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汉族服饰介绍

合集下载

汉服全套名称和款式

汉服全套名称和款式

汉服全套名称和款式一、汉服的起源和发展背景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文化。

汉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汉代,其设计和款式受到先秦时期的服饰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服逐渐演变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服饰。

汉服不仅有独特的款式和名称,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男性汉服全套名称和款式1.皇袍:皇袍是古代帝王的标志,通常由贵重的丝绸制成。

它有长袍和短袍两种款式,短袍也称为“皂袍”。

2.冠服:冠服是汉族男性的正式礼服,由冠帽、襦袍和裙子组成。

冠服的款式繁多,有后冠、兽面冠等。

3.襦裙:襦裙是男性汉服的上衣,与长衫类似但更为古典。

通常由丝绸制成,款式丰富,有侧开襟和中开襟等款式。

4.长衫:长衫也是男性汉服的一种款式,与襦裙相似,但长度更长。

长衫一般是襟开领,袖口宽松。

5.褡裢:褡裢是汉族传统的下装,类似于裤子和长裙的结合。

褡裢有各种不同的款式,包括鱼裙、裙裤等。

三、女性汉服全套名称和款式1.襦裙:襦裙是女性汉服的上装,由上衣和裙子组成。

襦裙的款式多样,有襦袢、石榴裙、五花裙等。

2.长衫:长衫也是女性汉服的一种款式,与襦裙类似,但长度更长。

长衫可以与裙子一起搭配,形成独特的风格。

3.裙子:裙子是女性汉服的下装,有各种不同的款式,包括对襟裙、半臂裙等。

裙子的长度和宽度也有所不同,适合不同场合的穿着。

4.同袍:同袍是女性汉服中的一种特殊款式,由上衣和裤子组成。

同袍通常有礼服和日常服装两种款式。

5.蘅皋袍:蘅皋袍是女性汉服的一种特殊款式,袍身宽松,袖口宽大。

蘅皋袍常常用于重要的仪式和场合。

四、综述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款式和名称。

男性汉服主要包括皇袍、冠服、襦裙、长衫和褡裢等。

女性汉服则包括襦裙、长衫、裙子、同袍和蘅皋袍等。

这些汉服款式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风尚。

通过了解和传承汉服的名称和款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服文化知识讲解

汉服文化知识讲解

汉服文化知识讲解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衣冠、衣裳、汉装,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和代钩系结,风格洒脱飘逸。

其主要形体有上衣下裳、深衣、袍衫、襦裙、褙子、曳撒等。

在节日礼仪方面,汉服文化通常与元宵、花朝、上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相结合,同时也有冠礼、笄礼、成童礼、昏礼、射礼、投壶礼等礼仪活动。

在色彩方面,周时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绀(红青色)、红(赤之浅者)、缥(淡青色)、紫、骝黄为间色,正色用于礼服,间色用于便服、内衣、里衣、妇女和平民的服色。

汉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有关汉服的介绍

有关汉服的介绍

有关汉服的介绍
汉服,是指中国汉族传统服饰。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汉服是汉
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汉族传统服饰的演变
汉族传统服饰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具有强烈的历史和文化烙印。

从最初的簇纹服、春秋战国时期的衣袍、汉代的大袖长裙、魏晋南北
朝的束腰长衫,到唐代的流行长衫和宽袖,宋代的襦裙、裙褂等,明
清两代则成为汉族传统服饰发展过程中的巅峰时期。

二、汉服的特点
1. 落地式的立领盛行
2. 宽袖大袍的风格特点
3. 精致的手工刺绣和织锦工艺
4. 鲜明的配色和丰富的图案
5. 提袍式展示汉服美的风格特色
三、汉服的重要活动
1. 婚礼:新娘身穿长衫、丝裙等汉服;新郎身着宽袍大袖的汉服。

2. 迎宾:穿着盛装、庄重隆重地进行迎宾仪式,展示着汉族传统服饰
的风采。

3. 地方民俗性节庆活动:如端午节的龙舟游戏、中秋节的月饼制作等。

4. 上朝请安:皇帝和官员们身着华丽的汉服向祖先请安。

四、现代汉服文化的传承
现代人对汉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些人开始将汉服穿到日常生活中,让这些传统文化恢复到日常生活中来。

总之,汉族传统服饰汉服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其特有的风格特色在历史和现代之间构建文化的桥梁,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感悟和认知。

汉服的简短介绍

汉服的简短介绍

汉服的简短介绍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服起源于汉代,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到了清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经典之一。

汉服的特点是以宽袍大袖为主,注重衣袍的褶皱和流动感。

男性汉服一般由上衣、下衣和衣襟组成,上衣通常是交领或立领的长袍,下衣则是宽松的裤子。

而女性汉服则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上衣、下衣、衣裙、腰带、腰带等。

女性汉服的上衣有对襟和斜襟两种形式,下衣则是长裙或裤裙。

汉服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要选择上乘的绸缎或缎子作为面料,然后经过裁剪、缝制、刺绣等手工艺制作而成。

汉服的制作需要考虑面料的质地、色彩的搭配以及衣袍的款式等诸多要素,以展现出优雅华丽的效果。

汉服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穿汉服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还能够让人体验到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因此,汉服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受到了青年人的喜爱和追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穿汉服,参加各种汉服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汉服也经过了一些创新和改良,适应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有些设计师将传统汉服与现代服饰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新颖时尚的汉服款式。

这些新款汉服不仅保留了传统汉服的特点,还增加了一些现代元素,使其更加适合现代人的穿着和搭配。

汉服的复兴不仅是一种时尚潮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穿汉服,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汉服也成为了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体验和学习。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穿汉服,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传承,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传承。

汉民族服饰简介ppt课件

汉民族服饰简介ppt课件

西







春 秋
战 国
曲 裾
7

汉 官

汉皇帝冕服
吏 袍



秦汉曲裾深衣
汉曲裾深衣
汉襦裙
西汉服饰
8
魏 晋 风 流
浪漫的爱情:曹植与洛神
南北朝武士 注意看“喇叭裤”
下面全是女孩子的裙 子……
9


文 官 袍



英雄美人

风 吹不散长恨 花 染不透乡愁 雪 映不出山河 月 圆不了古梦
梦里回到唐朝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三百六十年 汉服魂兮归来
苏州 广州
美国
沈 阳 黑龙江
17 北京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隋襦裙
唐宫廷礼服
唐舞衣
10
风 雅
^
两徽 宗 自
宋画 像
苏 学 士
宋皇帝朝服
大家都来 踢足球 >

汉朝服饰讲解版

汉朝服饰讲解版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

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1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

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

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二、汉服的特征:v汉服有如下基本特征:v交领v右衽v无扣系带三、汉服形制(1)上衣下裳(衣裳制)冕服、礼服、襦裙(2)衣裳相连(深衣制)深衣就是上下缝合在一起的款式。

它是最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款式。

有直裾深衣与曲裾两种形式。

大约在公元前九世纪出现,后世以礼服形式存在。

男子袍服与冠履(幻灯片)商周以前多用巾约发,西汉末年发展成为帽箍式的帻。

故秦汉男子多以巾帻裹头。

“崇其巾为屋”指巾帻顶端的隆起部分,形似尖角屋脊,又称“介帻”平顶的巾帻则称“平顶帻”或“平上帻”这两种,是汉代男子的基本首服。

帻:即是包发巾的一种,秦汉时不分贵贱均可戴用,戴冠者衬冠下,庶民则可单着之。

其形似便帽,多平顶的,称“平巾帻”,有屋顶状的,叫“介帻”。

庶人的巾帻只能用黑色或青色。

所以秦称人民为黔首(黔,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苍,青色),都是从他们头上的巾帻颜色来区别的。

巾:秦汉时男子头上戴巾,主要有两种。

①葛巾:用葛布制成,单夹皆多用本色绢,后有两带垂下,为士庶男子用。

②缣巾:缣巾:因用整幅细绢做成,又叫“幅巾”通常以缣帛为之。

西汉初多为劳动人民所服,东汉时不分贵贱。

汉末仕宦王公贵戚,不戴冠时,以戴幅巾为雅,后来普及开来。

汉末黄巾起义,即为黄色幅巾,后世将这两种巾通称为“汉巾”。

汉代官员戴冠,冠下必衬帻,并根据品级或职务不同有所区别。

戴冠衬帻时冠与帻不能随便配合,文官的进贤冠要配介帻,而武官戴的武弁大冠则要佩平巾帻。

“卑贱执事”们只能戴帻而不能戴冠。

(幻灯片)汉代的冠帽是区分等级差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古代汉服的介绍

古代汉服的介绍

古代汉服的介绍
汉服,又称汉衣冠,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其历史可追溯至黄帝即位至明末这四千多年,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

汉服的形态流露出华夏民族和谐端庄、天地人和、飘逸流畅,以及精巧细致的审美倾向。

其主要由衣衫、裙、裤、袍、袴组成,发展至今已无阶级、朝代之分。

汉服的形制丰富多样,包括曲裾、袄裙、披风/褙子、襦裙、齐胸襦裙等。

在纹样和配饰上,也多取自天地万物,寓德其间,追求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境界,塑造了汉服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

汉服不仅体现了穿着者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华夏最质朴厚重的思想。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审美观念的体现。

汉朝服饰的基本特点介绍

汉朝服饰的基本特点介绍

汉朝服饰的基本特点介绍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汉朝服饰的基本特点,希望你喜欢。

汉朝服饰的基本特点男服服饰礼服:汉朝的祭祀礼服,承袭了秦代的废除「六冕」,以一种冕服为祭天地明堂之礼服的办法。

冕冠服:为最尊贵的祭祀礼服,是天子及三公诸侯、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时穿着。

长冠服:为夫子和执事百官,用在祭宗庙及各种小祀,如五岳、四渎、山川、社稷等典礼穿者。

委貌冠服:相当于周代的冠弁服。

为公卿诸侯大夫行大射礼于辟雍的时候穿着。

冠:冠是服饰的一部分。

《释名.释器》云:“冠,贯也,可以韬发也。

”第一种长冠。

所谓“长冠”,本作刘氏冠,乃刘邦徽时所制,材料用竹皮,仿楚冠制成。

《后汉书.舆服志》:“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民谓之鹊尾冠,非也。

祀宗庙诸祀则冠之......此冠高祖所造,故以为祭服,尊敬之至也。

”至汉八年(前199年)刘邦下令:“爵非公乘以上。

毋的冠刘氏冠。

”即有军功爵八级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戴刘氏冠,一般人是不允许戴了。

这种冠的主要特点是头顶冠上有向后上方伸出的似鹊尾的长板,所以杜佑在《通典》中又云:“后人谓之鹊尾冠也”。

第二种爵弁。

《后汉书.舆服志》云:“爵弁,一名冕。

广八寸,长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后大,缯其上似爵头色,又收持笄,所谓夏收殷朂者也。

”所以爵弁似不为楚冠,可能是效法中原服饰之结果。

这种冠的特点除冠的两侧各有缨,交结后有緌外,其形制为一端高一端低,恰如爵形。

另外,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1号墓中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中的男子头戴一高冠,是切云冠。

冠盖住发髻,两侧各有一缨于颔下交结留緌,冠顶上伸出一曲状物。

这种冠在中原地区出土文物中所未见。

这种冠的制形为高5寸,“以纚为展甬,铁柱卷”。

皮弁冠服:此种冠服为大射礼时,执事者穿着,衣裳为缁麻衣,皂领袖、素裳。

朝服:自秦开始以袍作为朝服,汉代从皇帝至贱更小吏亦以袍作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正在做的——
• 考证服制、推广汉服 • 恢复传统节日 • 恢复传统礼仪 • 祭祀先烈 • 推广儒家文学 • 传统乐器的传教 • 精研历史、正本清源
其实我们还会努力地更多……
到此,我们有了一个短暂的段落, 汉服的体系实在太庞杂,华夏文明也太渊深,在此我无法一一讲述。 其实本篇所介绍的仅是最基本的一些了解, 如果下次还有机会,我愿为你们讲述更多, 那些关于各个类别汉服的美丽,那些关于汉服运动的激动人心
千 年 古 韵 之 美
汉 服
制 作 人 :
当介绍汉族的时候…… 当你以汉族的身份走向国际的时 候…… 当五十六个民族合影的时候…… 你,有没有想过,代表汉族的民族服饰是什么?
当宣传汉族的时 候……
? ? 错!
你可曾 在民族大合影中 看到过它?

汉,是我们民族的名称 ……为您找回华夏民族失去的一件衣服…… 我们的文字,叫做“汉字”; 我们的语言,叫做“汉语”; …… 那么,如果这个民族有一件属于自己的衣服 我们就会叫它“汉服”!
直裾深衣
直裾袍是直襟衣,也称 衤詹褕(chānyú)。其形制 是衣长较曲裾袍为短,从 领部曲斜至腋下的前襟直 通于衣摆。直裾样式出现 于西汉,盛行于东汉。最 初属于便服,不能做为礼 服在祭礼、朝见等重要正 式场合穿用。

襦裙
短上衣,一般长不过膝。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 裙子,是古代汉民族的日 常衣着之一。 襦裙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 时期开始,终于明末清初 的“剃发易服”,是汉族 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 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 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 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 式。 按领子的式样不同,可分 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 按裙腰的高低,可分为低 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齐胸 襦裙。 PS:襦裙的确有齐胸襦裙, 是唐代的,将唐代襦裙称 为高腰襦裙有误;高腰襦 裙束于胸下
每当汉服爱好者穿汉服上街时, 旁人总是将之误认为和服或者韩服。 那么, 到底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韩服:
韩服,本作朝鲜服,是朝鲜半岛的传统民族服饰。
最早的韩服是从三国时代演变而来,而后受到唐代服饰的巨大影响。 朝鲜半岛长期是中国的属国,所以它的服饰特点也随中国各朝代风 格的变化而变化。 如今看到的韩服带有强烈的中国明代
深衣
深衣(shēnyī),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 又称长衣、麻衣、中衣。为古代诸侯﹑大夫等士大夫阶 层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 深衣有四种不同名 称:深衣、长衣、麻衣、中衣。分为曲裾和直裾。
深衣特点 深衣结构
襟:指衣的前幅
交领右衽(rè n): 古人以上衣 掩下裳,衣上自胸前交领部分 至衣下两旁掩裳际处,形成“ 衽”。衣襟向左掩谓左衽,右 掩为右衽。中原习俗为右衽。 祛(qū):袖口 袂:袖子 裳:裙子
既然, 汉服传承了四千多年, 并将它的影响扩散到了日韩亚洲等国, 为什么我们现在却看不到它的身影了呢? 汉服是如此飘逸美丽,清朗隽永, 我们又是如何失去了它的呢?
就让时间回到明末清初…… 公元十七世纪中下叶的中国…… 到底发生了怎样巨大变故的事情……
1644年4月22日,明朝驻辽东总兵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激战于山海关。 汉族自古就非常重视衣冠,更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训。 作为一个乘虚而入建立政权的关外少数民族 吴三桂以“材帛”、“割地”为条件向后金求援,多尔衮率后金军入关参战, 致使农民军败退山、陕,后金军则直抵北京, 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颁发“剃发令”: 满清政府为了扼杀广大汉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顺治于同年10月1日在北京登皇帝位,满清帝国建立。 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 用暴力手段强迫全国汉族人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服 这就是所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其中的汉族人民进行的反抗和清军的血腥镇压都是空前震惊的!
所以…… 今天…… 我们想要做的事就是——
汉服复兴!
在新世纪的今天,在传统文化几近消亡之下,面对西方和日韩文化的侵蚀, 断层和失根的文化,不可能使我们找到共同的精神家园。 汉服承担着重铸再造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步骤——
华夏复兴
汉服先行
辨析:汉服运动是一场文化cosplay秀? 汉服不仅仅一件好看的衣服,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外在显示。 许多韩服爱好者为复兴文化、恢复传统、肃清不公正的历史 上做了不懈地努力。 的确,目前的汉服运动鱼龙混杂,但是所有真正的汉服爱好 者一直在做好本职使命以外规整队伍,并且耐心地劝导这些跟风者, 希望他们可以真正身心合一地接受汉服。
全 清 这就是著名的“剃发易服” 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几十年, 城 军 许多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 或被杀,或逃到海外,或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最终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 合 暴 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毁灭殆尽,历史潮流直转而下 仅有十万人的江阴城,八十一天后仅五十三人幸存…… 力 最后…… 力 为掩盖罪行, 清朝统治者修《四库全书》禁毁明代包括科技著作在内的书籍; 以牺牲当时几乎一半的中国人口, 小县嘉定,居然被屠杀三遍之多(史称“嘉定三屠”)…… 抵 屠 修《明史》极尽歪曲历史之能事; 推行八股科举、兴文字狱,束缚控制民众的言论! 将“汉服”送进了坟墓! 杀 抗 李白笔下那座“烟花三月”的扬州, 屠杀持续十天(史称“扬州十日”), ! ! 据记载,光可被收敛的尸体就超过八十万具……
齐胸襦裙
高腰襦裙
齐腰襦裙
对 襟 襦 裙 交领襦裙
袄裙
袄裙 襦裙的另一种称呼,这里说的“袄裙”是明代女装的一种 通称,不是固定术语,袄是袄,裙是裙。 普遍认同的是“ 袄”为有衬里或夹层的上衣。 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 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
袄 裙
辨析:汉服与和服、韩服
1.上下衣连体的一种设计
2.设计保守(宽大、长袖、不开胸)
3.三代时期的男女正装样式
“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 长衣,以示尊祖承古。深衣的下裳以十二幅度裁片缝合,以应一年中的十二个 月,这是古人崇敬天时意识的反映。采用圆袖方领,以示规矩,意为行事要合 乎准则;垂直的背线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摆线以示处要公平。
深衣结构
曲裾(jū)深衣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一直流 行曲裾深衣。特别是到了汉代, 深衣已成为女性的礼服。与战国 时期比,汉代的深衣在形制上多 为单层,下裳裁成12片;在外 观上,衣襟更长,缠绕层数更多 ,下摆增大呈喇叭状,衣长曳地 ,行不露足;在穿着上,腰身通 常紧裹,腰带系扎在缠绕的衣襟 末端,以防止松散。由于这种深 衣的右衽斜领领口很低,能露出 其内的里衣衣领,因而得名为“ 三重衣”。其袖型有宽窄两种, 袖口都要镶边。
什么是汉服??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 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 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 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 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
二、领口 一、线条 三、袖子 六、衣缘 五、下摆 四、腰带
勘误 现代唐装 清末的中式着装风格的服装,也即是“唐人街华 人的中式着装”。这种服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 延续与改良,属于满服的范畴,与“唐朝的服装 ”(汉服)在风格、款式上面并无丝毫相似之处 。 误区: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把这种源于“唐人街华人 的中式着装”的满装马褂误认为是“唐朝的服装 ”。
韩服的发展趋势是背离汉服俊逸潇洒的特点, 而逐渐丧失了其实用性,趋于装饰意味。 图中的韩服面料有如纸折的,僵硬如雕塑,缺 少汉服最基本的灵动的感觉。
韩服
出土的明代中前期实物
和服:
日本的民族服饰——和服是在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因为是由当时遣唐使从吴越地区带去了当地服装的特点,所以和服 也被称作为“吴服”。 相较于汉服,和服有款式单一、穿着复杂等缺点。
汉服的领子是紧贴颈子的, 汉服的线条是流畅的曲线, 汉服的袖子下边是弧形,长 显得端庄,这是符合汉族对 汉服的领口有衣缘,或者有镶 显得婀娜飘逸。 汉服的下摆宽大,可以行走自 汉服的腰带系在腰上,是束 度能盖住手,弯臂时不露手 气质的要求。 边,衣缘上或绣有花纹,或使 如,活动不受限制。 腰的,一般在前面打结,多 腕,显得大气。 用锦缎,显得有层次感。 和服的线条是直线,像几个 余部分自然下垂。 和服的领口比较大,后面向 大方块组成的,显得呆板拘 和服的下摆窄小,走路只能迈 和服的袖子是方形,长度不 后翻,露出颈部。 和服的领口有衣缘,但使用和 谨,上下一样粗,不显身材。 小碎步,行动十分不便。 和服的腰带又厚又宽,在背 及手腕,缝合,后面却开口, 衣身一样的布料,袖口没有衣 后打结,结很大,以至于很 好像是把汉服的袖子倒过来 缘,显得缺乏层次感。 多人以为那是个背包。 缝上去的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