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一、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系、部本科专业、学科门类设置一览表 (1)

二、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关于修订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

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试行) (8)

四、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通识课程一览表 (11)

五、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全院公共选修课一览表 (12)

六、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5)

2.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 (20)

3.工商管理专业 (26)

4.物流管理专业 (32)

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37)

6.保险专业 (42)

7.会计学专业 (47)

8.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 (52)

9. 法学专业 (58)

10. 行政管理专业 (64)

11.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工作方向) (69)

1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乡规划与管理方向) (75)

13.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 (80)

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85)

15. 软件工程专业 (91)

16.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97)

1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02)

18. 印刷工程专业 (107)

19. 表演专业(舞蹈方向) (112)

20. 表演专业(音乐方向) (117)

21. 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 (122)

22. 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传播方向) (127)

23. 英语专业(商务方向) (132)

24.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137)

七、全院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 (142)

系、部本科专业、学科门类设置一览表

关于修订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教务处2008年7月2日)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蓝图,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了全面贯彻我院“依托母体保质量,面向市场谋创新,服务东莞求支持,追求卓越创品牌,科学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实现“三年打基础,扩规模,五年上水平,创特色,打造省内一流本科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做好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按照独立学院的定位,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培养主要面向东莞(地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基本原则

1、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方案整体优化

本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认真总结我院办学以来人才培养的经验,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改革创新,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思想贯彻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立足于服务地方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突出地方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新的课程体系要进行整体优化和整合,杜绝课程之间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各专业可在总的原则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特点,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

2、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根据我院培养目标的定位,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拓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面,加强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和应用能力的训练;适度增大专业基础课的比例;以就业为导向,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专业、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既保证学生在专业上学有所长,又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3、实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组合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要,特别要为优秀生、特长生和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的教学时数,切实改进实践教学效果。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的教学时数或周数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表中有明确的规定和科学的安排。

实验教学要注重基础实验,要注重实验效果,提倡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增强他们

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

5、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创新教育融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各专业要精心设计素质拓展(课外培养)方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基本内容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培养目标(必须注明学生要达到中级技术水平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2、专业培养要求

3、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4、学制

5、毕业规定

6、学位授予

7、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含“1.理论教学”和“2.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中应含“专业选修课一览表”)

8、四年教学进程安排表

9、学时、学分分配及比例

10、英语、计算机课程教学安排表

11、其它必要的说明

四、总体框架

(一)培养方案总体框图(见图1)

(二)学时与学分

各专业课内总学时安排在2400学时以内(艺术类专业可以适当调整)。课内总学时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计划学时,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大约为8:2,各专业的周学时数应控制在24学时左右,并尽量做到各学期均衡分布。理论教学周第一学期按14周计算,其它各学期按16周计算。

学分的计算:理论教学课程每16学时为1学分;所有的实践教学每周计1学分。学分计算的最小单位为0.5。

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见表1),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选修和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学分。

表1 各类本科专业课内总学时与学生毕业时所需修满的最低学分要求

五、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五大类组成。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45%左右。通识课程的设置应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训练与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文献检索、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等课程的名称、学分和周学时严格按学院统一规定执行。其它课程由各专业根据专业教育需要安排。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共2个学分,38个课时,其中课堂教学32个课时,6个课时以讲座或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经管、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为8个学分,其他专业高等数学为4个学分。文献检索课1学分,安排在第3、4个学期上。第7学期安排1周时间的毕业论文指导课程,为1学分,由各专业自行安排。

2、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由各专业确定和调控。各专业要参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的有关课程设置要求,并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规范其名称。各专业应总结过去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占课内总学时的30%左右。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由各专业确定。在高年级除开设专业必修课外,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修本学科的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程要体现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传播,为学生构建自己富有个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创造条件。专业课程学时数占课内总学时的25%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在专业课里指定一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上机、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独立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理工类专业学生参加的集中实践环节应不少于30周,非理工类专业应不少于25周。

(1)军事训练与入学教育:安排在新生入校后2周内进行。《军事理论》和入学教育在此期间完成,由学生处、学生所在系负责组织安排。

(2)金工实习:机械类专业4周,理工类、经管类专业1周,其余专业可根据需要安排。

(3)电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理工类专业安排1周,其余专业可根据需要安排。

(4)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工科专业课程设计不能少于2门,总学时不少于4周;文科类专业在第四、六学期各安排一次学年论文。

(5)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由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学生处、团委联合组织实施。

(6)实习:认知实习1周,生产实习2至6周,毕业实习2至4周。

(7)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不少于10周,第8学期只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如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安排理论教学。

5、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学院特设定课外学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发表论文、参加各种水平和技能考试等途经获得课外学分,毕业时获得的课外学分应不少于15学分。课外实践活动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和各系组织,学院统一制定认定标准。获得课外学分的具体办法见《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课外培养)实施办法》。各系、各有关部门应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要精心制订和落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的方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六、其他

1、学年教学周

*实践教学周数由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第1学期原则上应保证14周的理论教学时间,在第2-7学期每学期原则上应保证16周的理论教学时间。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安排见表2。思想政治理论课除理论教学外,其余学时安排课外讨论、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

* “形势与政策”课以全校性专题讲座方式分散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组织。

3.外语与计算机的教学

切实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

在前两年内完成基础英语教学,要认真贯彻合格加特长的原则,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可根据需要在全院公共选修课中选修英语提高课程;各系必须设置专业英语课(32学时)。

各专业要保证以后每学期至少有一门课程(或教学环节)有计算机应用或上机操作,保证大学4年学生上机不间断。

4、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公共类三大类别开设。学生毕业时公共选修课必须修满12学分。学生不能将与自己主修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选修。为加强科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理工类专业学生必须至少选修6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非理工类专业学生必须至少选修6学分的自然科学类选修课。为了给学生考研提供条件,各专业学生可选修考研的备考课程,这些课程已列入全院公共选修课。选修课只能安排在第二至第七学期的前十六周之内。选修课教师资格由教务处认定。

5. 课程考核

教学计划中必修课一般为考试课,选修课一般为考查课。鼓励开展课程考核内容、方式和方法的改革,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6、课程归属

所有课程要明确课程归属,一门课只能归属到一个系,由教务处统一协调课程归属。各专业指定每一门课程的主讲教师。相同学时的同一门课程要统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命题、考试。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制定《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课外培养)实施办法》,拟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技能培训及其他、国防教育等六个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院以各位同学的自主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则不但保证了同学们在素质拓展计划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各位同学的个性特征在素质拓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各位同学的个性特点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

2、开放性原则:素质拓展是在各级组织的总体安排下的群体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不受专业、年级和系别的局限,鼓励同学们大范围交流,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互借鉴。

3、普遍性原则:本计划适合我院在册的本、专科学生。

4、多样性原则:在六个导向基础上,鼓励同学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风格迥异的设计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5、学分评定原则: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需对在校本专科生进行学分具体量化考核,鼓励同学们在校期间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得到全面的锻炼。

6、柔性原则: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用硬指标评价各位同学素质拓展成果的优劣,不树典型,不作排名,不评优秀,重在过程和参与,追求真正的学习,鼓励同学们量力而行,倡导用柔性指标引导先进,鼓励相互借鉴。

三、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完美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怀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体包括:

1、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摒弃民族自卑感,批评民族虚无主义,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培养爱祖国、爱人民,为民族团结振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2、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汲取传统道德的精华,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既有竞争意识更要和谐发展的新道德,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

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有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到方面的问题;形成在上述方面都和谐而全面发展的自觉心理和综合思维方式。

4、审美教育。实施形式多样的艺术、审美教育,陶冶情操,树立较高的审美观念,培

养健康的审美趣味;以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思维。

5、应用技能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如公关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运用法律的能力、广告策划与创意能力、一定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等等。

6、健康体质与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包括健康的体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心理教育活动,强壮学生的体魄和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7、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利用课堂讲授和各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使其不仅能运用常规的逻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同时还能有所创新,运用非常规甚至是反常规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8、培养运用信息与自学能力,扩大创新视野。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科学技术,使学生能迅速了解当今科学知识的发展,同时能利用信息资源,增强创造力,提高创造效率。

9、加强综合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训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基本要求

1、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应修够14个课外学分,专科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应修够10个课外学分。

2、各系、有关部门应根据本计划,精心组织、落实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3、学生在取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必须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一定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和课外文化、学术、科技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可加分,具体方法见附件一。

4、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本方案规定的学分时间不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目标和兴趣进行合理安排。

五、素质拓展(课外培养)主要活动内容安排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通识课程一览表

注:1、“形势与政策”课以全校性专题讲座方式分散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组织。

2、文献检索、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3门课均为1学分,16学时,每周开2节,只开

8周,计算平均周学时按每门课每周1节课计算。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全院公共选修课一览表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主要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尤其是在企业中从事组织结构设计、招聘选拔、人员配置、培训开发、职业规划、激励、协调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5、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6、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所要求的调查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2、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才测评与选聘、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组织行为学、社会保障学

四、学制:四年

五、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19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9学分,实践教学45学分,课外学分15学分。

六、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1、理论教学

注:1.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2.“实践学时”是指非理论教学环节的学时,文科可以是讨论、参观、社会调查等。3. 上面“开课学期、理论教学周数及周学时”中的“理论教学周”系指实际上理论课的周数。即:每学期的教学活动周20=“理论教学周”+ “实践教学周”+ “2周复习考试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选修课程一览表

学生应在下列选修课程中修满14学分。其中学科基础选修课程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

2、实践教学

八、四年教学进程安排表

?:理论教学※:考试?:军训?:实习(含HR实战演练、生产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学年论文@:HR沙盘模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两课社会实践

九、学时、学分分配及比例

十、外语、计算机课程教学安排表

十一、其它必要的说明

1、课内教学:包括课程内的实验和上机实习。

2、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之外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不含课程内的实验和上机实习。

3、课外教学:是指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发表论文、参加各种水

平和技能考试等。

4、公选修课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安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