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系统中防雷器的使用和基本原理
避雷器 工作原理

避雷器工作原理
避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和建筑物免受雷电冲击的装置。
它利用了一种称为空气放电的物理现象来有效地分离和引导雷电电流,从而保护被保护设备和建筑物。
避雷器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高耸物体上或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处。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内部电气结构:避雷器的主要部件是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
MOV由金属氧化物陶瓷颗粒制成,颗粒之间用电
极连接成链状结构。
当正常工作电压下,MOV表现出高电阻。
2. 正常工作状态:在正常情况下,电力系统的电压不会超过避雷器的正常工作电压。
因此,避雷器处于高电阻状态,不会导通电流。
3. 雷电冲击:当电力系统或建筑物遭受雷电冲击时,系统电压会瞬间升高。
一旦电压超过避雷器的击穿电压(也称为耐压等级),避雷器内部的MOV会进入放电状态。
4. 放电过程:放电过程中,MOV内部颗粒之间的电阻急剧下降,使得电流能够通过避雷器进行传导。
这样,避雷器将雷电电流引导到地面或其他合适的导体上,以避免电流破坏设备或建筑物。
5. 再次正常状态:当雷电冲击结束后,电力系统电压恢复正常。
避雷器内部的MOV将重新回到高电阻状态,不会导通电流。
总结起来,避雷器通过利用MOV内部电阻的变化,将雷电电
流引导到地面或其他导体上,以保护电气设备和建筑物免受雷电冲击。
防雷器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1 根据建筑物不 同设施进入 的雷电流分配情况 . 选用合适的防雷器 由于 建 筑 物 各 种 设 施 的 材 质 构 造 等 不 同 ,进 入 建 筑 物 不 同设 施 的雷 电流 也 不 相 同,在 建 筑 物
中各 种 设 施 的 电 流 分配 情 况 ,大 约 有百 分 之 五 十 的 雷 电 流通 过 外 部 的 防雷 器 和 其 他 防雷 装 置 泄 放 到 地 下 , 另外 的 百 分 之 五 十 雷 电 流会 在 整 个 系统 的 金 属 物 质 中 分 配 。这 5 % 的 雷 电 流 分 配 在 整 0
要 原 因 ,雷 电 的破坏性 和危 害主 要是 雷 电电磁脉 冲 的耦合 能量 。 因此泄 放过大 的雷 电 电磁 脉 冲和雷 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耦合 能量 和均衡 电源系统 所有 金属 电线 或者导 电
体 的 电位是 雷 电防护 的 中心 内容 。因为雷 电与雷 电
电磁冲脉 的耦合能 量具 有层次性 , 此 , 因 在泄 放过 程 中也必 须符 合层 次性 的需求 ,按 照防雷 保护 区 的层 次 把 电源 系统 中过 大 的能量 泄放 入地 ,以削弱雷 电 与 雷 电电磁 脉冲 的能量 ,防止 电源设备 的损 害 ,减 轻 对电源 系统 的破坏程 度 。 均衡 方面 , 而 主要 技术 是 把 等 电位连 接所 用 的金 属导线 、防雷器和 可靠 的接 地 系统连 结起来 , 组成 一个有 效的 电位 补偿 系统 , 这 个 补 偿 系统 能 够对 瞬 态现 象 做 出及 时 迅速 的反 应 , 快 速 的建 立起 一个 等 电位 ,以保护 所处 区域 内的所 有 导 电部件 和有 源导线 。 防雷器在 防雷 系统 中的 应
用 由三个 部分 组成 :由引下线 、接 闪器 和接地 体组
防雷器工作原理

防雷器工作原理
防雷器是一种用于保护建筑物、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等免受雷击的装置。
它通
过引导和分散雷电的电流,将其安全地传导到地面,以防止雷电对设备和建筑物造成损坏。
防雷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导电材料:防雷器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铜、铝等金属。
这些导电材料
能够有效地传导电流,将雷电的能量引导到地面。
2. 接地系统:防雷器通常与地面建立良好的接触,以便将雷电的电流引导到地下。
接地系统通常由导体材料制成,例如铜杆或铜板,埋入地下,与防雷器连接。
3. 放电路径: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或设备时,防雷器会迅速接收到雷电的电流。
防雷器内部的导电材料会形成一条放电路径,将雷电的电流引导到接地系统。
4. 放电阻抗:防雷器内部的导电材料和接地系统之间会形成一定的电阻,称为
放电阻抗。
放电阻抗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防雷器的工作效果。
合适的放电阻抗能够有效地将雷电的电流引导到地下,减少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损害。
5. 防雷器类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防雷器有多种类型,例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它们的工作原理略有不同,但都是通过引导和分散雷电的电流,保护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
总结起来,防雷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导电材料、接地系统、放电路径和放电阻
抗等组成,将雷电的电流安全地引导到地下,从而保护设备和建筑物免受雷击。
不同类型的防雷器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但其基本原理都是相似的。
通过合理设置和使用防雷器,可以有效地保护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
避雷器结构及原理资料

FS系列阀式避雷器的结构如图2(a)示, 此系列避雷器阀片直径较小,通流容量较 低,一般用于保护变配电设备和线路。FZ 系列阀式避雷器的结构如图2(b)示,此 系列避雷器阀片直径较大,且火花间隙并 联了具有非线性的碳化硅电阻,通流容量 较大,一般用于保护35 kV及以上大、中型 工厂中总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备。
图2阀式避雷器的结构 (a) FS-10 阀式避雷器;(b) FZ-10 阀式避雷器
磁吹阀式避雷器(FCD型)的内部附有磁 装置来加速火花间隙中电弧的熄灭,专门 用来保护重要的或绝缘较为薄弱的设备, 如高压电动机等。
(2) 保护间隙和管式避雷器 保护间隙是最简单的防雷设备,其原理结构 如图3所示。保护间隙一般用镀锌圆钢制成, 由主间隙和辅助间隙两部分组成。主间隙 做成角形的,水平安装,以便灭弧。为了 防止主间隙被外来的物体短路而引起误动 作,在主间隙的下方串联有辅助间隙。因 为保护间隙灭弧能力弱,一般要求与自动 重合闸装置配合使用,以提高供电的可靠 性。
阀式避雷器主要由平板火花间隙与碳化硅 电阻片(阀片)串联而成,装在密封的瓷 管内,外壳有接线螺栓供安装用。避雷器 中的碳化硅电阻具有非线性特性,在正常电 压时其阻值很大,过电压时其阻值随之变小。
阀式避雷器在正常的工频电压作用下火花 间隙不被击穿,但在雷电波过电压下,避 雷器的火花间隙被击穿;碳化硅电阻的阻 值随之变得很小,雷电波巨大的雷电流顺 利地通过电阻流入大地中,电阻阀片对尾 随雷电流而来的工频电压呈现了很大的电 阻,从而工频电流被火花间隙阻断,线路 恢复正常运行。由此可见,电阻阀片和火 花间隙的密切配合使避雷器很像一个阀门, 对于雷电流“阀门”打开,对于工频电流 “阀门”则关闭,故称之为阀式避雷器。
•
•
•
三相电源防雷器工作原理

三相电源防雷器工作原理
三相电源防雷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圆锥放电器:安装在杆塔上,通常是金属材料制成的锥形装置。
当雷电靠近时,圆锥放电器形成一个尖端,并且通过其尖端将电荷从大气中释放到地面,从而减轻了雷电对电源系统的影响。
2. 避雷器:避雷器是安装在电源系统中的保护装置。
当雷电击中电源线路时,避雷器能够通过其内部的气体放电通道,将雷电的能量引导到接地电极,并将这些能量导向地面。
3. 接地电极:接地电极通过将过电压引导到地面来保护电源系统。
当雷电引起过电压时,接地电极将这些过电压放散到地面,从而保护电源系统免受损坏。
4. 短路器:短路器是通过电阻和电感来实现对过电压的短路保护。
当过电压发生时,短路器将电流通过电阻和电感来限制,防止过电压进入电源系统。
综上所述,三相电源防雷器通过圆锥放电器、避雷器、接地电极和短路器等装置的组合来保护电源系统免受雷击的影响,并将过电压导向地面,以确保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
防雷器工作原理

防雷器工作原理
防雷器是一种用于防止雷击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导电材料和放电
装置来引导雷电,将雷电的能量释放到地面,从而保护建筑物和设备不受雷击损坏。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防雷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防雷器通常由避雷针、导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避雷针是防雷器的核心部件,它通常安装在建筑物或设备的高处,具有尖锐的形状,能够有效地吸引雷电。
导线则是将避雷针引导的雷电传输到接地装置的导体,接地装置则将雷电的能量释放到地面,从而达到防雷的目的。
其次,当雷电接近建筑物或设备时,避雷针会吸引雷电,将其引导到导线上。
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有效地传输雷电的能量。
接地装置则通过大面积接地,将雷电的能量释放到地面,避免雷电对建筑物或设备造成损坏。
此外,防雷器还可以通过放电装置来控制雷电的释放。
放电装置通常由避雷针
和接地装置之间的导线和放电装置组成,当雷电达到一定电压时,放电装置会自动放电,将雷电的能量释放到地面,从而保护建筑物和设备不受雷击损坏。
总的来说,防雷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导电材料和放电装置来引导雷电,将雷电
的能量释放到地面,从而保护建筑物和设备不受雷击损坏。
通过合理的安装和使用防雷器,可以有效地防止雷击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损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防雷工作,合理安装防雷器,定期检查和维护防
雷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不受雷击损坏,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防雷工作,做好防雷措施,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电源防雷器工作原理

电源防雷器工作原理
,要求整洁,简洁
电源防雷器的工作原理
一、电源防雷器的定义
电源防雷器是一种可以防止和减轻由于雷引发的电容器放电对网络、设备、信号传输电缆或者电子组件所造成的毁伤。
它是一种防雷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从阻断雷击波的来源一直到整个防雷系统的最后一环,电源防雷器的性能将直接影响防雷系统的总体能力,故必须设计合理、安装科学以满足用户系统的保护要求。
二、电源防雷器的工作原理
电源防雷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它的脉冲抑制电路,以及通过压降控制参数把危险的波形
抑制减弱和消耗掉。
电源防雷器通过将高能电磁
波放电转换成低能电磁波,从而减小入射电磁波
所传递的能量和幅度,防止电子产品受到雷电侵害。
电源防雷器就是这样一种依靠电路设计来处理
异常脉冲,然后使其转化为可容忍范围的脉冲,
最终带给电源的是正常的电压供应,从而改善了
电子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三、电源防雷器的功能及作用
电源防雷器的功能十分强大,可以抑制LOQ
幅度以及阻断NLOQ幅度以上的异常脉冲对网络、设备、信号传输电缆或者电子产品的攻击,使得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更高。
除此电源防雷器还可以
增加电压补偿,稳定电源电压,提高系统及产品
的稳定性及质量。
什么是防雷浪涌模块(浪涌保护器),它的使用原理是什么?

前言:在电路保护解决方案中,雷击浪涌防护是电子工程师尤为关注的一个防护重点,浪涌也叫突波,顾名思义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浪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
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本质上讲,浪涌是发生在仅仅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的一种剧烈脉冲。
1最原始的浪涌防雷保护器羊角形间隙,出现于19世纪末期,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防止雷击损坏设备绝缘而造成停电,故称“浪涌保护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铝浪涌保护器,氧化膜浪涌保护器和丸式浪涌保护器,30年代出现了管式浪涌保护器,50年代出现了碳化硅防雷器,70年代又出现了金属氧化物浪涌保护器,现代高压浪涌保护器,不仅用于限制电力系统中因雷电引起的过电压,也用于限制因系统操作产生的过电压。
1、浪涌防雷保护器按工作原理分:浪涌保护器中的元件(压敏电阻MOV,硅雪崩二极管SAD、空气导管、大放电电容)是采用损耗自身的方式对冲击电流进行消解(发热,融化),从而使导入地下的冲击电流在安全范围之内,不会形成二次反击。
抑制元件的自身寿命会因为反复承受电流冲击而缩短,SineTamer采用了40模块和热、电熔断双保险、热分担算法等,确保了SineTamer的使用寿命。
SineTamer约消解90%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剩余的10%则导入地下。
2SPD并联于线路(L/N)与大地之间,在正常工作电压情况下,MOV处于高阻状态,相当于线路对地开路,不影响线路正常工作,故障显示窗口呈绿色,当线路由于雷电或开关操作出现瞬时脉冲过电压时,防雷模块在纳秒级时间内迅速导通,将过电压短路到大地泄放,当该脉冲过电压消失后,防雷模块又自动恢复高阻状态,不影响用户供电。
当防雷模块长期工作在超负荷工作状态,其性能劣化而发热到一定温度,模块中的热感断路器(K1)会自动断开避雷模块回路,保护电源电路工作不受影响,防止火灾发生,当线路感应过大雷电流时,过流断路器(K2)迅速断开,防止SPD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源系统中防雷器的使用和基本原理
一、雷电防护基本原理
雷电及其它强干扰对通信系统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里是严重的,雷电防护将成为必需。
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
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
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
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
金属管线通道,如自来水管、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航空障碍灯引线等产生的浪涌;地线通道,地电们反击;空间通道,电磁小组的辐射能量。
其中金属管线通道的浪涌和地线通道的地电位反击是电子信息系统致损的主要原因,它的最见的致损形式是在电力线上引起的雷损,所以需作为防扩的重点。
由于雷电无孔不入地侵袭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将是个系统工程。
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
1.泄放是将雷电与雷电电磁脉冲的能量通过大地泄放,并且应符合层次性原则,即尽可能多、尽可能远地将多余能量在引入通信系统之前泄放入地;层次性就是按照所设立的防雷保护区分层次对雷电能量进行削弱。
防雷保护区又称电磁兼容分区,是按人、物和信息系统对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受强度不同把环境分成几个区域:LPZO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