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越发凸显其重要性。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的物质基础,包括种子、种苗、遗传材料等,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保障。

保护和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对于粮食安全、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作物种质资源受到了许多威胁,如生物多样性流失、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保护和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

一、问题分析1. 生物多样性流失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和种植作物的单一化,许多农作物品种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生物多样性流失问题。

随着种质资源的丧失,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减少,导致了农作物抗逆性的降低,降低了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从而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2. 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温度升高、降雨不均等现象已经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影响。

对于一些传统耐寒品种来说,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其适应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3.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也是农作物种质资源受到威胁的重要因素,包括土地开发、森林砍伐和环境污染等。

这些活动可能导致植物种群的减少和破坏,使得一些珍稀的农作物品种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为了保护和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可以加强国家级和地方级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加强对珍稀品种的保护和搜集工作。

也可以引导农民合作社和种植企业加入到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保护和珍惜好的品种资源。

2. 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为了更好的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可以通过选育新的抗病虫害品种、抗逆性品种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品种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也可以通过引进外来品种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丰富农作物品种资源。

3. 促进合理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为了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鼓励农民和科研机构保护和利用本地传统优良品种,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补贴措施,提高这些品种的保护和利用的积极性。

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论述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浙江省诸暨市对这一工作开展的状况,指出了在这一工作开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同时,还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地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诸暨诸暨地处浙江的中北部,东西宽63.82km,南北长69.40km,市(县)域面积2 311.33km2。

东南为会稽山脉,西部为龙门山脉,中部为自北向西南沿河谷逐渐抬升,形成向北开口的通道式盆地,海拔最高点东白山海拔1 194.6m,最低点白塔湖海拔仅为3.1m,丘陵山地占全域面积70%多。

全市有人口107万人,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万公顷。

据气象记载,该市年平均温度在16.2℃,≥10℃年积温5 137℃,稳定通过10℃平均初日在3月下旬,终日在11月中旬末,年日照时数平均1 960h以上,年降水量平均1 346 mm以上,雨日在159d左右,年平均霜日42.3d,无霜期平均236d。

其因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温适中,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春季回暖快,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资源条件。

由于诸暨呈倾斜的通道式盆地,多山谷丘陵,垂直高差大,地形地貌复杂,构成了多种多样类型的小气候。

因此,农作物物种繁多,区域性强,属于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为我们收集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1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物种质资源,也称农用植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起源和人类得以生存繁延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

人类生存必需的食品、衣着、药物都无法离开这些资源。

水稻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水稻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水稻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粮食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资源有限,怎样保护和利用水稻品种资源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水稻品种资源现状1.资源种类我国水稻品种资源很丰富,包括本土品种、外来品种、近交系群体以及野生亲缘种等,但由于历史、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原因,各个地区的水稻资源种类及数量差异较大。

2.资源保存现状我国水稻资源保存的机构主要有农业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各省市农业科学院、省市级农业遗传资源中心以及大学等。

目前,我国保存的水稻资源数量已经达到50万余份,但由于保护工作落后,资源更新和增量不足等问题,保存效果并不理想。

3.资源利用现状水稻品种资源的利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选育新品种、基因研究、营养改良等方面。

但是由于保护不力,很多珍贵的资源早已失传或淘汰,品种特性遗传的连续性无法保证,资源利用的效果也受到影响。

二、水稻品种资源保护对策1.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利用公共资源,收集和保存全球水稻种质资源。

建立基因库等技术手段保证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更新,避免重复工作。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的综合考虑,对不同地区的水稻资源进行定向收集和保存。

2.加强品种鉴定和筛选通过现代化检测技术手段,对所有种质资源进行品种鉴定和筛选,减少重复多余的选择和填空。

有针对性的挑选出对水稻育种有利的品种,提高育种效率和育种水平。

3.促进资源利用和开发建立公共资源共享体系,利用基因数据、地理信息和现代化技术,开发现代化水稻的生产方法和市场运营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水稻资源的利用和价值。

4.加强社会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社会媒体平台、教育活动、展览和专业研讨会等,向广大人群普及水稻品种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利用价值,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共同推动水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三、结论水稻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领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保存小麦种质资源的经验和前景

保存小麦种质资源的经验和前景

保存小麦种质资源的经验和前景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小麦种质资源的保存经验及其未来前景。

在研究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小麦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农作物育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本文考察了小麦保存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其不足之处。

随后,本文探讨了现代小麦种质资源保存的先进技术,如生物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以及它们在保存小麦种质资源上的应用。

最后,本文总结了目前保存小麦种质资源的一些具体建议,以及针对未来小麦种质资源的前景的展望。

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小麦作为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小麦的产量在过去的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种质资源的积累和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种质资源是指植物某种品种自然种群所拥有的遗传特征和变异特性的优势资源,这样的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农作物的收获量和品质。

小麦的保存原则、方法以及技术小麦种质资源的保存需要遵循相关的技术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小麦种质资源保存范围需要绝对考虑保存种质资源的数量,尤其是可能被改变的变异特性;种质资源的保存,既要考虑现存品种的保存,也要考虑新品种的育种;同时,小麦种质资源的保存必须考虑到种植属性、种植结构以及种植生态等部分。

小麦种质资源的保存主要包括实地保存和实验室保存两种方法。

实地保存是指在易受病虫害等影响的小麦生态系统中保存小麦种质资源,将不同小麦品种培育出来作为现存品种存放;实验室保存是指将获得的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精选、收集、追踪、鉴定,并利用遗传保存技术进行保存的方法。

现代小麦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现代小麦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信息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小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和繁育更加简单,而且可以有效节省时间和费用。

生物信息技术是指在分析和提取小麦种质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进行小麦种质资源的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识别出不同小麦品种中潜在的基因功能,从而为育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各种农作物的遗传信息和多样性。

保护、保存和开发这些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保存和开发利用它们。

首先,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对于确保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至关重要。

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是它们在适应不同环境和抵抗病害方面的关键特征。

种质资源保存可以通过保存种子、胚胎和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来实现,以确保在不同的环境变化和病虫害侵袭下,仍然能够保持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此外,保存种质资源还可以避免部分作物品种的灭绝和遗失,确保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和农业研究机构可以利用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进行育种,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适应力强和高产量的新品种。

这对于提高全球农作物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至关重要。

此外,通过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了有效地保存和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

这些法律和法规可以确保农民和农业研究者的权益,防止非法获取和使用种质资源。

其次,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和管理机构至关重要。

这些机构可以负责收集、保存和管理种质资源,并提供给研究者和农民使用。

此外,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支持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创新。

农业研究机构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来挖掘和利用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来加速新品种的培育和筛选过程。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资源,并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利用。

在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性。

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料。
构调 整 以及气 候环境 变化 等 ,野 生近缘 植物 资源 因其 赖 以生存 繁衍 的栖 息地环 境变 化而 急剧 减少 ,地 方 品
种大 量 消失 ,生 物多样 性受 到破 坏 ,亟 需加大 对濒 临
灭绝 的野 生种 质资源 进行 抢救性 调查 和 收集 ,对 生产
上 不再大 面积生 产应 用的地 方 品种 以及 一些 特异资 源 进行 普查 和征 集 ,保护人类 赖 以生存 的基 因库 ,保 持 生物多样性 。 2 0 1 5年 2月 ,农 业部 、国家 发展 改革 委、科 技部 印发 ( ( 全 国农作 物种质 资源保 护 与利用 中长期发展 规 戈 0( 2 0 1 5 — 2 0 3 0年 ) ,确 定 了今 后 我 国农 作 物种 质 资源 保护 与利 用的总 体思 路、发展 目标 、主要 任务 和 行动 计划 。农作 物种质 资源普 查 与收集 行动 是 ( ( 全 国 农 作物 种质 资 源保 护 与利 用 中长期 发展 规 划 ( 2 0 1 5 —
批有 重要 育种 价值 的新基 因 ,创制 一批 突破性 的新
1 什么是种质 资源
种质 资源 又称遗 传资 源。种 质指农 作物 亲代传 递 给子 代 的遗 传 物质 ,其往往 存在 于特 定 品种 之 中 ,如
种质 。到 2 0 2 0年 ,完成 5万份种质 资源的 重要性 状表
型精 准鉴定 、全基 因组水 平基 因型鉴 定及 关联 分析 ,
法 保 护、从 单一 方式保 护 到多种 方 式配套保 护 、从种 质资源主权保护到基 因资源 产权保 护的发展态势 。
到2 0 2 0年 ,新增 种质 资 源 7万份 ,保 存 总量 达 5 5 万 份 ,其 中国家长期保存 5 0 万份 ,引进资源 比例 提高 到 2 5 %;到 2 0 3 0 年 ,再新增种质 资源 2 3 万份 ,保存总量 达7 8 万份 ,其 中国家 长期保 存 7 0万份 ,引进 资 源 比 例提高到 3 0 %。 攻克 一批种 质资源 保护 与利用 的关 键技术 ,发 掘

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质资源是指生物体在遗传方面的可变性,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各类
有机体的基因组成分。

这些资源对于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
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人口增长压力增大,许
多地区的种质资源受到了破坏和流失。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传资产
并推动其合理利用,在国际上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条款和政策措施。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签署
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BD),该公约旨在通过促进可持续使用及开
发方式来确保自然界中所有形式的生命得以保存,并且使得所有国家
共享与之相关知识技术及劳动果实。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还建立了一
系列种子库、野外收集站等机构来收集、保存和管理各类珍稀或濒危
品种。

这些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才能
够有效保护种质资源并推动其合理利用。

总之,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
用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政策支持和科技创
新等多方面努力,才能够实现对这些宝贵遗产的全面保护。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与分析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与分析

82021,Vol.41,N o.01农业与技术※农业科学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与分析蔡东明陈耀锋王长发李继钢韩德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我国14亿人口依靠多种农作物的滋养,而农作物自然进化和人工改良的物质基础使其必须具有生物多样性,因此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对于巩固我国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等多种原因,许多作物遗传资源面临灭绝,基因资源快速消失,对农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对此,本文就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作以下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资源保存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引言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这些繁殖材料人工创制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形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丰富的种质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好的馈赠,我国适宜的生存环境促使多种作物在此起源并生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为其进化和变异提供了良好的温床,种类纷繁品种多样的各式作物在此代代相传。

而多种多样的作物种质中蕴含着大量的优良遗传基因,都将成为遗传育种专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物质材料。

1作物种质资源的作用美国大豆1954年遭受抱囊线虫病侵害,最终使其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竟是北京小黑豆这一宝贵资源。

科学家从3000多份资源中找出小黑豆,并利用其抗病基因培育出优良品种,使美国大豆产业复苏,而北京小黑豆这一资源已在美国保存了近半个世纪。

我国主持的“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项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水稻丰富的种质资源,汇聚优良的水稻基因培育高产抗逆品种。

这一科研成果经2013年菲律宾超级台风检验显示,该水稻品种长势良好,而其它当地品种几乎绝收。

DOI:10.19754/j.nyyjs.20210115003作物优良的遗传基因丰富多样,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等待开发的,如果对其进行汇聚或重组或叠加充分利用,很可能对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产生质的跨越,因此保护好作物的生物多样性,就是保存未来作物育种的遗传基因,可以形象地说:种质资源就是未来农业创新和发展的“芯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

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

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

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

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

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

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
野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

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

利用低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

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

它包括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

随着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不断认识,国家对种质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七五”以来,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1984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国家种质库1号库(后改为国家种质分发交换库),又在在1986年和1992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

可见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视。

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我国种质资保存技术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

通过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各种作物的安全有效干燥条件和方法。

研究出80多种农作物栽培和野生近缘植物种子的生活力检测方法,为野生资源和难发芽种子的入库提供了有效的生活力检测技术。

为确保国家库30万份贮存种子的长期安全保存,开展贮存种子的跟踪监测研究。

近20多年来,尽管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取得迅速发展,但应该看到,种质保存工作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需采取以下对策。

1.妥善解决种质库(圃)的运转经费,稳定种质保存队伍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

收集入库(圃)的资源是我国宝贵的物质财富,可以说是维持下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但是,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种质库(圃)都没有固定的专项运转经费,有运转经费也是少的可怜。

因此,建议遵循国家级的种质库(圃)由中央财政负责,地方中期库由地方财政负责的原则,妥善解决种质库(圃)的运转经费。

需要强调是运转经费不仅应包括制冷机组的水电和制冷剂费,而且应包括种子入库、监测、分发和更新及数据管理等费用,以及必要安全保存技术的基础研究费用等。

因种质保存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基础工作,那一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种质资源得而复失的危险。

2.有计划地建立起我国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
种质保存不是目的,重要是如何充分利用,为我国农业生产服务。

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建立种质资源权威机构来协调组
织全国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工作,减少保存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另一方面,有必要象美国、印度等国那样在全国范围内,按不同气候生态类型区域建立几个品种资源综合工作站。

工作站既是负责一些作物种质资源的中期保存和分发中心,又负责新引进、新搜集种质的评价鉴定、繁种优异及贮存材料的更新。

这样既有利于稳定队伍,也可在这些保存设施和工作站基础上建设我国种质保存和利用运行体系,从而使各种各样优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加强种质资源立法和政策研究
尽管我国对种质资源交换已制定一些政策,在立法和政策研究上亲本仍很薄弱。

因此,有必要加强种质资源立法和政策的制定,既能使种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保证具有战略性资源不流失国外。

此外,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关法规,要求引进资源必须送一复份到国家长期库保存;对于国家拨款资助的育种单位,也应要求将其育种亲本材料送一复份到国家长期库保存。

同时应提倡有关单位自愿把的资源材料送到国家长期库保存,因这是资源安全保存的重要原则。

4.种质安全保存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种质资源入库(圃)的保存只能说暂时避免人为或自然灾害破坏而在异地得到保护。

但是,种质在种质库的保存过程中,种子生活力仍会下降,并会诱导遗传变化。

因此,加强生活力和遗传变化的监测技术,以及种质更新标准和繁种方法等
方面研究,才能确保种质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

对于我国特有珍贵野生亲缘种,如野生稻、野生大豆、野猕猴和野生蔬菜等,应考虑建设野生亲缘种保护点或保护地,同时应强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形成对作物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异生境及离体保存的一整套安全保存战略方案。

5.加快建设种质信息网络建设
虽然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CGRIS)已建成,但由于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种质信息只能以软盘或邮件形成传递,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应在近期内与各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研究单位、保存中心、种质交换、种子公司及生产部门等建立全国性的种质信息网络系统,扩大种质资源信息的利用范围,提高种质信息的利用效率。

与此同时,也应加强种质信息应用技术的研究,如数据采集技术,图像自动识别技术、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及网络技术,以促进种质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