945.7 《波斯坦公告》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1945.9.2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胜利结束1945.11 纽伦堡审判1946.5 东京审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4 植树的牧羊人

主旨句:“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 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 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受过什么 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感慨。”
通过作者三次所见,展示了阿尔卑斯山区的 巨大变化,赞扬了牧羊人顽强的意志、坚韧 不拔的毅力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总结归纳: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 原上种植树木,是依靠着什么力量?
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 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 能将荒地变成沃土。
作业:
•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 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 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 试着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 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让.乔诺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期间法国普罗旺 斯地区,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把对亲人的思念转化对 大自然的热爱,将余生倾注到阿尔卑斯荒原种植上 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 安居乐业的田园。根据这部小说制作成的动画片获 得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小说三要素:
环境 情节 人物
高原的情况
荒地秃山,无草木, 无水源、无生机。
乡景如昔,但已现 生机;溪流淙淙, 绿树成荫。
年已耄耋,凭一
最后一次相 己之力,变荒漠
见
为绿洲。
景象大变样,空气清新, 建起了居民村,人们幸 福、舒适。
记叙顺序 时间 写作手法 对比
人物形象?
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以“他是一个 ____的人”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我”和牧羊 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就让 我们一起再次朗读这篇文章,以表格的形式 来描述故事的情节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地点:主战场为欧洲,波及全世界时间:1914年8月参战方:同盟国、协约国结果:协约国获胜参战方兵力:6500万左右伤亡情况:死亡1000万左右受伤2000万左右造成损失:1700亿美元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本简介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11张)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First World War)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外,其他都是非正义的。
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波及地区: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亚洲结果: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影响:(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大约15亿人卷进战争发起国家:同盟国、协约国主要参战国:①协约国一战资料(6张)英国、法国、沙皇俄国、塞尔维亚、美国、比利时、中华民国、日本、意大利(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希腊、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南非、葡萄牙②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
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编辑本段战争背景普法战争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历史大事年表(一战二战超详细)

(民国元年)
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也门内哥罗组成“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二次革命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6.28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
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9.5马恩河战役(德国和英法联军),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了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党七届二中全会
4月21日,中国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851-1864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签订
1858
洪仁玕《资政新篇》
1859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签订
1860
1864
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
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
11.27 协约国和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7月,中国直皖战争起,段祺瑞战败辞职直
奉两系控制北京政权
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陆续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苏俄苏维埃第8次代表大会通过国家电气化计划,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个经济计划
1920
6.4 协约国和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
9月底 德军进攻莫斯科。
12月初 苏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反攻。(莫斯科之战是德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的“闪电战”破产)
思考:一战后至二战期间,欧美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哪些?举例证

世界近现代史主观题典型题例(包括分析答案)思考:一战后至二战期间,欧美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哪些?举例证明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30年代至二战期间,这些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矛盾和成因: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指英、法、美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是由于分赃不均或继续争霸引起的。
如美国想控制整个世界,英法反对;法国想称霸欧洲大陆,英国推行势力均衡政策进行牵制等。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指德国为首的战败国与以英法美为首的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战胜国对战败国殖民地加以瓜分,并从经济、军事上加以控制,引起战败国的仇恨。
最突出的是德国仇恨《凡尔赛和约》。
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由于国家性质不同引起的。
(2)变化:主要变化是由过去的几种矛盾转化为法西斯同盟国家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之间的矛盾。
(3)变化原因: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并与意大利结成法西斯同盟。
之后,对外侵略扩张,不仅加剧了同英法美之间的矛盾,而且也加剧了同苏联之间的矛盾。
后两者出于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目的,二战期间结成同盟,调整过去的矛盾。
(4)变化最大的影响:这一矛盾的变化,大大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帝国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基准的大纲如下:对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执行时,应注意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对南方海洋,特别是外南洋方面,努力促进我国民族的经济发展。
一面避免刺激他国,一面以渐进的和平手段扩张我国势力,并与满州国的建成相配合,力求国力的充实和加强。
──《基本国策纲要》请回答:(1)此材料是个什么性质的文件?(2)材料中的“确保东亚大陆的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3)材料中所说的“内外形势”在当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日本对“大陆政策”和对“南方海洋”政策有何相同之处?(5)日本对“南方海洋”的政策后来又作了怎样的改变?原因是什么?分析:此材料出自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内阁通过的文件《基本国策纲要》,又称《国策基准》,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纲领性文件。
法国 经济史

一、成立的条件和背景:
• ①欧洲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 ②“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降低,受到美 国控制和苏联威胁; • ③美、苏以欧洲作为“冷战”的主战场; • ④欧洲人民意识觉醒,表现出强烈地联合与合作 的要求; • ⑤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 强烈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 ⑥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 安全与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 ②国外资本受损 • 2、政权的频繁更迭
频繁的政权更迭
政权名称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七月王朝”(波旁王朝 复辟)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起止时间 1792——1804 1804——1815 1815——1848
1848——1852 1852——1870 1870——1940 1946——1958 1958——
20年代法国经济出现的问题
• • • • 1、经济发展不平衡 2、通货膨胀严重 3、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引起的内忧外患 30年代经济危机
勃鲁姆实验
• 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平息此起 彼伏的罢工运动 • 三个关于工人的重要社会立法:每周四十小时法、 工资照付的假期法、集体合同法 • 改善人民、中小阶级生活有关的社会法案:提高 国家公务员工资、增加复员军人的抚恤金、给小 商人优惠贷款、修改社会保险、对农民多子女家 庭补贴等 • 军火工业、铁路的国有化,为科学、文化教育增 加贷款
2、普法战争对法国经济的影响
• 资本的损失 • 割让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 经济发展所需资源严重缺乏 • 再加上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 方省,使国内市场进一步狭窄
3、其他原因
二战中的法国

二战中的法国法国诺曼底地区冈城纪念馆展示的一幅照片。
1940年10月24日,贝当元帅与希特勒在法国会见。
国际在线报道(驻法国记者范婷玉、蔡菲菲):谈及二战爆发的原因,史学家普遍认为,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法国当时采取绥靖政策有何特殊原因?这和之后伪政权维希政府的建立是否有关系?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法国抵抗运动又是怎么回事?法国人究竟如何看待法国在二战中扮演的貌似相悖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进攻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两天以后,作为波兰盟军的英法两国先后对德国宣战。
然而,却出现了交战双方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宣而不战、不战不和的战争奇观。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英法当时还没有完全从绥靖政策的战略理念中走出来。
法国著名二战历史学家克劳德科戴尔表示,法英两国实行绥靖政策代价巨大,错过了阻止二战爆发的多次时机:“1936年,当纳粹军队重新占领莱茵兰时,法国就应该予以反击。
如果法国人当时进入莱茵兰,希特勒的军队就会撤回。
虽然不能说法国对整个二战负有责任,但是起码在引发二战爆发这点上负有很大的历史责任。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进而将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谈及法国为何在一战后推行这一政策,法国共产党党史资料馆负责人、二战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热内维埃认为,首先是当时法国政府深受广大民众所抱有的和平主义心态的影响。
虽然法国在一战中取得胜利,但是战争给法国社会带来了精神创伤,许多法国老兵还因此饱受身体疾病之苦,因此法国不希望发生新的战争。
此外,还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因素。
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抗击纳粹德国的侵略。
热内维埃表示:“再者,在法国的精英社会里,资产阶级当中曾流行一句玩笑话——宁愿要希特勒也不要‘人民阵线’。
1936年,左派政党联盟‘人民阵线’成为法国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