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孔埙完整指法表
埙的吹法

第一、 吸气要深,但不能过饱,否则容易造成呼吸肌和各肌肉群的过度紧张,使呼气质量下降;
第二、 呼气要有预留,所谓“气留三分”,不能等到把气全用完时再换气,否则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吸气质量。
总之,埙的演奏要求音色圆润,坚实厚重,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呼吸方法的训练及下一章节的气息控制,需要学习者长期不懈的练习和体会,才能正确地掌握要领,从而做到在演奏中运用自如。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
手指自然弯曲,指肚按孔。手指按孔要严实,不能漏气。开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影响音准。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
因此,演奏时要根据作品需要,较长乐句的吹奏,运用胸腹式结合吸气的方法,吹奏较短乐句或需要急速换气时,采用腹式吸气法。要学会根据乐句的结构随时调整自己的呼吸方式
2. 呼气
如果说吸气是发音的准备阶段,那么呼气才是真正的发音阶段。正确的吸气是为了更好地呼气。呼气过程是靠唇部肌肉与腹部肌肉的有机配合与控制来完成的。我们通过唇部肌肉的控制把气流汇成“束”,靠口劲调节风门的大小来完成,要求气不能散,吹奏无噪音,出音饱满而坚实。通过腹部肌肉的控制使呼出的气流均匀、平稳,不能忽快忽慢,忽强忽弱,这样,出音才会平稳而厚重。
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七孔和第八孔,小指轻轻托底。
九孔埙
右手小指按住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住第七孔。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八孔和第九孔,左手小指轻轻托住埙底。
八孔埙指法表

八孔埙指法表
1.大拇指按住第一孔,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悬置在管子上,发出高音。
2. 大拇指按住第一孔,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住第二、三、四孔,小指悬置在管子上,发出中音。
3. 大拇指按住第一孔,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住第二、三、
四、五孔,小指悬置在管子上,发出低音。
4. 大拇指按住第一孔和第六孔,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住第二、三、四孔,小指悬置在管子上,发出高音。
5. 大拇指按住第一孔和第六孔,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住第二、三、四、五孔,小指悬置在管子上,发出中音。
6. 大拇指按住第一孔和第六孔,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住第二、三、四、五、七孔,小指悬置在管子上,发出低音。
7. 大拇指按住第一孔和第六孔,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住第二、三、四、五、七、八孔,小指悬置在管子上,发出低沉的低音。
8. 大拇指按住第一孔和第六孔,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住第二、三、四、五、七、八孔,并在第五孔上加上力度,小指悬置在管子上,发出尖锐的音调。
- 1 -。
陶埙教程

本教程所教学的对象为初学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之处,或者是需要中高级教程的,请直接和站长联系,我正在编写一本关于埙的制作和演奏的教材,埙的曲谱也在整理之中,不久也会结集出版,另外埙的教学光盘也在酝酿之中,敬请陶埙爱好者注意论坛公告。
一。
埙的基本演奏姿势一般分站式和坐式,独奏一般用站式,合奏或伴奏时一般用坐式,基本要领是:站式演奏时,要求身体应站稳,呈垂直状,两腿稍稍分开或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指,腕,肘,臂及全身各个关节应自然放松。
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合适两腿自然分开,身体坐正,坐在凳面的三分之二处,两脚自然分开着地。
以上两种演奏姿势,都要求头要挺直,双肩自然平放,手指按好音孔,正视前方,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气息的顺畅通达。
二。
持埙方法用大拇指按住后面两孔,前面的孔从下往上依次用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住,小指不按孔的时候,应自然放在埙的底部托住埙体,每个手指在按孔的时候,必须严实,不能漏气,切忌手指过于放松或是僵硬。
三。
吹埙的口型吹埙的口型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埙的发音的好坏,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口型包含了三方面的因素,即“风门,口风,口劲”,三者有机而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发音。
(一)风门吹埙时,上下唇中间形成的空隙,就是气流经过的地方,叫风门。
它可大可小。
须随着音的高低而调节和变化,低音气流缓,风门大,高音反之,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
要不然出来的音就非常虚,不实在。
初学者一般第一次吹埙都会把风门放的很大,而且喜欢一次放好几个音孔,老吹不响埙,原因是风门过大,大量的气没有吹进吹孔,而是吹到了外面,本来高音就需要更急的气流才能吹好,开过多的孔肯定更吹不响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二)口风就是气的流动速度,口风的急缓,是通过丹田控制的,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高音口风急,流速快,低音则相反。
这个不是一天的工夫,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丹田之气是怎么运用的,初学者吹埙会觉得头晕,这就是不会运用丹田之气,把刚吸入的氧气就吹出来了,缺氧造成的。
埙的吹奏技巧及指法技巧作文

埙的吹奏技巧及指法技巧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埙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乐器,特别是它的吹奏技巧
和指法技巧。
先来说说吹奏技巧。
这埙啊,可不像吹口哨那么简单。
你得学会控制气息,就像控制自己的小脾气一样,得温柔又有力。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容易吹得
面红耳赤,还吹不出个响儿,别着急,这需要耐心。
想象一下,你不是在用力
吹气,而是在轻轻地给埙一个温柔的“拥抱”,让气息缓缓地、均匀地进入埙中。
还有口型也很重要哦!别张得像河马那么大,也别闭得像个小气鬼。
嘴巴
微微张开,形成一个小小的椭圆形,就好像你在轻轻地亲吻埙的吹口。
再讲讲指法技巧,这可是让埙发出美妙音符的关键。
手指要灵活得像跳舞
的小精灵,准确地按住那些音孔。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手指可能会不听使唤,
就像刚睡醒的小懒虫,迷迷糊糊的。
但别灰心,多练几次,它们就会变得乖乖
听话啦。
按孔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按严实了,不然就会跑音,那声音可就不好听啦,就像唱歌跑调一样尴尬。
而且,换指法的时候要迅速、流畅,不能拖泥带水,不然音乐就会变得磕磕绊绊的。
吹奏埙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琢磨。
别指望一下子就能成为大师,就像学走路一样,得一步一步来。
只要坚持下去,相信你一定能用埙吹出动人的旋律,让大家都陶醉在你的音乐世界里!加油吧!。
陶埙介绍.ppt

从材料上分 埙是极具个性的乐器,各种材料和各种形状的埙,音色各有特点,在作品中的表现力不一样。
1.低温陶:西安常见的黑皮陶一般为低 温陶,有良好的吸水性,避免磕碰,不 能水洗。 2.中温陶:红陶材质的埙一般多为中温 陶,硬度适中,可以接触水,吸水性良 好,低温下长时间吹奏不会积水影响演 奏,发音稳定。 3.高温陶:硬度高,可以水洗。缺点是 完全不吸水,气温低的情况下吹奏会积 水,容易影响到发音。 4.半瓷:也就是没有完全烧成瓷化。一 般表面有施釉,清洁方便。具有中温陶 的特点,硬度适中,可以水洗,吸水性 良好,低温下长时间吹奏不积水,发音 稳定。 艺魂(谢亮)制 半瓷牛头埙 5.瓷:高温烧成,跟高温陶性质类似, 一般表面施釉。完全不吸水,气温低的 情况下吹奏会积水,容易影响到发音。 6.木:重量较轻,不易摔破。不吸水。 7.竹:竹篌,竹埙。不易摔破,不吸水。 8.其他:树脂,树脂混合陶土,塑料。
工艺埙与演奏埙的区别
埙本来是乐器,但旅游市场上 卖的大,不标调式,价格便宜, 雕刻水平参差不齐;乐器埙一 般制作精细,有制作师或者校 音师的名字,埙上标有调式。
埙曲发展
• 在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中,埙是最古老 的一种,其主要发展阶段在商周,故其 音色明显带有商周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气 质:古朴、浑厚、低沉、沧桑、神秘、 哀婉,所以埙特别擅长抒发哀怨之情和 制造肃穆、旷古、凄厉的特殊效果,一 直以来被视为一种特色乐器。到了现代 ,在演奏家和制作师的共同努力下,埙 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埙乐也不断丰富, 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埙产生兴趣 。用那带着泥土芳香的埙奏出大地的吟 唱、天籁的绝响,更能表现人们追求远 离尘嚣、至纯至美的精神境界。
埙的种类
埙的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 卵形埙,还有葫芦埙、握埙、 鸳鸯埙、子母埙、牛头埙、 笔筒埙 等多种类型。 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如今 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 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 工艺精细。
关于埙的指法体系概述

关于埙的指法体系概述作者:银乐来源:《大观》2015年第03期摘要:埙是我国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古代“八音”分类中埙独占“土”类,埙无定制,它的外形、大小和音域多种多样。
到20世纪80年代,民族音乐工作者对埙进行了发掘改革,使埙这一古乐重获新生。
在众多音乐工作者的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形状、各种音孔数、各种指法的埙,这对扩大埙的音量、扩展埙的音域、提高埙音乐表现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在近三十年过去的今天,人们对埙的了解日益加深,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一古老民族乐器并学习它。
但到目前为止埙的标准体系并未确立,指法依然是各式各样,这对于初学埙的埙友是一个巨大的困难。
本文将埙的指法体系做出归纳,人们在学习埙这门乐器的时候提供些许方便。
关键词:埙;指法体系;音高一、埙的发音原理目前人们的认识是埙同笛箫等乐器同属边棱气鸣类乐器,进而把它当做管乐器研究,但由于埙的腔体内是一个气团,而并非管乐器的气柱(不管是柱状还是锥状气柱),所以其发声规律与管乐器有很多不同之处。
很难把它归入管乐器的范围,更谈不上是“闭管乐器”或“半闭管乐器”了。
从理论上讲埙根本不是管乐器。
它的腔体内是一个气团,而管乐器的管子里是一根气柱。
两者形状不同、发声规律也不同。
在管乐器上,管子的长度决定声音的高低。
音孔位置的高低,实际上在改变着管子的长度,直接影响着音的高低,所以笛箫的音孔总是低音孔在高音孔远离吹孔端(也有特殊情况),故而笛箫的指法相对有一个标准;在埙上,埙腔体内的空气团体积的大小决定音高,体积大的声音低。
开放的指孔的面积越大,气团的体积就变得越小,声音就越高,而音孔位置的高低却不会影响声音的高低。
另外,管乐器可以通过调整口型及气息的手段吹出基音的高八度或高十二度、十五度等泛音,这种手段被称为“超吹”。
而埙用超吹的办法则只能奏出一个不规则的、基音的超八度音。
埙的音高只与所打开的音孔的面积大小有关,与所打开的音孔的位置没有关系,所以只要保证音孔面积大小相同,可以把它开在任意的位置,这也就是埙的指法可以是任意的排列的原因。
埙的指法练习

(一)演奏姿势1. 身体姿势坐式要求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座位的高低要适宜,身体要正,两腿自然分开着地。
坐在凳面三分之二处,切忌坐满整个椅子。
立式要求身体站立,两脚稍分开或一脚稍前,一脚稍后。
双手持埙,将吹孔对准风门,头要正,双臂张开约45度角,两肘下垂。
全身自然放松成垂直状,确保气息通畅。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手指自然弯曲,指肚按孔。
手指按孔要严实,不能漏气。
开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影响音准。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
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七孔和第八孔,小指轻轻托底。
九孔埙:右手小指按住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住第七孔。
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第八孔和第九孔,左手小指轻轻托住埙底。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
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
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演奏口形埙的演奏口形是通过唇肌,口轮匝肌与面部肌肉的协同动作完成的。
口形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吹埙的音色、音准以及强弱控制能力。
演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两边嘴角适当收缩(呈微笑状),使上下唇的力点向中间依靠,双唇中央形成椭圆形风门,口腔扩张。
舌自然平伸。
根据乐曲的需要,吹埙的口形会随时变化,其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口风和口劲三个方面。
演奏时,上下唇中央形成的空隙,是气流经过之“门”,称为“风门”。
通过风门吹出的气流称为“口风”,唇肌与面部肌肉的有机协同收缩、放松和支撑的力量称为“口劲”。
也叫“嘴劲”。
风门的大小、口风的缓急和口劲的大小随乐曲高低音区的不同、音量强弱的变化而变化。
西安陶埙的指法图

西安陶埙的指法图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学习陶埙(一)演奏姿势1. 身体姿势•坐式•要求身体自然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腿稍稍分开,身体要正,头要直,肩部放松。
•立式•要求身体站立,自然放松呈垂直状。
两腿稍稍分开,挺胸,身体要正,肩部放松,切忌歪斜。
••注:因为埙体的长度要比其他乐器短,所以演奏时切记头不要向前探,要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
2.持埙方法要求手指自然放松呈弧形持埙,双肩放松,手指开孔时,不宜抬得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
一般手指抬到距离埙体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八孔埙••••右手无名指按住第一孔,中指按住第二孔,食指按住第三孔,拇指按住第八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四孔,中指按住第五孔,食指按住第六孔,拇指按住第七孔。
两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九孔埙••••右手小指第一孔,无名指按住第二孔,中指按住第三孔,食指按住第四孔,拇指按住第九孔;左手无名指按住第五孔,中指按住第六孔,食指按第七孔住第七孔,拇指按住第八孔。
左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注:八孔埙与九孔埙经张荣华先生标准化研制,已成定制。
八孔埙的指法与笛子的指法相同,筒音作5,运指灵活方便,九孔埙的音域比八孔埙多一个大二度,筒音作1。
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3.口风•下唇贴紧吹孔外沿,注意不要把吹孔遮盖,下唇肌肉向两侧略微收紧,下唇稍向前伸,上唇嘴角肌肉有所控制,上下唇之间形成一条窄缝,尽量让这条缝越细越短则越好。
舌头自然放松伸平,通过呼气灌入吹孔发出声音。
•吹低音时,口风略松,气流较缓顺着腔体灌入,吹高音时,口风收紧,气流加急并上挑。
加以时日练习,根据乐曲的需要不断调整口风与吹孔的位置,使口风能松能紧,能放能收,这样才能适应演奏的需要。
(二)呼吸方法就我们每个人而言,呼吸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那么如何正确地运用呼吸,使埙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