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舞龙》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精选

《舞龙》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舞龙》这一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材第四章“团体运动”,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团体协作、肢体协调、节奏感知等方面展开,通过模拟舞龙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舞龙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传统民间运动的兴趣。
2. 通过团体协作,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舞龙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教学重点:团队协作、音乐节奏感、舞龙基本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乐播放器、舞龙道具、计时器。
2. 学具:舞龙服装、头饰、手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舞龙的传统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模仿舞龙的基本动作,初步体验舞龙乐趣。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幼儿跟随学习。
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动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舞龙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结合实际操作演示。
引导幼儿关注团队协作,提高舞龙表现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音乐,幼儿分组进行舞龙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展示舞龙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程《舞龙》2. 教学目标:了解舞龙基本动作,提高团队协作,培养音乐节奏感。
3. 教学难点与重点:舞龙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团队协作和音乐节奏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舞龙,拍摄视频至班级群。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正确完成舞龙动作,展示团队协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加幼儿园舞龙比赛,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和团队精神。
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基本动作学习3. 教学难点:舞龙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4. 教学重点:团队协作、音乐节奏感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故事选择:选择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故事,使幼儿更容易产生共鸣。
《舞龙》体育活动的教案

《舞龙》体育活动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动作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活动准备1. 教学场地:操场或体育馆2. 教学器材:舞龙道具、音乐播放设备、安全防护用品3. 教学资源:舞龙教学视频、图片、相关文化资料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舞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舞龙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
b. 展示舞龙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舞龙的喜庆氛围。
2. 技能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c. 学生互评、自评,提高动作协调能力。
3. 实践演练(1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舞龙实践演练,熟悉舞龙道具的使用。
b. 教师指挥,学生配合,完成舞龙表演。
c.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总结舞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 活动总结(5分钟)a. 教师对学生的舞龙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b.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c. 强调舞龙活动中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践中注意安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舞龙动作的规范程度。
2.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体现。
3. 学生对舞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教学内容1. 舞龙基本动作的学习:包括前进、后退、转弯、跃起等。
2. 舞龙队形的变化:包括一字长蛇阵、龙卷风阵、双龙戏珠阵等。
3. 舞龙节奏的把握:学生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龙动作的协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和队形变化。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协调一致地进行舞龙表演,尤其是在变换队形和节奏时。
八、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进行舞龙动作的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大班体育活动精品教案《舞龙》(通用

大班体育活动精品教案《舞龙》(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体育活动教材第六章《团体操与民间体育游戏》中的《舞龙》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舞龙的基本步伐、动作组合、队形变换以及民间舞龙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舞龙的基本步伐和动作组合,能独立完成舞龙表演。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了解舞龙这一民间体育活动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舞龙动作的连贯性和队形变换的协调性。
重点:舞龙的基本步伐、动作组合和队形变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舞龙道具、音乐播放设备、示范视频。
学具:舞龙道具、运动鞋、运动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民间舞龙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舞龙的文化背景和表演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步伐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步伐,学生跟随学习,注意动作要领的掌握。
3. 动作组合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舞龙的动作组合,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队形变换练习(10分钟)教师示范队形变换,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提高协调性。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舞龙表演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6.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六、板书设计1. 舞龙基本步伐2. 舞龙动作组合3. 舞龙队形变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练习舞龙,拍摄表演视频。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舞龙表演,将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2. 拓展延伸:了解我国其他民间体育活动,如踩高跷、抖空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动作掌握较为熟练。
但在队形变换方面,部分学生协调性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结合课堂所学,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民间体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舞龙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基本步伐学习3. 动作组合学习4. 队形变换练习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舞龙表演视频,展示民间舞龙的文化魅力和表演特点。
《舞龙》体育活动的教案

《舞龙》体育活动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舞龙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活动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操场或体育馆。
2. 教学器材:舞龙道具(龙珠、龙身、龙尾)、音乐播放设备。
3. 教学辅助材料:舞龙动作图解、教学视频。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舞龙传统文化。
2.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如盘、旋、翻、跃等),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模仿。
3. 动作组合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龙头,其余学生跟随龙头进行动作组合练习。
4. 完整表演:学生分组进行完整舞龙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活动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舞龙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四、教学策略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舞龙动作,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动作要领。
2. 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动作组合练习,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3. 反馈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舞龙表演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在活动中要遵守纪律,听从教师指挥。
2. 舞龙道具使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活动前做好热身运动,活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拉伸。
4. 注意场地的安全,避免在湿滑、不平坦的地方进行舞龙活动。
六、活动延伸1. 学生自主创作舞龙节目,进行班级或校际比赛。
2. 邀请专业舞龙队伍到校进行表演和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舞龙文化。
3. 组织学生参观舞龙文化展览或博物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舞龙动作的熟练程度和表演效果。
2. 学生在舞龙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 学生对舞龙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高中舞龙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高中舞龙课程二、课程背景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舞龙,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技艺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艺术审美能力。
四、课程内容1. 舞龙基础知识- 舞龙的历史渊源- 舞龙的文化内涵- 舞龙的主要流派2. 舞龙基本动作与技巧- 舞龙的基本步伐- 舞龙的基本手法- 舞龙的基本套路3. 舞龙道具使用- 龙头的制作与保养- 龙身及配饰的制作与使用- 舞龙道具的安全操作4. 舞龙排练与表演- 舞龙排练的组织与指导- 舞龙表演的编排与设计- 舞龙表演的舞台效果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舞龙基础知识学习,包括历史、文化内涵和流派介绍。
2. 第二阶段(第5-8周):舞龙基本动作与技巧学习,包括步伐、手法和套路。
3. 第三阶段(第9-12周):舞龙道具使用学习,包括制作、保养和安全操作。
4. 第四阶段(第13-16周):舞龙排练与表演,包括排练组织、编排设计和舞台效果。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舞龙基础知识、基本动作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进行舞龙动作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舞龙动作练习,教师指导纠正。
4. 演示法:组织学生进行舞龙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七、考核方式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或口试考察学生对舞龙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考核:通过实际操作考察学生对舞龙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考核:通过舞龙表演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表演能力和艺术审美。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舞龙教程》2. 龙头、龙身及配饰道具3. 舞台设备4. 网络资源:舞龙教学视频、图片等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龙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舞龙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舞龙课程教学大纲

舞龙课程教学大纲舞龙课程教学大纲舞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舞龙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民间传统,通过模拟龙的形态和动作来表达人们对祥瑞和幸福的祈愿。
为了推广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制定一份舞龙课程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简介舞龙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舞龙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技巧要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舞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 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4. 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三、课程内容1. 舞龙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舞龙的起源、发展和流传,讲解舞龙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舞龙的认识和理解。
2. 舞龙的基本动作分解舞龙的基本动作,如龙头的摇动、龙身的扭动、龙尾的甩动等,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
3. 舞龙的技巧要领介绍舞龙的技巧要领,如手法的灵活运用、脚步的协调配合、身体的协调控制等,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舞龙技巧。
4. 舞龙的表演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舞龙的集体训练和表演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舞龙动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舞龙的基本要领。
2.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龙的集体训练和表演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参与舞龙的实际表演,通过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五、评估方式1. 学生自我评估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情况和进步程度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的不足和提出改进意见。
2. 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和进步程度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舞龙教学视频提供舞龙教学视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舞龙教案课程全完整版

舞龙教案课程全完整版教案:舞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舞龙这一传统体育活动。
教材中介绍了舞龙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的舞龙动作和技巧。
内容包括:1. 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舞龙的基本动作:盘、旋、翻、跃3. 舞龙的表演技巧:协调、节奏、力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感受舞龙文化的魅力。
2. 学生能够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 通过舞龙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舞龙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难点:舞龙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舞龙道具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舞龙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讲解:讲解舞龙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表演: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摩,老师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舞龙的基本动作:盘、旋、翻、跃3. 舞龙的表演技巧:协调、节奏、力度七、作业设计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舞龙在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习俗。
答案:略2. 结合本节课所学,编写一段舞龙表演的剧本。
答案:略3. 家庭作业:观看舞龙表演视频,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动作和技巧,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有了基本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
但在协调性和节奏感方面,部分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舞龙水平。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自发组织舞龙队,参加校内外比赛和表演活动,将舞龙文化传承下去。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舞龙老师进行指导,提高舞龙教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舞龙这一传统体育活动。
教材中介绍了舞龙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的舞龙动作和技巧。
大班体育活动《舞龙》教案

大班体育活动《舞龙》教案一、活动目标1.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体验舞龙的乐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掌握团队协作。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三、活动准备1.舞龙道具:彩龙、龙珠。
2.音乐:喜庆的音乐。
3.安全提示:注意舞龙时的安全,避免碰撞。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充分活动身体。
2.引导幼儿关注舞龙道具,激发兴趣。
(二)基本动作学习1.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如:龙珠的滚动、彩龙的盘旋、翻滚等。
2.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团队协作练习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名队长。
2.队长负责组织队员练习舞龙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进行舞龙表演,评选出最佳团队。
(四)舞龙表演1.教师组织全体幼儿进行舞龙表演。
2.按照音乐节奏,进行舞龙表演,注意队形变化。
3.表演结束后,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2.鼓励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3.提醒幼儿注意舞龙时的安全。
五、活动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舞龙道具的制作过程,了解传统文化。
2.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舞龙的经历,增进亲子关系。
3.鼓励幼儿参加社区舞龙活动,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一、活动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充分活动身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舞龙,要做好热身运动,大家一起来活动活动吧!2.引导幼儿关注舞龙道具,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舞龙道具,有彩龙和龙珠,它们都非常漂亮,我们一起来玩吧!二、基本动作学习1.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如:龙珠的滚动、彩龙的盘旋、翻滚等。
师:现在我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舞龙的基本动作,是龙珠的滚动,大家看好了哦!2.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师:好,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来做这些动作,注意要保持队形,动作要连贯哦!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龙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0 学分:2
理论学时:8 实验学时:52
面向专业:全校学生课程代码:BTY01901 BTY01902
先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程致远徐学涛审定人:王洪恩吴秀云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1、课程性质、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舞龙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意志品质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舞龙运动课程的开展是对“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的有力支持,它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任务
(1)学习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了解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学习了解舞龙运动的基本知识、精神与内涵;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提高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氛围。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时数总分配表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数分配表
(三)理论教学内容
1、基础理论:
(1)高等学校体育概述。
(2)体育锻炼的意义、原则、内容及方法。
2、专项理论部分:
(1)舞龙文化。
(2)舞龙健身。
(3)竞技舞龙介绍。
(4)荷花龙介绍。
(5)奥运五环龙介绍。
3、多媒体教学部分:采用VCD、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主要讲授直观的舞龙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技能教学部分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地位
舞龙课程技能教学部分以讲授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为基础,同时掌握技能与音乐的协调配合;以终生体育锻炼为目的,提高学生的运动
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人格因素;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传播舞龙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2、教学任务
(1)通过多种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神经与肌肉的协调能力;
(2)学习与掌握舞龙的基本技法;
(3)升华思想、锻炼意志、培养气质。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创造性的思维和建议;利用新颖、多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社会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时数总分配表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数分配表
(三)技能教学内容
1、基本技术:
(1)龙珠练习:龙珠探海,龙珠坐肩,提膝侧举,弓步侧举,矮步侧举,平端珠,站腿踩肩,站腿亮珠,踩腿站肩,凌空跃步,提膝亮珠。
(2)徒手练习:滚背,悬挂,站腿,坐背,挂腰,K式,四人双挂,挂腰,蹬腿搁肩,站肩,四人平躺,蹬腿踩肩,后仰,龙头坐肩,左右滚背。
(3)龙头练习:龙头坐肩,龙头站肩。
(4)空把练习:蹬腿搁肩,坐肩双把,A字造型,踩肩,站腿,双人后仰,三人悬挂,四人后仰,蹬腿搁肩,顶腰后仰。
(5)舞龙鼓乐练习
2、素质练习:
(1)速度练习:30--50m跑,80--100m跑。
(2)耐力练习:1000m跑,1200米跑,1200米变速跑。
(3)上肢力量练习:俯卧撑,推“小车”,屈臂悬垂。
(4)下肢力量练习:纵跳,蛙跳,立定跳远,跳台阶,跳绳。
(5)灵敏和柔韧性练习:游戏,球类,拉韧带。
3、基本套路:舞龙49式。
4、舞龙锣鼓伴奏技术。
三、考核方式和要求
(一)第一学期测试的素质项目包括1000米,实心球,屈臂悬垂;第二学期测试的素质项目包括立定跳远,100米。
(二)第一学期计算总分比例为:主项占60%,素质占30%,态度占10%。
第二学期计算总分比例为:主项占50%,素质占20%,理论占20%,态度占10%。
(三)技能考试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91-100分:动作到位,劲力顺达,配合协调,风格突出,与乐器配合的当。
2、81-90分:动作较到位,配合较协调,用力较顺,能与乐器配合。
3、71-80分:有一定的配合,动作较正确,与乐器有一定的配合。
4、61-70分:能基本完成动作。
5、60分以下:不能完成动作。
舞龙Ⅰ教学进度
舞龙Ⅱ教学进度
第三部分:建议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1] 黄益苏,张东宇,蔡开明主编:《传统体育运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