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2014-1概论
抗菌药物概论

耐药性
肠道阴性杆菌—青霉素G
铜绿假单胞菌-多数
获得(常见)
3.耐药的机制 ①产生灭活酶:β-内酰胺酶;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酯酶;核苷转移酶(林可霉素)
②靶位改变: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MRSA;
肠球菌-β-内酰胺类
③改变外膜的通透性: 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
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
④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转运子-附加蛋白-外膜蛋白
物的抗菌范围
异烟肼-结核杆菌
窄谱抗菌药:指仅对一种细菌或局限于某属细菌 有抗菌作用的药物
广谱抗菌药:指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的抗菌药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抑菌药: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
的药物(磺胺类)
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
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
4.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 ①突变: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因编码某个蛋白的基因
发生突变,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不能与
②转导: 转相导应由的噬药菌物体结完合成或,结由合于能噬力菌降体低的蛋白外壳上
掺有细菌DNA,如这些遗传物质含有药物耐受
③转化:敏基感因细,菌则将新环感境染中的的细有菌利将D获NA得掺耐进药敏,感并细将菌此的特
4.影响核酸及叶酸代谢 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抑制DNA的复制 利福平-抑制DNA依赖的RNA多聚酶—mRNA 的合成 磺胺类-四氢叶酸
蝶啶+对氨苯甲酸
二氢蝶酸+谷氨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自身生存过程
2.耐药性的种类
固有-氨基糖苷类-氧-厌氧菌
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

(3)抗代谢类 磺胺类。
(4)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多黏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一、抗菌药
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即为抗菌 药,常用的抗菌药有三类。 1. 抗生素:指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
抑制或杀灭他种生物的化学物质。 2. 抗生素半合成品
以微生物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结构 进行改造所获得的新的化合物。 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利福平。 3.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 一位术后重症腹腔感染,术后多次培养均为克 雷白氏肺炎杆菌,主管医生一直用氨苄青霉素, 病情不断恶化。
* 不知道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是细 菌固有的耐药性。由于不掌握对克雷白氏菌属 仅有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等少数 几类抗生素有效,而氨基糖苷类由于血药浓度 低,药物很少抵达感染部位;喹诺酮类当时尚 无全身应用制剂;当时只有头孢菌素可选用, 如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换用头孢菌素情 况大不一样。
如细菌对磺胺药,改变代谢途径产生较多的 PABA 。 某些细菌可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
四、多重耐药
1.概念 细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2.常见耐药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3.危害
第四节 抗菌药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必要性 抗菌药不加控制广泛应用,必然造成耐药性增加, 同时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因此抗菌药合理应用日 益受到重视。 如:安徽省2003年,共收集523份不良反应报告, 其中228例是应用抗菌类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 的43% 。马鞍山市ADR监测中心2004年上半年 共收到112份不良反应报告,其中45例是由抗菌 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40%。中国每年有八万人 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抗菌药概论-单选

1.化学治疗药的概念是()A.治疗各种疾病的化学药物 B.治疗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C.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 D.防治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的化学药物E.防治细菌感染、寄生虫病和恶性肿瘤的药物【答案】E**********2.下列有关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对机体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B.机体对病原体有抵抗能力C.机体对药物有耐药性D.药物对病原体有抑制或杀灭作用E.病原体对药物有耐药性【答案】C**********3.化疗指数是指()A.ED50/LD50 B.ED90/LD10 C.LD50/ ED50 D.LD90/ ED10 E.ED95/LD5 【答案】C**********4.下列何种抗菌药物属于抑菌药()A.大环内酯类 B.头孢菌素类 C.多黏菌素类D.氨基苷类 E.青霉素类【答案】A**********5.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B.抑制细菌粘肽的合成C.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D.抑制细菌RNA合成E.抑制细菌DNA合成【答案】C**********6.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A.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B.抑制细菌粘肽的合成C.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D.抑制细菌RNA合成E.抑制细菌DNA合成【答案】A**********7.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不包括()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B.抑制细胞膜功能C.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D.影响核酸代谢E.抑制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答案】E**********8.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物质()A.抗菌药B.抗生素C.抑菌药D.杀菌药E.抗菌谱【答案】B**********9.对病原菌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的药物()A.抗菌药B.抗生素C.抑菌药D.杀菌药E.抗菌谱.【答案】C**********10.对病原菌能抑制且杀灭的药物()A.抗菌药B.抗生素C.抑菌药D.杀菌药E.抗菌谱【答案】D**********11.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A.抗菌药B.抗生素C.抑菌药D.杀菌药E.抗菌谱【答案】E**********。
抗菌药物概论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抗菌药物概论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X型题1.细菌的耐药性机理可能:A.产生更多的酶类如二氢叶酸合成酶B.产生水解酶,水解某些药物C.药物降解失效D.细菌的突变,改变代谢途径E.产生钝化酶作用于NH2、OH等基团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抗菌药物概论2.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措施:A.给予足够的剂量与疗程B.勤换药物C.有计划轮换使用抗菌药物D.不断改变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耐酶特性E.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应用正确答案:A,C,D,E 涉及知识点:抗菌药物概论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易产生抗药性B.抗菌药剂量过小,则无治疗作用C.菌药便于正确诊断和治疗D.病毒性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用抗生素E.尽量局部用抗菌药正确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抗菌药合理应用。
一定要知道抗菌药局部应用过敏反应发生率高,应当尽量避免局部用药;抗菌药对病毒无效,除病情严重或疑为细菌感染外,发病原因不明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否则易掩盖典型的临床症状和难于检出病原体而延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A、B、C3项均为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原则。
知识模块:抗菌药物概论4.能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产生抗菌的药物是:A.头孢氨苄B.多黏菌素C.头孢唑林D.制霉菌素E.链霉素正确答案:B,D,E 涉及知识点:抗菌药物概论5.以下哪些药物通过影响二氢叶酸还原酶抗菌:A.乙胺嘧啶B.甲氨蝶呤C.磺胺嘧啶D.氨苯砜E.对氨水杨酸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抗菌药物概论6.以下哪些药物通过影响二氢叶酸合成酶产生抗菌作用:A.甲氨蝶吟B.氨苯砜C.磺胺嘧啶D.乙胺嘧啶E.对氨水杨酸正确答案:B,C,E 涉及知识点:抗菌药物概论7.下列指征考虑联合用药的是:A.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B.用以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C.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D.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E.长期用药细菌可能产生耐药者。
正确答案:A,B,C,D,E解析:本题考查联合用药指征。
抗菌药物概论(β-内酰胺类药物)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多见、过敏反应(皮疹多见)、二重感染等
◆ 抗铜绿作用: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 ◆ 临床常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
β-内酰胺类
分类
青霉烯类 (法罗培南)
03
典型β-内酰胺类
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药物
天然青霉素类
耐酶青霉素类
广谱青霉素类
抗假单胞菌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青霉素V 普鲁卡因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
抗菌谱几乎一致 但各有特点
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 奈夫西林 双氯西林
临床较少使用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口服吸收好; 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多
抗菌谱并不一致
用法用量、 疗程不适宜
• 门诊患者20岁男 性,咳嗽、发热, 诊断CAP
• 初始治疗方案首 选头孢他啶2g ivd q8h
• 头孢曲松2g q12h常规使用
• 青霉素类qd使 用
• 疗程从入院到出 院
未能正确认识 过敏、交叉过敏
• 青霉素过敏(不 具体询问何时过 敏,皮试还是输 液过敏,是不是 过敏,严重程度)
典型β-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
共性
抗菌谱:对G+球菌(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有效 对G-球菌(脑膜炎球菌)作用强 对白喉杆菌、李斯特菌、螺旋体和部分拟杆菌有作用
药动学:t1/2短,建议一日多次给药; 大部分原型经肾脏排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酌情减量 青霉素G可透过血脑屏障(BBB)
临床应用:敏感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首选药物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来源于微生物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通常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阻断蛋白质合成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2.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康唑、氟康唑等。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干扰真菌DNA合成等来发挥抗菌
作用。
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等来
发挥抗菌作用。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吡喹酮类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寄生虫的代谢、杀死寄生虫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总之,药理学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药物的选
择应根据具体病原体类型、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库+答案

临床医学概论练习题库+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是临床医学的基本任务?A. 预防疾病B. 诊断疾病C. 治疗疾病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种疾病属于内科学范畴?A. 心力衰竭B. 肺炎C. 糖尿病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以下哪个科室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A. 内科B. 消化内科C. 胃肠外科D. 普通外科答案:B4. 以下哪种检查方法属于影像学检查?A. 血常规B. 心电图C. CT扫描D. 超声检查答案:CD5.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生素?A. 青霉素B. 阿司匹林C. 地高辛D. 硫酸镁答案:A二、填空题6. 临床医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答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应用医学7. 临床诊断的基本步骤包括:病史采集、______、辅助检查。
答案:体格检查8. 以下属于慢性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9. 以下属于感染性疾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肺炎、肺结核、乙型肝炎10. 以下属于临床实验室检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三、判断题11. 临床医学的任务是治疗疾病,不包括预防疾病和康复。
()答案:×12. 诊断疾病时,首先应进行病史采集,然后进行体格检查。
()答案:√13. 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所有疾病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答案:×14.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特效药物,可以随意使用。
()答案:×15. 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可以自行购买药物。
()答案:×四、简答题16. 简述临床诊断的基本步骤。
答案:临床诊断的基本步骤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病史采集是了解患者病情的过程,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体格检查是观察患者身体状况的过程,包括生命体征、心肺检查、腹部检查等;辅助检查是利用各种检查手段帮助诊断疾病的过程,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荐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药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与《教育行政概论》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荐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药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所有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1.药物作用是指()。
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2.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3.弱酸性药物与抗酸药物同服时,比前者单用时0。
D.在胃中解离增多,自胃吸收减少E.解离和吸收无变化4.每个tl/2给恒量药一次,约经过几个tl/2可达稳态血药浓度(C.5个5.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是指()。
C.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6.不属于乙酰胆碱N样作用的是()。
A,心率减慢7.不属于毛果芸香碱不良反应的是()。
D.心率加快8.应用肌松药前禁用的抗生素是()°A.氨基糖昔类9.调节麻痹是指()。
E.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状体扁平10.下列可用于治疗多种休克的药物是0。
D.多巴胺11.治疗哮喘可供选择的药物是()。
B.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12.“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是指()。
E.d受体阻断剂使肾上腺素只明显降压13.下列高血压最适选用酚妥拉明降压的是()。
D.嗜辂细胞瘤高血压14.地西泮用于麻醉前给药的理由中错误的是()。
A.减少呼吸道分泌物15.苯二氮茧类不良反应不包括()。
B.腹泻16.氯丙嗪临床不用于()。
C.晕车晕船17.碳酸锂主要用于治疗()。
E.躁狂症18.癫痫大发作合并失神发作应选用()。
D.丙戊酸钠19.丙戊酸钠对失神发作虽优于乙琥胺但不作首选的原因是()。
E.肝脏毒性20.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D.补充纹状体中DA的不足21.苇丝朋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细菌耐药趋势日趋严峻,成为
医学界倍受关注的问题。由于耐药菌对许多
现有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而变得越来越难以治
疗。常导致手术治疗失败、并发症增多、感
染复发、住院时间延长等。
耐药性(抗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水解酶;钝化酶(合成酶)
2.抗菌药物靶位结构改变 3.改变胞浆膜通透性 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流出系统由转运子、外膜蛋白和附加蛋白,
能水解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头霉素类。碳
青霉烯对AmpC酶高度稳定,但是潜在的AmpC酶诱导剂, 故没有选择去阻遏突变株的作用
所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不能抑制AmpC酶,相反,克
拉维酸是强诱导剂
目前大约30%~50%肠杆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沙雷菌
等高产AmpC酶
产AmpC酶耐药菌引发的临床后果更严重
病死率
0.4 0.2 0 非ESBL ESBL
致病菌之一
产ESBLs菌大问题
中国产ESBLs菌耐药问题形式严峻 2008 56.2% , 43.6%
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大量使用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的头孢类
AmpC 酶
特点
往往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过程中诱导
产生,并有可能选择出持续高产AmpC 酶的突变株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
严重药源性疾病 医疗资源浪费 抗菌药物滥用所造成细菌耐药已成为严重问题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有效、安全、经济、耐药性不易形成。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三个要素 (一)对临床微生物学的了解
(二)对抗菌药物的了解
(三)对机体生理﹑病理﹑免疫状态的了解
机体
抗菌药
耐药性 抗菌作用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drug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抗菌药物的治疗地位及存在问题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
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磺胺药(1935年)、青霉素(1941年) 种类多(200+),临床应用面广
细菌
机体、抗菌药与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
细
DNA
菌
鞭毛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荚膜
细 菌 的 结 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DNA
细菌没有成形 的细胞核
特殊结构
荚膜:保护细菌 鞭毛: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
细菌的分类
需氧G+c 金葡、表葡、其他凝固酶 阴性葡球、溶链、草绿链 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 需氧G+b 白喉杆菌 其他棒状杆菌 李斯德菌 需氧g--c 卡他莫拉菌、淋球菌 脑膜炎奈瑟球菌 需氧g--b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 沙门、志贺 阴沟、产气 聚团肠杆菌 枸橼酸菌属 沙雷菌属 非发酵菌 不动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食 单胞菌 黄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 军团菌属
PRSP MRSA(E) VRE VRSA ESBLs (超广谱-内酰胺酶) AmpC 酶 (高产头孢菌素酶) 金属酶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金葡菌 多重耐药G-杆菌 第三代头孢耐药G-杆菌 耐碳青酶烯类部分G-杆菌
常用的抗菌药物
抗 生素 ß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素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菌素类 ß 内酰胺酶抑制剂
细菌的耐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 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 生物现象。研究表明细菌、细菌产生抗菌药 物以及细菌耐药的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 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分为: 1.固有耐药性 2.获得耐药性
是指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 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死亡率%
32%
P=0.03
15%
非耐药菌
产AmpC酶耐药菌
产AmpC酶肠杆菌属感染患者死亡率是非耐药菌感染患者的2倍
Joseph WC,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1; 115:585-590
产 ESBL 与 AmpC 的差别
ESBL AmpC
耐药谱
对三代头孢 头孢吡肟 哌酮/舒巴坦 头霉菌素 碳青霉烯类
抗 菌 药 物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林克霉素类 糖肽类 氟喹诺酮类 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β内 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这一大类抗生素具有抗菌 活性强、毒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的共同特点。目 前在临床上已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这一类抗生素 中新药不少,但细菌的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多重
多耐药 多敏感 大多敏感 敏感 敏感
多重
耐药 敏感 耐药 耐药 敏感
碳青霉烯类酶 (金属-内酰胺酶)
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的酶类,主要见于拟杆菌、
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军团菌等,产金属酶细菌对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常见的-内
酰胺酶抑制剂广泛耐药,是目前抗菌来自疗中尚未突破的难点。90年代后面临的耐药菌
厌氧菌g+c
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g+b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 难辨梭菌等(有芽胞) 双歧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等(无芽胞) g-b 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其他拟杆 菌、梭杆菌
其他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卡氏肺孢菌、 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鸟、龟分 枝杆菌)
细菌耐药性
三者缺一不可,又称三联外排系统。
细菌耐药机制示意图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抗生素靶 位点改变
孔蛋白改变,细胞 壁/膜通透性改变
灭活酶产生
-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
目前已发现300多种 新的种类不断出现 对-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
临床关注的主要-内酰胺酶
超广谱-内酰胺酶 (ESBLs)
1.青霉素类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的特点: ①窄谱:
②不耐酸、不耐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普遍耐药;
高产头孢菌素酶 (AmpC酶)
碳青霉烯类酶 (金属酶及2f组 -内酰胺酶)
超广谱-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lactamases, ESBLs
由质粒介导的-内酰胺酶
除了能水解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外,还能水解三代
头孢菌素及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
被-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CA)所抑制 产ESBLs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