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区荒山绿化工程可研(修改终稿)
荒山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报告

第一章总论 (3)第一节项目提要 (3)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4)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第四节结论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7)第一节项目由来和形成.第二节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 (9)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11)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11)第二节劳动力资源条件 (13)第四章建设方案 (14)第一节方案编制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4)第二节项目区范围及建设规模 (15)第三节项目建设布局 (15)第四节项目建设内容 (19)第五节营造林技术措施 (25)第六节种苗需求预测 (27)第七节水土平衡计算 (27)第五章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 (28)第一节森林保护 (28)第二节环境保护 (29)第六章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34)第一节经营管理形式 (34)第二节项目管理机构 (34)第三节项目管理 (35)第七章估算与资金筹措 (37)第一节投资估算依据 (37)第二节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37)第三节资金筹措 (43)第八章项目建设进度 (44)第一节项目建设期限 (44)第二节建设进度安排 (44)第九章效益分析与评价 (45)第一节森林资源动态展望 (45)第二节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45)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47)第四节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48)第十章结论 (50)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提要一、项目名称:塔什店荒山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建设单位:金三角有限公司金珀角有限公司三、项目主管单位:塔什店镇政府四、建设目标及建设宗旨:项目建成后,将在塔什店西面的荒山形成666.67公顷(10000亩)乔灌草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植被覆盖度提高,有效改善塔什店2.2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进而改善塔什店西北面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景观观赏价值,促进当地工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项目区范围:项目区西临塔什店州煤矿,南接孔雀河,北临铁门关水库,东临吐哈公路库尔勒断。
荒山绿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模板可修订

第一章总体概述一、工程概况2016年xx县荒山绿化工程第一标段位于xx县xx街道xx山西坡山头,内容包括垒砌封山墙、打鱼鳞坑、栽植黑松、侧柏、黄栌及养护等。
工期要求为90日历天完成造林及封山墙垒砌,管护期2年,2016年10月前完成全部工程量。
建设标准为(1)密度和成活率:要求造林密度167株/亩,株行距2×2米,成活率90%以上。
(2)配置方式:品字型配置,土层厚的地块设计栽植黄栌,其他地段栽植侧柏或者黑松。
侧柏、黄栌混交比7:3.(3)整地:整地方式为打鱼鳞坑。
鱼鳞坑标准:长径60-80cm,短径50-60cm,深40 cm,外头用石头垒砌坝堰,外撅嘴里流水。
(4)苗木规格:侧柏容器苗50-80 cm,光腿部分不得超过苗高的1/3;黑松容器苗50-80 cm, 1层侧枝以上,光腿部分不得超过苗高的1/3;黄栌地径1.5 cm,地面以上5cm处截干,共300亩。
(5)封山墙:高1.5m,宽0.4m,毛石水泥砂浆垒砌,共800米。
二、编制依据1.2016年xx县荒山绿化工程招标文件。
2.xx县林业局荒山绿化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3..国家现行公路工程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法律、法规文件等。
三、编制原则1.严格遵循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写工作中,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公司的技术优势和专业化、机械化联合作业的特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标段的工程建设。
3.根据项目法施工的原则,组织本工程的施工。
通过与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资金和信息。
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实事求是的确定工期、施工方案,确保按期、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所有的工程项目。
4.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各项工序施工中,对于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要积极采用,发挥科技在公路施工中的先导作用。
荒山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荒山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在中国,有大量的荒山,这些荒山大多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等原因而被人们所忽视。
这些荒山的存在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荒山资源,带动当地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荒山利用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探讨,解决以下问题:1. 荒山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2. 对荒山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可行性;3. 荒山开发利用对环境、经济的影响;4. 提出荒山利用的发展策略。
三、研究内容1. 荒山的存在问题和挑战(1)土地荒漠化荒山地处偏远,土地贫瘠, 居民迁出,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
(2)生态环境破坏荒山上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资源浪费荒山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源浪费。
2. 荒山的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1)旅游开发荒山风景优美,可进行旅游开发,吸引游客,带动地方经济。
(2)农业开发通过科学的农业开发,可改善荒山的土壤质量,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的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再造森林资源采用植树造林的方式,逐步恢复荒山的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3. 荒山开发利用对环境经济的影响(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利用荒山资源,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
(2)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改善荒山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预防地质灾害。
4. 荒山利用的发展策略(1)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荒山开发利用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农户参与荒山开发利用。
(2)技术支持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荒山开发利用效率。
(3)环境保护在荒山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四、研究结论通过对荒山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荒山开发利用具有可行性,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农业开发、生态修复等方式进行合理利用,带动地方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荒山绿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编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项目单位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项目技术来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简要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场址选择与自然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项目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建设场址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荒山造林可行性报告

荒山造林可行性报告在现代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荒山荒地的治理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荒山造林的可行性,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贡献。
背景荒山荒地的存在许多地区存在大量的荒山荒地,这些地方常常因为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土地退化,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这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造林的历史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些地区通过进行大规模的造林工程,成功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这些案例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荒山造林是一种可行的手段,有望在短期内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
可行性分析生态环境效益荒山造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植被的增加有助于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
其次,树木的生长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植被的增加还为当地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效益荒山造林项目还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效益。
首先,项目的实施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涉及到苗木培育、植树、护理等多个环节。
其次,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当地的生态旅游业有望逐渐兴起,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将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考量荒山造林的可行性还需要从长远的可持续性角度进行考虑。
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适宜性、植被的选择、水资源的管理等多个方面。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管理体系,确保项目的长期效益。
风险与挑战任何项目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在荒山造林项目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土地适宜性不足、恶劣天气的影响、生态系统恢复的时间较长等。
因此,在项目实施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和风险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荒山造林是一项具有较高可行性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荒山绿化工程施工组织

荒山绿化工程施工组织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XX省XX市XX县境内,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主要是对一片荒山进行绿化工程,旨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景观景色,增加绿地面积,打造一个适宜游客休闲游览的生态公园。
二、施工目标1.将荒山绿化,种植大量树木和草皮,打造一个绿树成荫,风景优美的生态园林。
2.修建步道、观景台、休息亭等设施,方便游客休憩游览。
3.保护植被,促进植物生长,增加生态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三、工程组织机构1.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全面管理,包括施工计划制定、进度监控、质量把控等工作。
2.技术总监: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施工质量。
3.安全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4.施工队长:负责具体的施工现场管理,协调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工作。
5.质量员:负责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6.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计划,负责具体的绿化、建设等工作。
四、施工方案1.绿化工程:首先进行地表整治,清理垃圾和杂草,打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然后进行植被种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木和草皮进行种植,形成绿色植被带。
在山体上设置喷灌系统,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源。
2.设施建设:修建步道和观景台,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游览通道。
同时设置休息亭和环卫设施,方便游客休憩和使用。
3.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植被进行定期养护和修剪,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设置警示标识和安全设施,保障游客的安全。
五、施工流程1.前期准备:确定项目范围和目标,编制施工计划,准备必要的材料和设备。
2.地表整治:清理垃圾和杂草,平整地表,打造基础环境。
3.植被种植:根据设计方案,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植被种植。
4.设施建设:修建步道、观景台等设施。
5.管理和养护:建立管理制度,定期养护植被,维护设施。
6.验收和交付:完成工程后,进行质量验收,交付使用。
六、安全措施1.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明确安全责任和措施。
荒山绿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荒山绿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荒山是指因林木遭受破坏、土地遭受侵蚀或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无人利用、荒废的山地。
在中国,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资源过度消耗,导致了大量的荒山问题。
而绿化荒山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荒山进行绿化的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探讨荒山绿化的可行性,为荒山绿化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 实地勘察:选择数个典型的荒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植被状况和土壤特征等情况。
2. 数据分析:收集相关的气候、土壤、植被和环境保护等数据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模拟模型等方法,对荒山绿化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四、研究结果1. 地形地貌特征:荒山地形大多较为陡峭,地势复杂,水土流失严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和植被修复工作。
2. 植被状况:荒山植被覆盖较差,植被类型单一,植被生态系统功能缺乏,生物多样性较低。
3. 土壤特征:荒山土壤贫瘠,容易发生侵蚀和滑坡等自然灾害,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
4. 可行性评估:经过数据分析和评估,认为荒山绿化是可行的,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场建设等措施,改善荒山生态环境,并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五、绿化措施1. 种树造林: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土壤的改良。
2. 水土保持工程:在荒山地区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包括梯田、草坡、防护林等工程,减缓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
3. 草场建设:合理利用荒山草场资源,进行草场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六、绿化效益1. 生态效益:通过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荒山植被状况和土壤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环境的改善。
2. 经济效益:荒山绿化可以增加土地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 社会效益:荒山绿化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荒山绿化工程施工组织

荒山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荒山绿化工程2. 工程地点:位于XX市XX区3. 施工现场现状:施工现场已具备三通一平,规划方案已经形成,主要交通网络已铺设完毕,随时可以进入现场施工。
二、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依据以下信息和文件资料进行编写:1. 工程招标文件;2. 根据设计院设计的该工程设计图纸及有关工程文件;3.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规程》(DBJ08-18-91);4. 《园林植物养护技术规程》(DBJ08-19-91);5.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CJJ/T82-99);6. 其他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标准。
三、工程特点1. 绿化种植工程:包括乔木种植、花灌木的种植、草坪的建植和养护;2. 养护工程:本工程的养护期为12个月,对工程须作一级养护管理。
四、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采用以下施工方案及工艺:(1)绿化种植工程:采用穴植法进行乔木种植,采用散植法进行花灌木种植,采用草坪建植法进行草坪建植。
(2)养护工程:采用浇水、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法进行养护。
2. 质量目标及保证质量的主要技术组织措施(1)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CJJ/T82-99)的要求。
(2)保证质量的主要技术组织措施: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做好施工记录,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
3. 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工期的主要技术组织措施(1)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工程量及施工工艺,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2)保证工期的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确保工程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对施工机械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5. 确保工程文明施工、保证环境的技术组织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做好垃圾分类、废水处理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红太阳园绿化有限公司东大梁荒山绿化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乌鲁木齐独梅园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新疆红太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三月项目名称:新疆红太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东大梁荒山绿化造林工程可研编制单位:乌鲁木齐独梅园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项目编制负责人:主要编写人员:制图:项目审定人员: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提要 (1)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2)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第四节结论 (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6)第一节项目由来和形成 (6)第二节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 (9)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12)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12)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 (14)第三节土地资源条件 (17)第四节劳动力资源条件 (18)第四章建设方案 (19)第一节方案编制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9)第二节项目区范围及建设规模 (19)第三节项目建设布局 (20)第四节项目建设内容 (24)第五节营造林技术措施 (29)第六节种苗需求预测 (30)第七节水土平衡计算 (31)第五章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 (32)第一节森林保护 (32)第二节环境保护 (34)第六章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 (38)第一节经营管理形式 (38)第二节项目管理机构 (38)第三节项目管理 (39)第七章估算与资金筹措 (41)第一节投资估算依据 (41)第二节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41)第三节资金筹措 (55)第八章项目建设进度 (57)第一节项目建设期限 (57)第二节建设进度安排 (57)第九章效益分析与评价 (58)第一节森林资源动态展望 (58)第二节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58)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60)第四节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62)第五节综合评价与建议 (62)第十章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64)第一节政策保障措施 (64)第二节资金筹措与投入保障措施 (64)第三节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65)第四节信息管理、科技推广与服务保障措施 (65)第十一章结论 (66)附图:1.东大梁荒山绿化位置图2.东大梁荒山绿化工程布局图3.东大梁荒山绿化平面效果图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提要一、项目名称:新疆红太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东大梁荒山绿化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建设单位:新疆红太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三、项目主管单位:乌鲁木齐市市政府、天山区政府。
四、建设目标及建设宗旨:项目建成后,将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东山东大梁荒山形成241.0公顷(3615亩)乔灌草相结合的荒山绿色生态屏障,植被覆盖度提高,有效改善乌鲁木齐市241.19万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进而改善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景观观赏价值,促进区域工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项目区范围:项目区位于东外环公路和东绕城高速公路之间,东接龙翔荒山绿化和师范大学荒山绿化,北临七道湾水磨沟村。
西与烨城荒山绿化、康普公司荒山绿化项目连为一片(环包东山垃圾厂)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防护系统。
六、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区总面积241.0公顷(3615亩),其中荒山造林168.7公顷(2530.5亩),占总面积的70%;建设用地(高尔夫俱乐部休闲中心、桌球俱乐部休闲中心、生态保护工程、康居工程开发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工程等)占地面积72.3公顷(1084.5亩)占总面积的30%。
七、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2011—2013年。
八、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2.97亿元,其中:工程费用2.69亿元,其他费用1478.29万元,预备费1343.90万元。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2.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3.坚持造林与景观一致性原则;4.坚持治沙、造林与区位发展融合性原则;5.坚持科学造林和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等适用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6.可持续发展原则;7.原生态区域适生植物优先选择原则。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5. 林木种子(GB790—8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和其它有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沙治沙若干规定》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8.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 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文件新党发(2004)15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10.《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1.《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12.《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承包管理办法》令2002年第37号三、参考资料1.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新疆红太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天山区东大梁荒山绿化征迁文件2.《乌鲁木齐年鉴》2010年3. 乌鲁木齐县志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一) 人工造林单位成本:9988元/亩(二) 人工造林用苗指标:第四节结论该项目建设将使乌鲁木齐城市绿洲外围荒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对乌鲁木齐的风景名胜景点起到补充作用,该项目是乌鲁木齐城市发展进程的配套设施,有助于改善乌鲁木齐整体投资环境,有助于乌鲁木齐创立新兴的森林城市,树立新世纪的城市形象。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对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荒山绿化良性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转,必将带动整个市区生态环境实现优化,使其发挥巨大的生态效应。
项目的建设对乌鲁木齐市环境的改善以及今后乌鲁木齐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乌鲁木齐市创建园林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此可见项目的建设具有时效性和可行性,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批准立项。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第一节项目由来和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新疆已经进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
张春贤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将以林业为主的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世界“环发大会”所确定的基本目标,更是当今全球共同讨论和关心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商贸、交通的中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亚欧第二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乌鲁木齐市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益突出的作用,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并给以高度的期望。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城市适居等级,改善城市景观风貌是加快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城市文明化程度和创建森林城市的标志之一。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乌鲁木齐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明显提高。
但由于乌鲁木齐市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使街道、社区、单位等公共绿地明显增多,公园数量和建设质量明显增加和改善。
但城市局部环境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未根本扭转。
而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因此在环境改善中起决定性作用之一的是荒山造林绿化工程实施的面积与质量,乌鲁木齐天山区东大梁区域为浅山带洪积——冲积扇砂砾质台地和覆盖黄土的粱状丘陵。
受此特定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城市综合实力因素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就目前东大梁区域绿地很难形成一个生态防护体系,与乌鲁木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出近、中期规划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实现荒山成林、道路、水系成荫,将城市生态防护体系、城市绿地结合成绿色大生态网络系统的目标极不相称。
同时,乌鲁木齐又是旅游城市,生态景观直接影响乌鲁木齐市的窗口形象,改善乌鲁木齐的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加快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
根据新党发[2004]15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林业在新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没有林业就没有各族人民生存的条件,也没有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强林业工作: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为促进新疆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精神,乌鲁木齐市将天山区东大梁荒山造林工程项目列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建设工程。
该项目区东大梁荒山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东部郊区,东山垃圾场附近,距离乌鲁木齐市中心6公里,为浅山带荒漠景观,自然条件恶劣,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水蚀、风蚀较为严重,由于地处风口,严重影响了乌鲁木齐市区的空气质量,而且很大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因此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植被覆盖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是各族人民对生活质量提高和环境质量改善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自治区首府的整体社会形象,保障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其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节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一、项目区生态环境天山区东山东大梁项目区总体地貌为宽阔浑圆的粱状丘陵与冲积——洪积卵砾石东南—西北走向,山脊线明显,多复合坡,凸形坡面基岩裸露。
山势从东南部山脊向西北逐渐下降。
土层瘠薄,阳坡岩片满布,受雨水冲刷和风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多卵砾石,土壤多以沙壤砾质土为主,植被稀疏。
二、自然灾害现状项目区的主要灾害是大风,大风较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受其影响冬季地面积雪很少,大风往往使树枝上部抽干,大风时林地植被及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林地和草地的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加剧了山地侵蚀,大量泥砂下泄,使水库被淤,库容减少,调洪能力降低,汛期洪患严重,而市区的环境质量也逐渐恶化,空气污染指数加剧,城市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大大降低。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的调整,新疆整体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从而赋予首府乌鲁木齐发展机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建设的基本条件,日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在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的利用首府的地理、交通、经济辐射优势,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