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海波、玻璃B.沥青、蜂蜡C.金属、松香D.冰、海波2.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3.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4.如图中表示晶体凝固图像的是()A.B.C.D.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6.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A.很快就会结成冰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7.当某晶体物质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可能是液态D.一定是固态、液态共存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开始熔化C.该物质熔化过程用时6min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有:晶体有规则,而非晶体的碎块没有规则形状,晶体有点,而非晶体没有。

10.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在这个过程中雪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

11.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熔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此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是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

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

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吸热B. 一直在放热C. 先放热,后吸热D. 先吸热,后放热2. 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和。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 只有正确B. 只有正确C. 都正确D. 都错误3. 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C. 在第,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在第到第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4. 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 )A. 海波是非晶体B. 海波的熔化时间是C. 海波的熔点是D.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5.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态氢固态酒精固态水银金钢钨A. 在时,氢是固态B. 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 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时不能使用7. 用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华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8.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上的人工造雪机。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附答案)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附答案)

熔化和凝固(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2021·凉山中考)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解析】选D. 此题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条件的了解. 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到达熔点;二继续吸热.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温度相同,冰因不能吸收热量而不能继续熔化.2.(2021·常州中考)2021年CCTV 3·℃℃,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并观察有无铱颗粒℃并观察有无铱颗粒℃并观察有无铱颗粒℃并观察有无铱颗粒【解析】℃℃℃℃℃℃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应选B.“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解析】选D. 此题考查了熔化或凝固图像的分析. 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像,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是非晶体还是晶体. 由图像知,该物质的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A、B错误;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玻璃是非晶体,所以C错误,海波是晶体,所以D正确. 应选D.4.(2021·云南中考)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 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的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解析】选D. 此题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知道晶体温度高于熔点时处于液态,低于凝固点时处于固态.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6℃)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金属勺的熔点和凝固点一定高于26℃低于100℃. 应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5.(2021·信丰西牛期末)如下图是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要热. 室外的气温高达35℃,而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冰盒内的温度为℃.【解析】此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特点. 冰熔化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冰的熔点为0℃,在冰未完全熔化完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始终为0℃.答案:吸0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和,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解析】“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水是液体的,放热变为冰,冰是固体的,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冰吸热变为水,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温度未升〞说明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答案:凝固熔化晶体—时间图像,其中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 另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大约是℃,在第12 min时,该物质处在状态.【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了解. 由图可知B曲线,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变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A曲线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是晶体,这个过程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熔点大约是45℃;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该晶体的凝固点是45℃;第12 min物质处于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答案:B 45 固液共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8.(4分)(2021·绵阳中考)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李梅分别测得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到完全熔化的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物质甲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物质乙是(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解析】此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熔点概念的理解. (1)由表格中数据知,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甲是非晶体;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乙是晶体,且熔点为48℃;℃时,还未到达乙的熔点,所以乙未开始熔化,是固态.答案:(1)非晶体(2)固态9.(8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选项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那么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 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4)图像中DE段是过程.【解析】此题考查了晶体升温、熔化、升温、沸腾四个过程,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点、沸腾、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读数等,该题综合性很强,有很大的难度. (1)A是俯视会使读数偏大,C是仰视会使读数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38℃.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该物质是晶体.(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物质在第5 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50℃. 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 min,物质温度升高了28℃(48℃-20℃=28℃). 物质是液态时,吸热2 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90℃-50℃=40℃). 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 (4)如题图丙,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DE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答案:(1)B 38 晶体(2)吸收(3)固液共存50 慢(4)沸腾【互动探究】(2021·青岛中考)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规律通过屡次实验,得到规律,请填表如下:固体相同点不同点晶体__________温度不变有熔点非晶体温度升高无熔点【解析】此题考查固体熔化的知识. 通过对熔化图像的分析可知,该固体有熔点因此是晶体,ab段是物体的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的状态;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答案:晶体固液共存吸热【培优训练】小明猜测,水中参加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下图.(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min.(2)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测,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选填“高〞或“低〞).(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下图,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解析】(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盐水从第10 min开始凝固,到第20 min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 min;(2)从图像可知:在10~20 min,温度始终为-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水的凝固点是0℃,故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到达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答案:(1)10 10 (2)-2 低(3)变多三个特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2021·黄冈实验月考)如下图,医生使用听诊器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解析】选C. 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音调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幅决定的,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 应选C.2.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解析】选B.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音调越高,频率越高的理解和掌握. 1(dou)的音调低,3(mi)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 用同一架钢琴,那么音色相同,响度与振幅有关,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应选B.3.(2021·烟台中考)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图,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解析】选D. 硬纸板的振动快慢、钢尺的伸出长短及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都能影响物体的振动频率,即影响声音的音调,而用不同的力吹笔帽,是改变振幅,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不能到达探究影响音调因素的目的.4.(2021·梅州中考)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这两列声波( )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解析】选C. 此题通过比拟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 甲、乙的波形特点: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那么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那么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故题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应选C.5.(多项选择)关于超声波,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 000 Hz的声波℃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340 m/s【解析】选A、C. 因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叫超声波,所以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人听不到超声波,故A、C正确;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也是声波,所以超声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也是340 m/s,故B、D错误. 应选A、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6.(2021·上海中考)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区分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答案:不同音色响度7.如下图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 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产生笛声.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当用力吹笛时,主要改变笛子发出声音的.【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嘴对着吹孔吹时,引起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笛声.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还跟发声体的长度、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改变了发声体的长度,故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当用力吹时,笛内空气振动的幅度变大,那么响度变大.答案:振动音调响度8.(2021·佛山中考)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右边发出的是音(选填“1、2、3、4、5、6、7、〞).【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点:(1)明确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明确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解析】此题考查对响度和音调的认识. 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动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最右边的瓶子装水最多,瓶子和水振动最慢,音调最低,所以最右边瓶子发出“1〞音.答案:相同 1三、实验探究题(9分)9.(2021·青岛中考)(请将以下实验报告中的空缺局部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上下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过程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解题指南】(1)钢尺振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要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需要控制钢尺振动的什么相同? 这是什么实验方法?提示:(1)尺子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2)幅度控制变量法【解析】此题考查影响音调上下的因素的探究实验. 音调的上下与振动频率有关,在本实验中只需改变钢尺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钢尺的振动快慢;实验中需注意控制声音的响度相同,即需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同,这是初中物理中最常用的控制变量法.答案:钢尺伸出桌面局部的长度振幅控制变量【培优训练】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测:猜测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测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测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测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1)为了验证猜测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测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解析】当探究音调与多因素是否有关时,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是否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不同材料的琴弦.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是否与琴弦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选择不同长度的琴弦.答案:(1)②④(2)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1.图为物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为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B.图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C.图中FG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图中GH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2.几种金属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熔点/℃-391064108315353410AB.金在1064℃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D.用钨丝作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A.甲物质是晶体B.80℃的乙物质可能是液态C.甲物质在第5min时开始熔化D.0~12min为乙物质的熔化过程4.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A.凝固放热B.熔化吸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5.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海波是晶体,其熔点是48℃B.第8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6min~12min内,海波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D.第15min时海波处于液态6.北方冬季贮菜,为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水()A.凝固放热B.凝固吸热C.汽化放热D.汽化吸热7.有一种金属存放在30℃的煤油中时是固态,当煤油温度变为45℃后,它逐渐熔化,该金属可能是()金属A汞B铯C铷D钾熔点/℃39293963A.A B.B8.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人造兽糖的情景,先将固体状态的糖放入瓦罐中用慢火煎化,然后倒入兽形模具,冷却脱模就成为兽糖。

造兽糖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熔化B.仅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9.有些冰雕作品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水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水会逐渐形成冰雕作品,这一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凝固放热B.凝固吸热C.凝华吸热D.凝华放热10.用如图甲的两套相同装置,分别对相等质量的固体M、N 加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分层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分层练习)(解析版)

3.2 熔化和凝固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 (2)考点02 熔化和凝固 (2)考点03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 (3)考点04 熔点和凝固点 (5)考点05 熔化和凝固图像 (5)考点06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7) (10) (21)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1.下列物体中的物质属于气态的是()A.紫色的碘蒸气B.雾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D.干冰【答案】A【解析】A.紫色的碘蒸气是气态,故A符合题意;B.雾是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是液态,故C不符合题意;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将下列物质按状态分类:糖、酱油、橡皮、氧气、酒精、铅球。

(1)属于固态的有;(2)属于液态的有;(3)属于气态的有。

【答案】糖、橡皮、铅球酱油、酒精氧气【解析】(1)[1]糖、橡皮和铅球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

(2)[2]酱油、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

(3)[3]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

3.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叫做物态变化。

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变化温度【解析】[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考点02熔化和凝固4.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修建有高铁,其中中国的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用铁块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C【解析】铸造厂在用铁制作铸件的过程中,先把铁块变成铁水,然后再把铁水变成铸件,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熔化和凝固练习题1 / 4第三章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同步测试姓名: 班级:一、选择题1、冰的熔点为 ℃,一大块冰的熔点 一小块冰的熔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人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人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发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2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3、在0℃的环境下,把一小块-3℃的冰放入一盆0℃的水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可以熔化B. 水可以凝固C. 冰不能熔化,水不能结冰D. 不能确定4、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把5000g 0℃的水和5000g 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A.用0℃的冰好 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三、实验,探究题6、某物理兴趣学习小组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 是晶体,其熔点为 ℃,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

(2)海波在10-llmin 温度上升快,原因是: 。

时间/min1 2 3 4 5 6 7 8 9 111海波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3 59 石蜡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50 52 55 58 7、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你的猜想: 。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答案】B【解析】解: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 错误;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水沸腾是一种汽化现象,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纸的燃点高于水的沸点,故C错误;D、游泳后刚从水里出来,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2.夏至前后是荔枝的最佳上市时节,小玲细心地发现在家收到网购的荔枝时,泡沫箱内还有许多用来保鲜的冰袋,其主要的保鲜原理是( )A.熔化放热 B.熔化吸热 C.汽化吸热 D.凝固放热【答案】B【解析】解:将冰袋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荔枝温度降低,不易变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满水的水缸会破裂,通过观察发现降温时水缸中的水( )A.是从水面开始凝固的 B.是从中央开始凝固的C.是从缸底开始凝固的 D.是同时开始凝固的【答案】A【解析】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水结成冰后,是从水面开始凝固的,质量不变,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而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由ρ=m可知,体积会V变大,水缸的容积不变,所以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满水的水缸会破裂。

故选:A。

4.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答案】C【解析】解: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高于100℃,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而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人教新版物理初二上册《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人教新版物理初二上册《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人教新版物理初二上册《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如图,是据实验绘成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以下剖析中正确的选项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为80℃B.在16分钟时,物质处于凝结进程C.在12分钟时,物质已完全是固态D.物质只在8﹣18分钟时,向外放热2.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依据图象判别正确的选项是〔〕A.该晶体的熔点是30℃B.该晶体的熔点是50℃C.末尾计时,就末尾熔化D.35min时末尾熔化3.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能够的形状是〔〕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③D.①、②或③4.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依据图象,以下判别正确的选项是〔〕A.该物质熔化进程继续了25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形状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5.依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物质固态氢金钢固态酒精钨固态水银熔点/℃﹣25910641300﹣1173410﹣39A.在﹣268℃时,氢是固态B.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钢掉入纯金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运用6.保温瓶中装有1000g、0℃的水,然后放进100g、﹣2℃的冰,盖好瓶塞,那么〔〕A.水质质变大B.冰质质变大C.冰、水质量不变D.冰、水温度均无变化7.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

小华觉得很奇异,他以为物体只要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样会向周围放热呢?以下能合了解释这一现象的猜想是〔〕A.盐溶解时吸收热量B.加盐后冰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C.加盐后冰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D.一定是温度计不准确8.如下图的是某种物质发作物态变化进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以下从图象中取得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结是50℃B.这种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点是50℃C.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形状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坚持不变9.如图是〝探求某物质熔化和凝结规律〞的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t=1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形状B.在BC段,该物质吸热C.该物质熔化进程继续了6minD.该物质的凝结点低于熔点10.小敏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下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依据图象得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是0℃C.第4min一定是液态D.冰熔化进程用时10min11.以下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选项是〔〕A.玻璃、冰、铝都是晶体B.蜡和冰都是晶体C.松香、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D.海波和铜都是非晶体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和保鲜食品,是用到干冰熔化吸热致冷原理B.为防止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烧坏,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资料能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吸收热量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空中上,构成圆形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达D.南方的冬天水管会被冻破,是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13.图甲是〝探求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12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
固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萘、铁、食盐 B.食盐、铁、松香C.沥青、冰、松香D.铝、玻璃、石蜡【答案】A
2.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温度为48℃的海波的状态是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
【答案】D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冰的温度达到0°C一定熔化[ D.冰的温度比水的低||,放入水中不一定熔化
【答案】C
4.在下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答案】B
5.铁制的锅可以用来熔化锡||,这是因为()
A.铁皮比锡更坚固B.铁的熔点比锡高
C.铁的熔点比锡低D.铁比锡有较好的导热性
【答案】B
6.我国南方出现少有的寒冷天气||,广东韶关也出现雨凇||,所谓雨凇就是非常寒冷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0℃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冰层.雨凇形成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凝固C.液化 D.熔化
【答案】B
7.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答案】A
二、填空与阅读题
9.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态||,此过程中物质(吸收/不吸收)热量||。

【答案】晶体;液;吸收
10.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之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答案】吸收;熔化
11.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凝固过程用了min.【答案】50;8.
12.阅读《影响熔点的因素》回答问题
晶体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很多因素会影响晶体的熔点.例如:在盛有小冰块的烧杯里放些盐并搅拌||,冰的炫点就会低于零摄氏度.海水冬天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因为海水中溶有盐.寒冷的冬天||,在汽车发动机的水套中加一些甘油作为抗凝剂||,即使温度低于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水套中的水也不会凝固.合金可以看做混有杂质的金属||,所以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每一种金属的熔点都要低.
又如:将一根两瑞桂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如图甲所示)||,金属丝下的冰块熔化||,说明增大压强可以使冰熔化.金属丝通过后||,冰的熔点又升高了||,熔化成的水又凝固成冰||,这样||,金属丝就可以轻松穿过冰块而不留缝隙.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写出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
(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知识解析滑冰鞋上冰刀(如图乙)的作用.
【解答】答:(1)据第一自然段可知晶体的熔点与其所含杂质多少有关;据第二自然段可知晶体熔点与其所受压强的大小有关;
(2)据第二自然段可知||,滑冰鞋上加冰刀||,可以增大与冰的压强||,即使得接触冰的熔点降低||,熔化成液体||,减小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的作用||,使得运动员滑的更远||,更省力.
三、实验探究题
13.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答案】(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1)此物质一定属于.(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
(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答案】(1)晶体;
(2)固液共存态;
(3)固态;
(4)容器壁;
(5)均匀;高于;
(6)有固定的熔点.
15.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
16.如图是给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4分钟晶体处于状态||,热量;
(2)由图可知此晶体的熔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