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同位素及其应用练习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同位素及其应用练习

新人教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元素周期律练习十二同位素及其应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稀有金属铟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常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和平板屏幕,如图是铟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115In原子核内有66个中子B.115In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C.115In、113In互为同位素D.115In、113In的化学性质有很大不同2.考古研究中利用715N的测定,分析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

下列关于715N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7B.质子数为15C.中子数为8D.与714N互为同位素3.614C的衰变反应为614C→z14X+−10e,其半衰期(反应物的量被消耗到其初始量的一半需要的时间)为573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614C与z14X互为同位素B.614C与z14X的中子数相同C.612C和614C的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差2D .某考古样品中614C的量应为其11460年前的14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氕、氘、氚三种核素互称同位素 B .S 2、S 4、S 6、S 8是硫元素的4种同素异形体C .CH 3CH 2﹣NO 2和H 2N ﹣CH 2﹣COOH 互称为同分异构体D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大于4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614C中,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B .酸、碱和绝大多数盐都属于电解质C .氕、氘、氚互称为同位素D .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单质密度逐渐增大,金属性增强 6.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O 2和O 3 B .816O和817OC .O 和O 2﹣D .CO 和CO 27.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成功合成了少量N 4气体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 4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 .相同质量的N 4和N 2原子个数比为1:1C .14N 原子和15N 原子化学性质不同D .N 4与N 2互为同位素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同体积的16O 2和18O 2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B .沸点相同C.互为同位素D.摩尔质量相同9.下列关于碳元素的两种核素12C和14C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数相同B.互为同位素C.质子数不同D.中子数相同10.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5+、H3、O4、12C60等已被发现。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习题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习题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

A .CB .FC .SD .Ne2.已知某粒子 n A Z R,则元素R 的原子序数是( )。

A .Z B .A-Z C .Z-n D .Z+n3.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B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4.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的是( )。

A .r (Na +)/ r (Na)B .r (Cl -)/ r (Cl)C .r (Na)/ r (Mg)D .r (Ca)/ r (Mg)5.有A 、B 、C 、D 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 反应放出氢气,将A 投入C 的盐溶液中可置换出金属C ,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A >B >C >D B .D >B >A >CC .B >A >C >D D .C >A >B >D6.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 >I 的是( )。

A .Cl 2+2I -==2Cl -+I 2 B .稳定性:HCl >HIC .酸性:HClO 4>HIO 4D .酸性:HClO 3>HIO 3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F <Mg <K B .稳定性:PH 3>H 2S >NH 3C .酸性:H 3PO 4<H 2SO 4<HClO 4D .碱性:Al(OH)3<Mg(OH)2<KOH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锂(Li )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B .砹(At )为有色固体,AgAt 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C .在氧气中,铷(Rb )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D.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9.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与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完整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练习含答案

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热能》补充练习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g) ΔH =-1 367.0 kJ/mol(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中和热)C .S(s)+O 2(g)===SO 2(g) ΔH =-269.8 kJ/mol(反应热)D .2NO 2===O 2+2NO ΔH =+116.2 kJ/mol(反应热)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 =2×(-57.3) kJ/mol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 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3.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用的燃料是H 2,氧化剂是O 2。

已知:1 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 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2H 2O(l) ΔH =-142.9 kJ·mol -1B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C .2H 2(g)+O 2(g)===2H 2O ΔH =-571.6 kJ·mol -1D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4.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和1 L 氟气吸收270 kJ 热量B .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 的热量5.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H 3OH(l)+O 2(g)===CO 2(g)+2H 2O(l) ΔH =+725.8 kJ·mol -132B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1452 kJ·mol -1C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725.8 kJ·mol -1D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1452 kJ·mol -16.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 .白磷比红磷稳定C .S(g)+O 2(g)===SO 2(g) ΔH 1 S(s)+O 2(g)===SO 2(g) ΔH 2 则ΔH 1>ΔH 2D .CO(g)+H 2O(g)===CO 2(g)+H 2(g) ΔH 1>07.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 2(g)=CO 2(g) ΔH 1 C(s)+O 2(g)=CO(g) ΔH 212②S(s)+O 2(g)=SO 2(g) ΔH 3 S(g)+O 2(g)=SO 2(g) ΔH 4③H 2(g)+O 2(g)===H 2O(l) ΔH 5 2H 2(g)+O 2(g)===2H 2O(l) ΔH 612④CaCO 3(s)===CaO(s)+CO 2(g) ΔH 7 CaO(s)+H 2O(l)===Ca(OH)2(s) ΔH 8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8.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现有H 2和CH 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 695 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和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B .1∶3C .1∶4D .2∶3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ΔH = + 49.0kJ·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ΔH =-192.9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kJ·mol -1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2CH 3OH(l)+O 2(g)===2CO 2(g)+4H 2(g)的 ΔH >-385.8kJ·mol -110.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右图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11.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 x )的污染。

高一化学必修1-一二章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一二章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第一章及第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2.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溶液倒吸的装置是()3.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5.现有一瓶物质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A.萃取法B.升华法C.蒸馏法D.分液法6.在标准状况下,将某X气体VL溶于水中,得到12mol·L-1的溶液500mL,则气体的体积V是()A.134.4L B.67.2LC.44.8L D.537.6L7.体积为V mL,密度为d g·cm-3的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c=(w×1000×d)/MB.m=V×d×(w/100)C.w=(c×M)/(1000×d)%D.c=(1000×m)/(V×M)8.配制250mL0.10mol·L-1的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9.在一定温度下,已知有关某饱和溶液的一些数据:①溶液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利用下列各组数据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能..算出的一组是()A.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④⑥D.①③④⑤10.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①0.5mol·L-1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1硫酸相混合并振荡;②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 mL水玻璃加入10mL1mol·L-1盐酸中,用力振荡。

安阳县实验中学科技部高一航空班化学练习必修2第一章单元测试(附答案)

安阳县实验中学科技部高一航空班化学练习必修2第一章单元测试(附答案)

安阳县实验中学科技部航空班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铷和另一碱金属的合金7.8g跟水完全反应时,放出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0.2 g,则合金中另一碱金属可能是A.锂B.钫C.钾D.铯A 中用平均值法,可以计算出碱金属的平均原子量为39。

2.根据硼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硼的最高价含氧酸化学式不可能是A.H2BO4B.H3BO3C.HBO2D.H2B4O7A 易B的化合价是+3。

3. 向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物质可能是A.NaClB.NaCl、I2C.、NaBrD.NaCl、NaIA 较易Cl2优先与NaI反应,生成的易升华。

4. A、B两种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1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的氧化性小于BB.B-的还原性大于A-C.A-的还原性大于B-D.A与B的氧化性无法比较B 难获得电子时,要释放出能量,放出能量的越多,说明其越容易得电子,A的非金属性越强。

5.有a X n-和b Y m+两种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关系式或化学式正确的是A.a-n=b+mB.氧化物YO mC.X的氢化物为H n X或XH nD.a+n= b+mC 较易6.短周期元素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D>C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D.单质还原性a>b>d>cC 易7.a、b、c、d、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c;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中e半径最小,则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是A.badceB.ebadcC.baedcD.cdeabC 难其中C应该是金属元素。

8.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单元测试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2016年IUPAC将合成化学元素第115号(Mc)提名为化学新元素,Mc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是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Mc的原子核外有115个电子B.Mc与N元素属于同一主族C.Mc在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McD.中子数为173的Mc核素符号是1731152.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化合XW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物3A.电负性:W>X>Y B.原子半径:Z>Y>X>WC.X的含氧酸均为强酸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碱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某些化合价见下表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H、J的氧化物分别为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B.A、H、J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J>HC.G元素的单质不存在同素异形体D.I在DB2中燃烧生成两种化合物4.“类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B .BC .CD .D5.短周期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用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电负性:Z<W B .简单离子半径:W<Y C .元素第一电离能:Z<WD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6.已知原子M 的原子核内有n 个中子,M 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m g 2+M 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 nmol Am- B .m(A n)mol A - C .m(A n 2)mol A--D.m(A n 2)mol A-+7.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主要任务,下列叙述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A .AB .BC .CD .D8.已知硒()34Se 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依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下列错误的是 A .非金属性:O S Se >> B .还原性:22H Se H S HCl >> C .热稳定性:22H Se H O HF >>D .酸性:42424HClO H SO H SeO >>9.超重水(32H O )是生化实验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2H 与22H 互为同位素B .1H 、2H 、3H 是不同的核素C .氚(3H )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D .1182H O 与2162H O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10.不能说明金属性Na Mg Al >>的是 A .碱性23NaOH Mg(OH)Al(OH)>> B .相对原子质量Na Mg Al << C .阳离子的氧化性23Na Mg Al +++<<D .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冷水反应微弱;镁粉与铝粉分别与同浓度稀HCl 反应,镁粉比铝粉反应剧烈 11.下列第三周期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 A .硅B .磷C .硫D .氯12.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l - Na -23 Li -7 K -39 Rb -85 Cs -133 Ag -108 一. 选择题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了原子学说B.提出了分子学说C.发现了稀有气体D.发现了元素周期律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A .8、8、18、32B .8、18、18、32C .8、18、18、18D .8、8、18、18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22286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

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 .136B .50C .86D .222 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 A .H ∶Cl B . C .O 188 D .O =C =O5.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 .Na 2OB .NH 3C .Ca(OH)2D .CaBr 2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45分)6.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

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 32,每百吨He 32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

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He 42的形式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e 42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He 32和He 42互为同位素 C .He 32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D .He 42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He 42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7.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A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B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的种类由核外电子数决定B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共同决定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个原子一定是同种原子D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m 个质子,n 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 n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10.下列各组中前者的碱性比后者强的是( )A. KOH 和Al(OH)3B. Mg(OH)2 和NaOHC. Al(OH)3和Mg(OH)2D. Mg(OH)2和Ca(OH)2 1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锂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锂B .从锂到铯,密度由小到大C .从锂到铯,熔沸点依次升高D .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 1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常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的质量数有密切的关系6)C 和177N 的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所以互称为同位素 C .已知铱的一种核素是191 77Ir ,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114D .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3.下列氢化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 .CH 4>NH 3>H 2O >HFB .SiH 4>NH 3>H 2S >HClC .HF >H 2O >NH 3>PH 3D .NH 3>PH 3>H 2S >HBr14.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性强的是( )A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 原子电子层数比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D .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 1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 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容易失去1个电子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 族,甲个与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丙>丁>乙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17.同周期的A、B、C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非金属性A>B>C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H2B>CH3C.原子半径A>B>C D.阴离子还原性C3->B2->A-18.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A.SiH4、PH3、H2S、HCl B.HF、HCl、HBr、HIC.PH3、H2S、HCl、HF D.NH3、PH3、AsH3、HF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 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 标准状况下, L 16O2和 L 18O2均含有个氧原子20.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

第一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测试卷 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B. Mg(OH)2碱性比Ca(OH)2强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列D. 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4周期ⅧA族3.排布在下列各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 K层B. L层C. M层D. N层4.下列叙述中,通常不能作为判断两种元素得电子能力强弱依据的是()A.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强弱B.单质氧化性的强弱C.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D.单质熔点的高低5.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I的是()A. Cl2+2I-===2Cl-+I2B.稳定性:HCl>HIC.酸性:HClO4>HIO4D.酸性:HClO3>HIO36.下列各组性质比较,完全正确的是()Ⅷ酸性:HClO4>HBrO4>HIO4Ⅷ碱性:Ba(OH)2>Ca(OH)2>Mg(OH)2Ⅷ稳定性:HCl>H2S>PH3Ⅷ还原性:F->Cl->Br-A. ⅧⅧⅧB. ⅧⅧⅧC. ⅧⅧⅧD.全部7.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溴单质与H2的反应比碘单质与H2的反应更剧烈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8.W、X、Y、Z是4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非金属性是同周期中最强的B.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C.对应简单离子半径:X>WD. Y的氧化物能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工具。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习题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

A .CB .FC .SD .Ne2.已知某粒子,则元素R 的原子序数是( )。

n A Z RA .ZB .A-ZC .Z-nD .Z+n3.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4.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的是( )。

A .r (Na +)/ r (Na) B .r (Cl -)/ r (Cl) C .r (Na)/ r (Mg)D .r (Ca)/ r (Mg)5.有A 、B 、C 、D 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 反应放出氢气,将A 投入C 的盐溶液中可置换出金属C ,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A >B >C >D B .D >B >A >C C .B >A >C >DD .C >A >B >D6.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 >I 的是( )。

A .Cl 2+2I -==2Cl -+I 2 B .稳定性:HCl >HI C .酸性:HClO 4>HIO 4 D .酸性:HClO 3>HIO 3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F <Mg <K B .稳定性:PH 3>H 2S >NH 3 C .酸性:H 3PO 4<H 2SO 4<HClO 4D .碱性:Al(OH)3<Mg(OH)2<KOH 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锂(Li )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B .砹(At )为有色固体,AgAt 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C .在氧气中,铷(Rb )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D.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9.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与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1.以下互为同位素的是()A、石墨与金刚石B、D2和T2C、CO和CO2D、17Cl和17Cl2.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原子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3537x+16 B、x+4 C、x+8 D、x+184 某学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更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5. 下列变化中由快到慢的是( )A. 牛奶变质炸药爆炸溶洞形成B. 炸药爆炸牛奶变质溶洞形成C. 溶洞形成牛奶变质炸药爆炸D. 炸药爆炸溶洞形成牛奶变质6. X,Y,Z都是金属,把X浸Z的硝酸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X>Z>Y C.Y>X>Z D.Y>Z>X7.实验室中制取氢气,的方法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8.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 )。

A.铝B.铜C.锡D.硅9.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同一稀硫酸溶液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B.负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C.正极、负极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基本不变D.正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少10.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0H--2e-=ZnO+H20石墨:02+2H20+4e-=40H-根据此判断,锌片是( )。

A.负极,并被氧化B.负极,并被还原C.正极,并被氧化D.正极,并被还原11.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 0.02 mol/(Lmin)B. 1.8mol/(Lmin)C. 1.2 mol/(Lmin)D. 0.18 mol/(Lmin)12.核外电子是有规律地进行排布的,它们分层排布在K、L、M、N、O层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只能是2个B.K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可以超过2个C.L层上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D.最外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可以超过8 13.实际存在的H 和H2,它们是()。

A.氢的五种同位素B.五种氢元素C.氢的五种核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14.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酸性:HClO4>HBrO4>HIO4B、碱性:Ba(OH)2>Mg(OH)2>Be(OH)2C、氧化性:F215.某元素的最外层有2 个电子,该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化合价一定为+2 价C.一定是ⅡA 族元素或是He D.无法确定属于哪类元素16.下列物质中酸性的()。

A.HClO4 B.H2SO4 C.H3PO4 D.H2SiO3 17.下列粒子中,其最外层与最里层的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是( )A.S B.Mg C.Cl D.Be18.某元素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HXB、H2XC、XH3D、XH419.锗(Ge)是第四周期第ⅣA 元素,处于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B.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C.锗化氢(GeH4)稳定性很强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20.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A.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Br C.碱性强弱: KOH >NaOH > LiOH D.还原性强弱: F > Cl > Br > I21.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IIA族元素,关于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镭的金属性比钙弱B.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H2C.在化合物中呈+2价D.碳酸镭难溶于水---周清九2014-4-15 制作人:庞吉红1.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所在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所在族序数的二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则A、B、C依次是()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2.元素性质存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A.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性变化的结果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C.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结果D.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结果3.互称为同位素的两种核素之间具有相同数值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质量数4.某主族元素R的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B.R一定是ⅣA族元素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5.X和Y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与Ne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X的原子序数比Y的原子序数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金属性比Y的金属性强B.常温下,X和Y都不能从水中置换出氢C.Y元素的氢氧化物碱性比X 元素的氢氧化物碱性大D.X元素的化合价比Y 元素的化合价高6.某阳离子M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a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a+x-n B.a+x+n C.a-x-n D.a-x+n7.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8.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a、b、c,它们的离子An+、Bn-、C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n > m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n+A.a > b > c B.a > c > b C.a = b + m + n D.a = c – n – m9.已知A2-、B-、C+、D2+、E3+五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A>B>C>D>E B.E>D>C>B>A C.C>D>E>A>B D.B>A>C>D>E10.已知A2-、B-、C+、D2+、E3+五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A>B>C>D>E B.E>D>C>B>A C.C>D>E>A>B D.B>A>C>D>E11.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吸热的是()。

A.固体氢氧化钠B.生石灰C.氯化钠D.固体硝酸铵1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称做吸热反应,其原因是()。

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C.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需要降温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13.已知有1H216O、D2S、3H218O、S17O2、2H2S、S16O2,其中有种元素,种核素,种分子。

14. (8分)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定管滴入5mL硫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烧杯中产生的现象是:,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由此你可以推测,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22.在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

(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_ __。

(3)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

(4)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_____。

(5)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23、短周期A、B、C、D 4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

(1)元素符号:A为B为C为(2)D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D 的原子组成符号为:24. (3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放热现象,实质取决于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证明反应物具有的能量(填“>”、“=”或“<”,下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证明反应物具有的能量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25、A、B、C、D 4种元素,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1)B元素的名称______;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2)C的元素符号________,C的价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 ___;(3) D的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____ _1.D2. C3.B4.C5.D6.C7.D8.A9. A 10.B 11.B 12.D 13.A 14.C 15.B 16.B17.D 18.A 19. B 20.D 21.B 22.B 23.B 24.B 25AD 26.B 27.C28.3 ,7 ,629.(1)①___N__,⑥__Si__,⑦_ S__。

(2)___K__,__F____,__Rr_。

(3)Cl ,b(4)③,⑧,离子30.(1)_Na_,_ F__。

(3)___H__。

__HF___。

(5)____Cl_________。

31、(1),(2)D3232.(1)( 12 )(2)( H2CO3 )(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3、(1)___KOH____,第__V A______族(2)___S____,H2SO4(3)___氮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