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与环境保护
制药工业和环境保护

• 但有相当数量厂家仅是一级处理,有的甚至未作到 清污分流。
10.2污染防治措施
采用绿色生产工艺
• 绿色生产工艺是针对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和组分, 重新设计少污染或无物染的生产工艺,并通过改 进操作方法、优化操作参数等措施,实现过程的 节能、降耗、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 绿色生产工艺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为最理想的污染防 治方法。
制 黄
1、重新设计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生产工
德 春
艺
重新设计药品的生产工艺时应尽可能选用无毒或低毒
的原辅材料来代替有毒或剧毒的原辅材料,以降低或
消除污染物的毒性。如在氯霉素的合成中,原来采用
制黄
氯化高汞作催化剂制备异丙醇铝,后改用三氯化铝代 制
黄德 污染的根本措施。如苯甲醛的传统合成路线
春
是通过二氯代苄水解而得:
制
制
黄德
黄
春
德
春
甲苯侧链氯化,得到以亚苄基二氯为主的产物
。再经水解、精馏等步骤而得到苯甲醛。该工艺在
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产生大量需治理的废水,而且由
于有伴随光和热的大量氯气参与反应,因此,对周
制 围的环境将造成严重的污染。
制黄 德春
黄
水应呈中性或接近中性。
• 悬浮物 指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是反映水中 固体物质含量的一个常用指标,可用过滤法测定,
单位为mg·L-1。
• 生化需氧量 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
的有机物时所需的溶解氧的量,单位为mgL-1。微 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和程度与时间有直接关系。 实际工作中,常在20oC的条件下,将废水培养5日,
工业上仍以苯乙腈水解来制备,而苯乙腈又是由苄
药物制剂的生产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措施

药物制剂的生产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措施引言药物制剂的生产与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
在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每个药企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药物制剂生产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一起探讨,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
环境问题与挑战在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药物制剂的生产通常需要大量的水、能源和原材料,这些资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担。
其次,药物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固体,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另外,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些高风险化学品的使用,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事故和环境污染。
因此,如何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安全使用化学品,是环境保护与药物制剂生产之间需要协调解决的重要问题。
措施一:推进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排放污染物、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
对于药物制剂的生产来说,绿色制造的关键在于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并降低废物的产生。
在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反应条件,选择高效催化剂,减少反应废物的产生;2.采用绿色溶剂,替代有机溶剂的使用;3.设计闭合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提倡废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废物处理技术与资源回收技术研究。
措施二:严格控制废水排放废水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废水处理设施,使废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2.强化废水处理监管,建立严格的检测制度;3.加强废水处理技术研发,提高废水处理效率;4.推广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
措施三:减少废气排放废气排放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为了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1.安装和使用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如吸附装置、催化燃烧装置等;2.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废气产生的数量;3.提倡低温燃烧技术,降低排放物的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4.加强废气监测和治理,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制药行业的绿色制造与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制药行业的绿色制造与环境保护措施研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绿色制造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作为一个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制药行业也在不断努力推动绿色制造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本文将从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效率、低碳生产等角度探讨制药行业的相关研究。
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制药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
其中,废水和废气的排放直接影响周边环境的质量。
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制药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制药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处理废水,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
其次,废气处理也是制药企业重要的环保工作。
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如吸附剂、催化剂等,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
此外,制药企业还应加强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通过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等方法,将固体废物最小化、无害化处理,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资源利用效率制药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
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是制药企业亟需关注的问题。
首先,制药企业可以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消耗。
通过改良反应条件、优化工艺流程等方法,降低产物的合成成本和副产物的生成。
其次,循环经济理念的应用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制药企业可以加强废料的回收利用,将废料再利用于后续的生产中,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另外,制药企业还可以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通过替代传统的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实现绿色能源的应用。
三、低碳生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生产成为了制药企业不可忽视的议题。
制药企业应主动采取低碳生产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制药企业可以通过资源替代、技术创新等方法降低碳排放量。
例如,选用更加环保的溶剂、替代或减少有毒的催化剂等,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制药车间技术要求

制药车间技术要求制药车间技术要求是指在制药生产过程中,对于车间设备、生产工艺、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提出的技术要求。
符合这些要求能够保障药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份关于制药车间技术要求的范例:一、车间环境1. 温湿度要求:车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应该能够满足药品生产所需的要求。
一般来说,制药车间的温度要求为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5%-65%。
2. 净化要求:制药车间应该具备相关的净化控制设备,如洁净室、空气过滤设备等。
车间内的空气质量需要达到相关的净化标准,以确保生产的药品不受污染。
3. 灭菌要求:制药车间应该有严格的灭菌控制措施,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出现微生物污染。
灭菌操作应该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验证。
二、设备要求1. 生产设备:车间内的生产设备应该符合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标准,能够满足药品的生产要求,并且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洁净设备:制药车间需要配备洁净设备,如洁净台、洁净防护服等,以防止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3. 包装设备:车间内的包装设备需要能够满足药品包装的要求,并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三、生产工艺要求1. 原料控制:车间需要对原辅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包括原料的采购、检验、储存等,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生产流程:生产车间需要制定合理的生产流程,包括生产操作规程、清洁消毒程序、离子辐射控制等,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 产品检验:生产车间需要对成品药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性质检验、微生物检验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四、环境保护要求1. 废物处理:生产车间需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妥善处理,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能源管理:车间需要对能源的使用进行合理的管理,如节能、减排,达到节约能源资源的目的。
3. 废气治理:车间需要配备相应的废气处理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治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制药工业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即测量时应注意一下三点:首先是袖带的高 度要与心脏位置处于同一高度,且袖带的胶
管应放在耾动脉搏动点,袖带底部应高于肘 部约 2 ㎝左右,圈扎的松紧度以刚好插入一 指为宜;其次是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安静状态 10min 左右 ,两 次测 量时 间间 隔不 的少于 3min;再就是测量的部位、体位要一致。做 到这三点,应该说测量出的血压值是准确客
(二)改革创新制药工业中环境保护的
技术及设备 目前,制药工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
严重。传统的环境防治措施已不足以满足现 实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寻找新方法、新技 术来改善制药工业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尤其 是要想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就必须致 力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工作。通过 新技术来改良和优化工艺流程,在提高药生 产率的同时减少能耗;并利用在生产工艺中 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综合利用 技术等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此外,淘汰消耗 高、污染大、技术落后的生产设备,及时更 新更具环保性的设备,并通过定期检测确保 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等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电子血压计的优点是不需要掌握何氏音 听诊技术,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自我血压测 量,是一种深受欢迎的家庭保健仪器。目前 市场上销售的合格的电子血压计,能够准确 地测量血压。但是,不同型号、不同品牌在 血压测量范围及对患病人群的适应性上是有 差异的,比如,有些电子血压计高压的测量 上 线 为 200mmHg , 低 压 测 量 上 线 为 150mmHg,超出测量范围,测量得到的血压 值就不准确或有可能测不出血压;又比如, 有的电子血压计袖带臂围使用范围为 22cm—32cm,若使用者的臂围大于或小于袖 带使用范围,其测量值就可能失准等等。
制药工程中的环境友好技术

制药工程中的环境友好技术制药工程作为现代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制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制药行业迫切需要引入环境友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制药工程中,环境友好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绿色合成方法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传统的药物合成路线可能会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和有毒试剂,不仅对环境有害,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安全风险。
而绿色合成则致力于选择更环保的原料、溶剂和催化剂,以降低化学合成过程中的污染。
例如,采用水相反应代替有机溶剂反应,或者使用生物催化剂如酶来促进化学反应,这些方法能够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另外,清洁生产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推广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包括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物料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可以找出潜在的污染源和浪费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采用先进的分离和纯化技术,提高产品的收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优化反应条件,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减少能源的使用;以及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环境污染。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环境友好技术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传统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如焚烧和填埋,不仅会造成二次污染,还浪费了资源。
而现在,新型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膜分离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逐渐得到应用。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如利用厌氧菌处理制药废水,能够有效降低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
膜分离技术则可以对废水和废气进行高效的分离和净化,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等离子体技术则能够快速分解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为制药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制药工程实现环境友好的重要手段。
制药工艺与环境保护概要

物理化学法是综合利用物理和化学作用除去废水中的污 染物,如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等。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和胶 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如H2O和 CO2等。 废水处理流程的组织一般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规 律。
(三)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3、废水处理的级数 一级处理—主要是预处理,用机械方法或简单化学方法使 废水中悬浮物、泥沙、油类或胶态物质沉淀下来,以及调 整废水的酸碱度。 二级处理—主要指生化处理法,适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 的废水。经生化法处理后,废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 物一般可去除90%左右,固体悬浮物可去除90%-95%。 二级处理能大大改善水质,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 的要求。 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只在有特殊要求时才使用。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 (K2Cr2O7 或 KMnO4)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 COD与BOD之差,表示未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含量。 2、清污分流 清污分流是指将清水(间接冷却水、雨水、生活用水 等)、污水(包括药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水)分别 经过各自的管道进行排泄或储留,以利于清水的套用和污 水的处理。
例1、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布洛芬(Ibuprofen,6-1)的合成曾采 用Darzens合成路线,从原料异丁苯(6-2)到成品需如下六步 反应:
采用新发明的方法生产布洛芬,废物量可减少37%, BHC公司因此获得了1997年度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 奖”的变更合成路线奖。
CH2CH(CH3)2 (6-2) (CH3CO)2O HF COCH3 Raney Ni H2
三、综合利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化学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是一种 “资源”。
制药工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制药工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制药工业不断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收益,但是
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的一系列污染危害。
为了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必
须确定制药工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完善监
管体系以及引导企业自身努力,让制药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
(1)制定政策法规
要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行业环保标准,推
动政府对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中污染介质的控制;政府应建立对制药
工业的行业环境监管,持续更新相关标准,提高行业环保水平。
(2)完善监管
政府应根据制药行业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污水、废气、废弃物、危
险废物等污染源的环境监管,针对行业污染源,合理分配监测和检查责任;对污染源,进行环境效益评价,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
企业,执行查处、治理措施等。
(3)企业自身努力
企业要把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自觉地遵守国家的废水、
废气、废渣、固体废物管理有关政策,并以此为基础完善企业的环保管理
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2 + KF
Cl
DMSO
NO2
环丁砜
F NO2
F
(四) 采用新技术
例 在药物中间体4-氨基吡啶的合成中,原工艺采用铁粉 还原 硝基氧化吡啶制备 4-氨基吡啶。
现采用催化加氢还原技术,既简化了工艺操作,又消 除了环境污染。
NO2
N
O
Fe, CH3COOH H2, Raney Ni, CH3CH2OH
1、水质指标: BOD、COD、pH、悬浮物、有害物质含量等。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 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常用BOD5,即5日生化需氧量,表示在20 ℃下培养5日,1L水 中溶解氧的减少量。单位 mg/L。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 (K2Cr2O7 或 KMnO4)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化学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是一种 “资源”。
例如,氯霉素生产中的副产物邻硝基乙苯,是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将其制成 杀草胺(Shacaoan),就是一种优良的除草剂。
C2H5 NO2 还原
C2H5
Br
NH2 (1) CH3CHCH3
(2) NaOH
又如,叶酸(Folic acid)合成中的丙酮氯化反应:
二级处理—主要指生化处理法,适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 的废水。经生化法处理后,废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 物一般可去除90%左右,固体悬浮物可去除90%-95%。 二级处理能大大改善水质,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 的要求。
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只在有特殊要求时才使用。
4、废水的污染控制指标 在《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按污染物对人体健康
H2O
NO2
COCH2NHCOCH3
+ 2CH3COOH + NaCl
氯霉素合成中的乙酰化反应
NO2
将反应母液循环套用,可显著地减少环境污染。
其它的如催化剂、活性炭等经过处理后也可考虑反复使用。
化学制药工业中冷却水的用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一般很大, 必须考虑水的循环使用,尽可能实现水的闭路循环。
三、综合利用
COD与BOD之差,表示未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含量。
2、清污分流 清污分流是指将清水(间接冷却水、雨水、生活用水 等)、污水(包括药物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水)分别 经过各自的管道进行排泄或储留,以利于清水的套用和污 水的处理。
3、废水处理的级数
一级处理—主要是预处理,用机械方法或简单化学方法使 废水中悬浮物、泥沙、油类或胶态物质沉淀下来,以及调 整废水的酸碱度。
第七章 制药工艺与环境保护
2020/4/16
第一节 概 述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我国防治污染的方针政策 三、化学制药厂污染的特点和现状
1. 数量少、组分多、变动性大 2. 间歇排放 3. pH值不稳定 4. 化学需氧量(COD)高
第二节 “三废”的消除和减少
一、采用绿色生产工艺
(一) 设计或重新设计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生产工艺
NH2
N
NH2
N
苯乙酸是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工业上仍以苯乙 腈水解来制备,而苯乙腈又是由苄氯和氢氰酸反应来合成 的。现在通过苄氯羰化合成苯乙酸已经获得成功:
CH2Cl + CO
H2O OH -
CH2COOH
二、循环使用与无害化工艺
COCH2NH2 . HCl
原工艺将母液蒸发浓缩回收
+ (CH3CO)2O + CH3COONa
O CH3 C CH3 + Cl2
O Cl CH3 C C Cl + HCl
Cl
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氯化氢废气,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经 依次用水和液碱吸收后,既消除了氯化氢气体造成的污染,又可回收得到一定
浓度的盐酸。
第三节 药厂“三废”的无害化处理
一、废水的处理
(一)、废水处理的基本概念
电解氧化反应
Mn2+
Mn3+ + e
CH3 + 4 Mn3+ + H2O
CHO + 4 Mn2+ + 4 H+
(二) 优化工艺条件
例 乙酰苯胺 的硝化反应:原工艺要求将乙酰苯胺 溶于 硫酸中,再加混酸进行硝化反应。后经研究发现,乙酰苯 胺硫酸溶液中的硫酸浓度已足够高,混酸中的硫酸可以省 去。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的硫酸,而且大大减轻了污染物 的处理负担。
HF
CH2CH(CH3)2 Raney Ni H2
COCH3
CH2CH(CH3)2 CO, Pd
(6-1)
H3C CH OH
例2、苯甲醛 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传统的合成路线是 以甲苯 为原料通过亚苄基二氯 水解而得:
CH3 Cl2
光和热
CHCl2
H2O H+
CHO
间接电解氧化法制备苯甲醛 是一条绿色生产工艺:
(二)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废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一般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将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分 离出来,在分离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如沉降、气浮、 过滤、离心、蒸发、浓缩等。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来分离、回收废水中各种形 态的污染物,如中和、凝聚、氧化和还原等。
例1、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布洛芬(Ibuprofen,6-1)的合成曾采 用Darzens合成路线,从原料异丁苯(6-2)到成品需如下六步 反应:
采用新发明的方法生产布洛芬,废物量可减少37%, BHC公司因此获得了1997年度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 奖”的变更合成路线奖。
(CH3CO)2O (6-2)
NHCOCH3 + HNO3
H2SO4
NHCOCH3 + H2O
NO2
(三) 改进操作方法
例 抗菌药诺氟沙星(Norfloxacin)合成中的对氯硝基苯 氟 化反应,原工艺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溶剂。
后改用高沸点的环丁砜作溶剂,反应液除去无机盐后, 可直接精馏获得对氟硝基苯,避免了废水的生成。
的影响程度,将污染物分为2类。 a. 第一类污染物 指能在环境或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
影响的污染物。《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此类 污染物有13种,即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 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 放射性 和总ß放射性。
b. 第二类污染物 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在《国家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有pH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色度、悬浮物、石油类、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硫化物、 氟化物、硝基苯类、苯胺类等共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