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

合集下载

从《曾国藩家书》中悟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

从《曾国藩家书》中悟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

从《曾国藩家书》中悟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分享《曾国藩家书》100条至理名言,让你在其中悟出人生之大道。

第一篇君子之大过人处——修身篇1.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2.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4.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5.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6.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7.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日长傲,日多言8.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9.少劳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10.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11.欲去骄字,不轻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12.立身以不妄语为本13.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14.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1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16.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豁达光明大略相同17.强字须从明字做出18.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19.成大事半是天缘半是迁就20.莫怕寒村,莫怕悭吝,莫贪大方,莫贪豪爽21.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唯胸次浩大,真正受用22.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尽其在我而已23.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24.养生以少恼怒为本25.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26.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27.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2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29.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3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31.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第二篇学问之道无穷——勤学篇32.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33.凡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34.凡人必有师35.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36.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37.凡人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38.凡人作一事,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39.读书之法,看、读、写、作40.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41.尔作时文,宜先讲词藻42.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43.下笔造句、落笔结体,以珠圆玉润四字为主44.习大字,总以间架紧为主45.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46.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47.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48.作文以思路宏开为必发之品第三篇求友匡己之不逮——交友篇49.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50.求友匡己,大益也;盗虚名,是大损也51.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52.君子处顺境,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53.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54.帮人则委屈从人,尚未必果能相合55.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56.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57.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58.于有才无德者,当不没其长,而稍远其人59.以方寸为严师,左右近习之人,畏清议60.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61.君子贵于自知,不必随众口附和第四篇家道之所以可久——治家篇62.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63.凡大员之家,无半宇涉公诞,乃为得体64.兄弟之间,一言欺诈,终不可久65.孝友之家,可绵延十代八代66.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6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68.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69.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70.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71.治家八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72.保养之法,在慎饮食节嗜欲,不在多服药73.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74.三致祥:孝、勤、恕75.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76.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77.商人断不肯甘言于前,刻薄于后78.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79.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长远之家规,恃大众之维持80.惟柔以制刚狠之气,惟诚以化顽梗之民81.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82.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第五篇处位则可高可卑——为政篇83.名者,造物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予人者84.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缺一不可85.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丽86.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87.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88.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89.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90.好名当好有实之名,无实则被人讥议,求荣反辱91.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92.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93.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94.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95.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96.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97.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98.患不能达,不患不能立;患不稳适,不患不峥嵘99.居官若名清而实不清,尤为造物所怒100.吏治不分皂白,使贤者寒心,不肖者无忌惮。

曾国藩家训名言六戒

曾国藩家训名言六戒

曾国藩家训名言六戒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家,他的家训名言被誉为中国家训的典范。

其中,六戒是曾国藩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
1. 刚毅戒急:
须以刚毅之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不要急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冷静的思维,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2. 多思戒傲:
要多思考、多学习,不要自满自足或骄傲自大,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世事皆可反思。

3. 诚信戒欺:
要诚实守信,不要欺骗他人或背信弃义,保持真诚和正直的品行,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4. 真心戒虚:
要真心实意,不要虚伪做作,保持真实与真诚的情感,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关系。

5. 谨慎戒暴:
要谨慎言行,不要蛮横无理或横冲直撞,保持克制和自制的品质,与他人和谐共处。

6. 节俭戒奢:
要节俭生活,不要奢侈浪费,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养成
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

这六戒是曾国藩在家训中总结的六项重要准则,旨在教导后人如何修身养性、治家理事和为国奉献。

它们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正直谦虚、忠诚守信、真实坦诚、与人和谐相处以及节俭持家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曾国藩家书 经典摘录

曾国藩家书 经典摘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尊敬的读者: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

他深受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影响,被誉为中国近代的“治国之才”,他的家书更是传世之作,被誉为家风的典范。

以下是我为你摘录的曾国藩家书经典内容。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1. 相忍为国大丈夫应该心怀忍耐之心,忍辱负重,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只有相互忍让、相互谅解,国家才能和平稳定地发展。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处世要端正,家庭和睦和谐,国家才能治理有方,整个社会才能安定。

个人的修养是国家治理的根本。

3. 修身以达天下修炼自己的品德、修养自己的文化水平,对达到治理天下的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只有在道德层面上做到自律,才能赢得民众的尊敬和拥护。

4. 以民为本,民生至上国家的存亡、繁荣与民生息息相关。

治理国家要以百姓为中心,关注民生问题,解决人民的困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 让幕僚和部将都成为人材治理一个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

要培养幕僚、鼓励部将,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共同担当起治理和发展国家的责任。

6. 尊重他人的才华和意见作为一位领导者,要尊重别人的才华和意见。

要善于倾听,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不固执己见,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成效。

7. 正直廉洁,严于律己作为治理者,必须保持正直廉洁的品行。

严于律己,做到廉正自律,才能树立榜样,赢得民心。

8. 勤勉奋发,不贪图安逸治理国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勤勉奋发不懈努力。

不能沉迷于安逸享乐,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进取的精神。

9. 富国强兵,抵御外患国家的安全是治理者的责任所在。

要提倡军事强国的建设,保卫国土,抵御外患,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10. 恪守诺言,言行一致作为治理者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言行合一。

只有恪守诺言,赢得民心,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以上是我为你摘录的曾国藩家书经典内容,这些经典思想展现了曾国藩治国思想的精髓,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希望这些摘录能够给你带来启发,并能在你的生活和事业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作 者: 汪谷
曾国藩的教子六字经 >>淘宝网实惠入口<<
曾国藩教子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பைடு நூலகம்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勤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百善孝为先。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日常饮食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穿戴就是一件青缎马褂,而且一穿就是三十年。子女婚姻,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如果无所依靠,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曾国藩一生谦虚诚敬,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佚骄。他教育子弟待人宽厚、宽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叮嘱: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为此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读家风,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添茶。不许子女斥骂仆佣,不许轻慢邻居,不许仗势欺人。

曾国藩治家格言

曾国藩治家格言

曾国藩治家格言1、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3、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4、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6、善人种德,降祥于天。

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8、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9、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0、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11、轩冕而敬,伪也。

匿就而爱,私也。

1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3、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14、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

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5、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16、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8、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9、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

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20、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21、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22、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3、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4、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25、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6、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7、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28、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29、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30、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31、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32、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

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33、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34、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曾国藩家训要点

曾国藩家训要点

曾国藩家训要点上部一、谁来拯救笨小孩1.自我教育;2.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做到反省反思与学习,并记在日记里,写在家信里,用于家庭教育;3.信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

二、无一日不读书1.读书只为两事,一为进德(树立人生信仰),二为修业(有特长,有专业);2.不要忘记买书的初衷,要细心研读,持之以恒,并做札记;3.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读书的种子);4.人的气质是天生的,很难改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气质;5.读书方法:一要读经典,二是一书不尽不读新书,三要培养读书兴趣和方向;6.不可一日不读书。

三、撑起两根穷骨头1.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2.做官的根本——穷(清廉);3.曾国藩为什么这么看重“穷”字?一穷是保身之道(官场上),二穷是善身之道(远离钱权交易),三和人生信仰有关(标准儒生,崇尚仁爱忠恕、礼义廉耻);他曾说过:不要钱,不怕死;4.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四、养得胸中一种恬静1.节欲、节劳、节饮食;2.戒多言、戒怒、戒忮求(嫉妒贪婪);3.倭仁建议曾国藩:一记日记,二要敬(存敬畏之心),要慎独;4.唐鉴送给曾国藩一个字:静;5.具体方法:一养成静坐的习惯,二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五、最败人的两个字1.败人两字,非傲即惰(懒:无所事事;惰:做无聊的事);2.曾国藩用人,看重“诚”——正社会之楷模;3.曾国藩的成就大部分取决于勤;4.早起好处:学习的时间多了;思路清晰,工作有效率;养成一个人优良的品格;5.勤在个人——养生、养品,勤在家庭——万事兴,勤在团队——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风气;六、小家里的大智慧1.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2.齐家是修身与治国的桥梁和纽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3.曾国藩的家庭观: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和以治家(孝悌、贵兄弟和睦、良好的家庭氛围);勤以持家(家庭成员要勤、家长要带头勤——读书、种菜、养鱼、养猪、早起、扫地、祭祀、维持一团和气);4.每天只要能抽一点时间陪家人、陪孩子,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曾纪泽。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曾国藩,这个名字可真不陌生。

他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教育家、思想家。

他的家训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名言,看看其中的真谛。

一、修身齐家1.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简单易懂,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修身,首先得从自己做起。

人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齐家,家庭和睦,才有力量。

一个人能把家里管好,才能想更远的事,像治理国家、造福百姓。

1.2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也是曾国藩很看重的一句。

交朋友得讲究品质,文人之间的交流,是心灵的碰撞。

朋友不仅是玩乐,更是互相支持、互相激励。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难能可贵。

二、勤勉与学习2.1 “不怕慢,就怕站。

”这句话很形象,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

很多人总想一蹴而就,然而成功往往需要耐心和坚持。

每一步都算数,每一点进步都值得欣慰。

只要你在前行,就不会离目标太远。

2.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曾国藩强调了学习的必要性。

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塑造品格。

书本里藏着智慧,教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

2.3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句话用在学习上也很合适。

学习的过程就像交朋友,有时需要“见面”。

今天的知识,明天就可能用得上。

把握时间,抓住机会,才不会让知识从手中溜走。

三、为人处世3.1 “言必行,行必果。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说话得有信用,做事要果断。

很多人说话大话连篇,却常常做不到。

这就容易让人失去信任。

而信任一旦失去,重建可就难了。

3.2 “德不孤,必有邻。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拥有良好品德的人,自然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一个人若有真诚和善良,总能遇到那些温暖的力量。

做人就是要真诚,待人以诚,才能收获真情。

四、总结曾国藩的家训名言,虽是古人的智慧,却在现代依然闪耀着光辉。

曾国藩的齐家格言励志

曾国藩的齐家格言励志

曾国藩的齐家格言励志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励志集锦曾国藩这个人在齐家方面的魄力与见识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以供参阅。

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1.不要沾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余财古人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都是很重的。

家庭对事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每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家庭。

成功领导者的成功,也不仅仅是在政坛上。

那么,曾国藩的齐家艺术,对我们领导者应该有什么启示呢?从本讲开始,我们就开始讨论曾国藩的齐家艺术。

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留下了六条非常值得深思的格言。

这一讲先讲前三条。

2.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旧中国的社会是个官本位的社会,做官自然是最好的职业,然而做官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在封建官场上,升官与发财总是连在一起的。

曾国藩从一个农家子弟,做到两江总督,可谓享尽了人生的荣华。

但对于宦海的险恶,以及仕宦人家的不旋踵而败,曾国藩也有着比常人都要深刻的体会。

道光年间,曾国藩的妹夫王待聘到京城来找曾国藩,希望“得一官以养家”。

曾国藩知道妹夫的家境很困难,但对于做官一事,却很不以为然。

他认为,“宦海风波,安危莫测,小官小吏,尤其会遇到很多危险,我经常看到那些在官场上跑腿办事的,他们的下场很少有好的”,因而他再三劝王待聘“在家里勤勤恳恳做点事情,不必外出做官”。

在给夫人的家信中,曾国藩也说:居官不过是偶然之事,居家才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即使一旦罢官,也不会失去兴旺的气象。

如果贪图衙门的热闹,不立长远的基业,那么罢官之后,就会觉得气象萧索。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早做打算。

希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的时候,能常常作家中没有人做官这样的想法,时时有谦恭省俭的意思,这样就会福泽悠久了。

3.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常常作家中没有人做官之想4.官场无常官场无常。

曾国藩见惯了仕宦之家的衰败,所以极力教育和鼓励子弟读书,以求得家道的悠久气象,希望家庭的气运不要由他一世而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六条齐家格言【重点提示】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不要沾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余财古人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都是很重的。

家庭对事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每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家庭。

成功领导者的成功,也不仅仅是在政坛上。

那么,曾国藩的齐家艺术,对我们领导者应该有什么启示呢?从本讲开始,我们就开始讨论曾国藩的齐家艺术。

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留下了六条非常值得深思的格言。

这一讲先讲前三条。

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旧中国的社会是个官本位的社会,做官自然是最好的职业,然而做官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在封建官场上,升官与发财总是连在一起的。

曾国藩从一个农家子弟,做到两江总督,可谓享尽了人生的荣华。

但对于宦海的险恶,以及仕宦人家的不旋踵而败,曾国藩也有着比常人都要深刻的体会。

道光年间,曾国藩的妹夫王待聘到京城来找曾国藩,希望“得一官以养家”。

曾国藩知道妹夫的家境很困难,但对于做官一事,却很不以为然。

他认为,“宦海风波,安危莫测,小官小吏,尤其会遇到很多危险,我经常看到那些在官场上跑腿办事的,他们的下场很少有好的”,因而他再三劝王待聘“在家里勤勤恳恳做点事情,不必外出做官”。

在给夫人的家信中,曾国藩也说:居官不过是偶然之事,居家才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即使一旦罢官,也不会失去兴旺的气象。

如果贪图衙门的热闹,不立长远的基业,那么罢官之后,就会觉得气象萧索。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早做打算。

希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的时候,能常常作家中没有人做官这样的想法,时时有谦恭省俭的意思,这样就会福泽悠久了。

【忠告】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常常作家中没有人做官之想官场无常。

曾国藩见惯了仕宦之家的衰败,所以极力教育和鼓励子弟读书,以求得家道的悠久气象,希望家庭的气运不要由他一世而衰。

我细思,天下凡是官宦家族,往往至多一代人便享用殆尽,其子孙后代也开始骄逸懒散,继而放荡不羁,最终走向堕落,能侥幸延续一两代是很少见的。

巨商富贾的家族,勤俭的能延续三四代;农耕读书的家庭,谨慎朴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敬长辈、与人友善的家庭,则能延续十代八代。

我今生依靠祖宗积德,顺利得志,唯恐我一人享用殆尽,因此教育各位弟弟和儿辈,共同立志发奋成为耕读、孝悌、与人友善的家庭,而不愿成为仕宦家族。

他又说:我深知自己学浅才疏,谬得高位,所时时留心的,是此时我虽在宦海之中,却时刻作着弃官上岸的打算。

要使得罢官回家的时候,我自己可以淡泊处之,妻子可以吃苦,可以对得起祖父兄弟,对得起家族乡党,仅此而已。

在给儿子的信中,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我不思自己的子孙做大官,只愿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既可以过安乐的生活,也可以过俭约的生活,这,就是君子。

一般人之所以希望子孙后代做大官,是因为做大官有权有势,有显赫的门第,有丰厚的钱财。

曾国藩之所以不愿做大官,是因为他看惯了盛极而衰后的艰难、悲惨和世态炎凉。

所以当曾家的富厚堂修成以后,曾国藩在给家人的信中反复叮嘱,门外挂匾时,一定不要挂“侯府”、“相府”之类字样。

他说,这些东西都是靠不住的。

如果这个匾一挂出去,曾家人自然就会有优越感,就会忘乎所以,那样离家道衰败也就不远了。

【忠告】为官者的家人一旦有优越感,离家道衰败也就不远了。

【自检】你认为什么才是家庭的长远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不要沾上官宦人家的习气崇尚俭朴的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

曾国藩治家,也十分崇尚俭朴。

他说自己“生平好以俭字教人”,他认为一个家庭,只有崇尚俭朴才可以长久,他说:居家之道,只有崇尚俭朴才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与俭朴相反的,是官宦习气。

曾国藩认为,齐家之道,最忌讳就是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

他说:我当了二十年的官,不敢染上一点官宦的习气,饮食起居,还是保留着寒素家风,非常俭朴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太丰盛我是不敢的。

他在一封家信中,详细分析了其中的道理:看历史上国和家的兴旺,都是由于能够克勤克俭带来的;历史上国和家的衰败,都是由于不能克勤克俭带来的。

……现在衙署中服役的人数很多,厨房中每天的花费,也可以称得上是奢侈了。

我在两江总督任上卸任时,还存留有两万两的养廉金,如果像现在这样放手去花,很快就会花光。

我当初带兵时,下决心不损公肥私,现在看来是基本上做到了。

但我也不希望子孙过于贫困,以致被-迫低声下气地去求人。

只是希望你们能够勤俭节约,善于持家而已。

所以他要求家中的用度一定要有计划。

他说:至于家中的用度,绝对不能没有计划。

崇尚奢侈,漫无节制,这是败家的气象。

一定要爱惜物力,不要丢了寒士的家风。

不要怕寒碜这两个字,不要怕吝啬这两个字;不要贪图大方这两个字,不要贪图豪爽这两个字。

他的弟弟曾国潢是主持家务的,曾国潢曾经写信给曾国藩,说家里已经很节俭了。

曾国藩就回信给曾国潢说:俭这个字,你来信说自己时时刻刻都在注意,我听了很是感到安慰,但这件事做起来恐怕并不容易。

习惯了奢侈的生活,再想回过头来过俭朴的日子,那比登天还难。

就比如进城的时候,过去只用两名轿夫,一名挑夫,现在进趟城轿夫挑夫加上其他的跟班已经增加到了十几人。

你想回过头来只用七八人都不可能,况且回到过去的三四人呢?还是要随处留心,牢记有减无增这四字,这就很好了。

他还用前辈的俭朴来不厌其烦地教育家里的后代们,他说:我们家累世以来,一直是以孝悌勤俭传家。

我的老祖父、祖父都是天未亮就起床,整个一天里没有片刻的闲暇。

老祖父小的时候在陈氏宗祠里读书,正月上学,他的父亲给了他一百文铜钱,作为零花,五月份回家的时候,只用去了两文,将剩下的九十八文还给了他的父亲。

我的祖父在我入了翰林之后,还是亲自种菜收粪。

我的父亲如何勤俭,更是你们所能亲自看到的。

现在家中境地虽然渐渐宽裕起来,但你们切切不可忘记先世的艰难。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荆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俭字工夫,第一不要穿华丽的衣服,第二不要多用下人雇工。

为了保持以俭持家的家风,避免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曾国藩有一条原则,就是不与官宦习气太重的人家联姻。

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儿女联姻,一定要找勤俭孝友之家,不要与做官的人家联姻,这样才不会助长子弟们奢侈懒惰之习气。

有一次,一个姓常的家族想跟曾国藩攀亲家。

曾国藩得知这件事之后,坚决不同意,倒不是门不当,户不对,而是他认为对方官宦的习气太重。

在给弟弟们的信中,他解释说:常家欲与我结婚,我所以不愿意,是因为听说常家的公子最好依恃父辈的权势作威作福,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一大批仆从,恐怕他们家有官宦人家的骄奢习气,会乱我的家规,诱坏我家的子弟。

所以我是不能跟他们联姻。

所以在曾纪泽的婚事上,曾国藩专门写信给家里,希望能在乡间选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

曾国藩对俭朴这两个字,确实是很看重的。

有一次他的家人把老房子给装修了一下,花了7000串钱。

他得知后十分不安,他在给曾纪泽的信中说:修理旧屋,为什么要花钱七千串之多?即使是新盖的房屋,也不应费钱这么多。

我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竟然先这样做了。

在日记中,曾国藩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之心:接到腊月廿五日的家信,知道修整富厚堂房屋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实在是太让我惊讶了!我生平以买地盖房为为官者的恶习,发誓不这样做。

不料靡费如此,还有何脸面见人!平日所说的话却无法实现,真是太可羞了!连修个房屋都这样,以后各种事情都会奢侈,不用问就可以知道。

大官家里的子弟,没有一个不骄奢淫逸的,我实在是太担心了!还有一次,曾国藩的家人商量着要在黄金堂买地盖房。

曾国藩听说后专门写了一封信给曾国潢,告诫他千万不可如此。

他说:家里的事情有你照料,我很放心,但黄金堂买田盖房的事情,这是一件造孽的事情,我心里十分不安,不但生前做人不安,就死了后做鬼也是不安。

所以特此预告贤弟,千万不要这样做。

你如果听我的,我就感激你;你如果不听我的,我就恨你。

如果你非要这样做,我就以公函的形式将我的那一份捐出去。

曾国藩的五位兄弟都成家之后,曾家的人口渐渐增多,弟弟们便新建了不少房子,曾国藩很不高兴。

后来在外带兵的曾国荃更是在家乡修建了华丽的“新大夫第”,他阻止无效,就发誓此生此世,决不踏入“新大夫第”半步。

后来他果真没有踏入新屋一步,直到卒于任所。

曾国藩每餐的饮食也十分简单,他的心腹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有一次,曾国藩和赵烈文在闲聊,这时候下人拿了一张纸给曾国藩看,曾国藩点了点头,转过脸来问赵烈文:“你猜猜这是什么东西?”赵烈文猜不出来。

曾国藩说:“这是我的食单。

每顿饭一个大碗,一个小碗,三样菜,共五份,不要丰盛,但一定要提前一天定下来。

”赵烈文说:“我在您这里已经很长时间了,发现您吃的菜中连鸡鸭之类都没有,好象也没有火腿。

”曾国藩笑着说:“住年人家送过,我从来不收,现在已经成了风气,很久没有人送了。

就是绍兴酒也是一斤一白地零买。

”赵烈文感慨地说:“大清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总督衙门。

”曾国藩说:“以后你替我写墓志铭,这些都是作料。

”说罢,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有一次巡视扬州一带。

总督来到,扬州盐商自然不敢怠慢,特地摆了一桌非常丰盛的宴席,山珍海味,罗列了满满一桌子。

然而曾国藩从头到尾,仅仅稍微吃了一点面前的几道菜,事后他对人说:“一食千金,我不忍心吃,而且也不忍心看。

”他30岁那年,曾做了一件青缎马褂,但平时舍不得穿,只是遇到庆贺及新年时才穿一下,这件衣穿了30年,还如同新衣一般。

他很自豪地对人说:“古人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而在我看来,衣服也是新的不如旧的好。

你看今天的衣料,哪里比得上当年的精细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