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解析 答案
概念辨析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 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深化理解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 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答案 返回
叁
达标检测
1.2019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
日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第一枪,人民军队由此建立,故C项正确。
123456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解析 答案
唯物史观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敌强我弱,农村蕴含革命力量,这就决定了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之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经济基础是决定因素,当时的中国经济基础薄 弱,中国必须走这条道路。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中敌人统治力 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 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城市中的无产阶级 不够强大。
概念辨析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 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深化理解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 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答案 返回
叁
达标检测
1.2019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
日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第一枪,人民军队由此建立,故C项正确。
123456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解析 答案
唯物史观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敌强我弱,农村蕴含革命力量,这就决定了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之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经济基础是决定因素,当时的中国经济基础薄 弱,中国必须走这条道路。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中敌人统治力 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 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城市中的无产阶级 不够强大。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6张PPT)

靠中国同志自己来解决。
的转折》
---节选《遵义会议——伟大
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 志?
分肤浅的。
③发动秋收起义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1951年8月1
日)
“八七会议”旧址
合作探究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 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 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 起义》 (1)材料中军队的名称是什么?此次起义与南昌 起义相比有哪些进步性?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 山
12
毛泽东指出:目前,长沙那样的城 市,还不是我们能蹲的地方,那就 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 难得管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乡 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 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思想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 讲话
合作探究二
假如毛委员派你们去创建革命根据地, 应该如何开展工作?
王明
博古
李德
19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第一 次
第二 次
第三 次
第四 次
第五 次
国民党军 队 10万多
20万
苏区红 军 4万多
3万多
比例 60
50
约
40
2.5:1 30
约7:1 20
30万
近40 万
3万多 约10:1 7万多 约4:1
10
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第五次
红么50军?万第五次万约反10围剿约有5:没1 有胜利的可能?为什
21
长征结束
遵义会议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65张)

3.1935 年,毛泽东写下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 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 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下列选项与该词的情 景最接近的是( )。 A.四渡赤水,打乱了敌军的追剿计划 B.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 D.中央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到达陕北
★
★
★
★
★
★
★
★
★
★
重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土地革命、遵义会议。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一、南昌起义和土地革命
1.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等 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 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① 和 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1927 年 9 月 20 日汉口《民国日报》报道:‚醴陵至安源一带, 因萍乡共党军队大肆猖獗,除攻克萍乡以为根据外,并于前日有 全副武装共党军队一千余人,侵入湘境醴陵阳三石车站,扑攻醴 陵、攸县。‛此报道反映了(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情况 B.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 D.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围剿‛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答案】 ①创建人民军队 ②土地革命 ③井冈山 ④土 地革命 ⑤江西瑞金 ⑥‚左‛倾错误 ⑦毛泽东 ⑧甘肃会宁
①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 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 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 期。第一,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 集体;第三,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 ③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中国革命的中心由 南方长江流域转移到北方黄河流域。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21张PPT)

3、长征意义及精神
遵义会议
召开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 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河
西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四 川
泸定桥
长
河 安顺场
赤 1935.1.
金 水 遵义贵江沙贵阳州江
湖
江
西
南
福
瑞金
1934.10.
建
广西
3、长征的意义及精神
意义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长征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深化·拓展三】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 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 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 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 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 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 扬。
知识总结:十年的探索与创新
实践探索 时间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理论探索
1927
1930
1930 -
1934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遵义会议
召开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 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河
西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四 川
泸定桥
长
河 安顺场
赤 1935.1.
金 水 遵义贵江沙贵阳州江
湖
江
西
南
福
瑞金
1934.10.
建
广西
3、长征的意义及精神
意义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长征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深化·拓展三】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 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 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 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 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 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 扬。
知识总结:十年的探索与创新
实践探索 时间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理论探索
1927
1930
1930 -
1934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_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5张PPT)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4.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930年夏,全国建立 起十几块农村根据地
(3):★理论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主要内容: 武 装斗 争
土 地革 命(核心内容)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于 都县城东门渡口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四渡赤水
金沙水拍云崖暖
位于皎平渡口的“红军渡江纪念碑”
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夹金山和青衣江 红军爬雪山
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22日抵达陕西吴起镇结束。 在一年多的革命征途中红军穿越了18条山脉,其中五条山脉终年积雪。 夹金山是红一方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
2. 经过:1934.10---1936.10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吴起镇
王稼祥
张闻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2理解
根据地建设
中共的领导(前提) 武装斗争 (军事保证) 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
土地革命(核心)
3影 响:
“农村包围城 市”的道路
1)形成“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2)开创中国正确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5课_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0张PPT)

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
精神
——播种机
(3)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的精华。
—保存精华
(4)革命新局面开始了
——新开始
周恩来
起义代总指挥贺龙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5:05:21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一 、南昌起义
1、 背景 ①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
的重要; ②中共在国民革命军中掌握着部分武装力量, 国
民党企图消灭这些武装力量; ③南昌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 目的: • 挽救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2、经过
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南昌 军队:国民革命军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过程: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

井冈山会师
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思考: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为什么都 没有成功?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 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学习苏俄革命的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 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教训: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思考:秋收起义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有何历史意义?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即建立 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转入 农村。
【解析】C 据题中信息可知当时中共中央 的领导人在敌强我弱的形式下,极为重视工 人阶级在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忽视了农民 阶级的力量,属于“左”倾错误的体现。
5.遵义会议就红军被迫“远征”主要原因展 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主要 是由于( ) A把革命火种撒播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蒋介石组织百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疯 狂的“围剿”,红军在南方无法立足 D“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导致反“围剿” 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过关题组】
1.(2014·株洲高一检测)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 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绝 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 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A.土地革命路线 C.国共合作方针 ( )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析】选B。材料中“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绝不能生吞活剥 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可知是批判地吸收。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创造性 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建设措施: ①开展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影响: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 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②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2) 作用: 这些措施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 色政权。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21张PPT)(领先版)

3、教训:
(1)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 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不 能成功;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中国人数最多受 压迫最深的农民、同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 结合起来。
4、意义:
打响了。。。 标志着。。。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汉口
(3)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②确定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 治的总方针;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武装起义。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
1、原因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934.10~1936.10) (开始、遵义会议、胜利会师)
3、长征意义及精神
遵义会议
召开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 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包括什么内容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和实践
1. 思想内涵: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1)武 装斗 争 (2)土 地革 命 (3)根据地建设
共建设产深 化【,党三领者导的下关的系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阶级拥护的
主要原因是
A.坚持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