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疗 规律 、 防方 法 , 预 以及 计 划 生 育 和 优 生保 健 等 问 题 的一 门 新兴 的 临床 医学 学科 , 中西 医结 合专 业 临床 学科 的主 干课 是
血 压 患者 的依 从性 稍 差 , 是项 目管理 中的难 点 、 点 。 随 这 重 ②
随访 前 后 体 重 管 理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209 P O0  ̄= . - 4,> .5
表 3 随 访 1年 前 后 高 血 压 控 制 率 比 较 ( n)
访 不及 时 。存 在 的 问题 在今 后 的工 作 中要 加 大力 度 , 到主 做
位 症 、 囊 卵巢综 合 征l )与 西 医学生 殖轴 “ 多 1 、 l 等 下丘 脑一 体一 垂
卵 巢 一 宫 ” 对 应 的 “ 一天 癸 一 任 一 宫 ” 医 学 生 殖 轴 子 相 肾 冲 胞 中
基础 , 以临 床问 题为 中心 的讨 论 式教 学法[ P L教学 以学 生 3 B 1 。
中西 医结 合 妇产 科 学 是 运 用 中 医学 和 西 医学 两种 理 论 与方 法 , 根据 临 床 实 际需 要 取 长补 短 、 会 贯 通 来认 识 妇 并 融
女解 剖 、 理 、 理特 点 , 究妇 女 特有 疾 病 的发 生 、 展 、 生 病 研 发 诊
诊 立 即手 术治 疗 的传统 方 法 、 光 纠正 胎位 提 高 了胎 儿 回转 激 率、 中药 治疗 早期 宫 颈癌 获 得近 期 痊愈 等[, 2 以及 当今 医学 科 1 学 的 发展 如现 代 诊 疗 技 术 ( B超 、 T、 I 宫 腔 镜 、 腔 镜 、 C MR 、 腹 氩氦 刀 、 子刀 等 ) 离 的进步 等方 面 的内 容 , 学生 对学 科 发展 使 产 生 美 好 的憧 憬 , 好奇 心 和 学 习 热 情不 断 增 强 , 发学 生 主 引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知识讲解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知识讲解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则是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于妇产科学领域。
这种结合意味着我们能够融合两种医学理念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首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强调病因的综合分析。
中医强调对整体的辨证论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以及脉象的分析,来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而西医则更注重解剖学和生理理论的研究,在疾病的诊断上更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先进的医学设备。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病人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检查结果,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注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
中医强调调整身体的阴阳失衡,运用针灸、中药、艾灸等方法来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西医则利用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等现代医疗技术来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例如,在治疗不孕症方面,中医可以辨证施治,中西药结合,调理患者的生理功能;而西医可以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等方式来帮助患者实现怀孕。
此外,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强调疾病预防和康复的综合管理。
中医注重强调“未病先防”,提倡养生保健,通过调养身体,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西医则更注重疾病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供更全面的预防和康复管理服务。
例如,在妇科疾病的康复管理中,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协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平衡;西医可以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来帮助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医学领域。
它的出现为妇产科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病因的综合分析,注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疾病预防和康复的综合管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重点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题型:单选:20*1分;多选5*2分;填空40*0.5分;名解5*3分;简答6*5分;病案20分(包括中医诊断分型、病因病机、西医诊断、代表方及药物剂量、中西医治则、西医诊断思路,在月经病里面考)绪论1、《黄帝内经》提出关于妇科的解剖特点,月经生理,妊娠诊断2、《素闻。
上古天真论》明确阐述了女子一生中生长的,发育,性成熟与衰老的规律3、第一首妇科古方——《内经》四乌贼骨一藘茹丸4、《神农本草经》--在“紫石英”条最早提出“子宫”这一解剖名称5、宋代我国的产科已形成单独分科的雏形6、《女科百问》首次提出“胞宫”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外生殖器:阴阜、大小阴唇、前庭大腺、会阴大阴唇:内部有丰富的血管,当局部受伤时,易发生出血,形成血肿阴蒂:富有神经末梢和海绵状勃起组织,故感觉非常明锐2、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阴道:是性交的器官,月经血排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前壁与膀胱和尿道领接,后壁与直肠贴近。
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构成。
阴道后穹窿较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引流。
子宫:古人称之为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脏,子处,子宫,血室。
宫颈: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因分娩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
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好发部位。
子宫峡部:子宫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
上端在解剖上较狭窄而称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与宫腔内膜转变成宫颈黏膜,又称组织学内口。
3、子宫韧带的作用圆韧带(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阔韧带(子宫动静脉及输尿管均从阔韧带的基底部穿过)主韧带(固定宫颈的位置)宫骶韧带(间接保持子宫前倾位置)4、输尿管在腹膜后,从肾盂开始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降(腰段)在骶髂关节处,经过髂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盆骨腔(盆骨段)经阴道侧穹窿顶端绕向前方进入膀胱壁(膀胱段)5、骨盆:假骨盆:为大骨盆真骨盆:为小骨盆,使胎儿自然娩出时的通道,又称骨产道。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异位妊娠PPT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互补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调理和西医精确治疗的优点,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注意事项
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同时,应加强医患沟通,确保患者对治疗方案有充分了解和同意。
03
异位妊娠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hCG水平测定和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诊断异 位妊娠。确诊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术。
02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证候,采用活血化瘀、清热 解毒、凉血止血等中药方剂,以改善 血液循环、抗炎、止血等作用。
针灸治疗
推拿治疗
通过手法按摩,缓解患者疼痛和不适 感,促进气血流通。
预后评估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发生。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总结
对于有输卵管炎症、盆腔 手术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 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
诊疗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 具有独特优势,可进一步 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 用。
展望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 应用,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有所上升,需加强相关预 防和诊治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行为,预防盆 腔感染。
保健知识
了解异位妊娠的症状
如腹痛、阴道出血、晕厥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
定期进行孕前检查
通过孕前检查可以了解生殖器 官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可能 导致异位妊娠的疾病。
注意孕期保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 触有害物质,预防孕期感染。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2020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妇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妇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A11、易出现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漏下、胎漏等病的是A、素体阴虚者B、素体阳虚者C、体质强健者D、偏脾虚者E、偏肝郁者2、以下属于妇产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的是A、自稳调节功能紊乱B、损伤与抗损伤反应C、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D、疾病过程中局部与全身的关系E、以上都是3、导致妇产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肺、脾、肾B、心、肝、肺C、肝、脾、肾D、肺、肾、肝E、肺、心、肾4、妇科疾病的发病机理,可概括为A、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以及胞宫、胞脉、胞络受损B、先天肾气不足,后天房劳多产损伤肾精,肾为冲任之本,肾虚,冲任不固C、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冲任失调D、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失统摄,气随血陷,冲任不固E、忧愁思虑,心阴暗耗,营血不足,冲任虚损5、称为“血海”的经络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肝脉6、下列除哪项外,余则皆是热伤冲任所致病证A、月经先期B、月经过多C、月经过少D、崩漏E、经行吐衄7、妇科病机与内科、外科及其他各科病机的不同点在于A、必须损伤冲任B、必须损伤肾气C、必须影响肝主疏泄和藏血功能D、必须影响气血,使气血失调E、必须影响脾的生化功能8、肾阴亏损,精血不足,胞脉失养则可出现A、经行先后无定期B、经行后期,月经过少C、月经先期,崩中漏下D、经行泄泻,宫寒不孕E、带下9、妇产科疾病的西医病因不包括A、生物因素B、精神因素C、气候因素D、营养因素E、理化因素10、导致妇科疾病的中医常见病因是A、淫邪致病、情志因素、生活失调、体质因素B、脏腑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C、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D、寒邪、热邪、湿邪E、房劳多产,饮食不洁,跌扑损伤11、更易与血相搏结而引发妇产科疾病的因素是。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名解部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名词解释】1. :是伴随卵巢分泌雌激素,导致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规律月经的出现时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男女皆有。
它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受肾中精气资助,赖后天水谷精微滋养,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成熟,至肾气全盛之后始能泌至体内,在人体经断之后,又随着肾气的虚衰而逐渐竭绝。
即肾气主宰着天癸的泌至与竭止。
3. :指阴中带下量异常增多或减少,或色、质、气味异常。
4. :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
产褥期有“多虚多瘀”的生理性特点。
5. :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流血,称“崩中”或“经崩”;又或持续淋漓不断,称“漏下”、“经漏”。
6. :即止血。
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
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一要根据病因病性选择恰当的止血药;二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
7. :即辨证求因以治本。
为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血止或病缓时,应针对病因施治,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塞流、澄源两法常同步进行。
8. :即调理善后。
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
临床多采用补肾、扶脾或疏肝之法。
复旧更需兼顾澄源,并根据月经周期、冲任胞宫阴阳气血的变化调整月经周期。
9. 16岁女性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尚未来潮,或年逾14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者。
6个月,或大于既往3个月经周期者。
11. :是以卵巢呈多囊性变化、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临床以月经改变、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为特征。
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范畴。
:凡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之。
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妇产科学是指一门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及相关疾病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的效果。
在妇产科学中,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已经愈来愈普遍了。
本文将从妇产科的基础理论、常见病的治疗及产后康复等方面讲述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应用。
一、基础理论在妇产科学中,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对于女性生殖器官的认识上。
中医认为女性生殖器官是精、气、血、津液互相协调的结果,若其中一方出现失调就会出现疾病。
与之相对应的,西医则是注重细胞、组织学、生理学的研究。
这两种理论各有不同的针对性,如果两种理论能够合理的结合,将会对妇产科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的价值。
二、常见病的治疗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女常见的疾病。
西医将月经不调分为原发性月经不调与继发性月经不调。
中医主要将月经不调按照病因分类,如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应该针对具体异常病因的出现,可饮食调理或药物治疗。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女疾病中非常棘手的一种疾病,西医上注重手术治疗,而中医多用药物治疗,以及调理身体。
中西医结合后,可以在手术治疗后,使用中药调理身体,帮助病情缓解。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在女性生殖年龄常见疾病。
西医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方法,而中医则在治疗上注重中药的辅助治疗。
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轻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三、产后妇女康复妇女在生育后身体的康复也是一个需要极大关注的问题。
在产后期间,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注意体温调节等问题。
西医主要关注产妇在身体情况发生异常时及时治疗,而中医则注重产后调理,以保护产妇身体的健康。
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产妇身体恢复的同时,保证产妇的身体健康和减少身体出现各种问题的发生。
四、总结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在妇产科领域中,可以使中西医治疗方法互相补充,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心得

交 流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 e jun lo tn me iie a d e n p amay hn s o ra f e o dcn n t o h r c h h ・l 9 ・ 4
E p re c C mmu ia e x e ne o i nct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本 门课程 的基本 内容 ,且能很熟练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笔者从几个方面摸索 教学方法 ,以期找 到符合本 门课程 教育特定 目标的最佳教学方法 ,达到理想的教科学 ;教学心得 关 【 中圈分类号】R 4. 28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10 8 1 (02 7 04 0 07— 57 2 1)1 — 19— 2
《 中西 医 结合 妇产 科 学 》 教 学 心 得
韩 莹 张 岩
佳木斯 佳木斯 140 502 140 502 1 .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黑龙江 2 .佳木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黑龙江
【 摘
要】
《 中西医结 合妇产科学 》是 l床 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 分 ,在 中医专业 、中西医结合专业 的教学中 占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 。为 临
《 中西医结 合妇 产科 学》 是 运 用 中西 医结 合 的有关 理
论 、思维 和方 法 ,研 究女 性独 特 的解剖 、生理 、病 理 及其 相 关 心 理 状 态 的 一 门 医 学 学 科 ,是 临 床 医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中医专业 、中西 医结合 专业 的教 学 中 占有 极其 重要 的地位 。如何 使学生在 有 限的学 时 内较 好地 掌握本 门课程 的基本 内容且 能在 以后 的临床 中熟 练应 用 于临床 实践 笔者 在教学过程 中不断摸索 改进教 学方 法 ,对 《 中西 医结合 妇 产科学》 的教学心得如下 。 1 课 前 准 备 工 作 1 1 提高 自身 专业水 平 . 教师 自身专业 知识水平 ,直接影 响妇 产科教 学的效果 。 教师应该具备 现代 教学 观 ,不 断提 高 自身 素质 ,具 备相 当 水平 的中医和西 医专业 理论 知识 和 临床技 能 ,加强 授课 过 程 的知识 性和艺术 性 ,才 能更 好 的在教 学过程 中贯 彻 中西 医理 论相结合 的教 学思想 ,调动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提高学 生 的综合素质 。 12 认真备课 . 通过认 真备 课 ,熟悉 教 学 大纲 要 求 ,明确 教 学 目标 , 熟悉 重点与难 点 内容 ,弄清楚 各章 节之 间 的 内在 联 系。备 课既 包括 备教 学 内容 ,也包括 备教 学方 法 。在有 限 的学 时 内通过精 心设 置课 程结 构 ,合理 安排 教学 内容 使学 生系 统 地学 习并 掌握 中西 医结合妇产科 学的相关 知识 。 1 3 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 妇产 科学是临 床课 程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与其 他学 科联 系密 切 ,但 又有其独立 性 和特殊 性 .对 于本 学科 的 专有概 念 ,用简 单的语言 解释 不易被 学生 理解 和掌握 ,多媒 体教 学可 以把 教学知识 进行 生动 的展示 ,故笔 者在 教学 过程 中 坚持使用 多媒 体课 件辅 助教 学并 根据 教学 过程 中出 现的 问 题及 时修 改课件 内容 。实践证 明,使 用此种 教学 手段 有效 地提 高了教学 效果并为学生广泛接受 。 2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2 1 突出中西医理论各 自的特点 . 中西 医理 论作 为两个 不 同的理论 体 系 ,具有各 自的优 势 。中医妇科 以辩 证施 治为 特色 ,具 有整 体调 理 、施 治灵 活 、药物 副作 用小 、治病求 本等 多方 面优 势 ;西 医妇 产科 学则侧重 危 急 重症 的诊 断 治疗 ,尤其 是 注重 手术 治 疗 。 对于 临床 上 中医治疗 效果 较好 的疾病 ,如月 经病 、慢 性 盆 腔炎 、滑胎 、恶阻等 ,采 用 以中 医为主 西医 为辅 的授课 方 法 ,突出中医治疗 的优 越性 。对 于 妇科危 急重 证 ,如 异位 妊娠破裂 、卵巢 囊 肿 蒂扭 转等 难 以接 受 中药 治疗 的疾 病 , 授课时采用 以西 医为主 中医 为辅 的授课 方式 ,突出西 医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教案(供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使用)教研室: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二 OO 九年三月教研室主任签名:王小云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学内容妊娠合并疾病教学对象 2005 级七年制中医学专业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熟悉妊娠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阑尾炎、肺结核、子宫及卵巢肿瘤、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胎儿的影响。
了解妊娠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阑尾炎、肺结核、子宫及卵巢肿瘤、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原则、预后与转归、预防与调理。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总结妊娠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阑尾炎、肺结核、子宫及卵巢肿瘤、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胎儿的影响。
难点:1 / 14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授课内容难以消化吸收。
解决办法:尽量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演板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第二版) 司徒仪主编,科学出版社参考书:(1)《妇产科学》(第六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中医妇科学》欧阳惠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案内页教学进程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一、妊娠合并贫血(10 分钟) 1. 概述:通过讲授妊娠合并贫血的定义,使学生对本病有初步的了解。
2. 病因病机:通过图示讲解,对比中西医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本病发生的机制。
3. 贫血对妊娠的影响: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妊娠合并贫血的危害性有所了解。
4. 临床表现与诊断:结合病史、体征、症状以及辅助检查,让学生学会归结本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进行诊断。
5. 治疗:通过图表类比讲解,让学生学会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本病进行---------------------------------------------------------------最新资料推荐------------------------------------------------------ 治疗。
6. 预防与调理:通过讲授贫血的发生机理及危害,使学生学会对本病的预防与调理,及早纠正贫血。
7. 预后与转归:通过分析本病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使学生学会分析不同程度妊娠合并轻度贫血的预后与转归。
8. 小结:回顾总结,使学生加深对妊娠合并贫血对母婴的影响的认识。
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 分钟) 1. 概述:简明阐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分类及中医所属病名。
2. 病因病机:通过图示讲解,阐述中西医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本病发生的机制。
3. 临床表现与诊断:结合病史、体征、症状以及辅助检查,让学生学会归结本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进行诊断。
4. 治疗通过图表类比讲解,让学生学会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本病进行治疗。
5. 预防与调理:3 / 14通过分析本病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使学生学会分析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与转归。
时间:10 分钟方法:讲授,文字展示时间:10 分钟方法:结合图示讲授,文字展示 6. 预后与转归通过讲授本病的发生机理及危害,使学生学会对本病的预防与调理,及早纠正贫血。
7. 小结回顾总结,使学生加深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母婴的影响的理解。
三、妊娠合并糖尿病(10 分钟) 1. 概述:简明阐述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情况:妊娠前已有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2. 病因病机:通过图示讲解,阐述中西医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本病发生的机制。
3. 临床表现与诊断:结合病史、体征、症状以及辅助检查,让学生学会归结本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进行诊断。
4. 鉴别诊断:---------------------------------------------------------------最新资料推荐------------------------------------------------------ 通过对比,使学生清楚本病与妊娠期生理性尿糖鉴别。
5. 治疗:通过图表类比讲解,让学生学会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本病进行治疗。
6. 预后与转归:通过讲授本病的发生机理及危害,使学生学会对本病的预防与调理,及早发现治疗,日常控制饮食。
7. 小结:回顾总结,使学生加深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的理解。
四、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10 分钟) 1. 概述:简要说明本病的定义以及本病属中医范畴。
2. 病因病机:通过图示讲解,阐述中西医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本病发生的机制。
3. 临床表现与诊断:结合病史、体征、症状以及辅助检查,让学生学会归结本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进行诊断。
4. 鉴别诊断:通过在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各方面的比较,学会本病与各种发热、膀胱尿道炎鉴别。
5 / 145. 治疗:通过采用图表对比不同证型的讲解,使学生学会如何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6. 预后与转归:简要阐述本病的预后与转归。
7. 提问: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对母婴的影响的了解;并且通过连接时间:10 分钟方法:讲授,结合图表演示时间:10 分钟方法:结合图示讲解,文字展示新进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资讯。
五、妊娠合并慢性肾炎(10 分钟) 1. 概述:简要说明慢性肾炎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本质以及中医所属范畴,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 病因病机:通过图示讲解,阐述中西医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本病发生的机制 3. 鉴别诊断:通过在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各方面的比较,学会本病与妊娠高血压疾病鉴别。
---------------------------------------------------------------最新资料推荐------------------------------------------------------ 4. 治疗:通过采用图表对比不同证型的讲解,使学生学会如何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5. 预防与调理: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到孕期检查、生活习惯及饮食的重要性。
6. 预后与转归: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本病预后与肾炎分型、有无肾损害关系明显。
7. 提问:提问引起学生兴趣,连接新进展,进一步理解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对母婴的影响。
六、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 分钟) 1. 概述:简要说明本病的定义以及本病属中医范畴。
2. 病因病机:通过阐述中西医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本病发生的机制。
3. 临床表现与诊断:通过总结综合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使学生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提醒学生有代表意义的特殊症状、体征,如神经系统症状、高代谢率症,突眼征等等。
5. 治疗:7 / 14通过图表对比,分别讲授中医辨证论治以及西医治疗,让学生掌握本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明白中医不同证型的理法方药,西医治疗上注意甲状腺危象的抢救。
6. 预防与调理:通过讲授,使学生明白产前检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7. 预后与转归:通过讲授,让学生知道轻重症不同的预后与转归。
轻症和经治可控制的甲亢对妊娠影响不大,重症或经治不能控制的甲亢对妊娠及胎儿、新生儿时间:10 分钟方法:讲授,文字展示时间:10 分钟方法:讲授,文字展示有影响,甚至需要考虑终止妊娠。
8. 提问: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复习妊娠合并甲亢对母婴的影响,让学生掌握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七、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10 分钟) 1. 概述:通过讲授,让学生知道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占妊娠急腹症的首位,本病属中医孕痈范畴。
2. 病因病机:---------------------------------------------------------------最新资料推荐------------------------------------------------------ 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图示讲解分别叙述,让学生理解本病的发生机理。
3. 临床表现与诊断:从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四方面全面概括本病的临床表现,使学生理解本病的诊断标准,提醒学生注意本病与单纯的外科急性阑尾炎的区别。
4. 鉴别诊断:通过讲授,引导学生了解本病与异位妊娠、先兆早产、胎盘早剥、卵巢囊肿蒂扭转、右输尿管结石的临床鉴别诊断。
5. 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分辨阐述,提醒学生在未成脓期与成脓期的治法区别,西药治疗上注意选择对胎儿无明显影响的广谱抗生素。
6. 预防与调理:通过讲授,让学生明白本病的预防与调理,避免饮食不节及食后剧烈运动,防治寄生虫病。
孕期出现腹痛等症状及时诊治。
7. 预后与转归:通过讲授,使学生明白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治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注意观察孕妇期症状,关注不典型症状的出血,防止向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方向发展。
9 / 148. 提问:通过提问,回顾复习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对母婴的影响。
八、妊娠合并肺结核(10 分钟) 1. 概述:通过讲授,让学生明白本病的概念,知道本病属于中医学妊娠合并肺痨范畴,俗称抱子痨。
2. 病因病机:从中西医两个方面讲述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使学生明白妊娠合并肺结核发病的特殊机制:中医为:孕妇体虚,感染痨虫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西医认为本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明白妊娠分娩时间:10 分钟方法:讲授,文字展示结合图片讲解时间: 10 分钟方法:讲授,文字展示会加重病情的机制,了解引起孕产妇死亡及流产、死胎的机制。
3. 临床表现与诊断:通过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培养学生中医辩证论治及西医治疗的临床诊断思路。
注意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有可能不对应的情况。
4. 鉴别诊断:通过对照讲述,让学生知道本病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最新资料推荐------------------------------------------------------ 肺脓肿、肺癌及某些肺炎的鉴别。
5. 治疗:通过图表对比,从中医辨证论治讲授,让学生掌握各证型治疗的理法方药;西医治疗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灶的情况不同予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注意产科处理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