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有机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掌握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如燃烧、取代、加成等反应;3. 学习有机物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式,了解其结构特点;2. 掌握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有机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如燃烧、取代、加成等反应;3. 有机物的鉴别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机物模型、实验器材;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有机物实例,如食物、药品、燃料等,引导学生思考有机物的概念及特点;2. 讲解:介绍有机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通过模型展示有机物的结构;3. 演示:进行有机物的燃烧、取代、加成等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有机物的鉴别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操作;6. 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有机物的化学性质1. 燃烧反应2. 取代反应3. 加成反应4. 鉴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课后习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药物成分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1. 情景的选择: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如食物、药品、燃料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有机物的存在;2. 问题的设计:教师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机物的概念及特点,如“有机物和无机物有什么区别?”“有机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3. 学生的参与: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讲解环节1. 教材的处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2. 模型的使用:教师应使用有机物模型,直观地展示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机物的概念;3. 语言的表达:教师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第一章:骨干教师示范课概述1.1 骨干教师示范课的定义与意义1.2 骨干教师示范课的特点与要求1.3 骨干教师示范课的准备与实施第二章: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教学设计2.1 确定教学目标2.2 教材分析与处理2.3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第三章: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教学实施3.1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3.2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3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第四章: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案例分析4.1 案例一: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示范课4.2 案例二: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示范课4.3 案例三:高中英语骨干教师示范课第五章:骨干教师示范课的反思与提升5.1 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自我反思5.2 骨干教师示范课的同行评价5.3 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改进与提升第六章: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课堂管理6.1 课堂氛围的营造6.2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规范6.3 教师角色的转换与适应第七章:骨干教师示范课的媒体与资源运用7.1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7.2 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与筛选7.3 教学辅助工具的选用与操作第八章:骨干教师示范课的互动与8.1 师生互动的形式与策略8.2 课堂资源的捕捉与利用8.3 教学现场的调控与引导第九章: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评价与反馈9.1 课堂评价的标准与方法9.2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反馈9.3 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思10.2 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推广计划10.3 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持续改进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骨干教师示范课的定义与意义重点: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概念,以及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理解和把握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核心价值,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
二、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教学设计重点:确定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
难点:如何结合具体学科和学情,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三、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教学实施重点: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难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说课稿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必修二,主要围绕第三章“函数”中的第三节“一次函数及其图像”进行深入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并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
难点: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讨论一次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次函数的定义2. 一次函数的性质3. 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4. 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课后练习题1、2、3。
2.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一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通过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围绕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及实际问题应用进行组织。
2024年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幼儿园

2024年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教材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2节“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天气变化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天气变化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天气变化的判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界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卡片、挂图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种子发芽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长现象。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卡片、挂图等教具,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天气变化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判断天气变化,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课后观察、探索。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2. 天气变化及判断方法3.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生长的过程。
答案:学生需上交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动植物名称、生长过程、观察心得等。
2. 作业题目: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规律。
答案:学生需上交一份天气记录表,内容包括日期、天气状况、气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2024年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幼儿园

2024年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教材《探索乐园》第三册第五章《生活中的数字》,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数数,认识数字110,并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数字110,学会数数,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挂图、生活场景图片、数字骰子、磁性数字贴。
学具:数字卡片、磁性数字贴、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字,讨论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教学数字110(10分钟)(1)出示数字卡片,带领幼儿一起认识数字110。
(2)通过游戏“数字接龙”,让幼儿练习数数,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数字“3”为例,讲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3个苹果、3个小朋友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磁性数字贴和画纸,让幼儿在画纸上贴出数字110,并画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5.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幅以数字为主题的创意画。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2. 生活中的数字应用3. 数字接龙游戏4. 小组创意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以数字为主题的画,要求画出数字110,并标注每个数字对应的物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充分认识和理解数字110,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校园内的数字,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指南]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9aae8b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b.png)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指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二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性”的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具体内容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单调性的判定方法、极值的定义及其求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能够判断给定函数的单调性。
2. 学会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单调性的判定、极值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气温变化、股票价格等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些变化趋势。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回顾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函数值的变化。
(2)讲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介绍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如导数的符号、图像法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判断给定函数的单调性。
(2)求函数的极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定方法。
2. 函数极值的定义、求解方法。
3.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求函数f(x) = x^2 4x + 3的极值。
2. 答案:(1)函数f(x) = x^3 3x^2 + 2在(∞, 0)上单调递增,在(0, +∞)上单调递减。
(2)函数f(x) = x^2 4x + 3的极大值为3,极小值为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程度、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研究函数的凹凸性和拐点,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2. 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步骤5.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一、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有多种,如导数的符号、图像法等。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说课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判定,平面几何图形的构造方法。
2.教学重点: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练习本。
补充说明:
1.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逐步解析,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确保例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基础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题则挑战学生的思维,促进能力提升。
四、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详尽性
作业设计应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答案的详尽性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查和教师评估。
(2)选取一道关于平面几何图形判定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随堂练习:
设计两组练习题,一组为基础题,巩固基本概念;一组为提高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练习题的方法和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板书设计
1.标题:平面几何初步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必修2》的第四章“平面几何初步”,具体内容包括: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判定,以及平面几何图形的构造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的关系,理解并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面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和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需要明确指出以便集中教学资源和注意力。
2024年骨干教师示范课标准教案幼儿园

2024年骨干教师示范课标准教案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奥秘”,详细内容为“认识植物生长”。
通过本章学习,孩子们将解植物生长过程,认识不同植物以及它们生长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解植物生长必要条件,掌握几种常见植物名称及其生长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热爱,培养他们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植物生长必要条件,学会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常见植物名称及其生长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植物、植物生长图、剪刀、花盆、土壤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观察身边植物,引导他们思考:“为什植物能生长得这好?”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植物生长必要条件,如水分、阳光、土壤等。
(2)讲解几种常见植物(如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及其生长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麦为例,讲解小麦生长过程,让孩子们解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全过程。
4. 动手操作(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过程。
5.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观察记录表,让孩子们用自己话描述所观察到植物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植物生长2. 板书内容:(1)植物生长必要条件(2)常见植物名称及生长特点(3)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植物,记录它们名字和生长特点。
2. 答案示例:(1)植物名称:小草(2)生长特点:叶子绿油油,生命力顽强,能在各种环境中生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对植物生长有更直观认识,但在知识讲解过程中,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闫马小学周敬高课题13*、一夜的工作课型略读课共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 20XX年4月22日教法品读感悟,交流汇报,激情朗读教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分析1、重点是阅读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体会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2、课文的难点是阅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板书设计一夜的工作劳苦简朴……作业设计1、读记本课生词2、阅读关于周恩来的事迹资料导学过程课前活动:介绍周恩来总理的事迹一、诗歌引入(课件展示,师有感情地诵读)《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不用多想/不用多问/你就是这样的人/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思考:1、诗中的“你”是什么样的人?2、谁可以称得上是这样的人?师小结:1998年3月5日,这一天,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就在那一天,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写下了这首诗。
为什么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究竟是总理的什么感动了这位诗人?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
齐读课题《一夜的工作》。
二、学习课文请大家拿起课本,大声朗读《一夜的工作》。
注意,读的时候,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一边读一边琢磨一个问题:读完总理的一夜后,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1、指名说,板书词语。
2、你们提出来的这些词当中,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是什么,带着这个词儿,再去读书,是哪些句子,让你对这一点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请把它用波浪线划下来。
3、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①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②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③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4、同学们,现在我想问的是,是不是仅仅是作者所看到的这一夜,总理才这样劳苦地工作?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朗读指导)让我们一起看课后资料袋,这是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所作的总理一天的工作纪录。
(师生共读课后资料袋)周总理的一天时间:1974年3月26日至27日下午3时起床下午4时与尼雷尔总统会谈晚上7时陪餐晚上10时政治局会议早晨2时半约民航局同志开会早晨7时办公中午12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2时休息师:从这份文件中可以看出周总理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很少,他第一句写“下午三时起床”,最后一句写“下午二时休息”,这中间仅仅只隔了一个小时而已。
我们可以确定周总理这一天只休息了一个小时。
5、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总理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
(师低沉地介绍)1972年,周总理被确诊患了癌症。
1975年,周总理的病情开始恶化,但他仍然拖着只剩下30公斤的重病之躯继续顽强的工作。
6月10日,他会见了菲律宾总统马克斯。
8月26日,他在医院会见柬甫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
9月7日,他不顾病情的严重恶化,与医务人员的一再劝阻,坚持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
9月20日,他做第四次大手术,在进入手术室前一刻,他握住小平同志的手,鼓励他把工作做好。
10月24日,他做了第五次大手术,这次手术后,他一再叮嘱邓颖超死后不要保留骨灰。
12月20日,生命已经处于垂危状态的周总理,向前来的罗长青询问台湾的近况,说话不到十五分钟,他就昏迷了过去。
1月7日,深夜11时,总理从昏迷中苏醒,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医生说,我这里没什么,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这是周总理活着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的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师:面对这样的总理,你有什么话想说?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是呀,正是因为周总理这种伟大人格感动了作者,作者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写出了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
我们也要学习作者这种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三、小结:同学们,我们的心应该永远刻着我们总理的名字,为什么?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啊。
(读诗)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曲家,叫三宝,他读了这首诗,他深深地被这首诗感动了,他更被总理的伟大人格和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写了一首无比感人的歌曲。
让我们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走近我们伟大的总理。
(视频播放歌曲《你是这样的人》)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孙光英教学目标:1.认识1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
用“犹如”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并组词(抽读生字卡片,对“幕”“烁”“辉”“绚”“焕”要求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来组,并以卡片形式贴在黑板上。
)2、再送给学生几个文中的四字词语(华灯高照、银光闪闪、光彩夺目、从天而降)同样贴在黑板上。
3、你知道这些词语中哪些词的意思?指名学生说说。
(不急于全部回答,也允许学生提出不懂的)师:看来,有的小朋友对这些词语还不是理解得很准确,不过,没关系,等我们游览完北京的夜景后,你一定会明白的。
二、精读课文,感受美景1、轻声读课文,思考:北京的夜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可怎么说。
(2)用一个词来回答,你选哪个。
(3)用一个字来回答,你又选哪个。
板书:亮反问:你说的这个“亮”是什么意思?是啊,北京的夜晚不仅是明亮的,更是漂亮的。
2、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课文都介绍了北京的哪些亮丽的地方?师随学生回答板书: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环形路上、街道、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3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指名几个学生说说)再次引导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地方,读出你喜欢的理由。
4、交流,指导朗读、感悟美景。
预设一: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充分地展开想象。
(1)、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长安街……,像银河从天而降。
”读句子:夜晚的长安街,像。
把什么比作什么?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那华灯高照,把整条马路照得亮堂堂的,多像。
那川流不息的汽车上闪烁的灯光,多像。
因而,整条长安街的夜晚,看上去,就像是一条。
(2)、天安门城楼……(让学生读读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理解金碧辉煌、光彩夺目)(3)、联系大溪的夜景帮助学生理解“彩灯勾画……轮廓”(4)、欣赏图片,再次感受景美。
(5)、再次朗读第二段,感受文美。
预设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重点指导学生用换词法理解“犹如”。
(你能给“犹如”换个词吗?)文中说什么犹如什么。
也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白天的立交桥和彩虹比,谁更美?而晚上的立交桥远远看去,就像,真是!)练说:犹如。
再读句子。
(2)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照明灯”“草坪灯”……,让学生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灯,是怎么装点着北京的?通过朗读再次感受美。
预设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插入对王府井的历史介绍,帮助学生理解“焕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形成于元代,到现在已经有700多年。
以前,这里卖的东西很多,什么都有,乱七八糟。
现在经过环境改造和整治,先后撤消近百个零散的小摊点;整治了灯箱广告、橱窗,增强了夜间灯光效果;修整了行道树;增铺设了步行街方砖、道牙,翻修改造了路面。
错落有致、装修独特的一个个店面,聚来了上百家国内商号和海外知名品牌。
琳琅满目的商品,栩栩如生的雕塑使这条有着700年历史的老街重换青春,使每天50万人汇集到这里,争相一睹她那迷人的魅力。
它们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有序、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预设四:学习第五小节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那不是自相矛盾吗?为什么?⑵.出示图片,简介故宫。
5、刚才我们感受了北京美丽的夜景,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朗读第6段。
6、配乐配画面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精彩回顾、积累词句看板书总结。
师:是的,北京的夜景是美丽的,虽然我们没有去过北京,但文中那一句句优美、动人的语言已经将北京夜晚那明亮、辉煌的迷人景色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让我们随着这些词语再来回放一下精彩的镜头吧。
1、再读词语,边读边在脑子中放小电影。
(花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2、同桌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⒈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我们的首都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呢?⒉课后观察研究一下,自己的家乡——大溪哪些地方的夜景也很美,可以画下来也可写下来。
北京亮起来灯光长安街:华灯高照灯光闪烁的的天安门: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明辉广场四周:彩灯勾画轮廓海世环形路:……犹如……彩虹亮煌商业街: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洋界故宫:年轻银光闪闪总分总骨干教师示范课教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陈长国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44-P46例1-例3 练习十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形式与字母表示形式的比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和平方的写法。
课前准备:每生练习纸一张(内容见附件),课前完成填写运算定律表格。
教学过程: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1、反馈订正课前填写表格,说说表格中的这些字母都表示什么?(揭示课题)2、举例说说这些字母各表示什么数?生活中或数学中你还在哪儿见过用字母表示数?(如果学生回答不上,就看书本44页例1,填写后用课件演示订正。
能回答则不做例1)3、比较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文字叙述两种形式,你有什么想说?(归纳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4、用a×x= x×a引入乘号的简写和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