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入耳式耳机.doc
耳机乐理知识点总结

耳机乐理知识点总结一、耳机的种类1. 依据佩戴方式区分(1)耳塞式耳机:主要包括入耳式和半入耳式两种。
入耳式耳机是指可以将整只耳机插入耳道中的设计,因为与耳道充分贴合,所以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噪声干扰,提供更加纯净的音质。
半入耳式耳机是指耳机设计成半圆状,只是耳机的某一部分搭在外耳上,不会全部插入耳道内,音质一般而言略逊于入耳式。
(2)头戴式耳机:是指头戴在头上的一种耳机,主要有开式和闭式两种。
开式头戴式耳机可以让外部声音透过,此类耳机的音质和环境噪声的隔离效果通常较差。
闭式头戴式耳机可以有效隔绝外部噪音,让用户全身心沉浸在音乐之中,音质也更出色。
(3)颈戴式耳机:是指悬挂在脖子上的一种耳机,适合运动时佩戴,但音质和隔音效果通常不如头戴式耳机。
2. 依据技术分类(1)动圈式耳机:动圈式耳机采用动圈单元发声,音质比较温暖、低音丰富。
(2)动铁式耳机:动铁式耳机采用动铁单元发声,音质比较清晰、高音精细。
(3)电容式耳机:电容式耳机采用电容单元发声,音质精密细腻,清晰度较高。
3. 依据用途分类(1)音乐耳机:按照不同音乐风格和环境使用,有不同的款式和规格。
(2)运动耳机:适合进行运动时佩戴,主要以颈戴式和入耳式为主。
(3)办公耳机:适合在办公室、图书馆等安静环境下使用,主要以头戴式和闭式为主。
二、耳机音质1. 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指耳机所能回放的频率范围,包括低音、中音和高音的频率范围。
频率响应范围越宽,代表耳机所能处理的频率范围也越宽,音质表现也更全面。
2. 高保真音质高保真音质是指耳机所输出的声音与原始声音尽可能一致,能够还原录音的真实性。
高保真音质的耳机往往能够表现出更加精准、细腻和平衡的音质。
3. 低音效果低音效果是指耳机对低频音效的表现能力,在低频效果好的耳机上,低音更加浑厚、有力,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 隔音效果隔音效果是指耳机对外部噪音的隔绝能力,隔音效果好的耳机能够将外部噪音最大程度地隔离在外,让用户可以更加专注地享受音乐。
入耳式耳机的正确佩戴方式是什么

入耳式耳机的正确佩戴方式是什么
可以说到耳机的佩戴方法,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戴了那么久的耳机,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戴呢?其实不然,很多人虽然在平时一直都有使用入耳式耳机的习惯,但是他们的佩戴方式却存在着错误,错误的方法不仅让耳机总是容易掉落,而且也可能会对耳朵造成不好的影响,有时还可能会引起疼痛,所以,喜欢戴耳机听音乐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掌握好佩戴耳机的方法,那么,入耳式耳机的正确佩戴方式是什么?
入耳式耳机,又名耳道式耳机、入耳式耳塞、或者入耳式监听器(即IEM的英文全称:In-Ear-Monitor),是一种用在人体听觉器官内部的耳机,根据其设计,会在使用时密封住使用者的耳道。
它能排除外在噪音干扰,音质既饱满又清晰,轻巧易携带。
但常听人抱怨说耳机太小、低音部分不足,经常掉出来。
下面说一下正确戴入耳式耳机的方法,方便大家使用。
★方法/步骤
为了更好的声音表现,耳套与耳道必须形成良好的密闭环境,所以,先要确认密闭性,在争取区分左右耳机。
为了更好的使耳机进入耳道,可适当用水做润滑剂。
对应好正确的耳道,拿起耳机开始放入耳朵。
将耳机轻轻放入耳道中。
轻轻转动耳机,慢慢塞进。
★注意事项
可对正对性的转进或者转出,直到耳机在耳道舒服为止。
在保证舒适安全的情况下,请保证耳塞插入足够的深,以保证能形成一个密闭环境。
人的耳道长约2.5cm,所以佩戴入耳式耳机并不会对耳膜造成损害,不过还是应该小心的佩戴和写下耳塞。
耳机产品介绍

平衡感音质
平衡感音质是指音频高中低频段的平衡表现,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听觉体验。这种音质适合听流行、古典等类型的音乐的用户
品牌及型号推荐
4
品牌及型号推荐
头戴式耳机品牌及型号推荐
Sony MDR-1A:这款耳机采用全数字驱动技术,音质清晰、低音强劲,适合长时间佩戴。同时具有降噪功能,能够提供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Bose SoundLink AE-II:这款耳机采用蓝牙连接,具有出色的音质和便携性。同时具有耐用的电池和防水设计,适合在办公或娱乐场合使用
-
THANKS!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耳机产品介绍
20xx
-
引言
耳机类型
音质特点
品牌及型号推荐
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引言
1
引言
1
2
3
在当今数字化世界中,耳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听音乐、看电影、还是打电话,耳机都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私密、舒适的听觉体验
本文将对耳机市场进行深入剖析,为您介绍各类耳机的特点和优势
耳机类型
2
耳机类型
头戴式耳机
音质特点
3
音质特点
高保真音质
高保真音质是指接近原音的音质,能够提供真实的听觉体验。这种音质通常需要较高的音频解析度和频响范围。高保真音质适合对音质要求较高的用户
音质特点
重低音效果
重低音效果是指音频中低频部分的表现力,能够带来强劲而有力的音效。这种音质适合喜欢听摇滚、电子等类型的音乐的用户
音质特点
Bose QuietComfort 35 II:这款耳机采用主动降噪技术,能够有效隔绝外界噪音。同时具有出色的舒适性和便携性,适合在旅途中使用
入耳式耳机耳朵伤害有什么?

入耳式耳机耳朵伤害有什么?
很多朋友对入耳式耳机是特别钟爱的,认为这样的耳机听起来更好,但是入耳式耳机如果长时间的使用,对听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入耳式耳机容易对鼓膜产生振动,这样容易对其形成一种刺激,但是刺激有可能是恶性的,导致听力的下降或者耳朵出现其他的不适。
★什么是入耳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又名耳道式耳机、入耳式耳塞、或者入耳式监听器,是一种用在人体听觉器官内部的耳机,根据其设计,会在使用时密封住使用者的耳道。
因为其出色的便携性,高音质的声音表现与优秀的隔音效果,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入耳式耳机在普通耳机的基础上,以胶质塞头插入耳道内,获得更好的密闭性。
极大地增强了耳机的表现效果、这种密封性大体上提供了两种功能:降低外界噪音对音乐的干扰。
提供了一个封闭的环境,大大减少了漏音。
从实用角度来说就是在嘈杂的
环境下,可以不受影响地尽情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
★入耳式耳机危害
现在戴入耳式耳机的年轻人很多,殊不知,长时间戴入耳式耳机对他们的听觉系统会造成危害。
由于入耳式耳机接近鼓膜,声波传播的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的刺激比较大,很容易造成对耳膜和内耳的伤害,噪音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耳鸣、耳痛、头痛、头昏、情绪紧张等症状。
另外,天气较热,汗多的时候,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可能导致外耳道炎。
因此在购买耳机时,最好选用头戴式耳机,因为它对耳朵损伤比较小。
相比入耳式、耳挂式,头戴式虽然没有小巧便携的优势,却有很好的音效,最重要的,由于佩戴时不用入耳,所以几乎不会对耳道、耳膜造成伤害。
相比之下,耳挂式、入耳式耳机虽然音效逼真,但会令耳膜在长期高震荡下受损。
耳塞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有什么区别

耳塞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有什么区别耳塞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有什么区别1、发音原理可能不同非入耳耳塞为动圈结构,而入耳耳塞包括了动圈,动铁以及压电式结构。
2、要求不同入耳耳塞因佩带后耳塞与耳道中形成一个密闭式的空间,导致外部声音会经过耳塞外壳放大进入耳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诊器效应。
听诊器效应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听音。
为避免听诊器效应,因此入耳式耳塞要求线材尽力柔软,避免与衣物等摩擦。
部分耳塞线材不够柔软,如e2c,e5c等,但是这些耳塞的听诊器效应不严重,这也就是另外一个避免方法了。
绕耳!将线材绕耳一周,这样即使线材抖动,也不会产生听诊器效应。
3、主要用途不同入耳耳塞因为紧贴耳道,因此可以有效的阻隔外部噪音,而开放式耳塞则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因此在周围环境比较嘈杂的地方来听音乐或者其他东西,购买入耳耳塞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可以明确一点,入耳塞子其实不伤听力。
但是要提醒大家,正因为入耳塞子隔音能力突出,因此在路上不建议大家佩带,毕竟安全第一。
4、声音风格不同入耳耳塞因为其封闭式设计,耳塞直接深入耳道,因此声音上比较细腻,空气的衰减问题比较小,而开放式耳塞则因为声音经过空气衰减比较大,导致的细节不够自然、细腻。
而入耳耳塞不足的地方在于对低频的控制上,处于封闭式的结构,因此当低频量稍微充足一些时,残响问题就会比较突出,另外动圈式结构本身就存在低频残响比较大的特点,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
5、关于两者对听力的损伤问题一直以来,不少人提起入耳式耳塞,总认为其伤听力.其实这样的看法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损伤听力的原因的很多,如听音时间,音量等等.在这里主要涉及的是音量问题。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小一般为40-60分贝之间,因此在听音时,音量也应当控制在此.开放式耳塞发出的声音容易被外界杂音干扰,而人的听觉会因为杂音而反映力下降,所以在嘈杂的环境下,会不自觉的将声音开到非常大.等回到安静环境环境后,建议大家在穿行马路或者在开车时一定不能佩带.否则容易发生交通意外。
耳机入门 耳机的基本分类

耳机入门耳机的基本分类前面花了十多篇的篇幅来讲音箱的基础知识,其中很多部分与耳机是相通的,它们发声的基础原理并没有大的区别,但耳机始终是耳机,与音箱不同,不同在于其结构、应用、使用方法等等的诸多不同之处。
下面这几篇着重讲耳机。
根据外形分类我们常常用耳塞和耳机用来区别大小耳机,而在严格的产品分类上来说,都被统称为耳机,它们所对应的英文单词都是headphones或者earphones。
耳塞这个词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精妙,英文中的对应的词组是“ear canal type headphone”,即耳道式耳机。
在一些英文媒体上,还会把耳塞称为“Earbuds”,这个单词被解释为“In-ear hea dphones”,即入耳式耳机。
它的意思和“ear canal type headphone”是一样的。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耳廓外结构示意什么是耳塞,就是驱动器单元口径小,能根据本身尺寸优势,借助耳机本身的佩戴系统(例如某些耳挂式耳塞)或者不借助外在的悬挂系统利用耳朵的形状和软骨用耳机封住外耳门(也叫耳道口)的小尺寸耳机。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人耳内结构示意在英文中对耳塞最基本的描述是“In-ear”,即入耳。
而汉字区的发烧友还习惯把耳塞分为半入耳式和入耳式(或称耳道式)两种。
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 Creative 创新Aurvana air 耳挂式耳机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威索尼可VSONIC GR07入耳式耳机点这里,看大图[ 收藏此图]Sennheiser 森海塞尔MX160 耳机上图显示的耳机都符合大家对耳塞的定义。
但是很多时候,大家会对半入耳式和入耳式两种二种耳塞产生混淆。
因为会封住耳道口,二者在英文中被认为已经in-ear(入耳)了,而汉字区用户还要有个程度判断,因此有了个半入耳式和入耳式(或称耳道式)之分。
凡是能插入外耳道的耳塞,都会被称为入耳式(或称耳道式)耳机,而其他类型,大部分则归类到半入耳式。
入耳式耳机与耳塞式耳机的区别

入耳式耳机与耳塞式耳机的区别近年来,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获得更好的音乐享受,人们开始关注起耳机的选择。
其中,入耳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虽然它们都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音频体验,但两者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
本文将比较入耳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的特点和优势。
一、外观设计入耳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在外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入耳式耳机通常采用了一个较大的外壳,这样可以将耳机插入耳内,并覆盖住整个外耳道。
另一方面,耳塞式耳机采用了一个较小的外壳,其设计更为紧凑。
耳塞式耳机一般是直接插入耳道,与耳朵更为贴合。
二、舒适度舒适度是选择耳机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入耳式耳机由于较大的外壳,能够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因为它们不直接插入耳道,减少了对耳朵的压力。
此外,入耳式耳机大多配有不同尺寸的耳塞,可根据个人耳朵的大小来选择适合的尺寸,从而提供更好的舒适感。
相比之下,耳塞式耳机更加贴合耳朵,但对于一些人来说,插入耳道可能会带来不适或压力感。
而且由于每个人的耳道形状和大小都有所不同,找到合适的耳塞尺寸并不容易。
因此,耳塞式耳机的舒适度可能因个人而异。
三、隔音效果隔音效果在耳机中是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
入耳式耳机由于覆盖整个外耳道,能够提供较好的隔音效果。
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嘈杂的环境中,入耳式耳机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噪音,让用户专注于音乐。
耳塞式耳机由于直接插入耳道,能够更好地封闭耳道,提供更好的隔音效果。
对于需要更高隔音效果的用户来说,耳塞式耳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它们能够有效地隔绝外界噪音,提供更纯净、清晰的音乐体验。
四、音质表现音质表现是选择耳机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就整体表现而言,入耳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在音质方面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它们都能够提供出色的音频效果,高保真度和良好的音质分辨率。
然而,由于入耳式耳机能够更好地封闭外耳道,相比之下,入耳式耳机在重低音效果上表现更好。
它们能够提供更深沉的低音和更高的音质细节。
爱华入耳式耳机

爱华入耳式耳机
佚名
【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
【年(卷),期】2004(000)0Z1
【摘要】<正> 日本爱华公司近日向市场推出了两款挂耳式耳机新品,其中型号为HP-SC21的耳机采用了13.5mm 的驱动单元,价格在2 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55元)左右,有蓝色、粉红色以及白色三种色款上市。
该耳机的发音单元采用了CCAWvoice coil,声压等级为104dB/mW,播放频率为18Hz~22kHz,阻抗是16Ω。
耳机线长度为50cm,插头部分为镀金
【总页数】1页(P47-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643
【相关文献】
1.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杭州爱华电子研究所) [J],
2.新生活从爱华开始——爱华最新单放MD机-AM-CL33 [J], 无
3.爱乡敬业,华章勤织——记广东爱华毛织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爱华 [J], 张更义;王亚洲
4.深圳市爱华尚珠宝有限公司——爱华尚HWSA:匠心经典,做琥珀文化的传承
者 [J],
5.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彩——深圳市光明区爱华小学“爱华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 华建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入耳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又名耳道式耳机、入耳式耳塞、或者入耳式监听器(即IEM 的英文全称:In-Ear-Monitor),是一种用在人体听觉器官内部的耳机,根据其设计,会在使用时会密封住使用者的耳道。
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说说吧,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入耳式耳机的功能
这种密封性大体上提供了两种功能:
(1)降低外界噪音对音乐的干扰:在嘈杂的环境下,可以用比较低的音量不受影响的欣赏音乐。
(2)提供的一个封闭的环境,大大减少了漏音:加大低频的质感和量感,增加对音乐细节的表现这些耳机的导管将会与耳套相连插入耳道的前半区,从而创造一种密封的听力环境。
而许多高档的入耳式耳机甚至会为顾客定制耳膜,以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完美的隔音效果。
基本组成
入耳式耳机有些时候人们也泛称为耳塞。
它指代那些小的足以塞进耳朵里的耳机。
有两个主要类型:earbud(非入耳式) 和 canalphone(入耳式)。
入耳式耳机Earbuds 是戴在耳朵的开放处的,通常在耳道之外。
他们可以通"头箍"或者"耳挂"的形式来增加佩戴的舒适度,但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深入耳道,所以自然的也不会形成那种密封的听力环境。
相对而言,canalphones /IEM 则部分的插入到耳道内,从而创造了密封的听力环境。
之所以很多网站误会将 IEM 标为 earbud ,是因为他们并没不知道这一层差异。
工作原理
和入耳式耳机相比,尽管主动降噪耳机在体积上更大,但还是没有提供更好的降噪效果。
而且人们通常认为很多降噪耳机的声音素质顶多算二流(和你为之支付的价格相比)。
与之相对,入耳式耳机在体积更小的同时并不会牺牲音质。
影响因素
耳套
影响舒适度的因素
我们已经从耳机的基本设计和音质的角度上讨论过耳套密封的重要性,我们则要讨论其他的一些影响舒适度的因素,主要关注"多节套式耳套"(因为海绵套很软并且佩戴没有异物感,所以其总体上受这些因素影响不大)。
佩戴
大多数单节套的入耳式耳机,如常见的 EP-630 和 CX300,可以被我们完全的浅入到耳道里(全入的话大约8-9mm)。
浅入意味着较差的抗干扰能力和隔音效果,但是对用户来说却更舒适。
而大多数"多节套"的入耳式耳机则需要我们深入到耳道里(全入后 >9mm )。
深入意味着更好的密封性和更加的隔音效果,当然舒适度也下降了。
耳套的材料
软塑型耳套作为最常用的耳套,可以由硅胶或者聚氯乙烯来制造,并且可以生产不同的厚度。
总而言之,硅胶套跟软也比聚氯乙烯套更舒服。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硅胶套都是一样的软硬的。
耳套的厚度
原则上,越薄的耳套越舒服。
不过薄的耳套隔音会差一些。
耳机外壳设计
耳机壳扮演了安置发音单元的角色。
基本上,外壳越小越瘦舒适度就越好。
这里就是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舒适度的例子:
例1:UE系列-- 单节套-浅入,硬/软都有,厚,外壳大 = 不太舒服,隔音尚可。
例2:CX300--单节套-浅入,软,瘦,外壳小 = 舒适,隔音不好。
例3:ER-6i--三节套-深入,软,厚,外壳小 = 不太舒服,隔音很好。
例4:SA6--两节套-深入,软,中等厚度,外壳小 = 很舒服,隔音好。
例5:RE1 大双节深入, 软/硬都有, 厚/薄都有,外壳小 = 很舒服,隔音好。
实际使用耳套要花一段时间来适应的,因此不要轻易的下任何结论。
个人偏好会在舒适度的判断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过这些感受也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
我的建议是:在给你的入耳式耳机判死刑之前,请多给你自己和你的耳机一些时间,你甚至可能从此爱上这款你从前认为不舒服的耳机。
(译者的话:小四党都深有体会吧,三节套会随着时间的变软,佩戴也更加舒适的)
使用方法
为了最好的效果,插入之前湿润下第三节套子。
用右手抓住耳机的适当部位。
用左手拉起相应的耳廓,让耳道变直。
小心的插入适当的耳机,在保证舒适度的情况下深入一点。
重复以上动作插入另一支耳机慢慢地旋转着卸下耳机,缓缓的打开这个密封环境。
海绵套
插入的时候,请确保海绵套有光泽的一面对着鼓膜。
插入前用一只手指搓/捏一下使海绵压缩。
用另一只手,向后上方拉动耳廓,直到耳道变直为止。
小心的往耳道里插入海绵套,插入后继续用手捏住耳机直到海绵充分膨胀开,封闭住耳道为止。
[1]
正确习惯
将音源的音量设置为最小。
将入耳式耳机的3.5mm 插头插入耳机插孔里。
将音量调节到一个听起来舒适的位置。
驾驶摩托车,自行车,操作机器以及慢跑过程中不推荐使用入耳式耳机,因为这样你可能会影响你对潜在的危险的判断。
不要将音量开的过大(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参见:入耳式耳机和健康部分)
不要通过拽线材将耳机从插孔或者耳朵里拔出。
(译者注:从正面说就是拔耳机插头时应该捏住插头的后端的硬塑包裹部分轻轻拽出,而不是直
接通过线材拉出来)
避免长时间的过分的弯曲线材。
清洁和保养
保持耳套的洁净让你的耳机密封性更好。
而最关键的,没有比定期清洁耳朵更能保持耳套洁净的方法!
通用的入耳式耳机:一旦耳套的导管和耳机的导管松弛,就丢掉耳套吧,然后清洁一下导管换上一个新的耳套。
如果耳机的一侧或者双侧都不出声或者音量变小,就应该及时更换滤网(见注释 1)或者是用指定的工具清洁导管。
定制的入耳式耳机:用面巾纸清洁一下丙烯酸的塑料壳,然后确保每次使用后,导管里没有被耳垢阻塞。
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清洁耳套和线材(至少一月一次)。
如果你经常使用入耳式耳机,则需要更频繁地清洁线材和耳套,特别是会和你皮肤接触的那部分线材。
这样一来减少皮脂对线材的影响,也因此保证了线材的使用寿命。
请勿使用酒精类清洁剂或者是含有漂白成份的产品。
一块尼龙布、一块肥皂就足够了。
清洁耳套时,先将它从入耳式耳机上取下来。
你可以这样来下耳套: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套,轻轻旋转把耳套从导管上取下。
不要硬拉、拽耳套,这样有可能会撕破它。
请记住,入耳式耳机的线材,就像所有的线材一样,最终都会发硬、开裂。
当然,你对它的关心越多,其寿命自然也会越长。
不过,不同的厂商使用的线材质量也不相同——有些看起来柔弱实际却很结实,而有些看起
来结实却很容易开裂。
长远考虑,"可更换"的线材要比"不可更换"的线材更好,而且有时候更换线材可以改变音质表现。
清洁入耳式耳机的外壳和导管表面的油垢时要仔细小心,切勿让任何水分进入导管内。
如果水分真的进去了,这可能会影响耳机正常工作。
如果水分确实导致一侧或双侧耳机音量下降,请将入耳式耳机从平时置放他们的容器里取出来,放到干燥、通风的地方,24-48小时之内,湿气就自然挥发掉了。
当软塑套变油变脏的时候,就应该用温水、肥皂清洗了。
至于不可洗涤的海绵套,当他们变脏,变硬,或者缩胀不再充分,弹性变差(见注释1)的时候,就该丢弃他们了。
舒尔的黑海绵(在烧友里被认为是舒尔的标志,是舒尔在2007年春天引进的) 是可以用热毛巾轻轻地去拭去耳套表面的秽物的。
无论何时,当在给耳机上耳套之前,请保证它的绝对干燥。
耳套安装时,请一直装到导管的根部(如果有卡扣的话就装到卡扣处)。
注释 1:有耳烧试验过,将海绵套轻轻的倾斜着在药用的过氧化(氢)溶液里(也就是滴耳液,我们通常用来融化耵聍,清洁耳道)放置一段时间(大约15分钟),可以一定程度上清洁海绵并延长使用寿命。
同样的道理,也可来清洁凝固在耳机滤网(可拆卸式的滤网)及导管开口附近的耳垢。
静电放电
佩戴入耳式耳机时,您可能会感觉到静电。
静电是可以威胁到入耳式耳机的。
在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里,人身体上很容易带上静电。
在入耳式耳机插头到耳机之间传递声音信号线材,其内部是金属的,并且也是静
电导出的地线。
尽管人耳朵接触的是入耳式耳机的塑料部分,但是内部还是有金属部分的。
静电的电压常常会比较高,足以进入到入耳式耳机的内部金属部分,然后由线材进入产生音频信号的播放设备,例如 CD机和MP3播放器。
尽管由这种静电自释放的电压并不是有害的,但还是会把人吓上一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静电必须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并不说明你的入耳式耳机有设计缺陷。
静电也不会对你的耳机造成伤害。
分享: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