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痉挛体位摆放
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评分标准

5)健侧下肢保持舒适的屈髋,屈膝(呈迈步状),置于枕上
3
6)患侧髋关节略后伸直,膝关节微屈,放置舒适位,足背伸,踩关节保持90度
3
(2)健侧卧位
1)协助患者向健侧翻身(健侧在下)
3
2)身体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
3
3)头部垫枕,避免后伸
3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
准
分
姓名
操
作
流
程
4)患侧上肢尽量向前伸直置于枕上,使患侧肩关节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指关节伸展、掌心向下
3
告知:告知患者体位摆放的目的和方法,摆放过程中的配合要点,正确的摆放方法及摆放的注意事项
3
操
作
流
程
核对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串号、姓名、腕带
3
评估解释
3
体位摆放
(1)患侧卧位
1)协助患者向患侧翻身(患侧在下)
3
2)身体稍向后旋转,后患侧肩关节稍向前拉出,患侧肩关节前屈不超过90度,肘关节伸展,前臂向前,掌心向上,腕,指关节伸展健康侧上肢自由放置
5
总分
100
签名
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
目的:1、防止压疮发生
2、防止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
3、预防患者痉挛模式的发生
4、预防肩关节脱位
5、预防肩手综合症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
准
分
姓名
准
备
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1
用物:枕头四个
3
环境:屏风遮挡,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3
评估: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偏瘫肢体、管路情况,需要保持的体位
5
脑卒中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操作流程

脑卒中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操作一、用物准备:枕头4个、病历、笔、洗手液、便盆二、自我介绍:【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6号选手,下面我要进行的是脑卒中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操作,我的衣帽已穿戴整齐,指甲已修剪,用物已备齐,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三、评估:1、评估环境【环境安静、光线适中、温湿度适宜】;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肢体肌力、brunnstrom分期、配合能力。
【3床,杨兰,女,56岁,因“右侧肢体活动受限4+小时”入院,神清合作,双侧瞳孔圆形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格拉斯哥评分15分,左侧肢体活动好,肌力正常,右侧肢体活动受限,肌力1级,brunnstromⅢ期,遵医嘱给予摆放抗痉挛体位】;3、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询问是否使用便器【3床,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哦!杨兰,杨阿姨,因您卧床休息,遵医嘱我给您摆放抗痉挛体位,在摆放时请您配合我好吗?谢谢!杨阿姨,您要使用便器吗?哦!不需要是吧!稍等一下,我准备好用物马上回来】四、操作步骤:1、洗手,【用物已备齐,放置合理】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身份(对手腕带)【3床,杨兰,女,56岁】【杨阿姨,您准备好了吗?哦!准备好了是吧!这样睡着舒服吗?那我现在先给您摆放仰卧位】3、右侧肩上抬【杨阿姨,来我帮您右侧肩部稍抬高一点,并且给您垫一个小枕头】,肩胛至上肢垫枕,【来,杨阿姨,保持肩前伸位,肩关节稍外展,对,就这样】4、【杨阿姨,来,右手伸展,对,前臂旋后,手指伸展】5、【杨阿姨,我帮您右侧臀部稍抬高给您垫一个小枕头,来,右脚内旋,对,膝轻度屈曲,足背曲90°,来,我给您脚底垫个小枕头,嗯!配合的很好。
杨阿姨,来,左脚自然摆放,对,这样舒服吗?舒服是吧!那您好好休息!】——【杨阿姨,仰卧位睡了2小时了,现在我给您摆放左侧卧位,好吗?】6、【杨阿姨,来,我在您的胸前放一个枕头,这样您会舒服些!】胸前平放枕头,【来,右手伸展,前臂旋前,腕背伸,手指伸展放在枕上,对,就这样】7、【杨阿姨,来,我给您右脚膝部处垫个枕头支撑,来,髋、膝自然半屈曲位,踝背屈90°,对,就这样,来我帮您翻过来,好了】8、右手取舒适位,下肢轻度伸髋、屈膝,上肢自然摆放【杨阿姨,这样睡着舒服吗?舒服是吧!,那您好好休息!】——【杨阿姨,左侧卧位睡了2小时了,现在我给您摆放右侧卧位,好吗?】9、【来,杨阿姨,我协助您:右侧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对,就这样!】10、【来,杨阿姨,右脚轻度伸髋、屈膝,对,踝背屈90°】。
康复科抗痉挛体位摆放优秀案例

康复科抗痉挛体位摆放优秀案例
以下是一个康复科抗痉挛体位摆放的优秀案例:
患者李先生,55岁,因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偏瘫。
为了预防痉挛的发生,康复科医生为他制定了抗痉挛体位摆放的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
1. 仰卧位: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在枕头上,保持正中位,避免向一侧偏斜。
两臂自然伸直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
两腿放置在床上,稍微分开,保持中线位。
2. 侧卧位:将患者头部放置在枕头上,略微前倾,以减轻痉挛。
下侧手臂自然伸直,上侧手臂放在身前,用枕头支撑。
两腿稍微分开,下侧腿伸直,上侧腿弯曲放在身前,用枕头支撑。
3. 俯卧位:将患者头部放置在枕头上,略微前倾,以减轻痉挛。
两臂自然伸直,放在身体两侧。
两腿稍微分开,放在床上,保持中线位。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李先生的痉挛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肢体功能得到了改善。
同时,康复科医生还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促进他的康复进程。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
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名词解释

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在医学领域中,抗痉挛体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对抗痉挛体位的摆放进行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方法。
抗痉挛体位是一种特定的姿势,用于防止或减轻患者身体肌肉的痉挛。
痉挛是肌肉不自主收缩的一种特殊现象,往往伴随着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抗痉挛体位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有效地减轻痉挛,并有助于缓解相关疼痛。
在抗痉挛体位的摆放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姿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痉挛体位和其名词解释:1. 俯卧位:患者面朝下躺在床上,四肢自然伸直放松。
这种姿势有助于减轻下肢的痉挛,通过舒展肌肉来缓解肌肉紧张。
2. 仰卧位:患者面朝上躺在床上,四肢自然伸直。
这种姿势适用于减轻上肢肌肉的痉挛,促进肌肉松弛,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3. 坐位:患者坐在椅子上或床沿上,保持上身和下肢自然伸直。
坐位姿势可以减轻躯干和下肢的痉挛,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同时方便医务人员进行观察和治疗。
4. 侧卧位:患者侧身躺在床上,上肢和下肢自然放松,并且关节保持正常弯曲。
这种体位适用于减轻躯干和四肢的痉挛,同时减少对脊椎的压力,有助于患者的休息和改善睡眠质量。
除了以上常见的抗痉挛体位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体位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1. 背部上抬位:患者躺在床上,背部被垫高。
这种姿势有助于减轻颈部和躯干的痉挛,促进呼吸畅通,并减轻上肢和下肢的压力。
2. 腹部下压位:患者躺在床上,腹部被压低。
这种姿势适用于减轻腹部和盆腔的痉挛,促进排气和排便等功能的恢复。
在实际应用中,抗痉挛体位往往需要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使用,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
通过医务人员的合理摆放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抗痉挛体位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而言,抗痉挛体位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改变患者的姿势,减轻肌肉的痉挛并改善相关症状。
康复--抗痉挛体位

轮椅良肢位(下肢)
两椅前缘之间夹角30~45°,若是轮椅,需要拆除 两轮椅间的扶手
步骤
1. 患者向椅前移动,并使两足放好
2. 靠近第二张椅子的扶手后握着第二张椅子最远侧或 者扶手,另一只手握着第一张椅子。若两腿不能站 立,在转移前,把两腿搬到第二张椅子前
3. 患者用两手撑着(腿可以辅助),将臀部摆到第二张 椅子上面
抗痉挛体位
一级 脑血管病病房 7天
二级 康复科 30天
三级
80% 社区康复
20% 2个月
脑血管病专科康复中 心
康复任务 一级 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二级 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三级 80% 进行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 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 力。 20%经专科康复中心治疗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 常生活能力自理
3. 两手向下用力抬起臀部,然后摆过来坐到第二把 椅子上, 把第一把椅子搬走,(如果是轮椅,可将 其推开)调整两脚及臀部,使其处于舒服位置
上述轮椅-椅转移也使用于轮椅到床边的转移,对 于偏瘫病人已足够,但截瘫病人又是需双脚不碰地 面即完成床-椅转移。
前向转移法
要点:挪臀、抬腿、移躯干
后向转移法
先决条件:轮椅靠背能拉开(装拉链)、滑板
1. 轮椅放置于床边,膝能接触到床边时,锁 住车闸
2. 患者头、躯干前屈,为防止跌倒,用一手 钩住扶手,另一手放在同侧下肢膝下,将 该下肢抬起放在床上,用同样方法,更换 另一侧,将另侧下肢抬起放到床上
3. 将脚踏板搬开或卸掉,打开车闸与床边对 接,两手握住扶手,头、躯干后倾,撑起 将身体移至床上
• 成角转移 • 侧方转移 • 滑板转移 • 错车式转移
康复--抗痉挛体位

预防及对抗异常痉挛模式的发生 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预防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
萎缩 血栓
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深静脉
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 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进行。
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应该进行。康复越早, 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介 入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3 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的高峰期给 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的同时进 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上抬 外展
避免 伸直 上抬 外旋 屈曲 掌心向上
1、尽量减少仰卧位的时间,因其受颈紧张性反 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 2、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性 增加。 3、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旋。 4、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左 右偏斜(可以稍偏向患侧 )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下垫一软枕,肩前屈90-130度,肘和腕关节
屈髋屈膝
患侧下肢:健肢在前,患肢在后,患侧膝、髋
关节屈膝,稍稍被动背屈踝关节
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由膝至脚部用软枕
支持,避免压迫患侧下肢肢体 。
此侧卧位躯干应稍稍后仰,偏瘫侧肩部略向前
伸,避免偏瘫侧肩部过多承受身体压力而引起 疼痛;
保持偏瘫侧肩胛骨前伸位时,不能直接牵拉患
侧上肢,以避免对患侧肩关节的损伤。
患侧卧位:斜侧卧约40-60度,背后用枕头塞
稳,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 的内缘平靠于胸壁。上臂前伸以避免肩关节受 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张开, 掌心向上。 手心不应放臵任何东西,否则因抓握反射的影 响而引起手内肌的痉挛。
向后旋转 拉出 伸直 掌心向上
抗痉挛

•转移双手正确姿势
•3.双足平放地上,或平凳上
•1、早期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采取正确的体位非常重要。 •2、良肢位摆放是对中风患者早期最基础的治疗,对抑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 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一般建议2小时变换一次患者的体位,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 改变间隔时间。
•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不能灵活可动
•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 •5.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和躯干呈90度角伸直;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 •6.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
•·患侧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
抗痉挛体位的摆放
•良肢位 •良肢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 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 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良肢位定义
•良肢位定义: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 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健侧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3.躯干略为前倾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 •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
•7.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睡 •8.健侧下肢:膝关节、臀部伸直
•坐在椅子或轮椅上: •1.下背部放置一个枕头 •2.病人双手前伸,肘放在桌上,
抗痉挛体位摆放

• 患侧下肢、足放于长枕上。
健侧卧位
•踝关节不能悬在枕 头边缘,防止足内 翻下垂。
床上坐位
•摇起床头成90°,或背部 用枕头支撑好,保持躯干 挺直,不可倾斜;
•双侧上肢可放在床上餐板 上;
• 膝下可垫软枕;
轮椅(椅子)坐位:避免以下姿势
仰卧位
•头部垫薄枕。 • 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
,手指伸直,整个上肢平放于枕上; • 患侧髋下、臀部、大腿外侧放枕,防止下肢外展、外旋
;膝下稍垫起,保持伸展微屈。
偏瘫仰卧位
•应尽可能少用仰卧位,因 为这种体位异常反射活动 最强
•仰卧位时,足保持中立位 ,防止足下垂。
患侧卧位
抗痉挛体位摆放
什么是抗痉挛体位?
•通常是指患者根据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并能保 持的身体姿势和位置。
• 目的: • 是为了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 • 保持躯干和肢体功能状态; • 防止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发生; •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如何强化偏瘫侧的刺激?
•让患者头部转向其患侧,促进患者的颈部、眼部肌肉的 活动;
正确轮椅座位
注意
• 每一种体位12小时变换一次,以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发生;
• 室内温度适宜,因为温度太低可使肌张力增高。
•洗漱、喂食时从患侧接近患者:; •家属、亲友等:坐在患侧或前面偏向患侧,谈话时可以
握住患手。
十指交叉(Bobath)的意义
•两手叉握于中线,患侧大拇 指在上
•移动时偏瘫手和肩得到保护 • 使偏瘫手指外展,痉挛减轻 • 活动时改善感觉和知觉 • 握手坐姿可减低肌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
【定义与目的】
1、定义通常是指患者根据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并能保持的身体姿势和位置。
多用于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是为了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能抑制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
2、目的预防或减轻痉挛和畸形的出现;保持躯干和肢体功能状态;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发生。
【应用范围】
因发育障碍、疾病或创伤而导致躯体残疾患者、长期卧床患者。
【禁忌症】严重痴呆患者;疾病处于危重期患者。
【操作准备】
1、用物准备针头2个、小枕2个。
2、人员准备操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评估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评估患者损伤部位、管路情况;评估患者需要保持的体位。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告知患者体位摆放的目的和方法,并妥善固定各种管道
1、脊髓损伤(高位)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
(1)仰卧位:头部垫枕,将头两侧固定,肩胛下垫枕,使肩上抬前挺、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背伸、手指微屈,髋、膝、踝下垫枕,足保持中立位。
(2)侧卧位:头部垫枕,上侧上肢保持伸展位,下肢屈曲位,将下侧的肩关节拉出以避免受压以避免受压和后缩,臂前伸,前臂旋后,肢体下均垫长枕,背后用长枕靠住,以保持侧卧位。
2、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
(1)仰卧位:头部垫薄枕,患者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患侧肩关节稍外展,上臂旋后,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位,整个上肢平放于枕上。
患侧髋下、臀部、大腿外侧放垫枕,防止下肢外展、外旋。
膝下稍垫起,保持伸展微屈,足保持中立位。
(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
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不超过90°,置于枕上,使患侧肩胛骨向前向外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
患侧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呈迈步状,患侧踝关节不能内翻悬在针头边缘,防止足内翻下垂。
(3)患者侧卧: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
患侧肩关节稍向前拉出,以避免受压和后缩,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不超过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掌心向上。
患侧下肢膝关节微屈,髋关节伸直,足背伸90 °。
健侧肢体放于舒适的位置。
以上每次操作完成后整理床单元,固定好引流管。
洗手,记录翻身时间及皮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