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霞之死 揭示了“平凡世界”的真相
理想与现实的痛苦交织——浅析《平凡的世界》田晓霞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理想与现实的痛苦交织——浅析《平凡的世界》田晓霞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唐恬甜/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平凡的世界》中描绘了许多出身背景相异、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中豪迈奔放、开朗独立的时代女性田晓霞,是主角孙少平的恋人,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之一。
而她最后的结局却是在抗洪救灾中牺牲,其中她的悲剧性结局也反映出了一定的必然性,其中有时代的牵制,也有作家路遥个人经历背景的影响。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田晓霞 悲剧结局 时代背景 路遥经历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时代和历史的背景一直笼罩在每一个人物的身后,其间反映的我国城乡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前后长达十年间的社会历史风貌,更是映射在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个家庭和家族身上。
在文中叙述了孙少安、孙少平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再到成年时期的一系列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有典型的农村妇女葛秀莲、孙兰花等,还有新思想和旧传统相结合的矛盾者田润叶,而她的妹妹田晓霞则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时代知识女性的形象,于少平来说是一位完美的恋人,于田福军来是一个令人骄傲的女儿,于领导同事来说更是一名称职的新闻记者。
正是这样一个接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却在工作岗位的奋斗中随着洪水永远地消逝了。
我们为之流泪,为之惋惜,但从深层的社会和心理层面上分析,田晓霞的悲剧结局似乎在那个时代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田晓霞的死,包含着时代的无奈之感和作者自身的创作影响。
一、理想撞上现实的“头破血流”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田晓霞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性格开朗活泼,可爱善良,应该是《平凡的世界》中塑造出的最美好、无暇,也是最为理想化的人物,可以说田晓霞是一位在新时代和新环境下茁壮成长的现代知识女性,她具有现代知识女青年的浪漫、率直、坚强的性格品质,在田晓霞与孙少平交流和对话的故事情节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田晓霞的理想抱负与壮志豪情。
当田晓霞步入大学的殿堂之后,便成为了孙少平的人生导师,在孙少平历经困境时给予鼓舞,当孙少平由县城走向城市的过中,田晓霞更是对其进行了人生引领,不断引领和指导孙少平走向成熟。
【名著细读】《平凡的世界》田晓霞:热爱生活的姑娘最迷人

【名著细读】《平凡的世界》田晓霞:热爱生活的姑娘最迷人【作品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乡土作家路遥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书写的农村与城市“交叉地带”的时代之歌,塑造了黄土高原上形形色色的农民形象,书写了乡村以及城镇十年间的变化。
选文讲述的是田晓霞在电影院门口,意外遇到了昔日好友——已经在城里打工的孙少平的景象,两人之间的情感变化、升华,惺惺相惜的“革命般的友谊”,以及两人的爱情悲剧,都令人唏嘘。
原文解析少平晓霞街头重逢①少平不知不觉遛达到了南关,这里离地委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本城最大的影剧院,他很想去碰碰运气,看现在放不放电影。
②他正在人群瞎挤,突然愣住了。
他看见田晓霞穿件米色风雨衣,两手斜插在衣袋里,正在几步远的地方微笑着看他。
他僵立在原地,脸顿时象火一般烫热。
(孙少平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窘迫脸发烫,而是因为自己当初没有回复田晓霞的信,主动断绝了与晓霞的联系。
时隔多年后再次见到晓霞,孙少平为当时的做法感到羞愧,同时在大学生田晓霞面前,他也有几分拘谨。
)③她走过来,仍然微笑着,伸出手,说:“我以为这是在做梦。
”④“是……我也这样认为……”他握了握她的手。
一阵难言的沉默。
⑤“你现在是去看电影呢?还是到我家里去呢?”她掏出一张电影票递到他面前。
⑥“不,你去看吧……我……”他的脸仍然象火烧一般。
“我已经看过一次了……不过,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建议你也别去看了,咱们到我家里去吧!”晓霞似乎故意表现出一种矜持的态度,但显然很难掩饰她的激动。
田晓霞显然比孙少平更快适应了这场重逢会面,一方面得益于田晓霞优越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给予了她这样的自信,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田晓霞在两人关系中是采取主动态度的,她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热烈的女孩。
重逢时的激动为感情的升温打下基础,两人的故事由此重新展开。
⑦少平看见,晓霞已经完全是一副大学生的派头了,个码似乎也比中学高了许多。
一头黑发散乱地披在肩头,上面沾着碎银屑似的水珠。
合身的风雨衣用一根带子束着腰,脚上是一双棕色旅游鞋。
浅论《平凡的世界》中情节与人物的失真

浅论《平凡的世界》中情节与人物的失真《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并且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的名作,被许多名人称为激励年轻人奋斗的动力源泉。
但是,文章情节和人物的一些缺陷很明显影响了小说的深刻性和现实性,使小说带有一些鸡汤体,说教性的缺点。
首先,田晓霞的突然去世体现出了作者对于情节“机械降神”般的操纵。
在原著中,田晓霞是在一、次洪水中为了救人而去世的。
这时,晓霞正与少平处于热恋之中,二人的感情可以说即将修成正果。
甚至晓霞去世的时机也十分巧合,就在与少平约定见面的期限前,更体现了作者对于情节的操纵。
这使得晓霞的去世十分突兀。
当然,这些操纵只能说是小的问题,看似瑕不掩瑜,无伤大雅。
但笔者推测,作者在二人即将修成正果时刻意安排晓霞去世,是否有避开由于两人家庭地位的巨大悬殊而导致的潜在矛盾冲突之嫌呢?我们畅想一下,如果按照作者本来的情节自然展开的话,那么二人将走到彼此见父母,谈婚论嫁的阶段,从此,这段感情就从两个人的事上升为两个家庭的事。
而在作品讲述的时间,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两个家族的必然会因二人的婚恋生活产生诸多的矛盾。
在这背后,事实上隐藏着千百年来“门当户对”社会观念与新中国建立后名义上确立自由恋爱观念间的种种矛盾。
这本是一个很深刻的社会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是一个热议的问题。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写下去,本可以增加作品思想上的深刻性,拓宽情节展现视角的广度,这会使得作品的现实主义性更加鲜明。
当然作者也可以选择塑造两个开明的家庭,顺利地同意两人的婚姻。
但这样也许会损伤到作品的现实主义性,变得有些理想化,不过作者事实上并没能避免理想化这一点,在后面将会详细论述。
至于秀莲之死其实在情节处理上与晓霞去世类似,都是作者对于情节的操纵。
秀莲去世也是在少安的二次创业处于红火期发生的。
按照一般的理论,情节的安排是按照作者意愿的。
很明显,作者的这一安排是为了传达人生是悲喜交集的这一理念,但作者后面为了迎合主旋律,或者说改革小说的同病,着力在描写少安之后的事业,试图体现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普通农民靠勤劳致富的主题。
田晓霞之死揭示了“平凡世界”的真相

田晓霞之死揭示了“平凡世界”的真相田晓霞之死揭示了“平凡世界”的真相田晓霞之死揭示了“平凡世界”的真相田晓霞:她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的女勇士。
她敢想、敢说、敢做,她是一个异彩的存在,她不仅自己光芒四射,同样感染着在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更是少平身边温暖的太阳。
如果没有晓霞,好像整个故事就会黯淡许多。
她的性格是那样的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当你遇到这样的朋友,怎么能不被她的精神所激励?她虽是干部家庭的子女,却没有干部家庭子女的做派;相反,她是那样的正直勇敢、淳朴又美好。
她似乎从不知“畏惧”是何意,她敢于批判虚伪的社会现状;真心实意地想尽办法帮助少平赚得更多的学费,又努力维护对方的自尊心;更敢于向心爱的人先一步表达内心的感情。
在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主义的爱情不断发展中,而作者无法冲破平凡的世界这一篇文章现实主义写作的基调,所以用田晓霞之死来处理这一爱情的结局。
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疑惑,路遥为什么把这个故事叫做《平凡的世界》呢?什么才是平凡的世界呢?故事快结束的时候,看到田晓霞的死,秀莲的死,田福军的孤独,我终于明白了,路遥笔下的平凡世界,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非常简单,路遥的脑子里,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理想的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也可以叫做真实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虽然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但是,脑子里,总是希望自己生活在理想的世界里。
所以,现实中,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都是在讲理想世界的故事,在画大饼,因为,这些大饼符合普通人的.普遍需要,市场大得不得了。
而真正反映现实世界的作品,往往凤毛麟角,《平凡的世界》,恰恰就是很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把一个人从理想世界拉回到真实世界,这种做法虽然非常残酷,但这就是路遥要表达的平凡世界,非常了不起。
在理想的世界里,我们自己会很完美,无所不能,我们喜欢的人也很完美,经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
路遥也是如此,他喜欢田福军这样的大官,田福军就很完美,一心为公;他喜欢贤妻良母型的婆姨,秀莲就很完美;他喜欢完美无瑕的爱情,田晓霞就是神仙姐姐;他喜欢抛开世俗,做精神上的贵族,所以,笔下的少平是他的男一号,近乎完美,什么都没有,但活的很崇高。
田晓霞为什么必须死掉

田晓霞为什么必须死掉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而虚构最讲究的是故事布局。
在故事布局中,情节的冲突越强烈,所产生的情节张力就越强。
也就是说,田晓霞越是死去,对读者的冲击也就越大,读者反而越容易记住,世界上伟大的文学作品都都是悲剧。
2、在《平凡的世界》的叙事逻辑上,其实路遥早有预谋。
田晓霞一出场,就被路遥描绘成一身男孩子气,且颇带理想主义色彩的知识女青年。
田晓霞一类的女性是路遥青睐有加的人物类型,她们往往富于独立的冒险精神,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田晓霞会牺牲不是路遥刻意为之,她这样的女性在路遥的描写下:注定会去参加那场抗洪救灾,也一定会去救那个被困于洪水中的小女孩。
这是田晓霞的个性以及她纯善的正义感所致。
4、除了有田晓霞的个性与品质所致,更为重要的是:田晓霞的死是孙少平三观甚至人生境界发生根本升华的关键事件。
5、正是因为田晓霞的死,孙少平才逐渐放下对于煤矿之外的世界的想像,直至全身心融入了煤矿。
这是路遥塑造“孙少平”这一精神偶像,同时寄托他本人满腔理想主义情怀的必经之路,也是路遥才会有的处理方式。
田晓霞形象体现着“自由”的意义在于学会驾驭自由,而不让它趋于"放任”。
在爱情生活中乐于投入的田晓霞,对于社会事业也乐于投入,以至达到献身的高度。
这位解放运动的先驱也是社会建设的先驱。
她像勇纡投身解放运动一样地勇于投身抗洪斗争。
她的智慧、风度、忘我精神在短暂的抗洪一幕中得到升华。
田晓霞的死亡是以“平凡”情节见长的《平凡的世界》众多主人公发生的唯一的死亡,但又是最为不朽的。
她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另一个更年幼的生命。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一书时,在写到田晓霞去世后,曾经痛哭流涕,喃喃自语:“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并且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哀伤之情,打电话把远在外地的弟弟叫到跟前,只是告诉他这样一件事情:“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仿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似的。
他是如此的钟爱自己笔下的这个人物以致于为这个美丽生命的消逝而情不自禁地洒下悲伤的泪水。
平凡的世界田晓霞最后真的死了吗

平凡的世界田晓霞最后真的死了吗平凡的世界田晓霞最后真的死了吗一、田晓霞真的死了。
作者安排田晓霞早死的原因如下:1、因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田晓霞不死,孙少平一定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痛苦的煎熬,而田晓霞一死,他就能彻底回到现实中,脚踏实地追求自己的生活幸福。
而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作者的一个解脱,因为田晓霞不死,作者很难在与整本书真实性风格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更好的演绎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的感情。
或者说作者在所处的年代,已经感受到了社会的变化,并且他知道还会有更大的变化,但他却不能准确预测社会趋势,因此为了保持真实性,他选择了让田晓霞戏剧性的死去。
田晓霞的死保持了作品的真实性,或者说杜绝了出现不真实的可能性反应,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无奈与那个年代带给作者的不确定的感受。
2、田晓霞是一个神化的形象,当然不能存在于世界上,所以,她只能死去。
绝对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否则,这个作品就会是必然的败笔,如果楼主不信,可以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就知道了。
田晓霞的存在,更多是象征意义,象征了路遥对于美好东西,诸如爱情,理想等的向往。
这些东西的幻灭,方能让读者和主人公回到现实。
二、作品简介:《平凡的世界》是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由毛卫宁执导,王雷、佟丽娅、袁弘、李小萌、刘威、吕一、尤勇、汪芦云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著的追求的故事。
该剧于2015年2月26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播。
三、剧情简介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文革的余波仍在社会各个角落震荡,无情摧毁著每个人的生活。
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孙少平(袁弘饰)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即使在好友田润生(尹智玄饰)面前也不愿展露寒酸的一面。
他和地主家的女儿郝红梅(汪芦云饰)虽然身份有着天壤之别,类似的心境则让他们彼此相知。
哥哥孙少安(王雷饰)是家里的脊梁骨,父亲的意外去世让他必须选择更加坚强,他与润生的姐姐田润叶(佟丽娅饰)青梅竹马,互有好感,怎奈那时的爱情身不由己,有情人儿往往无法走到一起。
田晓霞之死

田晓霞之死读罢路遥《平凡的世界》这本巨作,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似乎还不能马上从书中走出来。
在我读到田晓霞因在洪水中救落水女孩而英勇牺牲的时候,我是万分悲痛的。
我就像是被作者打了一棒,久久不能清醒和平静。
前文似乎没有任何暗示,因此我对她不幸的结局没有任何心里准备。
在恍惚之中,我是如此痛恨作者无情,将如此一位脱俗的女子给剥夺了性命。
在之后的几天里,我仍然为一位小说中人物的逝去而伤痛。
在我知道田晓霞的结局之前,我自以为不是很庸俗的推断她最后该是顶住家庭的压力和孙少平结合的。
孙少平是双水村一个乡巴佬,和原西县副革委主任田福军的女儿田晓霞是高中同学。
在高中时,两人在对时事人生等问题的思想交流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两人身处不同的阶层,田考上了黄原师专,孙随后赴黄原打工,两人的生命航线似乎再也不会交汇。
但两人在电影院门前的邂逅,拉开了两人感情继续发展的序幕。
通过周六孙在田父亲办公室借书并与田交流思想这一浪漫的秘密活动,两人之间迸发出爱的火花。
他们相约到麻雀山,在一棵木梨树下的一个拥抱一次接吻定义了两人新的关系,并相约两年后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会面。
但两人身份相差悬殊,我原先料想两人注定是和孙少安(少平哥)与田润叶(晓霞堂姐)悲剧式的结局。
孙少平很有自知之明,他身为铜城大牙湾煤矿工人后面对当了省报记者的田晓霞,内心无可避免的产生巨大的自卑,对这份感情充满了悲观情绪。
但田一次次热热烈烈的爱表现,似乎让他看到了这份感情冲破束缚的曙光。
孙少平沉浸在爱的潮水之中,他忘却了煤矿生活的辛劳,干活甚至有点心不在焉。
可就在临近他们相约再次相会的时间时,作者充斥全篇的悲剧式风格在田牺牲的事迹上得到了体现。
田随省领导乘机到了省南部被洪水吞没的城市做跟踪报道。
当田听到洪水中有一个女孩在喊救命时,毫不犹豫的跳了下去,将一块浮木推给了女孩,接着是一个浪头将她吞噬。
孙少平在赴约之前,早就把两人的终身大事想好了。
他准备趁这次回黄原,赴约后将田带回双水村面见父母。
试析《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1)

论《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摘要:路遥作为当代文坛上一位璀璨的星星,他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
仅仅活了四十来岁,但他却为世人留下了几百多万字的文化遗产,其中,《平凡的世界》获1991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是一位用心和生命创作的作家,他的小说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心灵。
在他过世多年以后,其作品仍越过时代的变迁,被阅读者所喜爱,尤为青年人,到现在仍把《平凡的世界》看成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本论文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悲剧性和爱情悲剧性的叙述,分析造成他们命运悲剧的原因。
在《平凡的世界》中,悲剧性贯穿始终。
为何作家路遥要给《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赋予悲剧的命运呢?我个人认为这和作家自身的经历以及悲剧性的艺术追求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人物悲剧悲剧原因悲剧意识路遥是当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仅仅活了四十二岁,但他却为世人留下了三百多万字的丰厚遗产。
其中,《平凡的世界》获1991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是一位用生命和良知进行创作的作家,他的小说大气磅礴,震撼人心。
在他逝去多年以后,其作品仍越过纷繁喧嚷的时日,被众多的人所喜爱,尤其是许多青年人,至今仍把《平凡的世界》视为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平凡的世界》立足于特定的时间(1975——1985)和空间(陕北黄土高原),全景式地反映了这一时期陕北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如何从苦难中自我救赎、寻找生存之路。
但是,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悲剧色彩一直笼罩着这块苦难的大地。
作品中的主人公一直在承受着来自生活道路方面和爱情方面的悲剧。
可以说,路遥把他的悲剧理论真实含蓄地、毫不夸张地、一点一滴地渗透到这个叫做双水村村民的普通生活中来。
作品中虽然没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势,但是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生活中真实的悲。
究其原因,作品中的人物的悲剧命运是由社会、性格、宿命造成的。
为什么作家路遥要给他笔下的人物赋予悲剧的命运呢?一、人物悲剧命运的表现作者一开始写到:“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晓霞之死揭示了“平凡世界”的真相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疑惑,路遥为什么把这个故事叫做《平凡的世界》呢?什么才是平凡的世界呢?故事快结束的时候,看到田晓霞的死,秀莲的死,田福军的孤独,我终于明白了,路遥笔下的平凡世界,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非常简单,路遥的脑子里,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理想的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也可以叫做真实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虽然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但是,脑子里,总是希望自己生活在理想的世界里。
所以,现实中,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都是在讲理想世界的故事,在画大饼,因为,这些大饼符合普通人的普遍需要,市场大得不得了。
而真正反映现实世界的作品,往往凤毛麟角,《平凡的世界》,恰恰就是很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把一个人从理想世界拉回到真实世界,这种做法虽然非常残酷,但这就是路遥要表达的平凡世界,非常了不起。
在理想的世界里,我们自己会很完美,无所不能,我们喜欢的人也很完美,经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
路遥也是如此,他喜欢田福军这样的大官,田福军就很完美,一心为公;他喜欢贤妻良母型的婆姨,秀莲就很完美;他喜欢完美无瑕的爱情,田晓霞就是神仙姐姐;他喜欢抛开世俗,做精神上的贵族,所以,笔下的少平是他的男一号,近乎完美,什么都没有,但活的很崇高。
问题是,凡事必须落地,理想必然回归真实。
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
回到现实世界,路遥会发现,现实中的自我,其实并不完美,工作不顺,生活不幸,身心不健康,问题很多。
同理,自己原来认为很完美的人,回到现实,会发现,其实他们并不完美,生活的越近,越长久,发现的问题和缺点越多,甚至根本无可救药。
比如少平,在理想世界中,抛开现实的身份地位金钱权力,活在精神境界里,非常高尚;但是,真实世界里的少平,是个很“二”,脑子缺根弦的人,所以,很容易遇上倒霉事,一辈子只能撞大运,赶上好的环境,特好,赶上倒霉的环境,也特别倒
霉。
因此,在路遥的平凡世界里,少平的身心,只能是饱受折磨,甚至被毁容,并不奇怪。
再比如田福军,理想世界中的大官儿,应该就是田福军的样子;但是,现实中的田福军,如果真的一心为公,像他这么为人处事,不顾关系,不顾圈子,不给面子,不懂迂回和策略,结果,必然是上下都得罪人,而且事情也办不好,所以,回归现实世界,田福军很容易被说成一个酷吏,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因此,在平凡而真实的世界里,路遥只能让田福军在过年的喜庆中,一个人,如同孤魂野鬼。
再比如中国好婆姨,秀莲,在理想世界里,这类一心为了少安的贤妻良母,好的不得了,人人都想娶这样的女人。
但是,现实中,日子富裕之后,秀莲这种执着和理性,一心为了少安,保护少安,很容易表现为对周围人普遍的挑战和冷漠,所以,在平凡而真实的世界里,路遥不愿让秀莲成为双水村普遍厌恶的人,只能选择让他因病退出历史舞台。
最后是完美的爱人,田晓霞。
在理想世界中,晓霞就是一尊爱情的女神;但是,我们发现,他的大胆仗义,他的正直勇敢,在现实社会中,很容易表现为:即冲动又较劲,其实就是“非常不靠谱”的人,特别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生活,特别喜欢干悬事。
所以,在平凡而真实的世界里,完美的情人,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女生,总在干悬事,总是不让人放心,非常不适合居家过日子。
因此,路遥饱受理想世界与真实世界间反差的折磨,怎么办呢?唯一可行的方案,是“不让晓霞结婚过日子”,在爱情的制高点上,让晓霞英雄般的结束。
路遥真的不易,既要表现自我的理想世界是什么样子,又要把人拉回到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所以,他会非常痛苦、矛盾。
但是,客观事实恰恰如此,任何人,任何一种性格特征,其实都是有利有弊的,在适合自己特征的环境里,就会展现自己完美的一面,否则,在不适合自己特征的环境里,就会展现出自己很无能的一面。
所以,中国老祖宗早就发现了这个天道,世界本无好人坏人之分,更无理想世界,和完美的好人。
任何人,其实都只是有着自己特征的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任何特征,都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所以,人生智慧,不是幻想自己身处完美的理想世界,而是在真实而平凡的世界里,在适合自己的环境里,展示自己的羽毛;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里,学会夹着尾巴。
老慢一直讲的天道思想,核心内容恰恰如此。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田晓霞这个人物。
我们要讨论,他有什么特征?什么环境,适合他展示自己的羽毛?什么环境,他必须学会夹着尾巴?
田晓霞
主要性格特征,就是一个人的特征和天赋所在。
性格密码,决定一个人适合什么环境,不适合什么环境,当然,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和应该怎么去修炼自我。
具体的测评方法,就是老慢的八维测评技术。
八个维度是:1中正、2感性、3务实、4极致、5理性、6关联、7柔顺、8强势。
具体怎么做呢?有两种办法,其一,排除法;其二,三遍法。
排除法:我们按照维度顺序,依次简单测评。
1中正维度:晓霞非常正直勇敢,好处是很正,问题是较劲,他的死因,其实跟较劲的关系很大,所以,晓霞的中正维度,得分应该很高;
2感性维度:我们发现,晓霞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好处是很真、很仗义,问题是任性冲动,他的死因,根本原因就是他的冲动,所以,晓霞的感性维度,得分应该最高;
3务实维度:晓霞根本不在于利益得失,所以,务实维度的得分,应该很低;
4极致维度:晓霞不是追求展示自我和偏激的人,所以,极致维度的得分应该比较低;
5理性维度:晓霞选择少平和冲在第一线救人,其实就是很不理性的表现,所以,理性维度的得分也很一般;
6关联维度:平时,晓霞非常热情,助人为乐,因此,关联维度的得分应该比较高;
7柔顺维度:晓霞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所以,柔顺维度的得分也比较低;
8强势维度:晓霞也不是一个霸气十足的人,领导力并不突出,所以,强势维度的得分也一般。
因此,八个维度中,务实、极致、理性、柔顺、强势,这五个维度都可以排除;剩下三个维度,1中正、2感性、6关联。
然后,我们按照三遍法,依次排出维度顺序,就是田晓霞的性格密码,也是他的天赋所在。
三遍法:看人要看三遍,平时的表现,是第三性格特征;遇到麻烦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第二性格特征;关键时刻,骨子里的决策动机,是第一性格特征。
具体到田晓霞,很明显,
平时,晓霞给人的感觉是热情似火,乐于助人,所以,关联维度,是她的第三性格特征;
遇到麻烦,晓霞敢打敢拼,正直勇敢,所以,中正维度,就是她的第二性格特征。
决策上,骨子里,我们发现,晓霞其实是凡事听从自己的内心的人,仗义而且有灵气,但往往也很容易冲动,所以,感性维度,是他的第一性格特征。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晓霞的性格密码,第一感性;第二中正;第三关联;用序号表示,就是“216”,2=感性;1=中正;6=关联。
因此,晓霞的思维逻辑是:平时热心利他;遇事正直勇敢;骨子里是个性情中人。
故事中的晓霞,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决策,如果按照他这种思维逻辑,都能解释的很通顺,因此,也间接证明了老慢的八维测评技术是简单实用精准的。
前两位数字组合是“21”,在《天道易经》里,是“履卦”性格,恰恰就是一个“探路者特征的人”,勇敢而且非常有灵气,所以,特别适合干悬事,不靠谱的事情,
特别喜欢做有挑战和刺激性的事情。
其实,故事中的晓霞,帮助少平,选择少平,深爱少平,自告奋勇,洪水救人,一系列事件,都是这种“喜欢冒险”特征的体现。
这种特性,好处是敢于挑战,而且挑战和冒险过程中,还是很认真仔细的,所以,也容易冒险成功。
世界也确实需要这种善于挑战、探险和冒险的人。
但是,这类人真的不是安分守己的人,不可能稳稳当当的居家过日子,天生就不是一个在家的人,所以,如果你希望靠谱而稳定的生活,就绝对不能找这样的人。
任何人、任何特征,都有利有弊,这是天道,这是平凡的世界,不是理想的世界。
不仅如此,后两位数字组合是“16”,在《天道易经》里是“需卦”性格,恰恰就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有些像活雷锋。
平时的晓霞,给大家的感觉,恰恰如此,非常热心,非常乐于给人帮助。
这种特征,好处是利他,符合社会需要;问题是,不顾家,没自我,务虚。
很多人认为,晓霞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活雷锋,其实,这只是她的第二性格特征,平时乐于助人,但骨子里,其实他是个非常敢于冒险的探险家。
所以,综合起来,晓霞其实是个“热心肠的冒险家”,好处是人好,而且富于冒险精神;问题是,不顾家不安分而且容易冲动。
小说中的晓霞其实就是如此,有好处,也有问题,体现在理想化的谈情说爱中,热心的冒险家就是完美的爱情女神,但是,如果结婚过日子,晓霞的问题很容易被放大,很难让人忍受。
善于,任何性格特征的人,都必须学会收敛和抑制自我,都要学会分析环境适合不适合自己。
要知道:你是什么性格,你有什么天赋,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和明确自己的性格特征,然后,只做适合自己的事情,不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
比如晓霞,如果能情醒的接受自己就是个热心的冒险家,那么,还真适合干记者这个职业,但绝对不能冲动和蛮干,要知道,真正的探险不是冒险,不是蛮干和玩命。
更重要的是,晓霞在婚姻中,一定要学会必须的收心,必须学会以家庭为重。
如此修炼自我,晓霞们才会一辈子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