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

合集下载

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宣传

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宣传

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宣传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宣传一、高温天气的危害高温天气是当大气温度超过人体舒适温度范围时出现的天气现象。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受到很多危害,如中暑、晕厥、热射病等。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防范意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二、预防中暑的措施1. 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在高温的中午时段。

如果迫不得已要在户外活动,尽量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并且保持适当的活动强度和时间。

2. 穿着适当的衣物: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

淡色衣物能够反射阳光,帮助降低体温。

帽子和太阳镜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可以遮挡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保护头部和眼部。

三、保持适宜的饮食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调节,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营养平衡。

1. 多喝水: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很容易因为出汗而失水,因此我们应当多喝水,补充身体的水分。

最好选择凉开水、茶水或者清淡的饮料,避免过度饮用含糖和咖啡因的饮品,因为这些会加重脱水的情况。

2. 合理搭配饮食: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

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和鱼类。

同时,应尽量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四、居家降温的方法1. 合理利用空调:居家时,我们可以合理使用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

在使用空调时,应尽量避免冷气直接吹向身体,以免引起感冒或引起肌肉不适。

同时,应适度降低空调温度,保持舒适的室温。

2. 合理开窗通风: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窗户进行通风,尽量减少室内的湿气,降低室内的温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温的中午时段应避免开窗,以免将热空气带入室内。

3. 使用遮阳帘和窗帘:家庭中可以安装遮阳帘和窗帘,将阳光和热量阻挡在窗外,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

五、高温天气下的户外安全措施1. 避免阳光直射: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身体,特别是阳光强烈的中午时段。

防高温安全知识教育

防高温安全知识教育

防高温安全知识教育防高温安全知识教育高温天气,特别是夏季,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和危险。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易于发生中暑、热射病等健康问题,而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比如高温作业现场和高温车间,高温还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为了提高人们的高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进行高效的高温安全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认识高温环境了解高温环境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是进行高温安全教育的基础。

高温环境是指室外温度超过35℃,或者室内温度超过30℃,同时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体会出现口渴、疲劳、头晕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引起中暑、热射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高温防范措施1. 做好充足的防晒措施。

在外出时,可以使用遮阳伞、帽子等工具来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射。

涂抹防晒霜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选择防晒指数高的产品,经常补涂。

2. 注意室内空调设置和使用。

在室内工作或生活时,空调的温度设定一般为25℃~27℃即可。

房间内要保持适度的通风,不要让空气过于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等设备。

3. 饮食调理。

高温天气下,人体水分流失快,应及时补充水分。

多饮水、多吃含水量高的水果和蔬菜,避免过多摄入热量过高的食物。

4. 合理的工作和休息安排。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在午后的高温时段进行重体力劳动,避免过度劳累。

休息时间可以选择在室内凉爽的地方进行,避免暴晒在阳光下。

三、高温作业安全高温作业是指那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

高温作业的工人往往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和挑战,因此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和全面的安全教育。

1. 做好个人防护。

高温作业时,应穿戴轻便、透气的工作服,并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2. 进行安全培训和审查。

企业要定期开展高温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员工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判断自身健康状况,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等。

同时,要定期进行安全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在高温作业现场,要配备充足的救护设备和急救药品,以备突发情况使用。

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培训

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培训

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培训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培训一、高温天气的危害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遭受中暑、热射病等各类疾病的威胁。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会大量散发热量,血液循环不畅,易导致中暑;身体脱水,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二、高温天气下的防范措施1.合理饮水:高温天气中,人体的排汗增多,易引发脱水。

因此,要多饮水,并适时补充电解质,如饮用含盐分的饮品等。

2.避暑降温:可以选择在高温时刻避免户外活动,或者选择在室内、树荫下等避暑降温的场所。

3.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户外工作,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4.注意防护措施:佩戴宽边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以减少紫外线的辐射和热射线的直接照射。

5.穿着透气、宽松、浅色的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可帮助散发体内的热量,减少体温上升的风险。

三、高温天气下的应急知识培训1.中暑急救知识中暑是高温天气下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需要及时应对。

学习中暑急救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在发生中暑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处理方式,保护受害者的安全。

中暑时,应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进行有效的降温,如用冷毛巾敷在患者的头部或颈部,及时饮用适量的清凉水,并尽快就医。

2.热射病急救知识热射病是发生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无法排汗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过快的疾病。

了解热射病急救知识,可以在发生热射病时进行有效救助,减少后果的严重性。

热射病的处理方法包括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并用冷水擦拭患者的身体,或者使用冷却剂降低体温,并立即就医治疗。

3. 脱水防范与处理高温天气下,人体排汗增多,容易导致脱水。

了解脱水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可以帮助预防脱水,并在发现脱水症状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预防脱水包括多饮水、避免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同时减少剧烈运动和暴晒时间。

脱水症状明显时,应及时补水,同时饮用含盐分的饮品,以及及时就医。

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

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

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日益频繁,对从事户外及高温环境作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一、高温作业安全防护措施1. 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通常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进行户外作业,选择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段。

2.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选择透气性好的工作服,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以减少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

3. 补充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定时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4. 饮食调整: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油腻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5. 定期休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应到阴凉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6. 健康监测: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检查。

二、高温作业应急处理1. 中暑的识别:中暑的症状包括皮肤发热、出汗减少、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

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

2. 迅速降温: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给予清凉饮料。

3. 紧急就医: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如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送往医院。

4. 现场急救:在等待救援到来之前,可以对中暑者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如用冷水浸湿的布敷在颈部、腋下等部位,帮助散热。

总结:高温天气下的作业安全需要我们从预防和应急两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让我们携手共同应对高温挑战,为建设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而努力。

预防高温天气安全教育内容

预防高温天气安全教育内容

预防高温天气安全教育内容预防高温天气安全教育内容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温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高温天气不仅容易引发中暑、热射病等健康问题,还会造成电器设备故障、交通事故等安全隐患。

因此,开展预防高温天气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健康防护、环境调节、安全措施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些预防高温天气安全教育内容。

一、健康防护:1. 多喝水:高温天气下,人体往往会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因此需多饮水,尤其是白开水、绿豆汤等清凉饮品,以补充体内水分。

2. 避免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阳光直射的中午时段外出,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阴凉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避免暴露在高温下。

3. 注意饮食:高温天气里,需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尽量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

二、环境调节:1. 房间通风:在高温天气下,室内的温度也会升高,因此要及时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减少室内温度。

2. 合理调节空调温度:使用空调时,应将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通常在26-28摄氏度之间,避免过低的温度过度消耗能源,同时也容易导致身体不适。

3. 用遮阳窗帘和帘子:高温时,用遮阳窗帘和帘子有效地将太阳光和热量挡在窗外,减少室内温度的升高。

三、安全措施:1.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劳动:对于一些需要在户外工作或进行体力劳动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工作,或者采取适当措施,比如戴帽子、戴口罩、穿工作服等。

2. 防晒措施:在高温天气中,紫外线的强度很大,容易损伤皮肤,因此出门前应涂抹防晒霜,选择宽边帽和太阳镜,以及长袖衣物等有效防护措施。

3.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高温天气对电器设备有一定的影响,容易引起设备过热、短路等问题,因此,要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确保安全使用。

结语:高温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有效预防高温天气中的各种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增强预防意识,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6篇)

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6篇)

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6篇)学习减灾知识,营造安全家园,为了加强对安全事件的预测和控制。

应急预案要充分考虑不同应急情况下的资源调度和管理问题,如果您需要符合您需求的“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相关推荐,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篇一】一、概述高温天气是指气温长时间处于35℃以上,或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的天气现象。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有极大影响,必须做好应急预案和措施。

二、应急预案1.组织领导机构:应根据高温天气预报情况,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管理,制定应急预案。

2.建设救助、救济站点:在容易发生中暑、热衰竭等危害的地点,设置临时救助站点,配备应急药品和急救设备,及时为受灾群众提供急救救治。

3.保障用水安全:在高温天气中,用水量大,水资源也更容易受到污染,应加强对自来水管道的巡检,降低用水峰值,确保用水安全。

4.加强疫情防控工作:高温天气容易引起病毒、细菌等疾病传播,应及时消毒、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5.开展应急演练:在高温天气到来之前,应及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应急措施1.防暑降温:白天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尽量待在空调环境内,并时刻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出门时应备好夏季组合袜、喷雾器、冰毛巾等用品,及时补充水分。

2.预防中暑: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避免剧烈运动、酷热食物等,如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

3.加强防护工作:应选择轻质、透气、吸汗的衣服,遮阳防晒帽、太阳镜等,减少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保持身体清洁和卫生。

4.保障安全:在高温天气中,地面和路面的温度也较高,应注意防范火灾等安全事故,做好用电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工作。

四、总结高温天气对人体危害较大,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措施,加强防范和应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工作,减少高温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篇二】高温天气是指相对于一般天气条件下,气温长时间持续在35℃及以上的天气,容易引发热带夜间、暴雨等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

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

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高温天气是指温度超过正常温度水平,对人体和环境都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高温天气中,人体易受到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等影响,环境也容易发生火灾、电力短路等事故。

因此,在高温天气中,制定并执行应急预案和措施非常重要。

一、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包括预警预防、处置及恢复等一系列体系。

对于高温天气,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几方面:1. 预警与通报在高温天气中,当气温达到一定的温度,出现危险事件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发布预警和通报,提醒群众采取措施防范高温带来的危害。

2. 发布提示信息高温天气下,人们要注意健康和安全,所以需要发布新闻媒体、社区通知、短信等渠道的提示信息,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保护自己。

3. 增派应急人员和力量在高温天气中,应该增加在值班室的值班人员,加强对各单位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置。

同时,增派应急人员和力量,协助民众应对突发事件。

4. 就医和急救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中暑、水泡、晒伤等各种疾病。

因此,应急预案需要包括就医和急救的方案。

增派医生和医疗人员,开展绿色通道,及时救助、治疗患者。

二、应急措施除了应急预案,应急措施也是应对高温天气的重要手段,在高温天气下,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疏散人员高温天气下,室外连续工作时间不宜太长,若室内没有凉爽的地方,建议疏散人员或改变工作时间。

2. 保持个人清洁和卫生高温天气中,人的汗液排泄增多,身体自然就更容易沾染灰尘,此时需要保持身体清洁和卫生,避免引发感染疾病。

3. 补充水分高温天气下,容易被热对人体的大量蒸发形成水汽,身体会为了保持生命能量而消耗大量水分,这时,应该多喝水,经常补充水分。

4. 避免暴晒高温天气中,强烈的阳光可能会烤焦头发、皮肤和眼部,所以保护眼睛、头发和肌肤都是必要的。

5. 适时休息高温天气中,疲劳时候,身体的散热效率会下降,是导致发热、中暑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到时候应该适时休息。

三、结语高温应急预案及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2024年特殊天气应急常识(3篇)

2024年特殊天气应急常识(3篇)

2024年特殊天气应急常识1. 强热天气:在2024年,预计会出现一些极端的炎热天气,因此大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高温。

(1)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

(2)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避免脱水。

(3)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尽量选择阴凉处活动,并使用遮阳伞、帽子等防晒措施。

(4)穿着透气、宽松、浅色的衣物,避免过多的暴露皮肤。

(5)注意保护头部和眼睛,戴上太阳镜和帽子。

(6)尽量减少户外运动,如需要户外工作,应做好防护措施。

(7)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要及时就医治疗。

2. 强降雨天气:2024年可能会出现暴雨、洪水等强降雨天气,这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以下是应急常识:(1)了解所在地区的洪水预警信息,听从官方的指导和安排。

(2)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管道通畅。

(3)准备应急物资,如食品、水、灯具、药品等。

(4)尽量不要开车出行,如果必须出行,选择高处或干燥路段,避免涉水。

(5)避免靠近河道、溪流等危险区域,远离危险地段。

(6)灾害发生时要保持镇静,尽量不要慌乱,按照官方指示进行撤离。

3. 震灾应急常识: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虽然我们无法预测地震,但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来提前做好准备。

(1)在家中,选择结实的家具避难,如桌子、床等,避免倒塌物品的伤害。

(2)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观察周围环境,注意是否有倒塌、掉落物等危险。

(4)尽量避免使用明火,以防止燃气泄漏引发火灾。

(5)地震结束后,要注意周围环境是否稳定,避免余震等次生灾害。

4. 台风和风暴潮:2024年可能会出现一些强台风和风暴潮,以下是应对措施:(1)及早关注台风动态,听从官方发布的预警信息和疏散指示。

(2)遇到台风警报时,关闭门窗,确保房屋密封,防止风沙侵入。

(3)准备好紧急求助工具和物资,如手电筒、备用电池、食品、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CS-00581( 安全常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knowledge高温天气防范与应急知识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一、高温天气介绍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达到或超过37℃时称酷暑。

高温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我国除东北、青藏高原极少或不出现高温天气外,其他地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温天气。

我国的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5~10月,从地理位置上看,江南、华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温频发地。

1951~2009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省级以上城市中(除拉萨没有高温天气)重庆出现的次数最多,达1853天;西宁最少,只有3天。

我国新疆盆地也是高温频发地,吐鲁番多次出现全月(6、7、8月)每天都为高温的情况。

盛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是我国夏季热浪袭击的重灾区。

梅雨季节过后的7、8月份,一般年份都会出现20~30天的高温天气,梅雨期短的年份高温日数可超过40天。

近50年来,全国平均高温日天数呈现先减后增的态势,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高温日数减少,80年代初开始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西北、华北高温日数存在线性增加的趋势,其中华南地区增加趋势最为明显。

1.高温类型人体对冷热的感觉不仅取决于气温,还与空气湿度、风速、太阳热辐射等有关。

因此,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高温天气,也有其相应的特征。

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儿”。

(1)干热型高温气温很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经常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夏季出现。

(2)闷热型高温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相对气温并不十分高时,人们仍感觉闷热,此类天气被称之为闷热型高温。

经常在我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出现。

2.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将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黄色预警信号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指天气闷热,一般指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2)橙色预警信号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指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或以上。

(3)红色预警信号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指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或以上。

二、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

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热辐射、日射病,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

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据北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查发现,高温闷热天气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在夏季闷热的天气里,还易出现热伤风(夏季感冒)、腹泻和皮肤过敏等疾病。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而闷热使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不加节制地使用空调或电扇来解暑,人体长时间处于过低温度环境里,机体适应能力减退、抵抗力下降,病菌、病毒乘虚而入,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另外,高温高湿环境,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滋生,食物极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腹泻等疾病的发生;或者人们从室外高温环境中回到家中,习惯打开空调或用电扇直吹,吃冰镇食品,一冷一热,很容易引发开始腹泻。

闷热天气,人体排汗不畅,还容易导致皮肤过敏症,特别是10岁以下的儿童,主要为丘疹样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除儿童对高温高湿天气的适应能力差外,还由蚊虫叮咬、花粉、粉尘过敏等原因引起。

三、高温天气的预防与应对措施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能达到防暑目的。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2.科学合理的饮食要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多吃鱼、肉、蛋、奶和豆类。

另外,还要多吃能够预防中暑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像西红柿、西瓜、苦瓜、桃、乌梅、黄瓜、绿豆等。

预防中暑还有3大宝贝供大家选择:食醋、热茶、豆浆。

食醋可帮助消食,促进肠胃蠕动,同时能生津消暑;热茶能帮助人体调节因高温而引起的失衡,起到以热制热的作用,是很好的防暑饮品;豆浆富含丰富的营养,夏季胃口不好,不爱吃东西,如果加之我们上文提到的中暑条件发生,就会很危险,此时喝上一杯豆浆,既补充了养分,又不会引发上火。

3.合理饮水温度高,人体水分挥发较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能等到渴了再喝,那时身体已经是缺水状态了。

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被带走,因此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大渴忌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

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

高温天气经常吃冷饮,但其实吃的越凉越容易中暑。

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下降会让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这么低的温度,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全身的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炎热夏季,就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

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4.做好防晒措施。

尽量留在室内,并避免阳光直射;必须外出时要打遮阳伞、穿浅色衣服、戴宽沿帽。

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四、中暑急救措施(1)首先应将病人迅速脱离高热环境,移至通风好的阴凉地方。

(2)让病人平卧,解开衣扣,用冷水毛巾敷其头部,开电扇或空调。

(3)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仁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4)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五、高温天气注意防火高温天气容易引发的火灾有:1.电气火灾。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打火,或电器的电动机进水受潮,使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短路烧毁电机着火等。

2.汽车火灾。

夏天很容易发生汽车火灾,主要原因是:有些汽车使用时间过长,电源线路老化易发生短路,有的汽车超负荷装载,造成发动机温度升高,再加上天气酷热,发动机通风设备不好,从而引起汽车自燃。

3.施工现场火灾。

对施工现场的氧气瓶、乙炔瓶、防火材料、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严,直接放在高温下暴晒,未采取有效的遮挡措施,没有设置在通风、阴凉地点保存,这样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4.遇热、遇湿自燃的化学危险品火灾。

高温天气地面气温有时高达40℃左右,在这样炎热的气温条件下,化学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酿成火灾。

所以,一定要谨慎保管、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

5.物质自燃火灾。

自燃物质,我们常讲的稻草、煤堆、棉垛外,还有油质纤维、废旧塑料、硝酸铵化肥、鱼粉、农产品等,这些物质储存时,如果堆积时间过长,通风不好,自身就会发生变化产生热,温度逐渐升高。

忌水性物质有生石灰,无水氧化铝,过氧化碱,氯磺酸等,这些物质遇到水或空气中的潮气后就会释放出大量可燃气体,并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性混合物。

6.违章动火作业火灾。

气温较高,挥发性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酒精等)挥发速度加快,在储存和使用这些物品的场所,一定要严格遵守用火用电制度,以防酿成大祸。

7.液化石油气火灾。

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单位和居民不要把气罐放在太阳下暴晒,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保存使用。

六、如何避免空调病预防空调病要经常开窗换气,最好在开机1到3小时后关机,要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最好使用负离子发生器;有空调的房间注意保持清洁卫生;下班回家后,先洗个温水澡,自行按摩一番,再适当加以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室温最好定在25~27摄氏度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摄氏度,否则出汗后入室,会加重体温调节中枢负担,引起神经调节紊乱。

不要抵着空调吹,尤其以肚子和头部。

小心引起腹痛和头痛。

办公桌不要安排在冷风直吹处,若长时间坐着办公,应适当增添衣服,在膝部覆毛巾加以保护。

空调车司机同样要注意预防空调病。

使用汽车空调时,也不要把温度打得过低,车内外温差最好在10摄氏度以内;不要在空调车内抽烟,不然就应把空调通风控制开关调到“排出”;不要在开着空调的停驶车里睡觉,车内通风较差,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渗漏到车内会使人中毒;停在烈日中的车最好不要马上使用空调,应打开车窗让热气排出,等车内温度下降后再关闭车窗开启空调。

七、高温天气行车安全1.高温下安全行车的要点高温天气,柏油路面曝晒易产生“虚光”,人容易烦躁,极易导致开车时注意力不集中,同时车辆爆胎也随之增多,并且夏季气候反复多变,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活动频繁,给安全行车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驾驶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影响:(1)防疲劳瞌睡气温高,驾驶员睡眠不足,行车中容易疲劳瞌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