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凿壁借光》
《凿壁偷光》阅读理解及答案

《凿壁偷光》阅读理解及答案《凿壁偷光》阅读理解及答案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人们常用“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1.从画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匡衡怎样的心情?2.根据故事内容写出成语“凿壁偷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参考答案:1、匡衡十分惊喜。
2、(略。
只要能联系短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解答即可,不必强求与成语字典上的解释一致。
)3、(略,答案符合文意即可。
)。
凿壁偷光文言文-《凿壁偷光》阅读理解及答案

凿壁偷光文言文|《凿壁偷光》阅读理解及答案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人们常用“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1.从画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匡衡怎样的心情?2.根据故事内容写出成语“凿壁偷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参考答案:1、匡衡十分惊喜。
2、(略。
只要能联系短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解答即可,不必强求与成语字典上的解释一致。
)3、(略,答案符合文意即可。
)。
凿壁偷光阅读理解附详细答案

凿壁偷光阅读理解附详细答案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对文本、文段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是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体现,凿壁偷光阅读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凿壁偷光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
凿壁偷光材料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人们常用“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凿壁偷光题目1.从画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匡衡怎样的心情?写在泡泡框中。
(2分)2.根据故事内容写出“凿壁偷光”的意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3分)凿壁偷光答案1、匡衡十分惊喜。
(意思对即可。
2分)2、(略。
只要能联系短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解答即可,不必强求与成语上的解释一致。
2分)3、(略,答案符合文意即可。
3分)捧着空花盆的孩子阅读附答案《捧着空花盆的孩子》(4×3分=12分)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贤明而受人爱戴的国王。
《凿壁借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大学:大学问家。
偿:报酬。
与:帮助。
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注释
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墙上打洞。
③映:照耀。
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⑤文不识:邑人的名字。
⑥佣:雇佣。
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⑧愿: 希望。
⑨得:得到。
⑩资给:资助、供给。
遂:终于。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匡鼎来了,没有人敢讲《诗经》。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什么也讲不出来了。”就不顾匡衡而去。
3.临走时的狼狈相。
[文言知识]
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二:
《凿壁借光》文言文阅读答案

《凿壁借光》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练习凿壁偷光】txt>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及、到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③资给以书:把、用④遂成大学:终于..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匡衡便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的空,把烛光引进来,借助这一丝光线来读书。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匡衡便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借隔壁的烛光来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人勤奋好学,不怕困难。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1、在没有灯的情况下,为自己创造条件,凿壁借光。
2、匡衡勤奋好学,不怕困难,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二:文言文——凿壁借光】【釋義】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
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作者】關於《西京雜記》的作者。
歷來尚有非議,但是我們一般認為是東晉葛洪(284—364),字稚川,號抱樸子,東晉丹陽句容人,道教理論家,其著作還有《抱樸子》、《神仙傳》等。
【原文】匡衡①,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識⑥,家富多書,衡乃與⑦其傭作⑧而不求償⑨。
主人怪⑩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⑾讀之。
”主人感其言,與之書,遂⑿成大學⒀。
衡能說詩。
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
匡鼎來。
匡說詩。
解人頤。
鼎。
衡小名也。
時人畏服之。
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
衡邑人有言詩者。
衡從之與語。
質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聽。
更理前論。
邑人曰窮矣。
遂去不返。
【注釋】①匡衡:西漢經學家②逮:到,及。
凿壁偷光的阅读附答案

凿壁偷光的阅读附答案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对文本、文段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是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体现,凿壁偷光阅读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凿壁偷光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
凿壁偷光材料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人们常用“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凿壁偷光题目1.从画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匡衡怎样的心情?写在泡泡框中。
(2分)2.根据故事内容写出成语“凿壁偷光”的意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3分)凿壁偷光答案1、匡衡十分惊喜。
(意思对即可。
2分)2、(略。
只要能联系短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解答即可,不必强求与成语字典上的解释一致。
2分)3、(略,答案符合文意即可。
《凿壁借光》文言文阅读答案

《凿壁借光》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练习凿壁偷光】txt>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及、到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③资给以书:把、用④遂成大学:终于..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匡衡便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的空,把烛光引进来,借助这一丝光线来读书。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匡衡便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借隔壁的烛光来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人勤奋好学,不怕困难。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1、在没有灯的情况下,为自己创造条件,凿壁借光。
2、匡衡勤奋好学,不怕困难,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二:文言文——凿壁借光】【釋義】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
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作者】關於《西京雜記》的作者。
歷來尚有非議,但是我們一般認為是東晉葛洪(284—364),字稚川,號抱樸子,東晉丹陽句容人,道教理論家,其著作還有《抱樸子》、《神仙傳》等。
【原文】匡衡①,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識⑥,家富多書,衡乃與⑦其傭作⑧而不求償⑨。
主人怪⑩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⑾讀之。
”主人感其言,與之書,遂⑿成大學⒀。
衡能說詩。
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
匡鼎來。
匡說詩。
解人頤。
鼎。
衡小名也。
時人畏服之。
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
衡邑人有言詩者。
衡從之與語。
質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聽。
更理前論。
邑人曰窮矣。
遂去不返。
【注釋】①匡衡:西漢經學家②逮:到,及。
凿壁偷光阅读附答案

凿壁偷光阅读附答案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对文本、文段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是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体现,凿壁偷光阅读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凿壁偷光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
凿壁偷光材料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人们常用“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凿壁偷光题目1.从画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匡衡怎样的心情?写在泡泡框中。
(2分)2.根据故事内容写出成语“凿壁偷光”的意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3分)凿壁偷光答案1、匡衡十分惊喜。
(意思对即可。
2分)2、(略。
只要能联系短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解答即可,不必强求与成语字典上的解释一致。
2分)3、(略,答案符合文意即可。
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到,及②衡乃与其佣.作雇用
③资给
..大学问家
..以书供给,资助④遂成大学
2。
划分句子节奏,只划一处。
(2分)
愿/ 得主人书遍读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拿着书映着烛光来读书。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匡衡就给他做雇工但是不索取报酬。
4.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来(柳宗元《捕蛇者说》“来等待体察民情的人得到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何以战凭借(左思明《左传曹刿论战》“凭借什么(条件)打仗?”)D.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把(左思明《左传曹刿论战》“一定把它分给别人”)5.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刻苦勤奋(用四字短语作答)(3分)
6.翻译全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是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灯烛,但是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拿着书映着烛光来读书。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家境富有并且有很多书,匡衡就给他做雇工但是不索取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7.默写古诗。
(9分)
①《赠从弟》中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句子是: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流传千古的送别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抒发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④《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的诗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