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实验探究型
中考物理探究型实验题答题技巧

中考物理探究型实验题答题技巧解法分析: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物理规律,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基础探究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了解探究的全过程(七个步骤),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以不变应万变的解答提高性的题目。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中考物理答题技巧探究型实验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中考物理的考试中,有一道题目我们大家一定要非常的重视,这道题目就是物理实验探究题。
针对这样的一个题型,我们大家必须要进行大强度的训练,只有这样我们的成绩才能提高。
那么接下来学大教育的专家们就给大家带来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实验探究题:考点基础综合要求强实验探究题三题,其中物质17分,运动和相互作用44分。
最后一题的题型也较新颖,考察的还是比较基础的质量密度和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主要出错的原因在于找不到联系。
总得来说,广州中考物理试题重基础知识,题型较新颖,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中考物理真题精析知识点:物态变化真题(第15题):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10,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将装有干冰的铝罐温度很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的铝罐时会凝华变为霜;水蒸气变为小水珠是液化的过程,会放热;如果在冬天,车内温度高,车外温度低,车窗温度也较低,此时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车窗玻璃时会在车窗内侧液化为“水珠”。
此题主要考察的是物态变化发生的过程和条件。
知识点:电能表、焦耳变化、物态变化真题(第21题):小明把两电热棒R 1、R 2分别通过规格完全相同的两个电能表接到电压恒为220V照明电路.电能表转盘每转一圈表明消耗电能5000J. 如图20 所示,R1、R 2分别把放在相同规格烧杯中初温、质量相同的水加热到80℃,记录数据如下表:(1)R 1 通电100s 消耗多少电能?(2)R 1 的电功率多大?(3)R 1 的电阻多大?(4)两杯水用于升温所需消耗电能应相同,而根据表中实验数据知道R 1 与R 2消耗的电能不同. 请分析什么原因导致R2消耗的电能比R 1 的大?备考建议:分析中考物理试题后,那我们该如何进行备考呢?时间规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知道中考物理主要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四大部分,这四部分的所占比例分别是:力学约占40%,电学占35%,光热部分约占25%,中考的分值分配基本如此,而且中考难题比较集中,一般来说,光学、热学部分不出难题,考的是同学们的基础,而难度大的题基本出在力学和电学部分,那么我们在进行物理复习时就要把时间归化好,把主要精力放在电学和力学方面。
中考物理热量计算的压轴题

2013中考物理热量计算的压轴题及答案中考真题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25 g.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 s,弓长为s=0.25 m,人拉弓的力为16 N,木头比热c=2×103 J/(kg·℃),室温为20℃.问:(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 s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3)请你估算用多长时间才能使木棒燃烧起来?【示范解析】(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2FS=2×16 N×0.25 m=8 J;(2)木棒尖端吸收的热量Q=ηW=25%×8 J=2 J,木棒尖端升高的温度△t=Q/cm=2 J/[2×103 J/(kg.℃)×0.25×10-3 kg]=4℃;(3)使木棒燃烧起来的时间t=(260℃-20℃)÷4℃/s=60s.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把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等优点.如图1所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妾许多根玻璃吸热管组成的集热器,每根玻璃吸热管由双层玻璃管组成,双层玻璃管之间是真空.如图1所示是玻璃吸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它的结构与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相似,只是在玻璃吸热管的内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另一部分是保温储水箱,保温储水箱下部与玻璃吸热管相通.玻璃吸热管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当太阳光入射到黑色的吸热层上时,黑色吸热层能把太阳能更有效地转化为内能,将管内的水加热.向光一侧的水被加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变小而向上运动;背光一侧的水由于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向下运动,形成冷热水循环,最终整箱水都升高至一定的温度.玻璃吸热管具有吸热保温作用.请回答以下问题:(1)玻璃吸热管内向光一侧的水吸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变小,所受到的浮力_______重力.(2)能否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上?简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质量为100 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60℃,求这些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 kg.℃)](4)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面积为S=2 m2,热效率为η=40%(即热水器能将照射到玻璃吸热管上的太阳能的40%转化为水的热能),该地点太阳能辐射到地面的平均功率为P=1.4×103 W/m2(即平均每平方米每秒钟太阳辐射能为1.4×103 J).在第(3)小题中水吸收的热量由该热水器提供,求需要加热多少小时?2.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繁荣的物质基础之一,图甲为近两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曲线图,图乙为某燃煤电厂全景图,请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可知,自1950年以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是_______.(选填“显著增长”、“平稳增长”、“稳中有降”或“显著减少”)(2)图乙中的电厂发电功率为1×107 kW,则该电厂每小时可输出的电能是_______J;要维持这样的发电功率,该厂每小时约需燃烧5×106 kg煤,这些煤完全燃烧可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J;该电厂的发电效率为_______.(煤的热值为3×107 J/kg)(3)煤燃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可达 1.2×106 kg,从环保角度分析,这种燃煤电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位科学家开发出了“乙醇汽油”,即用玉米生产乙醇,然后以一定比例与汽油混合,就可以供汽车等作为能源使用.按照能源的分类,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能源,使用乙醇汽油作为能源,与使用传统汽油、柴油等相比,其明显的好处在于_______,乙醇燃烧的过程是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理论上,完全燃烧28 g乙醇可以产生8.4×105 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将_______kg20℃的水加热到沸腾.(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5)一汽油机在工作时的能流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该汽油机的效率.3.随着“西气东输”,天然气进入扬州市民家庭,小明家已经开始使用天然气了,他家原有一个电磁炉.小明想究竟使用哪种能源更划算呢?小明开始实验并收集有关数据:(1)小明在水壶里放入5 000 cm3、20℃的水,记录下当时的气量表示数是134.731 m3;随后点火并将火调至最大烧水,开始同步计时;当水烧至沸腾时气量表读数为134.871 m3,需时24 min.小明查到天然气热值约为4.0×107 J/m3,单价2.2元/m3.烧开这壶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小明家天然气炉具的效率是多少?(2)小明又取相同的水在电磁炉上加热,使用功率为1000 W档正常工作将水加热至沸腾,需时30 min.扬州的电费价格为0.5元/度,使用电磁炉烧开这壶水,需消耗多少电能?花费多少电费?(3)你建议小明家使用哪种能源?请说明两点理由.精要评点本主题以“钻木取火”为背景,通过拓展延伸,突出了热量计算这一主线,将能量的转化、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内能、电能、风能、太阳能、比热容、热值、热量、效率以及有关计算热量的公式(Q吸=cm△t、Q=mq、Q=I2Rt、η=Q吸/Q放)串联了起来,从中渗透了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理念,试题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综合应用上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失分点跟踪1.在计算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时,失分在没有理解来回拉一次钴弓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内涵,错解为W=FS=16N×0.25 m=4 J,导致其余解答的错误.2.在计算拓展延伸1第(4)问中水吸收的热量时,失分主要表现在没有理解太阳能辐射到地面的平均功率P=1.4×103 W/m2和热水器仅能把接收的太阳能的40%转化为水的内能的物理意义,导致加热时间的计算的错误.3.在回答使用哪种能源的理由时,失分在没有用数学计算的方法从效率、成本核算两个角度进行大小比较,即只能浅层次地定性分析,不能有效地进行定量计算,导致理由的表述说不透、道不明.。
2013年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串联分压

2013年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串联分压
电源电压高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时,我们往往采用串联分压的方法,给它串联一个定值电阻,使其正常工作.近年来中考试卷中这类考题频频出现(如,2012年甘肃白银卷第19题、2012年江苏常州卷第26题、2012年江苏盐城卷第24题、2011年海南卷第21题、2011年黑龙江哈尔滨卷第53题,等等).下面,我以2012年甘肃白银卷第19题为例,分析一下解答这类问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求出串联电阻阻值。
第三步,算出功率说理由
解第(3)小题时,已知分压电阻的电压和电流,故根据公式P=UI可求出分压电阻的功率,然后结合计算结果分析“不可行”的原因.
三、解后反思收获大
决定性的一步
知道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电流特点,是解答第(2)小题的关键。
主要困难在哪儿
第(3)小题属于说理题,若不能从计算出的“电功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不能联想到分压电阻耗电的多少与放热的快慢,就难以找到“不可行”的理由.
有什么值得一学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是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简要概括.在实际电路中应用这一规律时,既要看到利用它们解决了老问题,又要看到串联或并联后是否又带来了新问题,避免得不偿失.。
2013年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有关电动机的中考物理压轴题

2013年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有关电动机的中考物理压轴题
与电动机有关的压轴题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也经常出现(如,2012年四川宜宾卷第18题、2012年浙江杭州卷第34题、2011年浙江杭州卷第34题、2010年广东梅州卷第27题、2010年广西河池卷第32题,等等).这类考题往往将电、力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体现了不同“版块”知识间的联系.下面,我就以2012年四川宜宾卷第18题为例,和同学们共同认识这一题型.
现的错误有
两点:一、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这是没有认清电动机是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欧姆定律;二、认为电流是25 A,这是想当然的做法,题中指出最大电流不超过25 A,并不是说一定是25 A.
有什么值得一学
任何规律、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欧姆定律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在初中范围内,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也是电流全部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的电路,一般的定值电阻都可看做是纯电阻电路;而电动机在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只产生少量的热量,属于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于欧姆定律。
2013年中考物理 有关密度与压强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有关密度与压强的中考物理压轴题及解法
密度和压强是初中物理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在中考压轴题中也多有出现(如,2012年上海卷第21题、2012年云南昆明卷第25题、2012年湖北天门卷第49题、2012年湖北咸宁卷第24题、2011年河北卷第37题,等).相比较而言,这部分压轴题总体难度不大,下面我就以2012年上海卷第21题为例,和同学们熟悉一下这类考题.
三、解后反思收获大
决定性的一步
在计算第(2)小题时,知道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与容器内水的重力之和,是正确计算出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先决条件.
主要困难在哪儿
第(3)小题要求计算物体密度,但其质量与体积均是未知.题中只提供了一个等量关系,也没有具体的数值,若按一般思路必然无法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是利用题中提供的等量关系,并且尽可能使两个式子的“外形”相同,从而为消去相同的物理量“埋下伏笔”.
有什么值得一学
本题第(1)、(2)小题较为简单,但在计算时仍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水的密度是一个隐含的已知条件,为1.0×l03 k g/m3;二、在使用“g”参与运算时,若无特殊说明,g值应取9.8 N/kg.
本题的难点在第(3)小题,利用等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点,通过这一小题计算,也告诉我们,对于较难的计算题可以先利用公式进行综合推导或列方程,然后代人数据进行计算.。
2013中考物理经典计算题压轴题精选

中考物理计算压轴题中考热点概括【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 力学:速度、密度、重力、压强、浮力、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2. 热学:比热容、燃料热值、热机的效率3. 电学: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以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计算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多出现在压轴题。
中考中常见的有电、热综合题,力、电综合题和力、热综合题。
典型例题剖析【例题1】(09山东平原)微波炉是一种清洁卫生无污染,效率较高的家用电器。
某微波炉的铭牌如下表所示。
将体积为275ml 、初温是20℃的水放入该微波炉中用最大功率加热1min ,取出后测得水温是40℃。
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求:(1)微波炉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加热过程中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析】对于电器铭牌,要注意其中所隐含的知识,如电压、功率等,甚至体积有时需要间接利用。
主要是抓住题目中的已知量,合理选择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电流可以通过欧姆定律的公式也可以通过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关系,主要是通过题意看有哪些已知量。
本题通过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公式P=UI 计算方便。
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可以利用电功的转化,计算电功可以利用公式W=Pt 。
利用电热水壶的纯电阻电路,抓住电阻是不变的物理量,功率可以利用P=U 2/R 计算。
对于水吸热后温度升高,计算热量可以利用公式Q=cm(t-t 0),其中的质量没有,可以通过质量和密度体积之间的关系间接即可。
【答案】(1)根据P=UI 得,==UPI 1100w/220V=5A (2)方法一:根据W=Pt 得,微波炉消耗的电能是:W=Pt=1100W ×60s=6.6×104J 方法二:根据W=Pt 得,微波炉消耗的电能:W=Pt=1.1×601h ≈0.0183kWh(0.0183∽0.02kWh 都给满分) 方法三:W=UIt=220V ×5A ×60s=6.6×104J (3)根据Vm =ρ 得:==V m ρ 1.0×103kg/m 3×275×10-6m 3=0.275kg Q=cm(t-t 0)得,水吸收的热量:Q 吸=c 水m 水(t-t 0)=4.2×103J/(kg ·℃) ×0.275kg ×(40℃-20℃)=2.31×104J【例题2】(09山东济宁)电动自行车是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交通工具(如图1)。
中考物理压轴题与实验题解题技巧

中考物理压轴题与实验题的分析与详解中考压轴题是人们对中考试卷中最后一道或两道题的习惯称谓。
压轴题的特点是:综合性强、难度大、区分度高。
对于考生来说,若攻克了压轴题,就意味着能力强,可得高分;对命题者来说,把压轴题当作是一份试卷的“压轴戏”,常在“新颖”、“综合”上下工夫;对高一级学校来说,希望通过压轴题的选拔功能来选拔合格新生。
因此,顺利解决压轴题就成为考生中考成败的一个关键,也是广大毕业班物理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前,探究压轴题的命题趋势和规律,研究压轴题的解题技能、技巧已成为初中物理的热点课题。
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一定能攻克压轴题吗?回答是否定的。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解压轴题得一两分不难,拿满分就不那么容易了。
那么压轴题到底难在何处呢?我们认为,压轴题难就难在难以深入地探究题设条件与问题求解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它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尽力挖掘隐含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方能最终解决问题。
一、在中考物理试题中,力学约占全卷40%,分析大量的中考物理压轴试题,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1.有关密度的计算。
密度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基本特性,人们认识这种特性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它被教学大纲列为重点“掌握”的内容,从而决定了其在初中物理学中的重要位置,它成为各地中考物理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主要命题形式,可能直接计(测)算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也可能将固体置于液体中,通过与浮力联系求密度;还可能从密度概念出发求混合物中某一种物质的质量(或体积),情景多变,形式很活,层次或难度要求可深可浅。
2.有关压强的计算。
压强既包括力的概念,也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亦属教学大纲“掌握”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有关压强的命题很热,如有计算固体(或叠加体)产生的压强、有液体产生的压强;它与密度知识结合命题,也有与浮力知识结合命题;特别是“改变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计算液体产生压强的变化”,在难度上形成了“制高点”。
2013年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有关调光灯电路的中考 物理压轴题

2013年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有关调光灯电路的中考物理压轴题
生活中的台灯或舞台的灯光的明暗很多是可以调节的,它们大多是通过改变电流来实现的.近年来,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也陆续地出现了一些与调光灯电路有关的压轴题(如,2012年福建泉州卷第34题、2011年广东卷第20题、2011年江苏宿迁卷第24题、2011年江苏盐城卷第23题、2011年山东日照卷第34题、2010年山东菏泽卷第27题,等等).下面,我就以2012年福建泉州卷第34题为例,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调光灯电路的原理以及涉及的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考物理压轴题解题方法--实验探究型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命题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将实验探究题转化为计算题就是一种新颖的命题方式(如,2012年江苏常州卷第27题、2012年江苏南通卷第33题、2012年广西桂林卷第26题、2011年广东深圳卷第48题、2011年江苏连云港卷第31题,等等),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丝清新之风.下面,我就结合2011年江苏连云港卷第31题和同学们与这类不一样的计算题来一次零距离接触。
第一步,万事俱备套公式
烧瓶A中煤油的质量已知,并且煤油的初始温度、终末温度及比热容均已知,故直接套用吸热公式即可轻松解决第(1)小题.
第二步,升高温度找联系
在第(2)小题中,与烧瓶B中电阻丝R。
有关的已知条件很少,如它两端电压、电功率及通过的电流均未知,故无法利用这些公式计算R。
的阻值.进一步分析题意可知,烧瓶A中电阻丝阻值RA已知,故可以尝试通过找到R。
与RA的关系来间接求得RB的阻值,
第三步,公式变身解难题
解完第(2)小题后,两电阻阻值均已求出,要求电源电压,这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欧姆定律,故需先求出电路中的电流J.结合RA放出的热量,利用焦耳定律的变式公式可求得电流I,由此电源电压可解.此时,电源电压与电流均已知,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直接用电功率决定式P=UI即可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