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划清界限感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篇1放暑假后,花几天功夫看完她写的《和孩子划清界限》一书,深受启发。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她和孩子“划清界限”的出发点和做法与我的对“划清界限”的理解截然不一。
我的理解是,“划清界限”就是给孩子指定好一件事的条条框框,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务必遵守,认真去做,家长不姑息、溺爱,让孩子八九不离十的按指定的方向去做,做好了,就能得到发展。
现在看,这种想法里面加入了很多家长的意愿和意志,并没有真正从孩子的自身出发解决问题,想孩子所想,即使出发点是对的,但带有强制性。
小巫的“划清界限”也有不娇惯、溺爱、纵容孩子的意思。
不过从意义上讲没有“强制执行”一说,她主张“训育”孩子。
古人说“训育”就是教诲抚育,而“教诲”就是恳切、耐心的启发开导。
多么深刻的一个词,小巫做到了,从案例中看出她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了体现,不得不说,小巫有一种大家风范,教育思想深刻,并置用于实践。
首先,作为家长,要有清楚、深刻、理智的洞察能力,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原因是什么,即使有时哭闹、发脾气甚至对家长的“恶语中伤”,都有其原因,要“揪根知底”。
而后,给孩子以理解,和孩子“共情”,分析“不良行为”会给他带来什么麻烦,分析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这件事情还可以怎么做,一件事至少有三个解决的办法,给出更好的几条建议让孩子选择。
如果孩子执拗下去,那么按事情的发展,后果自己承担,不带有“惩罚”的性质,让孩子接受自然而然的事情的后果,这就是“训育”。
全书的点睛之笔有必要重温——“好母亲能够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她时刻接受孩子发出的信号,正确的诠释这些信号并且及时的、恰当的做出反应。
父母要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

父母要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在塑造他们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方面。
一些父母在与子女相处时常常没有划清界限,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父母要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
父母要学会在教育子女时做出权威性的决定。
在现代社会中,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以严厉而严肃的态度为主,而是更加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对于某些重要的决定,尤其是关乎子女的未来和发展的事务上,父母必须扮演起权威性的角色,做出明确而正确的决定。
这不仅可以让孩子明白,尊重父母是必须的,也可以避免孩子因为不懂事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父母要学会在与子女相处时保持适当的距离。
很多家长因为过于溺爱和宠爱自己的孩子,导致了孩子对他们产生了依赖,并且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父母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子女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在独立的环境中成长,培养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心。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信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
父母还要学会在与子女相处时明确个人的界限。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亲情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侵犯彼此的个人空间和自由。
父母应该时刻清楚自己的责任范围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不要因为是亲人就可以随意干涉对方的行为和决定,更不要因为是子女就可以无条件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付出所有。
父母要学会在与子女相处时保持一定的沟通和交流。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倾听和理解,尊重他们的个人想法和观点。
家庭是一个首要的社交圈,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帮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父母可以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来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问题和选择。
父母要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这是一种对自己和子女负责的表现。
适当的界限不仅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也可以帮助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更加健康和平衡的关系。
父母应该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保持权威性、保持适当的距离、明确个人的界限,同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负责任和有尊重的下一代。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和孩子划清界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
这本书着重强调了家长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需要划清界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对于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提到了划清界限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而划清界限就是维护这种关系的重要手段。
家长需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明确表达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自己的行为有哪些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被接受的,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种清晰的界限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其次,书中提到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作者认为,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而不是一味地强加自己的意志和要求。
只有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家长和孩子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家长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能更加和谐,孩子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教育。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作者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励和奖励,而不是一味地惩罚和指责。
家长应该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同时,家长也需要学会设定合理的规则和要求,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阅读《和孩子划清界限》,我对于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划清界限是维护这种关系的重要手段。
同时,家长也需要学会与孩子平等和尊重的沟通和交流,以及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合理,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父母要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

父母要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父母和子女之间构建健康的关系非常重要,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双方要学会划清界限。
划清界限意味着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角色和责任要得到明确的界定,同时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独立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为什么父母需要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并给出实践的建议。
父母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可以帮助子女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逐渐学会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
如果父母一直干预和过度保护,孩子就会失去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父母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父母和子女是家庭中的不同角色,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如果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过高或者过多干预,就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划清界限可以帮助父母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同时尊重孩子的决策和意见。
父母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当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界限明确时,他们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父母可以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而孩子也能更好地理解父母的决策和期望。
这样的沟通和理解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关系。
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帮助父母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 父母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明确与子女的界限。
他们应该理解自己的作用是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完全控制和决定。
2.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决策和意见,同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4. 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建立开放和坦诚的沟通渠道。
他们可以定期进行家庭会议,讨论家庭的重要事项和决策。
5. 父母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但不应该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父母要学会与子女划清界限是非常必要的。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书笔记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训育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首先承担责任:比如孩子不听正确劝告却要执意去做事情,如给小金鱼喂过多的食物或者玩小金鱼,最终导致小金鱼死亡,这时孩子非常伤心,但是伤心也要承担这个后果。
其次延迟满足:当孩子失去心爱的金鱼而哭得很伤心时,就会要求立即再买一条,就会用拥有的快乐替代失去的痛苦。
这时家长就要平静的告诉孩子现在不能再买的合理理由,通过延迟满足让孩子体会失去的痛苦、再战胜痛苦,然后再增进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意义。
因为没有失去的伤痛、又怎能深刻领会拥有的快乐呢。
再次忠于真相: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和他自己都不是全能,在这种情况下都不能扭转局面。
金鱼已死,不能复活。
时间已晚,不可能再获得另外一条金鱼,即使是明天,也还有事情要做而不能得到满足,要等到周末才能去补一条。
虽然孩子很伤心,但生活还得照常继续啊。
孩子只能接受真相。
最后,求得平衡:孩子最后需要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式―放弃拥有的愿望、接受现实、用理智规范情绪。
这个过程其实很痛苦,但孩子一旦掌握了这门艺术,就会成为一个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人。
所以,当发生这种类似事情,家长应让孩子充分宣泄情绪(如可抱着孩子、陪着孩子伤心)、逐渐恢复平静。
其实训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训育家长的过程。
对孩子意志力的考验,首先是对家长意志力的考验。
家长是自律的,那么孩子也会是自律的。
每当这时,家长就要坚强的忍住内心对孩子怜悯的煎熬,坚持住,那么孩子就会获得一次心灵成长的机会。
当然,在采取以上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斥责孩子“我不是早告诉过你不要玩吗?你偏玩。
”2、允许孩子长时间的广泛的发泄伤心的情绪,并且与孩子共情“丢掉了心爱的东西,真让人难过啊!”。
3、无论孩子如何哭闹,家长始终要保持平静,给孩子讲道理,不要嘲笑孩子“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值得哭,明儿再买一条不就得了。
”,这种家长的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是让孩子的经历占主导地位的话对孩子是硬伤。
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 读后感

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读后感《<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读后感》哇塞!我读完了《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这本书,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呀!这本书里讲的好多事儿,就好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你说,咱们做孩子的,有时候是不是特希望大人能懂我们的心?就像书里说的,大人老是觉得自己懂,可真的懂吗?比如说,有一次我考砸了,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我回到家,满心期待着爸爸妈妈能给我个温暖的抱抱,跟我说一句:“没事儿,下次努力就行!”可结果呢?他们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你怎么这么不认真!”“这题都能错?”哎呀,我当时就想,他们难道不知道我已经很自责了吗?这就好像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正疼得要命,他们不是扶我起来,而是在旁边一个劲儿地说我走路不小心,这能不让我委屈吗?再想想书里说的,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我们自己去成长。
这多对啊!就好比小树苗,你要是把它绑得死死的,它能长成参天大树吗?我们孩子也一样啊,总被大人管这管那,怎么能发展出自己的能力呢?还有啊,书里提到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我就想问了,为啥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我们的想法就是瞎闹呢?我有个好朋友,特别喜欢画画,可他爸妈非让他学钢琴,说什么学画画没前途。
这不是胡闹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喜好,凭啥大人就能替我们决定呢?记得有一次,我想参加学校的足球社团,可我爸妈说影响学习,不让我去。
我就不明白了,踢足球咋就影响学习啦?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多好的事儿啊!这难道不是和书里说的家长没划清和孩子的界限一个样吗?读了这本书,我真想对大人们喊一嗓子:“给我们点儿自由吧!让我们自己去闯闯!”我们不是你们的附属品,我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路要走!总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家长和孩子之间得有个清楚的界限。
家长不能过度干涉我们的生活,得让我们自己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成为有担当、有主见的人!。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和孩子划清界限小巫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和孩子划清界
限小巫
《和孩子划清界限》是小巫妈妈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如何正确地与孩子
建立界限,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如何给孩子划清界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明白了孩子的
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度,但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限制。
只有在适当的范围内自由探索,孩子才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其次,文章中提到了要给孩子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有相应的
后果。
这样,孩子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这样,孩子才
会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理解,从而更愿意遵守家庭规则和界限。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认识到孩子划清界限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
不能过分溺爱,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独立空间,同时也要明确界限和规则,以帮助他
们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为独立、负责任的个体,能够迎接未来的挑战。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

读小巫妈妈《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和孩子划清界限》是小巫妈妈写的一本教育心理学类的书籍,本书主要探讨了如何与孩子划清界限,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
首先,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互动。
作者首先强调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她认为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作者提到了一些沟通技巧,例如倾听、关注孩子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通过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理解彼此,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
此外,作者还谈到了一些行为规范的问题,她认为制定明确的规矩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遵守规则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赞赏和鼓励,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其次,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育理念。
她提到了她与两个孩子的相处之道以及对教育的一些思考。
她强调了教育孩子是一种缓慢而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和恒心。
这对于现代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代社会往往快节奏,父母往往不能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长。
小巫妈妈的故事和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过程,父母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外在表现,还要培养孩子的品性和内在素质。
再次,我在阅读这本书时,也发现了一些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
例如,我常常以家长的身份为自己的孩子做决定,很少考虑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这使我想起了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孩子的参与感问题,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决策权和发言权。
通过读这本书,我认识到我需要更加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我意识到我需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
综上所述,小巫妈妈的《和孩子划清界限》给我提供了很多教育方面的启示。
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通过作者的一些实用方法和建议,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和恒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家庭育儿现象之评议
白山小学李玉梅
当我看到孩子的书包、书桌一团遭的时候;放学后衣服扣子不系,左手拿着饭盒,右手拿着帽子围巾,嘴里还喊着某某某把我书包拉锁拉上,我的心真纠结,我深深感到原来好多传统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要想培养出,自律,健康(心理和身体),快乐孩子,家长必须自律,经常反省,教师必须身正为范,点滴关注,却不是、“一手遮天”并且要不断的自我修正和提高。
不仅知道如何训育孩子,还再了解如何自我教育以及如何对待身边的人。
一些儿童教育的问题,错误训育方式源自于父母内内心的伤痕和心理阴影以及父母内心的恐惧,继而指出非爱和真爱行为,然后给出心理疆界的定义,继而指出父母与孩子划清界限,最后划清界限如何训育孩子,家长和老师训育儿童要遵循四大原则是: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训育孩子这方面能力前提是给于孩子真爱下,然后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做好榜样!真爱行为时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真爱行为助长个体的责任感;真爱是付出;真爱是关注;真爱是倾听;真爱是勇气;真爱是鼓励独立;真爱是接受分离;真爱是履行诺言;真爱是改变自己,促进自我以及对方的心灵成长;真爱是律己的面质;真爱是一种自律;真爱不是一种让我们神魂颠倒的感觉。
真爱是一种忠诚坚定的,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理性决定;真爱是一种劳作和付出,那么非爱的核心就是懒惰。
训育儿童的四大原则之——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这样一种过程:合理地安排生活中的苦难和欢乐,先面对苦难,
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时候享受到的欢乐,这是唯一恰当的生活方式。
孩子养成先苦后甜的习惯,不能及时行乐,因为在孩子以后的道路上会经历各个各样的事情和苦难,大部分的事情都需要她自己经历和解决,在面对这些事情之前,我们做父母应该做好引导,给他们一个面对这种状况好心态,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孩子的童年训育的时候,让他们自律,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阅读全文后,知道了作者的教育理念。
她也有一颗珍重儿童、理解儿童的心,幼儿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权利,所以尊重他们就是尊重自己。
他们享受着生存、发展、游戏、学习的权利。
我们都有责任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和快乐的童年。
让我们开放儿童的心灵和成长的自由,给儿童以健康完善的心智成长。
让我们的言传身教——感情、友爱、道德、责任促进他们的精神生长。
请允许他们犯错误吧,因为孩子们正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正在错误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引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