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答案】4【解析】【分析】连接111,,AC B A C B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可得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从而得出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直至第四次操作4443334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111,,AC B A C B∵111,,A B AB B C BC C A CA ===根据等底同高可得:111111111,,C A B C AB ABC A B C A BC A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S S S S ======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第三次操作333222377343A B C A B C S S ∆∆===<2020第四次操作4443334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故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4次操作,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和探索规律,掌握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时,面积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分别在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点M 在第二象限,且MA 平分∠BAO ,做射线MB ,若∠1=∠2,则∠M 的度数是_______。
最新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解析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 段一三角形个数的确定1.如 , 中三角形的个数 ()A .2B .18C .19D .202.如 所示,第1 个 中有 1 个三角形,第2 个 中共有 5 个三角形,第3 个 中共有9 个三角形,依此推, 第 6 个 中共有三角形 __________个.3. 材料,并填表:在△ ABC 中,有一点 P 1,当 P 1、A 、B 、C 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 上 , 可构成三个不重叠 的小三角形(如 ).当△ABC 内的点的个数增加 ,若其他条件不 ,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 ?完成下表:△ABC 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二 根据三角形的三 不等关系确定未知字母的范 4.三角形的三 分 3,1-2 , 8, a的取 范 是( )aA .- 6<a <- 3B .- 5< a <- 2C . 2< a < 5D . a <- 5 或 a >- 25. 在△ ABC 中,三 分 正整数 a 、 b 、 c ,且 c ≥ b ≥a > 0,如果 b =4, 的三角形共有 ______个.6.若三角形的三 分 是2、 x 、 8,且 x 是不等式x2 > 1 2x 的正整数解, 求第三 x 的 .2 3状元笔【知 要点】1.三角形的三 关系三角形两 的和大于第三 ,两 的差小于第三 . 2.三角形三条重要 段(1) 高:从三角形的 点向 所在的直 作垂 , 点与垂足之 的 段叫做三角形的 高.(2) 中 : 接三角形的 点与 中点的 段叫做三角形的中 .(3) 角平分 :三角形内角的平分 与 相交, 点与交点之 的 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 .3.三角形的 定性1.以“是否有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两:三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而不是分三:三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三角形,等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2.三角形的高、中、角平分都是段,而不是直或射.【方法技巧】1.根据三角形的三关系判定三条段能否成三角形,要看两条短之和是否大于最.2.三角形的中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两个三角形面相等.参考答案 :1. D 解析:段上有 5 个点,段与点C成 5×( 5- 1)÷ 2=10 个三角形;同,段上也有AB AB DE5 个点,段DE与点C成 5×( 5- 1)÷ 2=10 个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个数20 个.故 D.2. 21 解析:根据前的具体数据,再合形,不:后的比前多4,若把第一个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看作是1=4- 3,第n个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4n- 3.所以当 n=6 ,原式 =21.3.解:填表如下:△ABC内点的个数123⋯1007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357⋯2015解析:当△ ABC内有1个点,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3=1×2+ 1;当△ABC内有 2 个点,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5=2×2+ 1;参考上面数据可知,三角形的个数与点的个数之的关系是:三角形内有 n 个点,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2n+1,故当有 3 个点,三角形的个数是3×2+ 1=7;当有1007 个点,三角形的个数是1007×2+ 1=2015.4. B解析:根据意,得8- 3< 1-2 < 8+3,即 5<1- 2 < 11,解得- 5<<- 2.故 B.a a a5. 10解析:∵在△ ABC中,三分正整数a、 b、c,且 c≥ b≥ a>0,∴ c< a+b.∵ b=4,∴a=1,2,3,4. a=1, c=4; a=2, c=4或5; a=3, c=4,5,6; a=4, c=4,5,6,7.∴ 的三角形共有1+2+3+4=10 个.6.解:原不等式可化3(x+2)>- 2( 1- 2x),解得x<8.∵x 是它的正整数解,∴x 可取1,2,3,5,6,7.再根据三角形三关系,得6<x< 10,∴x=7.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一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角度1.如,在△ ABC 中,∠ ABC的平分与∠ ACB 的外角平分相交于 D 点,∠ A=50°,∠ D=()A.15°B.20°C.25°D.30°2.如,已知:在直角△ABC 中,∠ C=90°, BD平分∠ ABC且交 AC于 D. 若 AP平分∠ BAC 且交 BD于 P,求∠BPA 的度数.2/173.已知:如图 1,线段 AB、 CD相交于点 O,连接 AD、 CB,如图 2,在图 1 的条件下,∠ DAB 和∠ BCD的平分线AP 和 CP相交于点 P,并且与 CD、 AB分别相交于 M、 N.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 1 中,请直接写出∠ A、∠ B、∠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 __________ ;(2)在图 2 中,若∠ D=40°,∠ B=30°,试求∠P的度数;(写出解答过程)(3)如果图 2 中∠D和∠B 为任意角,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P 与∠ D、∠B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专题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4.如图,∠ ABD,∠ A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 A=50°,∠ D=10°,则∠P的度数为()A.15°B.20° C .25° D .30°5.如图,△ ABC 中, CD是∠ ACB的角平分线,C E是 AB边上的高,若∠ A=40°,∠ B=72°.(1)求∠ DCE的度数;(2)试写出∠ DCE 与∠ A、∠B 的之间的关系式.(不必证明)6.如图:(1)求证:∠ BDC=∠A+∠B+∠C;(2)如果点 D与点 A 分别在线段 BC的两侧,猜想∠ BDC、∠ A、∠ ABD、∠ ACD这 4 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外角及性质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 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温馨提示】1.三角形的外角是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而不是两边延长线组成的角. 2.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中的内角一定是与外角不相邻的内角.【方法技巧】1.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可直接使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出: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参考答案 :1.C 解析:∵∠ ABC 的平分线与∠A 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 D ,∴∠ 1= 1 ∠ACE ,∠2= 1∠ABC .又∵∠ D=∠1 2 2-∠ 2, ∠A=∠ACE -∠ ABC ,∴∠ D=1∠A=25°.故选C .22.解:(法 1) 因为∠ C=90°,所以∠ BAC +∠ ABC=90°,所以 1( ∠BAC +∠ ABC)=45°.2因为 BD 平分∠ ABC , AP 平分∠ BAC , ∠ B AP=1∠BAC ,∠ ABP= 1∠ABC ,22即∠ BAP +∠ ABP=45°,所以∠ APB=180°- 45°=135°.(法 2)因为∠ C=90°,所以∠ BAC +∠ ABC=90°, 所以 1( ∠BAC +∠ ABC)=45°,2因为 BD 平分∠ ABC , AP 平分∠ BAC ,1 ∠ABC ,∠ PAC=1 ∠DBC= ∠BAC ,所以∠ DBC +∠ PAD=45°.22所以∠ APB=∠PDA +∠ PAD =∠DBC +∠ C +∠ PAD=∠DBC +∠ PAD +∠ C =45°+ 90°=135°. 3.解:( 1)∠ A+∠D=∠B+∠C ;(2)由(1)得,∠1+∠D=∠3+∠P , ∠2+∠P=∠4+∠B , ∴∠ 1-∠ 3=∠P -∠ D , ∠2-∠ 4=∠B -∠ P , 又∵ AP 、CP 分别平分∠ DAB 和∠ BCD ,∴∠ 1=∠2,∠ 3=∠4,∴∠ P -∠ D=∠B -∠ P ,即 2∠P=∠B+∠D ,∴∠ P=(40°+30°)÷ 2=35°. ( 3)2∠P=∠B+∠D . 4.B 解析:延长 DC ,与 AB 交于点 E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可得∠ACD=50°+∠AEC=50°+∠ABD+10°,整理得∠ ACD -∠ ABD=60°.设 AC 与 BP 相交于点O ,则∠ AOB=∠POC ,∴∠ P+ 1 ∠ACD=∠A+ 1∠ABD ,即∠ P=50°-1(∠ ACD -∠ ABD )=20°.故选B .2 2 25.解:( 1)∵∠ A=40°,∠ B=72°,∴∠ ACB=68°.∵ CD平分∠ ACB ,∴∠ DCB= 1∠ACB=34°.2∵CE 是 AB 边上的高,∴∠ ECB=90°-∠ B=90°- 72°=18°.∴∠ DCE=34°- 18°=16°. (2)∠ DCE= 1(∠ B -∠ A ).26.( 1)证明:延长 BD 交 AC 于点 E ,∵∠ BEC 是△ ABE 的外角,∴∠ BEC=∠A+∠B . ∵∠ BDC 是△ CED 的外角,∴∠ BDC=∠C+∠DEC =∠C+∠A+∠B .( 2)猜想:∠ BDC+∠ ACD+∠A+∠ ABD=360°.证明:∠ BDC+∠ ACD+∠A+∠ ABD =∠3+∠2+∠6+∠5+∠4+∠1=(∠ 3+∠2+∠1) +(∠ 6+∠5+∠4)=180°+180°=360°.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专题一 根据正多边形的内角或外角求值 1.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 15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12 B .11 C .10 D .9 2.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 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________°. 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与它相邻的外角的 9 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专题二求多个角的和4.如图为某公司的产品标志图案,图中∠ A+∠B+∠C+∠D+∠E+∠F+∠G=()A.360°B.540°C.630°D.720°5.如图,∠ A+∠ABC+∠C+∠D+∠E+∠F= _________°.6.如图,求:∠ A+∠B+∠C+∠D+∠E+∠F的度数.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多边形及相关概念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内角和: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 2) · 180°.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温馨提示】1.从 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做 (n - 3) 条对角线,它们将 n 边形分为 (n - 2) 个三角形.对角线的条数与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不要弄错.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而不是180°.【方法技巧】1.连接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多边形的内角和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外角和不变,都等于 360°,可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不变求多边形的边数等.参考答案 :1. A 解析:∵每个内角为 150°,∴每个外角等于 30°.∵多边形的外角和是 360°,360°÷ 30°=1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12.故选 A.2. 1440 解析:∵多边形的边数为 360°÷ 36° =10,多边形的内角为 180°- 36° =144°,∴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144°× 10=1440°.3.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 - 2) ·180° =9× 360°,解得 n=2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0.4. B解析:∵∠ 1=∠C+∠D,∠ 2=∠E+∠F,∴∠ A+∠B+∠C+∠D+∠E+∠F+∠G =∠A+∠B+∠1+∠2+∠G=540°.故选B.5.360°解析:在四边形BEFG中,∵∠ EBG=∠C+∠D,∠B GF=∠A+∠ABC,∴∠ A+∠ABC+∠C+∠D+∠E+∠F=∠EBG+∠BGF+∠E+∠F=360°.6.解:∵∠ POA 是△ OEF的外角,∴∠ POA=∠E+∠F.同理:∠ BPO=∠ D+∠C.∵∠ A+∠B+∠BPO+∠POA=360°,∴∠ A+∠B+∠C+∠D+∠E+∠F=360°.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专题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 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BD的平分线 BE交 AD于点 E,∠CDB的平分线DF交 BC于点 F.求证:△A BE≌△ CDF.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不与B,C重合), F, E 分别是 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 CDF (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 ,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 __________;(2)证明:3.如图,△ ABC 中,点 D 在 BC上,点 E 在 AB上, BD=BE,要使△ ADB≌△ CEB,还需添加一个条件.(1)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CE;②AE=CD;③∠BAC=∠BCA;④∠ ADB=∠CEB;请你从中选出一个能使△ ADB≌△ CEB 的条件,并给出证明;(2)在( 1)中所给出的条件中,能使△ ADB≌△ CEB 的还有哪些?直接在题后横线上写出满足题意的条件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如图,已知△ABC中,∠ ABC=45°, AC=4, H是高 AD和 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A.6B.4C.23D.55.【2013·襄阳】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AC与AB重合,点 D落在点 E处, AE的延长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M, EB的延长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N.求证: AM= AN.AEMB D CN8/17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 AE.求证: AE∥ BC.专题三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 ABC 与∠ DFE的度数和是()A.60°B.90°C.120°D.150°8.有一座小山,现要在小山 A、B 的两端开一条隧道,施工队要知道 A、B 两端的距离,于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 A 和 B 的点 C,连接 AC并延长到 D,使 CD=CA,连接 BC并延长到 E,使 CE=CB,连接 DE,那么量出 DE的长,就是 A、 B 两端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9.已知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 AB,可过点 A 作直线 AC⊥AB,再由点 C观测,在 BA 延长线上找一点 B′,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 AB′的长,就知道 AB 的长,对吗?为什么?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边边”或“ 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角边”或“ SAS” )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边角”或“ ASA” )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简写成“角角边”或“ AAS” ) .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温馨提示】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必须有一条边分别相等,只有角分别相等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 HL”定理指的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而不是斜边和直角分别相等.【方法技巧】1.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准确地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 2)对应顶点所对应的边是对应边;( 3)公共边(角)是对应边(角);( 4)对顶角是对应角;( 5)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可以依据字母的对应位置来确定,如若△AB C≌△ DEF,说明 A 与 D, B 与 E, C 与 F 是对应点,则∠ABC与∠ DEF是对应角,边AC与边 DF是对应边.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解题思路:找夹角—— SAS已知两边找另一边—— SSS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AAS找夹角的另一边——SAS已知一边一角已知两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ASA找边的对角—— AAS找夹边—— ASA找任一边—— AAS参考答案 :1.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A=∠C,AB∥CD,∴∠ ABD=∠CDB.∵∠ ABE= 1∠ ABD,∠ CDF=1∠CDB,∴∠ ABE=∠ CDF.22在△ ABE与△ CDF中,A CAB CDABECDF∴△ ABE≌△ CDF.2.解:( 1) BD DC ( 或点D是线段BC的中点 ) ,FD ED ,CF BE 中任选一个即可﹒( 2)以 BD DC 为例进行证明:∵ CF∥ BE,∴∠ FCD﹦∠ EBD.又∵ BD DC ,∠FDC=∠EDB,∴△ BDE≌△ CDF.3.解:( 1)添加条件②,③,④中任一个即可,以添加②为例说明.证明:∵ AE=CD, BE=BD,∴A B=CB.又∠ ABD=∠CBE, BE=BD,∴△ ADB≌△ CEB.( 2)③④.4. B解析:∵∠ ABC=45°,AD⊥ BC,∴ AD=BD,∠ ADC=∠ BDH,∠AHE=∠ BHD=∠ C.∴△ ADC≌△ BDH.∴ BH=AC=4.故选B.5.证明:如图所示,A32 1E4 6 7MB5D CN∵△ AEB由△ ADC旋转而得,∴△ AEB≌△ ADC.∴∠ 3=∠ 1,∠ 6=∠ C.∵ AB=AC,AD⊥ BC,∴∠ 2=∠ 1,∠7=∠C. ∴∠ 3=∠ 2,∠ 6=∠ 7.∵∠ 4=∠ 5,∴∠ABM=∠ABN.又∵ AB=AB,∴△ AMB≌△ ANB.∴ AM= AN.6.证明:∵△ABC和△ EDC是等边三角形,∴∠ BCA=∠ DCE=60°.∴∠ BCA-∠ ACD=∠ DCE-∠ ACD,即∠ BCD=∠ ACE.在△ DBC和△ EAC中, BC=AC,∠ BCD=∠ ACE, DC= EC,∴△ DBC≌△ EAC(SAS).∴∠ DBC=∠ EAC.又∵∠ DBC=∠ ACB=60°,∴∠ ACB=∠ EAC.∴ AE∥ BC.7.B解析:∵滑梯、墙、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又∵ BC=EF,AC=DF,∴Rt△ABC≌Rt△DEF.∴∠ ABC=∠ DEF,∵∠ DEF+∠ DFE=90°,∴∠ ABC+∠DFE=90°.8.解:在△ ABC 和△ CED中, AC=CD,∠ ACB=∠ECD, EC=BC,∴△ ABC≌△ CED.∴ AB=ED.即量出DE的长,就是A、 B 两端的距离.9.解:对.理由:∵ AC⊥AB,∴∠ CAB=∠CAB′=90°.在△ ABC和△ AB′C中,∠ACB∠ACB′,AC AC,∠CAB∠CAB′,∴△ ABC≌△ AB′C( ASA).∴ AB′=AB.第十三章轴对称13.1 轴对称13.2 画轴对称图形专题一轴对称图形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众所周知,几何图形中有许多轴对称图形,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唯一)3.如图,阴影部分是由 5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两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涂黑两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专题二轴对称的性质4.如图,△ ABC 和△ ADE关于直线l 对称,下列结论:①△ABC≌△ADE;② l 垂直平分DB;③∠ C=∠E;④ BC 与 DE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 上.其中错误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5.如图,∠ A=90°, E 为 BC上一点, A 点和 E 点关于 BD对称, B 点、 C 点关于 DE对称,求∠ AB C 和∠C的度数.6.如图,△ ABC 和△ A′B′C′关于直线m对称.(1)结合图形指出对称点.(2)连接 A、 A′,直线 m与线段 AA′有什么关系?(3)延长线段 AC与 A′C′,它们的交点与直线 m有怎样的关系?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叙述出来与同伴交流.专题三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7.如图,在Rt△ABC中,∠ ACB=90°, 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 BC的延长线于F,若∠ F=30°, DE=1,则EF的长是()A.3B.2C.3D.18.如图,在△ ABC 中, BC=8,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 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 E,则△ ADE的周长等于________.9.如图, AD⊥BC, BD=DC,点 C在 AE 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线段 AB、 BD、 D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专题四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求字母的取值范围10.已知点P(- 2, 3)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Q( a, b),则 a+b 的值是()A.1 B.-1C.5D.-511.已知 P1点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P2( 3- 2a,2a- 5)是第三象限内的整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则 P1点的坐标是 __________ .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 成轴 ) 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关于 x 轴、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点 (x , y)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 y) ;点 (x , y)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x, y) ;【温馨提示】1.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是指一个具有对称的性质的图形;轴对称是针对两个图形而言,它描述的是两个图形的一种位置关系.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参考答案 :1. D解析:∵将D图形上下或左右折叠,图形都能重合,∴D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选 D.2.圆、正三角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线段等3.如图所示:4. A 解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得,如果△ ABC和△ ADE关于直线l对称,则△ ABC≌△ ADE,即①正确;因为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故l 垂直平分DB,∠C=∠E,即②,③正确;因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或延长线如果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故BC与 DE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 上,即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A.5.解:根据题意 A 点和 E 点关于 BD对称,有∠ ABD=∠EBD,即∠ ABC=2∠ABD=2∠EBD.B 点、C 点关于 DE对称,有∠ DBE=∠BCD,∠ ABC=2∠BCD.且已知∠ A=90°,故∠ ABC+∠BCD=90°.故∠ ABC=60°,∠ C=30°.6.解:( 1)对称点有 A 和 A' ,B 和 B' ,C 和 C' .(2)连接 A、A′,直线 m是线段 AA′的垂直平分线.(3)延长线段 AC与 A′C′,它们的交点在直线m上,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也在直线m上,即若两线段关于直线 m对称,且不平行,则它们的交点或它们的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7. B 解析:在 Rt△FDB中,∵∠ F=30°,∴∠ B=60°.在 Rt△ABC中,∵∠ ACB=90°,∠ ABC=60°,∴∠ A=30°.在 Rt△中,∵∠ A=30°, DE= 1,∴ AE= 2.连接 EB. ∵DE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 EB AED=AE=2. ∴∠ EBD=∠ A=30°.∵∠ ABC=60°,∴∠ EBC=30°.∵∠ F=30°,∴ EF=EB= 2.故选 B.ADEF C B8. 8解析:∵ DF是AB的垂直平分线,∴DB=DA.∵ EG是 AC的垂直平分线,∴EC=EA.∵B C=8,∴△ ADE的周长=DA+EA+DE=DB+DE+EC=BC=8.9.解: AB+BD=DE.证明:∵ AD⊥BC, BD=DC,∴ AB=AC.∵点 C 在 AE的垂直平分线上,∴AC=CE.∴AB=CE.∴AB+BD=CE+DC=DE.10. C解析:关于y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a=2, b=3.∴ a+b=5.解得 1.5 <a< 2.5 ,又因为 a 必须为整数,∴a=2.∴点 P2(- 1,- 1).∴P1点的坐标是(-1,1).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 整式的乘法专题一幂的性质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3a2-a2= 2 B.(a2)3=a9C.a3?a6=a9D.(2a2)2=2a4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3·x22x6B. x 4· x 2x8C .( x2)3x6D.( x3)2x5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22462362126212 A . 2a+a= 3a B.a÷a=a C.a·a=a D.( -a ) =a专题二幂的性质的逆用4.若 2a=3, 2b=4,则 23a+2b等于()A . 7B.12 C. 432D.1085.若 2m=5, 2n =3,求 23m+2n的值.6.计算: (1)( - 0.125) 2014× ( - 2) 2014× ( -4) 2015;(2)(- 1 )2015×811007.9专题三整式的乘法7.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3a 2a5a2B. (2a b)(a b)2a2ab b2C.2a2a32a6D. (2 a b)24a 2b28.若( 3x2- 2x+1)(x+b)中不含x2项,求 b 的值,并求(3x2- 2x+1)(x+b)的值.9.先阅读,再填空解题:(x+5)( x+6)=x2+11x+30;2(x-5)( x-6)=x -11x+30;(x+5)( x-6)=x2- x-30.(1)观察积中的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与两因式中的常数项有何关系?答:________.(2 )根据以上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________.(3)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10.计算:(3x3y- 18x2y2+x2y)÷(- 6x2y) =_______ _.11.计算:(24b7126132 3a9a b )(3ab ).12.计算:(a-b)3÷(b-a)2+(-a-b)5÷(a+b)4.。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答案】10 【解析】【分析】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2.如图,Rt △ABC 中,∠C=90°,∠BAC 的角平分线AE 与AC 的中线BD 交于点F ,P 为CE 中点,连结PF ,若CP=2,15BFP S ∆=,则AB 的长度为_______.【答案】15【解析】【分析】作辅助线EH AB ⊥交AB 于H ,再利用等量关系用△BFP 的面积来表示△BEA 的面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解底边AB 的长度【详解】作EH AB ⊥∵A E 平分∠BACBAE CAE ∴∠=∠EC EH ∴=∵P 为CE 中点4EC EH ==∴∵D 为AC 中点,P 为CE 中点=x =y PEF PCF CDF ADF S S S S ==△△△△∴设,15x BEF S =-△∴15+x+y BCD BDA S S ==△△∴y=15+x+y-y=15+x BFA BDA S S =-△△∴15x+15+x=30BEA BEF BFA S S S =+=-△△△∴1=302BEA S AB EH ⨯=△∵ =15AB ∴【点睛】本题考查了辅助线的运用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BFP 的面积来表示△BEA 的面积3.如图,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点,E F 分别在线段BD 、CD 上,点G 在EF 的延长线上,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若60,84,A BEH HFG n ︒︒︒∠=∠=∠=,则n =__________.【答案】78.【解析】【分析】利用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得到∠DBC=12∠ABC ,∠ACD=12(∠A+∠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D=12∠A=30︒,利用外角定理得到∠DEH=96︒,由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得到∠DEG=∠HEG=48︒,根据外角定理即可得到∠DFG=∠D+∠DEG=78︒. 【详解】∵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DBC=12∠ABC ,∠ACD=12(∠A+∠ABC), ∵∠DBC+∠BCD+∠D=180︒,∠A+∠ABC+∠ACB=180︒, ∴∠D=12∠A=30︒, ∵84BEH ︒∠=,∴∠DEH=96︒,∵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DEG=∠HEG=48︒,∠DFG=∠HFG n ︒=,∵∠DFG=∠D+∠DEG=78︒,∴n=78.故答案为:78.【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此题中求出∠D=12∠A=30︒是解题的关键.4.△ABC 的两边长为4和3,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1722m << 【解析】【分析】 作出草图,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CE ,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AB ,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AE 的取值范围,便不难得出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CE ,∵AD是△ABC的中线,∴BD=CD,在△ABD和△ECD中,AD DEADB EDCBD CD=⎧⎪∠=∠⎨⎪=⎩,∴△ABD≌△ECD(SAS),∴CE=AB,∵AB=3,AC=4,∴4-3<AE<4+3,即1<AE<7,∴1722m<<.故答案为:1722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和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一机器人以0.3m/s的速度在平地上按下图中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从开始到停止所需时间为__s.【答案】160.【解析】试题分析:该机器人所经过的路径是一个正多边形,利用360°除以45°,即可求得正多边形的边数,即可求得周长,利用周长除以速度即可求得所需时间.试题解析:360÷45=8,则所走的路程是:6×8=48m,则所用时间是:48÷0.3=160s.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6.有公共顶点A ,B 的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连接AC 交正六边形于点D ,则∠ADE 的度数为( )A .144°B .84°C .74°D .54°【答案】B【解析】 正五边形的内角是∠ABC =()521805-⨯=108°,∵AB =BC ,∴∠CAB =36°,正六边形的内角是∠ABE =∠E =()621806-⨯=120°,∵∠ADE +∠E +∠ABE +∠CAB =360°,∴∠ADE =360°–120°–120°–36°=84°,故选B .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有下列说法:①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边长为、、3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③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④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长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①正确;根据三边可知:,,3²=9,因此可知:,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其是直角三角形,故②正确;由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可知其边长为:3,3,4或3,4,4,则周长为10或11,故③不正确; 由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长的一半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④不正确. 故选:C8.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的度数是( )A.30B.40︒C.50︒D.60︒【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EF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2的度数.【详解】如图,∵∠BEF是△AEF的外角,∠1=20︒,∠F=30︒,∴∠BEF=∠1+∠F=50︒,∵AB∥CD,∴∠2=∠BEF=5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9.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 B.2∠A=∠1+∠2C.3∠A=2∠1+∠2 D.3∠A=2(∠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平角的定义及翻折的性质,就可求出2∠A=∠1+∠2这一始终保持不变的性质.【详解】∵在四边形ADA′E中,∠A+∠A′+∠ADA′+∠AEA′=360°,则2∠A+(180°-∠2)+(180°-∠1)=360°,∴可得2∠A=∠1+∠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四边形的内角和及翻折的性质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翻折的性质.10.一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和是1440°,则该正多边形是()A.正六边形B.正七边形C.正八边形D.正九边形【答案】C【解析】【分析】依题意,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为1440°,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内角和公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列方程得,(n﹣2)•180°+360°=1440°,n﹣2=6,n=8.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8.故选:C.【点睛】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和内角和定理,熟练记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20°, 则此多边形是( )A.五边形B.七边形C.六边形D.八边形【答案】C【解析】【分析】先求出这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再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即可得到边数.【详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20°,∴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180°﹣120°=60°,∴边数n=360°÷60°=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求出每一个外角的度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如图,把△ABC沿EF对折,叠合后的图形如图所示.若∠A=60°,∠1=85°,则∠2的度数()A.24°B.25°C.30°D.35°【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EF+∠AFE=120°,再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FEB+∠EFC=360°-120°=240°,再根据由折叠可得:∠B′EF+∠EFC′=∠FEB+∠EFC=240°,然后计算出∠1+∠2的度数,进而得到答案.【详解】解:∵∠A=60°,∴∠AEF+∠AFE=180°-60°=120°,∴∠FEB+∠EFC=360°-120°=240°,∵由折叠可得:∠B′EF+∠EFC′=∠FEB+∠EFC=240°,∴∠1+∠2=240°-120°=120°,∵∠1=85°,∴∠2=120°-85°=35°.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到翻折以后,哪些角是对应相等的.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3.如图,MN∥PQ,AB⊥PQ,点A,D,B,C分别在直线MN和PQ上,点E在AB 上,AD+BC=7,AD=EB,DE=EC,则AB=_____.【答案】7【解析】由MN ∥PQ ,AB ⊥PQ ,可知∠DAE=∠EBC=90°,可判定△ADE ≌△BCE ,从而得出AE=BC ,则AB=AE+BE=AD+BC=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14.如图,在ABC ∆和ADE ∆中,90BAC DAE ∠=∠=︒,AB AC =,AD AE =,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①ABD ACE ∆≅∆②45ACE DBC ∠+∠=︒③BD CE ⊥④180EAB DBC ∠+∠=︒【答案】①②③④【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BAC=∠DAE=90°,∴∠BAC+∠DAC=∠DAE+∠DAC ,即:∠BAD=∠CAE ,∵AB=AC ,AE=AD ,∴△BAD ≌△CAE (SAS ),故①正确;∵△BAD ≌△CAE ,∴∠ABD=∠ACE ,∵∠ABD+∠DBC=45°,∴∠ACE+∠DBC=45°,故②正确;∴∠DBC+∠DCB=∠DBC+∠ACE+∠ACB=90°,则BD ⊥CE ,故③正确;∵90BAC DAE ∠=∠=︒,∴∠BAE+∠DAC=180°,∵∠ADB=∠E=45°,∴DAC DBC ∠=∠,∴180EAB DBC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细心分析,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 ,DE=DG ,△ADG 和△AED 的面积分别为48和36,求△EDF 的面积________.【答案】6【解析】【分析】作DM=DE 交AC 于M ,作DN ⊥AC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N=DF ,将三角形EDF 的面积转化为三角形DNM 的面积来求.【详解】作DM=DE 交AC 于M ,作DN ⊥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AB ,∴DF=DN ,∵DE=DG ,∴DG=DM,∴Rt△DEF≌Rt△DMN(HL ),∵DG=DM , DN ⊥AC ,∴MN=NG ,∴△DMN ≌△DNG ,∵△ADG 和△AED 的面积分别为48和36,∴S △MDG =S △ADG -S △ADM =48-36=12,∴S △DEF =12S △MDG =12⨯12=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正确地作出辅助线,将所求的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另外的三角形的面积来求是解题关键.16.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BD=CE,若BE交AD于点F,则∠AFE的大小为_____(度).【答案】60【解析】【分析】根据△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B=BC,∠ABD=∠BCE=60°,再利用BD=CE证得△ABD≌△BCE,得到∠BAD=∠CBE,再利用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即可得到∠AFE=60°.【详解】∵△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BD=CE,∴AB=BC,∠ABD=∠BCE=60°,在△ABD和△BCE中,AB BCABD BCEBD CE=⎧⎪∠∠⎨⎪=⎩=,∴△ABD≌△BCE(SAS),∴∠BAD=∠CBE,∵∠ABF+∠CBE=∠ABC=60°,∴∠ABF+∠BAD=60°,∵∠AFE=∠ABF+∠BAD,∴∠AFE=60°,故答案为:6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题中证明三角形全等后得到∠BAD=∠CBE,再利用外角和内角的关系求∠AFE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l2,l3上,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2,l2、l3之间的距离为3,则AC的长是_________;【答案】217【解析】【分析】首先作AD⊥l3于D,作CE⊥l3于E,再证明△ABD≌△BCE,因此可得BE=AD=3,再结合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详解】作AD⊥l3于D,作CE⊥l3于E,∵∠ABC=90°,∴∠ABD+∠CBE=90°,又∠DAB+∠ABD=90°,∴∠BAD=∠CBE,又AB=BC,∠ADB=∠BEC.∴△ABD≌△BCE,∴BE=AD=3,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34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342217+=⨯=AB CB故答案为1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问题,关键在于证明三角形的全等,这类题目是固定的解法,一定要熟练掌握.18.如图,已知BD,CD分别是∠ABC和∠ACE的平分线,连接AD,∠DAC=46°, ∠BDC _________【答案】44°【解析】如图,过点D作DF⊥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过点D作DH⊥AC于点H,过点D作DG⊥BA,交BC的延长线于点G,∵BD,CD分别是∠ABC和∠ACE的平分线,∴DF=DG=DH,∵DH⊥AC,DF⊥BA,∴AD平分∠CAF,∴∠DAC=∠FAD=46°,∴∠BAC=180°-46°-46°=88°;∵BD,CD分别是∠ABC和∠ACE的平分线,∴∠DCE=12ACE∠,∠DBC=12ABC∠,∵∠DCE=∠BDC+∠DBC,∠ACE=∴∠BDC+∠DBC=12(∠BAC+∠ABC),∴∠BDC=12∠BAC=00188442⨯= .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9.如图,已知AB=AC,AF=AE,∠EAF=∠BAC,点C、D、E、F共线.则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AFB≌△AEC;②BF=CE;③∠BFC=∠EAF;④AB=BC.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证明△AFB ≌△AEC ;利用四点共圆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问题即可解决.【详解】如图,∵∠EAF=∠BAC ,∴∠BAF=∠CAE ;在△AFB 与△AEC 中,AF AE BAF CAE AB AC ⎧⎪∠∠⎨⎪⎩===, ∴△AFB ≌△AEC (SAS ),∴BF=CE ;∠ABF=∠ACE ,∴A 、F 、B 、C 四点共圆,∴∠BFC=∠BAC=∠EAF ;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图形中隐含的全等三角形,灵活运用四点共圆等几何知识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证明.20.如图,在△ABC 中,AB=AC ,∠BAC=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中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PE ≌△CPF ;②AE=CF ;③△E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S △ABC =2S 四边形AEPF ,上述结论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 利用“角边角”证明△APE 和△CP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可得AE=CF ,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得到△EF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APE 的面积等于△CPF 的面积相等,然后求出四边形AEPF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一半.【详解】∵AB=AC ,∠BAC=90°,点P 是BC 的中点,∴AP ⊥BC ,AP=PC ,∠EAP=∠C=45°,∴∠APF+∠CPF=90°,∵∠EPF 是直角,∴∠APF+∠APE=90°,∴∠APE=∠CPF ,在△APE 和△CPF 中,45APE CPF AP PCEAP C ∠∠⎧⎪⎨⎪∠∠︒⎩====, ∴△APE ≌△CPF (ASA ),∴AE=CF ,故①②正确;∵△AEP ≌△CFP ,同理可证△APF ≌△BPE ,∴△EF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③错误;∵△APE ≌△CPF ,∴S △APE =S △CPF ,∴四边形AEPF =S △AEP +S △APF =S △CPF +S △BPE =12S △ABC .故④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PE=∠CPF ,从而得到△APE 和△CPF 全等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突破点.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不能判定ABD CDB ∆≅∆的条件是( )A .AB CD =B .AD BC = C .//AD BC D .A C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添加选项进行排查,即可完成解答;注意BD 是公用边这个条件.【详解】解:A.若添加AB=CD,根据AB ∥CD ,则∠ABD=∠CDB ,依据SAS 可得△ABD ≌△CDB ,故A 选项正确;B.若添加AD=BC,根据AB ∥CD ,则∠ADB=∠CBD ,不能判定△ABD ≌△CDB ,故B 选项错误;C.若添加//AD BC ,则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能判定△ABD ≌△CDB ,故C 选项正确;D.若添加∠A=∠C ,根据AB ∥CD ,则∠ABD=∠CDB ,且BD 公用,能判定△ABD ≌△CDB ,故D 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22.如图,,,,点D 、E 为BC 边上的两点,且,连接EF 、BF 则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个.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DAF=90°,∠DAE=45°,得出∠FAE=45°,利用SAS 证明△AED ≌△AEF ,判定①正确;由△AED≌△AEF得AF=AD,由,得∠FAB=∠CAD,又AB=AC, 利用SAS证明≌,判定②正确;先由∠BAC=∠DAF=90°,得出∠CAD=∠BAF,再利用SAS证明△ACD≌△ABF,得出CD=BF,又①知DE=EF,那么在△BEF中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BE+BF>EF,等量代换后判定③正确;先由△ACD≌△ABF,得出∠C=∠ABF=45°,进而得出∠EBF=90°,判定④正确.【详解】‚解:①∵∠DAF=90°,∠DAE=45°,∴∠FAE=∠DAF-∠DAE=45°.在△AED与△AEF中,,∴△AED≌△AEF(SAS),①正确;②∵△AED≌△AEF,∴AF=AD,∵,∴∠FAB=∠CAD,∵AB=AC,∴≌,②正确;③∵∠BAC=∠DAF=90°,∴∠BAC-∠BAD=∠DAF-∠BAD,即∠CAD=∠BAF.在△ACD与△ABF中,,∴△ACD≌△ABF(SAS),∴CD=BF,由①知△AED≌△AEF,∴DE=EF.在△BEF中,∵BE+BF>EF,∴BE+DC>DE,③正确;④由③知△ACD≌△ABF,∴∠C=∠ABF=45°,∵∠ABE=45°,∴∠EBF=∠ABE+∠ABF=90°.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题时要注意仔细分析,有一定难度.23.在△ABC中,∠C=90°,D为AB的中点,ED⊥AB,∠DAE=∠CAE,则∠CAB=()A.30°B.60°C.80 °D.50°【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D为AB的中点,ED⊥AB,∴DE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DAE=∠DBE,∴∠DAE=∠DBE=∠CAE,在Rt△ABC中,∵∠CAB+∠DBE=90°,∴∠CAE+∠DAE+∠DBE=90°,∴3∠DBE=90°,∴∠DBE=30°,∴∠CAB=90°-∠DBE=90°-30°=60°.故选B.24.如图, AB=AC,AD=AE, BE、CD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五对B.四对C.三对D.二对【答案】A【解析】如图,由已知条件可证:①△ABE≌△ACD;②△DBC≌△ECB;③△BDO≌△ECO;④△ABO≌△ACO;⑤△ADO≌△AEO;∴图中共有5对全等三角形.故选A.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25.如图,在△ABC和△DBC中,∠A=40°,AB=AC=2,∠BDC=140°,BD=CD,以点D为顶点作∠MDN=70°,两边分别交AB,AC于点M,N,连接MN,则△AMN的周长为___________.【答案】4【解析】【分析】延长AC 至E ,使CE=BM ,连接DE .证明△BDM ≌△CDE (SAS ),得出MD=ED ,∠MDB=∠EDC ,证明△MDN ≌△EDN (SAS ),得出MN=EN=CN+CE ,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延长AC 至E ,使CE=BM ,连接DE .∵BD=CD ,且∠BDC=140°,∴∠DBC=∠DCB=20°,∵∠A=40°,AB=AC=2,∴∠ABC=∠ACB=70°,∴∠MBD=∠ABC+∠DBC=90°,同理可得∠NCD=90°,∴∠ECD=∠NCD=∠MBD=90°,在△BDM 和△CDE 中,BM CE MBD ECD BD CD ⎧⎪∠∠⎨⎪⎩==,=∴△BDM ≌△CDE (SAS ),∴MD=ED ,∠MDB=∠EDC ,∴∠MDE=∠BDC=140°,∵∠MDN=70°,∴∠EDN=70°=∠MDN ,在△MDN 和△EDN 中,MD ED MDN EDN DN DN ⎧⎪∠∠⎨⎪⎩==,=∴△MDN ≌△EDN (SAS ),∴MN=EN=CN+CE ,∴△AMN 的周长=AM+MN+AN=AM+CN+CE+AN=AM+AN+CN+BM=AB+AC=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6.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0,3),(2,0),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使∠BAC =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a ,12),且△ABP 和△ABC 的面积相等,则a =_____.【答案】-83. 【解析】【分析】先根据AB 两点的坐标求出OA 、OB 的值,再由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度,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ABC 的面积;连接OP ,过点P 作PE ⊥x 轴,由△AB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可知S △ABP =S △POA +S △AOB ﹣S △BOP =132,故可得出a 的值. 【详解】∵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0,3),(2,0),∴OA =3,OB =2,∴AB∵△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1113•222ABC S AB AC ===,作PE ⊥x 轴于E ,连接OP ,此时BE =2﹣a ,∵△AB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111•••222ABP POA AOB BOP S S S S OA OE OB OA OB PE ++=﹣=﹣, 111113332222222a ⨯⨯+⨯⨯⨯⨯=(﹣)﹣=,解得a =﹣83. 故答案为﹣83.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象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S △ABP =S △POA +S △AOB -S △BOP 列出关于a 的方程.27.如图,在ABC 中,AB AC >,按以下步骤作图: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BC 一半长为半径作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和点N ,过点M N 、作直线交AB 于点D ,连接CD ,若10AB =,6AC =,则ADC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解析】【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可以判定MN 垂直平分BC ,则DC=DB ,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得到ACD ∆的周长=AB+AC ,再把10AB =,6AC =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由作法得MN 垂直平分BC ,则DC=DB ,10616ACD C CD AC AD DB AD AC AB AC ∆=++=++=+=+=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是本题的关键.28.如图,将ABC ∆沿着过AB 中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1A 处,称为第1次操作,折痕DE 到BC 的距离记为1h ,还原纸片后,再将ADE ∆沿着过AD 中点1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DE 边上的2A 处,称为第2次操作,折痕11D E 到BC 的距离记为2h ,按上述方法不断操作下去…经过第2020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20192019D E 到BC 的距离记为2020h ,若11h =,则2020h 的值为______.【答案】2019122-【解析】【分析】根据中点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可得DA=DA ₁=DB,从而可得∠ADA ₁=2∠B,结合折叠的性质可得.,∠ADA ₁=2∠ADE,可得∠ADE=∠B,继而判断DE// BC,得出DE 是△ABC 的中位线,证得AA ₁⊥BC,AA ₁=2,由此发现规律:012122h =-=-₁同理21122h =-3211122222h =-⨯=-…于是经过第n 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n-1 En-1到BC 的距离1122n n h -=-,据此求得2020h 的值. 【详解】解:如图连接AA ₁,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A ₁⊥DE, DA= DA ₁ ,A ₂、A ₃…均在AA ₁上又∵ D 是AB 中点,∴DA= DB ,∵DB= DA ₁ ,∴∠BA ₁D=∠B ,∴∠ADA ₁=∠B +∠BA ₁D=2∠B,又∵∠ADA ₁ =2∠ADE ,∴∠ADE=∠B∵DE//BC,∴AA ₁⊥BC ,∵h ₁=1∴AA ₁ =2,∴012122h =-=-₁ 同理:21122h =-; 3211122222h =-⨯=-; …∴经过n 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 n-1E n-1到BC 的距离1122n n h -=- ∴20202019122h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性质和折叠的性质,本题难度较大,要从每次折叠发现规律,求得规律的过程是难点.2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C DC =,60A ∠=︒,点E 为AD 边上一点,连接BD .CE ,CE 与BD 交于点F ,且CE AB ∥,若8AB =,6CE =,则BC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答案】27【解析】【分析】由AB AD =,BC DC =知点A,C 都在BD 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可连接AC 交BD 于点O ,易证ABD △是等边三角形,EDF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对三角形中的线段进行等量转换即可求出OB,OC 的长度,应用勾股定理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连接AC 交BD 于点O∵AB AD =,BC DC =,60A ∠=︒,∴AC 垂直平分BD ,ABD △是等边三角形∴30BAO DAO ∠=∠=︒,8AB AD BD ===,4BO OD ==∵CE AB ∥∴30BAO ACE ∠=∠=︒,60CED BAD ∠=∠=︒∴30DAO ACE ∠=∠=︒∴6AE CE ==∴2DE AD AE =-=∵60CED ADB ∠=∠=︒∴EDF 是等边三角形∴2DE EF DF ===∴4CF CE EF =-=,2OF OD DF =-=∴2223OC CF OF =-=∴2227BC BO O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综合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线段间等量关系的转换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ABC ∆中,AB AC =,点D 是ABC ∆内部一点,DB DC =,点E 是边AB 上一点,若CD 平分ACE ∠,100AEC =∠,则BDC ∠=______°【答案】80【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得到∠ACE=2∠ACD ,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得到∠ECB =∠ACB -2∠ACD ,然后利用外角定理得到∠ABC+∠ECB=100°,代换化简得出∠ACB -∠ACD=50°,即∠DCB=50°,从而求出∠BDC 即可.【详解】∵CD 平分∠ACE ,∴∠ACE=2∠ACD=2∠ECD ,∴∠ECB=∠ACB -∠ACE=∠ACB -2∠ACD ,∵∠AEC=100°,∴∠ABC+∠ECB=100°,∴∠ABC+∠ACB -2∠ACD=100°,∵AB=AC ,∴∠ABC=∠ACB,∴2∠ACB -2∠ACD=100°,∴∠ACB -∠ACD=50°,即∠DCB=50°,∵DB=DC ,∴∠DBC=∠DCB ,∴∠BDC=180°-2∠DCB=180°-2×50°=8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找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六、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31.在Rt ABC ∆中,90ACB ∠=︒,点D E 、是AB 边上两点,且CE 垂直平分,AD CD 平分,6BCE AC cm ∠=,则BD 的长为( )A .6cmB .7cmC .8cmD .9cm【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CE 垂直平分AD ,得AC=CD ,再根据等腰在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ACE ECD ∠=∠,结合角平分线定义和90ACB ︒∠=,得30ACE ECD DCB ︒∠=∠=∠=,则BD CD AC ==.【详解】∵CE 垂直平分AD∴AC=CD =6cm ,ACE ECD ∠=∠∵CD 平分BCE ∠∴BCD ECD ∠=∠∴30ACE ECD DCB ︒∠=∠=∠=∴60A ︒∠=∴30B BCD ︒∠==∠∴6CD BD AC cm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三线合一”性质定理及判定“等角对等边”,熟记并能熟练运用这些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2.如图,C 是线段 AB 上一点,且△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 AE 、BD 相交于点 O ,AE 、BD 分别交 CD 、CE 于 M 、N ,连接 MN 、OC ,则下列所给的结论中:①AE =BD ;②CM =CN ;③MN ∥AB ;④∠AOB =120º;⑤OC 平分∠AOB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答案】D【解析】【分析】 由题意易证:△ACE ≅△DCB ,进而可得AE =BD ;由△ACE ≅△DCB ,可得∠CAE=∠CDB ,从而△ACM ≅△DCN ,可得:CM =CN ;易证△MCN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MNC=∠BCE , 即MN ∥AB ;由∠CAE=∠CDB ,∠AMC=∠DMO ,得∠ACM=∠DOM=60°,即∠AOB =120º;作CG ⊥AE ,CH ⊥BD ,易证CG =CH ,即:OC 平分∠AOB .【详解】∵△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C=DC ,CE=CB ,∠ACE=∠DCB=120°,∴△ACE ≅△DCB(SAS)∴AE =BD ,∴①正确;∵△ACE ≅△DCB ,∴∠CAE=∠CDB ,∵△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CD=∠BCE=∠DCE=60°,AC=DC ,在△ACM 和△DCN 中,∵60CAE CDB AC DCACD DCE ∠=∠⎧⎪=⎨⎪∠=∠=︒⎩∴△ACM ≅△DCN (ASA ),∴CM =CN ,∴②正确;∵CM =CN ,∠DCE=60°,∴△MCN 是等边三角形,∴∠MNC=60°,∴∠MNC=∠BCE ,∴MN ∥AB ,∴③正确;∵△ACE ≅△DCB ,∴∠CAE=∠CDB ,∵∠AMC=∠DMO,∴180°-∠CAE-∠AMC=180°-∠CDB-∠DMO,即:∠ACM=∠DOM=60°,∴∠AOB=120º,∴④正确;作CG⊥AE,CH⊥BD,垂足分别为点G,点H,如图,在△ACG和△DCH中,∵90?AMC DHCCAE CDBAC DC∠=∠=⎧⎪∠=∠⎨⎪=⎩∴△ACG≅△DCH(AAS),∴CG=CH,∴OC 平分∠AOB,∴⑤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33.如图,在Rt△ABC中,AC=BC,∠ACB=90°,D为AB的中点,E为线段AD上一点,过E点的线段FG交CD的延长线于G点,交AC于F点,且EG=AE,分别延长CE,BG交于点H,若EH平分∠AEG,HD平分∠CHG则下列说法:①∠GDH=45°;②GD=ED;③EF=2DM;④CG=2DE+AE,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证明△AEC≌△GEC(SAS),推出CA=CG,∠A=∠CGE=45°,推出DE=DG,故②正确;再证明△EDC≌△GDB,推出∠CED=∠BGD,ED=GD,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HDG=∠HDE,进而得出∠GDH=∠EDH=45°,即可判断①正确;通过证明△EDC和△EM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ED MD,再通过证明△EFC≌△EDC,得到EF=ED,从而可判断③错误;由CG=CD+DG,CD=AD,ED=GD,变形即可判断④正确.【详解】∵AC=BC,∠ACB=90°,AD=DB,∴CD⊥AB,CD=AD=DB,∠A=∠CBD=45°.∵EH平分∠AEG,∴∠AEH=∠GEH.∵∠AEH+∠AEC=180°,∠GEH+∠CEG=180°,∴∠AEC=∠CEG.∵AE=GE,EC=EC,∴△AEC≌△GEC(SAS),∴CA=CG,∠A=∠CGE=45°.∵∠EDG=90°,∴∠DEG=∠DGE=45°,∴DE=DG,∠AEF=∠DEG=∠A=45°,故②正确;∵DE=DG,∠CDE=∠BDG=90°,DC=DB,∴△EDC≌△GDB(SAS),∴∠CED=∠BGD,ED=GD.∵HD平分∠CHG,∴∠GHD=∠EHD.∵∠CED=∠EHD+∠HDE,∠BGD=∠GHD+∠HDG,∴∠HDG=∠HDE.∵∠EDG=∠ADC=90°,∴∠GDH=∠EDH=45°,故①正确;∵∠EDC=90°,ED=GD,∴△E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G=45°.∵∠GDH=45°,∴∠EDH=45°,∴△EM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D MD.∵∠AEF=∠DEG=∠A=45°,∴∠AFE=∠CFG=90°.∵∠EDC=90°,∴∠EFC=∠EDC=90°.∵EH平分∠AEG,∴∠AEH=∠GEH.∵∠FEC=∠GEH,∠DEC=∠AEH,∴∠FEC=∠DEC.∵EC=EC,∴△EFC≌△EDC,∴EF=ED,∴EF=2MD.故③错误;∵CG=CD+DG=AD+ED=AE+ED+ED,∴CG=2DE+AE,故④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34.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 和等边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AP=BQ;③PQ∥AE;④DE=DP;⑤∠AOE=12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解析】【分析】①由于△ABC和△CDE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C=BC,CD=CE,∠ACB=∠DCE=60°,从而证出△ACD≌△BCE,可推知AD=BE,故①正确;②由△ACD≌△BCE得∠CBE=∠DAC,加之∠ACB=∠DCE=60°,AC=BC,得到△ACP≌△BCQ (ASA),所以AP=BQ;故②正确;③根据②△CQB≌△CPA(ASA),再根据∠PCQ=60°推出△PCQ为等边三角形,又由∠PQC=∠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③正确;④根据∠QCP=60°,∠DPC=∠BCA+∠PAC>60°,可知PD≠CD,可知④错误;⑤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BC∥D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BE=∠DEO,于是∠AOB=∠DAC+∠BEC=∠BEC+∠DEO=∠DEC=60°,由平角的性质可得∠AOE=120°,可知⑤正确;【详解】①∵△ABC和△CDE为等边三角形∴AC=BC,CD=CE,∠BCA=∠DCB=60°∴∠ACD=∠BCE∴△ACD≌△BCE(SAS)∴AD=BE,故①正确;由(1)中的全等得∠CBE=∠DAC,且BC=AC,∠ACB=∠BCQ=60°∴△CQB≌△CPA(ASA),∴AP=BQ,故②正确;∵△CQB≌△CPA,∴PC=PQ,且∠PCQ=60°∴△PCQ为等边三角形,∴∠PQC=∠DCE=60°,∴PQ∥AE,故③正确,∵∠QCP=60°,∠DPC=∠BCA+∠PAC>60°,∴PD≠CD,∴DE≠DP,故④DE=DP错误;∵BC∥DE,∴∠CBE=∠BED,∵∠CBE=∠DAE,∴∠AOB=∠OAE+∠AEO=60°,∴∠AOE=120°,故⑤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较大.35.如图,已知等边△ABC的面积为43, P、Q、R分别为边AB、BC、AC上的动点,则PR+QR的最小值是()A.3B.3C15D.4【解析】如图,作△ABC关于AC对称的△ACD,点E与点Q关于AC对称,连接ER,则QR=ER,当点E,R,P在同一直线上,且PE⊥AB时,PE的长就是PR+QR的最小值,设等边△ABC的边长为x,则高为32x,∵等边△ABC的面积为43,∴12x×3x=43,解得x=4,∴等边△ABC的高为32x=23,即PE=23,所以PR+QR的最小值是2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最短路径问题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添加辅助线构造出最短路径.36.如图所示,把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两次后,得到的一个小三角形的周长是()A.2B.1+22C.2D2-1【答案】B 【解析】第一次折叠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腰长为22;第一次折叠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2,腰长为12,所以周长为1122122++=+.七、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选择题压轴题(难)37.已知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c ,且满足247a b -=, 246b c -=-, 2618c a -=-,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解:∵a 2﹣4b =7,b 2﹣4c =﹣6,c 2﹣6a =﹣18,∴a 2﹣4b +b 2﹣4c +c 2﹣6a =7﹣6﹣18,整理得:a 2﹣6a +9+b 2﹣4b +4+c 2﹣4c +4=0,即(a ﹣3)2+(b ﹣2)2+(c ﹣2)2=0,∴a =3,b =2,c =2,∴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进行因式分解.38.若代数式x 2+ax +6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的值是( )A .-16B .16C .8D .±1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式的意义,首平方,尾平方,中间加减积的2倍,可知a=±2×8=16.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的意义,解题关键是明确公式的特点,即:完全平方式分两种,一种是完全平方和公式,就是两个整式的和括号外的平方。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边AC的垂直平分线1.在ABC中,BACα∠的度数为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交边BC于点E,连结AD,AE,则DAE【答案】2α﹣180°或180°﹣2α【解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BAD,∠C=∠CAE,进而得到∠BAD+∠CAE=∠B+∠C=180°-a,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解:有两种情况:①如图所示,当∠BAC⩾90°时,∵DM垂直平分AB,∴DA=DB,∴∠B=∠BAD,同理可得,∠C=∠CAE,∴∠BAD+∠CAE=∠B+∠C=180°−α,∴∠DAE=∠BAC−(∠BAD+∠CAE)=α−(180°−α)=2α−180°;②如图所示,当∠BAC<90°时,∵DM垂直平分AB,∴DA=DB,∴∠B=∠BAD,同理可得,∠C=∠CAE,∴∠BAD+∠CAE=∠B+∠C=180°−α,∴∠DAE=∠BAD+∠CAE−∠BAC=180°−α−α=180°−2α.故答案为2α−180°或180°−2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题意准确画出符合题意的两种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ABC的两边长为4和3,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1722m<<【解析】【分析】作出草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ECD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AB,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AE的取值范围,便不难得出m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AD是△ABC的中线,∴BD=CD,在△ABD和△ECD中,AD DEADB EDCBD CD=⎧⎪∠=∠⎨⎪=⎩,∴△ABD≌△ECD(SAS),∴CE=AB,∵AB=3,AC=4,∴4-3<AE<4+3,即1<AE<7,∴1722m<<.故答案为:1722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和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答案】720°.【解析】【分析】先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6﹣2)×180°=720°,故答案为72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内角和定理:(n﹣2)•180 (n≥3)且n为整数);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4.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1,2x+3,9,则x=________.【答案】3【解析】①当x+1=2x+3时,解得x=−2(不合题意,舍去);②当x+1=9时,解得x=8,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9、19、9,因为9+9=18<1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③当2x+3=9时,解得x=3,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4、9、9,能构成三角形。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1分式同步分层训练培优卷(附答案解析)

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12.1 分式同步分层训练培优卷班级:姓名:同学们:练习开始了,希望你认真审题,细致做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练习。
祝你收获满满,学习进步,榜上有名!一、选择题1.若分式x−1x+1的值为0,则x=()A.−1B.1 C.±1D.02.若把分式3xyx+y中x和y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的值()A.扩大为原来的2倍B.缩小为原来的12 C.缩小为原来的14D.扩大为原来的4倍3.将分式x 2yx−y中的x,y的值同时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A.扩大为原来的6倍B.扩大为原来的9倍C.不变D.扩大为原来的3倍4.下列各式从左往右变形正确的是()A.ab+2=ab B.ab=a2b2C.a b=a−3b−3D.ab=13a13b5.如果把分式3xx2+y2中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A .扩大9倍B .扩大3倍C .不变D .缩小3倍6.对于非负整数x ,使得 x 2+3x+3是一个正整数,则符合条件x 的个数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7.关于x ,y 的方程xy ﹣x +y =﹣3的整数解(x ,y )的对数为( ) A .3B .4C .5D .68.若 12y 2+3y+7 的值为 18 ,则 14y 2+6y−9 的值是( )A .−12B .−117C .−17D .17二、填空题 9.若分式x+3x 2−9有意义,则x 应满足的条件是 . 10.若分式x 2−4x+1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11.若a 3+3a 2+a =0,则2022a 2a 4+2015a 2+1= .12.某段高速公路全长280公里,交警部门在高速公路上距入口3千米处设立了限速标志牌,并在以后每隔5公里处设置一块限速标志牌;此外交警部门还在距离入口10千米处设置了摄像头,并在以后每隔16千米处都设置一个摄像头(如图),则在此段高速公路上,离入口 千米处刚好同时设置有标志牌和摄像头.13.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10,BC=13.E ,F ,G ,H 分别是线段AB ,BC ,CD ,AD 上的定点.现分别以BE ,BF 为边作长方形BEQF ,以DG 为边作正方形DGIH .若长方形BEQF 与正方形DGIH的重合部分恰好是一个正方形,且BE=DG,Q,I均在长方形ABCD内部.记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2S1=37,则S3= .三、解答题14.综艺类节目《奔跑吧》火爆荧幕﹐给观众带来激情和欢乐的同时,也启示我们,团队合作、互助友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瞧!“撕名牌”游戏正在火热进行,下列“名牌”上的分式中,哪些是最简分式,哪些不是最简分式?如果不是最简分式,请你将其化成最简分式.15.已知实数a,b,c满足a+b+c=0,a2+b2+c2=1,求(a5+b5+c5)÷abc的值.四、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解答下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方程2x+3y=12有无数个解,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求出其正整数解.例:由2x+3y=12,得:y= 12−2x3,根据x、y为正整数,运用尝试法可以知道方程2x+3y=12的正整数解为{x=3y=2.问题:(1)请你直接写出方程3x﹣y=6的一组正整数解.(2)若12x−3为自然数,则满足条件的正整数x的值有()个.A.5 B.6 C.7 D.8(3) 2020-2021学年七年级某班为了奖励学生学习的进步,购买单价为3元的笔记本与单价为5元的钢笔两种奖品,共花费48元,问有哪几种购买方案?17.我们知道,假分数可以化为整数与真分数的和的形式,例如:32=1+12,在分式中,对于只含有一个字母的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假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真分式”.例如:x+1x−2,x2x+2·····像这样的分式是假分式;像1x−2,xx2−1·····这样的分式是真分式,类似的,假分式也可以化为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例如:x+1x−2=(x−2)+3x−2=1+3x−2;x2x+2=(x+2)(x−2)+4x+2=x−2+4x+2,解决下列问题:(1)将分式x−2x+3化为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为:(直接写出结果即可)(2)如果分式x 2+2xx+3的值为整数,求x的整数值1.【答案】B【解析】【解答】解:∵分式x−1x+1的值为0,∴{x−1=0x+1≠0,∴x=1,故答案为:B.【分析】当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2.【答案】A【解析】【解答】解:把原式中x和y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3·2x·2y 2x+2y=12xy2(x+y)=6xy x+y=23xy x+y∴把原式中x和y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后,分式的值扩大为原来的2倍。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D (m ,m +8)在第二象限,点B (0,n )在y 轴正半轴上,作DA ⊥x 轴,垂足为A ,已知OA 比OB 的值大2,四边形AOBD 的面积为12.(1)求m 和n 的值.(2)如图2,C 为AO 的中点,DC 与AB 相交于点E ,AF ⊥BD ,垂足为F ,求证:AF =DE .(3)如图3,点G 在射线AD 上,且GA =GB ,H 为GB 延长线上一点,作∠HAN 交y 轴于点N ,且∠HAN =∠HBO ,求NB ﹣HB 的值.【答案】(1)42m n =-⎧⎨=⎩(2)详见解析;(3)NB ﹣FB =4(是定值),即当点H 在GB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NB ﹣HB 的值不会发生变化.【解析】【分析】(1)由点D ,点B 的坐标和四边形AOBD 的面积为12,可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2)由(1)可知,AD =OA =4,OB =2,并可求出AB =BD =25,利用SAS 可证△DAC ≌△AOB ,并可得∠AEC =90°,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证;(3)取OC =OB ,连接AC ,根据对称性可得∠ABC =∠ACB ,AB =AC ,证明△ABH ≌△CAN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由题意()()218122m n n m m --=⎧⎪⎨++-=⎪⎩ 解得42m n =-⎧⎨=⎩; (2)如图2中,由(1)可知,A (﹣4,0),B (0,2),D (﹣4,4),∴AD=OA =4,OB =2,∴由勾股定理可得:AB =BD =25,∵AC =OC =2,∴AC =OB ,∵∠DAC =∠AOB =90°,AD =OA ,∴△DAC ≌△AOB (SAS ),∴∠ADC =∠BAO ,∵∠ADC +∠ACD =90°,∴∠EAC +∠ACE =90°,∴∠AEC =90°,∵AF ⊥BD ,DE ⊥AB ,∴S △ADB =12•AB •AE =12•BD •AF , ∵AB =BD ,∴DE =AF .(3)解:如图,取OC =OB ,连接AC ,根据对称性可得∠ABC =∠ACB ,AB =AC ,∵AG =BG ,∴∠GAB =∠GBA ,∵G 为射线AD 上的一点,∴AG ∥y 轴,∴∠GAB =∠ABC ,∴∠ACB =∠EBA ,∴180°﹣∠GBA =180°﹣∠ACB ,即∠ABG =∠ACN ,∵∠GAN =∠GBO ,∴∠AGB =∠ANC ,在△ABG 与△ACN 中,ABH ACN AHB ANC AB AC ∠=∠⎧⎪∠=∠⎨⎪=⎩, ∴△ABH ≌△ACN (AAS ),∴BF =CN ,∴NB ﹣HB =NB ﹣CN =BC =2OB ,∵OB =2∴NB ﹣FB =2×2=4(是定值),即当点H 在GB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NB ﹣HB 的值不会发生变化.【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相结合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图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2.在ABC ∆中,90,BAC AB AC ∠=︒=,点D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点D 不与点,B C 重合),以AD 为腰作等腰直角DAF ∆,使90DAF ∠=︒,连接CF .(1)观察猜想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①BC 与CF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②CF DC BC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提示:可证DAB FAC ∆≅∆)(2)数学思考如图2,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①、②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3)拓展延伸如图3,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时,将DAF ∆沿线段DF 翻折,使点A 与点E 重合,连接CE CF 、,若4,22CD BC AC ==CE 的长.(提示:做AH BC ⊥于H ,做EM BD ⊥于M )【答案】(1)①BC ⊥CF ;②BC =CF +DC ;(2)C ⊥CF 成立;BC =CF +DC 不成立,正确结论:DC =CF +BC ,证明详见解析;(3)32【解析】【分析】(1)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BAC =∠DAF =90°,推出△DAB ≌△FAC (SAS );②由正方形ADEF 的性质可推出△DAB ≌△FA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CF BD ,ACF ABD ∠=∠ ,根据余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AC =∠DAF =90°,推出△DAB ≌△FA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角的性质可得到结论;(3)过A 作AH BC ⊥ 于H ,过E 作EM BD ⊥ 于M ,证明ADH DEM △≌△ ,推出3EM DH == ,2DM AH == ,推出3CM EM ==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①正方形ADEF 中,AD AF =∵90BAC DAF ==︒∠∠∴BAD CAF ∠=∠在△DAB 与△FAC 中AD AF BAD CAF AB AC =⎧⎪∠=∠⎨⎪=⎩∴()DAB FAC SAS △≌△∴B ACF ∠=∠∴90ACB ACF +=︒∠∠ ,即BC CF ⊥ ;②∵DAB FAC △≌△∴=CF BD∵BC BD CD =+∴BC CF CD =+(2)BC ⊥CF 成立;BC =CF +DC 不成立,正确结论:DC =CF +BC证明:∵△ABC 和△AD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AD =AF ,∠BAC =∠DAF =90°,∴∠BAD =∠CAF在△DAB 和△FAC 中AD AF BAD CAF AB AC =⎧⎪∠=∠⎨⎪=⎩∴△DAB ≌△FAC (SAS )∴∠ABD =∠ACF ,DB =CF∵∠BAC =90°,AB =AC ,∴∠ACB =∠ABC =45°∴∠ABD =180°-45°=135°∴∠ACF =∠ABD =135°∴∠BCF =∠ACF -∠ACB =135°-45°=90°,∴CF ⊥BC∵CD =DB +BC ,DB =CF∴DC =CF +BC(3)过A 作AH BC ⊥ 于H ,过E 作EM BD ⊥ 于M ,∵90BAC ∠=︒,AB AV ==∴1422BC AH BH CH BC ======,∴114CD BC == ∴3DH CH CD =+=∵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90AD DE ADE ==︒,∠∵BC CF EM BD EN CF ⊥⊥⊥,,∴四边形CMEN 是矩形∴NE CM EM CN ==,∵90AHD ADC EMD ===︒∠∠∠∴90ADH EDM EDM DEM +=+=︒∠∠∠∠∴ADH DEM =∠∠在△ADH 和△DEM 中ADH DEM AHD DME AD DE ∠=∠⎧⎪∠=∠⎨⎪=⎩∴ADH DEM △≌△∴32EM DH DM AH ====,∴3CM EM ==∴2232CE EM 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余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 ∆中,90C ∠=︒,4cm AC BC ==,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点E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F 同时从点C 出发以一定的速度沿射线CA 方向运动,规定当点E 到终点C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连接DE 、DF .(1)填空:ABC S ∆=______2cm ;(2)当1x =且点F 运动的速度也是1cm/s 时,求证:DE DF =;(3)若动点F 以3cm /s 的速度沿射线CA 方向运动,在点E 、点F 运动过程中,如果存在某个时间x ,使得ADF ∆的面积是BDE ∆面积的两倍,请你求出时间x 的值.【答案】(1)8;(2)见解析;(3)45或4. 【解析】【分析】(1)直接可求△ABC 的面积;(2)连接CD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B=∠ACD=∠DCB=45°,即BD=CD ,且BE=CF ,即可证△CDF ≌△BDE ,可得DE=DF ;(3)分△ADF 的面积是△BDE 的面积的两倍和△BDE 与△ADF 的面积的2倍两种情况讨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可求x 的值.【详解】解:(1)∵S △ABC =12⨯AC×BC ∴S △ABC =12×4×4=8(cm 2) 故答案为:8(2)如图:连接CD∵AC=BC ,D 是AB 中点∴CD 平分∠ACB又∵∠ACB=90°∴∠A=∠B=∠ACD=∠DCB=45°∴CD=BD依题意得:BE=CF∴在△CDF与△BDE中BE CFB DCABD CD=⎧⎪∠=∠⎨⎪=⎩∴△CDF≌△BDE(SAS)∴DE=DF(3)如图:过点D作DM⊥BC于点M,DN⊥AC于点N,∵AD=BD,∠A=∠B=45°,∠AND=∠DMB=90°∴△ADN≌△BDM(AAS)∴DN=DM当S△ADF=2S△BDE.∴12×AF×DN=2×12×BE×DM∴|4-3x|=2x∴x1=4,x2=45综上所述:x=45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利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4.(1)在等边三角形ABC中,①如图①,D ,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点,且AE CD =,BD 与EC 交于点F ,则BFE ∠的度数是___________度;②如图②,D ,E 分别是边AC ,BA 延长线上的点,且AE CD =,BD 与E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此时BFE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度;(2)如图③,在ABC ∆中,AC BC =,ACB ∠是锐角,点O 是A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的交点,点D ,E 分别在AC ,OA 的延长线上,且AE CD =,BD 与E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若ACB α∠=,求BFE ∠的大小(用含法α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60;(2)60;(3)BFE α∠=【解析】【分析】(1)①只要证明△ACE ≌△CBD ,可得∠ACE=∠CBD ,推出∠BFE=∠CBD+∠BCF=∠ACE+∠BCF=∠BCA=60°;②只要证明△ACE ≌△CBD ,可得∠ACE=∠CBD=∠DCF ,即可推出∠BFE=∠D+∠DCF=∠D+∠CBD=∠BCA=60°;(2)只要证明△AEC ≌△CDB ,可得∠E=∠D ,即可推出∠BFE=∠D+∠DCF=∠E+∠ECA=∠OAC=α.【详解】解:(1)①如图①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AC=CB ,∠A=∠BCD=60°,∵AE=CD ,∴△ACE ≌△CBD ,∴∠ACE=∠CBD ,∴∠BFE=∠CBD+∠BCF=∠ACE+∠BCF=∠BCA=60°.故答案为60;②如图②,∵△ABC是等边三角形,∴AC=CB,∠A=∠BCD=60°,∴∠CAE=∠BCD=′120°∵AE=CD,∴△ACE≌△CBD,∴∠ACE=∠CBD=∠DCF,∴∠BFE=∠D+∠DCF=∠D+∠CBD=∠BCA=60°.故答案为60;(2)如图③中,图③点O是AC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OC OA∴∠=∠=OAC ACOα=-,∴∠=∠︒180EAC DCBα=,AE CDAC BC=,∴∆≅∆,AEC CDB∴∠=∠,E D∴∠=∠+∠=∠+∠=∠=.BFE D DCF E ECA OACα【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5.如图,在边长为 4 的等边△ABC 中,点 D 从点A 开始在射线 AB 上运动,速度为 1 个单位/秒,点F 同时从 C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射线 BC 方向运动,过点D 作 DE⊥AC,连结DF 交射线 AC 于点 G(1)当 DF⊥AB 时,求 t 的值;(2)当点 D 在线段 AB 上运动时,是否始终有 DG=GF?若成立,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EBA、∠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F=40°,则∠E=_____度.【答案】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2∠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2.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0°,∠2=50°,那么∠ 3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答案】12°【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08°,则∠3=360°-60°-90°-108°-∠1-∠2=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答案】720°.【解析】【分析】先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6﹣2)×180°=720°,故答案为72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内角和定理:(n﹣2)•180 (n≥3)且n为整数);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4.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答案】8;【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相等,各个外角也相等,直接用360°÷45°可求得边数.【详解】∵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360°÷45°=8即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和正多边形的性质(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相等,各个外角也相等).5.若(a﹣4)2+|b﹣9|=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答案】22【解析】【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4=0,b-9=0,解得a=4,b=9,①若a=4是腰长,则底边为9,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9,不能组成三角形,②若b=9是腰长,则底边为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9、9、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9+9+4=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非负数的非负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6.如图是小李绘制的某大桥断裂的现场草图,若∠1=38°,∠2=23°,则桥面断裂处夹角∠BCD=__________.【答案】119°【解析】【分析】连接BD,构△BCD根据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CD的度数.【详解】如图所示,连接BD,∵∠4=∠1=38°,∠3=∠2=23°,∴∠BCD=180°-∠4-∠3=180°-38°-23°=119°.故答案为:119°.【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连接BD,构△BCD是解题的关键.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马小虎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由于粗心少算了2个内角,其和等于830,则该多边形的边数是( )A.7B.8C.7或8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即为180°的(n-2)倍,多边形的内角一定大于0度,小于180度,因而多边形中,除去2个内角外,其余内角和与180度的商加上2,以后所得的数值,比这个数值大1或2的整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设少加的2个内角和为x度,边数为n.则(n-2)×180=830+x,即(n-2)×180=4×180+110+x,因此x=70,n=7或x=250,n=8.故该多边形的边数是7或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理解多边形内角的大小的特点,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如果线段AB=3cm,BC=1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d的长度为()A.4cm B.2cm C.4cm或2cm D.小于或等于4cm,且大于或等于2cm【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当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分点B在A、C之间和点C在A、B之间两种情况讨论;②当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讨论.解:当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时,①点B在A、C之间时:AC=AB+BC=3+1=4;②点C 在A、B之间时:AC=AB-BC=3-1=2,当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B、C三点组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B-BC<AC<AB+BC,即2<AC<4,综上所述,选D.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与线段的位置关系..利用分类思想得出所有情况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记∠AEB为∠1,∠ADC为∠2,则∠A、∠1与∠2的数量关系,结论正确的是()A.∠1=∠2+∠A B.∠1=2∠A+∠2C.∠1=2∠2+2∠A D.2∠1=∠2+∠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在∆ABC中,∠A+∠B+∠C=180°,折叠之后在∆ADF中,∠A+∠2+∠3=180°,∴∠B+∠C=∠2+∠3,∠3=180°-∠A-∠2,又在四边形BCFE中∠B+∠C+∠1+∠3=360°,∴∠2+∠3+∠1+∠3=360°∴∠2+∠1+2∠3=∠2+∠1+2(180°-∠A-∠2)=360°,∴∠2+∠1-2∠A-2∠2=0,∴∠1=2∠A+∠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理解及掌握。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培优一、选择题1.若a>b,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A.a+1<b+1B.―a>―b C.a―2<b―2D.a3>b32.如图,天平右盘中每个砝码的质量都是1g,物体A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A.B.C.D.3.不等式组x+1>02x≤2的解集在数轴上用阴影表示正确的是( )A.B.C.D.4.实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c>b B.c―a>b―a C.a c2<b c2D.a+b>05.在数学活动课中,小俞同学将某商场促销活动的信息列出不等式为0.7×(2x―100)<1000(其中x为某一商品的定价,单位:元),那么该商场促销活动的信息是( )A.买两件该商品可减100元,再打3折,最后不到1000元B.买两件该商品可打3折,再减100元,最后不到1000元C.买两件该商品可减100元,再打7折,最后不到1000元D.买两件该商品可打7折,再减100元,最后不到1000元6.如图所示,运行程序规定:从“输入一个值x”到“结果是否>79”为一次程序操作,如果程序操作进行了三次才停止,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A.x>9B.x≤19C.9<x≤19D.9≤x≤197.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4―(x ―2)≥33x ―a >2x有且只有4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 <0B .―1<a ≤0C .0<a ≤1D .0≤a <18.若x 为实数,则[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例如[1,6]=1,[π]=3,[―2,82]=―3等.[x ]+1是大于x 的最小整数,则方程6x ―3[x ]+9=0的解是( )A .x =―83B .x =―196C .x =―72或x =―3D .x =―83或x =―1969.已知三个实数a ,b ,c 满足a ―2b ―c =0,a +2b ―c <0,则( )A .b <0,b 2+ac ≤0B .b <0,b 2+ac ≥0C .b >0,b 2+ac ≤0D .b >0,b 2+ac ≥010. 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mx(x ―2)(x ―6)+2x ―2=3x ―6无解,且关于y 的不等式组m ―y >4y ―4≤3(y +4)有且只有三个偶数解,则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m 的乘积为( )A .1B .2C .4D .8二、填空题11.若(m ―1)x >(m ―1)的解集是x <1,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2.一罐饮料净重300g ,罐上标注有“蛋白质含量≥0.5%”,其中蛋白质的含量至少为 g .13.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1x ≤a 的解集是x <1,则a 的值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14.关于x 的方程k ―2x =3(k ―2)的解为非负数,且关于x 的不等式x ―2(x ―1)≤32k +x 3≥x 有解,求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k 的值的积为 .15.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6<x <2x ―m <m无解,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16.对非负实数x“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 >,即:当n 为非负整数时,如n ﹣12≤x <n+12,则<x >=n .如:<0.48>=0,<3.5>=4.如果<x >=97x ,则x = .三、解答题17.课堂上,老师设计了“接力游戏”,规则:一列同学每人只完成解不等式的一步变形,即前一个同学完成一步,后一个同学接着前一个同学的步骤进行下一步变形,直至解出不等式的解集.请根据下面的“接力游戏”回答问题.接力游戏老师:3x +12―1>5x ―43甲同学:3(3x +1)―6>2(5x ―4)乙同学:9x+3―6>10x―8丙同学:9x―10x>―8―3+6丁同学:―x>―5戊同学:x>5任务一:①在“接力游戏”中,乙同学是根据______进行变形的.A.等式的基本性质B.不等式的基本性质C.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②在“接力游戏”中,出现错误的是______同学,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______.任务二:在“接力游戏”中该不等式的正确解集是______.任务三:除纠正上述错误外,请你根据平时的学习经验,针对解不等式时还需要注意的事项给同学们提一条建议.18.解不等式1―x3―x<3―x+24.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19.解不等式组:5x―6≤2(x+2) x4―1<x―3320.如图,点A,B均在数轴上,点B在点A的右侧,点A对应的数字是―4,点B对应的数字是m.(1)若AB=2,求m的值;(2)将AB线段三等分,这两个等分点所对应数字从左到右依次是a1,a2,若a2>0,求m的取值范围.21.如图所示的是某大院窗格的一部分,其中“O”代表窗格上所贴的剪纸,设第x个窗格上所贴“O”的个数为y.(1)填写下表.x12345xy581117(用含x的式子表示)(2)若第x个窗格上所贴的“O”的个数大于50,求x的取值范围.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1,a),B(b,3),E(3―a,0),其中a,b满足|a―5|+b―4=0.平移线AB段得到线段CD,使得C,D两点分别落在y轴和x轴上.(1)①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__;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___;②求三角形OCD的面积.(2)将点E向下移动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F,连接FC,FD,Q(m,0)是x轴负半轴上一点.若三角形QCD 的面积不小于三角形FCD的面积,求m的取值范围.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a,0),B(0,b),C(2,4),且2a+b+10+|3a―2b+8|=0.(1)求a,b的值;,求t的取值范围;(2)点D(t,0)为x轴上一点,且S三角形ABD≤13S三角形ABC(3)平移三角形ABC到三角形EFG(其中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E,F,G),设E(m,n),F (p,q),且满足5m―n=43p―q=4,请直接写出点G的坐标.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m <112.【答案】1.513.【答案】2(答案不唯一)14.【答案】015.【答案】m ≤―316.【答案】0或79或149.17.【答案】任务一:①C ;②戊;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1,不等号的方向没有改变任务二:x <5任务三: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去括号后,括号的每一项都要变号,或移项要变号18.【答案】x >―219.【答案】0<x ≤10320.【答案】(1)―2(2)m >221.【答案】(1)14,3x +2(2)x >16.22.【答案】(1)①A (1,5),B (4,3),②3(2)m ≤―7223.【答案】(1)a 的值为―4,b 的值为―2(2)―10≤t ≤2(3)G(8,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解析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专题一三角形个数的确定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A.2 B.18 C.19 D.202.如图所示,第1个图中有1个三角形,第2个图中共有5个三角形,第3个图中共有9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6个图中共有三角形__________个.3.阅读材料,并填表:在△ABC中,有一点P1,当P1、A、B、C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构成三个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当△ABC内的点的个数增加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样?完成下表:△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专题二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确定未知字母的范围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A.-6<a<-3 B.-5<a<-2 C.2<a<5 D.a<-5或a>-25. 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如果b=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x、8,且x是不等式22x+>123x--的正整数解,试求第三边x的长.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1)高: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2)中线: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温馨提示】1.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而不是分为三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或射线.【方法技巧】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时,要看两条较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参考答案:1.D 解析:线段AB上有5个点,线段AB与点C组成5×(5-1)÷2=10个三角形;同样,线段DE上也有5个点,线段DE与点C组成5×(5-1)÷2=10个三角形,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20个.故选D.2.21 解析:根据前边的具体数据,再结合图形,不难发现:后边的总比前边多4,若把第一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看作是1=4-3,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4n-3.所以当n=6时,原式=21.3.解:填表如下:△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7 (2015)解析:当△ABC内有1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3=1×2+1;当△ABC内有2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5=2×2+1;参考上面数据可知,三角形的个数与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内有n 个点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2n+1,故当有3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3×2+1=7;当有1007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1007×2+1=2015.4.B 解析:根据题意,得8-3<1-2a<8+3,即5<1-2a<11,解得-5<a<-2.故选B.5.10 解析:∵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c<a+b.∵b=4,∴a=1,2,3,4.a=1时,c=4;a=2时,c=4或5;a=3时,c=4,5,6;a=4时,c=4,5,6,7.∴这样的三角形共有1+2+3+4=10个.6.解:原不等式可化为3(x+2)>-2(1-2x),解得x<8.∵x是它的正整数解,∴x可取1,2,3,5,6,7.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6<x<10,∴x=7.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专题一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角度1.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A=50°,则∠D=()A.15° B.20° C.25° D.30°2.如图,已知:在直角△ABC中,∠C=90°,BD平分∠ABC且交AC于D. 若AP平分∠BAC且交BD于P,求∠BPA的度数.3.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2)在图2中,若∠D=40°,∠B=30°,试求∠P的度数;(写出解答过程)(3)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P与∠D、∠B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专题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4.如图,∠ABD,∠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D=10°,则∠P的度数为()A.15°B.20° C.25° D.30°5.如图,△ABC中,CD是∠ACB的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若∠A=40°,∠B=72°.(1)求∠DCE的度数;(2)试写出∠DCE与∠A、∠B的之间的关系式.(不必证明)6.如图:(1)求证:∠BDC=∠A+∠B+∠C;(2)如果点D与点A分别在线段BC的两侧,猜想∠BDC、∠A、∠ABD、∠ACD这4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三角形的外角及性质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温馨提示】1.三角形的外角是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而不是两边延长线组成的角.2.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中的内角一定是与外角不相邻的内角.【方法技巧】1.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可直接使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出: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参考答案:1.C 解析:∵∠ABC的平分线与∠A 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1=12∠ACE,∠2=12∠ABC.又∵∠D=∠1-∠2,∠A=∠ACE-∠ABC,∴∠D=12∠A=25°.故选C.2.解:(法1)因为∠C=90°,所以∠BAC+∠ABC=90°,所以12(∠BAC+∠ABC)=45°.因为BD平分∠ABC,AP平分∠BAC ,∠BAP=12∠BAC,∠ABP=12∠ABC ,即∠BAP+∠ABP=45°,所以∠APB=180°-45°=135°. (法2)因为∠C=90°,所以∠BAC+∠ABC=90°,所以12(∠BAC+∠ABC)=45°,因为BD平分∠ABC,AP平分∠BAC,∠DBC=12∠ABC,∠PAC=12∠BAC ,所以∠DBC+∠PAD=45°.所以∠APB=∠PDA+∠PAD =∠DBC+∠C+∠PAD=∠DBC+∠PAD+∠C =45°+90°=135°.3.解:(1)∠A+∠D=∠B+∠C;(2)由(1)得,∠1+∠D=∠3+∠P,∠2+∠P=∠4+∠B,∴∠1-∠3=∠P-∠D,∠2-∠4=∠B-∠P,又∵AP、CP分别平分∠DAB和∠BCD,∴∠1=∠2,∠3=∠4,∴∠P-∠D=∠B-∠P,即2∠P=∠B+∠D,∴∠P=(40°+30°)÷2=35°.(3)2∠P=∠B+∠D.4.B 解析:延长DC,与AB交于点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可得∠ACD=50°+∠AEC=50°+∠ABD+10°,整理得∠ACD-∠ABD=60°.设AC与BP相交于点O,则∠AOB=∠POC,∴∠P+12∠ACD=∠A+12∠ABD,即∠P=50°-12(∠ACD-∠ABD)=20°.故选B.5.解:(1)∵∠A=40°,∠B=72°,∴∠ACB=68°.∵CD平分∠ACB,∴∠DCB=12∠ACB=34°.∵CE是AB边上的高,∴∠ECB=90°-∠B=90°-72°=18°.∴∠DCE=34°-18°=16°.(2)∠DCE=12(∠B-∠A).6.(1)证明:延长BD交AC于点E,∵∠BEC是△ABE的外角,∴∠BEC=∠A+∠B.∵∠BDC是△CED的外角,∴∠BDC=∠C+∠DEC=∠C+∠A+∠B.(2)猜想:∠BDC+∠ACD+∠A+∠ABD=360°.证明:∠BDC+∠ACD+∠A+∠ABD=∠3+∠2+∠6+∠5+∠4+∠1=(∠3+∠2+∠1)+(∠6+∠5+∠4)=180°+180°=360°.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专题一根据正多边形的内角或外角求值1.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5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12 B.11 C.10 D.92.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与它相邻的外角的9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专题二求多个角的和4.如图为某公司的产品标志图案,图中∠A+∠B+∠C+∠D+∠E+∠F+∠G=()A.360° B.540° C.630° D.720°5.如图,∠A+∠ABC+∠C+∠D+∠E+∠F=_________°.6.如图,求:∠A+∠B+∠C+∠D+∠E+∠F的度数.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多边形及相关概念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温馨提示】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做(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n-2)个三角形.对角线的条数与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不要弄错.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而不是180°.【方法技巧】1.连接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多边形的内角和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外角和不变,都等于360°,可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不变求多边形的边数等.参考答案:1.A 解析:∵每个内角为150°,∴每个外角等于30°.∵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360°÷30°=1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12.故选A.2.1440 解析:∵多边形的边数为360°÷36°=10,多边形的内角为180°-36°=144°,∴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44°×10=1440°.3.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180°=9×360°,解得n=2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0.4.B 解析:∵∠1=∠C+∠D,∠2=∠E+∠F,∴∠A+∠B+∠C+∠D+∠E+∠F+∠G=∠A+∠B+∠1+∠2+∠G=540°.故选B.5.360°解析:在四边形BEFG中,∵∠EBG=∠C+∠D,∠BGF=∠A+∠ABC,∴∠A+∠ABC+∠C+∠D+∠E+∠F=∠EBG+∠BGF+∠E+∠F=360°.6.解:∵∠POA是△OEF的外角,∴∠POA=∠E+∠F.同理:∠BPO=∠D+∠C.∵∠A+∠B+∠BPO+∠POA=360°,∴∠A+∠B+∠C+∠D+∠E+∠F=360°.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专题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BD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CDB的平分线DF交BC于点F.求证:△A BE≌△CDF.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不与B,C重合),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2)证明:3.如图,△ABC 中,点D 在BC 上,点E 在AB 上,BD=BE ,要使△ADB≌△CEB,还需添加一个条件. (1)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AD=CE; ②AE=CD;③∠BAC=∠BCA; ④∠ADB=∠CEB;请你从中选出一个能使△ADB≌△CEB 的条件,并给出证明;(2)在(1)中所给出的条件中,能使△ADB≌△CEB 的还有哪些?直接在题后横线上写出满足题意的条件序号.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如图,已知△ABC 中,∠ABC =45°,AC =4,H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 )A .6B .4C .23D .5 5.【2013·襄阳】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将△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使AC 与AB 重合,点D 落在点E 处,AE 的延长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M ,EB 的延长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N . 求证:AM =AN .NME D B CA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求证:AE∥BC.专题三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A.60° B.90° C.120° D.150°8.有一座小山,现要在小山A、B的两端开一条隧道,施工队要知道A、B两端的距离,于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两端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9.已知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对吗?为什么?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温馨提示】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必须有一条边分别相等,只有角分别相等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HL ”定理指的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而不是斜边和直角分别相等. 【方法技巧】 1.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准确地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 (2)对应顶点所对应的边是对应边; (3)公共边(角)是对应边(角); (4)对顶角是对应角;(5)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可以依据字母的对应位置来确定,如若△AB C ≌△DEF ,说明A 与D ,B 与E ,C 与F 是对应点,则∠ABC 与∠DEF 是对应角,边AC 与边DF 是对应边.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解题思路:SAS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参考答案:1.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D ,∠A=∠C ,AB ∥CD , ∴∠ABD=∠CDB .∵∠AB E=21∠ABD ,∠CDF=21∠CDB ,∴∠ABE=∠CDF .在△ABE 与△CDF 中,⎪⎩⎪⎨⎧∠=∠=∠=∠CDF ABE CDAB C A ∴△ABE ≌△CDF . 2.解:(1)DC BD =(或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ED FD =,BE CF =中任选一个即可﹒ (2)以DC BD =为例进行证明: ∵CF ∥BE , ∴∠FCD ﹦∠EBD .又∵DC BD =,∠FDC =∠EDB , ∴△BDE ≌△CDF . 3.解:(1)添加条件②,③,④中任一个即可,以添加②为例说明. 证明:∵AE=CD,BE=BD , ∴AB=CB.又∠ABD=∠CBE,BE=BD , ∴△ADB≌△CEB. (2)③④.4.B 解析:∵∠ABC =45°,AD ⊥BC ,∴AD =BD ,∠ADC =∠BDH , ∠AHE =∠BHD =∠C .∴△ADC ≌△BDH .∴BH =AC =4.故选B . 5.证明:如图所示,7654321NME D B CA∵△AEB 由△ADC 旋转而得, ∴△AEB ≌△ADC .∴∠3=∠1,∠6=∠C .∵AB =AC ,AD ⊥BC ,∴∠2=∠1,∠7=∠C .∴∠3=∠2,∠6=∠7.∵∠4=∠5,∴∠ABM =∠ABN . 又∵AB =AB ,∴△AMB ≌△ANB .∴AM =AN .6.证明:∵△ABC 和△EDC 是等边三角形, ∴∠BCA =∠DCE =60°. ∴∠BCA -∠ACD =∠DCE -∠ACD ,即∠BCD =∠ACE . 在△DBC 和△EAC 中,BC =AC ,∠BCD =∠ACE ,DC =EC , ∴△DBC ≌△EAC (SAS ). ∴∠DBC =∠EAC . 又∵∠DBC =∠ACB =60°, ∴∠ACB =∠EAC .∴AE ∥BC . 7.B 解析:∵滑梯、墙、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又∵BC=EF,AC=DF ,∴Rt△ABC≌Rt△DEF.∴∠ABC =∠DEF ,∵∠DEF +∠DFE =90°,∴∠ABC+∠DFE=90°.8.解:在△ABC 和△CED 中,AC=CD ,∠ACB=∠ECD,EC=BC ,∴△ABC≌△CED.∴AB=ED.即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两端的距离. 9.解:对.理由:∵AC⊥AB,∴∠CAB=∠CAB′=90°. 在△ABC 和△AB′C 中,ACB ACB AC AC CAB CAB =⎧⎪=⎨⎪=⎩∠∠′,,∠∠′, ∴△ABC≌△AB′C(ASA ).∴AB′=AB.第十三章 轴对称13.1轴对称 13.2画轴对称图形专题一 轴对称图形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众所周知,几何图形中有许多轴对称图形,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唯一)3.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两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涂黑两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专题二 轴对称的性质4.如图,△ABC 和△ADE 关于直线l 对称,下列结论:①△ABC≌△ADE;②l 垂直平分DB ;③∠C=∠E;④BC 与DE 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 上.其中错误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5.如图,∠A=90°,E为BC上一点,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B点、C点关于DE对称,求∠AB C和∠C的度数.6.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对称.(1)结合图形指出对称点.(2)连接A、A′,直线m与线段AA′有什么关系?(3)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交点与直线m有怎样的关系?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叙述出来与同伴交流.专题三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7.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A.3 B.2 C.3D.18.如图,在△ABC中,BC=8,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E,则△ADE的周长等于________.9.如图,AD⊥BC,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线段AB、BD、D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专题四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求字母的取值范围10.已知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是()A.1 B.-1 C.5 D.-511.已知P1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P2(3-2a,2a-5)是第三象限内的整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则P1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温馨提示】1.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是指一个具有对称的性质的图形;轴对称是针对两个图形而言,它描述的是两个图形的一种位置关系.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参考答案:1.D 解析:∵将D 图形上下或左右折叠,图形都能重合,∴D 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D .2.圆、正三角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线段等 3.如图所示:4.A 解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得,如果△ABC 和△ADE 关于直线l 对称,则△ABC≌△ADE,即①正确;因为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故l 垂直平分DB ,∠C=∠E,即②,③正确;因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或延长线如果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故BC 与DE 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 上,即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A . 5.解:根据题意A 点和E 点关于BD 对称, 有∠ABD=∠EBD,即∠ABC=2∠ABD=2∠EBD. B 点、C 点关于DE 对称,有∠DBE=∠BCD,∠ABC=2∠BCD. 且已知∠A=90°, 故∠ABC+∠BCD=90°.故∠ABC=60°,∠C=30°.6.解:(1)对称点有A 和A',B 和B',C 和C'. (2)连接A 、A′,直线m 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3)延长线段AC 与A′C′,它们的交点在直线m 上,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也在直线m 上,即若两线段关于直线m 对称,且不平行,则它们的交点或它们的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7.B 解析:在Rt△FDB 中,∵∠F=30°,∴∠B=60°. 在Rt△ABC 中,∵∠ACB=90°,∠ABC=60°, ∴∠A=30°.在Rt△AED 中,∵∠A=30°, DE =1,∴AE=2.连接EB.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EB =AE =2. ∴∠EBD=∠A=30°.∵∠ABC=60°,∴∠EBC=30°.∵∠F=30°,∴EF=EB =2.故选B .ABFCED8.8 解析:∵D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DB=DA .∵EG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EC=EA . ∵BC=8,∴△ADE 的周长=DA+EA+DE=DB+DE+EC=BC=8. 9.解:AB+BD=DE .证明:∵AD⊥BC,BD=DC ,∴AB=AC . ∵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 ∴AC=CE . ∴AB=CE .∴AB+BD=CE+DC=DE .10.C 解析:关于y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a=2,b=3.∴a+b=5. 解得1.5<a <2.5,又因为a 必须为整数,∴a=2.∴点P 2(-1,-1). ∴P 1点的坐标是(-1,1).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整式的乘法专题一 幂的性质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3a 2-a 2=2B .(a 2)3=a 9C .a 3•a 6=a 9D .(2a 2)2=2a 4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x ·622x x = B .4x ·82x x =C .632)(x x -=- D .523)(x x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a 2+a 2=3a 4B .a 6÷a 2=a 3C .a 6·a 2=a 12D .( -a 6)2=a 12专题二 幂的性质的逆用4.若2a =3,2b =4,则23a+2b等于( ) A .7 B .12 C .432 D .1085.若2m=5,2n=3,求23m+2n的值.6.计算:(1)(-0.125)2014×(-2)2014×(-4)2015; (2)(-19)2015×811007.专题三 整式的乘法7.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2325a a a +=B .22(2)()2a b a b a ab b +-=--C .23622a a a ⋅=D .222(2)4a b a b +=+8.若(3x 2-2x +1)(x +b )中不含x 2项,求b 的值,并求(3x 2-2x +1)(x +b )的值.9.先阅读,再填空解题:(x +5)(x +6)=x 2+11x +30;(x -5)(x -6)=x 2-11x +30;(x -5)(x +6)=x 2+x -30;(x +5)(x -6)=x 2-x -30.(1)观察积中的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与两因式中的常数项有何关系?答:________. (2)根据以上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________. (3)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a +99)(a -100)=________;(y -80)(y -81)=________.10.计算:(3x 3y -18x 2y 2+x 2y )÷(-6x 2y )=________.11.计算:236274319132)()(ab b a b a -÷-.12.计算:(a -b )3÷(b -a )2+(-a -b )5÷(a +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