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活检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髓检验》课件

《骨髓检验》ppt课 件
目 录
• 骨髓检验概述 • 骨髓检验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骨髓检验的步骤与操作 • 骨髓检验的结果解读 • 骨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 骨髓检验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骨髓检验概述
骨髓检验的定义
骨髓检验
指通过采集骨髓液,对骨髓成分、细 胞等进行检查,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 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的一种实验室诊 断方法。
禁忌症
严重感染
骨髓检验可能导致感染,对于严 重感染的患者应谨慎考虑。
凝血障碍
骨髓检验需要抽取骨髓液,对于凝 血障碍的患者可能导致出血。
过敏体质
对骨髓检验使用的药物或器材过敏 的患者应避免进行。
注意事项
遵循无菌操作
骨髓检验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 原则,防止感染。
确保患者安全
在抽取骨髓液时,应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舒适。
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 进行骨髓检验可以监测治 疗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 案。
骨髓检验的方法
骨髓穿刺术
骨髓活检
通过采集骨髓液进行检验,需要专业医生 操作。
通过采集骨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 于了解骨髓增生程度和病理变化。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流式细胞术
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等,有助 于诊断和分型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
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等标志物,有助于 鉴别和分类各种白血病细胞。
02
骨髓检验的适应症与禁忌 症
适应症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骨髓检验是诊断血液系统 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贫血 、白血病、淋巴瘤等。
评估病情和预后
通过骨髓检验可以了解病 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监测治疗效果
目 录
• 骨髓检验概述 • 骨髓检验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骨髓检验的步骤与操作 • 骨髓检验的结果解读 • 骨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 骨髓检验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骨髓检验概述
骨髓检验的定义
骨髓检验
指通过采集骨髓液,对骨髓成分、细 胞等进行检查,以协助诊断血液系统 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的一种实验室诊 断方法。
禁忌症
严重感染
骨髓检验可能导致感染,对于严 重感染的患者应谨慎考虑。
凝血障碍
骨髓检验需要抽取骨髓液,对于凝 血障碍的患者可能导致出血。
过敏体质
对骨髓检验使用的药物或器材过敏 的患者应避免进行。
注意事项
遵循无菌操作
骨髓检验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 原则,防止感染。
确保患者安全
在抽取骨髓液时,应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舒适。
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 进行骨髓检验可以监测治 疗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 案。
骨髓检验的方法
骨髓穿刺术
骨髓活检
通过采集骨髓液进行检验,需要专业医生 操作。
通过采集骨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 于了解骨髓增生程度和病理变化。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流式细胞术
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等,有助 于诊断和分型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
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等标志物,有助于 鉴别和分类各种白血病细胞。
02
骨髓检验的适应症与禁忌 症
适应症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骨髓检验是诊断血液系统 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贫血 、白血病、淋巴瘤等。
评估病情和预后
通过骨髓检验可以了解病 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监测治疗效果
第三章骨髓象检查ppt课件

胞的密度或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估计骨髓有核细
胞的增生程度。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估计标准
━━━━━━━━━━━━━━━━━━━━━━━━━━━━━━━━━━━━━━━━━━━━━
增 生 程 度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成熟RBC︰有核细胞 1︰1 10︰1 20︰1 50︰1 200︰1
第三章 骨髓象检查
2019
-
1
第一节 概
一、临床应用
述
(一)确诊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二)协助诊断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三)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
2019
-
2
二、适应证与禁忌症
适应证:凡有末梢血任何类型血细胞不明原因的过
多过少、或出现幼稚细胞,不明原因的肝、脾、淋巴结
肿大,不明原因的发热、骨痛或恶病质,疑有血液恶性
2019 6
(四)干抽(dry tap)
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而抽不出骨
髓液或只得到少量血液。常见于:
①原发性和继发性骨纤;
②骨髓极度增生,细胞过于紧密结实,如白
血病、真红等; ③骨髓增生减低,如再障; ④肿瘤骨髓浸润,包括淋巴瘤、 MM 、骨髓转 移癌。 2019
7
四、骨髓涂片、染色及其质量保证
有无各类幼稚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⑵注意观察红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⑶有无其他异常细胞出现。 ⑷观察血小板有无数量、形态、颗粒、聚集性等异常。 ⑸观察有无血液寄生虫。 3.报告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4.填写诊断意见
2019 16
2019
-
17
4.填写诊断意见:
⑴肯定性诊断: ⑵符合性诊断:
⑶疑似性诊断:
2019
骨髓的细胞学检查PPT课件

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
胞体:直径10-16μ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不到核直径的一半;
核膜增厚,染色质粗糙,紧密 核仁: 消失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颗粒。
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胞体: 10-15μ,圆形 胞核: 两端钝圆呈带状,弯曲如“S”形、 “U”形 胞浆: 淡粉色
常见病例
各类白血病 各类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正常骨髓象或某些贫血 再障(慢性型)、粒细胞 缺乏症 再障(急性型)
3)观察巨核细胞 4) 有无异常细胞 5) 选择油镜检查区域
(2)油镜检查: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观察
1) Nucleated cell分类计数:根据细胞多少,分别计数 200或500个细胞,计算各系列细胞及其不同发育阶 段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粒红比(M:E)
骨髓的细胞学检查
•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证和一般技术 • 骨髓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及形态特点 • 骨髓象检查 • 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证和一般技术
1.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患者多次检查外周血象有异常 患者有原因未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 看恶性肿瘤患者有无骨髓转移 协助诊断类脂质沉积病 造血干细胞的计数和培养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蓝,但较原红稍浅, 血红蛋白开始形成,出现在核周围,无颗粒
胞体:直径8-15μm
中幼红细胞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染色质粗糙 排列成堆,其中有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列, 深紫色,核膜明显,无核仁
缺点
1.造血组织的天然结构已遭破坏,无法 判断红髓、黄髓比例
(医学课件)骨髓活检

骨髓活检的结果可以解读出哪些信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
正常细胞减少
巨核细胞发育受抑
白血病的骨髓象
病态造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象可见病态造血,如核浆发育不同步、巨幼样变、分叶过多或过少、胞质中出现空泡或棒状小体等。
造血组织比例失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象可见造血组织比例失调,如非造血组织增多而造血组织减少。
原始细胞增多
02
成熟细胞比例
成熟细胞占比较大,如粒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占比较大,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正常。
由于骨髓代偿性增强,红细胞增生旺盛,但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贫血的骨髓象
红细胞增生
粒细胞比例减小,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现象。
粒细胞减少
巨核细胞增生以代偿性增加为主,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巨核细胞增生
骨髓活检还可以用于诊断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医生可以根据活检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骨髓活检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进展情况。如果患者的治疗无效或疾病复发,医生可以通过骨髓活检进一步了解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活检样本,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以及是否存在任何异常细胞或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象可见原始细胞增多,可占据多数甚至绝对的骨髓有核细胞比例。
成熟障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象可出现成熟障碍,如粒系、巨核系和红细胞系均可见不同程度的不成熟现象。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象
05
注意事项
准确取材
取材部位要准确,一般选择髂骨或胸骨。
(医学课件)骨髓活检

VS
骨髓活检在骨髓储备功能的评估中 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对于需要进行 大手术或遭受严重创伤的患者,了 解其骨髓储备功能有助于判断其术 后恢复能力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 肿瘤的患者,了解其骨髓储备功能 有助于评估其病情和治疗效果。
04
骨髓活检的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骨髓活检 主要用于诊断以下 疾病
2. 骨髓造血功能障 碍,如再生障碍性 贫血、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等。
1. 血液系统恶性肿 瘤,如白血病、淋 巴瘤、骨髓瘤等。
适应症和禁忌症
3. 疑似有骨髓转移的恶性肿瘤 。
4. 评估骨髓移植效果和监测疾 病复发。
禁忌症:以下患者不宜进行骨 髓活检
创新研究
骨髓活检作为一种重要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未来将会在基础研究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骨 髓样本的深入研究,可能会发现新的疾病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依据。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
血液病领域
骨髓活检在血液病领域的应用已经较为广 泛,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其在血液病诊 断、预后判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适应症和禁忌症
1. 患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的患者。 2. 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 患有严重感染或炎症的患者。
02
骨髓活检技术
活检准备
医生确定适应症
骨髓活检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症状、体 征和初步检查结果,判断是否
需要进行骨髓活检。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向患者和家属解释骨髓活检 的目的、操作过程和可能的并发 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准备
患者需提前洗澡,避免术后感染; 医生进行皮肤消毒,并局部麻醉。
(医学课件)骨髓细胞学检查ppt演示课件

骨髓细胞学检查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内容
骨髓检查内容与部位 骨髓细胞学检测临床应用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与内容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
2
内容
血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分析
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学检查特点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形态演变规律 细胞体积 由大到小,但是巨核细胞系相反,早幼粒较原粒大 巨核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由圆形或椭圆形到不规则, 淋巴、粒系和红系基本上为圆形不变 量 细胞质 染色 颗粒 大小 由少渐多,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由深蓝变浅,甚至淡红,红系最终为橘红色 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到嗜天青颗粒(早幼粒)在到特异 性颗粒,红细胞一般无颗粒 由大到小,由规则变不规则,甚至分叶,红系形态一直规 则到最终脱;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由细致疏松渐变为粗糙、致密或凝集成块,着色由浅变深。 由有到无 由大到小,巨核细胞相反
增生程度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成熟红细胞: 有核 细胞 1: 1 10: 1 20: 1 50: 1 200: 1 有核细胞均数/高倍 镜视野 >100 50-100 20-50 5-10 <5 常见病例 急慢性白血病 急慢性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呈椭圆形,直径12-16um。胞核圆形,占细胞的1/2,偏位。 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可见车轮状排列,核仁基本 消失。胞质量多,呈不透明灰蓝色,近核处有淡染区,有时可 见空泡或少数嗜天青颗粒
.
36
浆细胞系
浆细胞(Plasmocyte)
内容
骨髓检查内容与部位 骨髓细胞学检测临床应用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与内容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
2
内容
血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分析
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学检查特点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形态演变规律 细胞体积 由大到小,但是巨核细胞系相反,早幼粒较原粒大 巨核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由圆形或椭圆形到不规则, 淋巴、粒系和红系基本上为圆形不变 量 细胞质 染色 颗粒 大小 由少渐多,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由深蓝变浅,甚至淡红,红系最终为橘红色 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到嗜天青颗粒(早幼粒)在到特异 性颗粒,红细胞一般无颗粒 由大到小,由规则变不规则,甚至分叶,红系形态一直规 则到最终脱;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由细致疏松渐变为粗糙、致密或凝集成块,着色由浅变深。 由有到无 由大到小,巨核细胞相反
增生程度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成熟红细胞: 有核 细胞 1: 1 10: 1 20: 1 50: 1 200: 1 有核细胞均数/高倍 镜视野 >100 50-100 20-50 5-10 <5 常见病例 急慢性白血病 急慢性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呈椭圆形,直径12-16um。胞核圆形,占细胞的1/2,偏位。 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可见车轮状排列,核仁基本 消失。胞质量多,呈不透明灰蓝色,近核处有淡染区,有时可 见空泡或少数嗜天青颗粒
.
36
浆细胞系
浆细胞(Plasmocyte)
(医学课件)骨髓活检

3. 骨肿瘤:骨髓活检可以用于 诊断是否存在骨肿瘤,以及肿 瘤的性质和分期等,有助于制 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骨髓活检的适用人群
骨髓活检适用于以下人群
2. 有家族遗传性血液病史、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 接受过放化疗等的患者,需要进行骨髓检查以了 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1. 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 大等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骨髓检查以排除血液 系统疾病。
骨髓活检的目的
01
02
03
04
骨髓活检主要用于诊断以下几 类疾病
1. 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 血病、淋巴瘤等,通过骨髓活 检可以了解骨髓增生程度、细 胞比例是否异常,以及是否存 在异常细胞等,有助于明确诊 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是 一种骨髓细胞发育异常的疾病 ,通过骨髓活检可以观察到骨 髓细胞的形态和发育情况,帮 助确诊和治疗。
04
结果解读
正常骨髓象特点
骨髓增生程度
粒系细胞
正常骨髓象增生程度为活跃,细胞数和有核 细胞比例均在正常范围内。
正常骨髓象中粒系细胞比例约占40%-60% ,包括各阶段的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 碱性粒细胞等。
红细胞系
巨核系细胞
正常骨髓象中红细胞系细胞比例约占20%30%,包括各阶段的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 胞。
05
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骨髓活检的并发症
感染
骨髓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可能导致局部 感染。
疼痛
活检后患者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
出血
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
气胸
在某些情况下,骨髓活检可能导致气胸。
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感染
如发生感染,需应用抗生素治疗。
骨髓活检术操作及护理常规PPT

操作方法
骨髓检查需要抽取骨髓标本,骨髓穿刺一般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执行的特 殊穿刺检查,穿刺前会为患者进行认真的消毒处理,并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 行操作。术前会给患者注射麻药作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痛苦。骨髓穿刺一般 在患者的髂骨上进行。患者需要侧身卧床,医生会在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选取 适当的部位进行穿刺,一般只抽取极少量的骨髓这不会使得患者的骨髓量有明 显减少,也不会影响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抽取的骨髓标本一般需要立即做涂 片处理或抗凝处理,以便进行各种化验检查。在患某些血液病或怀疑有骨髓转 移的恶性肿瘤时,骨髓检查可能要进行多次,用于判断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此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骨髓检查。
202X
骨髓活检术操作及护理常规
演讲人
概
念 01
概念
骨髓活检术全称为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是采用特制的穿刺针取一小块 0.5~lcm长的圆柱形骨髓组织来做病理学检查的技术。操作方法与骨髓穿刺术 完全相同,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骨髓组织结构,能弥补骨髓穿刺的不足。
目的
骨髓穿刺检查在大部分病人中可以成功,但是如果遇到了“干抽”现象,即抽不出 骨髓液时,就无法诊断。这种情况见于骨髓硬化症、骨髓纤维化症(原发性和继发 性),尤其是恶性肿瘤(像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的骨髓转移所致骨 髓纤维化以及某些白血病(例如毛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穿刺术常不能 成功。采用骨髓活检术就能够弥补骨髓穿刺术的不足,而且活检取材大,不但能了 解骨髓内的细胞成分,而且能保持骨髓结构,恶性细胞较易识别,便于病理诊断。 还有些疾病的诊断需要了解骨髓组织结构,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就需要骨髓病理学检查。骨髓活检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组织多少的了解有一定意义;骨髓活检组织切片的原始细胞分布异常 (ALIP)现象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另外,骨髓活检对骨髓坏 死或脂肪髓的判断也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出血和坏死:未经治疗的急性白血 病的骨髓中,很少见到出血和坏死。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变化:
• 变化过程
– 治疗前:
• 骨髓的造血组织明显增生,紧密成片的母细胞
– 治疗后
• 转变成完全“再障”型的骨髓图象
– 恢复到正常图象。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变化:
• 变化特点
– 坏死 – 增生低下 – 不增生
.
骨髓非造血成分
• 成纤维细胞 • 内皮细胞 • 肥大细胞 • 吞噬细胞 • 成骨细胞 • 破骨细胞 • 血管与血窦 • 间质粘多糖
.
脂肪细胞
• 来自未分化间叶细胞 • 胞体大,胞浆充满中性脂肪呈透明状,核被脂
肪挤向胞膜而呈狭长弧形或无胞核 • 正常成人骨髓脂肪细胞数量与造血细胞数量约
各占一半
– 如脂肪细胞增多,造血细胞必然减少,反之亦然。 骨髓病理学上以此来评价骨髓增生程度。
.
骨髓纤维化
• 早期:全血细胞增生伴轻度纤维组织增生, 三系混合性增生,间质中正常分散的网状 纤维变粗或局灶性增生.
• 中期:骨髓组织萎缩和纤维化,粒红两系不 同程度减少或消失,巨核系消失最晚.网状 纤维更粗并出现胶原纤维.
• 晚期:骨髓纤维化骨质硬化
.
纤维化
.
急性骨髓纤维化
• 骨髓活组织检查不能诊断(仅仅报告网 状纤维情况)
• “再障”型,脂肪空泡之间可见到网状 纤维支架。
• 少数病例网状纤维增多,相互吻合。有 的淹没在成片的母细胞之中,大多数围 绕扩张的血窦。
.
其他变化:
• (1)血管的改变:约1/4的活检标本可见 到血窦的改变。
– 在成片浸润的母细胞之间,血窦扩张,内层 衬有单层肿胀的内皮细胞--海绵样。
– 在血窦内可有个别散在的母细胞或成堆的母 细胞。
.
急性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诊断:骨髓涂片 • 骨髓活检
– 补充
.
骨髓活检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
– M7 – 骨髓填塞 – 骨髓增生低下 – 骨髓纤维化,骨髓干抽 – 补充骨髓涂片信息
• 骨髓细胞空间定位 • 骨髓间质
– 提示预后 – 化疗后活检的变化可给予比涂片稍多的信息。
.
骨髓形态改变
– 大体
.
骨髓纤维化
• 骨髓纤维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往往原因不明,而继 发性常出现于淋巴增殖性疾病,霍奇金 氏淋巴瘤,转移性癌,多发性骨髓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原发性血小板增 多症等。
.
骨髓纤维化
• 骨髓纤维组织增生 • 诊断必须骨髓活组织检查 • 正常骨髓组织被纤维组织所取代 • 骨髓病理改变分三期
.
巨核细胞
• 正常情况下,巨核细胞是骨髓三系细胞 中数量最少的,体积是最大的,约占有 核细胞的1%。
.
巨核细胞
• 正常值 1--3个 每3个高倍视野 • 增加 超过3个 2个高倍视野 • 少见 4个以上高倍视野看到1个 • 全片没有
• 散在 成簇 位置 体积 细胞核
.
巨核细胞形态
• 正常:20--50µm 核分叶,3叶以上。染色质细。 细胞边界清楚。
.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 骨髓活检组织学
– 骨髓轻度或中度增生,结构脂肪减少 – 红系增生 – 粒系增生 – 巨核系增生,多形性聚集,不典型性表现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 JAK2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骨髓活检
– 正常或轻度增生骨髓相, – 巨核细胞明显增多,巨核细胞的体积大小不
一,并聚集成簇。 – 血小板增多的界限下调
• 侏儒型:15--20µm 核至少分3叶,边缘清楚。 • 园形核:细胞直径大于20μm,核呈圆形,核染
色质粗,不见核仁 • 巨大型:50--120µm 染色质各异。边缘清楚或不
清楚。 • 未成熟型:15--25µm,染色质细,核园或卵园。 • 淋巴样:需用免疫标记(F8, CD42b等)
.
巨核细胞形态2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只有脂肪 脂肪细胞之间 脂肪细胞之间 高倍视野 高倍视野
1-3个细胞 12-20个细胞 < 5个脂肪细胞 > 5个脂肪细胞
• 成年人 2-4级 • 60岁以上 1-3级
.
造血组织面积
• 1.极度低下:造血组织面积<20(vol)% • 2.较低下:造血组织面积≥20%<40% • 3.大致正常(明显活跃):造血组织面积
骨髓活检在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 应用
骨髓组织学
.
骨髓活检
• 造血细胞密度及其所占的百分比 • 造血组织的分布 • 骨髓间质病变 • 骨组织结构变化
• 结合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
.
形态学
• 骨髓活组织检查:骨髓切片:组织学 • 骨髓吸取:骨髓涂片:细胞学 • 石蜡包埋:塑料包埋 • 酶的组织(细胞)化学 • 免疫标记:荧光标记 • 染色体检查:比较基因杂交 • 原位杂交:原位PCR
• 红髓增加,骨小梁变狭
.
急性白血病的组织学变化:
• 初起病时:孤立的恶性细胞簇,粒系白 血病最初表现在小梁旁,邻近小动脉和 动脉毛细血管,形成典型的袖套样浸润。 淋巴样白血病呈弥漫性分布,没有特殊 的定位。
.
急性白血病的组织学变化:
• 经典的变化:
– 白血病母细胞呈片状浸润,脂肪细胞减少, 正常造血细胞减少,并分散或淹没在增生的 母细胞中,
纤维,呈绿色
.
网状纤维
.
网状纤维稀疏密度进行分级:
• 大部分正常人骨髓
– 网状纤维为0~1级,偶而也可有二级者 – 正常时网状纤维主要集中在血管周围。在评估骨髓
中网状纤维的含量时,上述部位的网状纤维应排除。
• 骨髓纤维化
– 骨髓 中胶原纤维增多,单纯网状纤维增多不称骨髓 纤维化。
– 网状纤维在“+++”以上,并有胶原纤维增生占视野 1/3 以上者诊断为骨髓纤维化或纤维化期。
.
母细胞数量
• 常规切片中体积大,有核仁的细胞 • CD34+细胞 • >20%, 或母细胞成簇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分类 – 普通型 – 巨核细胞增多型 – 纤维增生型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 PV诊断不依赖于骨髓组织学 • 骨髓活检对疾病的演进提供信息
– 纤维增生>=2级,提示转变成纤维化 – 母细胞>10%,提示转变成MDS – 母细胞>20%,提示转变为AML
.
网状纤维阳性强度及其检出率和 分布方式
• 骨髓纤维化和骨髓转移瘤阳性率最高 • 其次为多发性骨髓瘤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再生障碍性贫血阳性率最低 • 骨髓转移癌的网状纤维总是环绕癌巢分布,而
转移性肉瘤的网状纤维和造血细胞肿瘤组织的 网状纤维总是穿插瘤细胞之间的 • 髓系肿瘤与淋巴系肿瘤,尤其是与骨髓瘤的网 状纤维密度方面有显著不同
.
纤维母细胞
• 来自未分化间叶细胞 • 胞体中等大,梭形,两端尖,核梭形,有核仁 • 胶原纤维 • 骨髓坏死后、骨髓转移瘤、肿瘤或白血病放或
化疗后常引起骨髓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 • 纤维组织增生主要受血小板释放的纤维母细胞
刺激因子及其它多种因子的影响 • 可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病理切片中的胶原
.
Burkhardt 氏158个正常活检标本的 组织定量计值
造血组织
脂肪组织 骨小梁 骨样组织 血窦 水
40±9%
28±8% 26±5% 0.3±0.2% 4.5±2.1% 0.2±0.8%膜、 皮质骨、骨小梁及骨髓造血 组织和血管。
.
增生程度
骨髓切片中细胞与脂肪的比例
• 多形性: 多数偏小,染色质粗。近细胞膜 有分离的细胞核。
• 母细胞: 胞浆深染,核园,染色质细, 核仁(带形)1--3个。
• 固缩型: 孤立核物质,怪异核物质.围绕残 屑.
.
巨核细胞的分布
• 弥漫 (正常,侏儒):血窦附近。 • 成簇(巨大型):5个以上细胞,至少见
到3个簇。 • 成片 (未分化型,多型性)1个大的或2
– 一般不易见到巨核细胞。
.
急性白血病的组织学变化:
• 再障型骨髓:骨髓腔内大部分为结构脂 肪,在脂肪空泡之间有各种细胞成分, 一部分区域为造血成分,其中有典型的 母细胞岛
• 长期化疗后继发的白血病: 增生正常或增 生低下性骨髓,其中有母细胞增多及成 熟障碍现象。
.
急性白血病骨髓支架的变化
• 多数急性白血病骨髓支架不受干扰,没 有胶原纤维形成。在成片母细胞之间有 时可勉强看出被挤压的网状纤维支架。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变化
• 脂肪组织再生 • 造血细胞的再生
– 红系最早恢复,但常有异常表现 – 粒系及巨核系也恢复增生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变化
• 部分缓解或治疗无效者
– 不同程度的残留白血病细胞
• 与再生的正常细胞灶相区别,特别是与原红细胞 及早幼红细胞
• 治疗完全无效的病例
– 骨髓组织学形态可与治疗前完全一样,或仅 有散在少量的坏死区存在
.
粒细胞
• 成熟的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 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组织学 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的粒细胞越幼稚, 形成较窄的2~3层幼稚细胞带,越远离 骨小梁越成熟
.
.
ALIP
.
粒细胞
• 粒系细胞有6个发育阶段,3个系列,即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 细胞:
.
红系细胞
• 红系细胞有5个发育阶段
.
MyeloProliferative Neopasm MPN
•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BCR-ABL1– positive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变化:
• 变化过程
– 治疗前:
• 骨髓的造血组织明显增生,紧密成片的母细胞
– 治疗后
• 转变成完全“再障”型的骨髓图象
– 恢复到正常图象。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变化:
• 变化特点
– 坏死 – 增生低下 – 不增生
.
骨髓非造血成分
• 成纤维细胞 • 内皮细胞 • 肥大细胞 • 吞噬细胞 • 成骨细胞 • 破骨细胞 • 血管与血窦 • 间质粘多糖
.
脂肪细胞
• 来自未分化间叶细胞 • 胞体大,胞浆充满中性脂肪呈透明状,核被脂
肪挤向胞膜而呈狭长弧形或无胞核 • 正常成人骨髓脂肪细胞数量与造血细胞数量约
各占一半
– 如脂肪细胞增多,造血细胞必然减少,反之亦然。 骨髓病理学上以此来评价骨髓增生程度。
.
骨髓纤维化
• 早期:全血细胞增生伴轻度纤维组织增生, 三系混合性增生,间质中正常分散的网状 纤维变粗或局灶性增生.
• 中期:骨髓组织萎缩和纤维化,粒红两系不 同程度减少或消失,巨核系消失最晚.网状 纤维更粗并出现胶原纤维.
• 晚期:骨髓纤维化骨质硬化
.
纤维化
.
急性骨髓纤维化
• 骨髓活组织检查不能诊断(仅仅报告网 状纤维情况)
• “再障”型,脂肪空泡之间可见到网状 纤维支架。
• 少数病例网状纤维增多,相互吻合。有 的淹没在成片的母细胞之中,大多数围 绕扩张的血窦。
.
其他变化:
• (1)血管的改变:约1/4的活检标本可见 到血窦的改变。
– 在成片浸润的母细胞之间,血窦扩张,内层 衬有单层肿胀的内皮细胞--海绵样。
– 在血窦内可有个别散在的母细胞或成堆的母 细胞。
.
急性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诊断:骨髓涂片 • 骨髓活检
– 补充
.
骨髓活检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
– M7 – 骨髓填塞 – 骨髓增生低下 – 骨髓纤维化,骨髓干抽 – 补充骨髓涂片信息
• 骨髓细胞空间定位 • 骨髓间质
– 提示预后 – 化疗后活检的变化可给予比涂片稍多的信息。
.
骨髓形态改变
– 大体
.
骨髓纤维化
• 骨髓纤维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往往原因不明,而继 发性常出现于淋巴增殖性疾病,霍奇金 氏淋巴瘤,转移性癌,多发性骨髓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原发性血小板增 多症等。
.
骨髓纤维化
• 骨髓纤维组织增生 • 诊断必须骨髓活组织检查 • 正常骨髓组织被纤维组织所取代 • 骨髓病理改变分三期
.
巨核细胞
• 正常情况下,巨核细胞是骨髓三系细胞 中数量最少的,体积是最大的,约占有 核细胞的1%。
.
巨核细胞
• 正常值 1--3个 每3个高倍视野 • 增加 超过3个 2个高倍视野 • 少见 4个以上高倍视野看到1个 • 全片没有
• 散在 成簇 位置 体积 细胞核
.
巨核细胞形态
• 正常:20--50µm 核分叶,3叶以上。染色质细。 细胞边界清楚。
.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 骨髓活检组织学
– 骨髓轻度或中度增生,结构脂肪减少 – 红系增生 – 粒系增生 – 巨核系增生,多形性聚集,不典型性表现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 JAK2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骨髓活检
– 正常或轻度增生骨髓相, – 巨核细胞明显增多,巨核细胞的体积大小不
一,并聚集成簇。 – 血小板增多的界限下调
• 侏儒型:15--20µm 核至少分3叶,边缘清楚。 • 园形核:细胞直径大于20μm,核呈圆形,核染
色质粗,不见核仁 • 巨大型:50--120µm 染色质各异。边缘清楚或不
清楚。 • 未成熟型:15--25µm,染色质细,核园或卵园。 • 淋巴样:需用免疫标记(F8, CD42b等)
.
巨核细胞形态2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只有脂肪 脂肪细胞之间 脂肪细胞之间 高倍视野 高倍视野
1-3个细胞 12-20个细胞 < 5个脂肪细胞 > 5个脂肪细胞
• 成年人 2-4级 • 60岁以上 1-3级
.
造血组织面积
• 1.极度低下:造血组织面积<20(vol)% • 2.较低下:造血组织面积≥20%<40% • 3.大致正常(明显活跃):造血组织面积
骨髓活检在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 应用
骨髓组织学
.
骨髓活检
• 造血细胞密度及其所占的百分比 • 造血组织的分布 • 骨髓间质病变 • 骨组织结构变化
• 结合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
.
形态学
• 骨髓活组织检查:骨髓切片:组织学 • 骨髓吸取:骨髓涂片:细胞学 • 石蜡包埋:塑料包埋 • 酶的组织(细胞)化学 • 免疫标记:荧光标记 • 染色体检查:比较基因杂交 • 原位杂交:原位PCR
• 红髓增加,骨小梁变狭
.
急性白血病的组织学变化:
• 初起病时:孤立的恶性细胞簇,粒系白 血病最初表现在小梁旁,邻近小动脉和 动脉毛细血管,形成典型的袖套样浸润。 淋巴样白血病呈弥漫性分布,没有特殊 的定位。
.
急性白血病的组织学变化:
• 经典的变化:
– 白血病母细胞呈片状浸润,脂肪细胞减少, 正常造血细胞减少,并分散或淹没在增生的 母细胞中,
纤维,呈绿色
.
网状纤维
.
网状纤维稀疏密度进行分级:
• 大部分正常人骨髓
– 网状纤维为0~1级,偶而也可有二级者 – 正常时网状纤维主要集中在血管周围。在评估骨髓
中网状纤维的含量时,上述部位的网状纤维应排除。
• 骨髓纤维化
– 骨髓 中胶原纤维增多,单纯网状纤维增多不称骨髓 纤维化。
– 网状纤维在“+++”以上,并有胶原纤维增生占视野 1/3 以上者诊断为骨髓纤维化或纤维化期。
.
母细胞数量
• 常规切片中体积大,有核仁的细胞 • CD34+细胞 • >20%, 或母细胞成簇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分类 – 普通型 – 巨核细胞增多型 – 纤维增生型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 PV诊断不依赖于骨髓组织学 • 骨髓活检对疾病的演进提供信息
– 纤维增生>=2级,提示转变成纤维化 – 母细胞>10%,提示转变成MDS – 母细胞>20%,提示转变为AML
.
网状纤维阳性强度及其检出率和 分布方式
• 骨髓纤维化和骨髓转移瘤阳性率最高 • 其次为多发性骨髓瘤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再生障碍性贫血阳性率最低 • 骨髓转移癌的网状纤维总是环绕癌巢分布,而
转移性肉瘤的网状纤维和造血细胞肿瘤组织的 网状纤维总是穿插瘤细胞之间的 • 髓系肿瘤与淋巴系肿瘤,尤其是与骨髓瘤的网 状纤维密度方面有显著不同
.
纤维母细胞
• 来自未分化间叶细胞 • 胞体中等大,梭形,两端尖,核梭形,有核仁 • 胶原纤维 • 骨髓坏死后、骨髓转移瘤、肿瘤或白血病放或
化疗后常引起骨髓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 • 纤维组织增生主要受血小板释放的纤维母细胞
刺激因子及其它多种因子的影响 • 可用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病理切片中的胶原
.
Burkhardt 氏158个正常活检标本的 组织定量计值
造血组织
脂肪组织 骨小梁 骨样组织 血窦 水
40±9%
28±8% 26±5% 0.3±0.2% 4.5±2.1% 0.2±0.8%膜、 皮质骨、骨小梁及骨髓造血 组织和血管。
.
增生程度
骨髓切片中细胞与脂肪的比例
• 多形性: 多数偏小,染色质粗。近细胞膜 有分离的细胞核。
• 母细胞: 胞浆深染,核园,染色质细, 核仁(带形)1--3个。
• 固缩型: 孤立核物质,怪异核物质.围绕残 屑.
.
巨核细胞的分布
• 弥漫 (正常,侏儒):血窦附近。 • 成簇(巨大型):5个以上细胞,至少见
到3个簇。 • 成片 (未分化型,多型性)1个大的或2
– 一般不易见到巨核细胞。
.
急性白血病的组织学变化:
• 再障型骨髓:骨髓腔内大部分为结构脂 肪,在脂肪空泡之间有各种细胞成分, 一部分区域为造血成分,其中有典型的 母细胞岛
• 长期化疗后继发的白血病: 增生正常或增 生低下性骨髓,其中有母细胞增多及成 熟障碍现象。
.
急性白血病骨髓支架的变化
• 多数急性白血病骨髓支架不受干扰,没 有胶原纤维形成。在成片母细胞之间有 时可勉强看出被挤压的网状纤维支架。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变化
• 脂肪组织再生 • 造血细胞的再生
– 红系最早恢复,但常有异常表现 – 粒系及巨核系也恢复增生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变化
• 部分缓解或治疗无效者
– 不同程度的残留白血病细胞
• 与再生的正常细胞灶相区别,特别是与原红细胞 及早幼红细胞
• 治疗完全无效的病例
– 骨髓组织学形态可与治疗前完全一样,或仅 有散在少量的坏死区存在
.
粒细胞
• 成熟的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 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组织学 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的粒细胞越幼稚, 形成较窄的2~3层幼稚细胞带,越远离 骨小梁越成熟
.
.
ALIP
.
粒细胞
• 粒系细胞有6个发育阶段,3个系列,即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 细胞:
.
红系细胞
• 红系细胞有5个发育阶段
.
MyeloProliferative Neopasm MPN
•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BCR-ABL1– po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