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合集下载

微生物概念

微生物概念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指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一系列微小生物。

微生物既有益又有害,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下面分为四个步骤详细阐述微生物的概念。

1. 微生物的类型:微生物广泛分为三类:细菌、真菌和病毒。

其中,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命体,包括各种不同形态、生长速度和产生能力的细菌,有助于消化、生产抗生素和发酵等。

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的生命体,包括蘑菇、霉菌和酵母菌等多种类型,有助于合成抗生素、酒精和味精等。

病毒在微生物中是最小的一类,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体内才能生存,有助于疾病的传播。

2. 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固定氮气、生产抗生素、进行发酵等等。

它们也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体之一,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种调节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能帮助人类生产可食用的酸奶、奶酪和口感美味的葡萄酒、啤酒等。

3. 微生物的危害:微生物有时也会对人类、其它动物和植物产生危害。

例如,许多疾病和感染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如流感、疟疾和结核病等。

还有一些细菌可能通过食品中毒引起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此外,微生物会感染植物并对农业造成损失,如枯萎病和霉菌病等。

4. 微生物的应用:尽管微生物也有危害,但它们的应用是多样的。

微生物在工业和医学上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许多医学领域的重要药物是由微生物制造的,如抗生素。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也有应用,如酸奶、芝士和面包等。

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环保、污水处理和清洁能源生产等领域。

综上所述,微生物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和重要生态功能的群体。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人类和其它生物产生危害。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微生物的了解和应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了解微生物

了解微生物

第一课了解微生物一微生物的定义现代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一般<0.1mm,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从进化的角度,微生物是一切生物的老前辈。

如果把地球的年龄比喻为一年的话,则微生物约在3月20日诞生,而人类约在12月31日下午7时许出现在地球上。

科学的生物分类,往往是依据生物的结构、新陈代谢等方面的差异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而微生物的概念只是单纯从生物的个体大小来定义的。

所以,严格来说,微生物不是一个科学的生物分类概念。

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微生物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三微生物的种类迄今为止,人类已经描述过的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已记载描述过的微生物大约有20万种,随着分离、培养技术的改进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微生物新发现的种类数还在急剧增长。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微生物的类型可分为以下类型:1、细菌:单细胞不含叶绿素和细胞壁无纤维素成分的原核微生物。

根据细菌的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菌等。

2、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

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含叶绿素和藻蓝素(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微生物。

蓝细菌分布极广,普遍生长在淡水、海水和土壤中,并且在极端环境(如温泉、盐湖、贫瘠的土壤、岩石表面或风化壳中以及植物树干等)中也能生长,故有“先锋生物”的美称。

3、放线菌: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放线菌的菌落由菌丝体组成。

一般圆形、光平或有许多皱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落周围具辐射状菌放线菌丝。

总的特征介于霉菌与细菌之间。

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

4、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在1898年发现的,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什么是微生物?

什么是微生物?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也叫微生物界,是指不能用肉眼看到的生物体。

它们是一类微小但却极其重要的生物体,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存活,包括水体、土壤、空气、消化道内和其他动植物体内。

微生物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界有三个主要的类型:细菌、真菌和病毒。

细菌和真菌是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命体,而病毒则不是。

以下是它们的分类:1. 细菌细菌是最简单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球菌、杆菌和弯曲菌。

细菌具有细胞壁和一些质粒,可以自我繁殖,并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 真菌真菌是异养生物,它们从有机物中提取养分,并使用营养素来合成新的分子。

真菌具有菌丝和孢子,包括酵母和霉菌等多个种类。

3. 病毒病毒不是真正的细胞,而是一种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混合物,只能寄生在有生命的物质上,通过感染宿主的细胞来繁殖。

二、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罗列出它们的不同作用:1. 帮助消化人类的肠道中寄生着成千上万的细菌,并且它们帮助人类消化食物。

这些细菌可以消化人类本身无法消化的食物,并且防止有害细菌在肠道滋生。

2. 氮的循环微生物在氮循环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可利用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形式,使植物能够吸收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

3. 生物工程微生物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化学品、药物和饲料等产品,这使得生物工程方面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领域。

4. 污染减轻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废气等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也可以通过利用微生物吸附、分解、转换产物等方式得到减轻。

三、微生物的研究对微生物的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科学和地球生态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生物学、农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同时,微生物的研究也可以揭示微观世界中的那些奥秘,发现新物种、新基因、新工具。

结论无论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的角度,微生物都是一类重要的生命体。

微生物的不断研究及应用,将会在多个领域推动人类社会一步步迈向前进。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概述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一、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1.解释微生物的概念;2.列出微生物的种类并说出其特点。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见图1-1-1)。

它们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容易变异等特点。

图1-1-1 微生物微生物种类繁多,根据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可分为三大类(见图1-1-2)。

图1-1-2 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是有益的,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见图1-1-3)。

图1-1-3 微生物的广泛应用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可分为三大类。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

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是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B. 病毒C. 支原体D.立克次体E.衣原体2.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一条是()。

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3.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螺旋体B. 放线菌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4.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病毒B.衣原体C.放线菌D.立克次体E.支原体。

微生物

微生物

1、微生物:指那些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少数是多细胞,还有些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用肉眼难以观察到,必须借助于光镜或电镜才能看清它们的微小结构。

2、微生物的特征:(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3、原核微生物:核比较原始,没有核膜包围,不具核仁和典型的染色体,也没有固定形态。

细菌:一类群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

4、细菌的个体形态基本上可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

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5、革兰氏染色法是鉴别细菌的重要方法,染色的要点如下:先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菌体着色,然后用脱乙醇色,最后用番红复染,呈紫色色为革兰氏阳性反应,呈浅红色为革兰氏阴性反应。

6、G- 和G+有什么区别?格兰氏染色的区别主要在于细胞壁的结构与成分的不同:格兰氏阴性:细胞壁两层,内层厚2-3nm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外壁厚8-10nm,主要成分是脂蛋白、脂多糖、脂类,两层均未磷壁酸。

格兰氏阳性:细胞壁一层,厚20-80nm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占比重的50%,磷壁酸占50%。

7、简述革兰氏染色机理?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铰链致密,故遇脱色溶剂乙醇处理时,因失去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铰链度差,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褪成无色,这时再经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8、鞭毛:运动器官,为细菌细胞表面着生的一种细长,波浪状的丝状物。

9、荚膜:有些细菌在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透明、松散、胶质状或黏液状的物质,称荚膜。

微生物知识

微生物知识

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影响酶活性:温度变化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最终影响细胞合成。 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温度高,流动性大,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温度低,流动性降低,不利于物质运输,因此,温度变化影响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 影响物质的溶解度,对生长有影响。
5、矿质元素
为机体提供了必要的金属元素等 P、S、Fe、Mg、K、Ca (大量元素) Mn、Cu、Zn、Mo (微量元素)
配制培养基时,大量元素一般首选K2HPO4、MgSO4等,可同时提供4种大量元素。 常用天然水、自来水来配制培养基以提供各种微量元素. 参与微生物中氨基酸和酶的组成 调节微生物的原生质胶体状态,维持细胞的渗透与平衡 酶的激活剂
营养——水
6、水
生理功能主要有: ①起到溶剂与运输介质的作用; ②参与细胞内一系列化学反应; ③维持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稳定的天然构象; ④高比热、高汽化热等,以保证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⑤作为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活度=
P溶液 P纯水
微生物细胞含水量很高,细菌、酵母和霉菌菌体分别是80%、75%和85%, 而霉菌孢子含水39%,细菌芽孢含水很低,约为30%左右。
(3)环境pH值还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离子化程度, 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或有毒物质的毒性。
PH
微生物的生长pH值范围极广,从pH<2~>8都有微生物能生长。 但是绝大多数种类都生活在pH5.0~9.0之间。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生长的最低、最适和最高pH值。低 于最低、或超过最高生长pH值时,微生物生长受抑制或 导致死亡。 不同的微生物最适生长的pH值不同,根据微生物生长 的最适pH值,将微生物分为: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mm)。

自然发生说:认为微生物是由食品中的无生命物质转化而来的,无需空气中的“胚种”。

原生质体:指在认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革兰氏阳性细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蕈菌:又称伞菌,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子囊菌类。

温和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反之则称为温和噬菌体。

营养: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生物氧化: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一系列酶在温和条件下按一定次序的催化,放能分阶段进行,释放的能量部分贮藏在能量载体中。

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存在多种酶与辅酶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可使还原当量中的氢传递到氧生成水。

纯培养: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次生代谢物: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学物。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分为杀菌和溶菌。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物、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从贫营养向富营养发展,主要是自然、缓慢的发展过程。

但是由于某些认为因素,尤其是人类将富含氮、磷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湖泊、河流、海洋,使上述水的氮、磷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造成富营养化。

合成培养基: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各成分的量都确切知道的培养基。

转导:以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微生物

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等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主要特点:1.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3. 群居混杂,相生相克4. 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5. 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微生物物质主要通过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输送及基团转位等方式进出细菌细胞。

细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大类大细胞微生物,它们个体微小、形态和结构简单、具细胞壁和原核物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任何细胞器。

细胞壁的功能:A. 维持细菌外型,保护细菌耐受低渗环境 B. 阻挡有害物质进入菌体,维持离子平衡;C. 与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药物敏感性及革兰氏染色性等密切相关。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与真核细胞者类似,主要有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胶状物质。

根据糖被的形状和厚度的不同,将荚膜分为四类: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

荚膜的生理功能:A、荚膜富含水分,可保护细胞免于干燥;B、能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C、为主要表面抗原(K抗原),是有些病原菌的毒力因子;D、能保护菌体免受噬菌体和其他物质(溶菌酶和补体)的侵害;E、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F、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鞭毛: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的结构:鞭毛丝.鞭毛钩.基体芽孢: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或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停止,细胞内细胞质浓缩,逐步行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特殊结构,称为芽胞。

芽胞成熟后可自行从芽胞囊中释放出来。

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

芽孢的特性:A. 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细菌数量并未增加,因而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什么是微生物?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个体极其微小。

主要特点是: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吸收快,转化能力强;生长旺,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数量和种类繁多,分布极为广泛。

2、在细胞水平对微生物如何进行分类?各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主要特点是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是:鞭毛,细胞壁中有肽聚糖。

代谢途径比较单一。

多生活在地球上极端的环境或生命出现初期的自然环境中,是地球上较早出现的生命群体之一;放线菌:能形成分枝菌丝和分生孢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群体;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一种自养生物;支原体:对抗生素不敏感,无细胞壁;衣原体:细胞内同时含有DNA 和RNA ,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覃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特点:有核膜,进行有丝分裂,拥有线粒体或者叶绿体等细胞器;真菌的陆生性较强;
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阮病毒).
病毒的颗粒很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只有一种核酸;抗生素对病毒影响不大,但是干扰素可以抑制多数病毒的复制。

3、Koch postulates 的要点
答:科赫法则是罗伯特·科赫提出的,可以用来判断疾病的病原物是什么。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每个病人体内都有这种微生物,且健康的人体内不存在。

2.要从宿主中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纯培养。

3.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与健康的人接触后,人会得同种疾病。

4.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出这种微生物。

满足所有条件,就可以确定病原物。

但是这个判断准则有局限性,没有办法确定某些病毒的病原体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