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四首译文、背景、主旨、练习题及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1、【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龟虽寿曹操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部编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课件

01
03
02
04
陶冶情操
社交交流
励志鼓舞
传承文化
01
02
03
04
诗词能够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提升精神境界,陶冶性情。
在适当的场合引用诗词,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增进与他人的交流。
许多诗词都蕴含着人生哲理和励志精神,能够激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奋发向前。
学习诗词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CHAPTER
诗词内容解读
树的象征
庭中的奇树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顽强,诗人赞美树的生命力,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诗歌背景
此诗产生于汉代末期,作者不详。诗歌描绘了庭中一棵奇特的树,通过对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意深远
诗歌通过对树的描写,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如“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借树喻人,抒发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
诗歌背景
01
此诗为曹操所作,描写了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豪情满怀,志在千里。
龟的象征
02
龟长寿,比喻曹操虽然年纪已高,但精神仍然旺盛,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不服老的心态。
人生态度
03
诗歌表达了曹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精神鼓舞了后人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部编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课件
目录
导入与背景介绍诗词内容解读诗词的艺术特色鉴赏诗词学习与拓展思考
01
CHAPTER
导入与背景介绍
本课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课程,选取了《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四首经典古诗词进行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课件 (共35张PPT)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 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 劲挺! 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 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 惧严寒的本性!
对仗
古诗十九首概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得名 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 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 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 《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这 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 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 金”。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 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 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 竟,尽,完。 • “腾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 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 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 云雾升天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赏析
•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 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 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 一个层次。 •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 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 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 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 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 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 明了全诗的主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诗歌鉴赏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诗歌鉴赏练习题庭中有奇树【作者】佚名【朝代】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节奏划分】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ā)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所思。
馨(xī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主题思想】《庭中有奇树》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龟虽寿【作者】曹操【朝代】东汉末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节奏划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té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yí)/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此诗为曹操组诗作品《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首,诗题是后人从诗歌的开头取三字而来。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

一、重点1. 熟读四首诗,形成积累。
2.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二、难点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一、赏析《庭中有奇树》1. 走近《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 理解词语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充满。
w èi ,给予,馈赠。
历时很久。
佳美、珍贵的树。
花,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繁盛。
送达。
3. 鉴赏古诗第一幅图画(前四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孤寂折花图。
释句: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
明确:“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感情没有寄托、没有慰藉的空虚、寂寞感油然而生。
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
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课件

比兴手法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蛇):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即使能乘 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诗歌赏析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骥) :骏马,好马。
比兴手法 (枥):马槽。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运用了比喻的修的辞。将年迈自己比作衰老的骏马 ,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
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诗歌赏析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折花)
颔联承上启下,承接第一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是对花的赞美,因为花之美,思妇才想要折下来送给思念的人; 连接下一句“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则让人想见思妇的 神态。
此句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诗歌赏析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诗歌赏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感花)
尾联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 诗的末尾忽然说此花不足贵, 看似突兀且矛盾, 其实这样 就能着意强调:比花更珍贵的是“感”, 是跨越了时空的相思 爱恋,至此全诗感情得到升华。
诗歌赏析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感花)
尾联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 诗的末尾忽然说此花不足贵, 看似突兀且矛盾, 其实这样 就能着意强调:比花更珍贵的是“感”, 是跨越了时空的相思 爱恋,至此全诗感情得到升华。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 是什么呢?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 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 明文选》而成,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 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 课件.ppt

•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 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 明了全诗的主题。
梁甫行
曹植
曹植
作者【简作介者】:
•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 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 生于东阳武(今山东莘县,一说甄诚), 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 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 思王。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 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自 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 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 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 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 的深切同情。
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沒有对仗限制。
绝句沒有限制﹐律诗中间兩联 必须对仗。
古诗十九首概说
2、得名 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
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 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 《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这 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 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 金”。
赏析
• “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
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 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 同居。
赏析
•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诗歌鉴赏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庭中有奇树》鉴赏及练习庭中有奇树【作者】佚名【朝代】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节奏划分】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ā)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所思。
馨(xī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主题思想】《庭中有奇树》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龟虽寿【作者】曹操【朝代】东汉末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节奏划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té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yí)/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此诗为曹操组诗作品《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首,诗题是后人从诗歌的开头取三字而来。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四首译文、背景、主旨、练习题及答案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
1、【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
2、【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
龟虽寿曹操
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背景:此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主旨:这首诗是抒发人生的咏志诗。
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宇宙万物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
体观作者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1、直接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主旨句是 , 。
3、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6、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7、“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参考答案:
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作者虽然到了晚年,但仍有志干一番事业,表现了作者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4、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
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
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5、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6、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不甘年老,报效祖国的情怀。
赠从弟刘桢
译文:高高的松柏,屹立在高山之上,承受着来自山谷中的瑟瑟寒风。
不论寒风刮得多么强大,松枝总是那么劲挺!即使面临着悲惨凄凉的冰雪景象,松柏依旧端正挺拔,痴心不改。
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2、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3、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
4、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6、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7、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旨趣?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3、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4、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5、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
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6、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7、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塑造了一个不畏严寒、雄健挺拔、傲然挺立,本性高洁、内心坚韧的松柏形象。
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主旨)8、作品歌颂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诗人以此自勉并勉励从弟要不畏险恶环境,保持坚定、端正的高贵品格。
(主旨)
起首四句,写松树在猛烈的寒风中坚强挺立的生命状态,反映其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品格;五、六句,写环境恶劣,但松树“常端正”;最后两句以问答作结,揭示了松树不畏严寒的原因。
梁甫行曹植
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主旨: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1.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