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政府•【公布日期】2022.03.23•【字号】沿府发〔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自治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3月23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4日在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代忠义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沿河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历经大考验、蓄势大发展、赶超大跨越的五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及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八届自治县人民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励精图治、务实拼搏,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了自治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在攻克贫困堡垒中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市委“76554”工作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努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先后选派5151名干部脱产驻村帮扶,109家县直单位定点帮扶429个村(社区),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60多亿元,实施“五个一批”,打好“四场硬仗”,建成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搬迁群众10857户51089人,实现了交通建设“组组通”、安全饮水“户户有”、电力通讯“家家畅”、人居环境“寨寨靓”,全县4.1万户17.6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按时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
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
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
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我的家乡--美丽沿河

麻 阳 河
古纤道
乌江纤道,始修于明朝 乌江古纤道,一条土家先民血汗凝结的长龙,它穿越岁月的时空,记载着乌江黄金水道的兴衰和船工的悲欢。 乌江古纤道,一部乌江航运史,刻在乌江岸边百丈悬崖上的丰碑,一条被称作土家人的丝绸之路。
乌江山峡百里画廊
文化遗址
肉莲花
肉莲花”又叫莲花十八响,曾流行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一带。在晚清和民国 期间,由于战乱,民不聊生,就很少有人再跳。《肉莲花》是土家族先民———古代巴 人军事乐舞遗风的延续和演变,是土家人传统文化和性格特征的集中体现。舞蹈气势雄 壮,吼声震天,动作激烈威猛,刚柔相济,噼啪有声,极具民族性、体育性和观赏性。
沿河县城全景图
旅游、文化
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 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 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主体的自然风光;以土家族为主 体的名风名俗;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位主体的 红色文化,独具一格。
属级级 年麻 野重自 ,阳 生点然 河 动保保 国 物护护 年家 类野区 经级 型生, 国自 的动主 务然 自物要 院保 然黑保 批护 保叶护 准区 护猴对 晋始 区及象 升建 。其是 为于 栖国国 息家家 地一 , 2003 1987包Βιβλιοθήκη 谷 粑沿 河 小 吃
粽子
糯米包子
桑椹花生 以精选花生仁为主 要原料,配以特殊辅料,采 取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其风 味独特,香脆可口,易嚼化 渣,曾获广交会最受消费者 欢迎奖。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 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 黔、渝、湘、鄂四省(市)边 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县城 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 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 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 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 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 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 之称。2010年10月18日,沿 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 国土家山歌之乡”。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
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沿河特定的地理位臵、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
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
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沿河乌江山峡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沿河也因此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
“乌江缩影古思州”是沿河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它可以与“武陵正源梵净山”、“天然盆景张家界”形成完美的互补优势和强强联合。
沿河文物古迹还有唐永佛寺、明天缘寺、西汉陶窑、汉砖、汉砖窑、汉墓群和清代乌江洪峰石刻、“蛮王洞”等。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2年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2年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16•【字号】沿府办发〔2022〕22号•【施行日期】2022.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最低生活保障正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2年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2年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3月16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2年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城乡低保制度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政策性兜底保障功能作用,根据《贵州省2021年城乡低保提标方案》(黔民发〔2021〕19号)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铜仁市2022年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铜民发〔2022〕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全市民政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原则,扎实开展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动态管理、应退则退”。
二、工作安排(一)严把政策关口,确保低保政策落细落实1.严格执行低保标准。
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2021年城乡低保提标方案》(黔民发〔2021〕19号)关于城乡低保的规定,严格按照省级统一制定的城乡低保标准执行。
沿河:乌江要津——土家民歌之乡 肉莲花之乡 空心李之乡

探 明优 良矿 种
达 2 0 多种 。 金
竹贡米 、 沙子
空心 李 、 塘坝
香菌 、 土家苦
养酒 、 武陵富
硒 茶等 地方 名
优特产闻名 遐 迩 。 沿河 山
A A 县 城 红 军 广 场 一 角 田 茂 昌 /摄
B
B 县 城 河 东新 区 一 角 田 茂 昌/撮
6 6 一 家 人 的 苗 年 /余 未人 6 7 贵 州 的第一 条 官修 之 路 /范 同 寿 6 8 羊 送 “ 蚩 尤 庙 ” /潘年 英
曾先 后在 第六 、 七届全 国少数 民族f鼢 体育运 动会上荣获表 演金奖 , 人 选 2 0 0 8 年 中央 电视 台 “ 七 亿农民 的笑声 ” 春节联 欢晚会节 目。
羊以 “ 味精羊 肉” 而享誉 国 内 外 , 被 定 为 国 家 优 质 肉羊 产 区 和省定 肉羊 基地县之一 。
多年 来 , 沿 河 以 融 入 重 庆
.
境 内山高谷深 、 奇峰 对
峙 , 天然形 成了雄 、 奇 、 险 、
秀的 “ 乌江 百 里 画 廊 ” 风 光 ,
是省
“被国
内著 名旅 游 权 威 专 家 誉 为 顶 “
级旅游资源 ” , 赞叹 “ 乌江风
光胜长江 ” , “ 石 壁上的古纤 道” 被专家称之为 “乌江流域
】I j 1
j l I】
j lil
}封 岳廨谖
沿河 :乌江要津
土 家 民歌之 乡 肉莲花之乡 空 心李之 乡
沿 河 土家 族 自治 县是全
国 四 个单 一 的 土 家族 自治 县之
~ 。 受乌江之惠 , 历 来是黔 、
渝 、 湘边 区 的重 要物 资集散
地 , 素有 “ 黔 东北 门户 , 乌江
沿河土家族城市旅游景点宣传片解说词

沿河土家族城市旅游景点宣传片解说词这是一片美丽而多情的土地,这里有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人猴嬉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雄、奇、险、秀”的百里画廊美不胜收,滔滔乌江演绎了土家人生生不息的繁衍。
这是一片神秘而古朴的土地,土家文化霞光四射,“土家山歌” 、“土家摆手舞”、“土家肉莲花”享誉四方。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离铜仁凤凰机场180公里,距渝怀铁路重庆酉阳火车站60公里,326国道和411省道贯通县境。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以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提高到500吨级。
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沙子空心李沙子空心李果实呈扁圆形,成熟的空心李外披银灰色的白蜡质保护层,平均果重约35克,单果最大重量约50克。
其果肉脆嫩、清香浓甜、汁液多、口感好、色泽鲜艳、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开胃,养颜益寿之功效。
沙子空心李的核心产区在沙子镇南庄村一带,此地群山环抱,溪水纵横,槽坝交错并存,森林覆盖率35.6%,形成了雨热同期,光温同步,昼夜温差大和小气候明显的气候特点,山青水秀给空心李生长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空心李的不菲价格也给当地的农户,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农户们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荒坡及石旮旯地上都栽种上了空心李树。
由于沙子空心李品质好、市场销售供不应求,比邻地区不少群众前来引种,试图移栽他乡,都因水土不服,而产生皮厚、味酸、个头小、果核不分离等变异。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县因地制宜,认真做好特色产品的发展工作,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走出一条新路子。
该县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把沙子空心李作为重点支柱产业进行扶持,沙子镇、中界乡成立了空心李发展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业务人员组成空心李生产技术指导组。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历史与文化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历史与文化沿河历史沿河地,春秋时属巴国南疆一部分。
战国属楚,一度入秦。
秦代属黔中郡。
西汉先属酉阳县,后属涪陵县,东汉分属涪陵县和永宁县。
蜀汉在县地置汉复县,沿河县分属汉复县和万宁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涪陵郡治所移往汉复(今沿河洪渡),咸和三年(328年),涪陵郡“地殁蛮僚”。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涪陵蛮帅田思鹤以地附周。
宣政元年(578年),沿河地置费州。
沿河在北周分属黔州和费州。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
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黔州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县当牂牁要道,请置郡抚之,武德四年(621年),于县地置务川郡,旋改为务州,领务川、扶阳、涪川三县,以冉安昌为刺史。
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思州为宁夷郡,领务川、思王、思邛三县。
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思州。
唐思州治地一说在今沿河县城东岸,与务川县城同城,二说在今沿河县城北城子上。
宋初沿唐制,把不能派流官统治的经制州列为化外州,设置羁縻州委任土官管理。
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派都虞侯赵延浦任思州刺史,土着田氏族人不宾附,朝廷将思州等列为化外思,改经制州为羁縻州,委派土着首领管理。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田佑恭请求内附,愿为王民。
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朝廷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
将思州、务川县治徙于北部荷叶坪,后又移到原都濡县治所,州、县同城。
务川县治沿河历519年,思州治沿河历497年。
在南宋、元、明、清时期沿河县城均为土司驻地。
元置沿河佑溪长官司,治今沿河县城西岸,沿河司直到民国三年才改为沿河县。
1986年,改沿河县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于沿河北部置洪杜县,隶属于黔州,以境内洪杜山得名,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废洪杜县,洪杜县从置至废历44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
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
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
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沿河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
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
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沿河乌江山峡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沿河也因此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
“乌江缩影古思州”是沿河最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它可以与“武陵正源梵净山”、“天然盆景张家界”形成完美的互补优势和强强联合。
沿河文物古迹还有唐永佛寺、明天缘寺、西汉陶窑、汉砖、汉砖窑、汉墓群和清代乌江洪峰石刻、“蛮王洞”等。
近年来,引起考古学界关注的还有沿河新石器晚期至商周遗址群、海洋古生物化石等。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有76群730多只黑叶猴,占全球黑叶猴总量的三分之一,2004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沿河是革命老区,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
1934年贺龙、夏曦、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牵制敌人,立下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沿河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民族风情十分浓郁。
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歌舞、民族习俗别具一格。
至今仍保留着土家民歌、摆手舞、肉莲花、打镏子、薅草锣鼓、傩堂戏、花灯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其中肉莲花曾三次获得全国金奖。
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传统“沿河四宝”历史上的“沿河四宝”形成于明清时期,内容是“油桐、乌桕、蜂蜜、山羊”四大农特产品。
清代和民国时期,“沿河四宝”以其量大质优闻名省内外,其地位与“沿河盐运经济”同样重要,是沿河当时经济的主要支撑。
解放初期至七十年代,沿河四宝在全县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新时期“沿河四宝”在现代生态农业倍受推崇的当代,沿河自治县又有四大农业特色产品被誉为“沿河四宝”,它们是:姚溪贡茶、金竹贡米、沙子空心李、困龙山铁叫鸡。
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2009年12月28日由国务院发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有“千里画廊”之誉的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形成89公里奇峡壮观,从南至北由夹石、黎芝、银童、土坨、王坨等五个峡段和百丝坨、洗心泉、珍珠洞、黄龙泉、飞龙过江等30余个主要景点组成。
山峡北接重庆市乌江峡谷旅游线,南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峡岸奇峰对峙、滩险壑幽、飞瀑流泉、嵯峨怪石、古树苍藤、珍禽异兽,景观奇特,蔚为壮观。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县西北部麻阳河、洪渡河流域,面积31113公顷,生物资源丰富,仅维菅束植物和脊椎动物就有800余种。
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27种,其中兽类10种,一级保护动物有黑叶猴和豹,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小灵猫、猕猴、林麝、穿山甲、水獭等;鸟类15种,均为二级动物,有鸢、秃鹫、白尾鹞、红脚隼、白冠长尾雉、红腹鸡等。
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2种,其中二级保护植物有天麻、穗花杉、红花木莲、白辛树、黄莲、厚朴等6种。
保护区峡谷、峰丛、飞瀑、洼地、漏斗、溶洞、天生桥、地下水、陡崖、石峰等具有奇、险、幽等特点,自然风景绮丽壮观,其间分布着76群730多只黑叶猴,是贵州黑叶猴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国内最重要和最适宜保护黑叶猴种群的基地。
淇滩古镇淇滩古镇位于县城南部10公里处,此镇开发较早,古迹较多,现有保留完好的四合院6座、石板街、贺龙钓鱼台、罕见的草书碑、严寅亮等人书写的匾。
黔东特区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就在该镇,为砖木结构房屋,坐西向东,建于晚清时期,正面三门相连,内为四合天井,总面积810平方米,正门上部用石灰写有“中国工农红军沿河县第四区革命委员会”,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黔东特区第一次维埃代表大会旧址位于县城南40公里的谯家镇高帽峰下,原为张家祠堂。
坐西向东,占地面400平方米,高90米,宽18米,四周是封火墙,大门由三块雕花青石搭成,台由细钻青石铺就。
祠内正殿中,有16根大柱支擎殿顶,柱基刻有龙、凤、狮、麒麟等图案;正殿前有一小院,两侧一楼一底厢房有转角回廊勾通,各房间都有匀称方格花窗。
1934 年7月,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在此建立,通过了《没收和分配土地条例》,《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等6个决议。
现与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距县城南约40公里处的谯家镇白石土地湾,建于清代同治八年(1896)年,为木质结构瓦房,有正房7间,两边是厢房,前有朝门,形似撮箕。
房顶青瓦覆盖,中部垒一“喜喜 " 字,两侧塑有凌空飞鸽。
正房台阶为细钻青石,其前壁木雕窗上有花鸟虫鱼图案。
1934年为贺龙等红三军领导驻地。
1956年8月24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7月在纪念红军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县人民政府将原红三军九师政委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字“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手迹制成黑底烫金匾,挂在正房门额,举行了挂匾仪式。
2006年5月25日,与德江县枫香溪会议会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红木黄二、六军团会师纪念馆合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墓金角罗夫墓位于县城西岸八宝山,占地148平方米,墓地草木苍翠,左右前三方有石墩围墙。
墓碑正面刻有“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墓”,背面刻记金角罗夫遇难简介。
民国28年(1939年)12月24日,苏联援华抗日少尉金角罗夫驾机和另两架飞机组成机组,与日军作战,在返航时迷失了方向,在沿河上空盘旋时久,因汽油耗尽迫降坝坨漫滩,其中金角罗夫不幸遇难,民国县政府将其遗体安葬在迎将桥则(今大桥西岸桥头)。
1953年县人民政府重新竖碑。
1976年因修大桥迁至八宝山石坡公墓。
1982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渡广场红军雕塑1934年5月,红三军在贺龙、夏曦率领下,经渝入沿,于5月31日到达县城西岸,6月1日经惠民渡过乌江,击溃敌军,占领全城。
1979年6月1日,为纪念红三军渡江及开壁黔东特区45年,县革命委员会于东岸观音岩脚建立“红军渡”纪念碑。
碑高4.1米,宽1.2米,四边雕有扁草五星花纹,中棣刻红军渡江及创建黔东特区简介。
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它景点摩崖石刻在县城东岸观音岩石壁上。
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五月中下旬,连降四天大暴雨,乌江水猛涨,淹没了两岸田土、街道、房屋。
为记住这一洪水灾害,在观音岩佛洞内刻字标记,文曰“宣统元年岁次已酉大水至此,五月十八日汪世仁笔,六、八十老人肖世珍、周恩寿见”。
标志处高海拔314.1米,对研究乌江水历史有重要价值。
1985年1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鲤鱼池,鲤鱼池是沿河思渠镇的一个村寨,位于乌江边上,距县城58公里。
这里有土家吊脚楼群,且规模大,建设年代久,做工精致。
中华蚊母,又名水狮子,国家级保护植物。
船停靠处是一个泥沙堆积的小山堡,堡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远望去整个儿像个盆景,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乌江边上,能够看到这样一片林子,让人领悟到一种生命的力量。
林子的树叫蚊母树,当地人叫它水狮子,这种树在江边生长,具有很强的固地作用,且一般都长不大,城里人常将它作为盆景来栽培,这里的水狮子有大碗口那么粗,当地村民说,长成这么大,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吊脚楼,从鲤鱼池塘向上望,是一排排用木料做的土家吊脚楼,沿斜坡向上走50米即进入村寨。
吊脚楼有正房和厢房,正房是一层三间,居正中,厢房一般都是两层,居正房两侧,中间形成一个院子。
正房的窗户是木雕的窗花,做工十分精细,内容十分丰富,有钓鱼的,有犁田的,有饱读诗书做官的,也有乞讨的,有跳摆手舞的,也有舞刀弄剑的,还有犀牛望月,野鹿含花,喜雀闹春,鲤鱼跳龙门等一些民间传说及历史典故,好几幢楼房是清末建的,有上百年的历史,通过窗花可以解读出当时江边土家村民的生产生活情景。
现在鲤鱼池的土家村民仍然保持着过去的一些生活生产习俗,还留有古时的灶台、家具、火铺,吃水是用背桶,种庄稼背肥也是用背桶,中老年妇女喜包白帕子,初生的小娃戴狗耳帽,如有客人去,土家村民会在堂屋或堂院里摆上一壶老鹰茶,献上几曲打馏子,能够用唢呐、锣、鼓、钹为你合奏一、二百个曲牌,声音时而欢快激越,时而婉转流畅,似行云流水,让你留连忘返。
神仙碑文,从寨子的另一头下到江边,在半山腰有一座坟,是民国五年建造的,碑板上刻有文字,两根碑柱上没有刻字,但却能够清楚地看到碑柱上的碑文,字不像是人写的,无人可识,但对得工整,像是从岩石里印出来一样,若隐若现。
当地群众说,这是神仙写的碑文。
一老农说,在建造这座碑时,石匠忙了一上午,刚把两根碑柱磨平,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工匠们准备吃中午饭后再来写碑文,但把中饭吃了下来,看到两根碑柱上已经写好了碑文,埤文既不像现写的,用手擦不去,也不像现代的字,以篆非篆,到现在为止,两根碑柱就再没刻字,人们看到的是无法解读的碑文,当地村民称之为“神仙碑文”,估计是岩石打磨后产生的奇观,究竞何故,看来只有等专家考证了。
民俗风情沿河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奉祭白虎、住吊脚楼、喝油茶汤、饮麻糖酒、吃灰豆腐、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唱哭嫁歌、跳丧鼓等,具有纯厚古朴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有载歌载舞、优美抒情、女高男低、风趣诙谐的土家花灯;红灯万盏、一片缠绵、语汇含蓄、优美明快的土家摆手舞;气势挥泓,刚猛豪放,动作如行云流水的民间集体舞蹈“肉莲花”;高亢激越、即兴创作、随口演唱的土家族民歌;音色柔和、曲调欢快、活泼优美的民间自制乐器“咚咚奎”;曲版丰富、急促明快、波澜起伏的“耍锣鼓”;结构规整、音韵优美、旋律流畅、号称人类原始戏剧“活化石”的傩坛戏;动作完整、自然奔放、活泼灵巧的“打绕棺”;情真意挚、内涵丰富、催人泪下的“哭嫁歌”;声情并茂、粗犷有力,唱山歌与敲打乐紧密结合,功利性和娱乐性有机统一的“薅草锣鼓”;风格多样、美观实用、独具神韵的土家民居吊脚楼,都极具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