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溶剂中单位温度下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溶解度曲线则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呈现的曲线,对于理解溶解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克数”或“溶质在100毫升溶剂中溶解的克数”来表示。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为克/100克或克/100 mL。
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溶剂分子的大小与溶质分子的大小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决定溶解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
2.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极性、溶质分子的大小与溶剂分子的大小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溶质分子越小、极性越大,溶解度越大。
3.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某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发生。
4. 压力: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较小。
但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情况下,压力的增加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大。
二、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变化规律溶解度曲线是随温度变化而描绘的曲线图,用于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在溶解度曲线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一般来说,溶解度曲线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曲线:这种曲线表明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愈发有利,溶解度呈现上升趋势。
2.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曲线:这种曲线表明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降低。
3. 温度对溶解度没有显著影响的曲线:这种曲线表明溶解过程与温度无关,溶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不变。
溶解度曲线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溶解度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溶解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例2、(2009•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1)t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
(填写“>”、“<”或“=”,下同)(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a 30g 100g ×14 130g ×14
的饱和溶液中,
b 40g 100g ×13 140g ×13 C 30g 100g ×14 130g ×14
谁的溶解度大 所含水就少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b
..................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 40 50 60 70 80 90 100
/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2) 溶解度曲线
()
溶 解 度
200 190 180 170
D 50oC时,10gKNO3中加入20g水,充分溶解后
再降温到30oC,有KNO3固体析出
B、列表法中,判定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方法:看
低温时低的溶解度与相邻该物质高温的溶解度之间是否包含
另一物质高温是的溶解度,若包含则符合题意。
40oC时 KCL的溶解度为4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
(5)稀释问题套入稀释公式:m浓液×P%浓= m稀液 ×P%稀
100g
20g 20g+100g
(100+50)g
X
X=11.1%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 ..........
1.将t1oC a、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oC
【化学】溶解度曲线

【化学】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七嘴⼋⾆说考情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是全国各地市的中考重点,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
陕西说:近10年必考,从2011年开始均在填空及简答题中考查,有曲线、表格、实物图、表格结合实物图、表格结合曲线、实物图结合曲线、实物图结合表格和曲线多种考查形式。
安徽说:近10年必考,除2018年在填空和简答题中考查⼀空外,其余均在选择题第10题考查表格或曲线。
考查曲线⾛向有⼀升、⼀条先升后降、两升、⼀升⼀降、两降多种形式。
河南说:近10年必考,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有考查。
除2015年考查溶解度表外其余均考查溶解度曲线,且考查的曲线除2010年是1条曲线外,其余均为2条曲线。
曲线⾛向有⼀升、两升、⼀升⼀降、⼀升⼀平缓多种形式。
江西说:近10年必考,近5年在选择题或选择填充题中考查,2009~2013年在填空与说明题中考查。
以单纯考查曲线为主,偶尔考查曲线结合表格、曲线结合实物图。
曲线⾛向有⼀升、两升、⼀升⼀降、两升⼀降多种形式。
云南说:近5年必考,在选择题、填空与简答中均有涉及。
以三条或两条曲线为主,偶尔也考查⼀条或四条曲线。
⼭西说:近10年仅2017年未考,其余在选择题和⾮选择题中均有考查。
考查形式有曲线、表格、曲线结合实物图等形式。
曲线⾛向有⼀升、两升、⼀升⼀平缓、⼀升⼀降多种形式。
河北说:近10年考查5次,除2018年在实验探究题的⼀空考查外,其余均在选择题的6题或7题考查。
考查形式除2013年考查溶解度表外,其余均考查曲线。
曲线⾛向有⼀升、两升、⼀升⼀降、两升⼀降多种形式。
说来说去还得练1.(推荐河南、江西、河北)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增⼤B.图中P点表⽰甲的饱和溶液C.将甲溶液从t2℃降⾄t1℃,⼀定有晶体析出D.t2℃时,将60g甲加⼊50g⽔中最多形成105g溶液2.(推荐安徽、云南)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85℃时的溶解度⽐45℃时的溶解度⼩B.50℃和7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50gC.降低温度,⼀定能使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1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3.(推荐河北、河南、安徽、⼭西、云南、江西)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A的溶解度⼤于物质B的溶解度B.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C.降低温度可从B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D.t2℃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A、B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A>B4.(推荐云南、河北、⼭西、江西)如图是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a>b>cB.物质a中混有少量b时,可⽤降温结晶的⽅法提纯a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a=c<bD.分别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5.(推荐陕西)下表是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3.2.3溶解度曲线

3.2.3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一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得最大克数。
符号:S,单位:g/100g水2、溶解度的含义:20℃时,S NaCl = 36g/100g水含义:20℃,食盐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溶解36克。
举例:20℃时,S AgNO3 = 222g/100g水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唯一因素是对于气体溶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和二绘制溶解度曲线图(1)请根据下表列出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在坐标系中作出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13.3 31.6 63.9 110 169 KNO3温度(℃)0 20 40 100 溶解度(g/100g水)0.173 0.165 0.121 0.076Ca(OH)2(2)溶解度曲线的运用溶解度曲线上表示溶液的点的位置所表示的含义及点的移动操作诀窍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1)6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2)10℃时,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A物质的溶解度。
(3)℃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例2:.右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A点所表示的意义(2)若X、Y、Z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气态物质,该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3)20℃时,N处物质X的溶液呈(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要使该溶液从N状态变为M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有或三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S 100 =m(溶质)m(溶剂)SS+100=((+(mm m溶质)溶质)溶剂)=m(m溶质)(溶液)例1、在T℃时,向80克水中加入硝酸钾固体20克,恰好达到饱和,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例2、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则在此温度下,3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多少克?T℃,硝酸钾饱和溶液200克,蒸发20克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当堂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1)20℃时,把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 (2)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26.4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6.4克/100克水(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100克水。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有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
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或线外的点):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Q(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把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a、b、c 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大小关系。
(6)若把混在a中的少量b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若要使b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若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20B. 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3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与图像分析一、溶解度曲线【三变量: 、 、 】1.注意温度变量①a 物质溶解度大于c 物质溶解度。
( ) ②b 物质为易溶性物质。
( ) ③c 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 ) ④a 、c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⑤t 1-t 2℃之间a 饱和溶液浓度大于c 饱和溶液浓度。
( )2.注意饱和变量①t 1℃时,100ga 、c 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 、c 的质量相等。
( ) ②t 2℃时,b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 ③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t 1℃时大。
( ) ④t 1℃时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16%的c 溶液。
( ) ⑤t 2℃时M 点所对应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b >c 。
( )⑥t 2℃时将等质量的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 ℃,析出晶体的质量a 一定大于b 。
3.注意等质量①t ℃时a 、b 饱和溶液中含有的a 、b 质量相等。
( )②t 2℃时,将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析出晶体的质量a 大于b 。
( ) ③t 1℃,将a 、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a=c 。
( ) ④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从t 1℃升高到t 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b 。
4.计算①t 1℃时将20g c 物质加入50g 水中能形成60g 溶液。
( ) ②t 1℃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③t 2℃时75g a 的饱和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降温到t 1℃可得到125g16%的a 饱和溶液。
④t 2℃时,将60g a 物质放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3。
( ) ⑤将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a 溶液从t 2℃降温到t 1℃其质量分数仍为10%。
( ) 5.其他①t 1℃时a 、c 物质的溶解度都为20。
( ) ②降温可以使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解读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通常以克/100克溶剂(g/100g)或克/升溶液(g/L)表示。
溶解度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溶解过程的理解以及反应速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压力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是其中最显著的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导致溶质分子更容易克服吸引力和相互作用力,从而更容易融入溶剂中。
另一方面,在低温下,溶剂分子的平均动能降低,相互作用力增强,溶质的溶解度相对较低。
与温度相比,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较小,尤其是对于固体溶质和液体溶剂的溶解过程。
但是,对于气体溶质和液体溶剂的情况下,压力的增大可以显著提高溶解度。
这是因为根据亨利定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其压力成正比。
增加压力可以增加溶质分子通过液体表面进入溶液的机会,从而提高溶解度。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时,溶解度通常较高。
相反,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时,溶解度则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相互作用力较强可以促使溶质分子在溶剂中更好地分散,并与溶剂分子形成较为稳定的溶液结构。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进行解读。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度随溶剂质量或摩尔分数变化的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形态可以根据溶剂的类型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溶解度曲线包括饱和溶解度曲线、过饱和溶解度曲线和不饱和溶解度曲线。
饱和溶解度曲线描述了在给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度随溶剂质量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
在曲线上各点的坐标表示了溶剂中存在的溶质的最大可能质量。
曲线的形状通常呈正向斜率,即溶质溶解度随溶剂质量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饱和状态。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无法再进一步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P31 T4 不变 ,不变,变大,n/m=s/100
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① 将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则NaCl的 溶解度为36g. 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 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 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 200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 KNO3,因此,KNO3的溶 解度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 小的是( C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 出.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硝酸钾的溶解度 ①列表法(如右) T℃ 0 10 20 30 40 … ②溶解度曲线 S g 13.3 20.9 31.6 45.8 63.9 ….
(2)若该液体是KNO3溶液,杯底是未溶的KNO3固体, 现在对杯底加热,木块 如何变化 ?___上__升____
Exercises
6.下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 高于t1℃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2) 高于t2℃ 时,A、C、B三者溶解度是按由大到
小的顺序排列;
(1)P点表示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_相__等___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t1℃时A、B的饱 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关系为A__=__B.
(2)t2时,将60gA物质放入到10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 量是_1_5_0__g (3)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 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__降__温__或__加__物__质__A_或__蒸__发__溶__剂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0.A+B( P30T7)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克
过饱和状态有晶体析出
)
2、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 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
解度相同。
温度(t)
不饱和状态
(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溶 解 度 ( 克 )
温度(t)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情况: ①陡升型(大部分固体物质,其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如:硝酸 钾); ②下降型(极少数物质随温度升高溶 解度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③缓升型(少数物质,其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
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 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 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⑥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 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 A.①②④ B.②⑥ C.③④⑤⑥ D.⑤⑥
3.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时,把20克NaCl 投人到50克水中充 分溶解后,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A ) A.制成了70克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克饱和溶液 C. 有18克NaCl发生溶解 D.还剩余2克固体NaCl(未溶解)
描述正确的是(填字母)D___ A.有乙物质的晶体析出
B.乙的溶解度不变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8下表是3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格信息 答题。(领跑P56T8)
(1)某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有固体析出,则该饱和溶液 的溶质是 Ca_(O__H__)2(填化学式)。
(2)要配制20℃时的NaCl饱和溶液100g,需要NaCl的 质量为 2)
巩固练习
A+B P31 T2 A
5.观察右图,有一烧杯装有某种液体,液面上漂浮 有一木块,烧杯底有少量该液体所含溶质的未溶 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液体是Ca(OH)2 溶液, 杯底是未溶的Ca(OH)2固体, 现在对杯底加热,木块如何变 化? 下降 (填上升或下降,下同)
核心知识提要
一、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 固体物质在__1_0_0__g溶剂里达到_饱__和___状 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 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固体的溶解度(S)
(1)概念的理解(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②标准:100克溶剂 ③状态:饱和状态 ④单位:克
(2)与溶解性的关系
线: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曲线上的点: 该点温度下的溶解度(饱和溶液) 点
交点: 两物质在该点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曲线下面的点: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面
曲线上面的点: 表示溶液过饱和溶液(有晶体)
(1)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硝酸钾图例)
溶
1、点: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解
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
度
的溶解度。
(3)某KNO3晶体中有少量NaCl、Ca(OH)2杂质,要得 到纯净KNO3的方法是:先加热溶解,然后 降温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KNO3晶体。
9.(领跑P58T11)
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黄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__t_1_时__刻__,A__和__B_的__溶__解__度__相__等_________
S(20℃) ∕g 0
0.01
1
10
溶解性 不(难)溶 微溶 可溶
(3)影响因素
内因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外因: 温度
易溶
核心知识提要
2、气体的溶解度 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
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因素:__温__度____和___压__强____
规律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
(3)A,B,C三种物质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小的是 B
溶解度
A
C
t1 t2
B 温度
7(领跑P56T7)下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t__℃. (2)60℃时,32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_2_0_0_g (3)60℃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