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及操作平台与制作流程
航空飞行中的导航仪器与操作流程

航空飞行中的导航仪器与操作流程航空飞行是一项精密而又复杂的任务,导航仪器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导航仪器帮助飞行员确定飞行航线、位置和高度等信息,确保飞机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本文将介绍航空飞行中使用的主要导航仪器及其操作流程。
I. 航空导航仪器的分类在航空飞行中常用的导航仪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惯性导航系统(INS):惯性导航系统通过测量飞机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航向等)来确定飞机的位置。
INS通常包含多个惯性传感器和计算机,能够提供高度准确的位置信息。
飞行员需要按照操作手册上的指示,完成INS的校准和设置。
1.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GNSS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的卫星导航系统,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的GPS系统。
GNSS使用卫星信号与接收机进行通信,用以确定飞机的位置、速度和航向。
飞行员需通过导航显示器操作该系统,输入航路点和相关信息。
1.3 自动驾驶导航系统(FMS):FMS集成了多种导航仪器和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协助飞行员规划飞行航线、选择最佳航路,并自动控制航向和高度。
飞行员需要了解FMS的操作逻辑,并按照要求输入相关指令和信息。
1.4 仪表着陆系统(ILS):ILS是一套用于辅助飞机着陆的导航系统,包括本地化系统(LOC)、滑行道偏离指示器(GS)和跑道灯光系统。
其中LOC和GS提供水平和垂直引导,帮助飞行员准确定位并维持正确下滑角度,而跑道灯光系统则提供着陆目视参考。
II. 航空导航操作流程2.1 飞行计划:在执行航空飞行之前,飞行员需要进行详细的飞行计划。
计划包括起飞点、航路点、飞行高度和速度等信息。
飞行员根据航线图和导航数据库,使用FMS或GNSS系统输入航路点,并设定飞行参数。
2.2 起飞和爬升:起飞后,飞行员根据指令和仪表信息,使用导航显示器确认正确的航向。
飞机在爬升过程中,导航仪器将提供相关的位置和高度信息,飞行员根据仪表指引调整飞机的航向和姿态。
2.3 巡航:一旦飞机达到巡航高度,导航仪器继续提供飞机的位置、速度和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
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与操作技巧详解

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与操作技巧详解无人飞行器作为一种新兴的飞行工具,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从军事侦察到民用摄影,无人飞行器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
然而,要想熟练地掌握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与操作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与操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先进的飞行工具。
首先,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是基于遥控技术的。
通过无线电遥控器,操作者可以实现对无人飞行器的遥控操控。
在飞行控制方面,最基本的技巧是掌握飞行器的起飞和降落。
起飞时,应确保飞行器处于开阔的空地上,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同时,要注意飞行器的姿态,保持平稳的上升速度,避免剧烈晃动。
降落时,应选择平坦的地面,慢慢减小油门,使飞行器缓慢下降,避免坠毁。
除了起飞和降落,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还包括悬停、转弯和飞行速度的控制。
悬停是指使飞行器在空中保持固定位置的技巧。
在悬停时,应根据飞行器的姿态和飞行速度进行微调,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转弯时,应通过操纵遥控器的方向杆,控制飞行器的转向。
在转弯时,要注意飞行器的速度和姿态,保持平稳的转弯动作。
飞行速度的控制是指根据需要调整飞行器的速度,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小油门来实现。
此外,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还需要掌握一些高级技巧,如飞行高度的控制和飞行路径的规划。
飞行高度的控制是指根据需要调整飞行器的飞行高度。
在飞行过程中,应根据地面情况和飞行任务的要求,适时调整飞行高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飞行路径的规划是指在飞行前,根据飞行任务的要求,合理规划飞行器的飞行路径。
在规划飞行路径时,应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确保飞行器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除了飞行控制技巧,无人飞行器的操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熟悉无人飞行器的各个部件和功能,了解每个按钮和开关的作用。
其次,要掌握遥控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各个控制杆的功能和操作方式。
在操作时,要注意手部的稳定性,保持平稳的操控动作。
此外,还应了解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模式和飞行参数的设置,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航空航天行业中的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控制技术实施步骤探究

航空航天行业中的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控制技术实施步骤探究飞行模拟器是航空航天行业中重要的训练和研究工具之一。
为了提供更真实的飞行体验和模拟各种飞行场景,飞行模拟器通常配备了先进的运动平台控制技术。
本文将探究航空航天行业中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控制技术的实施步骤。
首先,飞行模拟器的运动平台控制技术设计阶段是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工程师需要根据模拟器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设计出适合的运动平台控制技术方案。
这需要考虑到模拟器的尺寸、类别(如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或航天器模拟器)、所需的运动范围和精度等。
其次,根据设计方案,开始搭建飞行模拟器的运动平台结构。
这包括选取适当的材料和构件,以及相应的机械结构设计。
运动平台的结构需要能够承受各种运动和负载,同时保证平稳和精确的运动。
这一步骤需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以确保运动平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三,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对于飞行模拟器来说,传感器用于感知飞行模拟器的姿态和位置,而执行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调整运动平台的姿态和位置。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编码器等,而执行器则可以是气动或电动执行机构。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是保证模拟器运动平台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的关键。
接下来,在硬件方面,需要进行运动平台的机械结构组装和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
这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每个部件都能够正常运作,并且能够实现所需的运动范围和精度。
在硬件组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校准。
这包括对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校准,以及测试运动平台在不同运动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
通过调试和校准,可以确保飞行模拟器的运动平台能够准确地模拟真实飞行的姿态和运动。
最后,软件部分是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控制技术实施的重要一环。
通过编写或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和驱动软件,可以实现对飞行模拟器的运动平台进行精确控制。
控制算法需要考虑到模拟器的动力学特性和控制要求,以保证运动平台能够按照预期的轨迹进行运动。
航空航天行业中的飞机飞行模拟器操作手册

航空航天行业中的飞机飞行模拟器操作手册在航空航天行业中,飞机飞行模拟器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员的培训和飞行技能的提升。
飞机飞行模拟器是一种真实度较高的虚拟环境,模拟各种飞行条件和情境,使飞行员能够在模拟器中进行飞行操纵和决策实践,从而提高其飞行技术和操作能力。
本文章将为您提供航空航天行业中的飞机飞行模拟器操作手册,帮助您掌握模拟器的操作技巧。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飞机飞行模拟器训练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确保训练的顺利进行。
请参考以下几点:- 确保模拟器软件已经正确安装,并具备最新的更新以保持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确保计算机系统符合模拟器的最低配置要求,并关闭可能干扰模拟器性能的其他程序。
- 细心阅读模拟器的使用手册和操作指南,了解模拟器的功能和操作流程。
2. 模拟器基本操作:掌握飞机飞行模拟器的基本操作是进行训练的先决条件。
以下是常见的模拟器基本操作示范:- 启动模拟器软件后,选择所需的航空器和机场。
- 确保飞机停放在起始位置。
使用模拟器提供的控制杆、油门、脚踏板等硬件设备来操作飞机。
- 使用模拟器的观察功能,可以通过切换视角、调整画面放大倍率等,选择适合的观察角度。
3. 飞行控制:在飞行模拟器中,准确、灵敏的飞行控制是飞行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以下是飞行控制的一些重要方面,供您参考: - 使用控制杆和脚踏板控制飞机的俯仰、滚转和偏航动作,实现飞机的姿态和方向调整。
- 使用油门控制飞机的速度和推力,加速或减速飞机。
- 在飞行中,根据飞机的位置和状态,及时调整飞行操纵以保持飞机的稳定和平衡。
4. 仪表操作:飞机仪表是飞行员获取飞行数据和信息的重要工具,掌握仪表操作对于安全的飞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仪表操作的要点:- 注意观察主要仪表,如空速表、高度表、指示仪等,以获取飞机的基本状态信息。
- 根据导航仪表和雷达显示,掌握飞机的位置、航向和航线信息,调整飞行计划和路径。
- 熟悉和理解仪表上的各种指示和标记,如警告灯、警报声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操作和措施。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飞行控制系统使用教程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飞行控制系统使用教程一、简介在航空航天领域中,飞行控制系统是保证飞行器安全、稳定飞行的关键组成部分。
飞行控制系统主要负责飞行器的操作、导航、稳定控制以及姿态调整等功能。
本篇文章将为读者提供航空航天领域中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教程。
二、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 传感器:飞行控制系统使用各种传感器来获取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姿态等参数。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气压计等。
2. 控制器:控制器是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运算得出控制指令,控制飞行器的运动。
控制器通常是由微处理器或者嵌入式系统实现的。
3. 执行器:执行器是根据控制指令,对飞行器进行控制的装置,如电机、舵机等。
三、飞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飞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传感器数据获取、控制指令计算和执行器控制三个阶段。
1. 传感器数据获取:传感器对飞行器的运动进行感知,并将获取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例如,陀螺仪可以感知飞行器的姿态变化,加速度计可以感知飞行器的加速度变化。
2. 控制指令计算:控制器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通过算法和控制策略计算出控制指令,以实现飞行器的姿态调整、导航等功能。
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等。
3. 执行器控制:控制指令经过控制器处理后,发送给执行器,执行器负责根据指令控制飞行器的运动。
例如,电机执行器会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飞行器的推力,舵机执行器会根据指令调整飞行器的姿态。
四、飞行控制系统的使用教程1. 安装和配置:根据飞行控制系统的使用手册,将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正确安装在飞行器上,并进行相应的配置设置。
确保连接稳定,并校准传感器。
2. 编程和逻辑控制:利用飞控固件软件,对控制器进行编程,设定相应的逻辑控制策略。
在编程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飞行器的基本参数,譬如最大速度、最大倾斜角等。
3. 飞行模式选择与切换:飞行控制系统通常支持多种飞行模式,如手动模式、自动模式、定点悬停模式等。
如何进行无人飞行器技术的精准操控方法指南

如何进行无人飞行器技术的精准操控方法指南无人飞行器技术的精准操控方法指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飞行器(UAV)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无人飞行器的广泛应用领域包括航拍摄影、农业、环境监测、物流配送等。
然而,要想实现无人飞行器的精准操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操控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无人飞行器技术。
首先,了解飞行器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无人飞行器的飞行原理与有人飞行器类似,都是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实现的。
飞行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机身、机翼、螺旋桨等。
机身是飞行器的主体部分,提供了支撑和连接各个部件的功能。
机翼则负责产生升力,使飞行器能够在空中保持平衡。
螺旋桨则通过旋转产生推力,推动飞行器前进。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飞行器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操控。
其次,掌握飞行器的遥控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无人飞行器一般通过遥控器进行操控。
遥控器是飞行器的“大脑”,通过无线通信与飞行器建立连接,并传输指令。
为了精确操控飞行器,我们需要熟悉遥控器的各个按钮和功能。
一般来说,遥控器上有油门杆、方向杆、姿态控制杆等。
油门杆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升降,方向杆用于控制飞行器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而姿态控制杆则用于控制飞行器的俯仰和横滚。
熟练掌握这些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操控飞行器。
另外,了解飞行器的自动飞行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的无人飞行器通常配备了多种自动飞行模式,如定点悬停、航线飞行、环绕飞行等。
这些自动飞行模式可以大大减轻操控的负担,提高飞行的精准度。
例如,定点悬停模式可以使飞行器在空中保持固定的位置,航线飞行模式可以使飞行器按照预设的航线进行飞行。
熟悉并合理运用这些自动飞行模式,可以使飞行器的操控更加精准、高效。
此外,了解飞行器的传感器和导航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人飞行器通常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如陀螺仪、加速度计、气压计等,用于感知飞行器的姿态和环境信息。
导航系统则用于确定飞行器的位置和航向。
飞行器操作方法

飞行器操作方法飞行器是一种现代的交通工具,能够有效地缩短人们的距离,让我们能够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但是,飞行器是一种高科技的机器,需要非常专业的操作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它进行飞行。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飞行器的操作方法。
首先,操作前需要对飞行器进行检查。
打开飞行器的电源,检查仪表盘上的各种指示灯是否正常,包括油量、温度、电压等。
检查是否有泄漏,包括燃油泄漏、机油泄漏等。
检查发动机是否正常,检查是否有任何异常的声音或震动。
接着,调整飞行器的发动机和螺旋桨。
调整发动机的油门和襟翼,以确保发动机能够顺利启动,螺旋桨的旋转速度也要适当调整,以防止过热或过冷。
然后,进行起飞操作。
在起飞前,需要沿着跑道移动,在加速时适当地拉起机头。
当飞行器加速到一定速度时,需要适当地拉起机头,待机翼产生升力时,飞行器就能够离地起飞。
在起飞过程中,要注意飞行器保持水平,以防止飞行器的倾斜。
进行飞行时,需要定期调整飞行器的高度和姿态。
当高度过低或过高时,都需要适当地调整飞行器的高度。
当飞行器的姿态不稳定时,可以通过操纵机翼,来使飞行器保持稳定的姿态。
最后,进行着陆操作。
在降落前,需要减速,在降低速度时适当地调整机头角度,以及调整发动机的油门和襟翼,以确保着陆时飞行器的速度和姿态保持正常。
着陆时也要注意保持飞行器的稳定,避免对地面的冲击过大,造成危险。
总之,飞行器的操作需要非常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只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飞行的安全和顺利。
飞行器操作流程

飞行器操作流程飞行器是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飞行器的操作流程中,严谨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飞行器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起飞、飞行中的操作以及着陆等主要环节。
一、准备工作在飞行器操作流程开始之前,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是必要的:1. 飞行计划:飞行员需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包括起飞时间、航线、飞行高度和目的地等信息。
2. 飞行器检查:检查飞行器的各项部件是否正常运作,包括发动机、燃料系统、导航仪器等。
3. 安全检查:进行安全检查,确保飞行器及周围环境没有任何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起飞一切准备就绪后,飞行员可以开始进行起飞操作:1. 启动发动机:按照厂商提供的操作手册,启动飞行器的发动机,并进行相关的系统检查。
2. 通信和导航设备设置:飞行员需与机场塔台进行通信,并设置导航设备以确保飞行器按照预定航线飞行。
3. 加速离地:在获得塔台的许可后,加速飞行器以获得起飞速度,并顺利离地。
4. 收起起落架:在安全高度后,将起落架收起,以减少飞行阻力。
三、飞行中的操作一旦起飞,飞行员需要进行以下操作以确保飞行器平稳飞行:1. 自动驾驶系统设置:在飞行器起飞后,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自动驾驶系统,使飞行器自动保持航向和高度。
2. 导航和通信:飞行员需根据导航设备指引,保持正确的航向和飞行高度,并和航管部门保持通信联系。
3. 气象监控:密切关注天气状况,特别是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如气流、降雨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燃料管理:监控燃料消耗情况,确保在到达目的地前有足够的燃料储备。
四、着陆着陆是飞行操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需要飞行员技巧和经验的环节之一:1. 进场准备:飞行员需根据目的地机场的导航信息,调整飞行器的航向和高度,以准备进场。
2. 下降和减速:飞行员需逐渐减小飞行高度并减速,以进一步接近目的地机场。
3. 放起落架:在合适的高度和位置上,放下起落架,为着陆做准备。
4. 着陆操作:精准操控飞行器,使其顺利着陆,确保安全和平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简介:本申请属于本申请属于无人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及操作平台,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操作者的当前姿态动作数据;将所述当前姿态动作数据与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进行匹配,且不同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对应不同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将匹配后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所对应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无人机。
本申请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及操作平台,接口通用开放,可面向多类的无人飞行器,尤其面向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的地面维护和场站调度,可以大大提高地勤人员操作效率。
技术要求1.一种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操作者的当前姿态动作数据;步骤二、将所述当前姿态动作数据与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进行匹配,且不同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对应不同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步骤三、将匹配后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所对应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无人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包括:步骤1.1、获取操作者的图像数据;步骤1.2、提取所述图像数据中的姿态关键特征点数据;步骤1.3、根据所述姿态关键特征点生成对应的姿态动作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2中,是提取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操作者的双手轨迹点数据;以及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是与操作者手势相关的动作数据,其对应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包括向前运动指令、向后运动指令、向左运动指令、向右运动指令、上升指令、下降指令、顺时针旋转指令、逆时针旋转指令以及停止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获取操作者的位置信息和颜色信息,以对操作者进行身份识别,当身份识别通过后,再进行步骤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将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采用xml文件进行记录,其中,一个保存样本模板的xml数据库文件包括根节点手势库,其保存了多个手势,手势又是由多条轨迹组成,一个轨迹是有多个轨迹坐标点组成;将xml文件转换成二进制的model文件。
6.一种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姿态获取设备,用于获取操作者的当前姿态动作数据;姿态动作数据库,用于存储预定姿态动作数据,且不同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对应不同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指令发送设备,用于向无人机发送控制指令;处理器,用于将所述当前姿态动作数据与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进行匹配,并将匹配后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所对应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通过所述指令发送设备发送至无人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获取设备包括: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操作者的图像数据;特征点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图像数据中的姿态关键特征点数据;姿态动作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姿态关键特征点生成对应的姿态动作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点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操作者的双手轨迹点数据;以及所述姿态动作数据库中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是与操作者手势相关的动作数据,其对应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包括向前运动指令、向后运动指令、向左运动指令、向右运动指令、上升指令、下降指令、顺时针旋转指令、逆时针旋转指令以及停止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操作者的位置信息和颜色信息;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操作者的位置信息和颜色信息对操作者进行身份识别。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动作数据库中,是先将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采用xml文件进行记录,其中,一个保存样本模板的xml数据库文件包括根节点手势库,其保存了多个手势,手势又是由多条轨迹组成,一个轨迹是有多个轨迹坐标点组成;之后,再将xml文件转换成二进制的model文件。
技术说明书一种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及操作平台技术领域本申请属于无人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及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飞行器的控制与飞行闭环流程涉及的相关方较多,效率不高。
如何快速控制飞行器在场内完成滑行、停止、转弯以及自检测等功能是待解决是问题。
技术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及操作平台。
第一方面,本申请介绍了一种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操作者的当前姿态动作数据;步骤二、将所述当前姿态动作数据与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进行匹配,且不同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对应不同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步骤三、将匹配后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所对应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发送至无人机。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一中,包括:步骤1.1、获取操作者的图像数据;步骤1.2、提取所述图像数据中的姿态关键特征点数据;步骤1.3、根据所述姿态关键特征点生成对应的姿态动作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1.2中,是提取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操作者的双手轨迹点数据;以及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是与操作者手势相关的动作数据,其对应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包括向前运动指令、向后运动指令、向左运动指令、向右运动指令、上升指令、下降指令、顺时针旋转指令、逆时针旋转指令以及停止指令。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获取操作者的位置信息和颜色信息,以对操作者进行身份识别,当身份识别通过后,再进行步骤一。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将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采用xml文件进行记录,其中,一个保存样本模板的xml数据库文件包括根节点手势库,其保存了多个手势,手势又是由多条轨迹组成,一个轨迹是有多个轨迹坐标点组成;将xml文件转换成二进制的model文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介绍了一种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平台,包括:姿态获取设备,用于获取操作者的当前姿态动作数据;姿态动作数据库,用于存储预定姿态动作数据,且不同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对应不同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指令发送设备,用于向无人机发送控制指令;处理器,用于将所述当前姿态动作数据与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进行匹配,并将匹配后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所对应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通过所述指令发送设备发送至无人机。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姿态获取设备包括: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操作者的图像数据;特征点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图像数据中的姿态关键特征点数据;姿态动作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姿态关键特征点生成对应的姿态动作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特征点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操作者的双手轨迹点数据;以及所述姿态动作数据库中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是与操作者手势相关的动作数据,其对应的无人机操作控制指令包括向前运动指令、向后运动指令、向左运动指令、向右运动指令、上升指令、下降指令、顺时针旋转指令、逆时针旋转指令以及停止指令。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图像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操作者的位置信息和颜色信息;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操作者的位置信息和颜色信息对操作者进行身份识别。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姿态动作数据库中,是先将预先存储的预定姿态动作数据采用xml文件进行记录,其中,一个保存样本模板的xml数据库文件包括根节点手势库,其保存了多个手势,手势又是由多条轨迹组成,一个轨迹是有多个轨迹坐标点组成;之后,再将xml文件转换成二进制的model文件。
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及操作平台,接口通用开放,可面向多类的无人飞行器,尤其面向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的地面维护和场站调度,可以大大提高地勤人员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中一实施例的交互控制流程图;图2是本申请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中model文件结构体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中FeatureHeader结构体和Feature结构体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中model文件格式协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利用飞行器的光学传感器平台结合开放式的体感手势SDK,通过SDK开发相关的前端控制装置,包括手环、眼镜等,实现人员地面的体感动作及手势控制无人机滑行、停止、转弯、各类设备工作及自检测。
具体地,下面结合附图1-图4对本申请的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及操作平台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方面,本申请介绍了一种面向飞行器控制的体感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操作者的当前姿态动作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一之前,还可以包括数据库建立步骤;具体地,以建立模版手势库为例,首先第一点就是要设计几种已经可以实际使用的手势,并把手势的特征轨迹点记录下来。
考虑到易于理解和易于扩展手势库的使用场景,手势库数据使用xml文件来记录,即xml的根节点手势库(gestureLib)保存了多个手势(gesture),手势又是由多条轨迹(stroke)组成,一个轨迹是有多个轨迹坐标点(point)组成,如此就构建了一个保存样本模板的xml数据库文件。
构建xml文件的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文件易于理解,易于编辑,可读性高。
但是对于大量数据的解析会比较缓慢,且文件格式复杂,如果读取到内存中会占据大量不必要的格式标签信息,因此对于读取到内存中的模板文件信息,定义了一个协议规范,将xml文件转换成二进制的model文件,用以缩减内存存储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