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概述及细菌概述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是一类具有微小体型的生物,它们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微生物在地球上广泛存在,以其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将从形态特点、生理特点和生态功能等方面介绍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形态特点:
微生物的体型通常非常微小,一般不能用肉眼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细菌通常为单细胞结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真菌体型大多为菌丝状,菌丝可提供大面积的生物膜;原生动物体型较为复杂,通常为单细胞结构,可以有纤毛或鞭毛等运动结构。

生理特点:
微生物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生理特点。

细菌可根据氧需求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真菌通常以异养和腐生为主,一部分真菌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原生动物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进行异养或光合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繁殖,包括极端温度、酸碱度、盐度等环境。

生态功能: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也有多样性。

常见的方式有二分裂、芽生、分枝、细胞质分裂等。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有些细菌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庞大的菌落。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们可以帮助人类保持健康,维护身体内的微生物平衡,如人类肠道中的益生菌。

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可以造成疾病,如一些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总之,微生物作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在地球上的生态、地质循环、能量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功能使得微生物成为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医学微生物》课件

《医学微生物》课件

常见医学细菌的分类与特点
01Leabharlann 020304
革兰氏阳性菌
具有厚重的细胞壁,对青霉素 敏感,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
具有较薄的细胞壁,对青霉素 不敏感,如大肠杆菌、沙门氏
菌等。
厌氧菌
在缺氧环境中生存,如破伤风 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
分枝杆菌
生长缓慢,如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等。
细菌的致病机制
疱疹病毒
分为单纯疱疹病毒和EB病毒等,主 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疱疹。
HIV病毒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艾滋病。
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病毒的复制过程
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
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病毒的致病机制与症状
致病机制
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利用人体的细胞进行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或功能异常。
抗菌药物使用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 罩等,减少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03
医学病毒学
常见医学病毒的分类与特点
流感病毒
分为A、B、C三种类型,主要通过飞 沫传播,引起流行性感冒。
肝炎病毒
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 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引起肝炎 。
真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污染水源和环境,加强免疫力等措施可预防真菌感染。
治疗
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包括唑类、丙烯胺类等抗真菌药物,也可采用中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方法。
05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细菌概述讲述课件

细菌概述讲述课件

毒力变异 2.
(biànyì)(遗传性变异)
➢ 毒力增强:细菌战;细菌炸弹等。
➢ 毒力减弱(jiǎnruò):有毒菌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传 代培养,可使细菌的毒力减弱(jiǎnruò)或消失。
➢ 卡介苗(BCG)是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在含有胆汁的甘油、 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传230代,获得的一 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细菌概述讲述
第三十页,共五十九页。
(三) 细菌的人工 培养 (réngōng)
1. 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fāngfǎ)培配置而成的,专 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分类: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按其物理状态(zhuàngtài)分类: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第一节 细菌(xìjūn)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是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一、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xíngtài) 二、 细菌的结构
--细菌概述讲述
第二页,共五十九页。
学习 目标 (xuéxí)
掌握细菌特殊(tèshū)结构的种类、功能及医学 意义
熟悉细菌细胞壁结构及功能、细菌大小与形 态
非遗传性变异:细菌在一定(yīdìng)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的 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表现型变异。易受到环 境因素的影响,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出 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 又可复原,表型变异不能遗传。
--细菌概述讲述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九页。
1. 形态(xíngtài)结构的变异(非遗传性变异)
--细菌概述讲述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九页。
固体(gùtǐ)培养基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呼吸作用
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进行 ,少数真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
物质代谢
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 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所需的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包括菌丝的生长、孢子的形成 和萌发等过程。
常见真菌种类及其特性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可发酵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 碳,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等领域。
蘑菇
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等。
病毒的危害
导致人类和动植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同时,病毒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05 微生物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促进土壤形成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和 矿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 和发育。
微生物的收多 、转化快和生长旺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促 进动植物生长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01
02
03
有益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农 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如制作面包、酿造啤酒、 生产抗生素等。
有害关系
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大型真菌,具有食用 和药用价值。
霉菌
多细胞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 状,可引起食品、衣物等物品的霉变。
青霉
属于半知菌类,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可 引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腐烂。
04 病毒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病毒的基本结构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 动植物的病害,如细菌引 起的痢疾、病毒引起的流 感等。
中性关系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和平共 处,不引起疾病,也不产 生明显的益处或害处。

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微生物是指能够在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体积中独立生活的微小生物体。

它们包括了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种类型。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细胞类型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微生物分为以下几类: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其细胞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杆状或螺旋形,并且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快速繁殖。

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动植物体中,有的有益于人类,有的可以引起疾病。

2. 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其细胞通常是多细胞的,以菌丝为主要构造,菌丝可以穿透并吸收有机物质,从而提供营养。

真菌可以分为霉菌、酵母菌等不同群体,有些可以产生有机酸、发酵物等对人类生活有益,也有些可以引发感染或致病。

3. 病毒: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不能独立生存,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病毒一般都非常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动物以及植物,引起一系列疾病。

4.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真核生物,包括了单细胞的动物,如阿米巴和锡伯氏菌等。

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体中,有些是自由生活的,有些是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的。

原生动物在食物链的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微生物的特点除了不同种类微生物有着自己的特点之外,微生物整体上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 微小:微生物的细胞体积非常小,通常只有几微米甚至更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 多样性:微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按照现有分类标准,已知的微生物大约有几千万种,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详细的研究。

3. 高适应性:微生物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各种温度、酸碱度、盐度等条件下。

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4. 重要性: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了物质的循环与转化,以及土壤的肥沃、水质的净化等过程。

四大类微生物总结

四大类微生物总结

广泛在于自然界中与人类 生活密切相关
具有繁殖快、适应性强、代 谢旺盛等特点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种类繁多包 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病毒:非细胞微生物包括DN病毒、 RN病毒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真菌:多细胞微生物包括酵母菌、 霉菌、蕈菌等
原生动物:单细胞或多细胞微生 物包括纤毛虫、鞭毛虫、孢子虫 等
应用:在食品、 医药、农业等领 域有广泛应用
原生动物
定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 特点:原生动物具有运动、摄食、排泄、呼吸等生命活动 分类:原生动物可以分为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肉足虫等 应用: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生物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四大类微生物的比较
形态与结构比较
细菌:单细胞球形、杆形、螺旋形等无细胞核 真菌:多细胞丝状、分枝状等有细胞核 病毒:非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原生动物: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核形态多样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微生物的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 繁殖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适应性强:微生物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中生存如高温、低温、高盐、高压等 代谢方式多样: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等
四大类微生物介绍
细菌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等环境中 细菌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细菌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繁殖速度快 细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物质循环等
繁殖方式比较
细菌:二分裂繁殖速度快适应 性强
真菌:孢子繁殖适应性强生长 周期长
病毒:自我复制适应性强生长 周期短

八年级生物细菌与真菌

八年级生物细菌与真菌

八年级生物细菌与真菌1. 细菌概述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存在于地球上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中等。

细菌的大小一般在0.2到2微米之间,形状多样,可以是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细菌可以根据其需氧方式进行分类,包括厌氧菌和需氧菌。

厌氧菌可以在缺氧条件下生存,而需氧菌则需要氧气来进行新陈代谢。

2. 细菌的结构与功能细菌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粒和核糖体等。

细胞壁是细菌细胞外层的结构,在保护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细菌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部,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质粒是细菌细胞内可自主复制的额外DNA分子,负责传递一些细菌特有的性状和抗生素抗性等。

核糖体则是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工厂。

细菌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的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有的细菌则可以产生抗生素,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细菌不仅可以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同时也有很多细菌对人类和环境有用。

有害细菌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如腺鼠疫菌引起的鼠疫、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等。

为了对抗这些细菌,人类发展出了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以抑制或杀死细菌。

然而,也有很多有益的细菌。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如肠道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K。

此外,一些细菌可以用于环境修复,如石油污染地区可以用到一种叫作石油降解菌的细菌来降解石油污染物。

4. 真菌概述真菌是生物界的一个大类,包括了很多种类的生物,如蘑菇、霉菌、酵母菌等。

真菌是多细胞的,由许多细胞组成。

它们遍布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主要以分解有机物为生。

5. 真菌的结构与功能真菌的细胞结构相对复杂。

真菌细胞由菌丝构成,菌丝则由许多纤维状的细胞体组成。

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真菌体。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进行生殖,孢子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新的菌丝,从而繁殖更多的真菌。

真菌具有分解有机物的功能,它们通过分解死亡的植物和动物等有机物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释放出来,使其可以被其他生物再次利用。

微生物简介3篇

微生物简介3篇

微生物简介第一篇:微生物简介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角落,是最古老、最基础、最普遍的生命形式之一。

微生物是一种生长速度快、数量大、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生物等。

许多微生物可以被利用,但另一方面,它们也能够引起疾病和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危害。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形态单一,大小约为1-10微米。

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生存在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存在于各种动植物体内,甚至还有一些细菌可以生存于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压、酸碱等。

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前者染色后呈紫色,后者染色后呈红色。

细菌具有复制、代谢、运动、生长等基本生命现象,而且还可以利用自身代谢产物进行代谢交换、共生共生等。

细菌是一种重要的杂技品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环保等领域。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们由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组成,大小约毫微米。

病毒不具备自主生长和繁殖能力,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自己的遗传信息。

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类,通过感染宿主细胞来引发多种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甲型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病毒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系统,它们不仅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真菌是一种多细胞或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生活在空气、水体、土壤等多种环境中。

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两类,前者为单细胞真菌,后者具有菌丝结构。

真菌不同于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必须从其他有机物中获得能量。

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药物生产等生产领域,同时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例如霉菌病、念珠菌病等。

真菌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体系,不仅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原生生物是一类真核微生物,以单细胞形态存在,其大小和形态各异。

原生生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土质中,也存在于各种组织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医学微生物学属于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主
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制,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
防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策略和措施,以便控制甚至消
灭此类疾病的一门科学。
近20年来,医学微生物学有很突出的研究进展
(三)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小:个体直径以微米(μm)或纳 米(nm)为测量单位;
教学ppt
4
2.形体简:为简单多细胞、单 细胞、原核细胞或非细胞型微
生物;
3.种类多:至少有10万多种,主要分为非 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 核细胞型微生物;
教学ppt
5
4.“食谱广”:动植物不能利用的物质甚至剧 毒物质,微生物均可作为营养物质;
微生物学概论
Introduction of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教研室 山长武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一) 定义:
微生物 (Microorganism) 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 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 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 倍、微数千倍甚至数万倍后,才 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体。
教学ppt
15
四、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 要求
11
4.1974年从莱姆(Lyme)病患者的硬蜱体内分离到伯氏 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iri,BB)。
5.1982年从慢性胃炎患者体内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后证明他与溃疡病有关.
6.1982~1983年法国人及美国人相继从AIDS患者体内分 离出HIV-1型病毒,其后又在西非分离到 HIV-2型病毒
毒(Rotavirus)。
3.1965年我国学者首次从新疆巴慧县农村患者中分离出
新疆出血热病毒(病毒直径92~105nm的RNA病毒),
1978年韩国首次分离到肾综合征(HFRS)的病原体汉
坦病毒( Hantaan virus)后将上述出血热病毒同归
为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教学ppt
7.1989 年9月正式将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分为丙型肝炎 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1995年以来又重新 认识庚型肝炎病毒(HGV或GBV-C)。
教学ppt
12
8.1992年10月从印度、孟加拉、泰国等地霍乱患者粪便 中分离到非0-1群霍乱流行株0139群,已成为目前优势流行株。
9.近年来致病性艾希氏大肠菌0157血清型( 0157 :H7) 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
病、3种病毒病和8种寄生虫病 ,如结核病、白喉、登革热、
霍乱。
教学ppt
13
(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如细菌的内毒素与外 毒素的致病性),病毒吸附、侵入细胞的机制,机体 对感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病原微生物的遗传变 异等,均有新的发现和进展。
教学ppt
14
(三)诊断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5.易变异: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抗原 性,耐药性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等,均可发 生变异,变异率10-5-10-10 ;
6.起源早: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微生物产生 于35亿年前,人类的形成仅在300万年前。
教学ppt
6
7.繁殖快:在生物界以微生物繁殖最快,细 菌仅需20分钟即可分裂繁殖一次;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维系自然界的生物链和新陈代谢; 2. 农业方面:根瘤菌; 3. 工业方面:食品酿造、皮革、纺织、石油和化工; 4. 医药卫生方面:抗生素和维生素的生产,基因工程中 5. 基因重组,污水处理无害化; 6. 5. 人和动物体内共生微生物,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及病 7. 原微生物
胞器、组蛋白和 (70s)
核蛋白体
培养基
支原体、立克次体及衣原 有些可在活细胞
体需在活细胞或鸡胚中培 中增殖,有些可
养,其他可用培养基培养 在动物体内复制
传代
二、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增殖 代谢、遗传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及与环 境之间的作用,并利用和控制它们的一门 科学。
教学ppt
10
(一)新发现30余种病原微生物
1.1967-1971年相继从C-J病,G-S病,FFI病,羊骚痒病,
KURU病及疯牛病体内分离到类病毒(Viroid),拟病
毒(Virusoid)和朊毒体(prion或朊病毒,virino),
1983年国际会议上正式统称为亚病毒(subvirus)。
2.1973年发现人类不明原因腹泻(秋季腹泻)的轮状病
8.数量多:每克泥土中微生物可达数亿至数 十亿个,人的肠道内正常菌群含100 ~ 400种 微生物,数量达100万亿个之多;
9.分布广:在地球上地壳内、大气层、水和 动植物内,微生物无处不在;
10.“胃口大”:1个大肠杆菌每小时消耗自 身重量2 000倍的糖,折合一个成人为500年 所消耗的粮食。
10.1976年6月~11月在非洲扎伊尔及苏丹发现埃博拉 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OHF)。
11.SARS冠状病毒 是2002.11-2003.6世界流行的严重急 性呼吸综合征。
12.H5N1型流感病毒于2004发现不但能感染禽类还可感 染人。
近20年来,另有20种原已被控制的感染病,包括9种细菌
1. 细菌学检验的微量化、自动化,诊断试剂盒系列化。 2. 免疫荧光(IF)、放射免疫(RIA)和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EIA)技术,被称为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革命。 3. 核酸杂交技术,包括斑点杂交(dot blot)、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
教学ppt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点
(四)三大类微生物特点比较
真核细胞型
原核细胞型
非细胞型
真菌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 病毒、朊毒体(朊病毒) 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
直径(μm) 细胞结构
体外培养
6~15
0.2~5
0.02~0.30
分化程度高,有 仅有核质,内含双链DNA 病毒体的核心为
核膜、核仁及细 和RNA,细胞器有核蛋白体 DNA or 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